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理念与顶层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4月前言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制定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是按照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围绕标准化工作的全要素、全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构建而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标准化体系是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内容包括政策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国际化体系、实施监督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5个方面。

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标准化工作协调衔接和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11)一、概述......................................................................................(一)内涵特征 (1)(二)总体定位 (2)(三)体系框架 (3)二、政策制度体系...................................................................... (66)(一)部门规章 (6)(二)规范性文件 (7)10三、技术标准体系.................................................................... (10)(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 (16)(二)铁路标准 (17)(三)公路标准 (17)(四)水运标准 (18)(五)民航标准 (19)(六)邮政标准 (19)(七)其他标准 (19)27 (27)四、标准国际化体系................................................................(一)国际标准制修订 (27)(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27)(三)国内外标准翻译 (29)30 (30)五、实施监督体系....................................................................(一)工程和产品质量监督 (30)(二)计量 (31)(三)检验检测 (32)(四)认证 (33)35六、支撑保障体系.................................................................... (35)(一)组织保障 (35)(二)人才队伍 (36)(三)经费支持 (37)一、概述(一)内涵特征。

有顶层设计理念

有顶层设计理念

有顶层设计理念顶层设计理念是指在规划和设计发展战略、制定政策、谋划长期目标时,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和规划的理念。

一个优秀的顶层设计理念能够扩大思维视野、统筹资源、提高决策效果、推动事业发展。

首先,顶层设计理念要具有长远眼光。

长远眼光意味着能够超越眼前的利益和困境,看清事物的本质和蕴含的潜在发展机遇。

通过预见和洞察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推动事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顶层设计理念应当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创造宜居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顶层设计理念要有科学的理论支撑。

科学理论能够为顶层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使之更加可行和有效。

通过科学理论,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顶层设计理念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三,顶层设计理念要注重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指在规划和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单个事项的优化,更重要的是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以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通过充分发挥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形成一种共识和合力,统筹协调不同领域的资源和力量,推动事业向着整体化发展。

例如,在生态保护中,顶层设计理念要注重协同效应,综合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的关系,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顶层设计理念要注重人本思维。

人本思维是指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利益,将人的发展和幸福作为最终目标。

顶层设计应当以人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设计和规划,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例如,在教育领域,顶层设计理念应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为每个人实现自身潜能和价值提供条件和机会。

总之,顶层设计理念是一种具有长远眼光、科学理论支撑、协同效应和人本思维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它能够为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决策效果。

《运输工程学》试题

《运输工程学》试题

《运输工程学》试题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运输工程学》试题课程代码:0627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运输生产的产品是( C )A.旅客人公里 B.运送的旅客人数和货物吨数C.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 D.旅客和货物在时间上的节省2.能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是( A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3.对城市出租车实施“油改汽'52程,体现了运输业的( C )A.智能化发展趋势 B.专门化发展趋势C.环保化发展趋势 D.高速化发展趋势4.下列可用于交通规划的城市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模型是( B )A.Logit模型 B.重力模型 C.0—1分配模型 D.增量分配模型5.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D )A.1.0 B.1.2 C.1.3 D.1.46.铁路设计的基本标准是( A )A.铁路等级 B.正线数目 C.牵引种类 D.闭塞类型7.按技术作业性质,铁路车站可分为( D )A.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B.客运站、货运站和枢纽站C.中间站、区段站和枢纽站 D.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8.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所占用的一段站内线路称为( D )A.到发线 B.牵出线 C.连络线 D.列车进路9.在公路运输中,在车辆完好率一定的情况下,影响车辆工作率的主要因素是( C )A.车辆技术状况 B.车辆每日出车时间C.车辆停驶车日 D.车辆非完好车日10.反映营运货车载重量能力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B )A.行程利用率B.吨位利用率C.车辆工作率D.车辆拖运率11.某额定载重量为5吨的营运车辆,装载4吨的货物从A地到B地,卸货后空驶到C地,已知AB之间的距离为90km,BC之间的距离为10km,则在该运输任务中车辆的实载率为( C )A,90% B.80% C.72% D.10%12.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引导车辆系统研发于20世纪( A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13.根据危险货物的主要特征和运输要求,《国际海运危险品货物规则》把危险货物分为( C )A.7大类 B.8大类 C.9大类 D.10大类14.管制范围通常在一个或几个机场附近的航路汇合处划设的管制空域称为( B )A.塔台管制 B.进近管制 C.区域管制 D.雷达管制15.呈网状分布在广大农村和工矿区内部的交通线属于综合运输网络的( C )A.主干线路 B.给养线路 C.腹地线路 D.企业线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d\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按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交通性质、交通速度及交通流量等指标,城市道路可分为(ABCD)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D.支路 E.联络路17.综合运输网配置应遵循的原则有(ABCE)A.适应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D.分方式规划原则 E.战略性原则18.公路几何设计包括(.ABCDE)A.平面 B.视距 C.交叉D.纵断面 E.横断面19.下列属于禁令标志的是(ADE)A.限速 B.陡坡 C.急转弯D.不准停车 E.不准左转20.航标的主要功能有(ACDE)A.定位 B.测速 C.警告D.交通指示 E.特殊区域指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机场主要由飞行区、.航站区以及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系统三部分构成。

河北省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研究

河北省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研究

河北省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研究摘要: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是提升交通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

河北省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整合了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重点路段、道路运输等交通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了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重点水路和危化车辆等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实现交通运输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可控,发挥了跨区域事件协调处理和应急处置作用。

关键词:交通运行监测指挥一、引言为提升交通管理智慧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构建智慧交通体系,促进交通运输高质量转型发展,近年来各地交通部门都在积极统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综合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可以实现决策、指挥、调度、监测,可以满足突发事件获取、应急物资、应急设备、预案信息等应急管理要求,可以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交通运输重大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多部门之间的事件协调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综合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可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推动交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建设目标河北省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为“省市两级、省级两层”,包含一个厅总中心和公路、港航、道路运输等省级业务分中心,实现对交通重点业务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移动装备的交通运行监测和对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预警和快速反应的交通应急指挥。

利用交通综合运行协调、应急指挥、数据共享和信息发布,大幅提升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实现交通运输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可控。

(一)运行监测和预测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客运、港航等业务领域重点基础设施现有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以及重点营运车辆监测数据全部实现整合,对高速公路拥堵、气象灾害、旅客滞留等情况可实现提前预警;交通Ⅱ级(重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发现和及时上报;综合利用网站、微博、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可变情报板等多种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可靠的安全预警和交通诱导等服务信息。

顶层设计2

顶层设计2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

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

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简洁明确,设计成果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

顶层设计的主要原则[1]顶层设计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一些突出矛盾摆在我们面前,严重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因此,今天讲改革顶层设计不是进行一般的理论讨论,而是要解决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机制矛盾,解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需求减弱、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后有可能暴露的风险问题,解决收入差距拉大及其导致的经济社会问题。

顶层设计应从这些重大问题切入,列出若干个关键问题,拿出对策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顶层设计应抓住重大问题。

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既然是顶层设计,就必须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重大问题出发,抓住现象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不回避、敢碰硬、求突破。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具有“顶层”的意义。

有些问题属于日常的改革工作,属于短期问题,不具有全局意义上的“关键性”,对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不必列入顶层设计的内容。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制定改革方案
组织实施
明确改革目标、原则、内容与措施,形成 具体的改革方案。
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措 施的落实。
评估调整
巩固提升
对改革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改革方案和优化措施。
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交 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交通运 输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研究
汇报人:XX
20XX-02-03

CONTENCT

• 引言 •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现
状 • 国内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比较 •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方案设计 • 改革方案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100%
日本模式
实行中央集权制,交通管理权限 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通过制定 和实施统一的交通政策和规划来 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80%
欧洲模式
注重跨国和跨区域的交通运输协 调发展,通过建立共同的交通政 策和规划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
国内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概述
历史沿革
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经 历了多次变革,逐步形成了现 行的管理体系。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和 文献综述,缺乏实证研究和案 例分析,未来可加强这方面的 研究。
由于大部制改革仍处于不断探 索和完善阶段,本研究提出的 改革建议可能具有一定的时效 性,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 调整和优化。
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 关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与 其他相关领域(如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等)的协调与配合问 题。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方法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方法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方法在建筑设计领域中,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方法是指在开展具体的建筑设计工作之前,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为后续的细部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方法的使用,能够确保建筑项目的综合性、连贯性和可行性,最终实现设计目标和效果。

顶层设计是一个项目的总体规划,它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与环境、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关系,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整个项目的总体构思和设计理念。

在顶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功能需求、承载能力、审美要求、文化特色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整个项目能够达到设计目标。

通过顶层设计,设计师能够预见到整个建筑项目的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和功能分配,并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

整体规划方法是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向下分解为更具体、更具体的规划方案和设计策略。

整体规划包括建筑物的布局、功能区划、交通导向、景观设计等方面,不仅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内部结构和形式,还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确保整个项目的统一性和和谐性。

整体规划方法还包括对项目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建筑物与基础设施的配套设计等方面,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进行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过程中,有一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实现设计目标。

首先,设计师可以通过前期调研和分析,获取项目的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社会需求等。

这些信息将为设计师提供启发和灵感,有助于他们创造出更好的设计方案。

其次,设计师可以利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分析。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在纸面上对建筑项目进行虚拟的呈现和测试,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难点,并通过调整和优化方案进行修正。

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分析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可视化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使整个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更加精确和高效。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

系统工程是一种综合、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它将建筑项目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分析和优化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合理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青海省交通运输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青海省交通运输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青海省交通运输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作者:刘勇凤李云汉王璐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25期摘要:青海省是“进疆进藏”物流大通道的门户,是“兰西城市群”的重要腹地,是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交融之地。

在分析青海省交通运输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青海省交通运输物流空間布局规划的思路、顶层设计和具体布局规划,以期作为青海省交通运输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青海省;交通运输物流;空间布局规划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5-0040-03引言区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对于西部偏远地区的青海省。

要想有效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趋势,青海省必须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物流服务的发展。

交通运输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驱动力,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间生产要素的高效流通,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间的知识溢出效应,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

青海省是“进疆进藏”物流大通道的门户,是“兰西城市群”的重要腹地,是国家扶贫攻坚实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交融之地,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对青海省实现交通强省目标,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长期来看,青海省仍处于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时期,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增强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的任务更加突出,提升交通运输物流服务水平和能力将成为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的重要抓手。

交通运输物流空间布局规划是青海省交通运输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交通运输物流的空间布局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进行战略布局,根据当地区域的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其布局思路,需要以当地现有交通运输物流空间节点和通道布局作为切入点进行具体布局规划。

构建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摘要:机场对外交通涵盖数种交通方式,各交通设施分别独立设置会造成旅客换乘次数、步行距离过长,而将交通方式集中整合,为旅客提供一个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将极大程度的便捷旅客、提高服务水平。

本文主要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例,探讨构建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理念,包括有机整合各种交通工具,使其运行流畅;为旅客提供简洁明晰、舒适、人性化的服务等。

此外,对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建设工程中应注意的关键性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建议也作相应探讨。

关键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其规模和数量都有所突破。

但是与之结合的交通换乘基础设施集散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阻碍枢纽服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何平衡综合交通枢纽集成设计、工期要求与施工组织难易程度成为目前机场交通枢纽规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综合交通枢纽概述1. 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 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构成: 一是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 二是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 三是综合运输管理、组织和协调系统。

1. 2 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理念旅客是综合交通系统服务的主体,旅客出行体验的优劣是衡量机场综合交通运行好坏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设计贯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具体体现在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

从公交优先的策略出发,设计建构功能复合的综合交通系统。

公交优先的策略集中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优先及规划实施的优先上,将天府机场有限的航站区公共资源,包括空间资源、道路资源、配套资源等,进行综合的优化布置,确保公共交通的合理优先使用。

“以人文本”的核心就是要合理的充分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住建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

住建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

住建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住建部作为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住建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方法论,以期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明确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目标智慧城市并非简单地将各种技术应用于城市,而是通过整合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住建部在进行顶层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智慧城市的内涵,即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同时,要确立清晰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包括提高城市的治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的安全性和韧性等。

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以便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调整。

二、深入调研城市现状在进行顶层设计之前,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调研不仅要关注城市现有的优势和成就,更要聚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老旧的基础设施是否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公共服务是否存在供给不足或分配不均的情况?交通拥堵的根源在哪里?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智慧化改造。

三、制定整体规划框架在明确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目标和充分了解城市现状的基础上,住建部需要制定一个整体的规划框架。

这个框架应涵盖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系统、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发展等。

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的基石,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等。

信息化系统则要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为城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公共服务体系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便捷、高效、均等化,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

新一代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方案

新一代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方案

新一代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绿色物流发展背景 (2)1.2 新一代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构建的意义 (2)第二章: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3)2.1 绿色物流相关理论 (3)2.2 标准体系构建理论 (3)第三章: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框架设计 (4)3.1 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结构 (4)3.2 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内容 (5)第四章:绿色物流技术标准制定 (5)4.1 绿色物流技术标准概述 (5)4.2 绿色物流技术标准制定流程 (6)第五章:绿色物流管理标准制定 (6)5.1 绿色物流管理标准概述 (6)5.2 绿色物流管理标准制定流程 (7)5.2.1 确定绿色物流管理标准制定的目标和原则 (7)5.2.2 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 (7)5.2.3 制定绿色物流管理标准框架 (7)5.2.4 拟定绿色物流管理标准草案 (7)5.2.5 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7)5.2.6 审批发布 (7)5.2.7 宣贯培训和监督实施 (7)5.2.8 定期评估和修订 (7)第六章:绿色物流服务标准制定 (8)6.1 绿色物流服务标准概述 (8)6.2 绿色物流服务标准制定流程 (8)6.2.1 确定绿色物流服务标准制定目标 (8)6.2.2 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 (8)6.2.3 分析现状与问题 (8)6.2.4 制定绿色物流服务标准草案 (8)6.2.5 征求意见与修改 (8)6.2.6 审批与发布 (9)6.2.7 实施与监督 (9)第七章:绿色物流评价标准制定 (9)7.1 绿色物流评价标准概述 (9)7.2 绿色物流评价标准制定流程 (9)7.2.1 明确评价目标 (9)7.2.2 确定评价体系 (9)7.2.3 制定评价流程 (9)7.2.4 评价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10)第八章: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实施与推广 (10)8.1 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实施策略 (10)8.1.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0)8.1.2 强化标准制定与修订 (10)8.1.3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0)8.1.4 推动产业链协同 (11)8.2 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推广途径 (11)8.2.1 政策引导与扶持 (11)8.2.2 培育市场主体 (11)8.2.3 强化技术创新与推广 (11)8.2.4 加强宣传与培训 (11)第九章: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12)9.1 政策法规保障 (12)9.2 技术创新保障 (12)9.3 人才培养保障 (12)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3)10.1 研究结论 (13)10.2 存在问题与展望 (13)第一章:引言1.1 绿色物流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

基于TOD模式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议

基于TOD模式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议

基于TOD模式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议熊琦 牛雨欣 袁茂存 路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摘要:综合客运枢纽是区域和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中的核心节点。

基于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的综合客运枢纽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必要对TOD模式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特征及实践进行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TOD模式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及管理工作,文章分析了TOD模式的概念,阐述了新时期综合客运枢纽向TOD模式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TOD模式内涵出发,分析了基于TOD模式的综合客运枢纽特征,从用地开发、枢纽内外换乘、集疏运体系和内部空间布局等方面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协调机制、改进规划流程、完善规划导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TOD模式;综合客运枢纽;枢纽规划;站城融合;枢纽开发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936(2023)11-0012-05DOI:10.19301/ki.zncs.2023.11.004Planning suggestions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based on TOD mode XIONG Qi NIU Yu-xin YUAN Mao-cun LU QiAbstract: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is the core node of regional and urban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ystem.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based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mod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the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 of TOD mode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OD mode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TOD mode, and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to TOD mode in the new period.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OD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based on TOD mode, and analyzes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development, transfer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ub,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internal spatial layout, etc.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innovat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mproving planning process and perfecting planning guidance. Key words:TOD model;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hub planning; station and city integration; hub developmentTOD模式是高效紧凑和集约的土地利用策略及规划理念,主要强调公共交通在土地开发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将公交枢纽站点与周边土地深度融合,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交通便捷高效,是实现交通整合、提升枢纽周边区域的集约利用和公共交通通达性、破解城市交通问题、重塑城市和区域的有收稿日期:2023-07-28作者简介:熊琦,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04| New Economy Leader | 2021年第01期摘 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是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经历了认知探索、理念形成和基本成熟三个重要阶段,取得了非凡成就,是几代人艰辛奋斗的结果。

我们要遵循“倒逼市场主体主动竞争、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培育驱动运输服务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提升区域交通协同能力、综合运用前沿技术”这个总体思路,在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投融资政策和新业态监管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推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创新发展和全面跃升。

关键词:交通强国;综合交通运输;市场竞争;产业政策;创新发展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夏杰长一、前言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交通运输业发展,一直致力于推进交通运输业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意味着在新时代,我们要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新使命。

“综合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集约化发展阶段,其通过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当前世界主流的运输模式。

这是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

由于各国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性,综合交通运输理论较为薄弱,且涉及复杂的竞合关系,科学处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各种关系和衔接融合是颇有难度的挑战,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前瞻性预判和切实解决方案。

本文将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交通强国”战略思想为引领,紧密结合《“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有关部署,剖析“十四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各种运输方式如何按其技术经济特点分工协作、衔接融合、连续贯通和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推动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车辆交通运输国家规划_国家规划(2024年

车辆交通运输国家规划_国家规划(2024年

能源消耗
车辆交通运输对能源的消耗较 大,需要推动绿色、低碳的运 输方式发展。
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车辆交 通运输行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03 车辆交通运输发 展趋势预测
经济发展对运输需求影响
1 2
经济增长带动运输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运输需求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特别是在物流 、快递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加快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 通运输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加强绿色交通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交 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推广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提高交通运 输安全和效率。
鼓励创新绿色出行方式,促进城市交 通可持续发展。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及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法规体 系,加强行业法治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运输需求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推动不同区域 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运输需求也将更加旺盛。
3
消费升级引领运输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对高 品质、高效率的运输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加。
科技进步对运输方式变革推动
智能化技术提升运输效率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车辆交通运输向智 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运输效率。
05 关键任务与重点 工程部署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01
加快高速公路、国道、 省道等干线公路建设, 提高路网覆盖率和通达 深度。
02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完善公交、 地铁等城市交通网络。
03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 动“四好农村路”高质 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我国智慧公路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智慧公路发展战略研究

一、前言经过3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公路网规模超过5×106 km(含高速公路里程约1.7×105 km)。

我国公路网规模虽然居于世界首位,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道路安全事故频发,气候和欠养护导致的限制通行时有发生,智能化信息服务水平不高,用户出行体验欠佳;道路交通在交通全行业中的碳排放占比较高,绿色发展压力较大。

相关学术研究和国际经验均表明,积极且高效地建设智慧公路是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构建智慧交通体系、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切实提升道路安全保障、运行效率、服务管理、绿色发展水平。

就智能交通技术发展看,以人工智能(AI)、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主导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潮涌,逐渐从导入期转向拓展期,成为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相对地,传统要素的边际效益明显减弱。

可以认为,科技创新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等重大部署,积极发展智慧公路,成为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得到进一步明确。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智慧公路建设的理论探讨与地区性政策文件,如14个省份发布了智慧公路建设指南。

然而,已有成果侧重高速公路、聚焦具体场景/ 工程/ 地区,在智慧公路建设的全局性、长期性方面存在局限,缺乏全国智慧公路发展的总体研究;较多关注近期建设,缺乏全国智慧公路中长期的前瞻研究。

也要注意到,地方性的建设指南缺乏对智慧公路的基本共识,导致智慧公路的定义、技术架构、建设内容等存在表述差异。

整体上,我国智慧公路发展的顶层设计及中长期路径规划缺失,局部成体系、发展不协同的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促进我国智慧公路总体研究的深化以及交通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智慧公路发展战略研究”着重开展相关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倡导可持续交通,协调目标导向与现实需求,融合理念突破与科技创新,力求提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智慧公路体系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县级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县级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

0 引言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1],长三角一体化真正按下“快进键”。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赋予长三角地区“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2],长三角地区关系将向更紧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进一步强调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3]。

当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领域。

近几年来,在交通强国建设要求下,国家和地方层面正积极组织开展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编制工作,以指导未来30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

县级城市是我国规模最庞大、数量最多的行政单元,其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加速的大形势下,县级城市有必要也有条件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来谋求城市的更大发展。

本文将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着重分析长三角地区县级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的方向和路径,并以常熟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1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趋势 区域一体化的核心是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

交通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4]。

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要求,未来的综合交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1.1 交通一体化 (1)综合交通的一体化不仅体现为构建一体衔接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体现在枢纽共享、服务一体、信息互联、管理协同等涉及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2)综合交通一体化不仅表现为交通系统内部一体化,更要关注交通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空间环境等的有机协调,体现交通一体化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助推作用。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顶层设计”也是一些能够提供战略规划咨询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范围。

典型的管理咨询公司主要有广州中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略咨询服务过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中略咨询精英团队根据国企改革的新要求和外部竞争化境的新变化,能够对集团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审计和修订,解决发展所遇到的顶层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主要特征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简洁明确,设计成果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

2、经济学概念释义“顶层设计”是中央文件新近出现的名词,首见于“十二五”规划,也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身是一场重大的改革,除了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等改革以外,也应该特别注重准确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应对挑战“顶层设计”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但其也是一种民主集中,是从若干的谋一时、谋一域中科学抽象出来的。

“顶层设计”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顶层设计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恰好是“顶层设计”呼应了来自基层的强大发展冲动。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诸项改革措施的受惠面比较大,社会动力与政府的牵引力紧密结合,带动改革加速推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分化进程加快,在利益面前形成共识的困难越来越大。

“顶层设计”与“底层冲动”结合的难度自然也就加大了。

绿色导向,慢行优先——上海2040总体规划的交通发展价值观

绿色导向,慢行优先——上海2040总体规划的交通发展价值观

绿色导向,慢行优先——上海2040总体规划的交通发展价值观陈小鸿;叶建红【摘要】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ore values in Shanghai 2040. With a priority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Shanghai 2040 supports urban space optimization, organizes efficient city 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trategies and goals for Shanghai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s the support of smart growth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 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results of Shanghai 2040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subject plan, in which the goal of 'Four First-class' i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goal of Shanghai, the plan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for five kinds of areas in the city. The plan also categorizes key areas into four units and accordingly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ac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service. Building a harmonious and friendly system for walking and biking is not only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Shanghai being a livable and healthy city, but also a unique symbol of becoming a global city.%慢行交通是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绿色发展、公平包容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以绿色交通支撑城市空间优化、组织城市高效运行,制定相应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策略、目标,作为资源环境约束下睿智发展的支撑.重点介绍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成果,设定"四个一流"规划目标,根据上海市慢行交通现状问题以及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区分市域5类地区,提出空间差别、品质提升、协同推进、安全保障4项策略.基于慢行优先理念,提出针对慢行优先区、慢行重点区、步行街区和慢行休闲区4类慢行单元的慢行设施改善和品质提升措施.构建和谐友好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不仅使慢行交通成为上海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的具体体现,也将成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独特标志.【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8页(P18-25)【关键词】价值观;绿色交通;慢行交通发展策略;上海2040【作者】陈小鸿;叶建红【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育部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育部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规划是对未来发展愿景的表述,以及实现愿景的路径选择和行动。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22.02.23•【字号】鄂交发〔2022〕12号•【施行日期】2022.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省有关部门,各市、州、县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湖北省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2022年2月23日湖北省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和提质增效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与根本目的,是湖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落实的客观要求。

根据交通运输部《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全省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政发展成效显著,综合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年,全省完成营业性客运量3.1亿人,旅客周转量612.4亿人公里。

公路客运仍占主导地位,2020年占综合总客运量比重为70.33%;铁路、民航客运量增长较快,占比分别由2015年的14.41%、1.03%上升到26.37%、2.55%。

全省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6.0亿吨,货运周转量5295.7亿吨公里。

货运结构不断优化,公路、水运、铁路货运量占比由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初期(2017年)的78.72%、19.26%、2.01%调整为71.43%、25.43%、3.13%。

1.客运服务提档升级。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服务范围持续拓展,全省共建成综合客运枢纽达到17个,已建和在建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实现县级全覆盖;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100%,通公交建制村占比达到25%,通公交化改造城乡客运班线建制村占比达到13%;竹山、远安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3期2014年6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V ol.14No.3June 2014文章编号:1009-6744(2014)03-0001-08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理念与顶层设计方法毛保华*a,b(北京交通大学a.城市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北京100044)摘要:规划工作对变化迅速的发展中地区具有尤为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综合运输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涉及的一些理念与顶层设计问题.以运输过程的机理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规划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误区,论述了综合交通规划中一些常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了编制和审查综合规划时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论.作者认为:综合交通规划的顶层设计与规划目标应以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的远景发展目标为依据,发挥远景交通发展规划对近、中期规划的整体约束与指导作用,将服务水平而非网络规模作为规划实施效果的核心评价指标,充分重视规划阶段中的运营方案研究等.关键词:综合运输;交通规划;顶层设计;服务水平;远景规划On Ideal and Strategic Design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PlanningMAO Bao-hua a ,b(a.KeyLaboratory forUrban Transportation Complex Systems Theory and Technology ;b.Integrated Transpart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Plan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acility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areas.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transport,the paper explores some issues of the ideal and the strategic design involved in integrated transport planning.Upon the analysis on the principles in transport operations,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mistakes and key relationships among factors in practical transport planning of China.With au-thor ’s experiences in regional planning and researches,it also advances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hat may be applied in avoiding problems in integrated transport planning.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 good strategic design rela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oals in the planning region.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e constraints of strategic planning targets on the context of short-term and middle-term planning schemes.The level of service,instead of network scale,is a more important indicator to evalu-ate a regional transport planning,and the operational planning is also a key to transport planning schemes even during preliminary planning stages.Key words:Integrated transport;transport planning;strategic design;level of service;long-term planning1引言综合运输,又称一体化运输,是指各种运输方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客货运输的需求为目标,通过科学规划与协作运行实现资源消耗少、运输效率高、安全可靠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输系统.综合运输一般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因此与多收稿日期:2014-01-17修回日期:2014-04-15录用日期:2014-04-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131001);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2CB725406).作者简介:毛保华(1963-),男,湖南祁阳人,教授.*通讯作者:bhmao@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6月式联运密不可分.较早的多式联运可追溯到铁路出现之前的1780年代,即在英格兰Bridgewater Canal 上用容器运输煤炭.1830年代利物浦到曼彻斯特铁路用木制箱运输煤炭.20世纪初开始采用有包装的容器通过铁、公联运运送家具.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推广以集装箱运输为代表的多式联运.综合运输的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美国1887年在洲际商业法中规定要充分认识并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内在优势;《1940年运输条例》提出保持水路、公路和铁路及其他方式协调、健康发展,以形成统一的国家运输体系.1962年,肯尼迪在《美国的运输系统》中使用了“综合运输”(compre-hensive transport),1967年成立了运输部.20世纪90年代,《1991年地面联合运输运输效率法》使用了“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要求促进方式间行为和活动的联合与协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在伦敦、伯明翰、爱丁堡等20余个城市在20世纪60年代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倡导现代意义上的一体化运输(Integrated Transport)[1-3],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一体化”、“平衡”与“配套”等概念,并将交通一体化战略细化为基础设施、管理、价格与土地利用四个可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May[2]认为:一体化战略的目标涵盖五个基本要素,即资源利用效率、可达性改善、环境保护、安全性与财务可持续性;一体化运输不是简单回答“需要什么样的运输系统”,而是要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规划)区域/城市?”,以及“运输政策如何促进其实现?”这两个问题.Hull[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讨论了一体化问题,总结提出了八个层次的一体化,即政策措施的一体化、政策组成部分的一体化、管理体制的一体化、交通政策制定环境考虑的一体化、社会目标的一体化、市场需求的一体化、方式的一体化,以及公共交通设施与运营的一体化.Kolbl[5]等人结合欧洲的实践从国家与国际层面提出了战略交通规划的一般方法与思路.日本1955年提出“综合交通体系”概念.考虑到国土面积狭长,资源相对缺乏等国情条件,日本将运输业视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01年完成了中央政府机构改组.新的国土交通省涵盖原建设省、国土厅、运输省、北海道开发厅的功能,管辖航空、海事、铁路、公路等部门,并担负国土资源利用、整治和国家建筑等工作.地域广阔、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俄罗斯对于交通运输的依赖性更强,其“综合运输”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前苏联时期,即1955年成立的“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该所负责研究各种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分工与衔接等问题.不过,其“大部制”改革直到2004年3月才完成,改革后的俄罗斯联邦交通运输与通讯部取代了原俄联邦交通部、俄联邦邮电和信息部、俄联邦运输部.我国50年代从前苏联引入“综合运输”概念,强调政府统一对运输资源进行运量分配、运输线路安排、投资比重划分等.受运输生产力水平低、各种运输方式供给短缺及体制分割等因素影响,综合运输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的总体发展目标上[6,7].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步伐[8-10].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7年,国家通过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3月,全国人大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11],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2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总里程达490万公里的综合交通网络.近年来,国内外对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演变及分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编制方法、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规划思路和具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编制及实践等方面[6-9,12].综合运输研究中大量出现“Integrated Transport”、“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等术语,强调方式间无缝衔接并提供全过程、完整的运输服务.然而,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践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2第14卷第3期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理念与顶层设计方法首先,对新时期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需求的内涵分析不足.近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对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总体上呈现高效率、高可靠性,以及高服务质量三个特征.目前我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投资建设,轻运营管理”、“重硬件设施,轻软件服务”、“重发展速度、轻协调配套”现象,各种方式建设与运营上的分割,使得方式间的衔接效率不够高、方式间的互补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系统整体上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发展目标不清晰,未能对交通发展提供足够指导.实际上,不同方式间既存在竞争性、又存在互补性,这种竞争性与互补性的范围决定于众多因素.长期以来,对于各种运输方式在不同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合理结构比例缺乏深入研究[7],区域综合运输发展的目标也不够明确.铁路、公路与水运之间,城市间与城市内交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无序竞争及能力配置的失当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影响了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三,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模式总体上未能很好适应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依然停留在基于方式层面,铁路、民航、公路和水运设施规划与建设由不同部门推进,综合运输网络整体集成度较低[12].例如,不同类型区域需要的综合运输网络规模应达到什么水平?综合运输网络的合理结构应该符合什么框架范围?如何确定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各区域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速度(即分期发展目标)?这些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业来说,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重要着力点,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13].本文从综合运输系统运行与成长机理出发,结合对既有方法的分析,从顶层设计角度分析讨论了综合运输体系规划需要探讨的要点问题,提出了做好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对策与建议.2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运行与成长机理分析2.1综合运输系统运行机理对综合运输过程的认识可以从对运输过程本身机理的剖析来入手,其规律可以用图1来描述.显然,无论客运还是货运,满足运输需求的过程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特点.图1运输过程的特点分析Fig.1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ransport process首先,对于任意两个区域之间的交流需求来说,运输需求在空间上具有近末端的分散性与中间过程集中性的特点,即起始末端相对分散的运输需求在中间阶段经过运输过程的组织才能集约成有规模的、较大的需求,这也是运输网络设计需要干、支分级的意义所在.其次,由于末端运输需求在空间上的分散特性,满足需求的方式一般应保持较好的可达性与一定的服务频率,这决定着在方式选择上需要考虑降低运输成本,从而较低的速度、较频密的站点及其对应的运输服务水平成为运输供给设计的要点.同时,中间阶段由于数量规模大,通常可以采用更高的速度、更大的能力,这密切关联于运输供给本身的集约优势.因此,综合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应根据上述特点来展开.2.2综合运输系统成长机理综合运输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对客货运输的需求为基本目的的,综合运输的成长过程一般也是渐进的.根据综合运输系统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综合运输系统的成长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见图2).追随型: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进程;具体体现是运输能力不能完全满足运输需求,或在时间与空间上出现受关注的拥堵.超前型:交通发展超前于经济增长;这种状态的标志是运输系统服务质量较高,能力能够满足3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6月经济运行与居民生活对客货运输的需求.适应型:交通建设与经济建设基本同步;其标志是除时间与空间上的个别情形外,综合运输系统基本适应经济运行需要,能够为居民提供满意的运输服务.图2运输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Fig.2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system and economicgrowth总体上看,尽管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交通建设先行的案例,但追随型是大多数地区综合运输发展的更常见的实践.对于发展中地区来说,由于经济实力有限,追随型更加常见.作为发展中国家,为避免交通建设过度滞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加强对综合运输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规划概念上看,可以根据规划期的长短分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与远景规划.近期规划一般指五年及以内的规划,典型的近期规划是五年期规划,直接指导近期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期规划一般指规划期在10年左右的规划,典型的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远景规划原则上指规划期在20年及以上的规划,也是指规划编制时能够认识到的、可满足规划区域客货运输需求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最终发展规模.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水平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表1与表2给出了分别按面积与人口平均的基础设施密度水平.表12011/2012年各国家按面积的交通基础设施密度Table 1Average density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per land area in2011/2012注:国土面积均采用2012年世行统计数据.其中,美国国土面积采用914.74万km 2;日本国土面积采用36.45万km 2;德国国土面积采用34.86万km 2;法国国土面积采用54.77万km 2;英国国土面积采用24.19万km 2;中国面积统计采用965万km 2.表22011/2012年各国家按人口的交通基础设施密度Table 2Average density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per population in2011/2012注:美、日、德、法、英人口数据均采用世界银行数据库2012年统计数据;中国人口统计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表1与2可以看出,我国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多处于较低水平,基础设施发展还有较大空间,这是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尽管过去十年来基础设施通过投资拉动发展迅速,2013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1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0.4万公里、机场达到193个、油气管线达到9.6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达到2400公里[13],但我国人口基数巨大,需求规模大且时空分布不均[15,16],综合交通要从目前的追随型过渡到服务水平较好的基本适应型,可能还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区域发展速度的规模(%)1超前型2追随型3适应型经济增长曲线时间1004第14卷第3期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理念与顶层设计方法动态特性,近期规划方案往往不易稳定,而远景方案在把握规划发展方向与土地预留方面具有更大的指导性(见图3).从而,对于基础设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我国来说,在当前的规划工作中强调远景目标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图3系统规模发展阶段示意图Fig.3Principle of evolution stages on system scales确定远景规划方案需要考虑区域的长远发展要素.我们认为这里要重点研究区域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的长期变量,或称慢变量.一般认为,慢变量的选择可以包括: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人口密度,运输技术水平.远景规划目标可以通过对比某个参照系来确定.参照系一般应是各长期变量与规划区域类似的某发展成熟区域的综合运输系统.发展成熟的标志有两个:首先,区域综合运输系统当前的服务水平应能较好满足区域社会经济运行对客货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该区域过去较长时间内综合运输系统发展变化不明显,系统规模与结构趋于稳定.图4给出了美国1960-2012年基础设施发展曲线.图4美国1960-2012年交通基础设施变化Fig.4The evolution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USA from1960to 2012可以看出:美国的公路、机场、输气管道等系统在过去近20年中已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规模,综合运输系统进入供需基本适应的成熟期.3综合运输规划的理念与方法论分析基于以上分析,综合运输规划的过程应当遵循以下思想:首先,要从整体上分析预测全运输方式的需求.实际上,运输需求源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需要,运输需求是一种客货位移需要,其诞生伊始并没有运输方式含义.从规划层面来看,运输需求的属性是研究如何满足这些需求的供给设计的关键.运输需求属性既包括需求产生的时间与空间特性要求,也包括其经济属性,决定着可接受的运输供给的成本范围;还包括其位移过程的安全与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其次,规划过程需要对运输需求的方式选择有一个预评估.综合运输规划是一个多方式发展规划,其最终必须要落实到分方式发展规划与建设项目;而落实到不同方式的依据是方式选择或方式分担的预测结果.从既有的规划方法上看,最常用的是四阶段规划方法.图5描述了一般四阶段规划方法的过程.从图5中可以看出,第一、二阶段是对需求的总体把握,不涉及满足运输需求的具体方式与实现过程.这两个阶段的工作可以认为是确定整个综合运输系统发展规模的基本依据[12].第三、四阶段进入分方式需求分析,是决定各方式发展的依据,决定着综合运输系统的结构,最终实现供需的平衡.从方法论上看,综合运输规划应坚持两个重要理念:(1)要坚持从总体到局部再回归总体的思路.从图5可以看出,由第一、二阶段到第三、四阶段的过渡强调初始的需求是总体的、不分方式的,它决定了整个运输系统的发展规模;可以为综合运输规划过程提供目标与原则等指导性依据.由第三、四阶段到第一、二阶段的反馈则强调分方式的集成要满足平衡要求,是综合运输规划过程中分方式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与投时间远景规模系统规模交通系统发展当前点传统规划年5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6月资浪费.图5四阶段规划方法中的协调机理Fig.5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four-steps planningmethod(2)要兼顾不同方式间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的特点.尽管不同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但这些范围在特定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因而体现了这些方式之间竞争性(重叠)与互补性(非重叠)共存的基本特征.综合运输规划需要促进方式供给结构与交通需求互相匹配,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由单方式规划的机械叠加而形成的综合运输规划.这类规划虽然形式上包括了各种方式的发展方案,但由于各单方式规划过程中通常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其他方式的发展,也很少探讨方式结构优化问题,因此,很难体现综合运输的内涵,严格意义上不能视为综合运输规划.4综合交通规划顶层设计的要点研究综合运输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涉及交通运输工程、区域规划、区域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设计[14].顶层设计或称战略设计是从规划区域发展远景目标入手,通过把握规划区域发展对综合运输发展需求的方向,对运输系统进行宏观层面设计,以指导制定综合运输的中观与微观层面发展计划.实践证明,综合运输规划的编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问题.(1)科学把握综合运输系统规模与结构的关系.综合运输系统的规模主要决定于运输需求,以及满足需求所需达到的服务水平[6].综合运输的规模应当是一个多维量,既涉及不同运输方式,也涉及复杂的运输组织形式.在多数规划中,运输系统规模的指标主要用网络里程来刻画.运输系统结构是指综合运输系统中不同方式或不同种类服务产品的结构特征,一般可以用不同方式完成的客货运输量的比例结构来刻画[15,16].运输系统结构不仅取决于运输的硬件设施,也与其服务水平(包括价格、频率、安全性、舒适性等)有关;后者有时可以通过广义费用来体现,广义费用也是方式分担模型的核心部分.不难看出,规模与结构是综合运输中两个紧密相关的问题,其关联的主要形式则是各类运输产品的服务水平与广义费用.(2)正确认识远景规划与近期规划的关系.远景规划是区域发展对交通需求的总体体现,其内容决定于区域发展的慢(长期)变量.近期规划体现区域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反映区域发展对运输供给配置的紧迫性,其内容决定于区域发展的快(短期)变量.远景规划对近期规划具有指导性.因此,研究综合运输规划应该首先研究其远景层面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国民经济发展对运输供给需求的紧迫性提出近期规划方案[12],使运输系统能够满足区域发展要求.逻辑上,近期建设方案应该是远景方案的子集,这个子集的内容决定于区域发展的一些“快变量”,即变化大的因素,主要包括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GDP )与基础设施建设地区的人口总量.(3)近期规划方案应注重论证其可实施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存在资金与土地等资源短缺现象.区域快速、持续的增长对综合运输系统发展的需求旺盛,不少地区容易滋生过度发展方案.运输作为基础设施,具有收益率低甚至需要补贴的特性,尤其是公共交通.因此,从资金、土地利用、运行补贴等角度审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衡量方案可实施性的直接指标是资金与财务可行性,同时还应考虑资源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12].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往往是决定近期建设方案的核心因素(快变量),尽管6第14卷第3期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理念与顶层设计方法部分地区还可以研究其他投融资方案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辅助手段.(4)将服务水平作为评价规划方案实施效果的首要指标.运输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活动的行业.既有系统规划时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期内包括需求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与预测是制定规划方案的依据,而规划方案是否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并适应规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化要求,则需要通过服务水平来进行评价.因此,运输系统所能提供的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是评价运输规划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准和根本指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既包括速度、时间、价格、服务频率等可触摸的指标,也包括可达性、可靠性、安全性与舒适性等间接指标.服务水平本质上是一种质量指标,可以从运输系统对规划地区社会与经济运行的支撑角度来考量,一般可分为公平性水平(可达性与覆盖率)与客货运输效率(时间与频率)两方面.不少规划将运输网络的规模作为规划目标,甚至服务水平,实际上是不恰当的.网络规模是刻画运输供给的一个数量指标,它与(方式)结构指标可以共同体现运输系统发展的投资等建设难度,但却不属于用户关心的服务水平范畴.实际中,一些规划忽视规划方案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估,这些缺乏科学合理性论证的规划方案充斥着主观臆断,最终沦为“墙上挂挂”的摆设.(5)牢牢抓住综合运输规划方案的关键问题.综合运输规划方案的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把握以通道为架构的网络发展方案.运输通道是多方式组成的需求相对集中的客货运输走廊,体现规划区域发展主轴,对规划区域内的运输服务水平影响大,是规划方案研究的重点和要点.②做好体现综合运输效率的枢纽发展方案.枢纽是旅客乘降与网络换乘之地,直接决定着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与客货运输的服务水平.枢纽规划不仅要做好建设用地预留,还要做好枢纽出入线路的接转方案及空间论证,后者已成为多数枢纽规划实施时出现问题的症结.传统上许多枢纽是基于单方式规划建设起来的,综合运输功能较差.综合枢纽设计要以用户为本,强调客货用户出入流程的便捷性与合理性.因此,研究不同方式、不同方向线路合理引入枢纽,将枢纽内的“用户(需求方)动”变为“车(供方)动”、将用户能感知的“动”化为用户无感知的“动”是枢纽设计与建设的重要理念.③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一体化.在区域开放的大背景下,客货流动特征更加明显,综合运输规划需要做好区域(含外规划区)对外通道的规划方案,以强力支持区域的对外辐射发展.不少区域运输规划忽视对外交通研究,使得区域发展缺乏辐射力.④区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区域内资源分布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城乡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互为补充.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差异将逐步缩小,城乡交通一体化将受到更多的重视.⑤做好交通运行组织规划.建设的目的是运营,运营又是提供运输服务的直接手段.在规划与建设阶段做好运营规划工作不仅可以避免不合理的设计与建设方案,而且还可为系统建成后提供更高效的服务.5研究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综合运输规划顶层设计工作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建立从综合运输角度考虑各类运输问题的顶层战略思维模式,从支撑规划区域发展目标实现的角度来审视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规划,强化综合运输规划研究的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摆脱单方式、局部发展的传统方法的束缚,为建立真正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奠定基础.(2)从政府主管层面建立以20年及其以上的远景规划作为5-10年近、中期建设与立项审批根本依据的制度,明确远景规划与五年规划的关系.通过较为稳定的远景规划来指导近期实施建设,避免规划内容的频繁变动,提高规划成果的权威性.(3)从规划基础、方案内容、成果深度等方面明确综合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规范综合运输规划编制的程序,强化对规划成果尤其是远景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