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摘要】叠词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重复同一音节或字母的方式,增强了作品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在《诗经》中,叠词的运用更是突出,充分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技巧和创意。

本文首先探讨了叠词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分析了《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方式,从而解读了叠词在《诗经》中的深层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叠词在《诗经》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叠词对于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叠词对于古代文学的影响,指出叠词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修辞手法。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彩,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古代诗歌世界。

【关键词】叠词、《诗经》、文学创作、重要性、定义、特点、应用方式、意义、比较、影响、应用丰富多彩、艺术魅力、修辞手法。

1. 引言1.1 叠词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叠词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

叠词通过重复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或字词,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一种律动之美。

在文学作品中,叠词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时更易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叠词还能够突出作品的重点,使重要的词语更加突出,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叠词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和把握,也体现了作者对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把握。

在文学创作中,叠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效果使之成为作品中的亮点和亮眼之处。

通过叠词的应用,文学作品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意境和情感,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1.2 叠词在《诗经》中的重要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大量运用了叠词这一修辞手法。

叠词在《诗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还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是精彩而丰富的。

通过重复同一个音节或音节组合,叠词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其中,叠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声音的韵律美。

下面将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

一、美化意境叠词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在《诗经》中大量使用,起到美化意境的作用。

例如《关雎》中的“翩翩者归”,“匪石匪金”就是一种叠词的使用,通过“翩翩”、“匪石匪金”等多次重复,时而表现出动人的情感,时而表现出冷静的评价,从而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强调语气叠词还可以用于强调语气,让句子更具有感染力和情感。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维天之命,于穆不已”,通过“不已”这个叠词的使用,加强了语气的强烈和情感的深刻,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明白诗人内心的感受。

三、增强韵律美叠词的使用还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这种美感主要来自于同一个音节相互呼应、反复回荡的效果。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翩翩者”,“匪石匪金”,就是通过重复的“匪”的音节,形成了完美的韵律美。

四、表现节奏感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节奏感。

例如《国风·召南·采葛》中,“廓如舍牛,未尝佗牛”,通过重复的“牛”,让整个句子感觉有一种慢慢推进的感觉,使人不由得陷入一种沉思的状态之中。

总之,《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彩,不仅可以美化意境,强调语气,增强韵律美,而且可以表现节奏感,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这种抒发情感、表现语言韵律美的技巧已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而且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启示和滋养。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叠词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叠词是指将两个相同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以强调某种意境或情感效果。

今天我们来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诗经》中的叠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完全叠词、音位叠词、反复叠词和循环叠词等。

完全叠词是指将一个词完全地重复一遍,使词义更加明确。

例如《卫风·硕人》中的“古人有言,言盈而无过”,通过将“言”这个词完全重复使用,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重要性。

音位叠词是指将一个词的音节或音位重复一遍,使诗句的韵律更加和谐。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通过将“关”和“雎”这两个音节重复使用,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

反复叠词是指将一个词重复使用,并在其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相似的词,以突出某种语气或情感。

例如《国风·卫风·车胤》中的“日居月诸,胡迭鼓怒”,通过将“日居月诸”这一组词反复使用,强调了事物的重复性和变幻无常。

循环叠词是指将一个词反复使用,并在词的周围形成循环的结构。

例如《国风·周南·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将“蒹葭”这个词形成一个循环,使诗句更加流畅和韵律感更强。

《诗经》中的叠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和作用: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语气的力量、强调事物的特性、增加韵律感以及增强修辞效果。

叠词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例如《国风·邶风·终风》中的“终风且暴,雨雪亟亟”,通过将“终”和“风”、将“雨”和“雪”这两个词重复使用,强调了风雨的猛烈和严峻。

叠词可以强调事物的特性,例如《国风·卫风·展宥》中的“展宥子…..志于其居”,通过将“展”和“宥”这两个词反复使用,强调了展宥子对于自己居所的重视。

叠词作为《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在表达情感、强调语气、突出事物特性、增加韵律感以及增强修辞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摘要】《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充满了叠词的应用。

叠词即同音字或同义词重复出现,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诗经》中叠词的定义,然后对叠词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探讨了叠词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叠词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结论部分指出,《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彩,叠词在《诗经》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们为诗歌赋予了特殊的审美风格,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文学才华。

叠词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同时也能丰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诗经》、叠词、应用、定义、分类、作用、示例、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重要性、独特的审美风格1. 引言1.1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出现在诗歌的标题中,还贯穿于诗歌的各个部分。

叠词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诗歌的音韵美感,还能够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对《诗经》中叠词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美学特点,欣赏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诗经》中叠词的定义、分类、作用、示例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旨在揭示叠词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探讨叠词对古代诗歌审美风格的塑造,为读者呈现出《诗经》中叠词的丰富多彩之美。

2. 正文2.1 《诗经》中叠词的定义《诗经》中叠词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一诗句中,重复相同字母或相同音节的现象。

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同一音节或字母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和富有节奏感。

叠词在《诗经》中被广泛运用,展现出古代诗人对音韵美的追求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探索。

叠词可以让诗句更加朗朗上口,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乐趣,也能够加深诗句的印象和表达力,使得诗歌更富有个性和独特性。

叠词在《诗经》中的运用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古代诗人对于语言艺术的探索和创造力。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也多样化。

叠词是一
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词语的使用来增强语气,加强表达的力度。

叠词广泛运用于《诗经》中,成为其中一个独特的文学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加强表达力度
叠词可以加强语气,让诗歌更加动感和有力。

比如《关雎》中“彼尔”、“瞽瞽”、“匪匪”,《国风·郑风》中“衣裳楚楚”,这些重复的词语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让人
更加容易记住和感受到诗歌的情感。

二、塑造形象鲜明的诗人形象
叠词还可以用来表现出诗人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国风·邶风》中“婉娈”、“婉娈”,就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娴静姿态,展现了诗人细腻、温柔的情感。

三、增加语言的魅力和节奏感
叠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让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比如《国风·周南》中“绿竹翩翩”,“翩翩”两字的重复,使得整个句子更加流畅和优美。

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古代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精湛的艺
术功底。

叠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而且为后人赏析《诗经》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而且
对我们理解古代诗歌和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诗经》中
叠词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之美,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其中蕴
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诗经·国风》叠音词分类及句法功能探析

《诗经·国风》叠音词分类及句法功能探析

刘亚科(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2)摘要:《诗经·国风》中有220个叠音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在这两类叠音词中,最多的是形容词,其次是拟声词、副词和动词。

《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较之现代汉语,显得单纯,有较强的侧重性。

关键词:叠音词;单纯词;合成词;句法功能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05-0161-03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组成的词,前人称之为“重言”、“重文”、“重语”或“叠字”等。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对叠音词进行研究。

《尔雅》中专设《释训》一篇收录同义叠音词;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字10516个,其中重文1163个”,同时还大量引用《诗经》叠音词说解字义。

以后,历代训诂学著作都对叠音词进行过研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叠音词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使我们对叠音词的认识更加清楚。

但是,我们对叠音词的研究还未结束。

笔者最近对《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的叠音词分类情况较为复杂,其句法功能有很强的侧重性。

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对叠音词的论述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或者简单地认为组成叠音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理解。

邵晋涵《尔雅正义》从叠音词的词义与单字字义关系的角度,将叠音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丕丕大也,只言肃只言丕,亦为敬也大也”。

一类为“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义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言居,则非喜与恶矣”。

这种观点是比较科学的.本文按照这种观点,将叠音词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两大类。

(一)叠音单纯词所谓叠音单纯词,指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音节组成一个语素的叠音词。

据笔者统计,《诗·国风》中这样的单纯词为数较多,有146个,占《诗·国风》中叠音词总数的66.3%。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叠词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能够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和表达效果。

本文将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

叠词是指在一个词的基础上重叠一部分音节形成的词语。

古代汉语中的叠词多具有表达强烈情感、描绘生动形象的功能。

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使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

古人重视声音的美感,叠词的应用使诗歌具有更强的音韵美。

例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中有句“缦(màn)然长裾,翰(hàn)翼翼”。

这里的“缦然”、“翰翼”都是叠词,重复的音节使诗歌更加流畅和悦耳,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叠词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追求形象感和质感,叠词的应用能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

例如《诗经·魏风·黍离》中有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这里的“离离”、“之苗”都是叠词,表明黍和稷的茂盛生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叠词在《诗经》中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些叠词可以通过重复的音节来强调某种情感或形象,起到抒发情感或表达意义的作用。

例如《诗经·鲁风·东门之池》中有句“烈如也、子之池。

”这里的“烈如也”是叠词,强调了主人公的决心和坚定,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叠词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能够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和表达效果。

通过叠词,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叠词还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中叠词是其独特的语言现象之一。

叠词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通过将同一个音节或音位重复使用,以达到强调、增强表现力和音乐美感的目的。

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叠词的应用在《诗经》中主要用于情感的表达。

例如,《诗经·大雅·荡》中出现了“庭燎燎,以享以祀。

降福祉,以嘉以庆”。

这里的“燎燎”、“享以祀”、“福祉”、“嘉以庆”等均是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音节,突出了音乐的节奏感,强调了情感的真挚和热烈。

其二,叠词的应用在《诗经》中也体现了对事物特征的描绘。

例如,《诗经·小雅·大东》中出现了“云如凝脂,风如流水”。

其中的“凝脂”、“流水”等均是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音节,加强了描绘的色彩和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

其三,叠词在《诗经》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运用是加强对动作的描述。

例如,《诗经·周南·桃夭》中出现了“落落难合,起起相搏”。

这里的“落落”、“起起”等均是叠词,强调了动作的变化和速度,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和音乐感。

总之,叠词是《诗经》中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修辞手法,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情感表达、描绘特征、动作描述和节奏抒情等多个方面。

叠词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诗经》的语言表现力,而且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

《诗经》中叠词的功能探析

《诗经》中叠词的功能探析

《诗经》中叠词的功能探析诗经的叠词是以叠说、重叠等手法,重复使用一个或多个词语来表达思想的一种文体特点。

叠说的基本原则是:"叠叠必彰、叠叠可彰",即特定的叠说可以使表达的含义更加清楚。

下面将探讨叠词在《诗经》中的功能。

一、增强表达能力。

诗经有大量重复使用叠词的情况,这可以表达出诗人情绪的强烈,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以书面形式传输深情的情思。

例如:“楚楚桑衣,以心恋恋而流泪,以言思思而沉默”,“楚之绿鬬,以言犒赏而肃静,以心长望而抑郁”,用叠说将深沉的心声表达得柔美而充实。

二、营造抒情气氛。

诗经运用叠词,让诗人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的抒情情感,同时营造出俗语言中抒情的气氛。

此外,叠词也可以表达诗人对情感的热情,并刻画出来。

例如:“求之不得,愿之不愿,思之又思,念之又念”,“无尔欢娱,有尔忧愁,有尔思多,有尔夜夜”,叠词重复表达出情绪的活跃,刻画出激昂的情感。

三、表达诗人的哀痛。

叠词在《诗经》中也可以表达诗人深沉的悲伤情绪。

例如“愿言欢娱,而心不足,愿心欢喜,而叹不已”,“嘆嗟伤怀,愿降哀戚,心恨细思,叹嗟祈求”,通过叠说将诗人的伤感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历史的痕迹。

叠词再《诗经》中也可以流传下历史的痕迹。

因为诗经曲调经过层层折叠,将某种历史事件的记忆传承下去,而这种“超越时空”的传承被叠词形式体现。

总之,叠词在《诗经》中具有增强表达能力、营造抒情气氛、表达诗人的哀痛和传承历史痕迹等功能。

它们不仅在文学上作为丰富语言表达的文体特点,而且也起到了重要的抒情作用,将深沉的情思传达给世人。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文集之一,其中的诗歌作品丰富多彩,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在《诗经》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经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加强语气,甚至起到韵味增强的作用。

本文将从叠词的定义、分类、特点、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叠词的定义叠词是在一个词的基础上重复一部分或全部的音节形成一个新词的现象,也叫做字音重叠或词音复制。

例如:九九归一、格格不入、咔嚓声、咕咚声、搓搓手等。

二、叠词的分类叠词可以按照重复音节的位置分为开头叠词、中间叠词、结尾叠词。

开头叠词:重复音节出现在词的开头,如:“衣裳慢慢横”、“赤壁楼船水悠悠”中的“悠悠”。

中间叠词:重复音节出现在词的中间,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平野”、“大江”。

结尾叠词:重复音节出现在词的结尾,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中的“淡”、“飘”。

三、叠词的特点1. 突出音韵美叠词的重复音节可以使诗歌的音韵更加和谐,增强诗歌的韵味,例如:“搓搓手”、“倚倚门前”等。

2. 强调语气叠词的重复音节可以加强语气,表达情感,让人印象深刻,例如:“泪湿罗巾梦不成”、“长夜难明烛泪红”。

3. 提高修辞效果叠词可以凸显诗歌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达到修辞效果,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叠词的功能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多种多样,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 表达感情叠词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表现出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如:“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咕咚喝饱牛”等。

2. 描绘景象叠词可以形象地描绘出景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如:“飒飒东风细雨来,借问过路君如何?”、“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早已魂断白发腰”。

3. 强调情感叠词可以加强语气,表现出诗人的决心和坚定信念,如:“虎啸龙吟何患无辞,胸中有甲兵何惧不战”、“悠悠我心,忧忧难忘”。

五、叠词的应用《诗经》中的叠词应用十分广泛,下面列举部分: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中以叠词的应用而著称。

叠词是指在一个词中,利用音节或音素的重复来加强语气或者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

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美感,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本文将从叠词的定义、功能和在《诗经》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叠词在《诗经》中的独特魅力。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具有多种功能。

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味和音乐感。

在《诗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叠字词的应用,比如“美美”、“思思”、“瞻瞻”等,这些叠词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使诗歌更具有音乐性。

叠词可以加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

通过叠词的应用,诗人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让人更容易感同身受。

比如在《诗经》中,有“鸿鹄”、“嘉辰”、“思量”等叠词的应用,都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叠词还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形象感。

叠词的应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加有画面感和形象感,让人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联想。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诗经》中的具体例子来看一下叠词的应用。

比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就是一个叠词,通过“关”字的重叠,使得整句诗歌更加有韵味和音乐感;再比如《诗经·小雅·谷风》中“彼其之子,俟我于河之洲”中的“彼其”也是一个叠词,通过“彼”字音节的重叠,使得整句诗歌更加有表现力和情感色彩。

另外还有诸如“回车”、“深深”、“惟此”等等,都是《诗经》中众多叠词的应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一、叠词的概念和特点叠词是指一个词汇中重复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音节或字母,如“咕咕”、“悠悠”、“绿沉沉”等。

叠词在汉语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的特点是: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音乐韵律感,鲜明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文学,共收集了305篇歌谣,其中有不少叠词,这些叠词都很自然、流畅地融入古代诗歌中,增强了它们的音乐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下面结合若干典型例子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是此曲的开头,连续出现两个相同的音节,“关”表示出小鸟叫声的清脆感;“窈窕”中的“窈”和“窕”都有“娇小美丽”的意思,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这两处的叠词,使该曲朗朗上口,自然流畅,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2、《木瓜》:“劳矣哀哀,号咷百草。

锵锵玉鸟,方喙乌鹊。

”“锵锵”和“哀哀”反复出现,将动物的叫声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又用“方喙”来描绘鸟的形状,从音韵上和视觉上都强化了表达的形象,具有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的作用。

3、《泰伯》:“君子辅以礼,不废玉石。

老夫人千里,来偏袒妾。

”“千里偏袒”中的“千里”和“偏袒”对应,从音韵上旋律优美宛转,从意义上也突出表达效果,将长途奔波的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叠词在《诗经》中承载的文化内涵《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不仅是对于诗歌的装饰增色,还深刻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和思想。

例如在《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通过“窈窕”这个叠词来形容女子,强调女性的柔美与娇媚;在《周南·关雎》中,叠词“关关”则被视为女儿之唱,突出了女儿的纤巧和香软。

这就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崇尚和关爱。

此外,在《木瓜》中“劳矣哀哀,号咷百草”这叠词的运用,也显示出古代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与尊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强化感情表达,增强诗歌节奏感和吟咏的美妙感受,同时体现出古典诗歌中音乐美和意蕴美的双重魅力。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其中叠词的应用十分广泛。

叠词是指在一个词中重复相同或相似的音节,这种语言现象既增强了韵律的节奏感,又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叠词的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

叠词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完全叠词和偏叠词。

完全叠词是指两个音节完全相同的叠词,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这个叠词就是完全叠词。

而偏叠词是指两个音节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的叠词,例如《国风·唐风》中的“初唐”、“初唐”这个叠词中的“唐”和“唐”虽然音节相同,但意义不同。

叠词的形式多样,既有竖攒重叠的音节,也有部分叠词。

叠词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叠词能够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叠词的叠加使诗歌的节奏更加明显,让读者在朗诵或听诵时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

例如《诗经·小雅·常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叠词“呦呦”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突出,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叠词能够增加诗歌的音乐性。

叠词的重复和反复营造出一种音韵的和谐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例如《诗经·国风·陈风》中的“月月杨柳德”,叠词“月月”使整首诗具有优美的音乐性,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妙的旋律。

叠词还能够增强诗歌的意象效果。

叠词的重复和叠加常常能够突出诗歌中所描绘的事物或情感的特点,给读者以强烈的形象感受。

例如《诗经·国风·鄘风》中的“怀怀父母,生我劬劳”,叠词“怀怀”“劬劳”分别表示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辛勤劳动,通过叠词的运用,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叠词还可以起到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通过叠词的应用,可以使诗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诗经·小雅·鹿鸣》中的“鹿鸣何危,百谷既藏”,叠词“鹿鸣”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描绘了鹿的叫声,给人以鲜明的感觉。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叠词作为修辞手法之一,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

在《诗经》中有一类双叠词的运用,即将一个词重复两次,形成双重的韵味和节奏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的“关关”、“窈窕”、“君子”都是叠词,通过叠词的运用,呼应了诗歌表达的主题,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在《诗经》中还运用了单叠词,即将一个词重复一次。

这种叠词的运用通常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例如《鹿鸣之什·抑》中的“鼓瑟希,钟鸣鼓瑟,鼓琴鸣鼓。

”中的“鼓”,以及《郑风·子衿》中的“云兮云兮,何所之?”中的“云”等等。

这些诗句通过叠词的运用,使诗歌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

还有一种特殊的叠词运用是诗歌中的倒叙叠词。

倒叙叠词是指将一个词的第二个字与第一个字顺序相反。

例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尨也”、“都也”等。

这种叠词的运用能够给诗歌增添一种别样的神秘感,增强了诗歌的独特性。

在《诗经》中还有一些形声叠词,即通过叠词的运用,呈现出声音连续性的感觉。

例如《邶风·静女》中的“柔则敷乎天下,刚则继乎天上。

”中的“敷乎”、“继乎”。

通过这种叠词的运用,使诗歌的内容更加生动,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样,包括双叠词、单叠词、倒叙叠词以及形声叠词等等。

这些叠词的运用能够使诗歌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叠词还能够增强诗歌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诗歌。

因篇幅有限,本文只是对《诗经》中叠词应用的简要浅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同时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诗经》时,能够更加仔细地体味叠词的妙用,感受其中的韵味与美感。

《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现已被证实为东周时期(1046-771 BC)的作品。

诗经中有一种特殊的叠音词,即
“交音间断”,也称为叠音停顿。

叠音是一种以尾音重复结尾
的押韵形式,它已被用于古代中国诗歌创作,是一种结构性格式。

在《诗经》中,叠音词的应用比较广泛,占所有韵脚的比
例高达44%,可以说叠音词是《诗经》中最常见的押韵形式。

叠音词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秩序和伦理,诗经押韵节律要求使
用叠音词。

叠音词的形式是由一句韵脚开头,一句韵脚结尾,
结构完备,押韵结构紧凑,内容衔接,连贯性强,强调凝聚力
和统一性。

从诗句的内容来看,叠音词用于强调诗句信息的传达,使诗歌更加深入,同时也使诗歌有良好的韵律和押韵结构。

叠音词的使用改善了诗歌结构,使表达更加流畅、更加凝练。

因此,叠音也是诗歌创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门技能。

叠音词把诗
歌里构建出一种稳定的节奏,这从有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纳兰
性德的著作“韵律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出。

他认为,叠音的使
用加强了诗歌的韵律效果。

此外,叠音的使用也帮助作者在思
想上更高的能动性。

由于押韵的关系,作者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发掘内在的视觉冲动,从而让诗句充满生机活力。

因此,“叠音间断”在《诗经》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表达信息,而且可以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它赋予诗歌新的重要性能,帮助早期诗歌作家走向了今天。

叠音词创造了一种独特的
文学形式,在今天仍然继续受到重视,成为后世追随、继续发现的重要发现。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其中叠词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叠词是指将一个词或者词组的一个字重复一次或者多次构成的词语。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丰富多样,不仅增加了表达的力度和丰富性,也体现出古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叠词的应用在《诗经》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增强形容词的表达力。

《诗经》中的很多叠词用来形容事物的性质或者状态,如“青青”、“纷纷”、“戚戚”等。

这些叠词的重复使得形容词更加生动鲜明,让人感受到了事物的真实与鲜活。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通过重复“桃”和“夭”两个字,形容了桃花盛开的娇艳和美丽,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其次是强调动词的程度和频率。

叠词在《诗经》中经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激烈程度或者频繁程度,如“怒从中来,鬻贼于溉”(《国风·周南·关雎》),“骖骖”(《国风·郑风·蓼汉》)等。

这种叠词的使用使动作更加有力和迅猛,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最后是注重音韵的表达。

古人十分注重音韵的美感,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使得古琴的音乐特征得以体现。

比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重复的“关”和“雎”字让人想到琴音的回响声。

这种叠词的应用使诗歌的音韵更加悦耳动听。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叠词在《诗经》中还有其他的应用。

比如通过叠词的出现,可以突出某一词的特定含义,增加词语的表义力。

例如《国风·郑风·蓼汉》中的“乘以骖骖”,通过重复“骖”字,强调了交通工具的形象。

或者通过叠词的运用,产生视觉上的效果,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国风·郑风·羔羊》中的“羔羊”一词,通过重复的方式,给人一种羊儿在跳跃奔跑的形象。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样,不仅增加了表达的力度和丰富性,也体现出古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叠词的出现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引人入胜。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诗经》以古代中国的“诗”为主体,通过对人生、爱情、家国等重要主题的歌颂和表达,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诗经》中,叠词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它的应用极为丰富多样。

叠词是指在一个词中重复一个或多个音节,以达到加强表达力,为诗句增添节奏感和韵律美的目的。

叠词在《诗经》中常用于形容诗人对感情的迸发和表达。

比如《卫风·硕人》中就有“硕人其颜,非天子之邦,黄绶百两,迁于九山。

九山之阳,崇丘是翱。

”这首诗中的“硕人”一词通过叠词的手法,使得形容词更加凸显出来,使诗歌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感。

通过叠词的运用,使得诗歌节奏感更强,也增添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叠词在《诗经》中也被用来描绘自然景物,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具体。

例如《国风·邶风·四月》中就有“四月维时,序乎上帝。

是月也薪,其人也兹。

”其中的“序乎上帝”、“薪”、“兹”等叠词,通过重复相同的音节,使得诗句中的形容词和动词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理解。

叠词还可以用来表达诗人对别离、离别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加悲切婉转。

例如《国风·召南·北山有枥》中就有“蔽芾甘棠,勿翦勿割。

南山有台,北山有枥。

”其中的“蔽芾甘棠”、“南山有台”等都是通过叠词来表达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诗经》中的叠词还可以用来强调诗歌表达的内容和意义,使得诗句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小雅·车辖》中就有“骏马仰秣,岂不正蹏。

如犬如豕,如马如狗。

”这里的“如犬如豕”、“如马如狗”等叠词通过重复的音节,加强了诗歌表达的力度,突出了诗人对中心思想的强调,使得诗句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的叠词运用得非常巧妙。

叠词是指将相同的词加重重复使用,形成韵律和节奏的修辞手法。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还丰富了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的方式。

叠词在《诗经》中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感叹。

例如《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叠词“关关”使整个句子如同雨滴落在水面上的涟漪,形成一种回荡悠长、凄婉动人的意境。

叠词也常用于表达动态的力量和节奏感。

例如《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的“蒹葭苍苍”以及后文的“白露为霜”都通过叠词的方式,将秋天的凄凉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这些叠词与韵律相结合,使整首诗歌具有了鲜明的色彩和节奏感。

叠词在《诗经》中还用于描绘自然景物,具有生动的表现力。

例如《诗经·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娈兮,易安其身。

”中的“娈兮”与后文的“易安”呼应,表达出静女温柔娴静的性格特征。

另一如《诗经·小雅·人之初》中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中的“于穆”这个叠词,通过重复的方式形容宇宙的宁静和安稳,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祥和与安宁。

叠词在《诗经》中也用于表达动作的连续性和节奏感。

例如《诗经·豳风·关雎》中的“在彼无恶,无折无挠,民之讹言,於耳何噪。

”中的“无恶”、“无折”、“无挠”三个叠词,通过增强重复的形象,表达出对民众诬蔑诋毁言论的嘲讽。

叠词的应用也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使句子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叠词的运用还能够使整首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提高韵律的稳定性和美感。

例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的“关关”与“洲”通过平仄相反的方式形成了韵律上的对称,使整首诗更加和谐。

另一如《诗经·豳风·时逝》中的“时矣斯逝,不可以挽。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其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叠词是由相同字形的词语重复使用形成的,通过重复强调一个含义或形象,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将从叠词的形式、功能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叠词的形式多样。

《诗经》中的叠词既有完全重复一个字的形式,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也有部分重复一个字的形式,如《郑风·风雨》中的“风雨无阻。

”,还有重复连续两个字的形式,如《郑风·野有死麕》中的“死且不僵。

”等。

叠词的形式多样,使得修辞效果更加生动丰富,给读者带来鲜明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叠词在《诗经》中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一方面,叠词可以加强对一种意象或情感的强烈表达。

比如《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通过叠词“击鼓”来表现出战士们奋勇向前的英勇形象;还有《鄘风·采薇》中的“维叶萋萋,载笑载兮,神纷若以。

”,通过叠词“载笑载兮”来表现出女子幸福愉悦的心情。

叠词也可以强调对象的数量或程度。

比如《邶风·击鼓》中的“三兮其有成,朅兮不可胜。

”,通过叠词“三兮”和“朅兮”来强调敌人的众多和无法战胜。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也产生了独特的效果。

一方面,叠词可以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比如《国风·卫风·鹿鸣》中的“食野之苹,遂矢其景。

”,通过叠词“食野”和“遂矢”增强了句子的流畅感和韵律美。

叠词还可以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刻。

比如《郑风·野有死麕》中的“死且不僵,中心如箭。

”,通过叠词“死且不僵”将死者坚强不屈的精神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

叠词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叠词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叠词,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丰富多样,既可以增强对一种意象或情感的强烈表达,也可以强调对象的数量或程度,同时还能产生节奏感和音韵美,以及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刻。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了早期诗歌作品。

在这部诗歌集中,叠词的应用非常丰富,有很多重复的词语和音节,给人一种朴素而又深刻的感觉。

本文就来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叠词在《诗经》中常常用于表达感情和情感。

例如《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这里的“击鼓”、“踊跃”就是叠词,通过重复的动作和音节来强调战士们的兴奋和激情。

又如《旱》:“旱旱山原,旱旱社稷。

”这里的“旱旱”用于修饰山原和社稷,以突出干旱的严重程度和对作物的影响,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叠词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增强语感和节奏感的作用。

在古代诗歌中,叠词的重复有时会产生一种回旋的效果,使诗句更加流畅和抑扬顿挫。

例如《黍离》:“黍离之子,乐只君子。

”这里的“黍离”和“离只”是叠词,通过重复的音节和意义来赋予这首诗歌一种舒缓的节奏感。

又如《采蘩》:“采蘩于宇,或升之舆。

”这里的“采蘩”也是叠词,它的重复不仅增强了节奏感,同时也通过这种重复的形式来强调动作的重复和坚持。

叠词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强化描绘和表达形象的作用。

古代诗歌一般是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意思,而叠词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加强这种比喻和象征的效果。

例如《卷耳》:“嘒彼(陀螺)卷耳,言私其里。

”这里的“嘒彼”是叠词,通过重复的音节和意义来描绘陀螺旋转的形象,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又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妾之退兮。

”这里的“静女”就是叠词,通过重复的音节和意义来强化女子的安静和深情的形象,使诗歌更加饱满和细腻。

叠词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增加语义的丰富和层次的作用。

通过叠词的重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词语的意义,使其更加具体和丰满。

例如《载驰》:“载驰载驱,岁亦蹇祁。

”这里的“载驰”和“载驱”就是叠词,通过重复的动作和音节来描述驾车的轰鸣声,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又如《东风》:“东风被服,四野翕(喜悦)动。

”这里的“东风”和“被服”是叠词,通过重复的词语和音节来形容风的轻柔和服饰的飘动,使诗歌更加具体和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摘要: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即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

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

这是上古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之一。

语词的叠用,包括单字的重叠和双音节词的重叠,其中尤以单字的重叠最为常见。

是古书异例的一种。

《诗经》中,这两种形式的大量运用,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诗经、重言词、语词叠用、作用《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源。

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0余首。

这些远古时代留下来的诗篇,千姿百态,内容丰富。

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真实地描绘出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它如同一首首优美的歌曲,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抒发。

《诗经》的语言有很多突出的鲜明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诗篇中对重音词的大量使用。

这些重音词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重音词的分类而言,据统计,《诗经》中的重音词一共有359 个。

从意义角度划分,大致有绘景和象声两大类,但是在汉语中,象声词是只用其声,而不管字形的,各家在作注的时候也都是翻译为“……声”或者“……的声音”,例如“关关雎鸠”,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大车槛槛”,槛槛:车轮碾过的响声。

参考黄伯荣、廖序的《现代汉语》,可知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

参考吴泽顺主编的《古代汉语》可以知道,重音词就是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

可分两类: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无关,另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有关。

那么就从这个角度来简单分析《诗经》中的叠音词。

重言词单音与词义无关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

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要要学草虫之韵。

……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在这一段论述中,刘勰指出了重言词在描摹情状,传声绘色,表情达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诗经》中,重言词的主要功能是拟声摹状。

例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

先声后地,有情。

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南宋朱熹的《诗集传》具体解释为:“兴也。

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

关雎,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尔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

河,北方流水之通名。

洲,水中可居之地也。

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说文解字》:“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即“关”的本义就是关门。

可见叠字义与单字义无关。

《诗经·周南·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于兮。

”《说文解字·土部》:“坎,陷也。

”《诗集传》:“坎坎,用力之声。

”坎坎在此摹拟伐木声,与坎字本义“低陷”无关。

同一事物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叠字来修饰,反映了在我国上古时代汉语词汇已经发展到相当丰富、发达的水平。

多种叠字的交相使用,使诗句富于变化,避免了重复,表明了汉语词汇的日趋丰富。

例如,鼓钟是上古时期重要的礼乐之器,在重要的场合都会出现,因此在《诗经》的不少篇章中都提到了鼓钟,并且运用了各种不同的叠字来拟声摹状。

《大雅·灵台》:“鼍鼓逢逢。

”《诗集传》:“逢逢,和也。

”《小雅·采芑》:“伐鼓渊渊。

”《诗集传》:“渊渊,鼓声,平和不暴怒也。

”《周颂·执兢》:“钟鼓日皇醴。

”《诗集传》:“醴日皇,和也。

”同样是鼓钟之声,却用了不同的叠字来形容它的声音。

单音与词义有关另外一类是由语法造词而产生的重叠式合成词,或称“叠根词”。

这类词属于单音词的重叠使用。

故而单字也可独立使用,单用时的意义与重叠后的意义有的相同,有的相关。

例如:《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说文解字·夭部》:“夭,屈也。

”夭的本义为弯曲,《说文解字注》指出其引申义为“少壮貌”,“夭夭”的意义也为少壮貌。

《诗集传》:“夭夭,少好之貌。

”夭字叠用后意义与夭单字的引申义相同《大雅·思齐》:“肃肃在庙。

”《毛传》:“肃肃,敬也。

”《书·洪范》:“恭作肃。

”肃的本义为恭敬,肃肃的意义也为恭敬。

单用与叠用意义相同。

《郑风·清人》:“驷介麃麃。

”麃麃;亦作镳镳。

英武的样子。

又指盛多的样子。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古人都喜欢借物抒情,其中关于草木的描写很多,他们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诗经》中也有很多写草木茂盛的样子。

同样是写草木茂盛的样子,但却运用了许多不同的叠音词来描写。

《周南·葛覃》:“维叶莫莫”,“莫莫”表示葛叶茂盛的样子;《周南·桃夭》:“其叶蓁蓁”,“蓁蓁”表示桃叶茂盛的样子;《小雅·采菽》:“其叶蓬蓬”,“蓬蓬”表示叶子茂盛的样子;《秦风·蒹葭》:“蒹葭苍苍”,“苍苍”表示芦苇茂盛的样子。

语词叠用语词的叠用,包括单字的重叠和双音节词的重叠,其中尤以单字的重叠最为常见。

是古书异例的一种。

在《诗经》中,这种现象的运用不亚于重言词。

从字面上来看,重言词和语词叠用的功能应该差不多,但是仔细分析,重言词是一类词,其形式为“AABC”,语词叠用则是古书异例的一种,其形式为“ABAC”,它们的功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从上面对重言词的分析来看,重言词的主要功能是拟声摹状,而语词的叠用的功能则更多的要与诗歌的写作背景结合起来,有的加强表达效果,相当于赋和的效果,有的用于一章的开头,引出下文的内容,相当于兴的效果。

副词叠用《诗经·大雅·绵》:“迺慰迺止,迺左迺右。

迺疆迺理,迺宣迺亩。

”这是周代奴隶主阶级颂美其祖先古公亶父开国功业的诗歌。

朱熹云:“……四章言授田居民。

”迺,同“乃”。

详细的描写出了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营建了公室房舍的场景,四句叠用八“迺”字,形成了一个短小的排比句,结构整齐,叙写劳动场景相当的具体生动,这样记述历史事件也较为真实。

读起来也很有韵律感。

《诗经·大雅·荡》:“曾是强御,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

”方玉润评:“一、二章贪念二字是厉王病根,故先揭出,作全诗眼目。

”文王长叹:“竟然这样自恃强梁?竟然这样暴敛如狂?竟然这样高居位上?竟然这样做官称王?”曾:zēng,犹“乃”,竟然。

是:如是。

四句叠用“曾是”构成一个反问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的气势,更强烈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这样的方式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如”字的叠用《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壎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西周厉王时期,政治黑暗腐败从各方面对人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在那些暴力统治力下,人们不敢直斥时弊,因此,当时的卿士凡伯就只是假托劝戒同列之词以对厉王进行讽喻和谏诤。

上天诱导下方之民,如同奏埙、篪,和谐其因,如同佩璋、圭,契合不分,如同拿取,提携,不费精神。

至于全词多用正言直说,也使其更具后代谏书的作用,作者心胸之坦荡、感情之激切于此可见一斑。

而叠字的多处运用、比喻对照的生动工整等,又使它保持了诗歌的艺术性。

这首《板》与另一首《荡》同以讽刺厉王著称后世,以至“板荡”成了形容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专用词,其影响之大,不难想见。

有时候,同样的字叠用,它的功能有所不同。

例如:《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载:且,则也,语助词。

在本句中,是将然之词,即“且沉且浮,则沉则浮”,指船身随波起伏颠簸。

《诗集传》云:“以兴未见君子而心不定。

”借助船的沉浮,引出了女子的心情。

《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此句中的载,和上句相同,载,乃,或训“则”。

二句以泉水有清有浊,比兴权贵却浊而不清。

《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

载,辞也。

词缀。

嵌在动词前边。

形容乘坐马车急骤奔驰。

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

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

“载驰载驱”,就形象的表现出了一种车马奔驰的状态,类似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由此可以看出,语词叠用,和这个语词没有关系,主要作用在于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语言气势,有一定的排比作用,也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重音词和语词叠用在诗经当中大量出现是语言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其符合了《诗经》诗歌的特点,满足了其押韵的需要,可见叠音词在《诗经》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为写情达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1963袁梅《诗经译注》青岛出版社. 1999吴泽顺《古代汉语》吉林文史出版社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 2005《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