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的隐忧与对策

新农保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的隐忧与对策
新农保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的隐忧与对策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设有8镇16乡、18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其中农村人口36万,农村60岁以上的人4.8万人。2009年底,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县,开始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

彰武县非常重视“新农保”工作,积极增加“新农保”人员编制,将县里负责“新农保”的农保办由股级单位升为副科级单位,编制也由7人增加为16人。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新农保”专管员和一名劳动保障协办员,每村明确一名协办员具体负责“新农保”工作并至少临时抽调5名工作人员,分片逐户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彰武县“新农保”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截至2010年底,缴费人数共计104605人,累计缴费金额1179万多元,

“新农保”参保率达75%。2011年一季度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人数为45108人,其中直接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为41318人。虽然,彰武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试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新农保”经办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隐忧。

一、乡镇和村的“新农保”经办人员严重不足

新农保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的隐忧与对策

王国辉陈洪侠陈洋康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阜新市123000)

摘要:文章运用辽宁省彰武县“新农保”调查的有关数据,总结了“新农保”基层经办能力的现状,分析了“新农保”基层经办服务存在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专业服务能力不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足等隐忧,提出了增加乡镇和村的“新农保”经办人员编制、建立基层“新农保”经办人员绩效工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加强基层“新农保”经办人员培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农保”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保;经办服务;隐忧;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43(2011)11-27-3

每年只提高一点,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达到提高到65岁的水平。由于每年只提高一点点,所以对于就业冲击并不会很大。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积累,远不具备与发达国家“接轨”的条件和基础,就目前我国国情而言,延长劳动者工作年龄是可行之策,但全面推迟退休年龄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循序渐进。小步渐进,弹性退休的政策比较合理,对一部分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现行退休制度对体力劳动者更适合,对科研工作者、医生、教师等高技能人才,在年龄上“一刀切”或采取男女有别,显得不尽合理。建议对身体健康允许、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推迟5至10年退休,而对长期从事高危、高污染以及劳动强度大,容易患职业病的行业,也给他们一定的弹性空间,允许他们提前退休。但其中一些特殊行业不能实行弹性退休,特别是一些有特权的行业,例如政府部门,某些事业单位要实行“一刀切”。

我们不能为了社保而社保,当前,为了减轻社会保险的压力,仅靠延长劳动者退休年龄是不够的,而是要通过解决就业来为社会保险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来源。综上所述,调整劳动者退休年龄应遵循四原则:第一,法定退休年龄的调

整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退休年龄的调整要与国家就业目标相适应,有利于女职工及高级知识分子专长的发挥、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合理调整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第三,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应与就业高峰错开。第四,有利于保险基金的积累和节省费用的开支。

参考文献:

[1]丁建定,《社会保障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姜向群、陈艳,《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的质疑》,《人口研究》2004(5)。

[3]黎文武、唐代盛,《弹性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保障制度整合初论》,《西北人口》2004(3)。

作者简介:

赵艳芳:(1986-),女,河南濮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责任编辑晓风)

为了配合“新农保”试点工作,彰武县为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新农保”专管员和一名劳动保障协办员。村的“新农保”经办服务工作由村劳动保障协办员负责。每个行政村只设一名劳动保障协办员,主要负责办理劳动力资源普查、

“新农保”村级经办、外出务工、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等工作。

据调查,每名协办员为一名农户办理“新农保”业务时包括以下环节:宣传讲解(20分钟)——

—收取保费和办理业务所需证件(5分钟)——

—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待遇核定表、待遇领取通知表(10分钟)——

—复印相关证件(2分钟)——

—将四份表格和证件装订(5分钟)——

—选出同一年的参保者进行编号(10分钟)——

—到乡政府和村支部分别加盖公章(5分钟)——

—将材料报送乡政府(3分钟)——

—将材料信息录入微机(5分钟)——

—将所有材料核实一遍(5分钟)——

—将其中一份表格及收取的证件返还给参保者(10分钟),办理一名农户“新农保”业务需1个半小时左右。按一天8小时计算,一天大概能够办理5-6人。彰武县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都在2000人左右,16-59岁的适保人口在1500人左右,只办理业务一项就需300天来完成。这只是理想状态,没有考虑路上耽误的时间和农民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实际上,农民在农忙时白天根本不在家,而在农闲时又有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平均每天能够用来从事“新农保”工作的有效时间只有早晚和春节。而且,村协办员还要自己忙农活,还要负责劳动力资源普查、劳务输出、残疾人保障、农村“低保”、

“新农合”等各项工作,每个行政村一名协办员兼职负责“新农保”工作根本无法满足“新农保”的工作需要。

二、

“新农保”乡村经办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彰武县乡镇和村的劳动保障协办员为公益岗编制,每月的工资为固定的650元。工资收入非常低,而且和“新农保”工作的推广业绩基本上没有联系。这导致乡镇和村的“新农保”经办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乡镇和村的劳动保障协办员更是没有推进“新农保”工作积极性,一些协办员到农户家里根本不进行“新农保”的政策讲解,直接让农民交钱,有一些协办员甚至根本不到农民家里宣传“新农保”政策,导致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了解程度较低。

三、

“新农保”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彰武县农保办16名工作人员和每个乡镇的“新农保”专管员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每人每年有500元的办公经费,而村劳动保障协办员则没有任何办公经费,全县“新农保”办公经费每年只有2万元,每个乡镇每年只有500元的办公经费。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县、乡镇和村的“新农保”经办服务人员到农户家中需要乘坐一定的交通工具,需要较高的费用,全县每年2万元的“新农保”办公经费简直是杯水车薪。

四、

“新农保”经办服务人员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基层“新农保”经办服务人员大部分为初中和高中毕业,尤其是村劳动保障协办员文化程度更低。“新农保”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社会保障业务,文化程度较低的村协办员在宣传和讲解“新农保”政策时很难讲得非常通俗和透彻。“新农保”业务在2011年要全部上网,

“新农保”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比对等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县和乡镇“新农保”经办服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明显不符合“新农保”工作的要求。在彰武县进行的调查显示,有28.4%的人认为村干部的“新农保”业务不熟,讲解不够详细;有7.4%的人认为经办人员办事效率不高,二者合计达35.8%。

五、农村信用联社经办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为了解决基层“新农保”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辽宁省决定将“新农保”的缴费和待遇发放业务部分外包给农村信用联社,

“新农保”保费的缴纳和保险金发放都将由农民通过银行卡自己到农村信用联社办理。目前,农村信用联社是彰武县农村唯一的金融机构,而且每个乡镇只有一个信用社。每个信用社前台长度10米,有4个窗口,能够办理存取款业务的只有2个窗口,每个窗口有1名业务员。业务员采取一天8小时、一周双休的工作出勤制度。彰武县平均每个乡镇1.5万人,假设每个乡镇平均有10000人需要“新农保”缴费,每人每年缴费1次,那么一个乡镇一年总计发生10000人次的缴费业务;假设每个乡镇有2000人领取养老金,每人每年平均领取6次;那么一个乡镇一年至少发生12000人次的待遇发放业务。一个乡镇一年至少发生总计22000人次的“新农保”经办业务。这些“新农保”经办业务都需要在乡镇的农村信用联社进行。

一般情况下办理一次“新农保”的缴费业务或“新农保”养老金取款业务平均耗时6分钟左右。农村信用联社是彰武县农村唯一的金融机构,存款、贷款等各项业务都在农村信用联社进行,假设农村信用联社的“新农保”业务经办窗口一天有一半的时间(4小时)办理“新农保”业务,4小时大概能够完成40人次“新农保”经办业务,每周工作5天则能够完成200人次的“新农保”经办业务,一年按50周计算能够办理10000人次的“新农保”业务,还不到一个乡镇“新农保”业务经办总量的一半,远远不能满足“新农保”的经办业务要求。即使把农村信用联社的一个窗口拓展为“新农保”专门窗口,每天8小时全部办理“新农保”业务,每年也只能办理20000人次的“新农保”业务,只占乡镇总业务量的90%左右,还是无法满足“新农保”经办要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农民在办理“新农保”缴费和待遇领取业务的时间分布问题。北方农村地域较广,村落分布不集中,农民一般不会只为经办“新农保”单独外出,往往是和赶集、

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一起进行。由于赶集和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时间分布并不均匀,所以农民办理“新农保”业务的时间分布也不会是均匀分布,往往和赶集、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重合,只集中在某几个时间段,这会加重农村信用联社“新农保”经办压力,在某些时间段更是无法满足“新农保”经办要求。

六、提高北方农村“新农保”经办能力的建议

1.增设村级经办人员,建立村社会保障协办员绩效机制

按照每200户设立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的比例配制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基本上达到一个自然村一名协理员,而不是一个行政村一个协理员。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农保”绩效考评体系,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薪资与其工作绩效挂钩,以调动村“新农保”协办员的积极性。

2.增加“新农保”的经费投入

据彰武县“新农保”有关人员预测,经办机构如果要很好的完成各方面的工作,全县一年需要大概40万元的办公经费,而目前只有2万元,差距很大。应该加大“新农保”的经费投入,尤其是“新农保”经办经费的投入。但彰武县是辽宁省的贫困县,阜新市又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和彰武县的地方财政汲取能力非常弱,连年入不敷出。例如,阜新市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财政支出77.1亿元,支出是收入的4倍多;而彰武县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财政支出10.2亿元,支出是收入的5倍;由于辽宁省是东部省份,阜新市和彰武县还承担一部分的“新农保”补贴。彰武县2010年政府补贴“新农保”445万元,将来要做到全覆盖每年需要1000万元左右。而如果全部参保,阜新市市级财政则每年需资金5000万元左右。市县两级财政的压力非常大,很难承受。建议改革目前按照东、中、西部省份的补贴办法,以县为单位,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和缴费补贴由国家财政全额进行补贴,这样就能大幅度地提高“新农保”经办服务经费。

3.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布局密度

彰武县农村每个乡镇只有农村信用联社一个金融机构,不但无法从数量上胜任“新农保”缴费和待遇发放业务,而且由于没有竞争更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建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增强竞争程度,拓展农村信用联社的布局,扩大服务能力。例如,政府可以对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到农村布点提供补助,最好能保证一个乡镇至少有两家金融机构。

4.整合农村各类缴费项目

目前,参保农户缴费非常不方便,村协理员工作量太大,很容易出错,而每年土地补贴和粮食直补还要发放到农户手中,工作量也很大。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将土地补贴和粮食直

补直接作为“新农保”缴费打入账户。调查显示,彰武县平均每人土地补贴款达三四百元,完全能够满足农户的“新农保”缴费要求。完全可以将两笔业务合为一笔,如此一来将极大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量。

5.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农保”的长效机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在2010年7月组织了100名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彰武县的“新农保”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新农保”的经办服务能力,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农保”的调查表明,50.6%的农户认为,这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农保”活动“非常必要”,45.3%的农户认为“必要”,二者合计高达95.8%。此外,高达97.3%的农户对参加此次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表示信任。这说明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综合技能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在校大学生参加“新农保”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农民的普遍信任,信任程度甚至远远高于乡镇经办人员。对低成本破解“新农保”经办能力瓶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和社会保障相关专业学生高达几十万人,这是我国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宝库,完全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在短期内迅速为“新农保”的推进提供巨大而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支持。

6.改革乡镇政府运行机制

目前,彰武县各乡镇政府一般只有不到一半的工作人员是政府公务员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工资是由县财政支付,其余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工作人员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人员,这些人的工资补贴、养老保险费、所有人员的医疗保险,车、油、煤、食堂等费用,每年在百万元以上,都需要乡镇政府自己解决。乡镇政府巨大的创收压力挤占了大量的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高质量的“新农保”等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建议将乡镇政府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国家财政拨款,不承担部分人员工资、保险和日常支出的任务,这样才能保证乡镇政府能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供“新农保”等公共产品的服务上来。

注释:

①阜新市统计局,2009年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阜新市政府门户网站,

zhtj/tjgb/2010/12/10/110716.html。

②阜新市统计局《2010阜新统计年鉴》463页。

③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我国教育公平已迈出重大步伐,国际在线报道,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7516237335.html,/o/2010-11-11/173121455647. shtml。

参考文献:

[1]阜新市统计局,2009年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7516237335.html,/center/zwgk/

一、引言

农民工作为拥有农村户口而进城务工的社会流动群体,在为城市做出贡献的同时却缺乏必要的权益保障,难以享受因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过去阶段,由于这一群体的流动性较强,社会保险,特别是需要长期在同地区缴费的养老保险对这一群体的覆盖面非常低。养老保险不能跨地区转移,每年临近春节,各地农民工“退保潮”屡见不鲜。2009年12月,《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出台,使得转移接续问题从制度上已经得到解决。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是否真的得到调动却还有待商榷。基于我们在珠三角实际调研的结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尽管转移接续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因素,其参保意愿依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现期消费不足,收入较低,对养老金未来保障效果的质疑以及现阶段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转移接续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本文从农民工自身角度出发,分析其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限制性因素,最后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二、农民工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限制因素分析

(一)收入水平与支付意愿的矛盾

从支出结构上看,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支出项目是供给家庭和自我保障。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外来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真的惠及农民工了吗?

——

—基于珠三角参保农民工的反馈分析

任雅姗刘扬希马聪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北京市100081)

摘要:农民工①作为我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其生存状况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在珠三角等农民工大量聚集的地区,历

年的“退保潮”引起人们对这个特殊群体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农民工自身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拒

绝参保和退保都是农民工的理性行为。因此,目前阶段,强制农民工参保是不适合的,而应该从建立灵活缴费机制和完善

转接制度入手,鼓励、吸引农民工参保,最终达到农民工愿意主动参与并能从中获益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农民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限制;制度改进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43(2011)11-30-3

报,阜新市政府门户网站,

zhtj/tjgb/2010/12/10/110716.html。

[2]阜新市统计局《2010阜新统计年鉴》463页。

[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我们教育公平已迈出重大步伐,国际在线报道,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7516237335.html,/o/2010-11-11/173121455647. shtml。

作者简介:

王国辉: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郑秉文研究员)。辽宁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辽宁省第四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辽宁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人口迁移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在国内首次提出农户净收益最大化乡城迁移理论、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减免补偿理论,建立农户净收益最大化乡城迁移模型和社会保障政府经济责任模型,博士论文被评为辽宁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优秀”,撰写的“把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减免条款写入社会保险法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的亲自批示。先后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第43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等12项国家和省级纵向课题。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等10多项课题研究。

(责任编辑晓风)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7516237335.html,/center/zwgk/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目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 1、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其自身行业的特点,从培养到使用其周期比较长。而我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情况呈现出职称低、学历低、分布不平衡,一身多职,难于考核。由于人才方面的问题,导致一是部分卫生院难于排班;二是“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服务难以有骨干支撑;三是大量医疗设备闲置,无人操作;四是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无法安排;五是专业技术人员后续难继,面临断层;六是形成医生留不住,患者不愿来的恶性循环局面。 2、药品种类少,难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 自2010年实施“药品三统一”以来,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常常出现短缺,原因是供货商配送不及时和供货商货源不足,一些很常用、很普通的药品、品牌药品不在“三统一”招标范围之内,更有一些中标产品出现弃标、废标的产品,所以经常导致卫生院无药,住院病人常常外出购药的现象,外出购药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外购的药合疗又不能报销,由此住院病人常常要求转院或者自动出院而去大医院就医的局面,使卫生院的病员流失严重,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这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负担。药品配送企业只有一家,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儿童用药、妇科用药、感冒用药以及乡村医疗机构常用的药品如安乃近、去痛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均未进入中标目录,医疗机构又不敢贸然从其他渠道购进,对日常诊疗有极大影响。药物的短缺致使老百姓常常不满,怨声载道,骂话连篇,使医患关系更加

紧张。 3、卫生经费严重不足。 缺医少药、病员流失,使卫生院的收入严重下降,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但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却十分困难,很多卫生院由于人员少雇佣临时工偏多,临时工的工资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偏高不下。再加上近两年来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各项费用开资都较大。这也是制约卫生院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原因。 4、乡医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乡医的收入待遇低下,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医改的不断深入,由于医疗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还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原来单独在家里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乡村医生一直工作在最基层,可以说是半农半医,有的已经为此奋斗了一生,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至今仍无养老保障,老无所依等等原因。更使得乡医无积极性,甚至有些乡医不想干村卫生室的想法。工作上也是消极对待,应付差事,给医院的管理也带来不便。另外,有些乡医年龄偏大,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村卫生室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逐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适当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 医改的不断深入,确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紧靠医院的收入很难用于建设、培训、管理、奖励的等费用的支付,何况有些乡镇卫生院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尚存留一些债务问题。

公共服务能力答案介绍

您的得分:!恭喜,您通过了《公共服务能力》的考试! 考试标题《公共服务能力》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 及格。 所属课程《公共服务能力》 倒计时48:6 一、判断题(10 道) 1. 效率只有用来满足公众的需要和实现公共利益时才有现实意义。 正确 错误 2. 公共服务是公共产品的一种形式。 正确 错误 3. 公共服务就是公共管理。 正确 错误 4. 公益性文化产品一般由政府或非营利组织提供。 正确 错误 5. 除了事业单位外,还有大量社团类,行业自律性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也应该属于公共服务主体范畴。 正确 错误 6. 自有国家以来,政府就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 正确 错误 7. 公共服务产品的私人供给,意味着政府在这方面的责任的让渡。 正确 错误 8. 秩序是政府着眼于国家外部稳定以保障国民安全和利益的公共服务产品。

正确 错误 9. 公共服务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正确 错误 10.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服务产品性质。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生了一些列的变化,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 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范围缩小 B. 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范围扩大 C. 政府与国有企业合作引入了市场机制 D.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2. 国家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英国 3. 民营化本质上是更多地依赖()提供公共服务,减少政府直接公共服务负担。 A. 民营企业 B. 民间组织 C. 非政府公共部门 D. 人民群众 4. 以下不属于公共问题的是()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_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镇**村党支部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由于村组干部思想不够解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和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导致村级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干部说话无底气,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针对这些问题,我村从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工夫,全力破解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架通“共识桥”,为发展集体经济“鼓劲”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想认识是关键。只有深入解放思想,彻底扭转村组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偏差,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共识,才能聚智聚力、全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一)先进典型带动。为解决村组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存在的“不愿搞”和“无力搞”倾向,我村组织村组干部到集体经济发展好、带动能力强的地方进行考

察,学习他们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现场学习感受,村组干部认识到:“只有发展好集体经济,才有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有效发挥”,作为农村干部,不抓集体经济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是不称职,以“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精神,全力抓好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宣传引导促动。从抓宣传教育入手,把发挥和调动村组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首位。通过会议、广播、专栏等多种途径,宣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让村民认识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都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使农民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接受集体经济;鼓励群众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同时,自觉支持、参与和维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个人致富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打好“优势牌”,为发展集体经济“谋路”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打优势牌,谋特色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提高村级运转保障。 (一)壮大主导产业。坚持走“支部+合作社+企业+

2018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理论补考考试

2018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理论补考考试(2019年3月13日) (共 100 道题,总分 100 分) 姓名: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选题【A1】: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共100题,每题1.00分) 1、以下哪项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的基本点(1.00分)() A、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模型 B、进入病人的世界 C、提高病人的遵医行 为D、以医生的眼光去看待疾病E、提高病人的自我服务能力 2、社区健康调查对调查员的最基本要求是(1.00分)() A、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 B、医学水平越高的人越适于做调查工作 C、调査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D、不能诱导性地提问题 E、应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3、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渠道主要有(1.00分)() A、政府支持 B、社区筹资 C、个人筹资 D、企业筹资 E、政府支持+社区筹资+个人筹 资 4、幼儿缺铁病因最主要的是(1.00分)() A、铁供给不足 B、吸收障碍 C、需要增加 D、慢性失血 E、以上 均不正确 5、全科医生对病人健康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其主要目的是(1.00分)() A、早期治疗 B、弄清问题的线索和性质 C、及时转诊 D、便于诊 断E、便于康复 6、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要求不包括(1.00分)() A、以病人的健康和服务需求为导向 B、以预防为导向提供服务 C、建立长期稳定的医 患关系D、以病人为中心组建照顾团队E、每个病人每次应诊时间不得少于20分 钟 7、抽样误差最小的随机抽样方法是(1.00分)()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双 盲抽样法 8、COPC模式的基本要素是(1.00分)() A、医院、医生、病人 B、社区、医院、防疫站 C、基层医疗单位、社区、确定及解决 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的过程D、基层医疗单位、社区、家庭E、社区、病人、全科医生 9、以下哪项不属于抽样调查的特点(1.00分)() A、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B、工作量相对较小,调査进度快 C、设计、实施较复 杂D、观察的例数少,容易发生漏查E、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10、家庭评估的主要目的是(1.00分)() A、发现家庭健康问题 B、进行家庭生活干预 C、了解家庭发展历史 D、了解家庭的生活状况 E、进行家庭治疗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合肥市委党校韩枫 前言: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公务员两大能力(管理和服务)之一,也是公务员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的综合反映,事关公务员整体队伍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本专题围绕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现状及提升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求教于同仁。 一、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解读 能力:是指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狭义),也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领(广义)。 公务员能力:是指公务员在履行公职过程中,对行政规程和策略操作的技巧和掌握程度及应对不同情境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或者指公务员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而胜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观条件)。 公务员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引导公务员能力建设,公务员能力建设影响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公共服务的界定: 公共服务即是公共组织及承担公共义务的个人无偿为社会公众提供满足其公共需求、提供公共产品的劳务行为。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温家宝公共服务既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又是政府的价值追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性质和角色的重大转变与调整。 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对“服务”认识的不同: 公共服务能力,即公共服务主体在满足公众需求中的本领。 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务员在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时,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利用公共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需要所具备的本领,它是意识、态度、技能和方式的综合体。各级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直接决定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也决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建构。 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和《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大纲》的规定,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指: 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 据此,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包括六个方面:诚信能力、联系群众能力、为群众办实事能力、自我规范能力、高效行政能力、应用电子政务能力 案例一:“推进中的服务”。 2006-2010年间,正值十一五规划实施期,合肥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掀起推进合肥“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高潮:如果说大发展是解决生产力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建设就是解决公共物品不足问题,即通过公共道路、公共桥梁、公共交通、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共文化设施等的提供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大环境则是解决公共服务短缺问题,即通过公共政策(就业、投资、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深化医改中必须面对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医改成效、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好体现。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和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发展之间的平衡。近日,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方面开展了工作调研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能力建设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执行和落实政策过程中原则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农合和基药制度的政策意义。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区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儿科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基层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机构,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基本上履行以下五项职能: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向上级反应基层的各种情况等;对上级部门派驻的机构,履行代管或协调、协助、服务等职能。二是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理顺群众情绪,调解矛盾纠纷,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负责辖区内的生产安全等。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开展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等。四是提供农村综合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劳务输出等服务。五是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履行农村基层党建职责,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加强村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等。 制约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体制不顺、干部整体素质不高、财政困难、历史遗留等。另外,村级组织薄弱、矛盾纠纷较多、农村维稳工作难度加大、政府诚信缺失带来的干群关系紧张、站所职能发挥不明显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发挥。

当前,基层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取得三方面的支撑,即通过完善责权统一和转移支付等制度、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等三方面有效联动。 完善权责一致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界定、细化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明确基层政府的行政权限,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基层政府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规范基层的责任,对不应由基层承担的职责,不再列入基层目标责任考核,把基层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承担;加强上级委托授权的监督和管理,加快确认基层执法主体地位,提高执法效率与质量。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弥补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缺口。对欠发达地区,应更多地采用专项转移支付来实现基础性公共服务的完全覆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将大部分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养机构、养人,而不是用于公共服务的投资,同时,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基层配套资金的比例;通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合作,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提高其财政收入,使基层政府能够有更多的可支配财力,根据当地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进行公共服务的投资决策;增加财政转移支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为人民服务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为人民服务 突发公共事件基础知识(一) 一、什么是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二、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三、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0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央和有关领导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精神与指示 (一)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下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到2013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每年有所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地方目标 1.各省(区、市)要围绕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实化本地工作目标,拟定实施方案,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商定后实施。 2.各市(地)分年度目标由各省(区、市)与各市(地)共同商定。 3.各县(市、区)分年度目标由各市(地)与各县(市、区)共同商定。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所有参合县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 (2)所有参合县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省(区、市)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4)各省(区、市)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5)各省(区、市)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所有县(市、区)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所有县(市、区)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鼓励以省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要内容。 (1)所有县(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0%; (2)所有县(市、区)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照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XX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深化基层医改。XX年,XX县基层医改正式启动,试点阶段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开,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正常运转。XX年,基层医改进入巩固完善阶段,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四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五是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XX年以来,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破解医改难题。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财政定项补助,取消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了政府投入责任。 回顾XX县基层医改历程,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但是,与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

比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突出,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和培养力度。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施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计划单列,可在乡镇卫生院编制内拿出一定比例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择优聘用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纵向合作新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探索建立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纵向合作机制,营造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质资源向乡镇卫生院流动的良好氛围。县级医疗机构可选派一定比例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可上挂县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 三、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

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

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全面提升我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根据《X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提升计划(X-X年)的通知》(X府办函〔X〕21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基层为重点,增强防病治病能力为核心,着力加强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内涵建设,完善政策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职责,切实推动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全力构建全县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让城乡居民就近享受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形成群众生病“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自X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发展;逐步转变管理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管理格局;全面加强基层卫生人

才队伍建设,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到乡镇工作的政策倾斜,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到X年,使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诊断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有效解决“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问题。 三、重点任务 (一)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1.X年,实施自治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主要内容为医技综合楼、住院楼、门诊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配电设施等,建成后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医医院建采取PPP模式向社会融资,建成后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达到国家标准;为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到X年底,完成自治县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配套手术室、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建成后达到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示范标准和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标准。 2.X年,全面建成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和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全覆盖,6个卫生院特色专科(石门、迤那、雪山、黑石、小海、龙场)建设,三个二级综合中心卫生院(迤那、黑石、东风)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工程全部完工;X年,实现10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标准,三个二级综合中心卫生院投入使用,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4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专科门诊。

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社会公共需求急剧增长。有需求者就有提供者,作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我认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居民是社区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 (1)转变职能,更新观念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是要坚持以服务为重点。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态度,从群众的需求出发。 (4)建立考核制度。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各个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十二五”期间,要从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两个方面做出安排,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全覆盖;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的支付水平,发展社会的救助事业,切实加强对孤残老人和儿童的帮助和救助;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我们将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力同步提高。未来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实际增长达到7%以上。

医疗服务能力发展规划

医疗服务能力发展规划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疗服务能力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实施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卫生局工作要点,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医务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和突出医院特色,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促进卫生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5年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二个队伍,即:专家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即:把我院建设成一所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备先进、医院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二级甲等医院的远期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院条件 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完善住院部配套设施建设,在2年内争取搬进新的住院部大楼,开放床位230张,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同时积极加大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完善医院管理系统,利用5年时间逐渐淘汰落后的医疗设备,使医院的检测仪器能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争取在2017年建立“先诊疗、后结算”管理系统,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 (二)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坚持质中取胜、量中增收的原则。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新农合费用管理,积极试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负担。 (三)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要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优秀人才、培训未来人才”的原则。一是稳定现有人才,特别是骨干人才,要继续强化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并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努力做到“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二是我们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学术骨干进行重点定向培养,使他们的学科特点更

医疗集团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按照省卫健委《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x卫基层发〔2018〕xx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在深入总结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基础上,结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纵深推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下简称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规范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和健康xxx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活动遵循“分级负责、严格标准、全面覆盖、公开公正”的原则。压实责任,明确县卫计局和医疗集团职责分工;根据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制定活动能力标准和评价指南,细化工作任务措施;动员和引导乡镇卫生院对照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和改善服务质量;主动公开活动流程和结果,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活动目标、范围和形式 (一)活动目标。通过活动,逐步建立起符合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3-5 年努力,力争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部分服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 (二)活动范围。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所有经县卫计局注册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参加活动。 (三)活动形式。以开展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为主要形式,引领带动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站服务条件改善、人员素质整体稳步提升,进一步满足群众,要建立活动推进机制,各乡镇卫生院要明确年度活动要求和时间节点,建立工作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抓落实。要把握工作节奏,严格活动标准,规范开展核査,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时间服从质量,不追求数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对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医疗集团反馈。 三、主要内容 (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门诊医疗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咨询、诊断和治疗能力;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总结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工作阶段汇报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加强领导和管理 按照《江油市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加强了中医药基层指导科、预防保健科、江油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的管理,并开通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平台,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中医基层指导科接受医院和市卫生局双重领导,完成了政府指令性任务。 二、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市新农合提不仅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还在我院在地震灾后迁至重建后,给予了免收住院患者起付段的优惠政策; 市新农合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医院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

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2、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仍保留了中药饮片的加价。 3.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 三、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我院建有1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2、派出多批次师资参加四川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临床培训。 3、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成,每周二下午进行授课。 4、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2010年6月至8月,根据江油市卫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江油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对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40名学员,分两批次进行了培训。 四、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着力改善民生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刚刚闭幕的城关区委八届五次全委会以及城关区经济工作会议,是城关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城关区干部群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城关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常态、展现新常态,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幸福民生画卷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步伐,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最终目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衡化,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自觉实践能力,大力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扩大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深入实施《拉萨市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及城关区“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居民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推动“文化兴市”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八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章来源:惠农区发改局发表日期:2015年06月02日文章录入:吴世平点击率:102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关注困难群体、更加关注农民、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巩固提高“两基”和“普高”成果,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建立城乡学校对口帮扶长效机制,促进区内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市十三中学,建设惠农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特殊班,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2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赴上海学习考察家庭医生服务的感受 6月24日至7月12日,贵阳市卫生局组织20余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全科医生骨干到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和相互交流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不少启示。 一、感受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长宁区共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是政府主办的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为重点,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为了让广大居民接受家庭医生这样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由政府主导,树立了“陈华医生工作室”作为家庭医生的品牌形象代言人,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介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统一规划各中心的诊室布局,设置简便的健康自助小屋,各种文字说明的标牌、宣传板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全科医生团队及医护组合每周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要求,规范地开展着预约门诊、家庭病床巡防、社区站点的健康咨询,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2、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快速上升,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管理既是基本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基本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实习的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门诊服务病人90%是慢性病,住院部的住院病人80%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后遗症。慢性病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六位一体”中的“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四项工作有关,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社区卫生工作中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 二、建议 贵阳市作为国家确定的10个“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学习和借鉴上海市长宁区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我们贵阳市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既然是试点,就应该创新,就需要创新。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规范设立慢性病门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门诊部规范设立慢性病门诊,承担高血压、糖尿病的日常诊疗服务,负责高危人群的筛查、慢性病的登记与报告,并按照慢性病相关诊疗规范和防治指南的要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担任务开展慢性病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