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篇】
中华历史励志故事大全
中华历史励志故事大全故事一般是侧重事件的发生过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中华励志故事一:刮目相看【传统故事】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
他出身贫寒,所以他读书不多,懂得的知识很少。
有一次,吴王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说读书对治军有很大的益处。
吕蒙就决定下一番苦功夫,不辜负吴王的期望。
从那以后,吕蒙不管军务如何繁忙,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渐渐地,学问大有长进。
一天,东吴大都督鲁肃跟吕蒙谈起了军事。
吕蒙提出的见解非常深刻而精辟。
鲁肃听后,觉得他跟自己以往印象中重武轻文的吕蒙大不相同,就大为赞赏。
吕蒙开玩笑地说:“咱们三日不见,你当然要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人,即另眼相看了)了呀!”【人生感悟】吕蒙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但他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最终达到智勇兼全。
对青少年来说,为了今后堂堂正正地做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必须从现在开始,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竞争意识,树立忧患意识。
中华励志故事二:谢道韫咏雪【传统故事】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自幼好学,喜欢读书,尤其善于吟诗作对。
一年冬天下雪,谢道韫的伯父丞相谢安带着几个孩子赏雪。
谢安一时诗兴大发,指着大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一个侄儿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当时谢道韫也在,她脱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了非常高兴,一边笑眯眯地摸着胡子,一边反复吟咏称妙。
原来,比拟最难得的是传神。
空中撒盐固然可以描摹雪花的轻盈美妙。
后世许多诗人都从这一精妙的比喻中寻找咏雪的灵感,“谢道韫咏雪”也成为千古佳话。
【人生感悟】晋朝才女谢道韫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她才思敏捷且出口成章,成为了后世文人尊崇的楷模。
她的天分来自于自幼好学,对知识的渴求和勤勉的学习态度。
中华励志故事三:薛谭学歌【传统故事】战国时有个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艺。
没学多久,薛谭便自以为把老师的技艺全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辞行。
秦青也没挽留,只是说明日要为他饯行。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十篇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十篇(篇一)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春秋时期的郯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在我国历盛传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
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
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
从小若有孝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篇二)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
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
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
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
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
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
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
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篇三)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古代励志故事及感悟
古代励志故事及感悟一、《白蛇传》之许仙与白素贞故事梗概:相传唐代,西湖边有一对青梅竹马的情侣,男子名许仙,女子名白素贞。
他们深爱着彼此,但白素贞却因为是一条白蛇的化身,而许仙则是凡人。
白素贞为了能与许仙长相厮守,决定修炼成人,成为真正的女子。
她通过修炼,渐渐变得越来越美丽,修为也越来越高。
但是,神仙法则禁止妖怪和凡人结合,白素贞一直没有机会和许仙见面。
后来,白素贞的法力终于有了突破,她和青蛇、小蝶齐齐下山找寻许仙。
他们来到许仙的家中,却发现许仙已经有了妻子,名为柳儿。
白素贞深知仙法不容许与凡人相见,她黯然离去。
不久,白娘子召来北海龙王,要求将许仙的脑袋换成自己的妹妹蛇妖小青的脑袋,形成一种特殊的蛇药,使许仙对白素贞忘恩负义。
后来,白素贞知道了真相,她决心力克阻力,帮助许仙。
通过与青蛇的合力,白素贞最终把邪恶的白娘子制服,许仙也被解救出来。
这个故事让人们知道,爱情是伟大的。
白素贞爱许仙的动力不仅来自他的美貌,更来自他的善良和对自己真挚的爱。
即使面对艰难困苦,她也从不轻易放弃,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二、《红楼梦》之林黛玉故事梗概: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富有哲理的角色。
她是贾母宠爱的孙女,才华出众,性格敏感多情。
但她却生逢大庆之殇,命运多舛。
林黛玉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不会太好,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
相反,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美好。
她善于诗词歌赋,懂得艺术鉴赏。
她用无尽的情感来照亮自己所处的世界,使人们看到美好,感受幸福。
尽管她并没有获得最终的幸福,但她的坚强和智慧感染了整个红楼。
在众多喜剧般的人物中,林黛玉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成为了整个故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之一这个故事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不管命运如何摆布,我们都应该保持坚强的信念和智慧。
林黛玉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智慧和真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三、《西游记》之孙悟空故事梗概:《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一次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于是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感悟:】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精选(治学励志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精选(治学励志篇).治学励志篇1. 【标题】董遇“三余”时间【故事】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名叫董遇,他从小喜欢学习。
不管走到哪里,他身上总是带着书,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
后来,董遇成了大学者。
有人问董遇:“你是怎么读书的?”董遇回答:“我遇到读不懂的书,就反复地看,反复地读。
”这个人反问:“反复读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董遇说:“那就利用‘三余’的时间。
”这个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三余’的时间?”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下雨天是晴天的剩余。
只要用好了这‘三余’时间,就有时间读书了。
”【启迪】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可见,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尤其珍贵,而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来进行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董遇“三余”时间,充分体现了他善于学习和善于利用时间的方法。
服刑人员不妨借鉴其方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需要记住的是,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收获。
2. 【标题】孔子“三十而立”【故事】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父亲死得早,家里很穷困。
孔子的母亲带着他,靠给人洗衣服、做针线维持生活。
而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读了很多诗书,并学会了各个国家的礼仪。
随着孔子的学问越来越深,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慢慢地有许多人来向他求教学习。
在孔子30岁那年,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
只要是诚心来学习的人,不分贵贱,孔子都用心教导。
由于孔子知识渊博,而且课也讲得好,所以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私塾最终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启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将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阐明了各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和懂得哪些道理。
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人到了三十岁这个年龄,就应该承载起社会责任并立足社会。
这个故事告诉服刑人员:勤奋好学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品德,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过勤学苦练才逐步走向成功的。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_历史故事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篇一: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此地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多方打听,得知“卧龙”就是,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
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就在茅庐中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
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
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驾,前后三次亲自登门,访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的感激之情。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篇二: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
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
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
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
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
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
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三次搬家。
第一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学会了模仿商人的叫卖声;第二次搬到坟地附近,孟子学会了哭丧;第三次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学会了读书和礼仪。
最后,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儒家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2.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领楚军攻打秦国。
在渡过漳水后,项羽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
最后,楚军大败秦军,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决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3. 精卫填海相传古代有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它的母亲被东海淹死。
为了报仇,精卫决定用嘴里衔来的石头和树枝填平东海。
尽管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但精卫始终坚持不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4.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
越国战败,国王勾践被俘。
为了报仇雪恨,勾践白天在吴国做奴隶,晚上则躺在薪火上,尝一口胆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仇恨。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5. 愚公移山相传古代有一个老人,他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为了能够方便出行,愚公决定挖掉这两座大山。
尽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愚公始终坚持不懈。
最后,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感动,派来两位神仙帮助他挖掉了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本文是关于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一:居安思危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
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
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
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大意。
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二:熟能生巧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
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
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
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
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
”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
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
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励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三:磨杵(chǔ)成针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
中国古代励志小故事
中国古代励志小故事中国古代励志小故事篇一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
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
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
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
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
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
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
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
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
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
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
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
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
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
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
你已经尽到了心了。
老悲伤又有什么用呐?”屈原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
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象刀割一般!”屈须说:“可是君王不肯听你的话,反对你的人又有势力,你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他们呐?你的脾气太耿直,我担心你会吃亏,如今果真落到这个地步。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精选篇一:朝三暮四宋国有一个狙(ju)公,十分喜爱猕猴。
为了观赏这种似人非人、富有灵性的动物,他专门喂养了一群猕猴。
狙公与猕猴相处久了,人猴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了一种心领神会的交流。
不仅狙公可以从猕猴的一举一动和喜怒哀乐中看出这种动物的欲望,而且猕猴也能从狙公的表情、话音和行为举止中领会人的意图。
因为狙公养的猕猴太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菜和粮食,所以他必须节制家人的消费,把俭省下来的食物拿去给猕猴吃。
然而一个普通的家庭哪有财力物力满足一群猕猴对食物的长期需要呢?有一天,狙公发觉家里的存粮难以维持到新粮入库的时候,因此意识到限制猕猴食量的必要性。
猕猴这种动物不像猪、羊、鸡、犬,吃不饱时仅仅只是哼哼叫叫,或者外出自由觅食。
对于猕猴,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想让它们安分守己是办不到的。
它们会像一群顽皮的孩子,经常给人闹一些恶作剧。
既然没有条件让猕猴吃饱,又不能让它们肆意捣乱,狙公只好想主意去安抚它们。
狙公家所在的村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栎(li)树。
每年夏天,栎树枝杈上长出的密密麻麻的长圆形树叶,早已把树冠装点得像一顶华盖。
这棵树下成了人们休息、纳凉的好地方。
一到秋天,栎树上结满了一种猕猴爱吃的球形坚果橡子。
在口粮不足的情况下,用橡子去给猕猴解馋充饥是个好办法。
于是狙公对猕猴说:“今后你们每天饭后,另外再吃一些橡子。
你们每天早上吃三粒,晚上吃四粒,这样够不够?”猕猴只弄懂了狙公前面说的一个“三”。
一个个立起身子,对着狙公叫喊发怒。
它们嫌狙公给的橡子太少。
狙公见猕猴不肯驯服,就换了一种方式说道:“既然你们嫌我给的橡子太少,那就改成每天早上给四粒,晚上给三粒,这样总够了吧?”猕猴把狙公前面说的一个“四”当成全天多得了橡子,所以马上安静下来,眨着眼睛,挠着腮帮,露出高兴的神态。
一群辨不清“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孰多孰少的愚蠢的猕猴,恰似那些没有头脑、只会盲目计较的人的一面镜子。
中国经典励志故事
中国经典励志故事的故事能给人带来正能量的,我国自古就有很多励志的事例,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中国经典,欢迎大家阅读!1、愚公移山古时候有个老人,人们都叫他愚公。
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王屋山,一座叫太行山。
这两座山挡住了出门的路,于是愚公决心把这两座山搬走,他带着他的儿子开始挖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说:“你们这样做实在太愚蠢了,山这么大这么高,就凭你们几个人根本不可能把它挖掉。
”愚公就说:“我们父子是挖不完,但我死后还有子子孙孙。
这两座山虽然高,却不会再长。
我每天挖一点,总有一天会把它挖掉。
”就这样,愚公每天坚持挖山。
后来,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上天派来两个山神,把这两座山给搬走了。
【故事启迪】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要想学有所获,就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习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需要坚持,需要有坚强的毅力。
西晋文学家左思整整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他的著作《三都斌》;张海迪花了49年的时间完成了200万字的著作。
其坚强的毅力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堪为典范。
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事实告诉人们,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取得的,都是持之以恒、从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的结果。
2、女娃精卫填海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正式形成,那时的帝王远不如后来的帝王那样富有,享有许多特权,帝王的子女身份也并不尊贵,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传说,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性格开朗活泼,而且喜欢打抱不平。
炎帝很喜欢她,经常带她到东海去游泳。
有一天,女娃出去找别的小孩子玩,在路上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子都累得趴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女娃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也太不知道羞耻了,在这里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要是有力气,你就去打虎打熊,那样人们才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女娃是个小姑娘,而且生得娇小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他从小孩的背上跳下来,直到女娃面前说:“我是东海龙王的太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女娃说:“龙王的太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龙太子听了非常生气地说:“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说着动手就打。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3则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3则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逆境中沉沦。
年轻人只有有从坎坷和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关于中国传统的励志故事你读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3则,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3则篇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陈胜是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的一个农民。
一天,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陈胜低着头,不言不语,同伴们就问他是不是不舒服。
他忽然抬起头,说:“将来咱们要是富贵了,可千万不能忘了穷哥们儿啊!”大家听了,都笑道:“你我现在穷成这样,还说什么富贵不富贵?”陈胜叹口气说:“燕雀怎么能够明白鸿鹄的志向!”后来,秦二世征兵戍守边疆,陈胜也在被征之列。
他同另一个农民吴广因为身高体壮,被派为领队的头目,奉命开往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附近),并限期到达。
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同行,恰逢连日大雨,道路难行,走了好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
陈胜和吴广暗中商量:“看来我们不可能如期赶到渔阳了,与其因为误期而死,还不如干脆不去了,就在这里起义,大不了也是一个死。
”原来,按当时军法,逾期不到防地者,一概处死。
两人商量定了,就趁着军官喝醉时把他们杀了。
随即召集大家起义反秦。
陈胜、吴广发出命令,定国号为“张楚”,并下令大家各袒右臂作为标记。
他们首先占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后纷纷响应。
陈胜、吴广编练部队,整肃军容,而后攻下附近各县,收集兵力,继续扩展,接着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县)。
这时陈胜的部队已拥有战国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
于是他们就以陈县为根据地,拥立陈胜为“张楚王”。
这个风声一传开,各地饱受秦朝欺压的人民纷纷响应,他们杀掉当地的官吏,举起了义旗,反秦风暴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故事启迪】陈胜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
后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陈胜还被拥立为“张楚王”。
可见,贫穷并不可怕,贫而无志才是最可怕的。
“苟富贵,勿相忘”是陈胜与穷苦出身的同伴们的约定。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篇1中国传统文化故事1:陶侃励志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悠闲。
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熬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
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
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惊奇,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假如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最终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始终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非常珍惜时间。
至于一般人则更应当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每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中国传统文化故事2:温公爱兄司马光一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朝廷。
他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人们除了对他的德行备极推崇之外,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
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名旦,兄弟两人的感情特殊地好。
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返乡探亲,总会探望兄长,他对哥哥既敬重又倍极关心。
当时伯康已八十岁了,而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侍奉兄长就犹如事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
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佳,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看颇为费心。
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犹如照看婴儿般地无微不至。
当季节的交替,气候极其不稳,老人最怕的是着凉。
所以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经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随时都留意到哥哥的衣服是不是足够保暖。
日日嘘寒问暖,兄弟间的情怀自然地流露,这是何等地温馨感人!人的一生,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父母,故应当彼此互相提携照看,正所谓是「同气连枝,骨肉相连」。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通用13个)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你知道的中华励志故事有多少呢,你看过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吗?今天本店铺来向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励志小故事,看完你绝对受益良多。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 1陈蕃立志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业。
这就启示年轻人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一点努力,后天的一点学习,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
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从“扫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天下”。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 2陶侃励志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
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国学启蒙教育方兴未艾,无论源于对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还是源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强烈的使命感,都有必要对国学启蒙教育进行研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国学经典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国学经典励志故事范文1神来之笔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
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
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
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
旁边的人都惋惜道:“败笔,真可惜。
”曹不兴对着小墨点仔细端详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再在旁边画了许多花花草草。
整个画面布局匀称,生动逼真,尤其是那只苍蝇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
围观的人都惊叹不已。
后来,孙权观赏这幅画时,发现了画中这只苍蝇,想赶走它,便伸手去弹了几下,可是苍蝇并没有飞走。
他很是疑惑,再仔细一看,方知是曹不兴画上去的,忍不住赞道:“好!实乃神来之笔。
”智慧小语:有时候往往看起来是坏事,却因为个人的态度不同而变成了好事。
所以,问题来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坏事说不定就变成了好事呢!国学经典励志故事范文2世恩夜待明朝陈世恩,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兄弟三人。
长兄是一个学问道德都很好的人,孝顺廉洁,得到乡里的敬重。
陈世恩是老二,当时还没有成就。
但是,他的德行也如兄长一样为众人所称许,尤其是他那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让人敬佩。
但他们的三弟整日无所事事,还结交了一帮不好的朋友,到处游荡,经常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深更半夜才回来。
俗话说:“长兄如父”。
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要有机会,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三弟呀!不要再在外面流荡了!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啊!”三弟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哥劝一次、两次还罢,次数多了,他觉得十分反感。
陈世恩见此情景,与大哥约定,由他来劝三弟。
当晚,陈世恩手里拿着院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前等弟弟回来。
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在古老而庄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励志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诠释了智慧、勇气、毅力和奉献精神。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信念,追求卓越。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曹操刮骨疗毒》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医治疾病方面也有着非凡的见解。
曹操染上了致命的寒毒,医生无法为他治疗。
于是,曹操决定亲自采用非常严酷的方法——“刮骨疗毒”。
他请来医生,在没有任何麻药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将自己的背骨刮去寒毒的治疗。
经过七天七夜的痛苦治疗,曹操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勇气、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曹操的坚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的身份,在面对重大挑战时,他选择迎难而上,并最终战胜了逆境。
这个故事也教导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坚信自己,不畏艰难,以勇气和决心战胜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故事二:《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刻人生哲理的故事。
故事中,白蛇化为人形,名叫白素贞,为了救济民众所受的苦难,她化名为白娘子,行善事。
但她与人类相爱的故事遭到了道士许仙的忌妒和阻挠。
最终,白娘子用自己的伟大力量击败了恶势力,拯救了丈夫和民间,展示了仁爱和正义的力量。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对多少困难,只要我们持有真善美的信念和坚定的行动,就能够超越自己,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白蛇通过自己的善行和不屈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仁爱和正义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这些美好价值观。
故事三:《文天祥辞家告书》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对抗元朝的统治,为民众争取自由和尊严。
在被迫离开家乡的时候,文天祥写下了著名的《辞家告书》。
这封信以坚定的声音呼唤着抗争精神和道义高尚,并且坚信最终正义会得到伸张。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精选10篇)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等涵义,同时,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古代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篇1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篇2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篇3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篇4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则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则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遗忘与不屑。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崔铉胸怀大志,前程万里“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
十九岁时,李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抱着这种自信与进取心,他应诏来到长安,名动一时。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做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性格孤傲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弃官而去,从此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是,李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铉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崔铉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
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滉,韩滉见他聪明伶俐的样子,非常喜欢。
崔铉的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
”韩滉一听,有心考考他,就随手指着架上的一只鹰,让崔铉即兴赋一首诗。
崔铉接过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诗:“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韩滉读后,连连称奇,称赞道:“好诗!好诗!这孩子将来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啊!”崔铉长大后果然很有作为。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崔铉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
唐代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
崔铉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故事启迪】纵观古今,确实是“人无志不立”。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二十年如一日,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关于中国的传统励志小故事
关于中国的传统励志小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古人智慧融合成一个个经典故事,故事中蕴含着浅显的道理,让我们一代代延续下去,保留了古人优异的智慧结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的传统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关于中国的传统励志小故事:毛遂自荐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中国传统小故事30篇(一)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
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
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
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
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篇】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
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
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
才能成就大业。
这就启示年轻人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一点努力,后天的一点学习,这样持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
的水准,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
拉开差别,这种差别,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
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不知不觉
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
从“扫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天下”。
【陶侃励志】
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一个有雄
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
院子里。
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
进屋子里。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
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
回到中原以后,即使公务繁忙,不过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
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
珍惜时间。
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
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故事启迪】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年轻人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
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生活的动力。
但是,愿望的实现不
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才能实现。
所以,青少
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从小立志的徐霞客】
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
父亲的书柜里找到很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
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
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
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
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实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故事启迪】徐霞客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他的人生航船
指明了方向。
同样,年轻人在人生经历中,要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
弃情绪,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