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2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2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98.15 K,已知气相反应2CO(g)﹢O2(g) → 2CO2(g)的r m ΔG﹦-514.2 kJ/mol,则发生1 mol 反应进度的Δr Am: (C)A. r m Δ A﹦-514.2 kJ/molB. r m Δ A﹦0C. r m Δ A>-514.2 kJ/molD. r m Δ A﹤-514.2 kJ/mol2.1mol 苯(l)在正常沸点完全变为蒸气时,一组不变的热力学函数是:(C)A. 温度、压力、定压热容B. 热力学能、温度、吉布斯函数C. 温度、总(系统和环境)熵、吉布斯函数D. 热力学能、焓、熵3.在一定压力下,纯A 的沸点、饱和蒸气压和化学势分别为b T∗,A p∗,A μ ∗,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形成溶液后分别变成b T ,A p ,A μ ,因此有:(D)A. b T > b T∗,A p >A p∗,A μ > A μ∗B. b T < b T∗,A p <A p∗,A μ < A μ∗C. b T < b T∗,A p >A p ∗,A μ < A μ∗D. b T > b T∗,A p <A p ∗,A μ < A μ∗4.298 K,浓度均为0.01 mol·kg−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γ±最大者是:(A)A.KC lB.CaC l2C l3D.ZnSO45.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界面张力间的关系是:(B)A. s g σ < l s σB. s g σ > l s σC. s g σ﹦l s σD. g s σ< l g σ6.298 K 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l)和NaCl(2)溶液,两溶液中Na+的迁移数1 t 与2 t 之间的关系为:(C)A. 1 t ﹦2 tB. 1 t > 2 tC. 1 t < 2 tD.无法比较7.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 型)基本性质之一的是:(A)A.有导电性B.易于分散在油中C.无导电性8.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正吸附的是:(D)A.烧碱B.蔗糖C.食盐D.肥皂二、填空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四个过程:(a)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由始态(p1,V1,T)变化到末态(p2,V2,T)(b)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c)物质的量分别为n B,n C的纯液体B,C在恒温恒压下形成理想状态混合物的混合过程(d)绝热,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过程。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考博历年试题汇总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考博历年试题汇总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名次解释:(20分)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
(12分)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推断,你认为这种比较应采用什么原则?为什么?(12分)四、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常常失去生物活性,为什么?举例说明。
(12分)五、简述信号肽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从蛋白质产物中切除的机理。
(12分)六、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醇化蛋白质的方法,你如何根据所要分离、纯化的蛋白质的性质选择使用。
(12分)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用此方法检测样品中的抗原和抗体?(12分)八、某一个蛋白,SDS凝胶电泳表明其分子量位于16900于37100标准带之间,当用巯基乙醇和碘乙酸处理该蛋白后经SDS凝胶电泳分析仍得到一条带,但分子量接近标准带13370处,请推断此蛋白质的结构?为什么第二次用前要加碘乙酸?(8分)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0-2001生物化学(博士)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1.酶蛋白的构象决定了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请描述并图示酶与底物相互关系的几种学说。
(20分)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如何证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有何不同?(20分)3.概述可作为纯化依据的蛋白质性质及据此发展的方法。
(20分)4.简述酵解和发酵两个过程并说明两者的异同。
(15分)5.吃多了高蛋白食物为什么需要多喝水?(10分)6.在非极端环境的生物体中是否存在氰化物不敏感的呼吸作用?如果有,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5分)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10分)7.概述植物或微生物细胞感应(应答)环境刺激因子(如养分缺乏、热、冷、干旱、强光等)的可能的生物化学过程模式。
化学所考博高分子专业试题

中科院化学所1999年博士生入学考试高分子物理试题1.阐述下列概念a 高分子链的立体结构b 支化度c θ溶剂和θ温度d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e 银纹现象f 分子量分布指数g 溶度参数h 聚合物基本的力学松弛现象 2.阐述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所包含的content,以及表征这些结构的参数,测量这些参数的实验技术。
3.聚合物粘性流动的特点。
表征聚合物流动性的参数的定义及它们的测量方法。
4.画出典型玻璃态高聚物单轴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其各特征加以讨论,并说出不同类型聚合物在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典型表现。
5.非均相多组分聚合物的织态结构,填充型共混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并举出材料实例。
中科院化学所1999年博士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试题一、说明术语含义(2×10)1. 数均分子量2. 分子量分布3. 竞聚率4. Q-e 方程5. 链转移反应6. 阻聚剂7. 活性聚合8. 逐步聚合9. 嵌段共聚物 10. 凝胶点二、a ) 怎样合成下述聚合物(2×5)CH 2CH 2n1)n 2)2CH 2OCONHCH 3NHCOn3)O CON CC OOC C N O On 4)NHNH COOCOC C N OONHCOCH 2n5)b)写出下述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的化学结构(2×5)CH 2O +OHH +2)OCNCH 2NCO +HOCH 2CH 2OH△3)4)Cl 2Si(CH 3)2H 2O5)△H 2N H 2NNH 2NH 2+PhOOCCOOPh三、Ziegler-Natta 催化剂包括哪些主要组分?简述Z—N 聚合反应机理。
四、在一个由苯乙烯(M 1=3.0M )和甲基丙烯酸(M 2=1.5M )组成的共聚物体系中,如果用BPO 在60℃下引发聚合,求初始共聚物的组成(r 1=0.52,r 2=0.62)。
试讨论影响共聚物组成的因素和共聚物组成方程的应用范围。
五、MMA 在60℃下用BPO 引发进行溶液聚合反应。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 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高分子化学部分(75 分)一、名词解释 (共10分,每小题2分)1. 环氧值;2. 自由基寿命;3. 悬浮聚合;4. 几率效应;5. 高性能聚合物。
二、选择题 (共20分, 每题选一最佳答案, 每小题2分)1.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氯乙烯聚合中以向单体的链转移为主;b) 氯乙烯聚合中常采用引发剂调节聚合反应速度;c) 氯乙烯聚合时, 引发剂的半衰期较长时残留率较大;d) 氯乙烯聚合中, 采用时间调节聚氯乙烯的分子量。
2. 对单体纯度要求最高的逐步聚合方法是:a) 界面聚合;b) 溶液聚合;c) 熔融聚合。
3. 下列单体最容易进行阳离子聚合的是:a) CH2=CHCl;b) CH2=C(CH3)2;c) CH2=CHPh;d) CH2=CH2。
4. 丙烯酸二茂铁甲酯与苯乙烯 (St)、丙烯酸甲酯 (MA)、醋酸乙烯 (VAc)共聚的竞聚率分别为r1 = 0.02, r2 = 2.3、r1 = 0.14, r2 = 4.4、r1 = 1.4, r2 = 0.46, 丙烯酸-二茂铁乙酯与上述三种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活性次序为:a) St MA VAc;b) MA St VAc;c); MA St VAc;d) VAc MA St。
5. 微悬浮聚合的机理主要是:a) 胶束成核;b) 液滴成核;c) 水相成核。
6.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在苯、甲苯、四氢呋喃、硝基苯中用萘钠引发聚合, 在其中聚合速率最大的溶剂是:a) 苯;b) 甲苯;c) 四氢呋喃;d) 硝基苯。
7. 下列不能进行配位聚合的单体是:8. 聚丙烯和聚丁二烯的立体异构体数目分别是:a) 4、3;b) 2、2;c) 3、4;d) 3、3。
中科院12物化乙真题

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物理化学(乙)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下列一些基本常数供解题时参考:普朗克常数h = 6.626 ×10-34 J·s;玻兹曼常数kB = 1.381×10-23 J·K-1;摩尔气体常数R = 8.314 J·mol-1·K-1;法拉第常数F = 96500 C·mol-11 标准大气压p = 101325 Pa一. 是非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用“ ”表示,错误用“ ”表示)1. van’t Hoff 公式是从动力学角度说明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而Arrhenius 公式是从热力学的角度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2. 在耦合反应中,某一反应可以影响另一个反应的平衡位置,甚至使原先不能单独进行的反应得以通过另外的途径而进行。
3. 金溶胶的粒子大小不同时,呈现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溶胶系统的光吸收而引起的。
4. 任何两个粒子数相同的独立粒子体系,经典统计的不定因子 值趋于一致。
5. 量子统计认为全同粒子在不同的量子态中不可别。
6. 在相同温度下,摩尔质量越小的气体分子,其最概然速率越大。
7. 根据Arrhenius 公式,若某双分子反应指前因子的实验值很小,则说明活化能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8. 转动的基态能级是非简并的,其余能级是简并的。
9. 使用瑞利(Rayleigh)散射光强度公式2 2 2 2 2 21 24 2 21 2I= 24πA νV n -nλn +2n,可根据已知溶胶样品的粒子大小或浓度值来计算另一份未知的、半径≤47 nm 的导电粒子的粒子大小或浓度。
10. i ( F n )j i T,p,n是化学势。
2012年-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化学(乙)考研真题试题试卷汇编

胶样品的粒子大小或浓度值来计算另一份未知的、半径 ≤ 47 nm 的导电粒子 的粒子大小或浓度。 10. (F n i ) T,p,n 是化学势。
j i
11. 任意可逆过程构成的循环,其热温商均为零。 12. 在密封容器中水、水蒸气和冰三相呈平衡时,此系统的组分数为 2,自由度 为零。 13. 在一定压力下,二组分系统的温度-组成相图中,每两个两相区之间不是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名称:物理化学(乙) 第 1 页 共 5页
第 2 页,共 13 页
芝士传媒 × 题源库
...让知识更美味...
相区就是两相区。 14. 在浓度为 m 的 FeCl3 溶液中,FeCl3 的活度 a 为 27 γ 4 (m/ m θ )4。+2Fe2Fe (m1)+3Cu , 所 对 应 的 电 池 表 示 应 为 : Fe(s)|FeCl3(m1)‖CuSO4(m2)|Cu(s)。 二. 选择题(60 分) (1-24 题为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25-28 题为多选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 T1 加热到 T2。 若此变化为非恒压过程, 则其焓变 ΔH 为: (A) ΔH = 0 (B) ΔH = CP(T2 -T1) (C) ΔH 不存在 (D) ΔH 等于其它值 2. 当热自系统传向环境时,则有: (A) ΔU>0,ΔH>0 (B) ΔU<0,ΔH<0 (C) ΔU 和 ΔH 不可能为零 (D) ΔU、 ΔH 可能小于零, 也可能等于或大于零 3. 1 mol 理想气体在 273.0 K 下,恒定外压时等温压缩至终态,ΔS= -5.760 J·K-1, 压缩功 W= 2270 J,则关于该过程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 ΔS < 0,所以是不可能发生的 (B) 因为 ΔH = 0,则 ΔG = -TΔS > 0,所以此过程不可能自发进行 (C) 因为 ΔS-Q/T = 2.555 J·K-1>0,故该过程是能够发生的不可逆过程 (D) 因为 ΔU = 0,则 ΔA = -TΔS > 0,故此过程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4. 对 N2、O2 混合气体(视为理想气体)进行绝热可逆压缩,则: (A) ΔA = 0 (B) ΔS = 0 (C) ΔG = 0 (D) ΔH = 0 5. 在 25℃时,0.01 M 糖水的渗透压为∏1,0.01M 食盐水的渗透压为∏2,则: (A) ∏1 > ∏2 (B) 无法比较 (C) ∏1 = ∏2 (D) ∏1 < ∏2 6. 麦克斯韦关系式和对应系数关系式导出的直接根据是: (A) 热力学基本方程 (B)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C) 第二定律的数学式 (D) 特性函数的性质 7.对于克劳修斯不等式 dS ≥ δQ/T判断不正确的是: (A) dS=δQ/T必为可逆过程或处于平衡态 (B) dS>δQ/T必为不可逆过程 (C) dS>δQ/T必为自发过程 (D) dS<δQ/T违反卡诺定理和第二定律,过程不可能发生 8. 非理想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中,均与压力无关的是: (A) K (B) K a ,K c x ,K m (C) K a ,K x (D) K a ,K m 9. 液体A和B形成蒸气压正偏差很大的溶液,该溶液在精馏塔中精馏,塔釜 得到的是: (A) 恒沸混合物 (B) 纯 A (C) 纯 B (D) 纯 A 或纯 B 10. 在 343.85 K 和 56.434 kPa 条件下,对某有机物进行水蒸气蒸馏,有机物对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封闭体系中,有一个状态函数保持恒定的变化途径是什么途径? ( c )(A) 一定是可逆途径 (B) 一定是不可逆途径(C) 不一定是可逆途径 (D) 体系没有产生变化2)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 d )(A) 必定减少 (B ) 必定增加(C) 必定不变 (D ) 不一定改变3)对于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d )。
A .W =0B .Q =0C .ΔU =0D .ΔH =04)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c )。
A .W =0,Q <0,ΔU <0B .W >0,Q <0,ΔU >0C .W <0,Q <0,ΔU >0D .W <0,Q =0,ΔU >05)某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1(298.15K)200kJ mol c m H -∆=-⋅$,则该物质B 在298.15K 时燃烧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 m H ∆$为( a )。
A .1200kJ mol --⋅B .10kJ mol -⋅C .1200kJ mol -⋅D .140kJ mol -⋅6. 如图,将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 a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 (B) 两个铜电极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 (D)水溶液 。
7.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c)(A) T,p,V,Q ;(B) m,V m,C p,ΔV;(C) T,p,V,n;(D) T,p,U,W。
8.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c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4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4⾼等物理化学及答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学研究所2014年攻读博⼠学位研究⽣⼊学考试试题⾼等物理化学⼀、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7分)1、在定温、定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 0(填 >、<、=、≠)。
2、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度与⽑细管体积基本⽆关。
与⽑细管半径、接触⾓、两相密度差有关。
3、三组分体系平衡共存的最⼤相数为5。
,最⼤⾃由度为4f=C+2-Q,三组分,所以C=3,Q为相数,f为⾃由度4、范德华⽓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体的温度将下降。
5、对弯曲液⾯所产⽣的附加压⼒⼀定≠ 0(填 >、<、=、≠)。
6、A及B⼆组分组成的凝聚体系能⽣成三种稳定的化合物,则于常压下在液相开始冷却的过程中,最多有2种固相同时析出。
7、NH4HS(s)放⼊真空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达到平衡,则该系统中组分数C= 2 ,相数P=2,⾃由度F=2⼆、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7分, 对的“√”,错的“×”)1、温度⼀定的时候,⽓体的体积与压⼒的乘积等于常数。
(×)2、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
(×)3、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4、四个热⼒学基本⽅程适⽤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5、在纯溶剂中加⼊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
(√)6、惰性组分的加⼊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7、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由度F=C-P+1。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关于物质临界状态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A)在临界状态, 液体和蒸⽓的密度相同, 液体与⽓体⽆区别(B)每种⽓体物质都有⼀组特定的临界参数(C)在以p、V为坐标的等温线上, 临界点对应的压⼒就是临界压⼒(D)临界温度越低的物质, 其⽓体越易液化2、热⼒学第⼀定律ΔU=Q+W 只适⽤于 D(A)单纯状态变化 (B)相变化(C)化学变化 (D)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3. 对任⼀过程,与反应途径⽆关的是A(A) 体系的内能变化 (B) 体系对外作的功(C) 体系得到的功 (D) 体系吸收的热4.将⾮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将引起A(A) 沸点升⾼ (B) 熔点升⾼ (C) 蒸⽓压升⾼ (D) 都不对5、在⼀定温度和压⼒下,对于⼀个化学反应,能⽤以判断其反应⽅向的是:C(A) ?r GmΘ (B)Kp(C) ?rGm(D) ?rHm6、关于三相点, 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C) 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改变(D) 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所决定的相点7、电极电势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率, 其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A(A) 反应的活化能 (B) 电极过程的超电势(C) 活性粒⼦的化学势 (D) 电极-溶液界⾯的双电层厚度8、宏观测知的某种物理量实际上是相应微观量的 D(A) 算术平均值;(B) ⼏何平均值;(C) 综合反映; (D) 统计平均值或时间平均值.9、对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A) 即使改变条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也不能相互转化(B)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只适⽤于物理吸附(C) 在适当温度下,任何⽓体都可在任何固体表⾯上发⽣物理吸附(D) 升⾼温度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利10、光化反应与⿊暗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A(A) 反应都需要活化能(B) 温度系数⼩(C) 反应都向ΔG(恒温恒压,W'=0时)减⼩的⽅向进⾏(D) 平衡常数可⽤通常的热⼒学函数计算11、电动现象产⽣的基本原因是D(A) 外电场或外压⼒的作⽤(B) 电解质离⼦的作⽤(C) 分散相粒⼦或多孔固体的⽐表⾯能⾼(D) 固体粒⼦或多孔固体表⾯与液相界⾯间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12、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D(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 (B) 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C)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13、温度升⾼溶胶的稳定性B(A) 增加(B) 下降(C) 不变(D) 先增加后下降14、在HAc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溶液的B(A) 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电导 (D) 电离度15、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8/7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4/3所需的时间的1.5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B(A) 零级反应 (B) ⼀级反应 (C) ⼆级反应 (D) 三级反应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为什么温度升⾼时⽓体的粘度升⾼⽽液体的粘度下降?根据分⼦运动理论,⽓体的定向运动可以看成是⼀层层的,分⼦本⾝⽆规则的热运动,会使分⼦在两层之间相互碰撞交换能量。
高等物理化学-考博试题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二O一O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物质的量为n 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A)p (B)V (C)T,U (D)T, p2. 273 K,10p 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A) μ(l) >μ(s) (B) μ(l) = μ(s)(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3. 一封闭钟罩中放一杯纯水A 和一杯糖水B,静止足够长时间后发现:()(A) A 杯水减少, 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B) A 杯水变成空杯,B 杯水满后溢出(C)B杯水减少, A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D)B杯水变成空杯,A杯水满后溢出4.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 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A) 3 种(B) 2 种(C) 1 种(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5. 已知A 和B 可构成固溶体,在A 中,若加入B 可使A 的熔点提高,则B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不能确定6. 已知反应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2+(3/2) H2= 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 4 (B) 0.5(C) 2 (D) 17.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 )(A) Δr G m $ (B) K p (C) Δr G m (D) Δr H m8. (1) 处于标准态的 CO 2(g) 和 O 2 (g),其标准燃烧焓值为零(2) 因为Δr G m $= -RT ln K p $,而K p $是由平衡时的组成表示的,所以Δr G m $表示平衡时产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应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3) 水在25℃, p ∃下蒸发,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S m $=(ΔH m $ -ΔG m $)/ T (4) 在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反应,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r S m = Δr H m / T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1 , 2(B) 2 , 3(C) 1 , 3(D) 3 , 49. 对于催化剂特征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实现的反应.(B)催化剂有“中毒”现象。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3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在边长为a的一维势箱中运动的粒子,当量子数n等于1时其波函数为,能量E为h2/8ma2。
2、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投入CaCO3(s)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2 。
若改投入NH4HS(s) 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1,自由度为1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A和B能理想液态混合物,x A = x B = 0.5。
已知p*A =2p*B,则气相总压p总= 3p*B x B。
气相中两者的摩尔分数关系y A:y B==2:14、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N2O4(g) = 2NO2(g)的标准平衡常数KØ = 0.1132,当两者的压力都等于1 kPa时,反应向右进行。
5、一级反应,lnC对时间t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k1。
6、对于平行反应, 一般地说:E a值小的反应, k值随T变化率__小__(填‘大’或‘小’)。
升温对E a值大的反应影响更大7、规定基态能级为0的配分函数q0与规定基态能量ε0的配分函数之间的关系为。
8、相同浓度的NaCl和CaCl2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较大的是_NaCl__溶液。
9、电极AgNO3(a1)|Ag(s)与ZnCl2(a2)|Zn(s)组成自发电池选用的盐桥为__饱和KNO3。
10、对于连串反应 12k k−−→−−→, B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
A B 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对的“√”,错的“×”)1、封闭体系经历一无其他功的等压过程,其热量Q p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 (√ )2、当系统的T、P一定时,ΔG>0的过程则不能发生。
(×)3、稀溶液的沸点一定比纯溶剂的沸点高。
(×)4、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与温度无关,而物质量的浓度与温度有关。
(√ )5、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6、某化学反应的Δr G m若大于零,则Kφ一定小于1。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生物化学考博真题及答案

6个简答和2个论述题CAS-ibp-2004名词解释:肽平面;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特征,不能自由旋转,这些现象是因共振而产生的。
其结果使肽键处在一个刚性的平面上,此平面被称为肽键平面(酰胺平面)。
磷酸戊糖途径;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六碳糖(6-磷酸-葡萄糖)脱羧形成五碳糖(5-磷酸-核酮糖),并伴有NADPH+H+和CO2的生成;②5-磷酸-核酮糖通过异构化,转酮基,转醛基与糖酵解途径联系起来。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当一个荧光分子(又称为供体分子)的荧光光谱与另一个荧光分子(又称为受体分子)的激发光谱相重叠时,供体荧光分子的激发能诱发受体分子发出荧光,同时供体荧光分子自身的荧光强度衰减。
简答:1 “限制性内切酶是原核生物抵抗外界,免疫防御的一道防线”这句话如何理解。
定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简称限制酶。
在20 世纪60 年代,人们就注意到DNA 在感染宿主后会被降解的现象,从而提出限制性切酶和限制酶的概念。
1968 年,首次从E.coli K 中分离到限制酶,它有特定的识别位点但没有特定的切割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离识别位点达1000bp 以上。
1970 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H. Smith 于偶然中发现,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能迅速降解外源的噬菌体DNA ,其细胞提取液可降解E.coli DNA ,但不能降解自身DNA ,从而找到HindⅡ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布极广,几乎在所有细菌的属、种中都发现至少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多者在一属中就有几十种,例如在嗜血杆菌属中(Haemophilus)现已发现的就有22种。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酶降解外源DNA,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中科院-中科大1999到2007试卷及答案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合集

2
Pt|H2 (p1)|HCl(m)|H2 (p2 )|Pt 设氢气符合状态方程 pVm=RT+ p。式中 =1.48110−5 m3 mol-1 ,且与温度,压力无关。 当氢气的压力 p1=20.0 p ,p2= p 时,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在温度为 293.15K 时的电动势;
8.(1)
负极反应: H2 (p1)-2e- → 2H+ (m)
正极反应: 2H+ (m) + 2e- → H2 (p2 )
电池反应: H2 (p1) → H2 (p2 )
(2) ΔrGm=
p2
Vmdp
p1
=
p2
p1
RT p
+
dp
=
RT
ln
p2 p1
+ ( p2
-
p1)
E=
−rGm zF
∴
U V
T
=T
nR V − nb
−
p
=
n2a V2
0。
3. H2O(g)
G
H2O(l)
25℃. p
25℃. p
G1
G3
H2O(g) 25℃. 3167Pa
G2 = 0
H2O(l) 25℃. 3167Pa
设水蒸汽是理想气体,则
G1 = nRT
ln
p2 p1
= 18.314 298.15 ln 3167 101325
(1)哪种金属首选在阴极上析出?为什么? (2)第二种金属刚折出时,首选析出金属的浓度是多少?
10.(9 分)气相反应 H2 (g)+Br2 (g) ⎯k⎯→2HBr(g) 的反应历程(基元反应)为:
中国科学院2012高等代数试题与答案+

中定义:
( A, B) tr( AT B) , A, B R 22 其中, AT 表示矩阵 A 的转置, tr( X ) 表示矩阵 X 的迹。 1) 证明 ( A, B) 是线性空间 R 22 的内积; 1 1 2) 设 W 是由 A1 , 0 0 交基。
A−1αβ T A−1 。 1 + β T A−1α
仿照 ( I m + BA) −1 = I m − B ( I n + AB ) −1 A 的证明方法,把 A + αβ T
先化为 A + αβ T = A( I + A−1α ⋅ β T ) ,得到
( A + αβ T ) −1 = ( I + A−1α ⋅ β T ) −1 A−1 = [ I − A−1α (1 + β T ⋅ A−1α ) −1 β T ] A−1
⎟ ⎠
A−1α ⎞ ⎟ 1 + β T A−1α ⎟ ⎟ 1 ⎟ T −1 1+ β A α ⎠ − A−1α ⎞ ⎟ 1 + β T A−1α ⎟ ⎛ I 0 ⎞ = ⎟ ⎟ ⎜ 1 ⎝0 1⎠ ⎟ 1 + β T A−1α ⎠
证明
⎛ −1 A−1αβ T A−1 A − α⎞ ⎜ 1 + β T A−1α ⎜ ⋅ ⎟ 1⎠ ⎜ β T A−1 ⎜ T −1 ⎝ 1+ β A α
线性方程组可求出基础解系,得 W ⊥ 的一组基 X 1 , X 2 ,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把
X 1 , X 2 化为标准正交基即得。略。
8 .证明 我们先证明若 T1 , T2 为非零线性变换,则存在向量 α ∈V ,使得
T1 (α ) ≠ 0 , T2 (α ) ≠ 0 : 因为 T1 , T2 非零, 故有向量 α1 , α 2 , 使得 T1 (α1 ) ≠ 0 , T2 (α 2 ) ≠ 0 ,
2012中科院物理化学甲真题(回忆版) (1)

本人报的是物理化学专业,专业课有机化学还有物理化学第一大题的条件是在298K下一个标准大气压,求1mol氮气的平动配分函数,平动熵,海姆赫兹函数,以及平动恒容热熔。
第二大题,求氨和氧气反应的一个反应方程式在1073K下的反应平衡常数,题目给了298K 时的相关物质的摩尔生成焓变及熵。
(比较初级,就是计算有些小技巧)第三大题,相图,很简单。
只是让表明各相区都是什么,还有每条曲线,两条三相线代表什么。
基本都是课后的习题变体第四大题,动力学,题目大致为:A,B两种物质,等摩尔参加反应。
反应进行1h后,A 物质有75%参加反应。
当反应进行2h后,求在下列不同情况下A物质在有多少未参加反应。
(1)反应对A是一级反应,对B是零级反应(2)反应对A和B均是一级反应(3)反应对A和B均是零级反应(4)在(3)的情况下A物质完全参加反应需要多长时间。
第五大题:溶液依数性(渗透压,沸点,蒸汽压的计算),题目大意是告诉了你凝固点的降低常数还有沸点升高常数,以及水在25℃的饱和蒸汽压,然后加了一定量(定值,具体我给忘了)的非挥发性溶质。
起凝固点降低了一定值(原题有给定值),试求(1)该溶液的正常沸点为多少?(2)求该溶液的饱和蒸汽压(3)求该溶液(假设为理想溶液)的渗透压第六大题,电化学,考到了公式的推导以及实验的相关原理题目大意:给出了Ag|Agcl|HCl(m)|H2(P)的电池。
(1)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电化学反应方程式(2)试推导该电池的电动势表达式(3)如何用用电动势法测量氯化银标准电极电势。
需要知道哪些数据第七大题:电化学和热力学综合题目大意:已知某化学反应方程式,在298K,100KP下进行1mol时。
放热40Kj。
在可逆电池中进行时则吸热4KJ.(1)求该反应的熵变(2)求该过程系统和环境的总熵变(3)求该过程可以做的最大功小题的分布比较泛泛。
一般的偏的都有涉及,需要比较牢固的理论知识地基。
特备的注重细节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高等物理化学
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298.15 K,已知气相反应2CO(g)﹢O2(g) → 2CO2(g)的r m ΔG﹦
-514.2 kJ/mol,则发生1 mol 反应进度的Δr Am: (C)
A﹦0
A. r m Δ A﹦-514.2 kJ/mol
B. r m Δ
C. r m Δ A>-514.2 kJ/mol
D. r m Δ A﹤-514.2 kJ/mol
2.1mol 苯(l)在正常沸点完全变为蒸气时,一组不变的热力学函数
是:(C)
A. 温度、压力、定压热容
B. 热力学能、温度、吉布斯函数
C. 温度、总(系统和环境)熵、吉布斯函数
D. 热力学能、焓、熵
3.在一定压力下,纯 A 的沸点、饱和蒸气压和化学势分别为 b T?,
?,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形成溶液后分别变成 b T ,A A p?,A μ
p , A μ ,因此有:(D)
> A μ?
A. b T > b T?, A p >A p?, A μ
< A μ?
B. b T < b T?, A p <A p?, A μ
< A μ?
C. b T < b T?, A p >A p ?, A μ
< A μ?
D. b T > b T?, A p <A p ?, A μ
4.298 K,浓度均为0.01 mol·k g-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γ±最大者是:(A)
A.KCl
B.CaCl2
Cl 3
D.ZnSO4
5.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界面张力间的关系是:(B)
A. s g σ < l s σ
B. s g σ > l s σ
C. s g σ﹦l s σ
D. g s σ< l g σ
6.298 K 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l)和NaCl(2)溶液,两溶液中Na+的迁移数1 t 与2 t 之间的关系为:(C)
A. 1 t ﹦ 2 t
B. 1 t > 2 t
C. 1 t < 2 t
D.无法比较
7.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 型)基本性质之一的是:(A)
A.有导电性
B.易于分散在油中
C.无导电性
8.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正吸附的是:(D)
A.烧碱
B.蔗糖
C.食盐
D.肥皂
二、填空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四个过程:
(a)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由始态(p1,V
,T)变化到末态
1
(p2,V2,T)
(b)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
(c)物质的量分别为n B,n C的纯液体B,C在恒温恒压下形成理想状态混合物的混合过程
(d)绝热,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过程前后系统焓保持不变的有(abcd )
2.关系式S = kln的主要意思是(联系统计热力学与宏观热力学的
桥梁,表明了熵的统计意义)
3.某反应在340 K时的速率常数为0.292 min1,活化能为103.3 kJ/mol,则353 K时的半衰期为(0.618 )min
4.已知298 K时的标准电极电势E(Fe3/Fe)=-0.036 V,则E(Fe2+/ Fe)=-0.439V,则E(Fe3+/ Fe2+)为(0.770 )
5. 若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 m)/(RT)=1+bp,b为常数,则其逸度表达式为
6. 已知某分子两能级的能量为
1= 6.121
10,2= 8.421
10,相应的简并
度(统计权重)为g1= 3,g2= 5,Boltzmamn常数k = 1.3823
10,试计算T= 300 K时这两个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n2/n1=0.32 )
7. 氩气钢瓶外表的油漆的颜色是天蓝,氢气钢瓶外表的油漆的颜色是深绿。
8. 对峙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所需的仪器是电位差计。
9. 在U 形管水银压差计中的液面上常加有隔离液,如石蜡油、甘油等,其作用是:防止汞的蒸发扩散。
10. 热电偶测温原理是利用两种金属的温差电势来测定温度的。
三、简答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某相同温度下两实际气体的Z(压缩因子)
—P(压力)等温线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该
温度下,当P0时,Z=1,当压力相当高的b
和b’点也有Z=1,它们均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图1
pV m=R T的形式。
问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2. 25℃时,电池Zn(s)︱ZnO(s)︱OH-1(a﹦0.1)︱HgO(s)︱Hg(l)的
(1)负极反应.
(2)正极反应.
(3)电池反应.
(4)电池的电动势.
[已知25℃时,ΔfGm(ZnO,s)﹦-318.3 kJ/mol;f m ΔG(HgO,s)﹦-58.74 kJ/mol]
3. 甲苯的氯化反应:C 6H 6CH 3+Cl 2实验表明,当低温(30-50℃)下使用FeCl 3作催化剂主要是苯环上取
代,高温(120-130℃)下用光激发,则主要是侧链取代。
试用有关化学动力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4. 以色列科学家Dan Shechtman 博士因发现准晶体独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请你回答:(1)至少2种准晶体类型;(2)准晶构造特性;
(3)准晶有什么特殊的性质/性能。
四、计算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已知电极Ag |Ag 和Ag +,AgCl|Cl 的标准电极电势分别为0.7994V 和0.2221V 。
请计算298.15 K 时固体AgCl 在水中的活度积
C 6H 4ClCH 3+HCl
C 6H 5CH 2Cl+HCl
K ap。
2. 某反应:4 AB3(g)=A4(g)+6B2(g),950 K时测得系统在同时间的总压如下:
t/min 0 40 80
/kPa 13.3 20.0 22.2 p
总
开始时只有AB3 (g),试求该反应在950 K时的速率常数。
备注:PCl5,PCl3,Cl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08.2g/mol,137.1 g/mol,70.9 g/mol
五、综合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由系统的热力学能与粒子的配分函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单原子理想气体的CV ,m ﹦3/2 R
2. 给出CH2Cl2分子的全部对称元素和所属的点群,并判断其旋光性
和偶极矩。
3.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为什么H2O分子为V型结构。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2s、2px、2py、2pz 4个原子轨道是sp3杂化的,但在其中有2对未共用的电子对(称之为孤电子对)占据在两个sp3杂化轨道中。
孤电子对所占用的杂化轨道电子云比较密集,对成键电子对所占的杂化轨道起了推斥和压缩的作用,以致两个O-H键间夹角被压缩成了104°45′,也就是所说的V型,而不再是正四面体杂化的109°28′。
水分子中氧原子的这种杂化结构叫做不等性sp3杂化。
4. NO分子容易氧化成NO+分子离子,解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