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剖析
第四纪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1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1)岩石地层学方法:据第四纪地层的岩石学特征,把堆积物划为代表一定时间的岩石地层单位,并按时间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形成岩石地层顺序。
第四纪陆相地层(不连续、时间上互相超覆),决定了局限性。
(2)年代地层学方法(最可靠):根据第四纪堆积物及所含生物残骸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按年龄划分出时间(地质年龄)地层单位,建立地层顺序但这种资料依赖于测年资料(同位素法),测年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对比的精度。
(3)生物地层学方法:利用生物发展的不可逆性,判别地层新老关系,建立生物地层层序。
第四纪生物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有现代生物种属,且时限短。
(4)地貌学方法:不同地貌部位,第四纪堆积物不同,将第四纪堆积物划分为一些地貌地层单位,并将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该方法对层状地貌(夷平面、剥夷面、阶地及层状溶洞)在区域地层对比中十分有用。
(5)气候地层学方法:冷暖交替是第四纪气候的主要特点,据此将第四纪地层划分成一系列的暖期地层单位和冷期地层单位。
(6)构造方法:利用第四纪地层中的不整合面和侵蚀面,作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标志。
(7)比较岩石学方法(狭义的岩石地层学方法:岩石学上的差别来划分地层。
对比同一盆地和同一钻孔岩芯的地层是很有效的。
(8)地球化学方法:利用沉积物的化学性质(化学成分及丰度)在垂向上的变化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9)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古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是第四纪分期的主要依据之一。
2第四纪下限气候变冷全球性的气候显著变冷是第四纪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次冰川作用的时间距今3.2Ma。
象(真象)属(Elephas)、牛(真牛)属(Bos)、和马(真马)属(Equus)的出现作为第四纪的下限层位。
因此长期以来把维拉弗朗作为第四纪的下限层位。
我国的泥河湾动物群也具这一特点,故该层作为我国的早更新统。
3南方地层:(1)下更新统(元谋组) (二次冰期,一次间冰期)(2)中更新统(一次冰期,一次间冰期)(3)上更新统(一次冰期,一次间冰期)(4)全新统(冰后期)4华北地层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以黄土堆积为主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Q1初气候温暖湿润,中期气候干燥,三趾马红土。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要点总结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3、地貌的组成要素:形态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
4、地貌形态测量指标:1、海拔高度(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坡度(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3、地面破坏坡度(常用的有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和地面破坏程度数据等)5、冰斗:是冰川在雪线附近塑造的椭圆形基岩洼地,是雪蚀与冰川剥蚀的结果。
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
是一种陆地抬升或侵蚀基面下降,侵蚀作用重新活跃,经过一个时期后所残留的地表形态。
风化壳: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所以风化壳和残积物是同义语。
风化壳的物质组成:由原岩岩屑、风化残积矿物及地表新生矿物组成。
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
岩溶:是岩溶作用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岩溶形成的条件:(一)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
1、岩石成分对溶蚀率的影响: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和卤盐类岩石三类。
其中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很广,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或白云石,在各种碳酸盐类互层的情况下,岩溶发育取决于优势易熔岩石的含量。
2、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石结晶颗粒的大小、结构类型及原生孔隙性。
(二)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1、成分纯、刚性强的岩石透水性好。
2、厚层的可溶性岩石教薄层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好。
3、构造发育的地段岩溶作用强、(三)水的溶解性:水的溶解力主要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纯水的溶解力是极其微弱的,只有含有CO2的水才具有溶解性。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考试复习题1、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概念: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
因而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第四纪沉积地貌的岩性、成因、分布和特征;(2)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波动对地貌形态以及地貌特征对生物演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研究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演化,以及地貌对人类工程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4)断层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规律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第四纪下限问题所谓第四纪下限就是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也是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争议颇多的问题。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冰川活动这是早期第四纪下限确定的主要依据,第四纪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气候变冷在中低纬度山区出现了冰川活动,且发现与上新世完全不同的环境特征,但是后来在其它地方发现的更早的冰川活动让人们对这一标志产生了动摇。
气候变冷全球性的气候变冷是第四纪开始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第四纪频繁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是第四纪下限的确定很难统一。
动物化石哺乳动物(真马真象真牛)化石的出现可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在欧亚这一标志很清楚。
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的标志性事件,早期的石器测定年代与通用的第四纪年代相当。
沉积--构造事件第四纪的陆相地层发育与老地层有明显差别,第四纪环境变化显著,在地层中有反映。
第四纪下限的方案:第四纪下限的划分方案归纳起来有4种,有些已经被放弃了。
0.70-0.80MaB.P 这是根据冰川活动标志提出的,这一方案不符合现在的研究成果已被弃用。
1.80-1.90MaB.P 这个划分方案得到了软体动物和哺乳动物动物化石,人类出现等标志的支持,得到一些学者的采用。
2.50-2.60MaB.P 此方案划分的依据是:全球降温,北极冰盖扩张,欧亚地区出现针叶树和草本植物等,2008年国际地层表第四纪下限采纳了这个方案。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1. 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定义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从全球地貌到微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地貌点、线、面、体等四要素。
地貌点如裂点,地貌线如河流、山脊,地貌面如夷平面、平原、高原面等,地貌体如盆地、山体等;地貌学是一门四维科学。
除了三维空间还有时间的角度。
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发展演化趋势的一门科学。
2. 第四纪(Quaternary)独立研究的原因①第四纪有其重要的特点:第四纪是地球环境巨变的时代,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古地磁极变化、古环境变化;构造运动强烈、显著;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广泛的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②第四纪研究可以提供地壳运动和环境变化的细节③第四纪经历了许多大规模的地质事件,仍在进行中,并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3.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三:成因上的联系,任何由外力作用营造出来的地貌均有相应沉积物,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是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学习地貌学,认识地貌与沉积物的关系,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体够理论资料和实践基础,同时,掌握第四纪地质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地球上地貌成因;时间上的联系,第四纪沉积和侵蚀作用到处可见,可以同时进行,例如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掌握地貌学原理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形成时间提供依据;研究上的联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相互交叉,相互关联,构造运动对地球形态有塑造作用,第四纪构造运动多发,使得地球表面形态万千,地球上第四纪地貌发育、广泛分布,因此研究地貌学必须先掌握相关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研究第四纪地质学必须先掌握地貌学特征等知识。
4.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研究内容:①沉积物②地层划分对比③地貌形态④古气候变化⑤古海面变化⑥地壳运动⑦古生物⑧古人类的演化,其中前三个是第四纪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④和⑥是研究的核心内容,⑤是④和⑥叠加的结果5. 第四纪古地磁极性分期、名称及界线的时代极性期:以某种极性占优势持续时间较长的时间单位极性事件:极性期内与总极性相反的变化布容正极性期(0~0.73Ma),松山反极性期(0.73~2.48 Ma),高斯正极性期(2.48~3.40 Ma)吉尔伯特反极性期(3.40~4.50(5.0)Ma)6. 确定地貌的相对年龄(先成河、后成河)、地质年龄(岩相过渡法、年间法、相关沉积法)相对年龄:反映地貌的相对新老关系抬升地区:较老者抬升到较高的位置;被切割者年龄较老,切割者年龄较新;下降地区:较老地貌被较新地貌掩埋,或新地貌叠置在老地貌之上风化程度:①风化砾石百分含量越高,地貌越古老②砾石风化晕圈厚度均值,晕圈越厚,砾石越老③重矿物风化百分比④重矿物风化系数⑤颜色先成河:早于基岩山地的形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第四纪进一步细分框架第四纪(Q):全新世(Qh)+更新世(Qp)(早中晚)冻土指气候寒冷的地区,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地形倒置: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羊背石: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
在大陆冰川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盆相伴分布,成群地匍匐于地表,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样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其中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把新构造运动的时限大致界定在新近纪—第四纪第四纪下限距今约2.60Ma、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新近纪与第四纪[N/Q]或者上新世(统)与更新世(统)的分界第四纪生物地层法通常利用最多的是哺乳动物化石,因为哺乳动物是第四纪时期演化更替最快的一种动物,伴随着进步种的出现和原始种的灭绝,不同时期地层中具有不同的组合,据此可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定义: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①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的研究②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的研究③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的研究④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的研究⑤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演化的研究⑥第四纪构造运动的研究⑦应用第四纪的研究地下水的划分与特征√根据地下水的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分为①包气带水:分布于贴近地面区域的地下水②潜水:位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含在透水层中的能自由流动的地下水③承压水(层间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在包气带中还存在一种重力水——上层滞水,包气带中不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冰川的划分√根据冰川的规模、形态、地貌部位、地理环境等分为①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的冰川,可分为冰斗冰川与悬冰川、山谷冰川和山麓冰川②大陆冰川:发育在高纬度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可分为冰原、冰帽和冰盖。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河谷、风蚀谷、冰蚀谷的定义,特征,区别。
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包括河床、谷底、谷坡三个基本要素。
河谷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横剖面上,河谷形态从上游到下游总体由“V”字形向碟形发展;河谷深度是浅→深→浅。
纵剖面上,从上游到下游,谷底的纵比降由大到小。
(纵比降相当于谷坡的斜率)风蚀谷:风对先前形成的谷地不断吹蚀和磨蚀改造的谷地。
风蚀谷特征:①在平面上,谷地蜿蜒曲折,毫无规律;②在横剖面上,为“葫芦”形,即近谷底较宽,而向上变小,两壁多较陡直;③在纵剖面上谷地凹凸不平;④在谷壁上常发育风蚀穴、风蚀壁龛;⑤谷底有崩塌堆积物。
冰蚀谷:也称冰川槽谷或“U”形谷,由山谷冰川沿着先前谷地形成的线状谷地。
冰蚀谷特征:横剖面为“U”形;纵剖面凹凸不平;平面上较直;谷底的上游宽,下游窄。
河流阶段的类型划分,研究意义。
河流阶地的类型可以根据其形态和物质构成,可分为三大类(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嵌入阶地)和六小类(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嵌入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和掩埋阶地)。
侵蚀阶地:阶地的阶面和阶坡都由基岩构成几乎无沉积物,发育在河流的上游或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区,表示河流强烈的下蚀作用。
基座阶地:阶地面为河流沉积物,谷坡上部为河流沉积物,下部为基岩。
基座既可以是基岩,也可以使比沉积层更早的第四纪沉积物。
基座阶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或新构造运动上升比较强烈的地区。
堆积阶地:阶面和阶坡都由河流沉积物构成,没有基座的出露。
根据阶地间的切割关系、切割深度等又可分嵌入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和掩埋阶地。
嵌入阶地:新老阶地的沉积物呈嵌入切割关系,晚阶地的阶面高于早阶地的基座面。
发育于新构造运动的上升区,但上升强度不及前两种情况。
內叠阶地:新老阶地也呈切割关系,但切割深度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新阶地叠置在老阶地的内侧(靠近河床),发育于新构造运动比较稳定但略有上升的地区。
上叠阶地:不同时代的阶地沉积物呈上叠切割关系,新阶地的切割深度小于老阶地的切割深度,发育于新构造运动有上升和下降的地区。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要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有必要对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进行研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进行,农业区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4.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两者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地貌工作者必需具有较充实的第四纪地质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对地貌发展的趋向进行预测性的研究, 研究第四纪地层时又往往借助于地貌学的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2.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又是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地质界认为地貌学是动力地质学或物理地质学的一部分;3.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第四纪自然环境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
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填空or简答)1、第四纪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地质研究2、工程建筑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4、其他第二章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第四纪分期与堆积物特征现代第四纪:是综合性的,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
2、人类极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
3、显著的地壳运动。
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
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类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第四纪分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填空or简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的风化6、含有化石及文化遗存第二节地貌的形态地貌:是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有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地形面:是地表面具有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是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是两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1、高度分为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两种地貌形态之间的高差,如阶地面与河床平水位间高差、溶洞底部与河床高差等。
2、坡度:是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如夷平面、阶地面和斜坡的坡度等。
3、地面破坏程度常用的有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和地面破坏程度数据等。
4、地貌的形态类型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 2、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冰川时期”主要指更新世,更新世气候冷暖交替,这一现象是史无前列) 3、活跃的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内力作用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伏不平。
外力作用削高填低形成侵蚀和堆积地形。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上游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又有延伸数百千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万余米的深海沟。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方法:(1)野外研究方法(2)室内研究方法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意义:(1)独特性: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气候的冷暖交替;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堆积物覆盖于地表且大部分是松散的;人类的出现与发展;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独特的研究方法:冰期和间冰期划分、地貌学及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
(2)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
(3)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的意义。
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且其地质过程仍在进行,研究这些现象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的地质历史。
(4)矿产资源勘查。
砂矿的形成和赋存与第四纪沉积物及地貌关系密切。
第四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矿产,如沙金、金刚石等;第四纪沉积物:泥炭、石膏、岩盐、石英砂等也是矿产。
(5)水文地质:大量地下水储存于第四纪堆积物中;(6)工程地质意义: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在空间上的展布1资料对工程非常重要。
(7)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
地貌学与第四纪期末考试重点剖析
戴维斯三要素说地质结构(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发育阶段(时间和阶段)即“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造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除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外,内力作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但实际上它对于地壳及其基底长期而全面地起着作用,并产生深刻的影响。
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造成的。
2、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引起。
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的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外力作用非常活跃,而且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第四纪的基本特点人类的出现;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壳运动第四纪的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是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单斜构造地貌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它可能出现在已被破坏的背斜两翼,已被破坏的穹窿构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围,掀斜的水平岩层或断层的掀斜层等处。
单斜地貌主要有单面(斜)山和猪背山。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成都理工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剖析
地科院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2013 5 1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如阶地,冲积扇等。
地貌的组合形态: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
如河谷,冲积扇群等。
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和测量指标: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面具有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测量指标:1高度,分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2坡度,坡度主要反应在地形面上。
划分等级。
3 地面破坏深度,切割深度,地面切割程度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由地貌形态是否与岩石形态一致判断)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副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附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如阶地,垅,丘。
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
如谷地,洼地,坑,穴。
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的方向发展,如山岳平原的形成和其相对高度的增大变化。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和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塑造多种多样的地表外力成因地貌。
什么是地貌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
地貌年代: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解析
人类活动在现代技术社会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 貌营力,能产生许多新的人工(为)地貌,如堤坝、人 工湖、护岸工程、城镇建筑群等,也能夷平破坏一些 地貌。
3.物质基础组成 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组成地
貌的岩石和地质构造。 (1)岩石的地貌效应是由其抵抗风
化和剥蚀程度决定的,岩性坚硬的岩石 (如石英砂岩)一般形成突起的正地貌, 岩性软弱的岩石(如黏土岩)一般形成下 凹负地貌。岩性对地貌的影响,在那些经 历了长时期剥蚀的地区表现最明显。
顺构造地貌指的是正向构造(背斜、 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 (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 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貌。如背斜成山,向 斜成谷。
逆构造地貌(也称地形倒置)则指的 是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 地相一致。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三、地貌成因分类 根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营力、规模和特
地貌面 根据其产状可以 区分为平面(倾角小于2度) 和斜坡(倾角大于2度)。
地貌线 两地貌面相交形 成的一条线,有时称为棱。地 貌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地貌点 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地貌面相交形成的点。
(2)组成物质要素 地貌的组成物质要素主要分为两种:
基岩物质,沉积物质。 地貌的形成演化信息隐藏在构成地
第二章 地貌及第四纪概述
第一节 地貌概述
一、地貌形态 1.地貌形态
地球表面任何一种地貌都是由多次重 复,彼此互相交替的各个地貌形态所组成 的,而每个形态又都是由地貌要素构成。
地貌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几何形 态要素和组成物质要素。
(1)几何形态要素
地貌的几何要素主要分为 三种:地貌面,地貌线,地貌 点。
例如:陆地—平原—流水地貌—冲积平 原—河漫滩、阶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经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举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
特点:1、人类的闪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闪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照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地表形态。
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非常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想法: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阶段(第四纪)和历史阶段有过活动,现代正活动或未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光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光,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
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研究想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综合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例如冲沟、沙丘等3.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如盆地、沙漠等4.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5.地貌: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巅) 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等等。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3.什么是顺构造地貌?什么是逆构造地貌?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答: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1.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2地貌相对年代的确定原理: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地层切割率(接触和切割关系,主要用于岩浆岩);3地貌绝对年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b.年间法 c.其他方法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1.风化壳: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2.残积物: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3.崩塌: 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4错(座)落: 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移动岩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5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6倒石堆: 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7滑坡: 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8坡积物: 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9.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10.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1)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黏土岩、页岩、泥灰岩、千枚岩、板岩、片岩、风化岩浆岩等多裂缝破碎松动岩石和各种松散沉积物分布区。
(2)地质构造条件:滑坡面常沿层理、节理面、断裂面、不整合面、劈理面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界面发生。
(3)地貌条件:一切具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度间,坡脚下常有河流(海、湖浪)陶蚀地段,使岩土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
(4)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滑体和滑动面,前者加重土体负荷,后者削弱岩体抗滑力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易于引发滑坡。
(5)地震:地震引起内部土体结构发生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使土层液化,这些都能诱发滑坡发生和老滑坡再活动。
(6)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土)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土)体负荷,均使岩(土)体下滑力增大,导致滑坡发生。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 新构造、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现代构造 运动
▪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构造标志、地貌、 沉积物、地震、火山、水文、大地测量和地 球物理异常标志等〕
You are kindly invited to join
一、暂时性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坡积物、洪积物
二、河流地貌与沉积物
河谷、河流阶地 冲积物
Ch5 岩溶地貌
▪ 地貌类型:地表、地下、过渡类型 ▪ 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
Ch6 冰川、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 冰川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 冻土地貌
Ch7 风成地貌与黄土
▪ 黄土的成因 ▪ 风成沙
Ch8 第四纪生物界
▪ 第四纪植物群及环境指标 ▪ 中国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特征及南北比照 ▪ 人类的演化阶段及特征 ▪ 人类文化期的划分
Ch9 第四纪地层
▪ 第四纪地层划分比照的原那么和方法 ▪ 华北-东北区第四纪地层 ▪ 西南区第四纪地层
第10章 第四纪气候变迁及其动力机制
▪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标志 ▪ 第四纪冰川发育史 ▪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动力因素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 质学复习--必修
Ch2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根 本问题
一、地貌的年代及开展
地貌年代确实定方法
二、地貌开展的阶段性 地文期
三、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研究〔成因标志〕: 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环境标志
Ch3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1、崩塌、撒落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2、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冰川时期”主要指更新世,更新世气候冷暖交替,这一现象是史无前列)3、活跃的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内力作用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伏不平。
外力作用削高填低形成侵蚀和堆积地形。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上游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又有延伸数百千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万余米的深海沟。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方法:(1)野外研究方法(2)室内研究方法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意义:(1)独特性: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气候的冷暖交替;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堆积物覆盖于地表且大部分是松散的;人类的出现与发展;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独特的研究方法:冰期和间冰期划分、地貌学及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
(2)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
(3)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的意义。
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且其地质过程仍在进行,研究这些现象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的地质历史。
(4)矿产资源勘查。
砂矿的形成和赋存与第四纪沉积物及地貌关系密切。
第四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矿产,如沙金、金刚石等;第四纪沉积物:泥炭、石膏、岩盐、石英砂等也是矿产。
(5)水文地质:大量地下水储存于第四纪堆积物中;(6)工程地质意义: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在空间上的展布资料对工程非常重要。
(7)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
第四纪以来的火山活动、地震和构造运动研究,对预防自然灾害有重要意义。
(8)其他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地震研究和测量等都需要一定的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第四纪底层划分第四纪地层划分主要依据:沉积物的特征及地质年龄。
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除岩石裸露的陡峻山坡外,全球几乎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
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晚,大多未胶结,保存较完整。
<1> 划分方法(1)岩石地层学方法(2)生物地层学方法(3)年代地层学方法(最可靠)(4)地貌学方法(5)气候地层学方法(6) 构造方法(7) 比较岩石学方法(狭义的岩石地层学方法)(8)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9) 地球化学方法绝对年代界限地层划分阿尔卑斯中国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冰后期冰后期更新统上更新统玉木大理冰期里斯-玉木庐山-大理间冰期中更新统里斯庐山冰期明德-里斯大姑-庐山间冰期下更新统明德大姑冰期滚资-明德鄱阳-大姑间冰期滚资鄱阳冰期多瑙比伯第三系上新统中国第四纪地层我国第四纪沉积物分为三个区域:1、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气候干燥寒冷,有较大面积的冰川和冻土分布,沉积物有冰川、冰水、冰缘堆积、湖积、洪积、冲积、冰缘黄土和各种重力堆积。
2、秦岭淮河(大别山)以北的西北、华北、北方和东北区,气候干燥半干燥,季节性变化极为明显,沉积物富含钙碱性,以黄土堆积为主。
3、秦岭淮河(大别山)以南的华南地区(东南、西南),华南季风气候影响大,气候温暖潮湿,沉积物以富含Fe、Al质的酸性成分为主,红土堆积,沿河砂砾层沉积相很发育。
土壤:地质学家:是破碎了的陈旧岩石。
或是坚实地壳最表面的风化层。
植物营养学家:是植物养料的贮存库。
是能生长植物的那一部分地壳。
古土壤——过去景观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包括:①埋藏土。
②化石土。
③裸露埋藏土。
④残余土。
第四纪沉积物分类:主要:冰川沉积、河流沉积、湖相沉积、风成沉积、洞穴沉积和海相沉积等。
次要:冰水沉积、残积、坡积、洪积、生物沉积和火山沉积等。
海相:主要分布在东、东南部如台湾、海南岛。
陆相:受地质构造、古地理条件、古气候影响:①湖相沉积②洞穴-裂隙堆积③河流、洪流堆积④土状堆积(指黄土及红土堆积。
)⑤冰川堆积⑥火山喷发堆积第四纪陆相沉积物特征:①正在形成或形成时间短,松散或半固结,易流动和破坏,对工程建筑不利。
②易于物理、化学风化。
③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
④粒径变化大,多为混合碎屑层岩类;第四纪海相沉积物特征:①近岸沉积(海岸——受波浪作用显著的水下岸坡。
)②大陆架沉积(有粗粒、砂质沉积和淤泥质沉积。
)③深海沉积(以浮游性动植物钙质或硅质沉积为主,次为火山灰、化学沉积(锰结核等)和局部的浮冰碎屑沉积。
深海沉积缓慢,第四纪沉积物厚度不大。
)第四系标准地层确定,不能单纯依据岩石本身的性质,因为第四纪:(1)沉积物具很强的区域性;(2)在同期、不同环境里和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各不相同的地层;(3)在不同期、相似环境里和同样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彼此相似的地层。
第四纪生物群作为分期和地层划分理由:海洋动物群变化慢,脊椎动物特别是陆生哺乳动物,进化快,研究细,在某阶段的一定自然地理区域里动物群具相对的一致性,对恢复当时的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探讨古人类生存时代和生活条件等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纪生物界第四纪生物界主要特点:(1)生物界总体面貌和现代生物界基本相似;(2)经历时间短——仅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二个单位时间(一个单位时间为1Ma)。
(3)喜山运动后早更新世全球生物地理环境未发生剧变。
早更新世生物与第三纪生物面貌虽有差别,但联系仍为密切。
(4)动物界演化进程比植物界明显,陆生生物比海洋生物显著,陆生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要比陆生无脊椎动物明显。
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哺乳动物化石作用举足轻重。
哺乳动物的一般常识:胎生、哺乳、恒温;全身或某一部位有毛发;五块指骨、七块颈椎骨。
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1)猿人阶段旧石器早期,①直立猿人(Q1、2)时期。
称为人类与类人猿间的过渡群体。
脑容量可达850ml。
②“中国猿人”(北京猿人)时期。
平均脑容量1075ml(2)古人阶段(早期智人)旧石器中期,脑容量可达1350ml。
能完全直立。
古人的智慧较猿人高。
二次加工石器大量出现且分化明显(3)新人阶段(晚期智人) 体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脑容量已达1,350-1,500ml。
为旧石器晚期文化,以石器为主,有骨器及装饰品(4)现代人(新人)(旧石器晚期、新石器、现代)问:晚期智人(新人)跟现代人有没有区别?有。
但主要差异不在于体质上的,而在于劳动力及文化的高低。
第四纪沉积物特点:1、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呈松散或半固结,特殊条件下固结坚硬,易风化,砾径变化大。
2、松散堆积物中,生物化石丰富,在海相地层里微体生物化石分布广泛。
3、第四纪陆相堆积物受内、外动力作用影响,形成不同类型,使其地层性质、厚度及空间分布变化大。
4、第四纪是人类出现与发展的时代。
人类化石与文化遗址成为第四纪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四纪沉积物(松散堆积物)类型1、残积(el)基岩遭受风化,残留原地,一般未经搬运。
2、坡积(dl):重力作用下,由雨水与雪水冲刷搬运,在山坡与山脚下堆积的风化产物。
3、重力堆积(xd):重力作用下,崩塌的巨大石块与乱石,搬运至山坡或山脚堆积的粗碎屑物。
4、滑坡堆积(del):重力、地下及地表水作用,使整个岩体沿斜坡下滑,产生的堆积物。
5、土溜(泥流)堆积(s或df):斜坡土层经雨水充分渗透成塑状,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向下滑动,形成堆积物。
6、冲积(al):河流堆积,又称淤积物,分布在河谷。
7、洪积(pl):暂时洪水形成的堆积物。
分布在山谷口或山前平原。
8、湖积(l):湖盆里的堆积物。
有机械、化学及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堆积物。
9、沼泽堆积(h):由生长茂盛的植物,在经常积水的沼泽地,以生物与化学作用为主形成的堆积物。
10、海相沉积(m):由波浪或海流搬运、化学与生物作用形成的堆积物。
11、冰碛(gl):冰川堆积物。
无层理,砾石无定向排列,大小混杂,无分选,磨圆差,常有磨光面12、风积(eol):由风力吹扬,形成风成砂和风成黄土堆积物。
13、洞穴堆积(gr):由洞穴中重力堆积的角砾及地下水机械和化学作用在岩石裂隙和溶洞内沉积的石灰华和地下河带来的砂砾粘土等构成。
还有:冰水沉积(fgl)、火山堆积(β)、人工堆积(a)、冰湖堆积(lgl)、化学堆积(ch)中国第四纪沉积物总体特征东蓝(海洋)西白(冰川)南红(红土)北黄(黄土)东北黑(沼泽土,火山灰)全球第四纪植物群特征:1)大部分为现生种,植物区系与第三纪,尤其是晚第三纪无重大差异。
2)受气候交替影响,温带与亚热带植物种群分界多次南北(或沿山地上下)来回摆动,导致植物种类混合和部分滞留或消亡。
3)孢粉分析表明,冰川及外围区,沉积物中以缺乏乔木植物为特征。
冰川边缘较远处,出现草丛及灌木的亚北极草原无林区。
冰碛物中缺或少见孢粉。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总称。
第四纪植物化石研究大量使用植物孢粉化石。
孢粉分析是恢复古植被和植物区系时最常用的方法。
孢粉具以下特点:①比植物其他部分更易保存(孢粉外壁由有机化合物和近似角质纤维素组成,300℃不分解,高压不变形,强酸强碱中不溶解);②沉积物中含量丰富;③对周围植物区系的代表性强;④其构造和纹饰可以作为高精度分辩的目标植物的演化植物与动物一样,也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过程。
地球上最早的植物是藻类;距今3亿多年的石炭纪、二叠纪时出现蕨类植物;中生代出现裸子植物,是松柏、苏铁和银杏等达到的全盛时期;新生代被子植物代替裸子植物。
第四纪气候及海平面变化中国第四纪气候及其演化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属季风气候,西北部深入欧亚大陆内陆,属大陆干燥与半干旱气候。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开创,并以庐山冰川研究为基础,于1934年划分了鄱阳、大姑、庐山、大理等4个冰期。
更新世中国出现5次冷期,4次暖期。
冷期(冰期),发育规模较大的山岳冰川,在下风区形成黄土堆积。
暖期(间冰期),发育湖泊或形成古土壤。
鄱阳冰期:在华北区(山西)形成午城黄土。
鄱阳-大姑间冰期:使南方湖泊发育,北方形成古土壤。
大姑冰期:冰碛物以发育网纹状构造的棕红色泥砾为特征大姑—庐山间冰期:气候湿热,东部普遍发育网纹红土,西部则为巨厚的砾石层堆积。
庐山冰期庐山—大理间冰期:气候干热为古土壤发育期,富含铁锰风化壳。
大理冰期:西北、华北出现大面积的风成黄土堆积,长江下游出现风成粘土(下蜀粘土)冰后期:气候纵向上具明显的波动性(冷暖交替)和分带性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一般特点1、全球的一致性2、海平面波动的无规律,表面形态起伏不平3、海平面为“大地水准面”4、水体分布变化引起大地水准面重新调整5、陆地高程改变的原因是“均衡性”的调整(冰的增长与消融改变陆冰负载,则会影响高程)“绝对”海平面,是海水表面的绝对平面,“相对”海平面,即相对于陆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