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五观之国家观教案

合集下载

五观教育内容(学习材料)

五观教育内容(学习材料)

“五观”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 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这是 VI.列宁对K.马克思、 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

它包括 3层含义: 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 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 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 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 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 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 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 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 阶级的统治。

③国家是机器。

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 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 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 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 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

这 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 客观规律。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 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 的共同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 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 规律制约的。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 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五观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1、马克思的国家观一国家是一个级个阶级压压个迫另一个阶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控个阶级控制机制的机器器。

对列宁对马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

它层包括层含含义:①国家有是有阶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从不是从来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结发展的结果果,是私现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同样,家国家也然也必然伴伴级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观亡的客观规规律。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国质,即国家哪家是哪个个政阶级的政权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个任何一个阶的阶级的统统源治都来源于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靠必须依靠它政它的政治治维统治来维护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位统治地位的级的阶级。

治政治统治是统是统治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量志和力量的现的表现,,是一般都是通过通过国国家意志来实现的。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阶奴隶主阶级统级的统治治,封制建制国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是的本质是资阶资产阶级级的统治,会社会主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③国器家是机器。

形。

它形象象国地指出国家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与组织与其其组它社会组织的织的主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意从国家意志能志的能力力,使有行使这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等狱等强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这国债。

这项成项构成一一力种组织力量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2、思马克思主主义民族观第一,族民族是是个一个历历范史范畴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人民族是人们历们在历史史的上形成的一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在及表现在共文共同文化化同上的共同心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阿尕尔森镇中学主题班会召开记录表时间主题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班级班主任八年级班杜玉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涵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具体内容教案一: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内容构成。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观称为唯物史观。

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

二:五个认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

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儿女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了新疆,共同为创造一体多元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共同维护了边疆稳固、国家统一、民具体内容教族团结,共同铸造了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共同凝聚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要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要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

要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案现。

要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在认同的基础上而作出的选择。

三:三个离不开 1981年,中共中央在转发《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的纪要》的通知中进一步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马克思五观班会教案

马克思五观班会教案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第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
后附各班开展活动照片
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二、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要坚持锻炼强健体魄与磨练顽强意志相统一,从小积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本钱。当代少年儿童都要立志成为能够迎接各种严峻挑战的勇士。要从小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增强体质,为完成学业和将来担负繁重的工作,准备好身体上的本钱。要以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在艰难困苦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从小锤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格,不向困难低头,不被挫折压倒,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1)宗教的本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问题作了回答:“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宗教的发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完善为揭示和阐明宗教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3)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4)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秩序的工具。(5)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此后,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等革命导师的发展而得以补充,马克思主义就“文化”的界定亦得以不断完善,但是,总而言之,经典的较为公认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批判性继承的原则,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扬弃”的观点在文化中的通俗体现。

马克思主义“五观”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五观”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五观”学习资料马克思主义5观学习资料马克思主义“5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是1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1切被安排的阶级受1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它包括3层含义: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1种历史现象,不是历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构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样,国家也必定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完全消灭而自行灭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

2.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一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一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1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1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托它的政治统治来保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协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气力的表现,1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3.国家是机器。

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分,就在于它有逼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类权利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类权利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迫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迫机关的捐税和国债。

这3项构成1种组织气力和物资气力,即特殊的社会权利。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1,民族是1个历史范畴,有它本身构成、发展到灭亡的客观规律。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构成的1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1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第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教案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教案

民族宣传月开展民族教育主持人:刘洪科授课人:孙秀芬时间:9月7日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全体职工地点:基建运修处会议室授课内容: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1、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2、四个认同: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马克思的“五观”:1、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

它包括3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第一小学潘佳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2.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2、难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资料一、活动目的:1、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内涵.2、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为搞好民族团结,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二、活动时间:2013年11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三、班会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点。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科学内涵和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doc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doc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主题班会凉州户镇学校八年级二班一、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二、四个认同: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2.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3.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4.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马克思的“五观”:1、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

它包括3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

五观教育教案

五观教育教案

五观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五观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五观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观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五观。

2、难点理解五观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将五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五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五观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4、实践活动法:安排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加深对五观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个人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思考,从而引出五观教育的主题。

(二)讲解五观的内容(20 分钟)1、国家观国家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热爱国家的表现和意义。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的重要性。

2、民族观民族的概念和特点。

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

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历史观历史的作用和价值。

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4、文化观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5、宗教观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宗教观。

(三)案例分析(15 分钟)1、展示一些因错误的五观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如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否定历史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危害。

2、分享一些因树立正确的五观而取得成功和成就的案例,如爱国科学家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繁荣发展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四)小组讨论(15 分钟)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五观”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实践活动(10 分钟)1、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如制作一份关于五观的手抄报、写一篇关于如何树立正确五观的心得体会等。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主题班会凉州户镇学校八年级二班一、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二、四个认同: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2.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3.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4.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马克思的“五观”:1、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

它包括3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TOTOYA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TOTOYA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历史,尊重历史。
在历史观上,要尊重历史,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维护 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要确立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和 主体观念,尊重人民及其创造。(四个尊重) 要加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教育。 了解过去的历史,了解过去各民族共 同创造的历史是最重要的。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必须了解并实践中华民族 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就是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 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具体说来包括十个方面 必须坚持宗教工作的四条原则----公民信仰 宗教自由(说明人员、教种);独立办教(国外势 力不得干涉);政教分离(不得干预国政);国家 保护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与爱国P148) 要正确区分划清宗教活动与民族风俗习惯的 界限----念经拜佛、祈祷、礼拜、封斋(宗教活动) 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节、 禁忌(风尚习俗)。正确认识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凡是违背国家宪法、 法律、政策和民族自治地方有关宗教事务管理法规、 条例、规章的宗教活动都属于非法宗教活动。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祖国观) -----党关于国家的性质、职能、宪法、 国家机构设定、国家结构形式、国家专 政机器的架构及运转、国体政体及国家 制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
在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 问题是要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打击和维护的力度都要加大; ……

五观

五观

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队会三年级(3)班一.队会准备1.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2.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二.出队旗三.唱队歌四、活动目的:1、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内涵。

2、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为搞好民族团结,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五、队会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点。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科学内涵和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无论谈论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他,马克思主义都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人。

人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不同于自然,“人是自由的自觉的”类存在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突出“五观”教育是新世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深化、整合,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和进一步贴近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更是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工作和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五观”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五观”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五观”学习资料马克思主义5观学习资料马克思主义“5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是1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1切被安排的阶级受1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它包括3层含义: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1种历史现象,不是历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构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样,国家也必定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完全消灭而自行灭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

2.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一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一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1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1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托它的政治统治来保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协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气力的表现,1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3.国家是机器。

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分,就在于它有逼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类权利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类权利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迫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迫机关的捐税和国债。

这3项构成1种组织气力和物资气力,即特殊的社会权利。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1,民族是1个历史范畴,有它本身构成、发展到灭亡的客观规律。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构成的1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1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第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五观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1、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

它包括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③国家是机器。

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

这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案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案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案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研究时间:2019年9月12日研究内容: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研究地点:四年级一班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为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号召学生争做爱国守法、勤奋好学、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人,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班主任宣布主题班会开始XXX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

强调,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

今天我们在这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研究我们将形成长效机制,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指导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家庭与学校要形成合力,树立一批学生身边的好同学、好教师、好家长,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现在我宣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我茁壮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请全体学生起立,奏《少先队队歌》。

(二)主持人就位主持人: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主持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五观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内容

.马克思主义“五观”1、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全部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看法最全面、最正确的归纳。

它包含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素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行调解的产物。

相同,国家也必定陪伴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完全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本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一定依赖它的政治统治来保护和稳固,所以国家政权老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结协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经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财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③国家是机器。

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很多零件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组织与其余社会组织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它有逼迫被统治阶级听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履行这类权利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类权利的军队、警察、法院、牢狱等强迫机关,还有奉养官吏与强迫机关的捐税和国债。

这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别的社会权利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围,有它自己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区、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此刻共同文化上的共齐心理素质的稳固的共同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必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跟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停发展变化的,而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限制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一样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案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案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学习时间: 2019 年 9 月 12 日学习内容: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学习地点:四年级一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为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号召学生争做爱国守法、勤奋好学、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人,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班主任宣布主题班会开始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

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我们将形成长效机制,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指导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家庭与学校要形成合力,树立一批学生身边的好同学、好教师、好家长,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现在我宣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我茁壮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请全体学生起立,奏《少先队队歌》。

(二)主持人就位主持人: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24 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主持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学计划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学计划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学计划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对于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来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学计划。

一、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是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的基础,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概念、内在联系和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可以介绍国家的定义和本质,阐述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的特征。

然后,通过分析国家与政权、阶级和社会基础等的关系,展示国家的基本属性和作用。

最后,我们可以探讨国家观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动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承扬变化,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认识框架。

二、活动安排教学活动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组织一次专题讲座,邀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权威和全面的讲解视角。

其次,可以组织小组研讨和讨论,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再者,我们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和学术调研,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观察,深入了解国家的实践形态和历史文化。

三、教材使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教材。

首先,可以选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让学生直接接触和感受原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

其次,可以选用一些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和深入解读,如近年来出版的关于国家观的重要专著和研究报告,以提供学生一个多元和前沿的学习材料。

最后,我们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社会科学教材和案例分析,以综合运用和对比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总结而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学计划的实施对于加强学生对于国家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观之国家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2、通过学习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化作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的动力,牢固树立现在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将来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远大志向,自觉把个人今天的成长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的内容
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二、讲授新课: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三、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三、升华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

爱国的表现:一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自觉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二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把成长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教师小结。

希望你们从现在起,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在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少年,为长大以后投身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全面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