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古文变身为论据 高三篇(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牧羊的苏武,在那苍茫无际的北海,他手持着汉 节,漆一层层地褪去,节旄一根根地脱落,黑发一天天地变白,皇帝一代代 地更换,羊群一批批拨来,然而他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整整十九年,苏武 坚持着,他就像个守望者,终于等到了回国的那一天。这正是坚持到底,就 是胜利。
3.苏武面对卫律胁迫之剑,却岿然不动;面对李陵设酒劝降,苏武却说: “我平生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即使挨 刀斧,下汤锅,也甘心乐意。”他在北海持节牧羊十九年,凛然不改其志, 他那坚定的信仰为后人所景仰。
7.轻生死,重然诺。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无人处,为了完成对汉武帝的 承诺,他甘于啮雪,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节牧羊19年。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国家利益受到侮辱时,为了国家尊严,苏武 说着“屈节辱命,何面目以归汉”,就引佩刀自刺,不愿苟活。
9.严于律己(爱国)。苏武认为自己不能严格约束手下,致使发生了常 胜勾结虞常的错误行为,这已经是负了朝廷,如不趁早自杀,等到受 辱了再死,就更对不起国家了,于是他引刀自刺。
三.陈情表
1.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历史上善于运用智慧 的人数不胜数,诸如蔺相如在秦廷上机智反击,刘邦在鸿门宴上 善于抗争,李密在晋武帝前巧妙陈情,魏征在唐太宗前巧于劝 谏…他们的言行无不体现了他们的聪慧。
2.当今物欲横流,利己主义盛行,我们常看到无所事事的“啃老 族”,也常看到不少因赡养老人问题而对簿公堂的“市侩族”。 对照一下千年前的李密,他们该无地自容了。李密自小父丧母弃, 孤苦伶仃,然而在祖母卧病时,他终日守候,侍奉汤药也“未曾 废离”。面对晋武帝高官引诱,李密仍为伺候祖母而谢绝武帝的 征召。在李密身上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做人要有责任感,做子 女要有孝心。
在学业繁忙阶段,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古文,将学过的古文定 向表述为论据。我们先以高三教材《苏武传》为例,然后将高三 上下册的10篇古文做个整理。
一.苏武传
1.我们做事要有主见,因为在人生十字路口,如何诀择,全靠自己。苏武面 对是高官厚禄的诱惑和囚拘丧生的威胁,他没有犹豫。他没有盲从卫律,像 卫律样投降匈奴,畔主背亲,赐号称王,拥众数万。他也没有听从李陵,像 李陵样屈身降朝,自痛负汉,以酒浇愁,忽忽如狂。苏武坚定地作出诀择, 绝不负汉,宁愿去北海牧羊。
4.富贵不能淫。降臣卫律在劝降苏武时,以“赐号为王,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等功名利禄来诱惑苏武,但苏武义正言辞,断然拒绝。
5.威武不能屈。卫律用威逼的方式,将剑架在张胜脖子上,张胜降了匈 奴;卫律又用剑架苏武脖子上的威胁,苏武却岿然不动,绝不投降,甚 至大骂卫律叛主背亲。
6.贫贱不能移。身处地窖的苏武,啮雪,咽旃毛。徙于北海无人处后,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饥饿与严寒击破不了苏武拒降的决心,他始终 不辱使命,不做投降的奴隶。
2.《秦晋殽之战》中,弦高只是个普通商人,当途中遇上了来偷袭自己 国家的秦兵时,他不顾个人利益。毅然拿出四张牛皮,十二头牛送给秦 军,拖延时间,并马上派人回国报信,从而为国家备战赢得了时间。作 为一介小民,却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弦高让人尊敬。
3.历史上著名的“殽之战”给人以有益的启示,秦国想偷袭郑国, 老臣蹇叔极力劝阻,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 主备之,无乃不可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秦穆公不以为 然,执意出兵。结果郑国有备,晋国知晓,中途伏击,秦国大败。所 以做任何事情要谨慎,戒莽撞。
10.爱国主义。想到“见犯乃死,重负国”,面对卫律高官厚禄的诱惑 和剑架脖子的威胁,苏武宁愿死也要捍卫国家利益。为了国家的尊严, 他有忍辱含垢地在北海生活了19年。苏武的择生还是择死,都基于国 家利益。
11.忠于自己的祖国。茫茫的孤岛上,他舍弃了所有东西,惟独没有放 弃那双手紧握的旌节,尽管旌节上的毛都脱落,但他依然每天拿着, 早晚都不曾放开过。
论据的定向表述:有的材料可多角度解读、多角度立意,同一则 材料可表达多方面的意思。对这样的材料,要围绕立意方向和表 达主旨定向表达,突出需要表达的意思,舍弃不需表达的内容。
无论是对作文题给定的材料还是对其他材料,我们在确定立意 后,往往缺乏“定向”意识,表达时不会取舍,不会提炼,将材 料完全引用,甚至突出了无关信息,淡化了主旨信息--论据表述 不当;有时只想到一个事例,怎样运用才能证明当下论点--不会 利用仅有论据。
12.以国家利益为重。苏武在面对个人生死与国家利益矛盾时,决定选 择以国家利益为重,《苏武传》中的两次自杀以及19年含垢忍辱的北 海生活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二.秦晋肴之战
1.历史上从不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十九年 身在匈奴心在汉的苏武;一路南逃,九死一生的文天祥;被感化后负 荆请罪的廉颇。更有普通百姓,如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而请见的 曹刿;为了燕国,勇敢牺牲自己的刺客荆轲;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不辱 使命的缪贤门客蔺相如;得知军情,机智化解国难的平凡商人弦高,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躬耕南阳诸葛亮…这些无不 告诉我们在涉及国家利益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课内古文பைடு நூலகம்
用好教材 以不变应万变
变身为论据(1)
课内古文复习 作文论据积累 省时高效便捷
(高三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 论据以论点为统帅,服从论点的支配。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 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据要求:真实、典型和鲜活。 论据表述法:点述法、详述法、概述法。 概述法:单个论据概括表述、多个论据综合表述、论据的定向表述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复习并写好更多的论据,又能复习好课内古 文,做到举一反三?---课内古文化身为定向表述的论据。
4.春秋时期,秦国君王穆公想袭击郑国,遭到大臣蹇叔的坚决反对, 穆公一意孤行,终败军于殽。秦穆公十分内疚,竟穿着孝服在城外 迎接败归将士,对着他们自责痛哭,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作为一国之君,能勇于承认错误,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啊!
5.历史上有许多勇于承认错误的人。乡师而哭的秦穆公,望洋向 若而叹的河伯,负荆请罪的廉颇。
3.苏武面对卫律胁迫之剑,却岿然不动;面对李陵设酒劝降,苏武却说: “我平生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即使挨 刀斧,下汤锅,也甘心乐意。”他在北海持节牧羊十九年,凛然不改其志, 他那坚定的信仰为后人所景仰。
7.轻生死,重然诺。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无人处,为了完成对汉武帝的 承诺,他甘于啮雪,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节牧羊19年。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国家利益受到侮辱时,为了国家尊严,苏武 说着“屈节辱命,何面目以归汉”,就引佩刀自刺,不愿苟活。
9.严于律己(爱国)。苏武认为自己不能严格约束手下,致使发生了常 胜勾结虞常的错误行为,这已经是负了朝廷,如不趁早自杀,等到受 辱了再死,就更对不起国家了,于是他引刀自刺。
三.陈情表
1.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历史上善于运用智慧 的人数不胜数,诸如蔺相如在秦廷上机智反击,刘邦在鸿门宴上 善于抗争,李密在晋武帝前巧妙陈情,魏征在唐太宗前巧于劝 谏…他们的言行无不体现了他们的聪慧。
2.当今物欲横流,利己主义盛行,我们常看到无所事事的“啃老 族”,也常看到不少因赡养老人问题而对簿公堂的“市侩族”。 对照一下千年前的李密,他们该无地自容了。李密自小父丧母弃, 孤苦伶仃,然而在祖母卧病时,他终日守候,侍奉汤药也“未曾 废离”。面对晋武帝高官引诱,李密仍为伺候祖母而谢绝武帝的 征召。在李密身上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做人要有责任感,做子 女要有孝心。
在学业繁忙阶段,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古文,将学过的古文定 向表述为论据。我们先以高三教材《苏武传》为例,然后将高三 上下册的10篇古文做个整理。
一.苏武传
1.我们做事要有主见,因为在人生十字路口,如何诀择,全靠自己。苏武面 对是高官厚禄的诱惑和囚拘丧生的威胁,他没有犹豫。他没有盲从卫律,像 卫律样投降匈奴,畔主背亲,赐号称王,拥众数万。他也没有听从李陵,像 李陵样屈身降朝,自痛负汉,以酒浇愁,忽忽如狂。苏武坚定地作出诀择, 绝不负汉,宁愿去北海牧羊。
4.富贵不能淫。降臣卫律在劝降苏武时,以“赐号为王,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等功名利禄来诱惑苏武,但苏武义正言辞,断然拒绝。
5.威武不能屈。卫律用威逼的方式,将剑架在张胜脖子上,张胜降了匈 奴;卫律又用剑架苏武脖子上的威胁,苏武却岿然不动,绝不投降,甚 至大骂卫律叛主背亲。
6.贫贱不能移。身处地窖的苏武,啮雪,咽旃毛。徙于北海无人处后,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饥饿与严寒击破不了苏武拒降的决心,他始终 不辱使命,不做投降的奴隶。
2.《秦晋殽之战》中,弦高只是个普通商人,当途中遇上了来偷袭自己 国家的秦兵时,他不顾个人利益。毅然拿出四张牛皮,十二头牛送给秦 军,拖延时间,并马上派人回国报信,从而为国家备战赢得了时间。作 为一介小民,却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弦高让人尊敬。
3.历史上著名的“殽之战”给人以有益的启示,秦国想偷袭郑国, 老臣蹇叔极力劝阻,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 主备之,无乃不可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秦穆公不以为 然,执意出兵。结果郑国有备,晋国知晓,中途伏击,秦国大败。所 以做任何事情要谨慎,戒莽撞。
10.爱国主义。想到“见犯乃死,重负国”,面对卫律高官厚禄的诱惑 和剑架脖子的威胁,苏武宁愿死也要捍卫国家利益。为了国家的尊严, 他有忍辱含垢地在北海生活了19年。苏武的择生还是择死,都基于国 家利益。
11.忠于自己的祖国。茫茫的孤岛上,他舍弃了所有东西,惟独没有放 弃那双手紧握的旌节,尽管旌节上的毛都脱落,但他依然每天拿着, 早晚都不曾放开过。
论据的定向表述:有的材料可多角度解读、多角度立意,同一则 材料可表达多方面的意思。对这样的材料,要围绕立意方向和表 达主旨定向表达,突出需要表达的意思,舍弃不需表达的内容。
无论是对作文题给定的材料还是对其他材料,我们在确定立意 后,往往缺乏“定向”意识,表达时不会取舍,不会提炼,将材 料完全引用,甚至突出了无关信息,淡化了主旨信息--论据表述 不当;有时只想到一个事例,怎样运用才能证明当下论点--不会 利用仅有论据。
12.以国家利益为重。苏武在面对个人生死与国家利益矛盾时,决定选 择以国家利益为重,《苏武传》中的两次自杀以及19年含垢忍辱的北 海生活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二.秦晋肴之战
1.历史上从不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十九年 身在匈奴心在汉的苏武;一路南逃,九死一生的文天祥;被感化后负 荆请罪的廉颇。更有普通百姓,如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而请见的 曹刿;为了燕国,勇敢牺牲自己的刺客荆轲;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不辱 使命的缪贤门客蔺相如;得知军情,机智化解国难的平凡商人弦高,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躬耕南阳诸葛亮…这些无不 告诉我们在涉及国家利益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课内古文பைடு நூலகம்
用好教材 以不变应万变
变身为论据(1)
课内古文复习 作文论据积累 省时高效便捷
(高三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 论据以论点为统帅,服从论点的支配。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 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据要求:真实、典型和鲜活。 论据表述法:点述法、详述法、概述法。 概述法:单个论据概括表述、多个论据综合表述、论据的定向表述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复习并写好更多的论据,又能复习好课内古 文,做到举一反三?---课内古文化身为定向表述的论据。
4.春秋时期,秦国君王穆公想袭击郑国,遭到大臣蹇叔的坚决反对, 穆公一意孤行,终败军于殽。秦穆公十分内疚,竟穿着孝服在城外 迎接败归将士,对着他们自责痛哭,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作为一国之君,能勇于承认错误,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啊!
5.历史上有许多勇于承认错误的人。乡师而哭的秦穆公,望洋向 若而叹的河伯,负荆请罪的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