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区夏玉米氮代谢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宋航;周卫霞;袁刘正;靳英杰;李鸿萍;杨艳;尤东玲;李潮海【摘要】以玉米单交种豫玉22为材料,设置2个光照处理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光、氮及其互作下玉米酶活性、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植株和籽粒氮积累量下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果穗穗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减少,导致产量显著降低。

但弱光胁迫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多,产量增加效果也越显著。

可见,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物质生产具有显著影响,弱光胁迫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部分缓解其致害效应,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maize cultivar Yuyu 22 with three nitrogen levels (N1: 0 kg ha–1, N2: 120 kg ha–1, N3: 240 kg ha–1) and two light conditions (L1: no shading, L2: shading 14 days from the third day before tasseling)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ight, nitrogen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matter production of maize in 2012 and 2013. Compared with L1 treatment, L2 not only reduced the activities of nitrate reductase (NR) and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in ear leaf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plant and grain, bu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eclined the length of ear, kernels per row and kernels per ear, resulting in the final grain yield reduc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under L2, with increas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the activities of NR and GS in ear leaf improved and ear length, kernels per row and kernelsper ea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grain yield eventuall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i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light, nitrogen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matter production ,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ize, and that nitrogen fertilizer could partially offset the impact of low-light stress on the matter production and yield of maize.【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6(042)012【总页数】9页(P1844-1852)【关键词】玉米;氮肥水平;弱光胁迫;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物质生产【作者】宋航;周卫霞;袁刘正;靳英杰;李鸿萍;杨艳;尤东玲;李潮海【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玉米是喜光的 C4作物, 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寡照天气会不同程度影响玉米生长发育。

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刘兆辉;薄录吉;李彦;孙明;仲子文;张英鹏;井永苹【摘要】氮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施氮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当减量施氮,既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文综述了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减量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旨在为保证作物高产和兼顾环境友好的氮肥减量施用技术提供思路和参考。

%Nitrogen ferti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op yield. However, excessiv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not only nega-tively affects crop yield and quality, but also has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nstead, appropriate reductions in nitrogen fertilization can guarantee crop yields, improve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form of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atest research on nitrogen fertilizer reduction technology along with its effects on crop yield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posed the is-sues and prospects surrounding this process, so a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sights in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eduction while maintaining high yield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减量施氮;农作物;产量;生态环境;技术【作者】刘兆辉;薄录吉;李彦;孙明;仲子文;张英鹏;井永苹【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7.3;X144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然而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贫瘠化、盐渍化、酸化和污染等引起的中低产田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夏玉米的高产效栽培及科学施肥技术

夏玉米的高产效栽培及科学施肥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第9期·54·栽 培 与 种 植DOI:10.16815/ki.11-5436/s.2016.23.041夏玉米的高产效栽培及科学施肥技术刘忠伟(山东省邹城唐村镇农业综合办公室,山东邹城 273522)摘要:玉米是中国的主要农作物粮食,夏玉米也是其中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与中国粮食安全、社会安稳密切相关。

由于大面积推广种植、生产条件参次不齐,无法实现高产、高效、高品质,为了最快地提高夏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产量持续稳定以及品质评定,应实施高效培植及合理管理的农业技术。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科学施肥一、深耕细耙种植玉米前需深翻耙地,整平土地,再将土块细碎。

土颗粒保证大小一致,不能参杂大颗粒土块,大颗粒土不利于全部埋住玉米种子。

通过农机作业,将田地耙细耙碎整平,更便于播种玉米种的萌发、生长、浇灌等。

为有利于后期长势好,整地时将田中大段的秸秆清出田外。

如滞留田中,难盖实种子,影响出芽率。

精耙细整的土地,有利于浇灌保湿抗旱能力增强,提高津润度,有助于玉米的成熟。

二、种子培养条件播种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季节特征,挑选合适优良品种。

所选出的优良品种,需适应当季节特征,切实保证成长过程与周围气候一致并不产生矛盾,从而利于玉米品质优异,产量稳定、高效。

为提高自身收益,要增大播种的之后的发芽率。

前期需要做好抗病抗虫的相关处理,如浸泡种子、晾晒种子及搅拌种子等,保证长出的玉米幼芽整齐有序抗病抗虫能力也得到提高。

种衣剂、磷酸二氢钾等是常用的药剂常在搅拌种子时加入。

前期处理必须进行晒种,晒种要求时间适宜,不得长时间曝晒。

采取以上措施后,才能开始播种。

三、适宜时期播种最适宜的玉米播种时期为6月中上旬,玉米的生长时间比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短,如果播种的时间过早,加上雨水充沛,就会降低产量;相反如果播种时间晚,玉米植株会因为天气冷而受冻,从而果实不饱满而减产。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9期15科 研 试 验DOI:10.16815/ki.11-5436/s.2017.09.008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石 喆,李玉洁(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土肥利用管理站,河南 新蔡 463500)摘要:玉米是一种重要农作物,由于玉米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十分广泛。

肥料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肥料的用量不同,也会导致玉米的生长发育水平不同。

该文通过试验,对不同氮肥的用量对玉米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玉米生长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玉米;氮肥;施肥量;生产;影响石 喆,李玉洁.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15.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肥料的需求比较大,水肥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要加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管理。

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经调查发现,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肥料是有机肥与化肥,科学合理地搭配有机肥与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生长水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钾等元素肥料,是常见的肥料类型。

氮肥对农作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氮肥可以增绿、提高玉米产量。

不同的氮肥用量会对玉米的生长条件产生影响,进而改变肥料的利用率,使得玉米的产量发生改变。

1 试验材料与方法氮肥是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常用肥料,不同的氮肥数量会对玉米生长情况产生不同影响,为了了解氮肥用量对玉米生产带来的影响,采取试验对比方式。

进行试验的土壤为砂姜黑土,地块平整、处理均匀,而且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玉米栽培的前茬为小麦。

经过测试发现,试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为每千克土壤中含21.6 g,碱解氮的含量为每千克中含115.14 mg,速效磷的含量为每千克土壤中含22.65 mg,速效钾的含量为每千克土壤中含126.6 mg,土壤的pH 值为6.05,为中偏弱酸性土壤。

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动态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动态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3, 39(3): 506-514 /zwxb/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TC-10-07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367)和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7, 201203031)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周顺利, E-mail: zhoushl@, Tel: 010-********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jingting58@Received(收稿日期): 2012-07-13;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2-11-16;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3-01-04.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30104.1734.004.htmlDOI: 10.3724/SP.J.1006.2013.00506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动态及其对氮肥的响应张经廷 刘云鹏 李旭辉 梁效贵 周丽丽 周顺利*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193摘 要: 为探明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动态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以郑单958为材料, 设置5个施氮水平进行了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除籽粒外各器官的氮素积累进程都呈单峰曲线, 茎鞘在吐丝期达到峰值, 而叶片、苞叶和穗轴则到吐丝后12 d 左右达到峰值, 之后逐渐下降; 籽粒和整株的氮素积累随生育进程持续增加, 成熟期最高。

与其他器官相比, 叶片对氮素供给更敏感, 氮胁迫使叶片氮素积累高峰提前, 促进氮素提前向外转运, 导致其率先衰老。

施氮能提高各器官在各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 但不改变氮素积累变化趋势。

玉米施氮高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玉米施氮高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玉米施氮高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玉米施氮高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一个涉及农业生产、肥料使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提升的复杂议题。

以下是关于玉米施氮高产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一些要点。

现状:
1.氮肥是玉米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2.然而,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

3.目前,许多地区的玉米生产仍然依赖于大量氮肥的投入,以提高产量。

4.施氮技术和管理措施正在不断改进,以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发展趋势:
1.精准农业:通过使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土壤测试和作物模型,实现氮肥的精准施用,减少过量施用和浪费。

2.高效氮肥:研发和推广高效氮肥,如缓释肥料、脲酶抑制剂和微生物肥料,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3.综合营养管理(INM):采用综合营养管理策略,结合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以及微量元素,以优化作物的营养供应。

4.生物技术:利用基因编辑和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对氮肥更高效的玉米品种,减少对氮肥的依赖。

5.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实践,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6.政策和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农民采用氮肥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

总体而言,玉米施氮高产的现状正在逐渐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趋势将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田氮素去向及其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刘学军、张福锁)

农田氮素去向及其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刘学军、张福锁)

其他与氮肥利用率有关的概念
• 氮肥农学效率(kg 增产粮食/kg 肥料N) AE = 氮肥的增产量 / 氮肥用量 • 氮肥生理效率(kg增产粮食/kg吸收肥料N) PE = 氮肥的增产量 / 多吸收的肥料氮 • 氮肥偏生产力 (kg 粮食/kg 肥料N) PFP = 作物产量 /氮肥用量
目前人类活动固定的活性氮已经大大 超过自然过程产生的活性氮
5000
600
135
湖泊富营养化面积(km2)
1980’s 2000 2007
1970’s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影响饮用水安全
报告指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农业源是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 其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3.7%, 57.2%和 67.4%。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农业源 全国 化学需氧量 总氮 总磷
排放量(万吨/年)
中国的大气活性氮污染已引起全球普遍关注
(Richater et al., 2005. Nature 437, 129-132)
Emission trends of NOx and NH3 in China since 1980 (a. NOx-N; b. NH3-N)
Total emission: 7.5 Tg N (1980); 19.5 Tg N (2006) NH3-N: NOx-N ratio: 6.0 (1980); ≈ 2.0 (2006)
a
15
Three major sources for NOx:
NH3 emissions
NOx emissions
1) Traffic vehicles
12
4 3 2

氮素对玉米生长影响

氮素对玉米生长影响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饲料加工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耕地面积减小,资源约束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要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单产是满足未来玉米需求的根本途径。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元素,以施肥的方式补充土壤氮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此,本文就氮肥对玉米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大面积提升玉米的产量及持续高产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一、氮素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玉米在生长周期中易感氮不足,被称为氮指示植物,玉米农艺性状受氮肥影响明显.如果缺氮,将表现植株细弱,叶色黄绿,底部叶片逐渐向上变黄干枯,雄穗发育延迟或雌穗不能发育,成穗少,粒少,产量明显下降.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植株枝叶繁茂,躯体高大。

当然,过量施氮肥也会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如植株徒长、根冠比小、营养生长过剩而影响生殖生长等.周晓舟和唐创业研究了氮磷钾对秋玉米农艺性状和植株养分的影响,认为施氮极显著增加了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全氮量和全磷量.宋朝玉等研究也认为,氮肥对增加株高、茎粗、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显著的作用。

根系形态对氮的吸收显得尤为重要。

已有研究表明,增加氮的供应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可能表现为促进、抑制作用。

当氮素缺乏时,相对较多的光合产物被根系利用,形成较大的根系,以便吸收更多的氮素,在高氮供应条件下,根系的生长量降低,从而降低其对深层养分、水分利用的能力。

对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研究,比较它们在不同氮水平下根系形态的动态变化以及对氮的反应。

结果表明,在氮素胁迫下,苗期根系形态直接与氮效率相关,它对氮素的高效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陈范骏等研究表明,西玉3号在低氮条件下,在苗期即建立了强大的根系,有利于增强全生育期氮素的吸收,因而表现出高效特性;而高光效1号的情况相反,在高氮条件下具有强大的根系,全生育期大量地吸收氮素,因而表现出高产特性。

缓释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缓释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收稿日期:2020 — 09 —02 修回日期:2020 — 09 — 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
(51979235 )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452011019)
作者简介:李援农('962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技术及3S技术应用研究,E-mO1: -yuann/g@
显著差异,但N3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2两年分别提高54.61%和56. 25%,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35.24%
和61.48%,营养器官氮素转运率分别提高17.34%和18. 10% ;缓释氮肥减施可以显著降低0 ~ 200 cm 土层的硝态
氮残留量,并且可以提高0〜40 cm 土层硝态氮占比,0 ~40 cm 土层硝态氮占比最大的为N3处理,较其他施氮处理
OSID:
Effect of Reduced Application of Slow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Yield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ummer Maize
LI Yuannong ZHANG L1 GU Xiaobo ZHOU Oiaming ZHAO Xiao
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氮素吸收量和产量,与
当地常规施氮N1处理相比,N2处理和N3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素累积吸收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
生产力、产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增加;两年试验,N2处理与N3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氮素累积吸收量、产量无
(Key Laboratory O Agricultural Soil and Water Engineering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Ministry O Educatioo,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4ꎬ56(2):104~110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4.02.014收稿日期:2023-04-1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0801)ꎻ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SDAIT-02-07)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小麦玉米周年吨半粮关键技术研究 (CXGC2023A17)作者简介:李佳(1997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玉米栽培生理研究ꎮE-mail:1848326496@qq.com王义(1969 )ꎬ男ꎬ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研究ꎮE-mail:fenglewwyy@163.com∗同为第一作者ꎮ通信作者:高英波(1986 )ꎬ男ꎬ博士ꎬ助理研究员ꎬ主要从事玉米栽培生理研究ꎮE-mail:yingboandy@163.com刘开昌(1971 )ꎬ男ꎬ博士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研究ꎮE-mail:liukc1971@126.com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李佳1ꎬ2ꎬ王义3∗ꎬ肖蓉2ꎬ李亮4ꎬ王悦2ꎬ张慧2ꎬ李宗新2ꎬ钱欣2ꎬ王良2ꎬ苏玉晓4ꎬ高英波2ꎬ刘开昌2(1.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ꎬ山东青岛㊀266109ꎻ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ꎬ山东济南㊀250100ꎻ3.齐河县农业农村局ꎬ山东齐河㊀251199ꎻ4.东平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ꎬ山东东平㊀271599)㊀㊀摘要: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㊁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ꎬ本试验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ꎬ设常规灌溉施肥(FP)㊁喷灌+种肥同播(SN)㊁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㊁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共4个处理ꎬ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㊁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ꎮ结果表明ꎬ品种㊁灌溉施肥方式及品种和灌溉施肥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夏玉米的产量㊁干物质积累速率㊁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ꎬSF80%处理下两年平均产量㊁水分利用率㊁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ꎮ与FP㊁SN和SF100%处理相比ꎬSF80%处理下DH605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4.55%㊁7.66%和2.26%ꎬ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3.73%㊁12.61%和8.86%ꎬ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19%㊁34.58%和27.82%ꎻZD958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5.93%㊁15.24%和7.84%ꎬ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40.81%㊁21.79%和11.13%ꎬ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9.91%㊁44.05%和34.80%ꎮ综上所述ꎬ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ꎬ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ꎮ关键词:夏玉米ꎻ灌溉施肥方式ꎻ水氮利用效率ꎻ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4)02-0104-07EffectsofDifferent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onYieldandWaterandNitrogenUtilizationofSummerMaizeLiJia1ꎬ2ꎬWangYi3∗ꎬXiaoRong2ꎬLiLiang4ꎬWangYue2ꎬZhangHui2ꎬLiZongxin2ꎬQianXin2ꎬWangLiang2ꎬSuYuxiao4ꎬGaoYingbo2ꎬLiuKaichang2(1.CollegeofAgronomyꎬ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Qingdao266109ꎬChinaꎻ2.NationalEngineeringLaboratoryofWheatandMaizeꎬ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Jinan250100ꎬChinaꎻ3.QiheBureau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ꎬQihe251199ꎬChinaꎻ4.DongpingAgriculturalDevelopmentServiceCenterꎬDongping271599ꎬChina)Abstract㊀Inordertoclarifytheeffectsofdifferent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ongrowthꎬyieldandwaterandnitrogenutilizationofsummermaizeꎬtheexperimentwasconductedwithDenghai605(DH605)andZhengdan958(ZD958)astestmaterials.Fourtreatmentsweresetasconventionalirrigationandfertiliza ̄tion(FP)ꎬsprinklerirrigation+seedfertilizer(SN)ꎬsprinklerirrigation+integrationofwaterandfertilizer(SF100%)ꎬsprinklerirrigation+integrationofwaterandfertilizer+20%nitrogenreduction(SF80%)ꎬandtheeffectsofdifferent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ondrymatteraccumulationꎬyieldanditscomponentsꎬwateruseefficiency(WUE)andpartialproductivityofnitrogenfertilizer(PFPN)ofsummermaizewerestud ̄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yieldꎬdrymatteraccumulationrateꎬWUEandPFPNofsummermaizeweresignificantlyaffectedbyvarietyꎬ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andtheirinteraction.Thetwo ̄yearaverageyieldꎬWUEandPFPNwerethehighestunderSF80%treatment.ComparedwiththetreatmentsofFPꎬSNandSF100%ꎬundertheSF80%treatmentꎬthetwo ̄yearaverageyieldofDH605increasedby14.55%ꎬ7.66%and2.26%ꎬwhilethatofZD958increasedby35.93%ꎬ15.24%and7.84%ꎻtheWUEofDH605increasedby23.73%ꎬ12.61%and8.86%ꎬwhilethatofZD958increasedby40.81%ꎬ21.79%and11.13%ꎻthePFPNofDH605increasedby43.19%ꎬ34.58%and27.82%ꎬwhilethatofZD958increasedby69.91%ꎬ44.05%and34.80%.InsummaryꎬSF80%couldsignificantlyincreasesummermaizeyieldandwaterandnitrogenuseeffi ̄ciencyꎬandthenachieveincreasedyieldandefficiencyofsummermaize.Keywords㊀SummermaizeꎻIrrigationandfertilizationmodesꎻWaterandnitrogenuseefficiencyꎻYield㊀㊀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ꎬ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1.66%和31.06%ꎬ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ꎮ该区夏玉米灌溉方式多以大水漫灌为主ꎬ加上 一炮轰 的施肥方式ꎬ造成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均降低[2-6]ꎮ玉米是黄淮海区主要农作物之一[7]ꎬ水分和氮素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两个关键因素ꎬ两者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ꎬ合理的水氮措施可促进耦合效应的发生ꎬ是实现玉米绿色㊁高产㊁高效的重要途径[8-9]ꎮ因此ꎬ针对黄淮海灌溉区水资源紧缺㊁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ꎬ亟需优化水氮管理措施ꎬ最大程度发挥水氮耦合效应的正交互作用ꎬ达到 以水促肥 和 以肥调水的目的 ꎬ以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ꎮ与传统畦灌相比ꎬ喷灌可精准控制灌水时间和灌水量ꎬ且灌水均匀度高[10]ꎮ研究表明ꎬ不同灌溉条件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表现为滴灌最优ꎬ喷灌次之ꎬ漫灌最差[11]ꎮ与漫灌相比ꎬ微喷灌能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ꎬ且微喷灌减肥20%与常规施肥条件下的玉米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差异[12]ꎮ近年来ꎬ关于水氮互作效应对作物生长㊁产量和水氮利用影响的研究较多[13-16]ꎮ前人研究表明ꎬ水㊁氮配合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ꎬ水㊁肥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17]ꎮ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氮20%仍能获得与传统施肥模式(315kgN/hm2)相当的玉米产量[18]ꎬ可见水肥配合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ꎮ前人关于优化玉米水㊁氮管理措施的研究多集中于常规灌溉施肥和滴灌水肥一体化上ꎬ且多以单因素研究为主ꎬ而关于喷灌水肥一体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水氮耦合效应的研究鲜见报道ꎮ本试验就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生长㊁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进行研究ꎬ旨在为黄淮海灌溉区夏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概况供试品种为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ꎮ试验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泰安市东平县禾丰优质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35ʎ57ᶄ52ᵡNꎬ116ʎ21ᶄ27ᵡE)进行ꎮ试验地位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ꎬ土壤类型为褐土ꎬ肥力均匀ꎮ土壤理化性质为有机质含量15.6g/kg㊁全氮1.04mg/g㊁碱解氮81.21mg/kg㊁速效钾213.15mg/kg㊁速效磷53.29mg/kgꎮ2019年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内累计降雨量分别为273.95mm和482.13mmꎮ1.2㊀试验设计试验采用裂区设计ꎬ灌溉施肥方式为主区ꎬ品种为副区ꎮ小区面积50m2ꎬ小区之间留1.5m走道ꎮ设4个处理ꎬ农户常规灌溉施肥模式(FP):大水漫灌+种肥同播ꎬ缓控释肥(NʒP2O5ʒK2O=26ʒ11ʒ11)750kg/hm2ꎻ喷灌+种肥同播(SN):缓控释肥(NʒP2O5ʒK2O=26ʒ11ʒ11)750kg/hm2ꎻ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性501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李佳ꎬ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施入(P2O582.5kg/hm2ꎬK2O82.5kg/hm2)ꎬ氮肥尿素(N46%)按4ʒ6分为种肥与大喇叭口期追肥施入ꎻ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ꎬ氮肥尿素(N46%)按4ʒ6分为种肥与大喇叭口期追肥施入ꎮ试验分别于2019年6月23日和2020年6月23日播种ꎬ播种密度75000株/hm2ꎬ分别于2019年10月5日和2020年10月5日收获ꎬ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ꎮ试验设计及灌水量和施氮量见表1ꎮ㊀㊀表1㊀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及施氮量设计处理氮肥种类播种期水/mm氮/(kg/hm2)大喇叭口期水/mm氮/(kg/hm2)合计水/mm氮/(kg/hm2)FP缓控释肥701950070195SN缓控释肥601950060195SF100%尿素607840117100195SF80%尿素6062.44093.61001561.3㊀测定项目及方法1.3.1㊀考种及测产㊀每个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玉米2行(每行5m)ꎬ记录有效穗数ꎬ取回所有果穗脱粒称重ꎮ采用均重法选取30穗用于室内考种ꎬ测定果穗穗长㊁秃尖长㊁穗粗㊁穗行数㊁行粒数ꎬ脱粒后测定千粒重和籽粒含水率ꎬ计算实际产量(按14%含水率折算)ꎮ1.3.2㊀植株干物质积累㊀于播种后35d(大喇叭口期)㊁50d(吐丝期)和65㊁80㊁105d(成熟期)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株ꎬ于105ħ下杀青30minꎬ然后在80ħ下烘干至恒重称重ꎮ1.3.3㊀水分利用效率㊀在播种前和收获后ꎬ每20cm为一层ꎬ取0~100cm间共5层土样ꎬ根据下面公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19]ꎮΔS(mm)=10ΣρiHi(θi1-θi2)ꎬi=1ꎬ2ꎬ ꎬnꎻ农田耗水量ETc(mm)=I+PʃΔS+KꎻWUE[kg/(hm2 mm)]=YETcꎮ式中:ΔS为土壤蓄存水变化量ꎬi为土层编号ꎬn为总土层数ꎬρi为第i层土壤干土容重ꎬHi为第i层土壤厚度ꎬθi1和θi2分别为第i层土壤播前和收获时的含水量ꎬ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ꎻETc为玉米生育期间农田耗水量ꎬI为生育期内的灌水量ꎬP为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ꎬK为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m时ꎬK值可以忽略不计)ꎻY为籽粒产量ꎮ1.3.4㊀氮肥偏生产力㊀氮肥偏生产力(PFPNꎬkg/kg)=籽粒产量/施氮量ꎮ1.4㊀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和SigmaPlot12.5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作图ꎬ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年份㊁品种及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及其互作与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㊁氮肥偏生产力和WUE的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2)表明ꎬ除品种对穗粒数(KN)㊁穗数(E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无显著影响外ꎬ年份㊁品种和灌溉施肥方式对产量(GY)㊁千粒重(TGW)㊁穗粒数㊁穗数㊁氮肥偏生产力(PF ̄PN)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ꎮ互作效应分析表明ꎬ除年份和品种互作对GY㊁PFPN和WUEꎬ年份和灌溉施肥方式互作对GY㊁KN㊁EN和PFPNꎬ年份㊁品种和灌溉施肥方式互作对GY㊁EN㊁PFPN和WUE无显著影响外ꎬ其余年份㊁品种和灌溉施肥方式间的互作对其他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ꎮ㊀㊀表2㊀年份㊁品种和灌溉施肥方式及三者的交互作用㊀㊀㊀对夏玉米产量㊁产量构成㊁氮肥㊀㊀㊀偏生产力及WUE的影响项目GYTGWKNENPFPNWUE年份∗∗∗∗∗∗∗∗∗∗∗∗∗∗∗∗∗品种∗∗∗∗∗nsns∗ns灌溉施肥方式∗∗∗∗∗∗∗∗∗∗∗∗∗∗∗∗∗∗年份ˑ品种ns∗∗∗∗∗nsns年份ˑ灌溉施肥方式ns∗∗nsnsns∗∗∗品种ˑ灌溉施肥方式∗∗∗∗∗∗∗∗∗∗∗∗∗年份ˑ品种ˑ灌溉施肥方式ns∗∗∗∗nsnsns㊀㊀注:∗㊁∗∗㊁∗∗∗分别表示在0.05㊁0.01㊁0.001水平上影响显著ꎬns表示无显著影响ꎮ6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2.2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由表3可见ꎬ喷灌分次施肥处理(SF)可显著提高DH605和ZD958的产量ꎬSF80%和SF100%处理间(除2019年的ZD958外)无显著差异ꎮ与FP㊁SN和SF100%处理相比ꎬSF80%处理下DH605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4.55%㊁7.66%和2.26%ꎬZD958分别提高35.93%㊁15.24%和7.84%ꎻ穗数和穗粒数变化均与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ꎬ均表现为SF80%处理高于其他处理ꎮ这说明喷灌分次施肥处理通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ꎬ最终增加产量ꎮ2.3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由图1可知ꎬ夏玉米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㊀㊀表3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年份品种处理产量/(kg/hm2)千粒重/g穗粒数穗数/(千穗/hm2)20192020DH605ZD958DH605ZD958FP9690.54c306.87c543.08b62.78bSN10749.62b334.02ab554.90b63.89abSF100%11584.37a342.48a555.12b64.44abSF80%11977.05a325.56b571.57a67.22aFP8871.38c317.02a485.86c62.22bSN10865.15b321.91a541.45b63.33bSF100%11054.43b326.77a551.14b69.17aSF80%12632.86a317.14a574.53a72.22aFP12714.50b354.66b561.33a65.37bSN13089.10ab349.79b564.67a67.50bSF100%13514.93a367.84a570.67a70.00abSF80%13688.48a351.80b592.00a72.22aFP10698.26c335.49b538.67b62.96bSN12218.42b350.69a560.00b64.17bSF100%13612.54a320.58c601.33a71.67aSF80%13968.22a324.95bc605.33a71.67a㊀㊀注:相同年份同一品种的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ꎮ图1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701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李佳ꎬ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随生育进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ꎬ在播种后50~65d之间达到最大值ꎮ播种后50~65dꎬSF80%处理明显提高DH605和ZD958的干物质积累速率ꎬDH605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两年平均)较FP㊁SN和SF100%处理分别提高35.99%㊁17.59%和11.00%ꎬZD958(两年平均)分别提高61.68%㊁38.26%和12.99%ꎮ2.4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由图2可知ꎬ喷灌分次施肥处理(SF)可显著提高DH605和ZD958的水分利用效率ꎬ且SF80%处理显著高于SF100%处理(2019年的DH605除外)ꎮ与FP㊁SN和SF100%处理相比ꎬSF80%处理下DH605的水分利用效率(两年平均)分别提高23.73%㊁12.61%和8.86%ꎬZD958(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0.81%㊁21.79%和11.13%ꎮ2.5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由图3可知ꎬSF80%处理下ꎬDH605和ZD958的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ꎬ与FP㊁SN和SF100%处理相比ꎬDH605(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3.19%㊁34.58%和27.82%ꎬZD958(两年平均)分别提高69.91%㊁44.05%和34.80%ꎮ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图2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图3㊀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3㊀讨论合理的水氮运筹可有效发挥水氮耦合效应ꎬ促进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ꎬ实现玉米高产稳产[20-21]ꎮ灌溉施肥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很大影响ꎬ实际生产中种植户多采用大水漫灌和 一炮轰 的灌溉施肥方式ꎮ该模式加大了肥料淋溶损失ꎬ同时增加植株倒伏和后期脱肥风险ꎬ不利于玉米高产高效生产[22-24]ꎮ传统滴灌方式存在造价高㊁喷头易堵塞和轮作困难等缺点ꎬ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兼具节水㊁节肥㊁轻便㊁低价㊁高效和易推广等优点ꎬ对提高夏玉米产量㊁水肥利用效率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5]ꎮ前人研究表明ꎬ适宜灌水量下ꎬ减少氮肥投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ꎬ实现节水节肥㊁增产增效[26]ꎮ总施氮量为240kg/hm2时ꎬ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处理相比常规灌溉施肥的小麦产量提高3.32%~9.87%ꎬ当氮肥减施20%以8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内时ꎬ产量增加1.42%~6.60%[27]ꎮ本试验条件下ꎬSF80%和SF100%处理下的穗粒数㊁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显著高于FP和SN处理ꎬSF80%和SF100%处理间的穗数㊁穗粒数和产量无显著差异(2019年的穗粒数及2019年ZD958的产量除外)ꎮ综上表明ꎬ合理的灌溉施肥方式可提高夏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ꎬ进而提高产量ꎮ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有密切联系[28]ꎮ有研究表明ꎬ大水漫灌会导致中下层土壤保持较高的土壤水分ꎬ根区通透性变差ꎬ氧气扩散率降低ꎬ从而抑制根系及植株生长[29-30]ꎮ杨明达等[30]研究表明ꎬ喷灌模式显著提高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ꎬ而干物质积累速率决定着干物质积累量的多少[31]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播种后50d(吐丝期)到播种后65d期间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差异显著ꎬSF80%和SF100%处理的明显高于FP和SN处理ꎬSF80%和SF100%处理间差异较小ꎮ说明水肥一体化喷灌模式可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ꎬ从而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ꎮ水肥一体化可基于作物水肥需求规律实现水肥同步供应ꎬ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发育ꎬ提高水肥利用效率[32]ꎮ研究表明ꎬ水肥一体滴灌相对于大水漫灌改善了土壤通透性ꎬ提高养分利用效率[33]ꎮ杜君[34]㊁李升东[35]等研究发现ꎬ与常规漫灌相比ꎬ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使玉米增产5.32%~6.13%ꎬ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0%~39.42%ꎬ氮肥利用率提高37.56%~35.29%ꎮ本研究中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喷灌(SF80%㊁SF100%和SN)处理优于传统灌溉施肥模式(FP)ꎬ说明喷灌及喷灌水肥一体化可促进夏玉米水分及氮肥的吸收利用ꎻSF8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FP㊁SN和SF100%处理(2019年DH605的WUE除外)ꎬ表明喷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减氮20%可显著提高水分和氮肥的利用率ꎮ4㊀结论相比传统灌溉施肥模式ꎬ喷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㊁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及产量ꎻ减氮20%可在保证干物质积累速率及产量不降低的同时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ꎮ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可以作为黄淮海区夏玉米节水减氮生产的灌溉施肥模式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ꎬ2020.[2]㊀曲文凯ꎬ徐学欣ꎬ郝天佳ꎬ等.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2ꎬ28(7):1271-1282.[3]㊀JuXTꎬXingGXꎬChenXPꎬetal.ReducingenvironmentalriskbyimprovingNmanagementinintensiveChineseagricul ̄turalsystem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 ̄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ꎬ2009ꎬ106(9):3041-3046.[4]㊀GuBJꎬJuXTꎬChangJꎬetal.IntegratedreactivenitrogenbudgetsandfuturetrendsinChina[J].ProceedingsoftheNa ̄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ꎬ2015ꎬ112(28):8792-8797.[5]㊀MengQFꎬYueSCꎬHouPꎬetal.Improvingyieldandnitro ̄genuseefficiencysimultaneouslyformaizeandwheatinChinaꎬareview[J].Pedosphereꎬ2016ꎬ26(2):137-147. [6]㊀朱兆良ꎬ金继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13ꎬ19(2):259-273.[7]㊀巩文军.不同灌溉方式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水氮耦合效应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ꎬ2019(12):34-37ꎬ42. [8]㊀赵炳梓ꎬ徐富安.水肥条件对小麦㊁玉米N㊁P㊁K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00ꎬ6(3):260-266. [9]㊀巨晓棠.理论施氮量的改进及验证 兼论确定作物氮肥推荐量的方法[J].土壤学报ꎬ2015ꎬ52(2):249-261. [10]郑孟静ꎬ张丽华ꎬ董志强ꎬ等.微喷灌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核农学报ꎬ2020ꎬ34(4):839-848. [11]贾国燏ꎬ骆洪义ꎬ褚屿ꎬ等.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J].节水灌溉ꎬ2022(2):40-47. [12]崔吉晓ꎬ檀海斌ꎬ吴佳迪ꎬ等.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对河北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ꎬ2017ꎬ25(3):105-110.[13]孟晓琛ꎬ张富仓ꎬ刘蓝骄ꎬ等.播期和水氮互作对滴灌施肥春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0ꎬ26(10):1794-1804.[14]刘朋召ꎬ李孟浩ꎬ宋仰超ꎬ等.滴灌水肥一体化对枸杞产量㊁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1ꎬ27(10):1820-1828.[15]蔡晓ꎬ吴祥运ꎬ王东ꎬ等.水氮互作对滴灌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ꎬ2020ꎬ39(6):33-42.[16]陈静静ꎬ张富仓ꎬ周罕觅ꎬ等.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1ꎬ39(1):89-95.901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李佳ꎬ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17]詹其厚ꎬ陈杰.水肥配合对玉米产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肥料ꎬ2005(4):14-18.[18]韩祥飞ꎬ刘鹏ꎬ马云国ꎬ等.不同施氮方式对夏玉米产量㊁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玉米科学ꎬ2019ꎬ27(3):140-147.[19]YinGHꎬGuJꎬZhangFSꎬetal.Maizeyieldresponsetowa ̄tersupplyandfertilizerinputinasemi ̄aridenvironmentofNortheastChina[J].PLoSONEꎬ2014ꎬ9(1):e86099. [20]王家瑞ꎬ刘卫星ꎬ陈雨露ꎬ等.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ꎬ2018ꎬ38(10):1229-1236.[21]胡向尚ꎬ许海涛ꎬ郭海斌ꎬ等.氮肥对高氮效玉米品种干物质累积分配与籽粒含水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1ꎬ53(9):83-88.[22]李格ꎬ白由路ꎬ杨俐苹ꎬ等.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ꎬ2019ꎬ52(11):1930-1941. [23]GuLMꎬLiuTNꎬZhaoJꎬetal.NitrateleachingofwinterwheatgrowninlysimetersasaffectedbyfertilizersandirrigationontheNorthChinaPlain[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 ̄tureꎬ2015ꎬ14(2):374-388.[24]毛圆圆ꎬ薛军ꎬ翟娟ꎬ等.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密植高产玉米适宜追氮次数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2ꎬ28(12):2227-2238.[25]李昊儒ꎬ梅旭荣ꎬ郝卫平ꎬ等.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ꎬ2012ꎬ31(4):72-74ꎬ98.[26]刘朋召ꎬ李孟浩ꎬ宋仰超ꎬ等.滴灌水肥一体化对枸杞产量㊁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21ꎬ27(10):1820-1828.[27]于淑慧ꎬ朱国梁ꎬ董浩ꎬ等.微喷灌追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0ꎬ52(11):46-50.[28]ChikovVI.Evolutionofnotionsaboutrelationshipsbetweenphotosynthesisandplantproductivity[J].RussianJournalofPlantPhysiologyꎬ2008ꎬ55(1):130-143.[29]BhattaraiSPꎬMidmoreDJꎬPendergastL.Yieldꎬwater-useefficienciesandrootdistributionofsoybeanꎬchickpeaandpumpkinunderdifferentsubsurfacedripirrigationdepthsandoxygationtreatmentsinvertisols[J].Irrig.Sci.ꎬ2008ꎬ26(5):439-450.[30]杨明达ꎬ关小康ꎬ刘影ꎬ等.滴灌模式和水分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ꎬ2019ꎬ45(3):443-459.[31]王旭敏ꎬ雒文鹤ꎬ刘朋召ꎬ等.节水减氮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调控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ꎬ2021ꎬ54(15):3183-3197.[32]蔡晓ꎬ王东ꎬ吴祥运ꎬ等.氮肥减施对夏玉米生长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ꎬ2022ꎬ30(1):158-165. [33]郭丽ꎬ史建硕ꎬ王丽英ꎬ等.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18ꎬ26(5):668-676.[34]杜君ꎬ杨占平ꎬ魏义长ꎬ等.北方夏玉米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J].核农学报ꎬ2020ꎬ34(3):621-628. [35]李升东ꎬ冯波ꎬ韩伟ꎬ等.优化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0ꎬ52(8):57-63.0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

控释氮肥比例对玉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控释氮肥比例对玉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控释氮肥比例对玉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金容;郭萍;周芳;杜伦静;刘斌祥;孔凡磊;袁继超【期刊名称】《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6)006【摘要】[目的]旨在筛选川中丘陵地区最佳控释氮肥掺混比例,为控释氮肥的合理施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以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对玉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100%普通尿素,CK)相比,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配施可提高玉米吐丝期和灌浆期功能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25%普通尿素+75%控释尿素处理活性提高显著.适宜比例的控释氮肥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拔节-吐丝期和吐丝-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促进玉米吐丝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最终提高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随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加,玉米产量、百粒重、穗粒数、穗长和穗粗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的优势较大;与常规施肥CK相比,25%、50%、75%和100%的控释尿素比例施肥处理分别增产0.59%、3.95%、10.51%和3.84%,其中以75%控释尿素比例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灌浆期功能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除谷氨酸合酶)、氮素积累总量以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植株物质积累与产量表现,普通尿素掺混75%比例的控释尿素处理为本试验的最佳处理.【总页数】8页(P729-736)【作者】金容;郭萍;周芳;杜伦静;刘斌祥;孔凡磊;袁继超【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S143.1【相关文献】1.控释氮肥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聂军;肖剑;戴平安;郑圣先2.镉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植株氮磷钾积累的影响 [J], 黄维;彭建伟;龚蓉;庹海波;范艳咪3.镉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植株氮磷钾积累的影响 [J], 黄维;彭建伟;龚蓉;庹海波;范艳咪4.控释氮肥施用方式及用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J], 高敏;朱庚振;邹皆明5.控释氮肥对杂交水稻糙米蛋白质品质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J], 罗兰芳;郑圣先;廖育林;聂军;谢坚;向艳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2(035)011【摘要】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0、120、240和360 kg@ha-1的条件下,120 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2季即显著减产,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225kg@ha-1,比常规施氮(900 kg@ha-1)少施6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总输入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氮素输出项中,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从而导致施氪量很高时氮素盈余量也很高.在高量施氮条件下(≥240kg@ha-1),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总页数】8页(P1361-1368)【作者】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相关文献】1.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素循环与平衡 [J], 赵荣芳;陈新平;张福锁2.氮肥减量及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素淋失风险研究 [J], 杨晓梅;尹昌斌;李贵春;南云不二男3.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秋季一次基施牛粪氮素损失与利用研究 [J], 岳现录;冀宏杰;张认连;林而达;廖上强;张维理4.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的氮素平衡 [J], 王西娜;王朝辉;李生秀5.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J], 巨晓棠;潘家荣;刘学军;张福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氮素吸收、运转和分配调控机制研究

植物氮素吸收、运转和分配调控机制研究

植物氮素吸收、运转和分配调控机制研究彭正萍【摘要】氮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叶绿素、氨基酸、核酸、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组分.目前在农业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效率低下、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非常严重.NH4+-N和NO3--N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无机氮素形态,植物在演替过程中逐渐形成高效吸收和利用氮素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本文重点综述了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NH4+-N和NO3--N,再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转运至地上部并在各器官进行分配、利用的生理过程和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氮素吸收、运转和分配的研究重点提出展望,这为生产上促进植物氮素吸收和利用,提高氮效率和增强农业生产力提供了理论基础.【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铵态氮;硝态氮;吸收与分配;生理过程;分子调控【作者】彭正萍【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1;Q945.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氮素不像其他营养元素来源于岩石矿物,而是来自植物—土壤系统外的供给。

在农业生产系统中,作物要获得高产就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素营养,而土壤中的这部分氮素主要依靠氮肥投入。

投入到土壤中的一大部分氮素并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会淋失损失。

尽管近年来科学家们努力研究,在过去50年中作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仍没有持续增加[1-2]。

大量施用氮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如降低空气[3]、土壤[4]和水体质量[5],全球酸化和臭氧层破坏等[6]。

因此,在作物产量提高的农业背景下,如何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氮素效率,对节约资源、提质增效、减低污染的安全农业生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的氮效率包括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两种。

NH4+-N和NO3--N则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主要无机氮源,其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根系建成、叶片和各器官发育、种子萌发和开花结果等过程中调控某些基因表达的信号物质。

氮肥类型对夏玉米及后作冬小麦产量与水、氮利用的影响

氮肥类型对夏玉米及后作冬小麦产量与水、氮利用的影响
3 。10 1 63 3E。 夏 玉米 季 试 验 0 0 2 74 2 N、 1。72 ~2 、0

4 m 土 层 基 础 地 力 : 机 质 分 别 为 8 5 4 7 0c 有 . 、 .
成 了夏玉米 季氮素 的 大量 淋 失 , 如何 减 少 氮 素淋 而
失, 必须着 眼 于 整个 夏 玉 米一冬 小 麦 轮作 周 期 。有
维普资讯
第 2 6卷第 2期
20 0 8年 3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 u t a s a c n t i e s rc lur lRe e r h i he Ard Ar a
Vo . 6 NO. 12 2 Ma .0 8 r2 0
夏玉 米 基 因型 的 影 响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 键 词 : 玉 米一 冬 小麦 轮作 制 ; 肥 类 型 ; 分 利用 效率 ; 肥 利 用 率 ; 肥 后 效 夏 氮 水 氮 氮
中 图 分类 号 : 1 3 1 S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7 0 ( 0 8 0 .0 10 1 0 —6 1 2 0 ) 20 1 - 7
mg g 全 N 7 0. 4 mg g Ol nP 1 . 5 5 2 /. 0. 6、 4 / , s — 4 0 、 . 2 e
发生 在夏玉米 季 。因此 , 玉米 的水 、 利用 与氮 素 夏 氮 损失 研究意 义重大 。 华北 平原 年降 水 7 % 以上 集 中在 6~9月 , 0 造
1 材 料 与 方法
1 1 试 验 地 自然 条 件 .
试验于 20 0 4年在 中国农业 大学 吴 桥实 验站 进 行 。实验 站地处 河 北省 沧 州 市吴 桥县 , 验 地位 于 试

高产麦田氮肥适当后移

高产麦田氮肥适当后移

高产麦田氮肥适当后移
小麦施肥一般采取底肥、追肥并用的做法,而高产麦田应提倡追氮时间向后推移。

前氮后移就是把剩余的50%~40%的氮肥由小麦起身期追施后移至拔节期至孕穗期,追肥时间应视苗情而定。

麦田群体适中的田块,宜后移至拔节期,即春3叶展开、穗分化处在雌雄蕊形成期;如果麦田群体偏大,则宜后移至孕穗期,即旗叶露尖,穗分化处于四分体形成期。

高产麦田普及前氮后移技术,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高产麦田群体调节能力较强。

生产上即使播种量偏低,冬前积温偏少造成前期群体较小,冬春也会自我调节,获得理想群体,亩穗数不会明显降低;二是前氮后移可提高小麦品质。

据试验测试,前氮后移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专用小麦品质,满足优质小麦对加工的质量标准要求;三是可有效增加穗粒重。

相反如果高产麦田仍采用重施底氮肥、早春追氮的做法,将催起过多的分蘖,使群体过大,田间过早封垄,通风透光差,导致小麦个体发育不良,小花败育多,穗粒数减少,病虫害重,灌浆受阻粒重低,最终难获高产。

中产麦田产量三要素均衡影响产量形成,除要保证足够的穗数外,还需要较多的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重,因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要留30%~40%的氮肥,视苗情于起身前后追肥。

- 1 -。

玉米不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玉米不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玉米不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氮素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科学合理地施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述了有关玉米不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氮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氮是植物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玉米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宜的氮素浓度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

然而,如果氮素浓度超过适宜范围,就会出现氮过量的情况。

氮过量会导致植株生长粗壮,茎秆粗大,叶片增多,但因叶片老化较快,光合作用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玉米田间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相反,氮缺乏则会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产量减少。

因此,良好的氮素供应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二、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氮素水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既往研究成果,不同氮素水平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为复杂,有时甚至相互矛盾,这可能是由于研究的氮肥施用方式、条(行)距、品种、土壤等不同因素引起的。

1、低氮水平在一定的灌溉条件下,适当的低氮水平能够提高玉米产量。

研究表明,当玉米的氮素供应量在100 kg/ha以下时,产量随氮素供应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

这是由于适量氮素可以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产生总碳水化合物的速率,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2、中氮水平在某些地理环境条件下,适宜的中氮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世界范围内存在很大不同,例如,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玉米的最佳氮素供应量为150-180 kg/ha,而在我国东北地区,最佳氮素供应量为180-240 kg/ha。

3、高氮水平高氮水平对玉米的产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高氮水平不仅无法增加玉米产量,还会导致产量下降,原因是高氮水平会导致玉米植株过于生长,而且茎秆粗壮,光合作用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玉米的田间单位面积产量会下降。

不同新型尿素与普通尿素减氮配施对夏玉米氮利用、产量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不同新型尿素与普通尿素减氮配施对夏玉米氮利用、产量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郑贝贝,赵 威,刘松涛,等.不同新型尿素与普通尿素减氮配施对夏玉米氮利用、产量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2):90-9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2.013不同新型尿素与普通尿素减氮配施对夏玉米氮利用、产量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郑贝贝,赵 威,刘松涛,张亚菲(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河南中牟451450) 摘要:以玉农76为试验材料,进行2年(2020年、2021年)田间试验,探索无氮处理(CK)、225kg/hm2普通尿素处理(CU225,以氮计)、普通尿素减施20%(180kg/hm2)处理(CU180,以氮计)、减氮基础上普通尿素(180kg/hm2,以氮计)与控释尿素(CLU)、腐殖酸尿素(FAU)、聚能网尿素(ENU)、海藻酸尿素(SAU)按7∶3比例配施对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土壤氮养分供应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夏玉米氮肥减施增效及一次性施肥措施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显著影响土壤有效氮的供应水平及供应特征,可以促进氮素吸收,提高籽粒产量。

普通尿素处理(CU225、CU180)提高了玉米生长前期表层土壤硝态氮(NO-3-N)及铵态氮(NH+4-N)含量,使得该阶段干物质含量、叶面积指数(LAI)较高,同时增加了NO-3-N淋洗量。

在生长中后期,土壤NO-3-N、NH+4-N含量迅速下降,因此后期干物质量、LAI及产量较低,氮素利用效率欠佳。

与CU225处理相比,CU180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效率(AEN)及氮肥利用率(NUE)显著提高,但产量显著降低。

在新型尿素与普通尿素减氮配施处理(CLU、FAU、ENU、SAU)下,生长前期表层土壤的NO-3-N、NH+4-N含量较低,随后逐渐释放,从而延长了氮素的供应周期、减少了NO-3-N淋溶,其PFPN、AEN、NUE在2020年、2021年田间试验中分别显著提高1.78%~5.49%、9.05%~27.77%、6.39%~17.08%和0.77%~6.77%、3.97%~34.99%、4.51%~15.34%,整体表现为CLU、ENU处理的值较高。

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任翠莲;马银丽;董娴娴;张丽娟;吉艳芝【摘要】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控释尿素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相同氮水平下,控释尿素处理的籽粒产量较普通尿素的均有所增加,其中氮水平为75%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100%的处理次之,50%的最小,其增产达5.7%~28.9%.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氮素表观损失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与对照不施氮处理差异显著.N肥利用率与N肥农学效率则表现为75%>50%>100%,且控释尿素处理有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的趋势,其中75%控释尿素处理的N肥利用率及N肥农学效率分别高达24.1%和17.4 kg/kg.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控释尿素在夏玉米的2个氮素利用关键期(大喇叭口和抽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高于普通尿素,说明控释尿素在夏玉米氮素关键期能维持较高的水平以满足作物对于N素的需求,其中以75%控释尿素处理表现最好.本试验条件下,控释尿素75%的施氮水平是提高夏玉米产量、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合理施氮量.%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urea and urea on the summer maize yield, N use efficiency and soil nitrate were examined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 in this study. It showed that, applying controlled-release ure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aize yield by 5. 7%- 28.9% in contrast to urea at the same N level, where the greatest yield increase occurred in 75% treatment followed by 100% and then 50%. Meanwhile, apparent N losses of controlled-release urea and urea application both increased with the respective N fertilization rate,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CK. N use efficiency and agronomic efficiency of differenttreatments was inthe order of 75%>50%>100%, the trend was controlled-release urea greater than the respective urea treatment at a given N level, the N use efficiency and agronomic efficiency of 75% of control-released urea reached 24. 1% and 17. 4 kg/kg. Moreover, the increase of soil nitrate with N application rate was also obtained; greater soil nitrate content in the control-released urea treatments than the respective urea treatments in the critical periods of large bell and tasseling demonstrated their stronger N supply to meet the crop requirement, 75% of control-released urea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Through this study, N fertilization rate of 75% of control-released urea was identified reasonable for summer maize production and reducing nitrate leaching in soil.【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2【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控释尿素;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作者】任翠莲;马银丽;董娴娴;张丽娟;吉艳芝【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邸洪杰土壤与环境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化肥氮作为粮食增产的决定因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海藻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海藻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研究了等养分量、减量 10% 、20% 和 30% 的海藻复合肥对夏玉 米产量、生 长 发 育、养 分 吸 收 与 利 用 的 影 响。 结 果
表明,施用等养分量海藻复合肥可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15. 27% ,氮 磷 钾 养 分 积 累 量 显 著
高于常规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 较 常 规 施 肥 分 别 提 高 29. 17% 、57. 89% 、84. 21% 。 海 藻 复 合 肥 减 少 10% 仍 可
收 稿 日 期 :2020 - 10 - 09 基金项目:“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0604) ;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放基金( WZF201905300021) 作者简介:刘金萍(1997—) ,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肥料减施增效研究。 通信作者:李成亮(1976—) ,男,山东昌乐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 试验地位于烟台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
试验基地(121° 30’ N,37° 49’ E) ,土 壤 类 型 为 棕 壤,地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 供试土壤部分基本 理化性能指标见表 1。 供本试验所采用的夏玉米 品种 为 金 海 5 号, 在 本 试 验 中 施 用 海 藻 复 合 肥 (23-10-12) 、尿素( N ∶ 46%) 、重过磷酸钙( P2O5 ∶ 42%) 和氯化钾( K2O ∶ 60%) 。 该 海 藻 复 合 肥 是 以 铜藻为原料藻,以嗜牙糖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 发酵菌株,运用海藻细胞破壁技术和先进的冷鲜造 粒技术制得。 1. 2 试验设计
虽然前人对海藻提取物衍生的各种肥料用于 果蔬效果研究较多,但对于海藻复合肥在夏玉米的 用量效应及作用效果方面却鲜见报道。 基于此,本 研究以不施用氮磷钾肥、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设 置等养分量、减量 10%、20% 和 30% 的海藻复合肥 处理,通过田间试 验 探 究 其 不 同 施 用 量 对 土 壤 肥 力、玉米生长的影响,明确其减量施用效果,以期为 海藻复合肥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