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维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维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维新改良派的社会思想23.1 复习笔记一、康有为的社会思想1.个人简介(1)生平背景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自幼便接受严格的传统学术教育。

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2)主要贡献①康有为是晚清思想界的巨人。

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他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早期维新思想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导演了悲壮的百日维新。

②他还将古代大同思想和西方民主人权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新的意义上的“大同世界”,昭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向,变法救亡理论和大同理论构成了他的思想主张的核心内容。

③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风云人物,康有为在其变法富国论和理想社会论中,都系统地展开了其社会思想主张。

2.社会变迁论康有为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变易思想,同时又学习借鉴牛顿的天体力学和康德的“星云说”等科学、哲学研究成果,并创造出“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系统地提出了其社会变迁思想。

(1)康有为把西方进化论同中国传统变易思想结合起来,明确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变易发展的。

①根据西方近代科学家对天体运行的观测和研究,康有为指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与地不能截然分开,地球是绕日旋转的行星,地球只是诸行星之一,因此,地是宇宙的一部分,天则是作为整体的宇宙。

这对于否定中国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提供了自然科学的依据。

②根据自然界变易进化的普遍规律,康有为提出由于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圣人的治法也必须因时改变。

(2)康有为从多重角度分析了社会变迁的动力。

他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变化的动力,社会发展变迁也是由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败的天然法则所决定的。

(3)康有为还从人性角度阐述揭示社会进化的动力问题。

①他认为,人类求乐免苦,对物质生活的强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动力。

②他还根据对世界历史的考察,论证了先进的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压力,是落后国家社会进化变迁的外在动力。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

第二十一章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思想21.1 复习笔记中国社会思想演进到清代,进入总结与开新的历史时期。

反映在社会思想领域,就是新的社会风气、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文化思想以及诸多不同以往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随之涌现出来。

清初的社会思想自然承其惯性,表现出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富于批判的思潮,气象博大的内容,以及对新的社会规范的探求等特征。

一、黄宗羲的社会思想1.个人简介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清史稿•儒林传》有其传。

他的社会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2.理想社会构想(1)主要内容①君主是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其利的。

②官员的工作是为天下、为万民的,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的。

③社会的法令规范是为了社会兴利除害、使万民受益而设定的,而不是为君主的利益而设定的。

④学校不仅是养士的机关,而且是议朝政的机关。

⑤实行井田制与土地平均分配制度。

(2)主要特点①他继承了中国历代以托古的形式反映自己的社会思想及社会理想的传统。

②具有明显的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特色。

③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空想。

④具有否定和批判现实社会的思想启蒙意义,因而具有时代的超前性。

(3)评价黄宗羲的社会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是根本不能实现的,但他以此为标准所进行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则是入木三分的,反映了清代初期启蒙思想家们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与批判精神,也为以后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论人性与欲望(1)论人性①对于人性问题,黄宗羲企图建立“心与性一”的一元人性论。

a.他认为,人们只有“气质之性”,没有“义理之性”,只有“人心”,没有“道心”。

所谓道心和义理都是人们的气质之性和人心的派生物。

b.黄宗羲否认了“气外之理”和“心外之性”,因此否定了宋明理学家和心学家的人性论,只企图用气一元论来说明人性,认为人性是在与生俱来的人心中自有的。

②在人性的善与恶问题上,黄宗羲是一位性善论者。

a.他认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之性善是“不忍”,又以仁为核心,表现出仁义礼智等特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6.1 复习笔记一、老子的社会思想1.产生背景老子的社会思想代表了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制的兴起,自给自足的农民小私有者阶层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代表这一阶层要求的社会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2.理想社会的模式:小国寡民(1)理想社会模式的提出老子看到当时兵连祸结,人民饥寒交迫,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社会现实,老子代表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提出了他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式。

(2)理想社会模式老子的理想社会,实际是一个封闭型的小型社区。

整个社区规模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安稳富足。

人们文化不高,生活简单,既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

他们不识不知,全听自然的支配。

(3)评价①小国寡民社会的构想,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的特征,也表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的大风大浪之中消极退避的心理状态。

②虽然老子所构想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是在受到当时流传的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的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启发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但他并不是要拉历史倒退,回到原始氏族社会去。

这是当时农民小私有者痛苦生活的折射。

从根本上说,它是消极的,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之下,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③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的构想,是其整个社会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他各种有关人们社会生活的思想,都是围绕这个理想社会而发的。

3.社会行为模式:寡欲、无知、知足(1)提出寡欲、无知、知足的原因①老子认为社会冲突的产生源于人们的欲望太多。

②老子反对儒家的社会伦理思想,认为社会伦理规范的出现都是社会混乱以后的产物。

③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实现理想社会,老子认为首先要从根本上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

圣、智、仁、义、忠、信、孝、慈、利等观念,都是私有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用来调和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工具。

若是人们能抛弃这些规范自己行为的观念,就能解决社会秩序混乱的问题,实现理想的社会模式。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2.1复习笔记一、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社会学界,如孙本文、黄文山、施存统、徐逸樵、王守礼等,都出版过社会思想史著作,但均为外国社会思想史。

(2)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著作,仅有三种:①程伯群的《中国社会思想史》,此书不足十万字,过于简单。

②郭真在30年代前后出版《中国社会思想史》和《中国社会思想概观》,这两本书不但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字数也基本相同。

③李安宅先生1931年出版过《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一书,约四万字,可说是新中国成立前旧著中质量最高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

(3)小结①20世纪前半叶,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虽然学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所在,但尚无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甚至连能讲授“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的教师都如凤毛麟角。

②当时的教育部将中外社会思想史合而为一,乃是不得已之举,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当时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之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的结论。

③据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资料可知,潘光旦先生曾开设过“儒家社会思想研究”课程,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按潘光旦先生的学识作推断,他的讲授当是有深度的。

但时至今日,尚未见有人将该讲义整理出版。

2.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状况(1)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①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科建设1979年恢复与重建社会学学科后,1980~1982年,我国高校建立起了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批社会学系,其中设专人从事中国社会思想史教学与研究者,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为最早。

②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专著a.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册于1989年出版b.陈定闳先生的《中国社会思想史》于1990年出版。

内容包括先秦至清末,可谓我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但综合考察,其对浩如烟海的中国社会思想史料的直接发掘尚显不足,一些结论也有待商榷。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宋代功利主义儒家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宋代功利主义儒家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八章宋代功利主义儒家的社会思想18.1复习笔记功利主义思想是两宋时期政治和社会思想的主轴。

功利主义者提倡“经世”,关注具体现实问题和社会事务,强调达到具体的效果(功),增大政府提供给社会的利益好处(利)。

一、李觏的社会思想1.个人简介(1)生平背景李觏(1009~1059年),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出生于小地主家庭,少年时家境即已衰败,故他曾自称为“南城小草民”。

(2)主要贡献李觏是一位现实主义的社会思想家。

在他的著作和教学中,处处以“康国济民为意”,他的著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现实社会的面貌,被人誉为“皆从大处起议论”的“医国之书”。

著有《李觏集》。

2.论人性与人的欲望(1)论人性①性三品、人五类学说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中,李觏形成了他性三品、人五类的学说。

以“学”为标准把人分为五类: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a.上智—“不学而能”的“圣人”;b.贤人—中人之上,“学而得其本”的人;c.迷惑—中人之中,“学而失其本”的人;d.固陋—中人之下,“兀然而不学”的人;e.下愚—“虽学而不能”的蠢人。

②具体人性的评定a.李觏认为把中人中的优秀者“贤人”与上智的“圣人”同等对待;b.把中人中的恶劣者“固陋”之人与“下愚”的“蠢人”同等对待;c.只有中人中的“迷惑”之人,才是实际上的中品之性。

③关于以“学”界定人品,的具体指标:具体的指标李觏认为是仁义礼智信,并且以“礼”为核心的。

④三品五类差异的原因关于从形体的角度看,同属于“人”的社会群体中,造成三品五类的差异,李觏认为是“天命”所使然。

⑤纵观李觏的人性论可见,他的思想基本没有超出董仲舒、韩愈的思想范畴,但是在对于人性的进一步解释方面,李觏却有了自己的新意,这就是他的功利主义欲望论。

(2)论欲望①内容a.李觏以“性情”来指称人有欲望的本性及表现这种欲望的“情”。

他认为,人类的任何一个成员,无论是圣人还是愚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的目标就是个人利益的满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隋唐道教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隋唐道教社会思想)

第十六章隋唐道教社会思想16.1 复习笔记一、隋唐道教简况1.发展状况(1)南北朝时期经葛洪、陶弘景、寇谦之的改造,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宗教(即官方道教),并得到较大的发展。

(2)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信奉道教,据说其年号“开皇”,就是取自道教经典。

(3)唐代因为政治的原因而推崇道教。

终唐一代,从地位上而言,基本上是道教在佛教之上,而从发展速度而言,则道教又远远落后于佛教。

2.李唐尊道教的原因李唐所以尊道教,承认是老子的后裔,一方面是为了借助神权说明李氏建唐朝是“顺天命”的,另一方面则是要利用道教作为麻痹人民意志、维护既定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工具。

3.评价唐代的道教是为李唐统治阶级服务的,而考察其思想内容,则是融合了道教的不同流派,并进一步吸收了儒学和佛教的思想,呈现出三教混合的趋势。

二、无能子的欲望论1.个人简介无能子生活在衰败、动荡的唐朝末年,生卒年不可考。

因为故意不留真实姓名,而以无能子自称,显示出道家中人“大隐无名”的意趣。

《无能子》一书共有上、中、下三卷。

书中从道家立场考察了一些重要社会问题,是反映晚唐道教社会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2.欲望论的内容无能子认为,“天下人所共趋之而不知止者,富贵与美名尔”,人们为了追求富贵和美名,都在不知厌倦地奔波(1)富贵的实质就是物质利益。

所以,“所谓富贵者,足于物耳”,人们都“以足物者为富贵,无物者为贫贱”,于是就都“乐富贵,耻贫贱”,而那些在奔波中达不到因足物而富贵之目的者,就会因欲望不得满足而“无所不至”,采用不轨行为以图如愿了。

(2)美名就是人们给那些模范地遵守儒家纲常伦理的人加上的好名声,其实就其实质而言,这些社会规范都是所谓的圣人们有意崇尚而用来限制和愚弄人们行为的枷锁。

(3)继承道家的“贵生爱身”思想,认为名利这种东西很不必要,不仅因为它是身外之物,也因为有时候名利会累及生命。

(4)他认为接受名利的实体是“人之形质”,假如没有了“形质”—人的身体,一切的美名、富贵都将失去意义。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东汉时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东汉时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社会思想)

第十一章东汉时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社会思想11.1 复习笔记一、王充的社会思想王充(27~91年),字仲任,会稽上虞(浙江上虞)人。

东汉学识渊博的学者和思想家。

著作主要有《论衡》、《政务书》、《讥俗节义》等。

1.论人性与人的社会化(1)人性①关于人的本性问题,王充对于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扬雄的善恶混之论,都不完全同意。

他认为“人性有善有恶”。

②他的善恶标准仍然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价值标准,是把符合该阶级伦理规范的行为叫作“善”,相反者则为“恶”。

(2)人的社会化王充认为,“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善和恶是可以互变的,关键在于后天的社会教育和熏陶。

教育和熏陶的过程,即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他认为人的社会化主要靠三个途径:①自己主动地学习。

人都是有智能的,主动参与社会化,是成人的重要前提。

如果自己没有学习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的欲望,只靠别人或社会的强迫,不能收到理想效果。

②尊者长者的教告劝勉。

人的社会化是在人群中完成的,年长和位尊的人都会提供社会化的剧本,起到鞭策、鼓励的作用。

凡君主、父老、师长都有义务对臣民、子孙、学生进行社会规范的教育,并矫正他们的越轨行为。

③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发现人的社会化是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表现出对社会的适应和越轨的。

对一个人来说,如果我们把第一点叫作自觉的社会化,第二点叫作被教诱的社会化,那么,第三点可以叫作无意识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互动中实现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必然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着。

2.论社会交往与互动(1)社会交往①社会是由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构成的。

王充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

②要维持社会交往的连续性,做到礼尚往来,须以平等为基本前提。

否则,经济地位低下的人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维持这种交换关系。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笔记整理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笔记整理

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学的特性:1、科学性 2、人文性第一章绪论一、关于“社会思想”定义(无确定的):(1)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理论社会学的范畴(王处辉)(2)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思想,而且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所提出的(郭真)二、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缘由及意义1、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建立中国的社会学学科时应当依据当地社会生活的深入调查和紧密观察,发掘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概念和命题,这有赖于我们挖掘中国社会思想史的中国性,反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洋装化,不能拿西方的概念来硬套中国的史料,以牺牲中国史实的完整性来附会西方概念的解释性,这对于我们理解曾经的生活和解决当下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在本土化研究中包含:(1)现实的问题——理论前提(2)即有的理论——洋为中用(3)传统的根基——古为今用2、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需要虽然社会学关注“转型”和“变迁”,但我们在关注社会变动的同时,还是要意识到“不变”的一面,将古代文明积淀的智慧提升到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高度,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延长了分析问题的时间深度,而且还可以补西方实证方法之不足,正如费孝通所言,在运用社会学来研究“我”、“心”这类概念的时候,原来实证性的、假设—检验模式的研究方法还能不能奏效?(田毅鹏,2005)3、“位育”文化的需要“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人和自然,人和人,我和我,心和心等概念,很多都是我们社会学至今还难以研究的东西,但这些因素常常是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也蕴含着建立一个美好的、优质的现代社会的人文价值。

社会学的研究应该达到这个层次,不达到这个层次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学。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静下心,坐下来,潜心疏理这些宝贵的遗产,真正在这方面获得突破,那将是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跃进。

三、如何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运行理论的核心命题是: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各个社会子系统、不同社会要素发挥各自的机能,只有各个社会要素、不同社会子系统的功能协调互补,才能使社会在动态运行中保持平衡与秩序。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13.1 复习笔记一、玄学的产生1.玄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1)汉代的今文经学到东汉时期,越来越被复杂的谶纬迷信所充斥。

(2)汉代采取通经致仕的制度,使经师章句之学得到空前的发展,这就使得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今文经学日益荒诞,日益繁琐,于是也就逐渐失去了其控制人民思想的功能而走向衰亡。

(3)东汉时期的征辟、察举的制度①东汉时期采用征辟、察举的制度选拔人才,选拔的标准主要是依据乡间宗党对这个人的评价,即用社会舆论——清议鉴别一个人的臧否。

②清议的主要着眼点是看这个人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深度,以及他的道德行为、生活作风等。

由于清谈者尚有风云之志,欲立功名,图复汉室,言论往往与统治者意愿相左,为曹魏、司马政权所消灭。

③为了避祸,一些名士不敢直接评论世事,代之而起的就是“言及高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的清谈玄学了。

(4)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使儒学特别是儒家经学丧失了“独尊”的社会条件。

儒学难以独尊,从而出现了思想活跃,百家会通的局面。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道家思想的地位明显提高,佛教思想也在中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玄学的发展(1)道家社会思想的复兴,最初是以“援道人儒”、儒道融合的形式出现的。

这就是何晏与王弼的“正始玄学”。

他们把《周易》、《老子》、《庄子》结合起来,并称为“三玄”,以孔子与老子同为“圣人”,目的仅在于减少前进中的障碍。

(2)阮籍、嵇康时期,公开打起老庄的旗帜,向儒家思想宣战。

(3)向秀、郭向时期,以注疏《庄子》为其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魏晋玄学。

3.何为玄学玄学以“道”为思想核心,以“贵无”为主导倾向,将《老子》、《庄子》、《周易》熔于一炉,用以设计人生范式,表达社会思想。

二、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1.何晏、王弼其人何晏(约190~249年),字叔平,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是汉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孙子。

公元249年,司马氏夺魏政,杀曹爽,何晏也同时被夷三族。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第二章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2.1 复习笔记一、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社会学界,如孙本文、黄文山、施存统、徐逸樵、王守礼等,都出版过社会思想史著作,但均为外国社会思想史。

(2)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著作,仅有三种:①程伯群的《中国社会思想史》,此书不足十万字,过于简单。

②郭真在30年代前后出版《中国社会思想史》和《中国社会思想概观》,这两本书不但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字数也基本相同。

③李安宅先生1931年出版过《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一书,约四万字,可说是新中国成立前旧著中质量最高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

(3)小结①20世纪前半叶,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虽然学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所在,但尚无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甚至连能讲授“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的教师都如凤毛麟角。

②当时的教育部将中外社会思想史合而为一,乃是不得已之举,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当时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之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的结论。

③据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资料可知,潘光旦先生曾开设过“儒家社会思想研究”课程,按潘光旦先生的学识作推断,他的讲授当是有深度的。

但时至今日,尚未见有人将该讲义整理出版。

2.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状况(1)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①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科建设1979年恢复与重建社会学学科后,1980~1982年,我国高校建立起了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批社会学系,其中设专人从事中国社会思想史教学与研究者,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为最早。

②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专著a.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册于1989年出版b.陈定闳先生的《中国社会思想史》于1990年出版。

内容包括先秦至清末,可谓我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但综合考察,其对浩如烟海的中国社会思想史料的直接发掘尚显不足,一些结论也有待商榷。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原始社会及古代神话中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原始社会及古代神话中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第二篇原始社会至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三章原始社会及古代神话中的社会思想3.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思想1.氏族社会时期社会思想的产生(1)原始群时期及其社会思想①原始群时期的人类社会在两三百万年以前,人类就在生产劳动中诞生出来了。

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有依靠集体的行为和力量,才能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才能抵御猛兽的侵袭。

人类自诞生起,就过着群居式的社会生活。

②原始群时期的社会思想a.当时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感到只有集体劳动、共同生活,才能求得生存,他们也逐渐意识到加强群体内各成员之间互助协作的好处,从而不断地强化了这个阶段的原始的群体组织。

b.人类从原始群时期逐渐发展到氏族社会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就体现着一种社会思想。

(2)氏族社会及其社会思想①氏族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氏族社会里,人们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中,过着原始共产制的生活。

由于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的人与人的关系,并且平均分配他们的劳动产品。

②氏族社会的社会思想a.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人们没有私有观念,在氏族社会内部的人与人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助关系。

b.由于当时的人类生活地域、社会视野和社会思想都比较狭隘,往往视本氏族之外的其他氏族的人为异类,常有血腥的氏族间屠杀事件发生。

2.原始宗教与社会习俗所体现的社会思想(1)原始宗教与社会思想在原始社会的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人们对于自然和现实社会的歪曲反映,是一种被歪曲了的社会思想。

它一经产生,就对氏族社会的群体生活起着控制作用。

①自然崇拜人们把生活中的得失、胜败都归结为自然力的威力,错误地崇拜自然现象,从而出现了最早的宗教,即自然崇拜。

②灵物崇拜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灵物崇拜。

灵物崇拜是对某些物品的崇拜,相信灵物能保护自己或本氏族,并能抵御敌人,战胜邪恶力量。

③图腾崇拜a.灵物崇拜后来又发展为图腾崇拜。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晚清之西力东侵初期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晚清之西力东侵初期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十二章晚清之西力东侵初期的社会思想22.1复习笔记一、龚自珍的社会思想1.个人简介(1)生平背景龚自珍(1792~1841年),字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官僚世家,一生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

①作为封建末世的思想家,龚自珍已经意识到中国社会正处于“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危机前夜,内心充满了危机和惶恐。

②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位智者,他却没有确立起全新的近代意识,导引中国走向近代化,他是一个传统色彩浓厚的思想家。

(2)龚自珍在社会思想方面的贡献对封建末世现实社会存在的贫富分化严重问题有较深刻的领悟和体验,同时提出了“农宗论”,试图以宗法家族关系来解决社会上严重的流民问题,实现“宗族社会福利保障”。

2.社会起源论龚自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1)他倡导“通经致用”,开了晚清一代“议政”风气,他试图把士大夫阶层从书斋经卷中拉向社会现实,系统地提出了以社会批判论和社会改革论为核心的社会思想。

(2)他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进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农业是人类社会组织产生的始基,无论是宗法组织,还是调控维系社会秩序的礼乐刑法,都起源于农业生产。

(3)他还反对儒家传统的“圣人”创造文化的观点,认为礼、乐、刑法等人类文化是为了适应社会管理的基本需要,循着“自下而上”的路径发展起来的,而不是由圣人“自上而下”地创造出来的。

3.社会变迁论龚自珍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变易观,提出了系统的社会变迁思想,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的。

(1)他根据公羊家把《春秋》三世说引申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思想,进一步把社会的变易兴衰分为一日的三时,即早时、午时、昏时。

在龚氏看来,人类社会发展一般都要经历由盛至衰的过程,其社会变迁思想的出发点是探求拯救社会危机之道。

(2)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变易发展存在着某种客观趋势。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

第十三章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13.1 复习笔记一、玄学的产生1.玄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1)汉代的今文经学到东汉时期,越来越被复杂的谶纬迷信所充斥。

(2)汉代采取通经致仕的制度,使经师章句之学得到空前的发展,这就使得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今文经学日益荒诞,日益繁琐,于是也就逐渐失去了其控制人民思想的功能而走向衰亡。

(3)东汉时期的征辟、察举的制度①东汉时期采用征辟、察举的制度选拔人才,选拔的标准主要是依据乡间宗党对这个人的评价,即用社会舆论——清议鉴别一个人的臧否。

②清议的主要着眼点是看这个人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深度,以及他的道德行为、生活作风等。

由于清谈者尚有风云之志,欲立功名,图复汉室,言论往往与统治者意愿相左,为曹魏、司马政权所消灭。

③为了避祸,一些名士不敢直接评论世事,代之而起的就是“言及高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的清谈玄学了。

(4)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使儒学特别是儒家经学丧失了“独尊”的社会条件。

儒学难以独尊,从而出现了思想活跃,百家会通的局面。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道家思想的地位明显提高,佛教思想也在中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玄学的发展(1)道家社会思想的复兴,最初是以“援道人儒”、儒道融合的形式出现的。

这就是何晏与王弼的“正始玄学”。

他们把《周易》、《老子》、《庄子》结合起来,并称为“三玄”,以孔子与老子同为“圣人”,目的仅在于减少前进中的障碍。

(2)阮籍、嵇康时期,公开打起老庄的旗帜,向儒家思想宣战。

(3)向秀、郭向时期,以注疏《庄子》为其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魏晋玄学。

3.何为玄学玄学以“道”为思想核心,以“贵无”为主导倾向,将《老子》、《庄子》、《周易》熔于一炉,用以设计人生范式,表达社会思想。

二、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1.何晏、王弼其人何晏(约190~249年),字叔平,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是汉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孙子。

公元249年,司马氏夺魏政,杀曹爽,何晏也同时被夷三族。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社会思想史》(王处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思想史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社会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精心编写了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1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定义是什么?答: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指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和继承或斗争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正确解读当代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重要基础。

2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发展、衰落和新旧思想互相斗争的内在规律性。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两个层次:(1)指导性方法指导性方法,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研究者的具体研究的问题。

指导性方法最基本的有如下几个方面:①要历史地看问题a.社会思想的发展过程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反映到社会思想当中。

b.社会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它的根源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

c.应当用社会生活说明社会思想,这是社会思想的实践特性。

②要阶级地看问题a.社会思想既然是社会意识,它必须严格遵循社会意识形态的运动规律。

b.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阶级矛盾的反映。

这是阶级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

c.科学的目的在于提供世界的真实情况,社会思想史作为一门科学应当反映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情况。

d.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性原则是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也就是说,社会思想史作为一门科学承认自己的阶级性。

③要逻辑地看问题a.社会思想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有自己的逻辑发展规律,社会思想的发展受它的逻辑发展规律的制约,要把握社会思想产生、发展的规律性,必须研究它的逻辑发展规律。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颠覆传统以重构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颠覆传统以重构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颠覆传统以重构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7.1复习笔记一、墨家与杨朱对立的主要表现1.墨子提倡“兼爱”,主张一视同仁地爱人和利人,要求墨家学习大禹治水的精神,可以为了天下人把小腿上的汗毛全部磨光;杨朱则主张坚决不能拿自己一丝一毫去善待社会或他人,而自己也不要社会或他人任何帮助、恩惠。

所以,墨子兼爱是为人,为天下,杨朱是为我,二者是对立的。

2.墨子主张“尚贤”,选举有德有能的人当官,工农出身的人也不例外;杨朱认为“贵己”是第一位的,为国家是残余之事,“帝王之功”是圣人的末节之事,而不是“完身养生之道”。

所以,墨子尚贤,强调社会组织性,杨朱无君,否定社会组织与团体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二者是对立的。

3.墨子尊信鬼神,认为它能赏善罚恶;杨朱则不信鬼神,二者对立。

4.墨子提倡节俭,在衣食住行方面要求人们节约、劳苦,忽视了适当的舒适享受乃人之所欲;杨朱则提倡个人享乐主义,反对去欲自苦,二者对立。

总之,墨家的精神偏重团体主义,强调大爱平等,社会组织与规范;而杨朱则偏重于个人主义的层面,重视个人利益不受侵犯。

二、墨家的社会思想1.个人简介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墨子,名翟,鲁国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468~前376年,正是战国初年。

墨子是小生产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他的弟子大都来自社会下层。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相夫、邓陵等三个派别,学派领导人称为“巨子”。

墨家流传至今的著作有《墨子》53篇,其中《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是战国末期的作品,所反映的是墨子后学的思想。

2.论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1)社会生活①墨子认为,人类之所以不同于普通动物,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生活资料要靠劳动来获取,而后者则是依靠自然的生物性条件。

②人类的生存具有群体性和组织性的特点,内部存在着劳动分工。

③墨子认识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生产劳动也就没有人类的社会生活。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魏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魏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汉魏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12.1 复习笔记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的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长生不死,修炼成仙的中国本土传统宗教。

一、道教《太平经》的社会思想《太平经》是早期道教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这部书的全部思想内容是很庞杂的,其大部分篇幅是宣扬有神论、宗教唯心论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思想的,其中一些篇章里也反映了当时的进步思想,最重要的部分是对于理想社会模式的构想。

1.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1)《太平经》认为,人类的生存有“两大急”和“一小急”。

①“两大急”是指饮食和男女之性欲,这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前提。

a.饮食问题,食品是社会的重要基础,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维持生命,是人类的第一急务;b.生育问题,人类要繁衍生存下去,必须保证男女两性的结合,天下无人,也就没有了夫妇、父子、君臣、师徒等种种社会关系,也就不能称之为社会,所以保证男女婚配是人类的第二急务。

②“一小急”是指“衣”。

因为大自然有寒有暑,人们如果没有衣服防止寒暑对人肌体的伤害,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但这和饮食、男女的重要性相比,显得稍微次要一些,因而又称之为“半急”。

总之,衣、食、男女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些,才能有人类社会的一切。

(2)评价①《太平经》把衣、食、男女视为人类社会的“三急”。

这是对生命的肯定和高度尊重。

②“三急”思想在当时贫富尖锐对立、豪强土地兼并、门阀穷奢极欲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反映了劳动人民争取基本生存权利的合理要求。

虽然其表述的只是一个朴素的问题,而在当时是具有战斗意义的。

2.社会平等思想(1)社会平等思想由于门第的形成,上层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差别意识,而早期道教则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平等。

《太平经》认为,凡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

①男女要平等,不能歧视和虐待女性;②整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

(2)社会平等的含义及思想实质①含义a.《太平经》承认社会是应当有阶层划分的;b.对社会成员来说,是按照能力来决定阶层和地位,而不是按照阶层决定人的地位。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三篇【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三篇【圣才出品】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1.1 复习笔记一、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1.相关概念(1)社会思想社会思想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于理论社会学范畴。

(2)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社会问题、社会管理及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正确解读当代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重要基础。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进展(1)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进已从初期浮光掠影式的介绍或翻译,发展到较为系统的深入研究。

(2)在中国社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照搬西方概念或理论与中国现实社会生硬比附的现象已大为减少,社会学家大都集中精力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3)中国社会学家已有了“文化自觉”意识。

①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如不能与中国自身的实际及传统相结合,形成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则不能对中国的应用社会学研究发挥指导作用;②认识到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必须从中国社会中寻求,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国度,因此,要建设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就不能忽视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想之精华及其当代意义。

3.中国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努力(1)新中国成立以前-孙本文①民国时期,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中指出:“中国社会思想,为研究中国社会学者必须研究之材料。

”②20世纪40年代中期,孙本文发表了一篇名为《五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学》的论文,又于1948年出版《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均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③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规划中,孙本文先生把“中国社会思想史”作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建立”中最首要的任务提出来。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明代心学及其平民化儒学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明代心学及其平民化儒学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十章明代心学及其平民化儒学的社会思想20.1复习笔记一、王守仁的社会思想1.个人简介(1)生平背景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子,学者称“阳明先生”,明代浙江余姚人。

(2)主要贡献从整个明代学术史来看,王守仁鼓舞了儒林知识分子尊重下层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风潮,不仅自己重视社会管理层面的实践,其后学中很多人重视经世致用,泰州学派则引领乡村建设,在当时社会影响巨大。

2.论理想社会模式(1)主要内容①这一理想社会模式可概括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人与人的关系再没有远近之分,没有了民族、种族、国界、文化等外在的差异,没有了爱恨情仇等种种心态,都是兄弟姐妹,满怀赤子般纯洁天真的感情,拥抱整个人类。

②社会成员人人各尽其心,促进社会幸福。

③在这个理想社会中,由于人们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人之间达到了共同的文明与饱暖逸乐,所以人们都同心一德,亲如一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主要特点①这个社会的各个成员都以济天下之民,安天下之民为己任。

②这个社会按人的德行与才能确定工作岗位,只要有德有能,就让他终身居其合适的职位而不更换。

有德有能的人,虽终身处于“烦剧”的工作岗位也不叫苦叫累;只要工作与能力相符,人们虽处于“卑琐”的工作岗位也不觉得低贱。

③这个社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像稷、契等大德大能者,都出而各效其能而成其德,从而可以“益精其能”。

④这个社会中所有才质不高的人,也都能分别安于农、工、商贾等各种本职工作,并都努力工作,相生相养,并没有羡慕他人,希高慕外向上爬的想法。

⑤这个社会和谐安宁,亲如一家,没有人与己、物与我之分,各尽所能,相互之间有机配合,人人心情愉快,毫无怨言。

(3)评价①优势a.王守仁所构想的理想社会,不亚于早期儒家对“大同”社会的构想。

更确切地说,他的理想社会比大同社会构想更有理论指导,更有系统。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三章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13.1复习笔记一、玄学的产生1.玄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1)汉代的今文经学到东汉时期,越来越被复杂的谶纬迷信所充斥。

(2)汉代采取通经致仕的制度,使经师章句之学得到空前的发展,这就使得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今文经学日益荒诞,日益繁琐,于是也就逐渐失去了其控制人民思想的功能而走向衰亡。

(3)东汉时期的征辟、察举的制度①东汉时期采用征辟、察举的制度选拔人才,选拔的标准主要是依据乡间宗党对这个人的评价,即用社会舆论——清议鉴别一个人的臧否。

②清议的主要着眼点是看这个人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深度,以及他的道德行为、生活作风等。

由于清谈者尚有风云之志,欲立功名,图复汉室,言论往往与统治者意愿相左,为曹魏、司马政权所消灭。

③为了避祸,一些名士不敢直接评论世事,代之而起的就是“言及高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的清谈玄学了。

(4)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使儒学特别是儒家经学丧失了“独尊”的社会条件。

儒学难以独尊,从而出现了思想活跃,百家会通的局面。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道家思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想的地位明显提高,佛教思想也在中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玄学的发展(1)道家社会思想的复兴,最初是以“援道人儒”、儒道融合的形式出现的。

这就是何晏与王弼的“正始玄学”。

他们把《周易》、《老子》、《庄子》结合起来,并称为“三玄”,以孔子与老子同为“圣人”,目的仅在于减少前进中的障碍。

(2)阮籍、嵇康时期,公开打起老庄的旗帜,向儒家思想宣战。

(3)向秀、郭向时期,以注疏《庄子》为其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魏晋玄学。

3.何为玄学玄学以“道”为思想核心,以“贵无”为主导倾向,将《老子》、《庄子》、《周易》熔于一炉,用以设计人生范式,表达社会思想。

二、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1.何晏、王弼其人何晏(约190~249年),字叔平,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是汉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孙子。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九章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思想9.1复习笔记一、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思想概述1.黄老之学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黄老之学是指以结合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儒、墨、阴阳诸家思想而形成的一个思想流派,兴起于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在汉初达到鼎盛。

(2)特点:倡导在肯定既有社会秩序及等级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无为而治”。

因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

2.黄老之学的内容(1)汉初统一后选择“黄老之学”,在法律、行政制度等方面仍袭秦旧,在政治精神和社会原则上则反对秦代对法律的过分依赖,提倡道家之“无为”精神,在百废待兴之中,休养生息,着力恢复经济;(2)放松对思想学术的控制,吸引人才,总结经验教训,寻求长治久安的途径。

3.汉初提倡黄老之学的原因(1)秦虽以尚法亡国,但其制度甚为完备。

汉初儒学衰微,道家在战国末年是显学,但没有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

汉廷君臣,大多出身寒微,本身没有创制制度的能力,因此汉初除承袭秦法外,别无选择。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秦统一至汉初的时间里,人民处于暴政及战乱之中,财产、精力等均已消耗殆尽,举国都希望获得喘息的机会,道家的社会政治精神正合乎他们的心意。

因此,汉初实行无为政治实有其情势上的必要。

3.黄老之学的代表人物在黄老之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陆贾和贾谊是两位极为耀眼的思想人物。

(1)二者不同之处①陆贾开启了西汉统治集团“无为”之思,使黄老之学成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

②贾谊反思黄老之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力图革除不思进取、懒汉无为的作风,解决黄老之学盛行带来的社会问题,为西汉社会发展带来社会思想方面的转折,向“有为”状态过渡。

(2)二者相同之处①赋予黄老之学新的意义,在倡导君主修身、无为的框架下,凸显儒家民本主义的社会思想性格。

②注意兼采儒、法,是以积极的社会政治态度谋求于世的,完全抛弃了老子道家那种逃避现实,因顺自然的消极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一章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1.1复习笔记
一、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1.相关概念
(1)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于理论社会学范畴。

(2)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社会问题、社会管理及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正确解读当代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重要基础。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进展
(1)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进已从初期浮光掠影式的介绍或翻译,发展到较为系统的深入研究。

(2)在中国社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照搬西方概念或理论与中国现实社会生硬比附的现象已大为减少,社会学家大都集中精力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3)中国社会学家已有了“文化自觉”意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如不能与中国自身的实际及传统相结合,形成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则不能对中国的应用社会学研究发挥指导作用;
②认识到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必须从中国社会中寻求,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国度,因此,要建设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就不能忽视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想之精华及其当代意义。

3.中国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努力
(1)新中国成立以前-孙本文
①民国时期,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中指出:“中国社会思想,为研究中国社会学者必须研究之材料。


②20世纪40年代中期,孙本文发表了一篇名为《五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学》的论文,又于1948年出版《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均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③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规划中,孙本文先生把“中国社会思想史”作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建立”中最首要的任务提出来。

(2)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
①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社会学家反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思想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②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一系列学术反思性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国社会学界要加强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文化的研究,真正“中国的”社会学的发展,必须要以中国丰富的社会思想为基础,才能继往而开来,自立于世界社会学之林。

4.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地位
(1)从建立新中国社会学的角度看,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我国的社会学,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为其发展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吸收借鉴西方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同时,致力于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研究,进而建构起我国的社会学理论。

我们要研究现实中国社会,就需研究和了解传统中国丰富的社会思想,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材料,以之为现实服务。

①要将中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就不能忽视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想之精华;
②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就不能割裂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③要解读现代中国社会,就不能忽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淀积;
④要建设中国的社会学理论,就不能不加强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

(2)从社会学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立场出发,
从社会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进行应用性研究方面考察则显而易见的是:
只有具备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才能对具体问题进行科学而深入的研究,而中国社会思想史即是社会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之一。

二、前人“社会思想”定义简介
1.美国学者
美国社会学教授波格达斯(Bogardus)给“社会思想”下的定义是:“社会思想,即是等于各个人论及社会问题的思想。

”他认为社会思想重点是研究关于社会问题的思想。

但他强调社会思想是“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并不正确。

2.日本学者
(1)波多野鼎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教授波多野鼎在《社会问题讲座》中,认为“社会思想”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社会思想,是以社会问题作为对象的一切思想。

②狭义的社会思想即是社会主义的思想。

他本人是在狭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

(2)其他日本学者
①20世纪20~30年代很多日本学者都将“社会思想”等同于“社会主义思想”。

②日本研究社会思想史的专家的其他说法
a.高岛善哉认为“社会思想史就是人类的社会的行动和表现于生活的思想的历史”。

b.加田哲二认为社会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生活的理论以及理论的体系。

c.本田喜代治则认为“社会思想史就是社会的思想史,也是思想的社会史,是从思想方面着眼的社会史,社会思想是当时的人们对于当时的社会以至一般的人类的社会的认识的集中点”。

3.中国社会学家
(1)20世纪上半叶
①孙本文
孙本文注重社会生活及社会问题两方面,他在《社会思想》一书的“凡例”中说:“本书取材标准,大致以有关社会生活之起源、性质、组织、发展与各种共同生活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者为主。


②徐逸樵
徐逸樵说:“社会思想史为社会思想家的思想或行为底记录,指陈社会思想展开底行程,暗示社会问题合理的解释。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程伯群
程伯群说:“人类对于社会之问题常怀二种态度:第一种漠不关心,听其自然,第二种实地研究而求解决,前者称之为个人主义态度,后者称之为社会思想。


④钟兆麟
钟兆麟译波格达斯《社会思想史》所加的“译者弁言”说:“思想之类别可分为三:一为以人的活动为对象,一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一为以思想本身的过程为对象。

前一种即是社会思想。

”钟兆麟认为社会思想的对象有几个要点:
a.人类社会活动之因素;
b.社会之起源;
c.社会之结构;
d.社会之进化;
e.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
f.社会病象之发生;
g.社会病象之诊治法。

⑤施存统与郭真
a.施存统著《社会思想史》和郭真著《中国社会思想史》二书则又认为社会思想有两种意义:
第一,社会上一般普通流行的思想;
第二,人们对于社会而发的思想。

b.施在统与郭真之说实际上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的思想;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乌托邦思想,把关于社会生活的思想排除在外。

⑥王守礼
社会思想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产物。

(2)20世纪后半叶
①龙冠海和张承汉
a.龙冠海和张承汉认为人类生活乃群体生活,有群体生活自然有群体问题和社会问题。

b.人类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设计种种“理想”状态和方法,以适调社会环境,此即社会思想。

而人类的调适环境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思想史。

c.但他们又强调,社会思想主要方面则包括社会的起源与变迁、社会组织与功能、社会问题。

②杨懋春
杨懋春认为社会思想是指人对于他所在或所关心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及在此关系中所有各种社会活动所作的思考、所发的意见、所给的评断及所提的建议。

最后他高度概括出社会思想是个人对其所在社会所表示的关怀。

三、本书的“社会思想"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1.社会思想的定义
(1)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

(2)中国社会思想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