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查找资料’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文对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

1. 教材内容概述第四单元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1 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教材首先介绍了分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数,如何表示分数。

接着,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分数的加减运算。

1.2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材进一步讲解了分数的乘法与除法。

学生将研究如何进行分数的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1.3 分数与小数教材还介绍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学生将研究如何将分数转换为小数,以及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分数,培养学生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的能力。

2. 教材特点分析2.1 研究层次合理教材从分数的认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最后再引入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这种层层递进的研究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2.2 生活化教学教材运用了丰富的生活实例,如购物、食物分配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感受分数的应用。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研究的乐趣。

2.3 知识点贯通教材中的知识点相互贯通,前一知识点的研究为后一知识点的研究打下基础。

例如,学生在研究了分数的加法后,再研究分数的减法时,可以运用前面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3. 教材评价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数学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循序渐进,合理统筹,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分数的认识与运算。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此外,教材中的知识点贯通,帮助学生将前面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后面的研究中。

综上所述,该教材在教学设计上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份优秀的数学教材。

以上是对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数学教材的分析。

希望这份分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教材的特点和评价。

部编语文五上第四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部编语文五上第四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解读一、单元整体解析本单元的导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现代诗人艾青所写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那深沉的爱国之情。

这个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中国少年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这四篇课文所涉及的时代、人物和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带带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等教学内容。

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单元构架。

从单元编排的角度上看,这几篇课文从“忧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这几个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单元主题。

《示儿》和《题临安邸》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已亥杂诗》《少年中国说(节选)》和《圆明园的毁灭》提醒我们不忘国耻表达了作者的强国之志;《小岛》反映出中国军人的报国之行。

本单元的课文选取,充分体现了深沉的爱国主义和浓厚的家国情怀铸就出的民族魂。

让我们感受到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指向阅读教学的语文要素。

从“结合资料”的角度上说,老师们一定还记得,学生们曾经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学习过“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也就是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侧重“资料”的为我所用。

每篇课文紧扣语文要素,体现了能力的螺旋上升。

《古诗三首》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少年中国说(节选)》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之梦。

《圆明园的毁灭》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五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爱国故事演讲会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

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搜集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目的,结合资料是为体会感情服务的。

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少年中国说》(节选)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

《小岛》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我国边防守岛部队的生活,感受海防战士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或时代背景,查阅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甚至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应指导学生如何有目的地查找资料,将资料用在学习需要的地方。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资料使用的时机,应起到点拨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代替课文。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提纲的方式,先进行整体构思再习作。

和中年级相比,高年级习作内容更加丰富,而学生把握篇章的能力还比较弱,列提纲有助于学生梳理习作内容,理清习作思路,表达更加有条理。

教学时需要学生在习作前先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构思规划,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习作的层次性、逻辑性。

在习作完成后,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修改,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再一次梳理思路、组织材料、明确主旨。

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小岛》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古诗三首》中,XXX、XXX、XXX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小岛》通过将军与守岛战士的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爱,以及将军和战士祖国的热爱。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2古诗1.朗读并背诵这三首3课时在有感情朗读的三首诗。

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认识。

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重点句子的赏析,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感。

13少年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课时在朗读的基中国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节选)作用。

2.结合查找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4圆明本文通过回忆圆2课时在把握详细描写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础上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园的毁明园的盛况,介绍了它灭被毁灭的经过,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热。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可能性一、教学内容1.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出所有的可能。

2.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内容由原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移来。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原来的实验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第二次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但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理解有困难,并且《标准(2011)》对这部分内容也进行调整,第一学段不再学习概率的内容,将可能性的教学移到第二学段。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三、编排特点1.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强调对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

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简单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

《标准(2011)》中也提出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加强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

2.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教材不仅利用丰富多采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以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例1)、大量的活动(做一做、例2)等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其次,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抛硬币、掷骰子等,这些活动都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但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更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思考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随机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次,教科书第49页编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包括《古诗两首》、《秋天的雨》、《草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伯牙绝弦》共五篇文章。

这些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人文性,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自然、人文精神的感悟。

此外,本单元的题材丰富多样,有古诗、现代文、古代故事等,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基础。

但同时,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人文精神的热爱和崇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对课文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播放《秋天的雨》的音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接着,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及学情分析。

单元主题: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个主题编排。

篇目及内容:本组选编了《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抒写了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讲叙的是“我”小时候和爸爸一起钓鱼的事。

当“我”钓起一条难以钓到的大鲈鱼时;爸爸去坚决地让“我”把它放进湖里,因为离允许钓这种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这是爸爸让“我”严格遵守规定,这是一次道德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的教育。

明白了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要看对别人有没有好处。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

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说明了人与动物之间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本组的篇篇课文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细细的读它,品味它。

单元教材模块结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模块1:《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导语→模块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模块3:单元回顾拓展学情分析:五年级上期是学生进入高年级的起始阶段,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

二、主题单元目标解读根据课标第三阶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课文的特点确定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少年中国说》和《只有一个地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文化,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材还提供了相应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历史和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环保意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自然科学知识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耐心解答。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模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文化,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地球家园。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历史和祖国的伟大,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的欣赏和模仿,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实践教学法:通过写作、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析及教学概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析及教学概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概要一、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教材是以“生活中的启示”为学习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每篇课文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

本单元教材共四篇课文,题目分别是《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

这四篇课文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困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的;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盾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课文有以下特点:1. 贴近生活,情节性强——学生爱读。

2. 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

3. 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凭借课文中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和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但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实施概要:1. 能准确读写课后生字及词语,对不理解的字词,能借用工具书来理解。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需要,搜集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为课文中的人和事所感动,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然后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回到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

3.计划将本单元“回顾拓展”教学置前,在“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中协助学生回顾和整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提供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思路,丰富习作材料。

4.口语交际及习作: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谈出的自己看法,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文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

该单元名为《走向成功》。

教材内容概述该单元主要关注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从而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阅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 作文训练:通过不同的写作题目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语言研究:研究新的语言知识,如近义词、词语辨析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授积极向上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

教材特点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紧密贴合学生实际: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研究需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材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阅读、讨论、写作等,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主动性。

3. 提供个性化研究机会:教材中设置了一些个性化的研究任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教材内容涵盖了语言、思维、情感、品德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材使用建议针对该教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3. 鼓励学生多写作,可以设置一些富有创意的写作题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通过对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际,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素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素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家国情怀”,教材安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四篇课文及“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

《古诗三首》包括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的都是诗人在国土沦丧、内忧外患之际的悲愤之情和对收复失地、重振国威的强烈渴望,《题临安邸》在忧国忧民的心境下,表达了对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强烈不满。

《少年中国说》一文节选自梁启超的政论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这几个自然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启超的强国梦想和乐观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表面是表达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无比痛惜,实际激发的是读者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痛恨。

《小岛》是一篇小小说,写了一位将军到一座小岛视察,亲眼见证了岛上的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怎样将对祖国的挚爱融进日常守岛生活中,表现了战士们和将军强烈的爱国情怀。

除此之外,还在“阅读链接”中选编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节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习题均有涉及。

《小岛》导读提示“结合资料,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是对这一语文要素的运用。

因此,“查找资料”这一要素要围绕“查什么“怎么查”“如何整理”等要点进行。

关于“查什么”,《古诗三首》侧重查三位诗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少年中国说(节选)》主要查梁启超的生平、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圆明园的毁灭》则要查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被谁毁灭了,为什么被毁灭;《小岛》主要了解我国海防战士的生活。

关于“怎么查”,可以上网查,可以阅读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语文主题学习图书等。

关于如何整理”,在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中已经学习过,即“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在这个单元里,是对这些知识的进一步实践和应用。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五年级上册教学主题:家国情怀《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日本侵略者侵占了祖国的大半部分国土,诗人避难于广西桂林,用饱含怒气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诗。

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本单元课文都是情感类的,体会情感是本单元阅读的落脚点,也是五年级的一个重要的训练点。

单元的人文要素就是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由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实现由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

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朗读,“交流平台”指出这几篇课文丰富的情感要读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又围绕这一要素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做了进一步梳理。

学习《古诗三首》,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是在第一课学习搜集运用资料的基础上,能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进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在单元的层次性很明显,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螺旋上升的。

古诗文教学《古诗三首》具体的训练点:借助了解写作背景或关键词句的内涵,示范并指导学生筛选有用的资料,示范地将资料反映的内容与诗人情感对接。

学习方法引领:1.读懂诗歌的题目,获得内容信息。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3.查找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怀。

4.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诗句中的情怀。

5.背诵积累。

《古诗三首》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较大,需要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来帮助体会诗歌的情感。

但学生不能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甄别、筛选、整理、运用,这就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使具掌握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的方法。

这是第三学段要教给学生的基本方法。

教师要依据文本预设学生不知道或不懂的地方,如一些典故、历史事件、当时环境等,让学生课前有目的地搜集,然后进行资料的二次整理。

在交流汇报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两种资料的整理方法: 一是对所搜集的资料筛选提取有用信息,二是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上自己的分析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第四单元爱国情深我们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狂风骤雨,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却依旧从容不迫。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秀美的风光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们的祖国,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赞美、去爱戴、去呵护。

爱国情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感,它深藏在每一个人的心底。

不信,你看那一句句美妙的诗行,流露了诗人们真切的爱国情;那一声声高亢的呐喊,展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蕴含着对中国少年的期望;那一座千疮百孔的园林,见证了祖国凋敝的昨日;那一位用胸膛堵枪眼的英雄,铸就了祖国钢铁般的脊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一个相同的主题——爱国情深。

爱国情人人具有,学生也很容易从不同的文章中体会到。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朗读为基础,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不同的文章在表达爱国情时的差别,从而加深对爱国情的理解。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三首2课时掌握诗歌断句的方法,学习朗读诗歌的技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少年中国说(节选)2课时学会给文言文断句,把课文读通读顺;结合重点语句把握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了解象征手法,体会象征意义;受到爱国思想的鼓舞。

12 古诗三首文本分析:《示儿》是一首绝笔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揭露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题临安邸》通过描写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大片土地的荒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谴责。

《己亥杂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如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揭露了诗人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档旨在分析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

以下是对该单元教材的简要分析:1. 单元概述: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乘法运算”。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乘法表达式的计算方法。

2. 知识点概述:本单元涵盖以下主要知识点:- 乘法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

- 乘法的计算方法:介绍了一位数与一位数之间的乘法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和快速计算技巧等。

- 乘法的应用:介绍了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计算面积、计算总数等。

3.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授该单元内容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 多种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乘法表达方式,如数学符号、口述和图示等,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 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将乘法运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4. 教学资源:本单元的教学资源包括:- 教材课文:详细介绍了乘法运算的相关知识点和例题。

- 练册:提供了丰富的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多媒体资源: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教学视频等,增强教学效果。

5. 总结:第四单元是关于乘法运算的重要单元,通过研究该单元内容,学生将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乘法运算。

以上是对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的简要分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教材解读和建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教材解读和建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教材解读和建议本文将对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教材进行解读,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材解读第四单元的教材主要介绍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故事,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以下是教材的主要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教材解释了法律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性。

2. 法律与生活: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规则、合同约定等。

同时,教材提醒学生要遵守法律,不违法乱纪。

3.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教材介绍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来源和执行机构,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

4. 法律的保护:教材强调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呼吁学生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要关心他人的权益。

建议为了更好地教授本单元的内容,我提出以下建议:1. 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对法律和法治的理解深入而全面。

2. 使用多媒体教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律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

4. 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5. 组织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相关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实际运行,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6. 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教育他们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其未来的成长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单元概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XXX用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

本单元就围绕“爱国”情怀,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一篇略读课文——《小岛》、一次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那种洋溢在文字间的爱国情怀。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用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受到心灵的熏陶。

4.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重点结合相关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3课时《少年中国说(节选)》2课时《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小岛》1课时作:二十年后的家乡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2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希望。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XXX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气,表达了对光复失地、洗雪国耻、从头统一故国的无比渴想。

全诗字字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动人。

《题临安邸》是作者XXX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轻易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恼恨,表达对国度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心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己亥杂诗》表现了诗人渴想社会变革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领悟力。

但这三首诗所表现的时期与学生相距太远,并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

讲授时教师要先引见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诗的社会情况的认识。

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朗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商量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当地点化引导学生研究、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查找资料’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本领,还是语文学科应着力培养学生形成的素养,课标亦有相关阐述。

由此可见,作为信息素养内涵之一的“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已经被纳入学生语文素养的范畴,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程目标。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第三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显然是教材编者为落实课标中的相关课程目标而设计安排的。

18 个字的表述中,直接将“运用”落脚在“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支架上。

那如何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呢?我尝试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从“词、篇、类”这几个层面,引领学生搭建“资料支架”,学会查找资料,习得语文素养。

此处的“资料支架”,是指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将纷繁复杂的资料视作整体,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层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并将资料的查找、运用结构化,从而创建出个性的语文素养大厦。

一、“词”中悟“情”,搭建“资料支架”之柱我尝试了一下,在搜索栏中输入“圆明园”这个关键词,会出现约24500000 个结果,而仅“百度百科”一个搜索引擎就提供了“历史沿革”“园林特色”“典藏文物”“评价”“建园争议”“旅游信息”六条目录索引,数万字的内容。

面对海量信息,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而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那学生只能一键复制、粘贴打印。

将这样的资料带入课堂,其效果可想而知。

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如何查找和使用资料的大问题:一到“查找资料”,语文课堂常常会出现的现象:生搬硬套资料语言,学生沦为资料的搬运工,公式化、概念化资料等使“查找”几乎趋于无效。

毕竟占有资源不等于拥有智慧,查找到资料并不等于拥有素养。

当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很多方法,但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熟读、理解、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因此,在课前我设计的前置性预习单中,统计了一下,在学生觉得理解有困难的诸多词语中,“青铜礼器”这个词“荣登榜首”。

于是我想先从“词”入手,让学生在“词”中先悟“文本之情”,稳建“资料支架”之柱。

因为第4 自然段中“青铜礼器”一词是个意蕴极其丰厚的词语,如果不理解,就难以深入感悟课文第4 自然段中痛失珍贵文物的扼腕痛惜之情。

经过思考,我决定突破时空界限,从现实生活中的“簋街”切入,引导学生查找关于“簋街”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思考:为什么从“鬼街”改名为“簋街”,人们都说改得好?课堂上,结合自主查找的资料,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簋街”的内涵:首先,“簋”是中国古代一种装食物的器皿,而位于北京城的这条街又是美食街,整条街就像一个大的“簋”,装满美食,含义贴切。

其次,“簋”是一种青铜礼器,我国西周时代,这些礼器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礼仪的一种体现,这就是“藏礼于器”,为我国成为“礼仪之邦”奠定了基础。

再则,“簋”工艺精美,价值连城。

最后,这个字虽读音与“鬼”相同,但比“鬼”字高雅,且容易记住,等等。

在对“簋街”“资料支架”的自主查找、探究中,学生深度感受到了礼器巨大的物质价值,以及它对中国人精神价值和文化引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围绕一个“词”,先全方位感悟文本之“情”,不仅搭建了一种带着学习问题查找资料的“资料支架”之柱,还让学生在精准查找和整理文字、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开启了精神、文化生活的一扇窗,亦让“青铜礼器”在学生心中变得神秘、美好、沉甸甸……最终,学生不仅读懂了文本,还初步感受到作者笔墨中饱蘸的爱、惜和痛恨之情。

一词一世界,如掘开一口深深的水井,学生从“词”中先悟“文本之情”,稳建了“资料支架”之柱。

二、“篇”中悟“情”,稳建“资料支架”之梁读懂只是感悟文本最基础的一项要求,而对于文本中深藏的思想感情的感悟是需要技巧的。

从“篇”中悟“文本之情”,搭建读写结合的“资料支架”之梁,不失为有益的尝试。

我是在农村小学教学点执教这节课的,课前了解了一下,班上学生都没有去过圆明园遗迹公园。

那么不论是如今的断壁残垣,还是曾经的辉煌灿烂,学生都只能通过文本和各种形式的资料来“纸上”感悟。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第2、3 自然段,特别是第3 自然段中作者用“有……也有……”这样一组富有特色的关联词连接句式,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对对子”一样的一组组建筑的相对美,如建筑中宏观视角的金碧辉煌,细节视角的玲珑剔透等。

接着请学生拿出课前根据课文重点内容设计的提纲,放手查找的资料卡:1.圆明园的辉煌之建筑风格的多姿和美丽。

2.圆明园的辉煌之历史文物无比珍贵:(1)青铜礼器(古色古香、数不胜数)……(2)名人书画(独一无二、不计其数)……(3)奇珍异宝(光彩夺目、无法估量)……同时出示、发放了我按照这个提纲搜集的资料卡,让学生在对比、讨论中整理资料。

然后让学生仿照第3 自然段的写法,运用资料,试着用上“有……也有……”的句式和“对对子”的方法补白: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_________。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像这样读写结合,进行补白的“篇”中悟“情”,既检验了学生对文本句段的理解,又吸收了新鲜的言语表达形式,能用有效的方式为语言表达服务,这也是教学中搭建读写结合的“资料支架”之梁的特色之一。

有了之前的“资料支架”的“放”和“扶”,陌生的圆明园变得熟悉、亲切起来,学生文思泉涌,有话说有话写,在朗读课文和自己的作品中,也进一步再现、加深了对圆明园昔日典藏文物的辉煌的自豪和对侵略者无耻掠夺文物的痛恨。

学生一点一点在以自己的感情去悟情、融情,在接受作者传递的情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类”中悟“情”,组建“资料支架”之厦本单元的选文不管是古诗、散文,还是事理性说明文,在稳建“资料支架”之厦的过程中,还要有单元视角,通过“类”中悟“情”,打破各课之间的壁垒。

纵观本单元几篇选文,不管是文本内容还是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学生来说都略显久远。

如何从理解每篇文本“为什么写”这个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同时将每一课的资料卡进行整合、组块,促进学生在理解文本必备的一些历史知识的前提下,站在历史时间轴前,理解文本深含的思想感情。

余映潮先生特别倡导“主问题”板块式学习,因为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助于学生在单元背景下开展有思维深度的文本阅读。

所以,设置主问题“资料支架”,在比较中,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开展全单元视角下的“群文阅读”,进而感悟文本蕴含的“一类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资料,发现规律。

紧接着针对这一单元,引领学生讨论、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单元内,伊伊(作者)生活、创作本诗(文)的时代,国和家是怎样的?你发现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围绕单元主问题,在教学“毁灭”这一部分时,我先引导学生讨论,以“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为关键词进行查找资料。

再引导学生整合、梳理资料,形成、制作出《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资料卡。

如下图所示:像这样,本单元每上一课,资料卡组块就会增加一张。

至此,有了这样的资料卡组块阅读和运用后,在本单元“类”文本的学习中,一条明晰的主问题牵引组建着“资料支架”之厦。

同时,学生不仅能从“三千弱水”查找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这一瓢”,更能深度理解不同文体文本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

资料卡轴前行到这里,不可估量的痛惜、落后就要挨打的耻辱等情感喷薄而出。

资料卡轴继续向前延伸,再请学生用四个成语或诗句等形容本单元诗、文中的“国和家”和我们现在生活的“国和家”,学生就能有感而发:从“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到现在的“国泰民安、丰衣足食……”这些成语脱口而出。

如下图所示:当然,必要的历史知识是需要的,但要注意不能上成德育课,还要杀个“回马枪”,回到每一课的文本中,依托具体的语言文字,依托各种形式的“类”中悟“情”,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精准组建“资料支架”之厦,去感受那份沉甸甸而又极其复杂的情感。

瞻前顾后总关情,如此让学生站在“资料支架”阅读策略上,先从程度最低的“词”开始,然后依据学情,到“篇”,到“类”,逐步增加支架的“高度”,带领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资料支架”上一步步攀升,从体悟“一词情”“一篇情”,最终走向深悟“一类情”。

拾“架”而上的进程,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单元内多篇不同文体文本的多位作者的情怀,走进他们的心灵,更能让他们走入多位不同朝代作者情感的深处。

至此,在从“词、篇、类”探寻“资料支架”的搭建路径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落实已经水到渠成。

再看课后第四题:“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显然,此题将“查找资料”的目标明确指向从理解、感悟文本第1 自然段到全文,这也是学习全文提纲挈领的中心问题,和这一要素的达成也是双线组元并进,并不相悖。

总之,基于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查找资料”再出发,关键是要明确这一语文要素在每一学段的能力提升序列要求(如下图所示),并充分考虑学情。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搭建不同形式的“资料支架”,引领学生更加精准地查找、整合资料,更好体会文本“写什么”和“怎么写”,逐步明晰在阅读中“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一言以蔽之,基于使用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查找资料”再出发,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查找、处理、运用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养成主动查找、处理信息的良好习惯,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阅读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