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教学教材
追溯民间传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教案二
![追溯民间传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5ea667c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a.png)
追溯民间传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教案二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
对于教育故事传统文化,中国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认识和文化自信的途径之一。
本教案探讨如何利用民间传说,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综合能力。
一、教育背景国家出台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中国文化传承和中国特色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
通过对民间传说的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可以有意识感受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2、能力目标:能够理性分析和推断故事背后的情节并且进行感性的品读,提升学生说、听、读、写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反思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逐渐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重点学习两个主题——“浪费和珍惜”和“谦虚和骄傲”。
这两个主题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两个观念——“以物知人”和“以人为本”。
学习这些主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文化背景,并且可以理解民间传说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为了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通过画面、音乐和其他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以此为基础,启迪学生思考。
例子:播放沙画画家画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一些民间传说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形式既美妙又独特,可以让学生爱上文化,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2、故事阅读讲解在教授民间传说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和思考不同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中内涵。
例子:讲解《和尚和精》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一个和尚被精品招募,最终发现自己被骗。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可以让学生知道要避免轻信别人的话,同时要明辨是非,真假和珍惜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教学设计:全书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教学设计:全书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17a9e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1.png)
教学设计:全书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全书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全书阅读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阅读指导:给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如阅读时注意关键词、人物角色及情节等。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到两个故事,并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故事的主题、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让其他小组学生了解不同故事的内容和研究心得。
5. 整体讨论:引导全班学生就故事的共同特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进行讨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思考。
6. 归纳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故事内容和研究收获,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
7.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估-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表现。
- 学生在整体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质量。
- 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和个人反思。
教学资源-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全书- 阅读指导材料- 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研究成果展示材料教学延伸- 邀请民间故事专家或传统文化研究者到班级进行讲座或互动交流。
-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活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背景和发展。
-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编著《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资料库。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传统文化的故事与传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传统文化的故事与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c0abef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e.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传统文化的故事与传说》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和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细节。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故事与传说》为基础,涵盖以下内容:1. 《孔子的故事》:介绍孔子的生平和他对教育的贡献。
2. 《白蛇传》:讲述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3. 《牛郎织女》:描写牛郎和织女久别重逢的传说,表达了对真爱的向往和珍惜。
4. 《神笔马良》:讲述了马良通过神笔帮助乞丐的故事,强调了善行的重要性。
5. 《愚公移山》:阐述了愚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课前预:学生阅读故事和传说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 故事导读:教师讲解故事背景和重要细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意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道德观念等,提升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齐读故事,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
5. 口头表达:学生简述故事和自己的理解,提醒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6. 个人写作:学生撰写关于故事的读后感或自己创作一个新的故事。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 学生自评互评法:学生在课后给自己和同伴评价,提供宝贵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 个人写作评价:对学生的个人写作进行评分,注重对语言表达、内容展开、结构和逻辑的评估。
六、教学扩展1.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促进家庭教育。
2. 传统文化展览:组织学生展示相关的传统文化作品、手工制品或创作,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园大班传统文化:中国古老故事教学案例
![幼儿园大班传统文化:中国古老故事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9d119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1.png)
幼儿园大班传统文化:中国古老故事教学案例幼儿园大班传统文化:中国古老故事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情感、社会和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其中,中国古老故事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以幼儿园大班为例,探讨中国古老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教学效果和意义。
一、中国古老故事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1.《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教育在大班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三字经》《百家姓》等中国古老故事,帮助幼儿认识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
2. 《孔子的故事》教育礼仪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
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可以教育幼儿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培养良好的礼仪意识和家庭观念。
3. 《木兰辞》激励勇敢精神《木兰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史诗,通过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勇敢、坚韧和执着精神,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二、中国古老故事教学的意义1. 培养文化自信心通过中国古老故事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2. 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发展中国古老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故事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认知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中国古老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价值观念,通过故事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准则。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观点看来,中国古老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讲述中国古老故事,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d9ed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1.png)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发表对故事情节的见解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经典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整本书,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在课堂上逐章节地进行阅读,并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好奇心。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定章节的内容,并记录下关键点。
3. 分享讨论:小组之间轮流分享各自阅读的章节,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4. 写作练:要求学生根据所读章节或整本故事,写一篇感想、评论或预测未来情节的短文。
5. 内容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分享,并相互评价。
6. 总结提问:教师对故事情节和相关文化进行总结,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 写作表达: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 理解深度:评价学生对整本故事的理解深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故事书:选用经典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书籍,确保内容真实可信。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导入故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到课堂上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2. 作品分享:组织学生编写故事续写或改编,进行作品分享和评选。
3.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民间故事《白蛇传》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民间故事《白蛇传》](https://img.taocdn.com/s3/m/e61a78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1.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民间故事《白蛇传》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民间故事《白蛇传》引言: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民间故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它们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本教案将以著名的民间故事《白蛇传》为例,探讨如何引入幼儿园课堂,以促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第一部分:故事梗概和背景介绍(约500字)《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故事讲述了白娘子、许仙和青蛇三位角色之间的爱恨纠葛,展现了对爱情、友情和道义的思考。
这个故事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民间传说,并在明代被吴承恩改编成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第二部分:故事的教学价值和目标(约500字)通过《白蛇传》这个故事的学习,可以帮助幼儿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民间故事,幼儿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观。
2. 培养情感与道德观念: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能够引发幼儿对友情、爱情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培养其正确的情感和道德观念。
3.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参与故事的讨论和表演,幼儿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分组合作进行故事表演,幼儿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活动与方法(约800字)1. 故事导入:教师可通过唱歌、图片展示或短视频等方式引入《白蛇传》的故事背景,唤起幼儿的兴趣。
2. 故事阅读:教师可以精选故事中的重点情节,以适合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可以配合图画书、幻灯片等辅助教具。
3. 问题探究: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例如:“白蛇为什么要救许仙?”、“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怎么发展的?”等等。
4. 角色扮演:将幼儿们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自己的表演来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5. 诗词创作:鼓励幼儿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诗词创作,并与同伴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8af09c71fe910ef02df804.png)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省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方案设计: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方案设计: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947564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2.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方案设计: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讲述《中国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传承民间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中国民间故事》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各地民间故事的教材,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包括《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姜子牙射日》。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故事人物和情节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含义,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体会,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故事。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分析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5. 实践环节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讲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尊重和传承。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cdfb34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6.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民间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2.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经典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
通过学习这些民间故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故事主题、理解故事内涵方面仍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设计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能够分析故事主题,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 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民间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能够理解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讨论、表演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民间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魅力。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
4.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析故事主题,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b3dc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3.png)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贴对联、放鞭炮等,体验春节的氛围。
2. 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赛龙舟、包粽子等,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3. 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赏月、吃月饼等,体验中秋节的风。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书法:介绍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
2. 绘画:介绍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
3. 剪纸: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等。
2. 讲解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如山水、鱼虫等。
3.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如雪花、小动物等。
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古筝: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古筝音乐。
2. 二胡:介绍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二胡音乐。
3. 琵琶:介绍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琵琶音乐。
2024-2025学年高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教育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教育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eb85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2.png)
故事中有哲理、有文化、有味道,讲好一个故事胜过空谈一打 道理。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 式,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做好 国际传播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并注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讲好中国故事,留下了许多美谈佳话。
5 设立孔子学院,旨在促进中文国际传播,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增进中外教育人文交流。
这样的点还有很多,可以是不同语言但寓意相近的谚语、为世人熟知且富含哲理的名人名言等等。其关
6 键和共通之处,都是找到容易引发共鸣的文化交汇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中以情动
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找到容易引发共鸣的文化交汇点
2019年11月,正在希腊访问的领导人走进雅典卫城博物馆。走出博物馆,两位元首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希中 两国都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古老、灿烂、伟大的文明将两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帕夫洛普洛斯总统 一席话,尽显文化共鸣之情。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受众的文化特点, 融通中外、兼顾彼此,把我们想讲的与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
根据这一指示,影片放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周同志抓住关
化
交
键、化繁为简,从广为世人熟悉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作
汇 点
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切入,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中国的罗
密欧与朱丽叶”,一下子抓住了外国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第二部分 找到容易引发共鸣的文化交汇点
60多年后,2015年10月,领导人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也提到了《罗密欧与朱
《中国民间故事》导读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
![《中国民间故事》导读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658e7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6.png)
《中国民间故事》导读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导读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材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传统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从故事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二、教学重点1. 研究和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故事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内容1. 故事一:《愚公移山》- 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 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
- 研究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故事二:《白蛇传》- 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 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
- 研究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故事三:《孔融让梨》- 讲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 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
- 研究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导读:通过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 课堂讲解:通过示范阅读和讲解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阅读理解练: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培养他们从故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积极发言、讨论合作等。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阅读理解练,评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阅读其他中国民间故事,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编写自己的民间故事。
七、教学资源1. 《中国民间故事选》教材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 阅读理解练题八、教学安排本单元共需5节课,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导读与故事一介绍- 第二课:故事一分析与课堂讲解- 第三课:故事二介绍与分组讨论- 第四课:故事二分析与课堂讲解- 第五课:故事三介绍与阅读理解练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传统文化背景,培养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五年级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小学五年级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语文上册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59a86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6.png)
小学五年级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学习并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学习并运用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授以下故事:- 《愚公移山》- 《白蛇传》- 《孔融让梨》四、教学方法- 导读法:通过导读故事的关键词汇、情节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写故事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读故事《愚公移山》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读故事:给学生介绍关键词汇和主要情节,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3. 阅读理解:分发故事练习册,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4. 讨论分享: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答案,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导读故事《白蛇传》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白蛇传》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读故事:给学生介绍关键词汇和主要情节,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3. 听故事:播放录音或老师讲述故事,学生跟随故事的进展。
4. 合作讨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课时:导读故事《孔融让梨》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读故事:给学生介绍关键词汇和主要情节,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和对话。
4. 朗读训练: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朗读训练,提高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全书阅读的设计方案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全书阅读的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7f1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d.png)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全书阅读的设计方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瑰宝,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如《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并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语言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方法1. 阅读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选取的民间故事,并逐段进行阅读讲解。
教师可以解释故事中的生词、习语和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如故事的教训是什么?你认为故事中的人物有何特点?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深入理解故事,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要求学生写故事的结局、对故事中的某个人物进行形象描写、或者写一篇关于故事的感想和评论等。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如故事中的传统习俗、民间信仰等,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评估方法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并给予相应评价。
3. 写作作业评分: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分,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对故事的讨论、提问等情况,并给予相应评价。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全书阅读的设计方案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全书阅读的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34c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9.png)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全书阅读的设计方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全书阅读的设计方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全书阅读的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重要性;2.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集;2. 设计教学活动,包括阅读、讨论和练,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和文化背景;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分析,探讨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阅读:分段进行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文化内涵;4.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分析,探讨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故事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评估他们对故事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文化认知。
教学资源1. 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集;2. 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讲义;3.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的活动材料。
参考资料1.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选编;2. 中国文化导论教材;3.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并且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幼儿园中班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教案
![幼儿园中班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f758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8.png)
幼儿园中班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传统文化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2. 培养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书籍和图片。
2. 幼儿园教室环境布置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3. 幼儿园音乐设备和相关音乐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通过播放中国传统音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图片等方式。
2. 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吗?”二、呈现故事(15分钟)1. 选择一到两个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如《孔子的故事》、《牛郎织女》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进行选择。
2. 通过图画、故事书籍或者故事讲述的方式,向幼儿呈现故事内容。
3.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问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三、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让幼儿围绕故事中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延伸活动(15分钟)1. 分组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小组内互相分享并讲述自己选择的故事。
2. 绘画活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绘制相关的画作。
3. 角色扮演:安排一些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教学内容,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2.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书籍,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利用幼儿园图书角或者班级图书角,提供更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书籍供幼儿阅读。
3. 定期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手工制作等,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幼儿园传统文化故事演绎教案--《牛郎织女》
![幼儿园传统文化故事演绎教案--《牛郎织女》](https://img.taocdn.com/s3/m/abb191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e.png)
幼儿园传统文化故事演绎教案--《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2. 能够简单地演绎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意义。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启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牛郎织女》故事文本、道具、音乐、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 小组活动:引入《牛郎织女》传统文化故事1. 教师展示《牛郎织女》故事的绘本或图片,让孩子读出标题。
2. 引导幼儿的猜想,“牛郎,是不是一个人?织女,又是谁?”3.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提高他们对于故事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Step 2 故事学习:了解《牛郎织女》的主要情节1. 教师简单地讲述故事大意:牛郎是一个小牧童,住在人间的一个山村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在玛瑙宫里舞弄着天上的彩云。
2. 继续讲述故事情节:在情人节这一天,牛郎摆下仪式,请求仙女与他相遇,仙女感动想法,于是他们在鹊桥相见相认。
不久,牛郎和仙女相互倾心,私定终身,但是天上神仙不允许他们在一起,于是两人被隔开。
这时,一群善良的小动物轮流帮牛郎织女搭起一座银河桥,两人就此相拥而泣。
3. 教师鼓励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帮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人文和情感价值。
Step 3 角色扮演: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牛郎织女》传统文化1. 教师展示相关道具,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牛郎、织女、鹊、天鹅等。
2. 设计角色扮演情境:孩子们一起在鹊桥上,并完成他们向彼此倾诉的对白。
3. 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让故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具有感染力。
同时,这种互动演绎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Step4 制作DIY手工:陶冶情操,细致感受文化1.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折纸,折出小鹊、牛郎和织女的形象,并用颜色涂上生动的色彩。
2. 孩子们可以在亲子陪伴的情况下完成折纸作品,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更好地理解并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中国民间故事教材
![中国民间故事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663ad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2.png)
中国民间故事教材(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的概念及意义1.民间故事的概念及特点2.民间故事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二、中国民间故事的类型及其特点1.传统神话传说2.民俗故事3.生活故事4.历史故事5.少数民族民间故事6.现代民间故事三、编写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的注意事项和方法1.注重故事的文化内涵和价值2.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3.合理安排故事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正文(篇1)一、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的概念及意义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的特点。
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愿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写中国民间故事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中国民间故事的类型及其特点1.传统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宇宙起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和想象。
2.民俗故事:如《年兽的故事》、《舞龙舞狮》等,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3.生活故事:如《小红帽》、《灰姑娘》等,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奋斗。
4.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鸿门宴》等,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5.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如苗族《枫木姑姑》等,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6.现代民间故事:如《陈平七策》、《茶经》等,反映了现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目录(篇2)一、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的概述1.民间故事的定义和特点2.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的发展历程3.教材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二、中国民间故事的类型和题材1.传统和现代民间故事的分类2.反映人民生活和价值观的故事3.具有哲学和社会意义的故事三、中国民间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应用方法1.帮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3.应用故事教学方法和建议正文(篇2)一、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的概述1.民间故事的定义和特点: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头传承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口头传播为主要方式,具有虚构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设计全书阅读教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设计全书阅读教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84801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f.png)
设计全书阅读教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这本全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背景和特点。
2. 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选取的若干故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相关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并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4.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编写自己的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背景和特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中国传统民间故事1.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重要性和影响。
步骤二:阅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1. 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选择一到两个故事进行阅读。
2. 学生个别阅读故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故事的主题、情节以及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3. 整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步骤三:学生自主阅读和分享1. 提供一些其他相关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供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并准备小组分享。
3. 小组分享时,学生可以分享故事的内容、自己的理解,以及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步骤四:创作民间故事1.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编写自己的民间故事。
2. 学生可以选择某个故事的情节进行改编,或者创作全新的故事。
3. 鼓励学生在故事中加入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编写的民间故事,包括故事的情节、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资源1.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全书。
2.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
3. 其他相关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参考文献(在此列出参考文献的引用信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用的具体故事名称,但不具体总结内容)---以上是《设计全书阅读教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教案内容。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全面教案阅读计划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全面教案阅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c70cf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9.png)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全面教案阅读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重要性;- 掌握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内容和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单元一: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重要性- 介绍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在传承历史文化、道德教育和培养情感的重要性;- 阅读和讨论几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单元二:著名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阅读和讨论《白蛇传》的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 阅读和讨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 阅读和讨论《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
单元三: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练阅读理解技巧,包括主旨理解、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等;-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并解释喜欢的原因。
单元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阅读和讨论一些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相关的古代诗词和歌曲;-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感受和理解的文章。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促进互动和思想交流;- 视频观看: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口头表达: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评估-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的理解程度;- 口头表达评估: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文章和小组讨论记录。
教学资源-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故事集;- 相关视频和图片素材;- 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相关的古代诗词和歌曲。
教学安排以上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全面教案阅读计划,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融让梨孔融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
孔融的兄弟很多,他在家排行第六。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一篮特别鲜美的梨子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准备吃梨。
爸爸对孔融说:“孩子,你给大家分分梨吧!”四岁的孔融站了起来,他来到桌边,踮起脚,先拿起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梨,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双手捧着送到了爸爸面前;又拿起一个黄澄澄的大梨,欢快地来到妈妈面前递给妈妈,接着,他把篮子里又大又好的梨一个个地挑出来送到哥哥们的手中。
最后,孔融拣起了最小的一个梨,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曾参教子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很有学问,而且非常讲信用,总是说到做到,也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曾申。
一天,曾参妻子要上街办事情,曾申很想和妈妈一起去,就缠着妈妈非要跟着去。
曾申的妈妈这次出门要办许多事情,又想早点回来,就对曾申说:“乖儿子,听话,好好在家玩。
妈妈上街回来,杀了那头猪给你吃。
”孩子很久没有吃到肉了,听妈妈说要杀猪给自己吃,破涕为笑说:“妈妈,你去吧!我在家里玩,等你回来杀猪。
”妈妈走后,孩子跑到后院书房,摇着曾参的胳膊说:“爸爸,有肉吃啦!”曾参放下书,奇怪地问:“哪来的肉?”小儿子乐哈哈地回答道:“妈妈说,她上街回来就把家里的猪杀了,我们不就有肉吃了么?”小儿子说着,仰着小脸,天真地问:“爸爸,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走,咱们磨刀去,你妈妈回来,正好杀猪。
”小儿子高兴地跳起来。
曾参的妻子从集市回来,远远就听见猪的叫声,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进院子。
只见丈夫满头大汗地捆着猪,儿子拿一把雪亮的刀子等在一边。
她慌忙上前,拦住曾参说:“这头猪这么小,还没喂肥,怎么能杀呢?”曾参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不解地问:“你不是亲口对儿子说,要杀猪给他吃么?”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和孩子一样见识,说杀猪就杀猪。
我当时被儿子缠得没办法,哄他的呀!何必当真?”“你怎么能哄骗孩子呢?”曾参收起了笑容,严肃地对妻子说:“孩子小,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都有影响。
你今天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哄骗别人。
再说,你在孩子面前说了假话,他很难再相信你的,以后还怎么对他进行教育?”妻子听曾参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只能答应杀猪了。
鲁班学艺鲁家湾有个鲁木匠,鲁木匠有个儿子叫鲁班。
鲁班从小爱学习,爸爸做了个大柜子,他就照着做了个小柜子,爸爸做了条大板凳,他就照着做了条小板凳。
鲁班十岁时,就能做什么象什么了,爸爸欢喜,妈妈欢喜,邻居见了都夸奖。
有个邻居劝他爸爸说:“鲁班这孩子心灵手巧,你就让他学点手艺,跟你做个帮手吧!”他爸爸说:“我的手笨,跟着我能学出什么好手艺来!我叫他跟那手艺强的人学去!”鲁班十二岁了,有一天,爸爸牵出一匹马,拿出一包银子,对鲁班说:“孩子,你爹苦了一辈子,积了这点钱。
你就用它做路费,骑上快马,到终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师学手艺吧!”鲁班背好包袱,骑上快马,一连跑了九十九天,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了九十九条大河。
一天,来到了终南山。
他爬上山顶,看见三间草屋,推门进去,看到满地是锔子、斧头;再一看,床上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呼噜响得象打雷。
鲁班想:这人一定是木匠祖师了。
鲁班把工具收拾得整整齐齐,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在一边等着。
等呀等,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老爷爷才坐了起来。
鲁班连忙走上前去,跪在地上说:“我叫鲁班,到这里来求老师傅收我做个徒弟。
”老爷爷听了,呵呵地笑了起来,问鲁班:“你学手艺是为了什么呀?”鲁班回答说:“学好手艺,给大伙修桥造房子。
”老爷爷点点头,说:“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
你先把钝了的斧头、刨子、凿子磨快。
”鲁班挽起袖子,磨了起来。
白天磨,晚上磨,一连磨了七天七夜,才磨完了。
师傅说:“你再去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
”鲁班到门前一看,那棵大树真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梢都快顶天了。
他坐在树下锯了起来,一连锯了十二天十二夜,大树才倒了。
师傅又吩咐:“你把那棵大树,砍成一根屋梁,要砍得又光又圆。
”鲁班拿起斧头,一连砍了十二天十二夜,才砍成了一根又光又圆的屋梁。
这时,师傅又说了:“你要在大梁上凿两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角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凿得木花乱飞,一连凿了十二天十二夜,凿成了两千四百个眼子。
师傅看了,笑眯眯地说:“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你做得很好啊!我一定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你。
”说完,就领鲁班到西间屋里。
一进这屋,鲁班只嫌眼睛不够用,原来屋里摆满了各种模型,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桌椅、箱柜,都做得特别精巧,鲁班一下子看呆了。
师傅说:“你把这些模型,一个个拆开来,再一个个装起来。
”说完就走出去了。
鲁班把那些模型拿在手里,翻过来覆过去地看,舍不得放下。
每天天刚亮,他进屋去,到夜晚满天星的时候还不见他出来。
他胳膊酸了,顾不得伸一伸;眼睛花了,顾不得闭一闭。
就这样,鲁班忘掉了白天和黑夜,也忘掉了冬天和夏天;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
这时,鲁班把那些模型拆拆装装,不知有多少遍,都记得滚瓜烂熟了,不但用什么材料怎样制造,而且记住那些东西上的花草树木的样子。
鲁班的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的本领,一把火把模型都烧了,要鲁班重新做起来。
鲁班想了想,一样样全都重新制了出来。
老师傅又提出许多新的式样,鲁班心里一琢磨,也都做出来了。
老师傅很满意,就说:“鲁班,你的手艺学好了,该下山了。
”鲁班还想再学些东西,也舍不得离开师傅,就说:“我的手艺还没学好,让我再学三年吧。
”老师傅笑了,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以后一边做一边学吧,在我这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了。
”鲁班这才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一生记住了师傅的话,修桥梁,造房子,给人们做了许多好事。
愚公移山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
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
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
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
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
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
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
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除夕那夜,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又唱又跳,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但大家知道春节是怎样来的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银须飘逸。
乡亲们惊慌失措,一片匆忙逃跑的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会关心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
她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上山避难。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怒视片刻,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讶。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互相问好。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