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绿地系统规划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绿色宜居森林城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决议-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绿色宜居森林城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决议正文:----------------------------------------------------------------------------------------------------------------------------------------------------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打造绿色宜居森林城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决议(2013年10月30日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之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报告》。
会议同意《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之生态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文本)。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实施,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特做如下决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起着积极作用。
各级政府要加强生态绿地系统项目建设,从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出发,提高思想认识,理顺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把长春建设成为绿色宜居森林城。
二、严格执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并严格执行,除因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
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审核、审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三、制定生态绿地系统建设计划。
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要处理好近期建设和长远管控的关系,明确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要按照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确保绿化用地数量,并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
长春市绿地系统规划(2016——2028)【优质】
长春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2028)吉林农业大学蒋永卫摘要:充分发挥长春现有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风貌特色,重视营造城市公共绿色空间,特色是以伊通河流域空间体系为构图中心营造城市特色的点晴之笔。
加强城市主干道绿地景观建设,强化和美化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创造绿地精品。
充分利用山水城市的优势,使绿化配置与建筑物、自然山体构成和谐而景观层次丰富,构图优美的城市画面。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生态,绿地空间布局,长春市Abstract :Changchun give full play to existing natural landscapes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yle, to create an urban public green spa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raqi Tonghe River system for the space center composition to create the city's character points clear of the pen. Strengthen urban landscape green trunk road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and beautify the urban landscape important nodes and create green space quality.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urban landscapes, and the alloc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a natural mountain landscape level of harmony and rich, beautifully composed images of the city.Key words :urban green space ,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 landscape ecology , spatial division of greenland , changchun City当前,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总体形象的整合、塑造和强化、建设有深厚文化底蕴、有鲜明形象特征的城市, 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
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文本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6.12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海绵城市总体布局 (7)第三章海绵系统规划 (8)第四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指引 (13)第五章建设时序 (21)第六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指引 (22)第七章近期建设方案 (27)第八章近期建设项目库与投资估算 (28)第九章规划实施与保障 (29)第十章建设施工与运营维护 (32)第十一章监测评估考核体系 (33)第十二章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原则1、规划引领、设计协调;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各设计项目要严格执行本次专项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
对现状已完成控规、详规、各相关专项规划及各设计项目要依据本次专项规划补充完善海绵城市相关控制内容。
;2、统筹规划、安全为重;将城市供水及节水专项规划、城市污水及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城市防洪专项规划及水系专项规划中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纳入本次规划统筹考虑。
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好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内涝风险控制的关系。
低影响开发城市“小海绵”的建设对缓解城市排水防涝的压力是有效的,但不能代替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低影响开发是控制与利用大概率的中小规模降雨,对于小概率的短历时强降雨,还必须依靠排水系统和城市防洪系统,以保障城市安全。
3、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结合长春市冬季漫长寒冷的气候特点,采用适合长春本地情况的相关低影响开发措施与技术手段。
老城区相关海绵城市建设要结合棚户区改造、暖房子工程改造、道路改造、排水管网改造、市政广场改造等项目同步建设,以降低海绵城市建设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以修复水生态为前提,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蓝线、绿线,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调查与研究
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调查与研究本文调查了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的现状,并分析当前长春市道路绿地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长春市的实际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标签长春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长春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自1800年清嘉庆朝设治以来,只有200多年的历史,1948年长春解放后,被确定为特别市,是整个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的中心。
长春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居全国的前列,但仍有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逐步完善。
1. 长春市道路绿化现状及现状分析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等方法,调查三级以上道路120 条,取样地256 个,对样地内道路的平面结构、植物种类构成、垂直结构、应用频度、本地资源比例进行分析。
1.1 调研的120 条道路,共有乔、灌木50 种,其中树木乡土树种资源的为42 种,属于喜光—耐寒—耐旱的品种有28 种。
乔木层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树种为青杨、银中杨、旱柳、榆树,常绿乔木应用频率较高的为黑皮油松、红皮云杉、白扦云杉。
灌木层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水蜡、绣线菊、紫丁香、暴马丁香,常绿灌木仅有一种为沙地柏。
植物种类不丰富导致配置形式重复性高。
1.2 绿篱及模纹的应用种类为4 种,以水蜡、小叶丁香、绣线菊为主,其应用频率分别为53.50%、12.50%、41.00%。
可见以绣线菊搭配水蜡的绿篱、模纹的平剪配置形式重复率高。
这对病虫害防治及养护管理工作带是极大的隐患及负担。
1.3 在调查的植物种类中,观叶类植物27 种、观花类植物8 种、观干类植物2 种、观果类植物7 种。
四季景观中以夏季、秋季效果较为优良,春季与冬季景观较为萧条。
1.4 通过AHP 评价分析,可以看出,长春市由于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市区车流量明显提升,所以,长春市政务正组织修建3条快车道高架桥,和一条地铁线,而高架桥与地图路段的绿道将会清除,为了打造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牺牲了我们宝贵的绿色空间。
2. 长春市道路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2.1 形式单一,树种单调长春市绿道景观建设偏重于几个主要树种,其中乔木大约51.7万株、花灌木大约229万株,各种绿篱长约24万m。
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
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正文:----------------------------------------------------------------------------------------------------------------------------------------------------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八号《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已于2014年7月1日由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14年7月30日经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8月16日长春市城市绿化条例(1995年1月25日长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1995年4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1995年5月6日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97年9月26日长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的《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长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2004年10月28日经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2004年11月26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2004年12月16日公告公布2005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0年12月29日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11年3月30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的《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1年12月17日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23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长春市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14年7月1日经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订通过2014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2014年8月16日公告公布2014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居民身心健康,全力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目 录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二、规划重点三、规划主要内容1、城市发展目标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区域协调发展5、市域城镇发展6、规划区发展规划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8、公共设施规划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2、综合交通规划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15、近期建设规划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
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
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752.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
其中市区人口360.8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8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1.9亿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8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376.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
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8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
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育研发、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城市组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近年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
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第一篇: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长春市双阳区绿地规划【摘要】:分析当前长春市双阳区绿地建设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在总结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提高双阳区绿地的建设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双阳区是长春市的南大门。
位于松辽平原的东南部,是吉林省东部山地到中部平原的过渡地带。
全区总幅员面积 1663.2 平方千米,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5%,是长春市面积最大的区。
双阳区东与吉林地区的永吉县隔河相望,南同磐石市接壤,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毗邻,北接长春市的南关区、二道区和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
双阳区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46 千米,东距吉林市100 千米。
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一个城市最具主导性的因素,“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们的需要出发, 从人们的方便出发, 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建好环境。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有物质的, 有精神的, 还有对自然的需求———在城市进化过程中人的需求还表现于人们因脱离自然而产生的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1]。
双阳市区是自然、人文景观的交汇之地,其中自然景观突出。
双阳河穿过双阳城区,与郁郁葱葱的北山相映成趣;圆通寺座落于北山,增添了山的文化底蕴;围绕双阳湖而建的退思园、鹿鸣山庄、双阳湖度假村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错落有致。
加速北山游览区的开发,将会增强双阳区的整体吸引力。
南部的吊水壶风景区集中表现洞、山、水、林特色的自然景观景系。
西部和北部的两大旅游区域也都以自然景观为主,如北部以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为主,而西部则以双阳最具盛名的梅花鹿为主要特色。
生态学的理念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科学。
以生态学的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将是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正在逐渐走向绿色化、生态化、人性化方向发展[2]。
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 3 ) 扩大碳核查机构队伍 , 确保核
查过程更加 客观 、 公正, 降低风险。 ( 4 )建立和 完善对 工程咨询机 构 碳核查领域 的认可和监管。
能的人 才还 无法满 足市场的 需求 , 使 关系到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经济发展、 得 碳核查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 上受 到 碳市场 开拓和碳管理开展。
理、 防护林带建设3 大方面、 4 大类型、 1 7 生态基质引入到城市内部。 个大的建设项 目, 使西 部生 态屏障 区林 二是保 护都市区近域: 3 4 大 生态功
地 总面 积 达 N 8 3 8 . 8 2 k m , 湿 地 总面 积
达 ̄ . 1 1 5 5 2 k m , 水域总面积达 ̄ l [ 1 3 4 k m , 生态用地 总量达 ̄ . 1 1 1 5 2 4 . 8 2 k m , 森林覆
随 着碳 资产概念 的不断深 入 , 在 企 业 中必 然会 造 成新 一 轮 的 优胜 劣 具备低碳优势的企业将大大胜 出, 于碳核 查 质量很有必 要 , 但一定程 度 汰 , 上也 限制 了碳市场 的发展 。 特别是 国 而 坚持高碳 路线的企业则会 因为越来 了限制 。 ( 2 ) 制 定严 格 的核 查条 例 , 这 对
相 关信息予以保密, 未经其同意, 不得 披 露核查数据和核查 过程中获得 的与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引 言
长春市是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东北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春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实施九年来,在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土地利用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矛盾和新要求。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使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长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世纪前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新政策,使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实现“五个统筹”,对科学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上轮规划进行修编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上轮规划的编制实施基本保障了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在土地管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与长春市的战略地位不相称
长春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全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年长春市占全省经济总量的近,财政收入占全省的,而上轮规划建设用地的总量指标占全省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不足三分之一,用地总量配置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职能安排缺乏引导和控制,周边组团没有起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作用,导致中心城建成区突破了规划用地规模。
.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
上轮规划对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安排,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规划实施以来,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规划期内基础设施用地增加公顷,占新增建设用地量的,满足了建设需要,为长春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春城市绿地规划
绿水环绕,青山长青--浅析长春绿地系统规划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条件相协调是构建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
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从古代的“城市山林”,直至当代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人类一直追求着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想。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一些沿海城市自发创建“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绿地建设目标。
长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条件,也是中国唯一的仿照巴黎、堪培拉等城市规划而建设形成的。
城市覆盖率达39%,居于全国前列,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到2006年,长春市绿地总量7339.49公顷,城市绿地率达36.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5%。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长春赢得“森林城”和“塞外春城”的美誉,为公众认可、流传的“宽马路、四排树、园广场、小别墅”;“丁香雨、杏花露、绿洞长街、春常驻”就形象反应长春市独有的特色。
绿地系统规划能够集中反映城市在适应人与自然环境要求,特别是在强化以绿地系统规划为先导的城市特色塑造非常重要。
绿地系统规划能够集中反映城市在适应人与自然环境需要、适应城市社会文化氛围、适应城市整体空间形态、适应弹性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多需求。
特别是在强化城市特色方面,不仅仅体现在绿地空间自身形态与规模的定位设计,还与城市空间发展、历史背景与文化条件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具备自身特色的城市绿地,可以条状、块状及其他分布形态组成,体现着不同的地域的特征,从而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
长春市处于东部山区森林植被和西部平原草甸植被的过度地带,1932年,在总体布局中充分利用地形,初步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雏形。
1989年,实施“森林城”规划,形成了以街路绿化为线、庭院和片林绿化为面,以公园、广场、游园绿化为点的绿化系统。
2001年,在环城高速公路两侧形成长90Km、宽550m的绿化带2004年起,构筑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园林绿地系统。
长春西部2025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长春西部2025规划方案一、前言长春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也是东北三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汽车产业重镇。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长春市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中心之一。
西部是长春市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2019年《长春市西部新区规划》提出,将在未来的五年里,在西部新区规划内有效利用各类资源,高起点规划建设,形成集生态、智能、文化、服务、产城一体的高品质发展空间,成为长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将针对长春市西部2025年规划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长春市西部2025规划方案1. 规划目标长春市西部2025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优化结构,加强功能,形成环境舒适、功能完善、引领发展的现代化版块,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建设成为长春市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承担起引导合理城市扩张的重要任务;2.打造集现代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创新城市、智能城市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3.建设和提升公共设施、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和旅游设施等的居民服务体系;4.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推动长春市高质量发展。
2. 规划内容长春市西部2025规划方案的规划内容包括:(1)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长春市西部规划的核心,是规划的起点和依据,它是指在整个西部新区内,在不同层次上包括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规划。
总体规划应该保证要满足市场、居民、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长远考虑,专业严谨,可执行性强。
(2)生态景观规划长春市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生态与景观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要通过规划引导进行合理开发,确保在发展中不损害环境资源,并强化低碳环保的理念,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推动环境改善。
(3)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连通城市内、城市间、城市与郊区的纽带,分布均衡合理的交通网络是西部新区规划的基础和保证。
交通规划要求着重策划整合交通与城市功能,强化公共交通,推进建设快速轨道交通(地铁),并规划水上交通方式,因地制宜地推广智慧交通。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0.13•【字号】长府办发〔2014〕30 号•【施行日期】2014.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长府办发〔2014〕30 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三日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近期建设工作方案(2014—2017年)为切实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高标准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依据《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之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2014—2017年)》,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落实新型城镇化相关要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握“绿量是关键、民生是根本、生态安全是底线”的原则,以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实践城市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长春市生态系统,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森林城。
二、工作目标通过加快建设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水域、城市绿地,保护和修复生态制高点,努力构建伊通河生态主轴一脉贯穿南北,西北绿楔输氧,东南山脉固基,绕城绿化带护城,并以绿道连道为纽带,实现森林“绿肺”与湿地“绿肾”互通,公园绿地联系紧密、体系完善的生态空间格局,把长春市打造成春花、夏荫、秋韵、冬雪,500米见绿,千米见园,满城树木半城园,独具北方特色的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森林城。
力争到2017年,在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态绿楔达到7748公顷,交通性廊道防护绿地长度达到252公里,区域绿道长度达到150公里,植物园达到888.24公顷,苗圃基地达到400公顷,新增规模以上公园55个,面积3207.9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实现1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实现80%—90%,绕城高速公路绿化带新增3030.2公顷(原绕城高速绿化带建设管理体制不变,拓宽部分按本方案执行)。
长春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特色建构研究
L ig Q A G Z e VJ , U N hn n
ho oA c icue n i l , inlsil o rht tr adCvl n ei ,hn c u ,hn 10 ) olf rht tr a dCt Pa Ji tu A c icue n i , e r gC agh n ia 3 1 8 e y n l n te J e i n C 1
长春 市绿 地 系统 规 划 与 城 市特 色 建构 研 究枣
吕 静 全 震
(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建 筑 与规 划 学 院 , 春 吉 长 10 1 ) 3 18
摘 要 : 市绿 地 系统 与 自然 条件 相 协 调 是 城 市特 色 构建 的 重 要 方 面 , 者 针 对 长 春 市 绿 地 系统 规 划 的 内容 展 开 城 市 城 笔 特 色 的 应用 研 究. 罄 长 春 市 的城 市 绿地 系 统 与平 原地 区 自然 山水相 契合 , 城 市 特 色 形 成 中发 挥 绿 她 的 积极 作 用. 使 在 关 键 词 : 市特 色 ; 市 绿地 系统 ; 市 空 间发 展 ; 划 布局 城 城 城 规
O 引 言
长 春市拥 有丰 富的 自然 资源 , 良好 的 区位 条件 的城 市 , 也是 中 国唯一 的仿 照 巴 黎 、 堪培 拉 等城 市规 划而 建设形 成 的. 良好 的生态 环境 使 长春赢 得 “ 森林 城 ” 塞外 春 城 ” 和“ 的美 誉 , 公众 认 可 、 为 流传 的“ 宽马路 、 四排 树、 圆广 场 、 小别 墅” “ ; 丁香 雨 、 杏花雾 、 洞 长街 、 绿 春常驻 ” 就形象 地反 映长 春市 独有 的 特 色. …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长春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界定的规划区范围与现状市区行政范围相同,市区面积3583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适用年限为2007—2020年,近期规划为2007—2012年。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0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成[1993]78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2002.9.1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2002.11.1实施);*《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国际.2002年12月1日施行;*《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2]192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2]106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突出当地特色,形成春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修改草案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修改 (征求意见稿)
长春市人民政府 二零一六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及战略 ...................................... 4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6
ii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落实《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 “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战略部署,推进哈长城市群建设和长吉 一体化进程;为促进长春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绿色宜居城市,实 现 2020 年长春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为集约有效使用土地,配套各项 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长春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之主城区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浅析
2018年第9期现代园艺长春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之主城区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浅析惠大东(长春市儿童公园,吉林长春130041)摘要:从长春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等方面浅析了绿色宜居森林城的内涵,对主城区构建“一轴、两环、线网、多园”的主城区绿地系统结构,逐步增加市级大公园、区级公园、微绿地、滨水带状公园、林荫道数量,建设亲近自然的城市森林绿地网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生态绿地;规划;建设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1.1研究背景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立了生态文明在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长春市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确定,要全力推进城市森林、绿地、水域和湿地建设,加快建设城市森林,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真正把长春打造成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宜居森林城。
1.2研究目的十八大后,长春市提出“绿色宜居森林城”建设,通过实施“百百千”工程,加大主城区绿地建设力度,相继启动建设了清水音公园、北海公园、芳草公园、福园、英俊公园、沿河社区公园、富强公园、力旺湿地公园、雾开河公园、百花园、湿地园等24座,截止2017年底,全市对外开放的公园绿地133个。
2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浅析主城区绿地系统是人工化的生态空间,也是绿色宜居森林城建设最主要的空间载体,是城市实现500m公园绿地、塑造城市空间特色的基础。
将城市公园等绿地斑块结合城市水系、道路绿地体系,构造“点、线、面”相结合、多层次、多样化的亲近自然的城市森林绿地网络。
2.1长春市主城区绿地统计分析将长春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按面积分为6类:小于2km2、2~5km2、5~10km2、10~20km2、20~50km2、大于50km2。
公园绿地规模呈“杠铃型”,缺少中小型规模。
主城区公园绿地总和30.14km2,其中规模小于2km2绿地数量最多,其面积占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的22.78%,居6个等级的第2位;大于50km2的大公园有6个,其面积占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的35.69%,总面积最大,局6个等级的第1位;2~5km2、5~10km2、10~20km2和20~50km24个等级面积较少,且远低于其他2个等级。
以绿地系统规划为先导的长春市城市特色塑造
图1 春城的定位充分体现绿地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以绿地系统规划为先导的长春市城市特色塑造*吕 静 孙赫呈摘 要:长春市具有良好城市生态、历史人文环境和规划基底,在100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变、城市性质的变迁、人文环境的更替,原有的城市特色正面临逐步淡化的问题。
本文是在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条件相协调是城市特色构建的重要方面的主旨下,针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展开城市特色的建构研究。
强调以绿地系统规划为先导的长春市城市特色塑造,提出未来长春城市必须延续 “通透、疏朗、大气、开放”城市特色。
主张在为城市注入现代化元素、在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将城市特色保持和延续下去,使整长春市的城市绿地系统与平原地区自然山水相契合,在城市特色形成中发挥绿地的积极作用,构建长春成为生态文化型宜居城市。
关键词:城市特色;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布局前言长春作为东北重镇,是拥有较高开放度,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条件的城市,也是中国唯一的仿照巴黎、堪培拉等城市,在一片高粱地上建造的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长春赢得了“森林城”和“塞外春城”的美誉,为春城人民认可、流传、赞扬的“宽马路、四排树、圆广场、小别墅”;“丁香雨、杏花雾、绿洞长街、春常驻”[1]就形象地反映出长春独有的城市特色(见图1)。
1 城市特色与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 城市特色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城市特色是城市物质形态特征、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的综合的集中体现和积极反映,并为公众所认同[2]。
城市特色是在差异性前提下物质空间所展示的形象特征、形象美,是人文活动所透射的地方气质。
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是构成城市特色的基石;以城市物质空间、城市风貌、产业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功能,是城市内在特色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3]。
城市特色图3 绿地系统在城市中的平面形式[4]图 2 放射状的道路绿化成为长春市特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特色构成要素 表1的构成既包括显性的物质要素,又包括隐性的人文要素(见表1),概括的说,城市特色包括产业、环境、资源、形态、空间、建筑、景观、人文等方面。
长春公园整治规划方案
长春公园整治规划方案项目背景长春市公园系统是城市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场所。
然而,由于公园场地过于开放,管理混乱,公共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市民对公园使用的体验逐渐下降。
因此,为了改善公园环境,提升市民的满意度和活力,长春市制定了公园整治规划方案。
目标长春公园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公园环境质量,提高公园服务水平,创造更加优美、便捷、舒适、绿色的公园环境,让市民可以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具体的目标包括:-改善公园环境,提升场地品质和景观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提高公园场地设施的品质和保养程度,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
-优化公园功能结构,增加公园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提高公园的社会效益。
项目计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长春市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政府资金和市民投资,肯定规划整治方案。
具体的计划如下:1.环境整治针对公园环境质量问题,长春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清理公园内的乱堆乱放物品,保持公园景观整洁美观。
-加强公园除草、修剪、补种、施肥等草坪养护工作,提高景观整体品质和生态效益。
-增加花卉种植,打造“花香浓郁”的公园,让市民在这里有更加美好的体验。
2.设施改善为了提升公园设施的服务品质和使用体验,长春市将对公园内的设施开展一系列的改造和升级工作,包括:-对公园内的路灯、广告牌、公共看板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和升级。
-对公园内的便民设施进行升级,包括垃圾桶、自来水、厕所等,提高公园使用的便利度。
-增加公园“智能化”,引入一些IT技术,优化公园管理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功能升级为了提高公园服务的内容和质量,长春市将对公园的功能进行升级和优化,包括:-增加多元化的公园服务内容,如设立健身器材区、无线网络服务区、儿童乐园等,加强公园的多样性和服务能力。
-推动公园文化建设,举办各种文艺、体育、文化类活动,扩大公园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预期成效长春公园整治规划的实施将带来诸多的社会效益,包括:-提高公共绿地的品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送审稿)2003年前后,长春市基本提前完成了96版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要建设和发展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根据建设部的批复意见,长春市政府于2003年5月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一、总体思路:从长春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配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战略策略,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从目前存在和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入手,关注城市空间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进步的支撑;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提出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策略,构筑城市整体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应城市机动化的发展趋势,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随着城市扩大和多元化的进程,创造分区发展和城市整体发展共赢的局面;延续城市格局,保持城市特色,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适应地方资源特点的能源约束条件,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二、技术重点:在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结合长春具体特点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本次规划确定如下技术重点。
(1)产业和空间的互动关系。
城市发展的动力在于产业的发展,因而规划强调分析长春产业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和作为物质载体的空间如何承载并促进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二者的互动关系构成了本次规划修编贯彻始终的逻辑线索。
(2)社会问题。
良好的社会是规划一直追求的目标。
本次修编强调对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区位条件下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城乡和城市内部的均衡和协调,力图实现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的局面。
(3)生态和环境约束。
城市的发展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底限,因而本次规划强调生态发展的约束条件,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并在空间发展方面实现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的有机协调。
(4)规划区的协调发展。
随着长春的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逐渐显现,使更大地域范围内的分工和整合成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文本长春市园林绿化局二零零七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3)第三章市区绿地系统规划 (4)第四章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6)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7)第六章树种规划 (12)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14)第八章分期建设规划 (15)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16)第十章附录 (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长春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界定的规划区范围与现状市区行政范围相同,市区面积3583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适用年限为2007—2020年,近期规划为2007—2012年。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0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成[1993]78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2002.9.1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2002.11.1实施);*《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国际.2002年12月1日施行;*《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2]192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2]106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突出当地特色,形成春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规划原则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突出城市的生态特色,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充分利用城区的河道水系,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类要生活的美好,就要发展生产,依托自然,利用资源,怎样合理的利用资源,对今后的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说比追求眼前利益更重要。
在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一切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旅游、宗教等活动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规定的原则,规划建设高品位的园林绿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园林绿地规划建设的最高宗旨。
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发展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
规划的内容与项目设置应与时代相衔接,体现出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的风格和特点。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利用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和手段,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建设和绿化成果,力求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做到系统完善,结构合理,指标先进,水平一流。
坚持突出重点,改善城市薄弱环节的原则。
针对旧城区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彼此分隔,缺乏联系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已成为明显的薄弱环节。
这不仅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态与环境质量,难于满足居民日常游憩需求;而且对系统的完整性与总体效益的发挥影响极大,本次规划必须以此为重点,从实际出发,发掘潜力,有所突破,力求增加绿地总量,提高综合效益,并成为布局合理,相互联系的重要子系统,使城市绿地系统整体得以健全完善。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不同用地性质及位置的差异,重点抓好庭院及居住区绿化;采用新技术,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生态材料,加强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坚持以乡土植物绿化,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绿化,大量应用乡土树种,具有成活率高,建设周期短,利用率高,经济适用等优点。
同时也能彰显本地特色,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丰富多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植物规划中心必须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因此,在植物规划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把长春装扮成真正的春城。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七条规划目标:充分利用长春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积极发展各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联系性,实施城乡一体的绿地网络化建设战略;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气候条件,美化城市景观和创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为目标的各种类型的绿地,以满足人民的要求。
第八条城市绿地发展指标规划1. 公园绿地:2012年3680公顷;2020年5040公顷。
2. 生产绿地:2012年660公顷;2020年880公顷。
3. 防护绿地:2012年1078公顷;2020年1301公顷。
4. 附属绿地:2012年3759公顷;2020年6867公顷绿地率:2012年绿地率达到38%;2020年绿地率达到40%。
绿化覆盖率:2012年,绿地覆盖率达到43%;2020绿地覆盖率达到45% 。
公园绿地:2012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3平方米;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第三章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第九条分为“三源”、“五区”、“六楔”、“十带”、“线网”的空间布局规划。
9.1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概略:发展中的长春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城市建设战略,寻求一种即能应对发展挑战又能解决环境问题的城市发展模式。
以长春市区“山、水”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山水城市”的框架,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
构筑生态城市。
9.2 城市空间结构:长春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为“三源”、“五区”、“六楔”、“十带”、“线网”的空间布局。
9.3 市区绿地空间形态:三源——指在市区的范围内,根据城市的盛行风向,分别在城市的三个方向,规划的三个氧源基地,分别为东南方向上的净月潭森林风景区、西南方向与西北方向上,在继续绿化荒山、荒地、填土栽树的基础上,扩大绿化规模,分批使之成片成带,将生产与生态防护双重功能结合的生态绿地连接起来形成城市的绿色氧源基地,为城市储备新鲜空气。
五区——指净月旅游开发区、石头口门水源保护区、新立城水源保护区、双阳湖景区、卡伦湖景区。
在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同时,恢复和发展这五个区的森林资源,不断增强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
六楔——指在城市布局六个方向上沿河道水系、高压线、道路、铁路等插入市中心的六块楔形绿地,改善市中心的空气质量。
城市布局的六条楔形绿地的方向分别为:合隆镇—兰家镇—纪家水库;大岭镇—双龙—大房身机场;陶家屯镇—范家屯镇—富锋组团;乐山镇—永春镇—南部郊野公园;波泥河镇—流砂森林景区—英俊组团;龙家堡镇—卡伦湖—兴隆组团。
这是组成“绿色入城”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郊区向市区输送新鲜空气的重要通道。
要加大力度保护每条楔形绿化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加速绿化。
十带——指在长春市十个主要公路出入口规划的防护林带,具体指:长哈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农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农公路绿化带、长深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平高速公路绿化带、长营高速公路绿化带、长清公路绿化带、长吉高速公路绿化带、长白公路绿化带、长吉南线公路。
“线网”指沿道路、水系、铁路、高压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绿带,联系中心区内的各种绿地,同时将中心城区绿地与外围的绿化系统联系起来。
9.4 市区生态环境建设结果:绿水环绕,青山长青——长春市南部的大黑山脉、富锋山,东南部的双阳河、饮马河、新立城水库、东北部的卡论湖、石头口门水库形成长春市特有的山水园林框架。
以生态环保为主体的绿地体系——从广义的绿地概念出发,森林公园、市郊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文物古迹控制保护区、山村、农田等共同构成绿地生态结构的主体。
人文山水共生——本规划不仅包含了长春市山水地貌的自然特征,同时也反应了长春市的人文风貌,表达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规划的整体观。
第四章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第十条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长春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模式可以概括为:“一脉”、“一链”、“二环”、“多园”、“线网”的布局形式,构筑以中心城为核心,覆盖整个城市,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使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 “一脉”,指伊通河水系。
结合河道整治,建成以河道为骨干的,河两侧的绿色走廊,形成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在伊通河两侧根据实际情况预留50—200米的绿地,形成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
* “一链”,指穿城水系绿链。
沿东新开河、串湖、永春河、小河沿子河等四条水系,结合雁鸣湖、西湖、八一水库、伊通河上、下游湿地形成的环河道、库湖绿化带,包括沿线高绿地率、低密度建设区共同构筑而成的环型绿带。
* “二环”,指以环城高速公路与三环路为依托,环城高速公路外侧500米,内侧100米,三环路两侧15米宽的绿化带。
其中主绿带内形成的生态群落稳定的混交林带,常绿树与阔叶树比例为1:3,同时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为1:2(数量比)或7:3(面积比),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兼顾发展,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态、景观效果。
* “多园”,指城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居住区公园及街头游园等。
重新规划32个公园包括:双喜岭公园、溪园、西郊公园、串湖公园、英俊公园、北湖公园、电台公园、孟家公园、三佳湖公园、光明公园、柴户张公园、西站公园、和平公园、景阳公园、拥军公园、西环公园、荣光公园、宏新公园、前进公园、南郊公园、净月公园、永春公园、汽车公园、富强公园、八一公园、雁鸣公园、纪家公园、宋家公园、朝阳森林公园、滨河公园(北段)、滨河公园(南段)、经开森林公园。
并在富锋组团附近、兴隆组团附近、宽城、二道、经开等区域增加小游园建设。
* “线网”,指沿道路、水系、铁路、高压线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绿带,联系中心区内的各种绿地,同时将中心城区绿地与外围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十一条城市绿地分类发展规划11.1 公园绿地:应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市区内现有公园绿地的前提下,按以下要求规划布局新增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