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一、共青团名字的由来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名称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5日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在伟大的五四运动后,在共产党小组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2、三次更名1925.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49.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五四运动之战(1914-1918)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天安门广场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贱”“拒绝签约”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签字。

背景:政治方面:(1)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内);(2)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国外)。

外交方面:巴黎与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

社会方面:(1)民族自觉日渐增强;(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文化方面:(1)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提倡新文学。

上海工人阶级的爱国运动。

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阶级用政治大罢工这个武器,学生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果:初步胜利。

影响: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三个卖国贱的职务;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姿态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中国民主革命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播形成了一般思想潮流。

五四运动的胜利同时失去了团组织建设。

1920年8月,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名称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23年10月20日团中央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青年》周刊,作为共青团中央的机关刊物。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三、“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站在华北战线的北京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在红军北上抗日和《八一宣言》的鼓舞下发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团员的权利和义务1、共青团的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中国共青团的发展演变史

中国共青团的发展演变史

中国共青团的发展演变史前言中国共青团是中国领导下的青年团体,伴随着中国共产而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起来。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共青团的发展演变史。

初创阶段(1920-1921年)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20年至1921年间,这一阶段是中国成立前夕,一些革命青年团体相继成立和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青年们积极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中。

成立与发展(1922-1949年)1922年,中国共青团正式成立,并成为中国的青年组织。

在中国的领导下,共青团积极组织和引导青年参与革命斗争,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广泛的组织网络。

共青团的工作从大城市逐渐延伸到农村和工厂,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青团在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青团组织了许多青年参加抗日战争,并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此后,共青团加强了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学生组织等的联系,扩大了影响力。

社会主义时期(1949-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青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共青团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组织和引导青年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共青团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同时也遭受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青团开始调整工作方向,注重培养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青年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

共青团的工作逐渐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新时代(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青团的工作进一步发展。

共青团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主要任务,积极引导青年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

共青团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共青团在推动青年的创新创业、思想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共青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结语中国共青团的发展演变史见证了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奋斗和成长的过程。

中国共青团简明历史回顾

中国共青团简明历史回顾

中国共青团简明历史回顾
中国共青团(以下简称共青团)是中国领导的青年组织。

简明历史回顾如下:
1. 创建初期:1922年5月4日,中国创办的《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五四声明》,呼吁青年参与国家进步和社会革命。

同年预备组织中国共青团。

2. 正式成立:1925年,根据中国的决定,共青团正式成立,并公开宣告党的政治纲领。

3. 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共青团积极参与中国组织的抗日活动,组织和动员青年积极参战。

4. 解放战争时期:共青团在解放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积极组织和引导青年参与解放斗争,并成立了“青年民主联合会”。

5.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青团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转变为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6. 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共青团受到冲击和破坏,一些团干部被打倒,活动暂停。

7.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共青团重新恢复活动,并积极推动青年发展和健康成长。

8. 当代发展:21世纪以来,共青团推动了青年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务。

总结来说,中国共青团创立于革命时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始终紧紧依附中国,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青年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

共青团的历史

共青团的历史

共青团的历史共青团的历史共青团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组织之一,成立于1922年5月4日,是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

共青团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求得团结,走自己的道路,勇于探索,不断前进,永不懈怠。

”共青团的创立花费了当时很多知识青年和革命先驱的心血和汗水。

共青团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

他提出建立共青团的构想,旨在帮助广大青年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组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努力奋斗。

共青团成立之初,在中华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共青团中央请愿书》。

请愿书提出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青年组织,在政治上与共产党相联系,在组织上独立,负责振兴中国青年运动。

同时,也要求国家给予发展青年团体的倾斜政策,鼓励青年发挥创造力。

共青团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爱国爱民的活动,积极发挥了青年的正能量。

共青团发动了大批青年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工作,加入军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同时,团组织也为一些有志青年提供了学习和工作的平台。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共青团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中,共青团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斗争中,共青团组织成立了红色青年团,以帮助当时的革命武装,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随着新中国成立,共青团的任务也随之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中,共青团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团组织的支持下,大批青年得到了受教育和成长的机会,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共青团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的工作模式和培养新型青年的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共青团根据时代的要求和青年的特点,在培养青年领袖,传承革命精神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质量水平,积极担当青年工作的责任。

结语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是广大中国青年的组织。

共青团发展简史

共青团发展简史

共青团发展简史一、引言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简称。

本文将从共青团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和主要工作等方面,对共青团的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二、成立背景共青团的成立源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青年一代面临着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任务。

为了团结广大青年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0年5月4日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改称为中国共青团。

三、发展历程1. 初期发展(1920-1949年)共青团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组织青年群众开展宣传、组织、教育和革命斗争等活动,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共青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组织青年群众参与农村合作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活动,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共青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共青团积极推动青年群众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组织开展各类青年实践活动,推动了青年群众的成长和发展。

四、组织结构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包括中央团委、省级团委和地方各级团组织。

中央团委是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团的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

省级团委负责协调和指导地方各级团组织的工作。

地方各级团组织是基层团组织,负责组织和动员广大青年群众参与团的各项活动。

五、主要工作共青团的主要工作包括思想教育、组织建设、青年发展、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

1. 思想教育共青团通过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年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 组织建设共青团注重组织建设,加强团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升团员的组织觉悟和组织能力,为广大青年提供良好的组织平台和发展机会。

3. 青年发展共青团关注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开展各类培训和实践活动,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促进青年群众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共青团团史

共青团团史

共青团团史
中国共青团
一、团史
1、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正式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3、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青团第一次实现思想、组织上完全统一,成为中国青年的核心力量。

4、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最高纲领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为打倒军阀。

5、1925年1月,第三次代表大会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共产党服务)。

6、1936年11月,共青团改造成民族解放性质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7、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9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在解放区开展工作。

8、1957年5月,三大改造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

9、1957年至20世纪末,中国共青团只召开了六次代表大会。

10、1998年6月,中国共青团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青团已经进入跨世纪的历史征程。

二、三次历史运动
1、1919年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1935年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五省自治),北平学联抗日救亡。

3、1976年四五运动(周恩来逝世后,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的同时,对江青反革命团体的反对痛斥)。

三、团的品牌工作
1、青年文明号。

2、希望工程。

3、青年志愿者。

4、保护母亲河行动。

中国共青团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青团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青团发展历史简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90年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

在建设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共青团自1922年5月诞生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

下面分6个部分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共青团的历史。

第一部分,为民族复兴诞生,为人民解放战斗这一部分是讲1921年到1937年7月的团史,也就是共青团在党的创立时期、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

中国共青团几乎是与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

他在创立时期的名称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在创立时定名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为了能够团结和影响更多的青年,这与当时社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有关。

团改名是因为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社会上的人们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有了了解,为了表明中国青年团组织是跟党走的组织,是带领青年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组织才改名的。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时候,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富裕。

当时1911年辛亥革命,曾经给危机四伏的中国带来了一丝光亮,但是很快就被军阀混战的硝烟所淹没。

十月革命的炮声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国人民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解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当时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诞生了。

共青团成立的历史简短介绍

共青团成立的历史简短介绍

共青团成立的历史简短介绍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成立于1922年,是
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组织。

共青团的成立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青年运动的重视。

共产党认识到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和力量,青年运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革命的重要力量。

为了团结和组织广大青年,1920年代初期,中
国共产党在上海、武汉等地成立了少年先锋队和其他青年组织,为后来的共青团奠定了基础。

共青团的正式成立可以追溯到1922年5月4日,在中国共产
党的推动下,全国各界青年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中国青年团组织筹备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纲领(草案)》,规定了组织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确定了共青团的组织架构和领导机构。

会议还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青年团临时中央委员会,以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书记。

成立后的共青团积极组织青年参与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青团团章规定了团的宗旨是"团结工人阶级、贫农无产阶级、其他劳动者和其他爱国者,培养这些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中国奋斗。

"共青团鼓励团员积
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心青年问题,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青年中推动共产主义的理念和思想。

多年来,共青团在中国青年中积极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青年参与社会活动和劳动教育,推动了中国青年的成长和进步。

如今,共青团仍然是中国大陆的主要青年组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青团历史1920年8月22日,中国第一个先进青年的政治团体——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从1920年夏天开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活动,虽然没有最后完成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工作,但是为青年团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团的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一些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领导罢工斗争,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十月革命1920年夏天,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

紧接着,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早期共产党组织。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根据俄国革命的经验,各地早期党组织也把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是后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得以创建的重要保证。

1920年8月22日,在陈独秀等倡导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派俞秀松出面,同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金家风等八人首先发起组建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俞秀松担任团的书记。

团的机关设在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马上开展工作,他们向各地区的共产主义者寄出团的章程,商议在各地建立青年团。

建团的目的,在当年的刊物《先驱》第8号上说得很清楚:“为实行社会改造和宣传主义起见,组织了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叫社会主义青年团”。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就发展了30多名团员。

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李启汉等都是最早的团员。

青年团组织最早在上海出现,一方面和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有关,同时,也由于上海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最大的对外口岸,无产阶级的力量最强大,文化教育比较发达,具有全国影响的报刊杂志也很多,另外,上海外国租界的存在,也在客观上为中国革命者从事活动提供了可利用的空隙。

与此同时,李大钊等在北京也着手建立青年团。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不久,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宣告成立。

北京团组织是在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平民教育讲习团等进步青年社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召开。

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高君宇被推选为书记。

当时的成员有;邓中夏、刘仁静、何孟雄、郑振铎等。

这一年,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活动,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很多地方破土而发。

1920年秋,武汉地区在董必武、陈潭秋等组织下,建立了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广州青年团成立。

早期团员有:谭平山、陈公博、彭湃、阮啸仙等。

1920年10月,毛泽东在接到上海寄来的团章后,即在湖南长沙开始建立团的组织。

毛泽东任团的书记。

最早发展的团员有:彭璜、陈子博、郭亮等人。

1920年10月,张太雷和于方舟在上海和北京青年团的帮助下建立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

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建团工作仍在扩展。

1921年5月,李大钊委托在北京念书的山西学生高君宇在太原成立了山西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四川,1921年上半年,在吴玉章、恽代英的指导下,初建了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下半年成立了支部。

1923年,在肖楚女的帮助下,重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成。

俞秀松1922年4月到杭州,帮助筹建了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国内团的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时,1920年在欧洲勤工俭学的部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富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刘伯坚等,酝酿成立少年共产党。

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

后来得悉国内已经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0月,少年共产党召开大会,经过全体总投票,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郊外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把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并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根据国内的指示定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

下设旅法、旅德、旅比三个支部。

旅欧团组织开始只有30多人,1923年增加到72人,1924年就发展到200多人。

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像磁铁一样,把那些立志砸碎旧世界,创建新社会的有为青年紧密地团结起来,聚拢到党的周围,由团到党,成为建党的早期骨干。

在以上团的创建过程中一连串闪光的名字更说明团与党的密切关系。

何长工同志后来在他的《忆留法勤工俭学和共青团旅欧支部》文章中也写道:“旅欧总支部是党和团的最早的组织之一,它培养了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回国后,立即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工厂、农村,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像火种一样,到处燃烧起革命的火焰。

赵世炎、陈延年、王若飞、刘伯坚、张昆弟、高风、毛羽顺等烈士,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蔡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的团员,这是我们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无比光荣。

”历史上,共青团组织曾经历了两次建立、两次改名和一次被改造的发展阶段,但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共青团始终以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任务、方针政策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与党同心协力,风雨同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

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对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问题进行了研究,还决定了吸收优秀团员入党的办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视和加强对团的领导。

在党的帮助下,团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到1922年5月,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夕,全国各地团员人数达到5000多名。

全国各地团组织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和巩固团组织,以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中国青年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隆重召开。

出席大会的代表25人,代表当时15个地方团组织和5000多名团员。

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

这一天也是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

团临时中央局选择这一天召开代表大会,就是要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是代表劳动青年利益的革命组织。

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

从此,一个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中国青年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青团的带领下,开始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4年,革命形势风雷激荡。

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影响遍及全国。

在协助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帮助国民党改组,宣传国民革命,参加黄埔军校等重大事件中,青年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为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三大,在这次会上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因为当时在欧洲,社会主义青年团已成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领导下的青年组织名称,为了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领导下的青年组织相区别,表示中国青年是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革命青年组织,大会决定和列宁领导下的第三国际的各国青年团一样,把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大会郑重申明:“我们决不再沿用以前那种不甚恰当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名称。

我们相信为要促进中国的革命运动,必须引导中国的青年认识而且信赖无产阶级力量,所以我们用不着隐讳我们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主张。

共产主义是帝国主义军阀以及一切反革命派所恐怖的名词,我们正应当很勇敢揭示我们共产主义者的面目,让他们在我们面前发抖。

”这就是团组织的第一次改名,今天读来我们仍会感到一股革命的勇敢豪气。

三大之后,团组织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新姿态,投入了中国革命的大风暴中。

1935年国内形势发生激烈的变化,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伸进华北,国民党却仍执行着卖国投降政策。

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11月,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投入抗日救亡的斗争,党中央做出了改造共青团的决定。

从此,团变为抗日青年的群众组织。

关于共青团的改造问题,当时中国驻少共国际代表,少共国际候补执行委员宋一平后来回忆说:“1935年9月,少共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体要高举民主、自由、和平和反法西斯的旗帜,与各国民族解放组织、民族改良组织合作成为统一战线组织,提议中国共青团进行‘根本改造’,克服第二党倾向,成为广大群众性的反法西斯组织。

会后,共产国际的中国代表王明立即派张浩回国,向党中央传达共产国际和少共国际的电报和会议精神。

在国内,根据党提出的‘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口号和共青团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彻底改造共青团。

”在共青团改造过程中,各种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纷纷涌现。

在根据地,建立了“青年救国联合会”,青救会高举抗日救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旗帜,广泛团结全国青年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组织第二次建立是在1946年9月。

关于重新建团的原因,在1946年中共中央发给各地的电文《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中表述的很清晰:“九年来,全国青年工作是有成绩的。

解放区的青救会、青抗先、青联会等组织,在参战参军、文化教育和其他建设根据地的工作中,都起了伟大的作用。

在党、政、军、民各方面长期努力下,解放区青年的政治觉悟普遍提高,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积极分子。

青救会式的组织与活动已经不能满足这些积极分子的要求。

而青年工作也因为缺少积极分子有组织的推动,逐渐松懈,不能发挥应有的力量。

这些经验说明:青年积极分子需要有一个单独的组织,以满足其工作与学习的要求,并成为党团领导广大青年群众的核心。

……中央认为今天应该成立新的青年积极分子组织。

此组织应比过去共产主义青年团更群众化、青年化。

政治上接受党的领导。

其名称拟定为民主青年团或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电文中还对新组织的性质、任务、工作方法等做了规定。

这篇由任弼时同志亲自修订的电文,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研究重建青年团的历史文献,也是中央最早的富有历史价值的文献。

它凝聚了弼时同志对青年工作倾注的心血,也表明团的重建工作从开始就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

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试建工作,青年团受到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各方面工作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1949年元旦,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号召在全国普遍建立青年团。

在此以后,青年团有了很大发展,截止到1949年4月,全国团员达到19万人。

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胜利召开。

大会的会场就设在徐悲鸿任校长的国立艺专礼堂。

那年刚30岁的实用美术系讲师周令钊,带领学生们参加了大会会场的设计、布置工作。

他后来回忆说:“学校里一下来了这么多干部,每个人都穿着灰布军装,中间扎着腰带,这让学生们很羡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