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产业发展与布局.

合集下载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 2020 三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 2020  三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 2020 三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 2020 三2、城市中心和副中心城市中心是具有区域辐射力和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商务办公区、商业区和公共活动中心。

集聚商业、办公、金融贸易、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强化解放碑地区商贸功能,突出江北城地区商务功能,完善弹子石滨江地区的配套服务功能。

六个城市副中心分别为沙坪坝、南坪、杨家坪、观音桥-新牌坊、西永、茶园城市副中心,承担部分市级公共服务功能。

现状四个城市副中心加强区域性的商务办公功能,完善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功能;积极培育西永、茶园两个新的城市副中心。

3、组团和功能区每个组团功能相对完善,组团内工作、生活用地基本平衡,紧凑发展。

包括渝中组团、大杨石组团、沙坪坝组团、大渡口组团、观音桥-人和组团、两路组团、蔡家组团、大竹林-礼嘉组团、唐家沱组团、南坪组团、李家沱-渔洞组团、西永组团、北碚组团、西彭组团、茶园-鹿角组团、鱼嘴组团。

功能区是组团外以现有小城镇为主体的独立城市建设区域,规划以都市旅游服务或教育科研功能为主,包括歌乐山-中梁功能区、黄桷垭-南山功能区、南泉功能区、走马功能区、五宝功能区、一品功能区、南彭功能区、惠民功能区。

严格界定功能区边界,控制功能区发展规模,不得侵蚀周边隔离绿带,避免功能区与组团或功能区之间建设用地的粘连。

4、郊区小城镇郊区小城镇分为综合职能型城镇、农业服务型城镇、旅游服务型城镇三种类型。

中心镇为综合职能型城镇,城镇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完善的城镇职能。

中心镇镇区人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一般镇分为农业服务型城镇和旅游服务型城镇。

农业服务型城镇主要承担为农业生产区服务的职能,旅游服务型城镇依靠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旅游资源,重点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

一般镇镇区人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五)住宅建设面向社会不同收入阶层,建立完备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重点保障廉租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产业发展与布局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产业发展与布局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七)产业发展与布局
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符合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花卉苗木、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

主城主要职能及产业空间分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优化改造传统工业,限制、转移高消耗、重污染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服务业,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完善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个人消费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

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

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导航定位,国家批准重庆市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重庆市政府批准《重庆市主城区西部片区规划》,重庆市政府领导提出在九龙坡区西部地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重庆市政府批准九龙坡区为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先行示范区。

九龙坡区经济发展已进入高增长期,拥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具备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基础。

为适应九龙坡区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引导城乡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结合九龙坡区实际,编制《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2008-2020年)》。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

其中:近期:2007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根据市政府关于《“四规叠合”综合实施方案》的规划时限,本规划近期目标规划至2012年。

规划范围覆盖九龙坡区辖区,规划面积431.86平方公里。

详细规划:发展目标与战略一、战略定位九龙坡区是重庆市的重点开发区。

其战略定位为:重庆市主城区的核心功能区,中部片区向西部片区拓展的战略枢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示范区。

二、功能定位重庆市现代工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中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生态宜居城区。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至2020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重庆和中国西部地区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活力之区、宜居之区、便利之区、和谐之区、民享之区。

二、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08-2012年)为突破发展阶段。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全面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总量持续领先,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现代产业取得重大突破,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西部地区开发出现高潮,建成骨干交通和重点设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入建设期或投产期;社会进一步安定、和谐、文明,全区基本实现小康,统筹城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在我国西部领先。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之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年)一、人口与城镇化ﻭ城镇化发展方针: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着力建设都市区,加快培育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推进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

ﻭ城镇化发展道路:走土地集约、综合承载能力强的集约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有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至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二、区域协调发展市内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与周边省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ﻭ三、城镇体系ﻭ城镇体系结构: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都市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次区域性中心城市(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政府所在地城镇)、中心镇(规划95个)和一般镇(规划至2020年,400个左右)五个等级。

规划至2020年,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ﻭﻭ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

村庄的发展模式分为集中扩建、保留整治、撤并三类。

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村设置“一校三室一园一场”,即村小学、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五保家园、运动场地;基层村设置“三室一场”,即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运动场地。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1、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村庄和居民点建设应尽量少占农田,积极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加强土地整理。区域性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
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根据城镇体系布局,合理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机制,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土地开发与管制的引导。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禁止向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及湖泊水库倾倒固体废弃物和排放处理未达标的废水。合理调整全市生产力布局,在缺水地区和水源上游地区严格控制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保护饮用水源,以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功能为主的水库库区和水源保护区,严禁大规模开发利用,严禁布局污染性产业项目。加强地下水和温泉资源的保护。尽快对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3)东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包括黔江、秀山、酉阳、石柱、彭水、武隆等6个区县(自治县),面积1.98万平方千米。依托乌江和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东南线发展轴,形成以黔江为核心,以秀山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区。
2、与周边省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一、规划策略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乡协调发展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

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

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一)人口规模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63(总)工程质量N (B)信息动态精品专题展开,包括:海底隧道设计理念和方法、隧道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与施工安全控制。

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在会上表示,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设,是历史赋予厦门的重任。

这不是单纯的建一条隧道,更重要的是总结探讨中国海底隧道建设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沿海有众多岛屿,还有许多大江大河,中国的水下隧道工程将会越来越多。

因此,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修建水下隧道之路,非常重要。

北京2008奥运会重点配套工程——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稳步推进北京2008奥运会重点配套工程之一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将最先建成的第一条高标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该轨道交通工程全线采用博格板无碴轨道,路基零要求沉降,在我国尚属首次。

据悉,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由北京南站东端引出,沿既有京山铁路线南侧向东,过亦庄工业园区、永乐新城至天津杨村后,再沿既有京山线北侧至天津站,营业里程全长115公里。

高标准铁路客运专线,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

此线建成运营后,最小行车间隔为3分钟,北京、天津间全程直达运行时间为半个小时左右。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10月29日通车“桥都”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2003年12月28日动工,路线全长4公里,其中主桥全长1866米,为两层设计,上面为双向6车道,下面为在建的轻轨3号线通道,是改善重庆主城区南北大通道交通的关键性工程。

菜园坝长江大桥创下了三项世界第一:钢箱拱梁跨距420米,为世界第一长;是世界第一座公路轻轨两用城市大桥;也是世界第一座采用缆索吊机安装的大桥。

此外,该大桥建设采用了缆索吊装系统施工工艺,在国内桥梁建设史上开创了三个第一:塔吊最高(202米)、跨度最大(420米)、起吊最重(420吨)。

菜园坝长江大桥已通过所有验收,验收报告写明大桥总体质量优良。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已于10月29日正式通车烟台市成立建设工程质量协会加强质量监督烟台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10月8日召开。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第一节 人口与城镇化.................................................... 4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 5 第三节 城镇体系........................................................ 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 第五节 资源保护与利用................................................. 12 第六节 综合交通....................................................... 14 第七节 区域其它市政基础设施........................................... 16 第八节 社会服务设施................................................... 17 第九节 旅游发展规划................................................... 19 第十节 生态环境保护................................................... 20 第十一节 综合防灾..................................................... 22 第四章 都市区城乡总体规划 ................................................................................................ 24 第一节 规划策略....................................................... 24 第二节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25 第三节 城市规模....................................................... 27 第四节 城市功能布局................................................... 28 第五节 住宅建设与社区发展............................................. 33 第六节 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 35 第七节 产业发展与布局................................................. 38 第八节 城市交通....................................................... 41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等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等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等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9•【字号】渝府发[2008]118号•【施行日期】2008.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等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8]11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年)》,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规划管理的严肃性,防止因随意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都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以下简称控规修改)等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控制控规修改范围(一)禁止将公共绿地调整为其他用地(因公共利益需要,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的除外),冻结将非居住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严格限制对居住用地地上建筑总规模(容积率)的调增。

(二)限制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的调减,限制对各个地块的规划用地性质、地上建筑总规模(容积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规模、特殊地段建筑控制高度以及规划保护内容的修改。

(三)通过招标、挂牌、拍卖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不得对控规确定的用地性质、总建设用地面积和地上总建筑规模指标进行修改。

因城乡总体规划修改、实施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决定修改控规,以及因不可抗力因素使建设单位无法实施,确需对“招拍挂”后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总建设用地面积和地上总建筑规模指标进行调整,且经市政府同意不需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出让的,应当经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土地主管部门及区政府共同研究,进行必要性论证,合理确定修改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修改;否则,应先由土地主管部门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后,方可进行修改,依法修改后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重新“招拍挂”。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课件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
人口情况
2010年,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 2020年, 总人口9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0万。 规划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需求,在基础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等的安排方面按1070万预留。
占地规模
2010年为240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5平方米; 2020年为300平方公里,人均面积81平方米。 外围组团用地规模2000 年为4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3平方米;2010年 为89 平方公里,人均面积75平方米;2020年为135 平方公里 ,人均面积83平方米。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
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加强各种交通方式 的衔接,整合交通资源,以轨道、城市道路(高 速公路)、地面快速公交为主体,交通换乘枢纽 为依托,推行绿色交通、智能化交通,建成具有 山城江城特色、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内外通达安 全便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 系统。
越江通道及大型穿山隧道现状及在
车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大 型对外客运站、内环线及外环高速公 路,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换乘枢纽。
铁路形成“三个主客运站Leabharlann 一主一辅解编系统”的枢纽系统。
公路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
其中“两环”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 别为渝蓉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遂高 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 路、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和 江南通道。加快乡镇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强高速公路 与都市区城市交通转运设施的建设。
港口主城港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的主要口岸、
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主要支撑,是以旅游客运和集装 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为主的枢纽港区。
机场机场加强江北国际机场的用地控制和空域管理,

【完整版+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国务院批复原文: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外宣办副主任文天平透露了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批复原文天平介绍,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批复包括九个方面。

原文如下:重庆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于2010年收取,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总体规划。

二、重庆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重庆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逐步把重庆市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等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473平方公里的城市区规划范围内实行城乡统筹规划管理。

两江新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时序,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内陆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示范配套综合改革的要求,引导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协调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7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重庆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节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之外设立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

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2020年重庆状况

2020年重庆状况

2020年重庆状况到2020年,我市主城区城镇建设用地将达1188平方公里,主城城镇人口1200万人,成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在内的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

昨日,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局局长扈万泰说,修订后的《总规》强化了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重庆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五大定位:国家中心城市《总规》强化了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明确了城市职能。

2009年,我市就提出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命题,在《总规》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层面落实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

一是在重庆市城市发展目标当中,明确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在批准的规划里面得到了原则上的认可。

同时,明确了重庆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职能,是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我国内陆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商贸会展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西部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发展目标:走在西部前列修订后的《总规》还制定了我市新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要走在西部前列,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城乡统筹要走在西部前列,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社会和谐要走在西部前列,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人与环境和谐走在西部前列,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区域辐射更给力1个特大城市:主城6个大城市:万州、涪陵、合川、永川、江津、长寿《总规》的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辖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城乡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为了全面推进江津区域经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特编制《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规划原则(一)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

(二)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深入研究江津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全方位促进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江津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四)有利于规划实施的原则。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又照顾现实的发展要求和近期实施的可行性,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健康发展.第四条规划依据(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四)《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五)《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六)《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七)《江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八)《一小时经济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江津区的行政辖区,面积32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几江街道办事处、德感街道办事处、支坪街道办事处和双福镇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343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适用范围在重庆市江津区行政辖区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各种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

最新最全的重庆市情介绍[1]1

最新最全的重庆市情介绍[1]1

重庆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

重庆面积8.24万Km2,人口3200万。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重庆排名西部第一。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18个省市唯一的直辖市。

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做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明确了重庆的13个黄金定位。

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

一、重庆是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支点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东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广东深圳引领珠三角地区,上海浦东新区带动长三角地区,天津滨海新区推进了环渤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外资所承载的技术、管理及人才等竞争要素,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及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为中外投资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在东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却在不断加大。

西部地区GDP平均增速比东部慢1个百分点,总量差由10年前的3万亿扩大到11万亿,人均GDP由6430元扩大到1.8万元,工业化水平约为东部的1/4,贫困人口占全国60%,基本养老保险仅占东部1/2。

尤其是对外开放的差距。

中国东部进出口约占全国90%,中西部仅占约5%;实际引进外资东部约占90%,中西部约占5%。

中国西部12省占国土面积71.4%,人口占30%,市场广阔,实际外资仅占全国3%左右。

温总理曾指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西部地区和三农问题。

西部怎样才能以开放倒逼改革,引外资刺激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向东向西双向开放,以破解不断扩大的东西和城乡差距。

回答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于是,中央选择重庆担当战略支点,承担起这种责任重大的历史使命。

二、重庆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重庆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人口3200万,大致与北京、上海及天津三个直辖市人口的总和相当。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

一、规划策略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乡协调发展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

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

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一)人口规模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重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重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重庆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实施细则(试行)2015年12月可编辑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统一重庆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科学指导噪声区划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环境规划与科技标准处组织制订。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细则由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总则1.1 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以下称规范),为统一声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的内容和深度,加强重庆市环境噪声管理,改善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由重庆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乡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具体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声环境管理。

1.3 本细则是和规范配套的具体规定,声功能区划分方法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区划原则2.1 区划应以城市规划为指导。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主城区)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为指导,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其他区县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总体要求下,以各地方的城市规划为区划的主要依据。

2.2 单块的声环境功能面积,原则上不小于0.5 km2,实际划分中可根据实际地形特征确定适宜的区域面积。

应严格控制4类声环境功能区范围。

2.3 调整声环境功能区类别需进行充分的说明,原则上不超过5年调整一次。

3 区划依据3.1 区划主要以《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各类标准适用区域为依据。

根据GB3096-2008中的相关定义,找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可能涉及的用地类型见表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七)产业发展与布局
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符合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花卉苗木、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

主城主要职能及产业空间分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优化改造传统工业,限制、转移高消耗、重污染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服务业,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完善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个人消费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