翻寻“红色记忆” 察布查尔让历史照进现实

合集下载

乌兰察布 历史上 模范事迹

乌兰察布 历史上 模范事迹

乌兰察布历史上模范事迹
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历史上有许多模范事迹。

以下是其中一些:
1. 阿鲁科尔沁部落抗击外侮:乌兰察布地区是阿鲁科尔沁部落的聚居地,曾多次抵抗外敌入侵。

在清朝时期,乌兰察布地区的蒙古族人民曾参与对抗沙俄入侵的战斗,展现了顽强的抗战精神和民族团结。

2.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英雄事迹:在抗日战争期间,乌兰察布地区的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有许多英雄事迹,如抗日名将杨靖宇曾在乌兰察布一带开展游击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乌兰察布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在农村改革时期,乌兰察布率先进行了农业合作社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乌兰察布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4. 生态保护的模范地:乌兰察布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乌兰察布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草场保护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等,为全国树立了生态保护的榜样。

5. 扶贫攻坚的典范:乌兰察布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措施,
乌兰察布地区的贫困人口得到了有效帮助,实现了脱贫致富。

以上是乌兰察布历史上的一些模范事迹,这些事迹展示了乌兰察布地区人民的勇敢、智慧和奉献精神。

伊犁州人文历史景点

伊犁州人文历史景点

伊犁州人文历史景点伊犁州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这里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景点,展现着多元文化的魅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伊犁州的主要人文历史景点。

一、伊犁河畔博物馆伊犁河畔博物馆建于1991年,是一座集考古文物、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了伊犁地区从上古时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其中包括大量的文物、图片和文字介绍。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伊犁的历史变迁,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独特魅力。

二、卡拉麦里军事文化城卡拉麦里军事文化城是中国重要的军事文化遗址之一,位于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境内。

这里曾是清代军事重镇,为维护西北边疆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卡拉麦里军事文化城已成为一座展示军事历史的主题公园,游客可以参观城墙、兵营、烽火台等遗址,感受军事文化的底蕴。

三、伊犁回民抗英遗址伊犁回民抗英遗址位于伊犁州奎屯市,是中国抵抗英国侵略的历史见证。

在19世纪末的伊犁战争中,伊犁回民积极参与,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址内保存着抗英烈士墓群和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缅怀英勇的抗英先烈。

四、伊犁军事博物馆伊犁军事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展示伊犁军事历史的博物馆,位于伊宁市街道东北路。

博物馆内收藏有大量与伊犁军事相关的文物、图片和文件资料,展示了伊犁在不同时期的军事建设和保卫工作。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伊犁的军事历史,感受这片土地的英勇精神。

五、香格里拉梦幻城堡香格里拉梦幻城堡位于伊宁市红山公园内,是一座仿古建筑群。

这里采用了藏式建筑的风格,建筑物色彩斑斓,造型独特。

香格里拉梦幻城堡是伊犁州的文化交流中心,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六、新源广济寺新源广济寺位于伊犁州新源县,是新疆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这座寺院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几百年的兴衰,如今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文化遗产。

寺内保存有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壁画,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佛教的宁静与庄严。

总结:伊犁州的人文历史景点丰富多样,展示了这片土地上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参观察县锡伯古城新闻搞件

参观察县锡伯古城新闻搞件

参观察县锡伯古城新闻搞件“双节”期间,察布查尔县锡伯古城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热闹非凡。

近日,记者来到察布查尔县锡伯古城景区,看到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景区内播放着欢快的歌曲,不少游客在美食区品尝锡伯族特色美食,新增的蹦蹦云、喊泉、射击等娱乐项目也吸引了很多游客。

精美艳丽的锡伯绣,优美欢快的贝伦舞,立足这些灿烂的锡伯族传统文化遗产,近两年,察布查尔县持续增强传承、保护力度,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市场潜力,做深做足“文化+”文章,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依托锡伯古城等系列文化活动,让更多群众感受传唱百年的戍边文化史诗。

近日,察布查尔县锡伯族群众迎来一年一度的西迁节,在锡伯古城内,精彩的文艺演出相继上演,城门口,专业的舞蹈演员在辉煌磅礴的音乐背景下举行了传统的开城门仪式,前来观赏的游客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这精彩的时刻,随着开门仪式的精彩演出,游客们也走进了锡伯古城,感受锡伯族历史文化,共同庆祝西迁节的到来。

据了解,锡伯古城总面积九万多平方米,每年游客接待量达十万人次。

景区有历史厅、现代厅、民俗厅三个展厅,游客可在历史厅感受锡伯族传统民族文化与西迁历史,在现代厅体验射箭乐趣,在民俗厅浏览锡伯族礼仪服装饰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锡伯古城景区是锡伯族历史文化、“西迁”戍边屯垦精神、锡伯民俗风情及各民族融合发展的集中再现。

古城已成为推广锡伯族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察布查尔县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锡伯古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以较为成熟的锡伯古城4A级景区为节点连线打造,形成纵贯全县东西旅游的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一心六区”,即旅游集散中心,锡伯文化展示区、靖远寺佛教文化区、关圣文化区、靖远路特色街区、弓箭文化体验区、民俗休闲度假区,进一步将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锡伯古城在挖掘锡伯族历史文化过程中,还吸纳附近妇女就近就业,针对园区分工不同,聘有讲解员、技术员和部分舞蹈演员。

家住古城附近的居民顾松惠在景区建成初期,就应聘来景区通过专业培训,成为民族文化博物院的一名专业讲解员。

我看察布查尔这一年观摩心得体会

我看察布查尔这一年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察布查尔县心得体会----赵欢欢(初二) 被誉为“粮仓”的察布查尔坐落于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以南,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隔河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

察布查尔--一个小县城,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或有开心,或有悲伤,也偶尔会有一些安慰与自豪感,比如近几年来县城的改变,这些都应该让我们自豪。

十二月七日,我们县三中部分老师和领导一起对察布查尔县重点民生工程进行现场观摩,我们一行先后来到1764主题公园、伊犁河景观大道、锡伯古城、中心带状公园等九个自治县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基地进行现场观摩,虽然有些工程还没有竣工,但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自治县近几年来大手笔推进的各项民生工程都得到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老城区面貌的改变和新城区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建设,都让我们这些参观人员啧啧称赞。

记得小时候去上幼儿园总要爸爸妈妈来接送,因为那是马路都是用土填的,坑坑洼洼,路上没几个车,到处都是土房子,石子土路,如今宽阔平整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霓虹闪烁的美景、鸟语花香的广场,如今的察布查尔县已被一种现代气息所覆盖。

这几年亲眼目睹察布查尔发展变化。

从平房低矮到楼房林立,从地域狭小到扩容畅道,从“黑灯瞎火”到霓虹闪烁。

“县城变美了,尤其是晚上,夜色中的查不查尔,少了一份阳光下的喧嚣,多了一份霓虹下的流光炫彩。

道路两旁的五彩缤纷的彩灯一下子让这个城市有了灵气和活力,形状各异的楼房在霓虹灯的装点下熠熠生辉。

这些变化是前些年我们没法想象的,察布查尔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19万各族群众战天斗地换来的,更要感谢察布查尔县县委政府班子,咱们察布查尔县县委政府的班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

作他们做到了为一方的官员,在一方执政,就得为老百姓谋利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今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了,感受到了,今天看到的都是关系到民生工程的。

像源圃园,以后就是老大爷打太极拳,大妈跳广场舞,年轻人谈恋爱的地方。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卡伦祭拜仪式田野调查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卡伦祭拜仪式田野调查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卡伦祭拜仪式田野调查摘要: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卡伦祭拜仪式是一种现代再生文化产物,通过对该县境内至今尚存卡伦遗址进行一系列祭拜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仪式。

本文就产生于当代这种祭拜仪式的过程、各文化事项象征含义及卡伦祭拜的历史作用进行简单论述。

笔者考察时间有限,对锡伯族文化了解不深,用词论述不当请多指正。

关键字: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西迁节;卡伦祭拜;一、察布查尔县地理文化环境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位于新疆西北边陲,地处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南岸冲积平原。

其与伊宁市隔河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是我国唯一锡伯族自治县。

当地锡伯族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从东北西迁伊犁戍边屯垦的锡伯族后裔,最初“调驻伊犁的锡伯营官兵,其主要军事任务就是驻守卡伦和台站、赴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换防和每年定期巡查布鲁特和哈萨克游牧地界”,[1]历经两个多世纪,锡伯族人民勇于开拓、自力更生,已深深扎根西北这片土地。

因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地处边疆;至今尚存八个牛录的八旗制度;锡伯族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以及独特的民族心理,得以保存了比较完整的传统文化。

察布查尔是全国锡伯族传统文化最后保留地,完整地保留了本民族语言文字及民间风俗。

在历史资料、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仍留存着锡伯族远古时期的渔猎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痕迹。

锡伯族西迁与当地各民族交往后,保留和创新了丰富的锡伯族民间文化,如:西迁节、贝伦舞、满文书法等7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故事、朱伦呼兰比、汉都春等11项民间传统文化列入省区级名录;喜利妈妈的传说、萨满歌、家谱等14项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俗活动为地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锡伯族“丰富的民间文化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而且还为各种仪式活动提供了条件”。

[2]西迁是锡伯族历史上一次伟大民族迁徙,成为锡伯族共同的永恒记忆。

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新疆锡伯族特有的西迁节,亦称“四一八节”、“迁徙节”,东北地区称怀亲节。

察布查尔锡伯古城简介

察布查尔锡伯古城简介

察布查尔锡伯古城简介第一篇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察布查尔锡伯古城。

这察布查尔锡伯古城啊,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地方!一走进古城,就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古城里的建筑那叫一个有特色!古色古香的房屋,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风格。

走在那些小巷子里,脚下的石板路都好像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还有那民俗文化展示,简直太精彩啦!能看到锡伯族传统的歌舞表演,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欢快地跳着、唱着,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摇摆。

美食也是不能错过的!各种锡伯族特色美食,那味道,绝了!像锡伯大饼,咬一口,香得不得了。

还有锡伯族的特色烤肉,滋滋冒油,香气扑鼻,吃了一块还想再吃一块。

在古城里,还能亲手体验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比如说刺绣,感受一下锡伯族人民的心灵手巧。

啊,察布查尔锡伯古城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管是去感受历史文化,还是品尝美食,或者是欣赏表演,都能让您有满满的收获,不虚此行哟!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好好讲讲察布查尔锡伯古城。

你知道吗?当你踏入这座古城的那一刻,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这里的街道,弯弯绕绕,充满了惊喜。

有时候你会在一个拐角处发现一家有趣的小店,卖着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儿。

而且哦,这里的风景美极了!白天阳光洒下来,把一切都照得金灿灿的。

晚上呢,灯光亮起,古城又有了另一番迷人的模样。

说到好玩的,那可多了去了!可以去参观锡伯族的博物馆,了解他们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文化。

还能去参加一些传统的活动,像射箭比赛,感受一下锡伯族的英勇和豪爽。

对了对了,别忘了尝尝当地的水果,新鲜又甜美,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察布查尔锡伯古城啊,就像是一个宝藏,每次去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让人流连忘返。

小伙伴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呀!。

察布查尔Word 文档

察布查尔Word 文档

历史沿革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察布查尔地区是塞人、大月氏、乌孙的游牧地。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乌孙归其统辖,察布查尔被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汉武帝先后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昆莫。

公元五世纪至十二世纪,先后有柔然、悦般、西突厥和契丹等部落在此游牧,与中原地区联系逐渐增多。

十六世纪以后,成为蒙古准葛尔部政治、宗教的中心。

1762年,清设伊犁将军,察布查尔归其统辖。

1764年,奉清朝乾隆皇帝诏命,4000多名锡伯军民从东北跋山涉水,饱经艰辛与磨难,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西迁抵达伊犁,屯垦戍边,保家卫国,造就了伟大的“西迁”精神,为祖国的统一、边疆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图伯特开挖大渠和喀尔莽阿抵抗沙俄侵略的英雄故事仍广为流传。

自然风光伊犁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而察布查尔又是伊犁河谷一颗璀璨的明珠。

乌孙山气势如虹,其主峰-白石峰,海拔3475米,犹如巨柱擎天,高耸入云。

乌孙山下的琼博拉森林公园集林海、草场、高峡、奇峰、雪原、垂岩、小溪于一园,既与华山竞险,又同黄山争奇。

万亩河谷次生林环绕伊犁河绵延数十里,冬季冰雪覆盖,银装素裹,夏季林密树茂,郁郁葱葱。

此外,这里还有AAAA级景区--锡伯民俗风情园、伊犁九大名寺--靖远寺及图公祠、乌孙古墓群、海努克古城、银顶寺遗址等名胜古迹,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土地资源自治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可利用的后备资源潜力巨大,适合重大项目用地和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全县现有灌溉面积138.83万亩,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我县将新增灌溉面积150万亩。

光热资源自治县地处亚欧大陆中心,位于北纬43°17′- 43°57′,东经80°31′- 81°43′,属大陆性北温带温和干旱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全年有效光照时数达2846小时,无霜期177天,积温3800℃,年平均降水量222毫米。

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是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原料的天然之所,也是全疆优质粮、棉、油及特色农业基地。

察布查尔县资料 第一章

察布查尔县资料 第一章

第一篇:旅游资源情况第一章、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以南辽阔的河谷盆地。

其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山区、丘陵,中部为倾斜平原,北部为伊犁河冲积平原。

整个县境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由南向北展开。

美丽的伊犁河宛如镶在扇边的玉带,环绕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北面。

北部隔着伊犁河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及伊宁县、霍城县相望,南部以山为界与昭苏县、特克斯县毗连,东邻巩留县,西部与哈萨克斯担接壤。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80°31ˊ—81°43ˊ、北纬43°17ˊ—43°57ˊ之间。

全县东西最长处约9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70公里,总面积4489平方公里。

有长约100公里的边境线,是伊犁州直属三个边境县,距首府伊宁市15公里,距乌鲁木齐市695公里。

(二)历史沿革察布查尔县,自古为西域兴盛之地,于南乌孙山雄峙屏藩,其北伊犁河自东而西横亘,正处在古代东西交通的丝绸北道与南北疆交通古道的交汇点上。

汉代乌孙据此以雄踞于西域。

至元、明、清,察布查尔成为南北疆的重要门户和军事要道。

察布查尔县在西汉之前,僻处要荒,不谙声教,未隶版图。

据史载,公元前2世纪,迄西汉时,先属塞种,后为月氏所居。

至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后,为乌孙国所辖。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用张骞,与乌孙和亲,始通西域。

至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西汉为乌孙所治,设置西域都护府,察布查尔随乌孙受西域都护府管辖。

后经东汉、西晋、东晋、前秦、后凉、西凉共数百年,察布查尔一直在乌孙国辖境。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乌孙臣属于鲜卑拓跋硅氏。

北魏和宋对立时,漠北崛起柔然,与哒结合,逐走乌孙至帕米尔高原,察布查尔被哒领导,后转属柔然辖。

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辖于高车国。

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西突厥与东突厥分立,察布查尔属西突厥。

唐平突厥后,置昆陵、蒙池两都护府,察布查尔属昆陵都护府之下温鹿州都督府辖境。

新疆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

新疆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

在 行 业 协 会 商 会 中 开 展 “我为企业减负担”行动 、在社区 社 会 组 织 中 开 展 “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行动、在社工服 务 机 构 中 开 展 “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等特色实 践活动。开 展 全 市 “红色地名”专家评审活动,评选出的 15条红色地名,成为连云港市弘扬爱国主义、传承红色 基因的有效载体和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教材。■
“四式教学法”,提升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 以党章的 历史演进为切入点,实行局党委领导示范讲,支部书记 率 先 讲 , 全 体 党 员 人 人 讲 ,组 织 不 同 类 型 、 不同领域的 党 员 走 进 “党章学堂”接受教育。
二 是 用 好 “实 境 课 堂 ”,在奋斗历程中铭初心。 将 “7 0 年 连 云 港 民 政 工 作 展 ” 作 为 民 政 干 部 自 我 教 育 的 实 境课堂,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突出民政特色,推动
江 苏 连 云 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好 “三 大 课 堂 ”推 动 党 史 学 习 教 育 走 深 走 实
◎时伟张梦岩陆欣嫒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民政局紧贴 民政工作实际,系统谋划、 务实创新,将党史与实境相结 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 是 用 好 “党 章学堂”,在百年党史中悟思想。通 过图文、实物、视频等展示方式,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演进历程、 入党誓词、党史 学 习 教 育 相 关 要 求 等 5 大实 境 教 学 模 块 。 组 建 “党章学 堂 讲 师 团 ” ,采 取 情 景 式 、体 验 式 、 互 动 式 、 分享式
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古力•哈力克表示。此次活动以现场领 学、鲜活讲解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营造出浓厚 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激发党组织活力,使党员干部全 身心投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 识 ,做 到 学 有 所 思 、 学 有 所 悟 、学有所得。■

忠诚教育忆初心 底色

忠诚教育忆初心 底色

忠诚教育忆初心底色
忆往昔追寻红色足迹铸忠诚擦亮“初心”底色。

在建党百年历史中,有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长征精神中,又有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英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将士途经阿拉善遗址,在缅怀英雄先烈的英勇事迹中,追寻红色足迹,让思想接受了党史的洗礼。

在感悟初心中坚定意志、传承使命。

意志力是支撑人排除干扰、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勇毅无畏的精神能力。

红西路军西征过程中,在无根据地、缺衣少粮、缺枪少弹的情况下,与数倍强敌奋力拼杀,用血肉之躯坚守着每一个村寨、每一块土地,直到撤出阵地或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在践行初心中学思践悟、担当作为。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而是为了从中总结经验、以史鉴今、展望未来。

在学习党史中,我们不能仅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回望历史,要同时把自身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砥砺奋进,用与群众同甘苦、共奋斗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找准自身定位、认清自身职责,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才能真正让自己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察布查尔县心得体会

察布查尔县心得体会

察布查尔县心得体会4月1日,我们参加了察布查尔县举行的人才引进座谈会,在会上,我们首先听取了王奕文书记对20xx年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工作基本情况的详细介绍,随后黎明辉部长也发表了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

会后,我们又进行了公寓楼“交钥匙”仪式,对公寓楼揭牌,参观公寓楼。

下午,又到乡上进行了参观,了解察布查尔县的基本情况。

对于此次活动,我感触颇多。

一是座谈会上黎明辉部长和王奕文书记的讲话,使我既感动又紧张。

感动的是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为我们提供舒适和和-谐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让我们有了保障,对这里产生一种归属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紧张的是感觉压力很大,我们刚刚毕业,空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刚开始工作可能不太顺利。

在这两种复杂的心情下,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在实践中多看多听多学,多向前辈们学习,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用实践来证明它,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为察布查尔县的建设尽一份力。

二是参观公寓楼,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公寓楼是已经装修好的,虽然只有简单的电器和家具,但在踏进房子的一瞬间,就让人有了一种居家的感觉,很温馨,让人进去就不想再出来,很开心。

三是到县周边参观,我们看到了建设中的察布查尔县,也看到了察布查尔县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做出的努力,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地方,我们斗志昂扬。

当我们在博物馆中听解说员讲述锡伯族西迁历史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我想,大家的想法应该都是一样的,都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一年零五个月的长途跋涉,远离家乡,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榜样,是一个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的榜样,我们无论遇见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目的地就在前方,昂扬的斗志加上不懈的努力,我们很快会到达。

4月1日,我们参加了察布查尔县举行的人才引进座谈会,在会上,我们首先听取了王奕文书记对20xx年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工作基本情况的详细介绍,随后黎明辉部长也发表了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

察布查尔西域上的“中国箭乡”

察布查尔西域上的“中国箭乡”

察布查尔西域上的“中国箭乡”作者:梁凤英来源:《百科知识》2017年第18期察布查尔(县城名),锡伯族语意为“粮仓”,蒙古族语意为“悬崖”。

它坐落在新疆伊犁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自治县,也是远近闻名的“中国箭乡”。

如今,在察布查尔,古老的弓箭早已不是戍边御敌的武器,它已从战场走向了现代竞技场,弓箭文化演绎出了新变化。

锡伯族的西迁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有三大长征奇迹:按时间顺序来说,分别是锡伯族西迁、蒙古族东归、紅军长征。

东归和长征大家耳熟能详,但了解锡伯族西迁的人并不算多。

这不仅是一个悲壮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清一带,边患之大,莫过于新疆。

”在清代,外蒙、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都在清政府管辖范围内。

清代早期,由于连年战乱,新疆地广人稀,军务十分空虚,在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以后,清政府意识到西北边防的重要性,但当时在新疆的兵力无法驾驭时局,而沙俄不断觊觎我国西北的土地,他们希望以步步为营的方式占领中国的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为尽快加强新疆的兵力,应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的奏请,乾隆皇帝决定于1764年从沈阳、开原以及周边的十几个城市抽调锡伯族官兵,命他们携带家眷前往新疆屯垦戍边。

据传,当年乾隆皇帝曾亲口许下“六十年回故乡”的诺言。

当时共抽调骁勇善战、年富力强的锡伯族官兵1020人(也有1018人之说),携带在册家眷共3275人。

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察布查尔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到达伊犁后,锡伯族军队接受了伊犁将军的检阅,令伊犁将军感到惊奇的是:乾隆皇帝原本给了三年期限,而锡伯族军队只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就到达了伊犁,如果除去途中在乌里雅苏台度过寒冬住的7个月,还有在科布多遇到洪水被困的两个月,近两万里行程,这支锡伯族军队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走完了。

虽然沿途有饥饿、寒冷、干渴、洪水等因素的威胁,军队中还有很多妇女、小孩需要照顾;然而,到达伊犁后,军队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到5050人。

察布查尔的锡伯文化

察布查尔的锡伯文化

察布查尔的锡伯文化作者:刘大先来源:《百科知识》2009年第18期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过伊犁河往南,大约17千米就是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大约有1/5的锡伯族人定居在这里。

锡伯族在全国大约有20万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东北的锡伯族已经基本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说到锡伯族文化,几乎都要和察布查尔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其民族特性。

锡伯族的西迁古代的锡伯族最早居住在嫩江支流绰尔洮儿河一带,从事狩猎、打渔活动,史称“打牲部落”。

虽然和满族并非同宗,但是也被编入了八旗之中。

关于他们的祖先,学术界各有说法。

古史记载的须卜、东胡、鲜卑、室韦等等都或多或少与之有些联系,现在民间普通的锡伯人都认同自己是古代鲜卑民族的后代。

察布查尔并非锡伯族祖居之地,这里的锡伯族都是军人的后裔,这背后是一个族群从东往西迁徙的伟大故事。

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朝政府在平息了北疆准噶尔头目的叛乱之后,接着又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于1762年在伊犁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

当时,沙俄虎视眈眈,而新疆其时虽有满、汉、蒙古及索伦官兵驻守,但仍有些兵力不足。

1764年,清政府由盛京(今天的沈阳)等17个城市征调锡伯官兵1020名,连同眷属3275人西迁伊犁地区戍守边防。

锡伯人于当年农历四月十八在盛京锡伯家庙太平寺集会辞行,经过今日的外蒙古乌里雅苏台等地,历时一年零三个月于次年农历七月到达伊犁,组建成锡伯营。

作为清政府的边防部队,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

后来,农历四月十八日就成为锡伯族的重要节日——“西迁节”。

从地图上看,西迁的锡伯人横贯了整个北部中国,如果不算上阴雨冰雪和其他因素的阻隔,他们实际上只用了半年就完成了如此漫长的迁徙。

最让人惊叹的是,途中有婴儿诞生并得以存活,在他们到达伊犁的时候,人口居然增长了100多人。

这中间有多少悲辛、离合、欢欣、抗拒、挣扎,后人已经很难想象。

牢记抗战历史 凝聚爱国力量

牢记抗战历史  凝聚爱国力量

察布查尔县第一小学
简报
第6期
察布查尔县第一小学 2015年9月2日
牢记抗战历史凝聚爱国力量
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道德情操,发挥察布查尔县县城的本土有利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9月2日上午,察布查尔县第一小学少先大队部组织本校六年级全体同学和五年级部分同学共计216名学生到察布查尔县影剧院巨幕影厅观看爱国教育影片《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场战争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

观影后,学生们走进察布查尔县广场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人物事迹简介等,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革命先烈的英勇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继承革命英雄志,刻苦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观察哈尔革命纪念馆通讯稿

参观察哈尔革命纪念馆通讯稿

参观察哈尔革命纪念馆通讯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2月8日,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个人实践队员李辉前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察哈尔烈士陵园,参观红色故地,领悟红色精神。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整个展馆。

伴随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看着墙上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照片,展柜里一件件烈士遗物,展厅中一尊尊英雄的塑像,大家的思绪被带回到了那个国家危亡的年代。

冯国璋,赵顺,董存瑞,蒋维平等无数先烈抛头颅、撒热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位社员。

通过这次参观教育,建院支社的每一位社员都受到一次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

大家不仅全面深刻、清晰直观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更增强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平发展;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要铭记历史,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求同存异,共同构筑和平的堡垒。

察哈尔革命纪念馆烈士位于张家口市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

馆内集中展示了为察哈尔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

红色察哈尔精神

红色察哈尔精神

红色察哈尔之吉鸿昌精神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抗日爱国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汉族,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受家父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

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便投到冯玉祥部当兵。

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

抗日同盟军会合,建立苏区。

但遭到国民党军队拦截,苏区无法建立。

吉鸿昌无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准备一同进攻由国民革命军驻守的北平城。

9月21日,行进到日军和国军交界的非武装区。

日军飞机投放传单,要求吉鸿昌部队3日内离开,不然派兵剿灭,吉鸿昌在3日内离开了。

10月10日,吉鸿昌部队在进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被中央军,晋军,西北军包围,军队哗变崩溃。

随后,日军主力在察边境集结,并驱使败退伪军准备重新进攻。

苏联在国民政府的压力之下也停止了对同盟军的支援。

国民政府中央也派出要员去说服同盟军领袖冯玉祥放弃独立割据的念头,将部队交给中央指挥。

而中共则在同盟军内部开始宣传策反,准备将抗日同盟军发展成红军,在河北山西建立苏区。

内忧外患之时,同盟军内部的东北义勇军部首先表示归附中央。

冯玉祥也发表声明取消了同盟军司令的头衔。

8月15日,伪军重新进攻多伦。

分崩离析的同盟军不敢正面对抗。

在15日夜连夜不战放弃多伦,全军转移。

转移之后,剩下的5万抗日同盟军彻底瓦解。

吉鸿昌战至10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为了保存抗日实力,吉鸿昌与方振武到国民党第32军驻地同商震谈判。

不料,蒋介石却电令商震把吉鸿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审问。

途中,吉鸿昌用计使方振武脱身。

车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员在吉鸿昌感化下,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吉鸿昌。

天津吉鸿昌旧居1934年5月,吉鸿昌回到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为主任委员,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在他家三楼一角,设立了一个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报。

关于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家乡民族大团结的征文

关于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家乡民族大团结的征文

关于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家乡民族大团结的征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们是“民族之家”中的一份子,维护民主团结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与班里的同学要和睦相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首先我们要从少年强做起,只要我们都有一颗民族团结之心,国家渐渐就会强大起来;只要我们有一颗民族之心,就算是一盘散沙,混合着一些泥土,也会慢慢的凝固起来;只要我们有一颗民族团结之心,就不会发生以往的悲剧。

历史书上曾经描写过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的小故事,在遥远的古代,这些少女都懂得维护民主团结,正是她们的贡献,才会使我们的民族团结意识越来越清晰。

阿尼帕.阿力马洪这个伟大妈妈收养了汉.回.维.哈四个民族的十个孤儿,这位民族妈妈家境贫寒,但她并没有放弃抚养这些孩子,并且努力的让他们吃好,穿好。

当记者采访她时,指着墙上那幅全家福问她是否认识这些孩子,这位母亲说:“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
虽然我们不能像这位伟大的母亲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平等对待班上的民族同学,不能受一些谣言的影响。

这样一句话:“民族国家的创造,绝不是毅力单薄的民族主义联合会
所所能济世的,只有具备钢铁般坚决意志的单独运动,才能打倒其他一切运动而获得最后的胜利。


一座断桥,只要有力量一定可以修复好;一盘散沙,只要有泥土和水,一定可以凝固起来;一个国家,只要有一颗民族之心一定可以强大起来。

察布查尔县概况

察布查尔县概况

察布查尔县概况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语为“粮仓”之意,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盆地,地处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介于东经80°31′-81°43′,北纬43°17′-43°57′之间。

东以塔尔德沟为界与巩留县为邻,西以中俄《伊犁条约》线为国界与哈萨克斯坦国相接,南以乌孙山分水岭为界与特克斯、昭苏两县毗连,北隔伊犁河与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相望。

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总面积4485平方公里。

总人口194082人,有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汉、蒙古等25个民族。

察布查尔风光秀丽、景色怡人。

一山(乌孙山白石峰景区)、一水(伊犁河清水湾风景区)、一边(都拉塔口岸)、一园(锡伯族民俗风情园)等旅游景点及靖远寺、图公祠、乌孙古墓、海努克古城、银顶寺遗址等名胜古迹,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察布查尔历史积淀深厚。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察布查尔地区是塞人、月氏、乌孙的游牧地。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乌孙归其统辖,察布查尔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

1764年,奉乾隆皇帝诏命,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从东北跋山涉水来到伊犁,屯垦戍边,创造了“西迁”壮举,留下了千古绝唱。

察布查尔民俗浓郁独特。

“世界唯一,唯我独有”,“中国箭乡锡伯家园”的锡伯人文资源独具特色。

在这里,你可以追溯这个从嘎仙洞走出来,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打牲民族的起源,可以聆听来自西迁路上的车轮滚滚、马啸驼铃,可以目睹锡伯族崇文尚武、男耕女织的生活气息,更能感受到锡伯族屯垦戍边、保家卫国、开渠造田、顽强不息的精神。

2006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申报的“西迁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锡伯族贝伦舞”和“弓箭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锡伯族刺绣”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翻寻“红色记忆” 察布查尔让历史照进现实

翻寻“红色记忆” 察布查尔让历史照进现实

翻寻“红色记忆” 察布查尔让历史照进现实周恩来、任弼时、王明、康生、王稼祥、蔡畅、邓颖超、邓发……这些名字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有什么联系?当由周恩来之侄周秉和、任弼时之女任远芳夫妇、朱德之孙刘武夫妇、陈云之女陈伟华夫妇等人组成的红色革命家后代爱国主义教育爱心使者团一行14人来到察布查尔县,参加卡伦祭拜、重走“红色通道”、锡伯民族博物院座谈等活动时,这块英雄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照进察布查尔县克难奋进的当下现实。

“红色教育团”一行14人于8月19日来到该县开展以“传承光荣历史,唱响爱国赞歌”为主题的“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察布查尔大地上发生的以“红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一段历史,重新走进世人的视野,洗礼当代人的心灵。

再现“红色通道”说到“红色通道”,必须提到两名锡伯族的优秀代表,一是何玉英,曾任毛泽民翻译兼秘书、锡伯族革命家;二是舒暮同,锡伯族入党第一人,由王震亲自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厅长。

从1901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锡伯族中的远见之士曾先后选派八批锡伯族青年70多人到今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等地学习,他们学成回国后大部分活跃在新疆政治、外交舞台上,有的还成为中国和前苏联之间国际大通道的骨干人物,舒暮同、何玉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1934年9月16日,王明、康生从莫斯科写信给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进一步“打通川陕苏区与新疆的联系”,解决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依托问题。

为打通国际路线,中共中央从政治上、军事上和技术上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1936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就西征问题征求共产国际意见,并得到共产国际复电同意。

10月,中央作出宁夏战役计划。

11月,河西部队改称西路军,开始西进。

因中革军委突然电令西路军停止西进,西路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大部分壮烈牺牲,人员不足3个团。

经中革军委同意,西路军分3路打游击,右支队在敌人追击中被打散,左支队在游击中向新疆转移,经陈云接应,剩余部队400余人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与盛世才部队住在一起,对外称“新兵营”。

边疆察布查尔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考

边疆察布查尔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考

边疆察布查尔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考
何瑞霞
【期刊名称】《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伊犁察布查尔边疆历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证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边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却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整合文化资源,联动文化与旅游、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等成为察布查尔实现文化大发展的优先选择.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何瑞霞
【作者单位】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南宁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以宾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视角
2.齐齐哈尔边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究
3.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建设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
——从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内容角度4.边疆民族地区完善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例5.边疆贫困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路径探析——以察布查尔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寻“红色记忆” 察布查尔让历史照进现实
周恩来、任弼时、王明、康生、王稼祥、蔡畅、邓颖超、邓发……这些名字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有什么联系?
当由周恩来之侄周秉和、任弼时之女任远芳夫妇、朱德之孙刘武夫妇、陈云之女陈伟华夫妇等人组成的红色革命家后代爱国主义教育爱心使者团一行14人来到察布查尔县,参加卡伦祭拜、重走“红色通道”、锡伯民族博物院座谈等活动时,这块英雄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照进察布查尔县克难奋进的当下现实。

“红色教育团”一行14人于8月19日来到该县开展以“传承光荣历史,唱响爱国赞歌”为主题的“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察布查尔大地上发生的以“红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一段历史,重新走进世人的视野,洗礼当代人的心灵。

再现“红色通道”
说到“红色通道”,必须提到两名锡伯族的优秀代表,一是何玉英,曾任毛泽民翻译兼秘书、锡伯族革命家;二是舒暮同,锡伯族入党第一人,由王震亲自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厅长。

从1901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锡伯族中的远见之士曾先后选派八批锡伯族青年70多人到今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等地学习,他们学成回国后大部分活跃在新疆政治、外交舞台上,有的还成为中国和前苏联之间国际大通道的骨干人物,舒暮同、何玉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1934年9月16日,王明、康生从莫斯科写信给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进一步“打通川陕苏区与新疆的联系”,解决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依托问题。

为打通国际路线,中共中央从政治上、军事上和技术上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1936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就西征问题征求共产国际意见,并得到共产国际复电同意。

10月,中央作出宁夏战役计划。

11月,河西部队改称西路军,开始西进。

因中革军委突然电令西路军停止西进,西路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大部分壮烈牺牲,人员不足3个团。

经中革军委同意,西路军分3路打游击,右支队在敌人追击中被打散,左支队在游击中向新疆转移,经陈云接应,剩余部队400余人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与盛世才部队住在一起,对外称“新兵营”。

“新兵营”的具体地址就在新疆乌鲁木齐巴达木。

1939年9月,周恩来到莫斯科治疗臂伤,途经迪化逗留期间,在陈潭秋陪同下,专程看望了“新兵营”指战员,并要求他们学好军事技术,为夺取抗战胜利,培养出自己的特种兵骨干。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党中央派周小舟以八路军总部代表的身份到新疆,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保持一条和苏联之间物资、人员往来的通道,接待过往新疆的共产党员和国际友人。

之后由滕代远负责。

1938年,邓发接替滕代远。

党中央为巩固和加强与盛世才的统一战线,决定派干部到新疆工作。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疆工作的共产党人积极推动,发动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新疆各族群众开展了广泛而热烈的募捐活动。

察布查尔县从城镇到农牧区,各族各界、
各行各业都踊跃参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事迹。

为了抗日,许多锡伯族同胞把现金、金银、珠宝首饰,甚至牛羊、口粮都捐了出来。

1943年,当时伊犁响应全国的“一县一机”捐献活动,共捐献了13架飞机,察布查尔县捐献的飞机命名为“新疆宁西号”(当时的察布查尔县叫宁西县)。

1937年8月至10月首批前苏联援华抗日物资要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短短几十天,新疆紧急动员50万各路建设大军,迅速畅通了1500多公里陆地大通道。

7900余名锡伯族群众参加了修路。

陈云于1937年4月踏上新疆大地,同年11月27日离开新疆。

短短200多天里,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在迎接西路军左支队余部进入新疆、促成中国共产党与盛世才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以及在打通和巩固国际交通线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对中国革命和新疆地区的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陈云根据党中央“立即设法建立从新疆到兰州空中航空交通”的指示,有力地促进了前苏联阿拉木图—伊宁—迪化—兰州空中航线的正式开通。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重要干部周恩来、任弼时、王明、康生、王稼祥、蔡畅、邓颖超、邓发等以及越南的胡志明、日本的冈野进、印度尼西亚的阿里阿罕姆等国际友人都是由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中转和接送,从这条空中航线往来于莫斯科和延安之间。

何玉英当时在毛泽民身边,和舒暮同一起,作为锡伯族的代表直接参与和组织策划护送了很多人。

今年,察布查尔县副县长佟金玉和县党史办主任朱玺飞赴深圳专程拜访和采访她时,已经101岁的何玉英说,当时由于保密要求,她不能问接送人员的名字,但是事后她发现很多中共领导人都曾出入过这条“红色通道”。

毛泽民牺牲后,何玉英回到了察布查尔县,参加“三区革命”,当时这条“红色通道”仍没有废弃,只是改走现在的都拉塔口岸。

这样一段关于“红色通道”的记忆,再一次证明了共产党人浴血荣光的信仰力量,也再一次证明了锡伯族的忠诚英勇,当然,还有全社会对那些为了今天的和平安宁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的重视和敬仰。

解码“红色基因”
“红色教育团”在察布查尔县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由中央直属育英学校同学会秘书长蒋继宁领队,14位革命领袖后代在这里追忆父辈足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当日,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红色教育团”成员冒着大雨,虔诚肃穆地为戍守边疆的锡伯族先辈敬献鲜花。

活动期间,“红色教育团”专程为察布查尔县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团长马晓文用活泼轻松的语言讲述了历史,告诉青少年们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都非常关心和重视。

青少年是“托起明天的太阳”,少年强则中国强。

每个青少年都应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家乡,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马晓文认为,“红色基因”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从少先队抓起,从基础抓起。

小学时期是素质教育,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给孩子们灌输红色的理念,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只有更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才能更好地弘扬红军精神。

就在“红色教育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前的8月15日,察布查尔县开展了纪念该县第三任县委书记袁新的活动。

袁新是四川岳池人。

1962年,时任新疆农垦厅副厅长、师级干部的袁新,由王恩茂推荐,周恩来亲自签批,兼任察布查尔县委书记。

在任期间,他紧抓农牧业生产,提倡节约用水、新修防渗渠、挖渠引水,1964年冬天开挖察南渠基本成功,完成了图伯特领导锡伯族人民想要实现而未能实现的愿望。

2003年,袁新逝世。

2008年10月,按照他的遗愿,其后代将他的骨灰撒向了察南渠。

这样一个用一生诠释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好干部,得到了察布查尔县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

州党委常委、察布查尔县委书记王奕文将袁新的品质概括为三条,首先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是实事求是,第三是艰苦奋斗。

他认为,这些可贵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传承“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的定义是什么?回答可能各不相同。

但不论如何表述,一些基本的元素是不变的。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对幸福的向往和为理想而献身的气概,其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在后来者中烙下的深深印记,无一不在揭示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

显然,从清朝时期的锡伯族西迁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通道”,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袁新,察布查尔县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人和事始终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维护和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热爱,察布查尔县这片土地焕发了生机。

察布查尔县用理性与智慧纪念历史、正视历史、面对历史,并且还在更深刻、更真诚地铭记历史,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尊重那段鲜活的“红色记忆”,让“红色记忆”在时代的变革中历久弥新,为人们带来奋进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