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有了一定认识,并且意识到: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式。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开创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实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有效契合的新境界。

一、首先,先谈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1)的科学技术思想。

的科学技术思想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中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形成了的科学技术思想。

1)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2)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学发展的先进水平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指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急需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及时解决运动中的问题,使运动引导到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上去”。

4)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5)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科学技术队伍——一再强调要造成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科技队伍。

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不能没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

他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

(2)的科学技术思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改革开放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形成了的科学技术思想。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概括了人类实践所提供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论命题,成为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核心。

2)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5)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6)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0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0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03、自然辩证法内容体系: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科学技术活动方法;⑷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⑸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内容与特征、创新型国家建设。

0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科学基础:哥白尼革命、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里略自由落体实验、哈维血液循环理论、波义尔元素说等,这一时期力学成为主导学科,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

前提与基础:⑴人与自然两分;⑵自然的数学设计;⑶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⑷自然与机器的类比。

主要观点:⑴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⑵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⑶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⑷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⑸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⑹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绪论:1、自然辩证法: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哲理性。

研究内容:(2观2论)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2、生态自然观:主要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特点:1)全球性:它是以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这种生态视角的批判可以说是人类视角的批判或代表人类的批判”。

3)和谐性: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渊源:1)古代生态自然观思想。

2)近代生态自然观思想。

基础:1)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作用: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3、结合专业谈谈对生态自然观的理解,怎样将其融入专业和社会生活方式中?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是什么,体系结构和研究对象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科性质而言,是属于哲学门类。

其研究的内容是哲学世界观的意义。

其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整体。

其学术体系是由总论、分论和历史三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其中总论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自然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分论包括: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化学哲学、医学哲学以及地学和天文学哲学等一系列哲学;历史包括:前史和本史。

三、哲学与一般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而哲学以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

相互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就没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什么叫系统?系统包含的要素有哪些?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系统指:一般认为,运动变化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整体。

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四个要点: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内部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特定的结构。

3、系统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技术科学 以工程为目标,探讨新的 知识应用可能性 发明新事物 探求基础研究应用的可能 性,追求最佳条件系统的 新工艺、新产品、新发明 论文或专利 风险大,50%—60% 创造能力强,应用能力好 的发明家
工程科学 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上、 工程上 完成新产品,新工艺、使 之商品化、实用化 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 果从事产品设计、产品试 制、工艺改进 专利、专有知识、设计书、 图纸、样品 风险小,一般成功率超过 80% 有广泛知识和经验、动手 能力强的技术专家
此同时,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影响已经显现,不仅有推动社会进步、创造 物质财富的一面,更出现了破坏环境的情况,对人的精神和思维等产生了 影响,特别是对人的异化非常突出。这些情况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 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
• 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 学、解剖学、生物学都有了长足的发代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 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 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 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 辩证唯物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证伪主义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构成 • 知识结构的要素渗透到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中(理想气体-分子运动)
• • • •
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门类结构: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形态结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技术 形态渗透到门类结构中
活动类型 项目
目的
基础科学 寻求真理,扩大知识, 实现体系化 探讨发现新事物、新规 律 发现新现象、新事物, 探寻内在联系,预测新 发现的作用和意义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生产劳动出 发考察社会历史,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将科学技术 与生产劳动、现代工业、资本生产、社会发展等 的关系纳入对科学技术研究的视阈之中。同时也 关注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展以及 人的解放问题。恩格斯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 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科学的 分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 系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等问题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 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 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 物质手段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 的力量
• 科学革命--科学从神学中解放 • 科学+技术--产业革命--社会经济结构
和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全面变革
(七)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 两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
• 首先,它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 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 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历史形成过程 ,是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 科学的关系“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把物质生产过 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被应用于实践的 科学”
•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 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资本像吞并他人的劳动 一样,吞并“他人的”科学
• 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才能起到 它真正的作用
(八)技术异化
• 技术异化现象--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 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它是对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旨在总结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方法论和社会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自然观是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唯心主义的产生。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无法坚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整体性、矛盾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特征。

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包括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增长。

自然界中的许多系统,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和地质系统,都表现出自组织机制,这些机制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这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自发有序化、组织化、系统化的过程,其演化机制包括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这些机制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相互关联,为彼此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和认识论前提,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答:XXX和XXX是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科学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XXX认为,科学发展具有“范式转换”的模式,即科学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在不同的范式之间转换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20题

自然辩证法20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解释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生化,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灯的普遍规律。

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长官,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管,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姓名:井密学号:ZY1406203任课教师:徐治立上课地点:主M102完成时间:2015年 4 月14 日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辩证法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观点。

包括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的基本发展规律。

然后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做出了回顾,以计算机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技术发明史为线索,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大技术发明及其对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和推动。

并且,以此为现实依据,验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实际中中情况,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论证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论证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科学发展如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最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并例举当前计算机行业的新兴技术,简要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继承与创新;发展趋势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21世纪飞速发展的主要科学技术之一,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就对人类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其重大的的影响与改变,其创造力和影响力是不可想象的!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如何了解这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完成发展阶段的战略部署将是中国乃至所有寻求发展进步的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突破性理论成果,可以为当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宏观参考。

自20世纪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经历了深刻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

21世纪毫无疑问是信息的时代,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但归根结底是一场科学与技术的竞技赛,其发展规律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规律。

本文在了解自然辩证法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回顾。

从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出发,分析科学技术的基本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学生姓名XXX专业XXXX学号XXXX指导教师XXXX学院XXXX二〇一X年X月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密切相关的,这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还包含着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冲击。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通过对马恩科学技术思想的探讨梳理,本文将概括为以下两个大方面: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并将每一大点分成若干小点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发展引言 (4)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 (4)1.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 (4)2.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的 (6)3.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思想 (7)4.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认识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的 (10)5.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 (10)6.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论述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 (15)7.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论述技术异化的 (17)8.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 (18)第2章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技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0)1. 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认识科学技术的功能的 (20)2. 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战略的 (26)3. 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技术人才思想是怎样的 (27)4.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28)5.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创新的 (29)第3章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体会 (30)引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指出了大工业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今面对当前的社会,这些问题也不尽相同。

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有关论述1.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并不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肤浅理论。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推动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科学技术方法论不仅关注科学内部的发展,也关注科学与社会、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推动科学的社会化进程。
PART 05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出现,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道德挑战。 这些技术可能改变人类命运,引发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变革,因此必须认真考虑其伦理道德 问题。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科学技术的 社会作用及其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 术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历史的演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后来的马 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观,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要点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 了自然观的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 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自然现象的 解释也越来越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自然观的变革,使人们逐渐摆 脱了神秘主义和迷信的束缚,形成了 科学的自然观。
要点二
科学技术为自然观提 供了科学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然观提供了科学 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等 科学方法,人们可以揭示自然界的奥 秘和规律,为自然观提供科学依据。
伦理道德对科技的制约作用
伦理道德对科技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在科技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以确保科 技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确方向并防止其被滥用。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必须严格遵守伦理道德准则,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和安全。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 义科学技术观
目录
CONTENTS
• 科学技术观概述 • 科学技术的本质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 • 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
01
CHAPTER
科学技术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本质、结构、 功能、发展规律的看法和观点,是人 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认知和评价。
可持续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考虑环境、经济和 社会的可持续性,避免对环境造成不 可逆的损害。
责任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预防和应 对措施。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分析
安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问 题越来越突出,如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潜在风险。
隐私问题
科技发展也带来了隐私问题, 如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可能 侵犯个人隐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01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02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改善生产方式
03
科技的应生产效率。
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科技推动文化传播
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加迅速、广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
量子计算的挑战
量子计算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技术难度大、稳 定性差、可扩展性不足等问题。同时,量子计算的算法和应 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系进行生产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酶工程等领域。未来生物技术有望在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2014-4-15)1.自然辩证法包含: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

2.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承认了相对静止,但夸大了绝对运动。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仅承认绝对运动,但否认相对静止。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优点: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在中世纪神学自然统治长达千年之久,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②它首次把哲学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③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缺点: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不彻底性;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什么);(质的突破,吸取了其他自然观的优点,克服了其他自然观的缺点;加进了自然的特点;贯彻到了人类历史)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技方法论以及科技社会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7.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系统的存在(静态)和演化(动态)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8.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③自然界的演化是由“不可逆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④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9.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精编版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精编版
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把科学与社会分割开来的片面 观察方法,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 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 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 彼此相互制约。”讲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连”、 “相互制约”,是指科学与社会是密切联系和相 互作用的。
(二)科学是“知识的形态” 的社会生产 力
它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 展趋势、内在矛盾、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究竟是什么?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科学” 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 “学”、“知”。 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 “science”。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蓬勃发展; 包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
形成新型的基础科学门类。如系统科学、非 线性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人文社 科领域中亦如此,如科学技术学(即关于科 学技术的人文社科研究)等等。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1页Biblioteka 技术含义的演变蒙太格语法(MG)研究
技术概念含义的变化是随着技术现象本身的发展以 及人们对技术的认识而不断扩展的。
“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指技能、 技巧和能力等。
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如春秋末期齐人 所著的《考工记》中讲到,精美器物的形成离不开天 时、地利、材料和工巧各种因素的结合。
•第三次科技革命
•十九世纪末叶三大科学发现: •① 1895. 伦琴x射线;②1896贝克勒 尔天然放射性; ③ 1897.汤姆逊电子; •1900.普朗克量子论。e=hν •1905.爱因斯坦相对论 •1945.原子论、信息时代:原子能; 三论;电脑;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把科学与社会分割开来的片面 观察方法,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 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 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 彼此相互制约。”讲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连”、 “相互制约”,是指科学与社会是密切联系和相 互作用的。
(二)科学是“知识的形态” 的社会生产 力
马克思的科学观: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第1页
技术究竟是什么?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所构建的世界
之中,到处可以看到技术装置、产品与 工艺。
对技术下一个明确定义是很难做到 的。技术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东西,但最 熟悉的东西也往往是最熟视无睹的东西。
人类借以改造与
控制自然以满足其生 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 物质装置、技艺与知 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至理
致用
特征比较
科学的特点
技术的本质特征
客观真理性; 普遍性; 系统性; 逻辑性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 有益性与有害性; 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
无价值判断
有价值判断
成果比较
成果指称 成果形式 成果性质 成果效益
它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 展趋势、内在矛盾、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究竟是什么?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科学” 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 “学”、“知”。 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 “science”。
科 学
发现

自然辩证法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S1******* 李星光[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则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涵,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看来,它既是第一生产力,一种社会价值和精神文明取向,又是一种多种职能的产物。

当代社会在科学技术的推进下具有正确的研究领域与发展前景。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精神实质科学内涵社会价值将近八周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很多也学到到了很多。

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王老师的讲课让我知道了马克思从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视角出发,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和社会进步作用,也对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的关系及其异化效应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但其后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尤其是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仅注重对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的阐发,忽视了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本视域,在一定程度上将其阐释成/科学技术决定论,对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本维度形成了遮蔽。

事实上,深受西方人本思潮影响的马克思所阐述的科学技术观具有深厚的人本意蕴,其理论出发点与旨归均是从人出发认识科学技术,着眼于科学技术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对人的深刻关怀。

返本归真,揭示马克思透视科学技术的人本维度,对于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是更好地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从人们现实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石建立的理论体系,这一本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决不象一切旧哲学那样,主要是对前人及同时代的优秀理论进行抽象的、纯学术的改造,而是以人类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为基础重新审视全部可资借鉴的理论,按照实践的逻辑,根据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三者一致的原则彻底改造即有的理论体系,从而使自身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会干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东南大学)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东南大学)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1)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其特点: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实际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点,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答:(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为物质以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时间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与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发展是多种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是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生产劳动出发考察社会历史,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现代工业、资本生产、社会发展等的关系纳入到对科学技术研究的视域之中。

同时也关注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展以及人的解放问题。

恩格斯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科学的分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等问题。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一)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429.](二)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318.]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94.]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208.]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般的速度发展起来,那末,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524.]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198.](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208.]“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592.]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14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111.](七)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践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576.]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根本不费资本家‘分文’,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去利用科学。

资本象吞并他人的劳动一样,吞并‘他人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444.]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才能起它真正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家需要依靠历史的产物和群众的智慧。

马克思指出,正是十七世纪的机器的应用,“为当时的大数学家们创立现代力学提供了实际支点和刺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404.]“十八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428-429.]马克思、恩格斯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八)技术异化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并没有直接论及技术异化问题,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是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

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

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有助于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一)科学的本质特征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191.]是一般生产力。

第一,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163.]第二,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128.]第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777.]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一般生产力。

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它和资本结合起来,就成为资本家统治的工具而“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572.]2.国外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统治社会的决定力量。

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是什么”的思考经过了从实证主义到逻辑实证主义再到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历史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演变历程,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对科学的理解。

对上述这些研究,应该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分析评价。

3.科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等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技术的本质特征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191.],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