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摘要]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面对现在成长于日益复杂环境的中职学生,分析其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其养成良好习惯,为将来的生活、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 教育养成教育职业道德素质

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国家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智力培养,而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恰恰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品德的发展需要。对于孩子的教育,则过于注重“教”,而忽略了“育”。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其中的“育”,老祖宗认为教书育人的首要目的,是使孩子做一个善人,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换句话说,就是使孩子具有完整的情感、高尚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实现的,而需要贯穿整个人生的学习当中,逐渐的去培养、去形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成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

作的态度、责任心及是否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素质,是靠平时的习惯一点一点的积累得来,即“习惯积成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操守,进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校的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不爱惜粮食、不爱护公物、语言不文明、行为粗野、卫生习惯较差、贪图享受、懒散、学习不努力、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抽烟赌博等习惯。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孩子其本身的特点,又有社会的原因。

第一,从年龄上看,大多数中职学生入学年龄大约在15-17岁,毕业时约18-20岁。这个年龄段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迈入成人门槛的重要时期。而大部分学生的行动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常随着兴趣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的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第二,从生活环境上看,其中大部分来自城市的边远郊区或者农村,一般是住校的。吃、住、行、学习、娱乐、休息等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学习专业课、文化课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还有些余下的休闲时间。农村的孩子虽然比城里的能吃苦,但是也有些同学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而城市的孩子,缺乏自理能力。普遍不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会支配自己的休闲时间,没有学会集体生活。

第三,从成长经历来看,性格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习惯上的差异。例如有学生因家庭不健全,又没有人管教,久而久之,养成了性情冷漠的性情;有学生来校之前,不被别人认可,在一片批评中长大,使自己极度自卑,做什么都没有信心;还有学生,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而受家长溺爱,过于以自己为中心;再就有同学曾经做错过事,把自己划成坏孩子,认为谁都对他们有意见,自暴自弃等。他们在校学习2-3年,毕业后大部分进入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从事各种各样的劳动。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操守的话,那么,他的窘境就会增加,很可能找不到工作,不能就业,还有就是找到工作也干不长,甚至被用人单位辞退等现象发生。所以,在传授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养成教育”单独提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同生活环境的孩子,不同成长经历的孩子去因材施教。要一个人形成一个习惯绝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同样改掉一个习惯也不绝是一两天的事情,所以更需要学校的关注,老师的耐心与家长的宽容。使其在学校期间,能完善自己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素质。说教不是“养成教育”,训斥也不是“养成教育”,打骂更不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离不开学生的思想实际,离不开中职教育的规律,离不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作为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入学时,强化养成教育。做好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职学生守则》,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专业教育,使学生

了解专业设置,明确专业目的,知道自己是来学什么的。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那么他会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习惯。从点滴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如,见到老师问好,按时上课,按时完成老师交给各项事情,按时休息,按时起床等等;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等等。

第二,课堂养成教育渗透其中,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真谛,道德为本,知识为末,先求其本,后求其末。”在教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时候,针对随时发生的问题进行引导。要求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例如: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暗示;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

第三,班主任应宽严结合,以身作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因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的铺砌起来的。”而在学校,老师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最直接的榜样。特别是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仅靠美妙动人的言辞和空洞的理论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因此,老师应在与学生交往的细节上,作出示范与表率,以具体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才能学会自己用心去判断,用行动去选择。

第四,校园内多组织些文体活动。比如艺术节、文艺比赛、体育比赛、宿舍文化节等。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组织学生在亲身实

践活动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取亲身经历,提高自主自立、情绪管理等多方面能力,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此外,也可以结合适当的惩罚教育、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方法,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来促进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成教育的技术与模式;定期召开网络论坛研讨会,交流经验,探索养成教育的制度;建立养成教育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式,摸索养成教育的规律。

养成教育是对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进行雕琢,塑造,再雕琢,再塑造,反反复复的过程。是一个水滴石穿,润物细无声的缓慢过程。对于完善一个学生的情感,培养其高尚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来说,不仅仅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独立自强的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同时使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具备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从而缩短学生到员工之间的差距,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冰,职高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时代报告,2011.7(下).

[2]袁佳,体验式教育在“独二代”习惯养成中的应用,文教资料,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