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看微电影带给独立电影的启示
电影与经济的关系
电影与经济的关系引言: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电影产业的兴盛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观影体验,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电影与经济的关系。
一、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首先,电影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电影的拍摄、制作到传媒、发行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其次,电影的票房收入和版权费等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电影院、影视公司、电影院线等都从电影产业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此外,电影还能够吸引大量观众消费,推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如电影衍生品、旅游景区等。
可以说,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二、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经济价值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不仅仅是经济产业,还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电影能够传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提高国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电影,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其次,电影能够塑造和传递社会价值观。
优秀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对社会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电影还能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三、电影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场地和设备,这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影视基地、摄影器材等。
其次,电影的拍摄和放映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支持,推动了当地就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电影的上映也会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繁荣,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可以说,电影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电影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研究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中国电影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
随之而来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显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影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产业结构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制约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电影产业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结构、市场、政策等方面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和特点,探讨其在国际电影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2. 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中国电影产业的结构,探讨其产业链条、定位和发展模式,揭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结构和特点,探讨市场供需关系、消费趋势及市场竞争格局,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4. 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探讨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改进方向。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为相关政府部门、电影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
2. 正文2.1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续多年增长,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
电影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底,中国电影院数量已超过1.3万家,比2018年增长了11.9%。
让子弹飞出的经济学
让子弹飞出的经济学《让子弹飞出的经济学》这部电影极富中国式的幽默和奇思妙想,探讨了个体与整体、市场与政府、公平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一些社会和政治现实。
电影中的经济学思考着眼于市场的运作机制、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公平的实现途径等问题,启示了人们对于中国式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的思考。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电影中的经济学思想。
一、市场的运作机制电影中反映了市场用户的利益追求与市场经济自发性运作之间的矛盾以及市场规则与扭曲之间的关系。
李幼斌饰演的庸医马邦德,抓住了当地人因为医疗资源严重匮乏,而对任何能治好病的医生大肆奉承的心理,大肆敛财。
但是由于张家被他们骗走了一批竹鸡,张家非常愤怒。
于是,任达华饰演的麻匪“洪金宝”决定报仇。
麻匪成立了一个剧团,原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庸医永远不敢再来骗张家,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千奇百怪的手段,他掌握了庸医自己的身份,从而将庸医逼到了一个乡镇偏远的革命区域,成为了革命军医。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给我们展示了市场资源分配的一些规律,例如市场需求的产生与市场价格的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冲突,以及自由市场经济中市场规则形成的复杂性等。
对于庸医而言,他能够大赚一笔是因为当地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病人的需求十分迫切,他因此能够任意哄抬价格。
但是这种现象带来的效果是高昂的治疗费用,失去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和声誉。
对于张家而言,他们的需求是找到能治好他们的宝贵的竹鸡,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是这也使得庸医可以轻易地欺骗他们,他们爱财轻信的心理被庸医钻了空子。
电影中的麻匪“洪金宝”最终利用了这种市场规则,将庸医从他的利益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中的故事以一种悲剧,讽刺了市场规则扭曲带来的后果。
二、政府的角色和作用电影中的政府主要反映于地方官员、警察和革命军等,强调政府对于市场规则的制定、执行和监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地方官员几乎满口“法制”,“依法治国”,却几乎不思政策的科学性,带来一系列的舞弊、异常和混乱。
一出好戏里面的经济学知识
电影《一出好戏》是一部融合了喜剧、爱情、冒险等元素的影片,其中也涉及了一些经济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在电影中体现的经济学概念:1. 稀缺性:在电影中,人们流落荒岛,资源稀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有限的食物和水。
这反映了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概念,即资源有限,而人们的欲望无穷,需要做出选择和取舍。
2. 生产与消费:在岛上的人们开始生产自己的食物和水,这体现了生产的概念。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交换和分配,这又体现了消费的概念。
3. 价值与价格:在电影中,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价值,人们通过劳动和交换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物品。
这体现了价值和价格的概念。
4. 供需关系:在岛上的人们通过劳动来生产食物和水,同时也需要消费食物和水来维持生命。
这体现了供需关系,即生产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则消费这些商品和服务。
5. 市场机制:在岛上的人们通过交换物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等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6. 货币与交易:在电影中,人们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易和交换,这体现了货币和交易的概念。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7. 经济增长:电影中描述了人们通过劳动和创造来增加生产和消费,这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产出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8. 产权与制度:电影中描述了人们通过制定规则和建立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这体现了产权和制度的概念。
产权是指对特定物品或资源的排他性权利,制度则是指一系列规则和约束条件,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竞争。
总之,《一出好戏》这部电影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荒岛求生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影中的经济学元素与社会价值
电影中的经济学元素与社会价值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形式,不仅仅是为观众提供娱乐和消遣的途径,同时也通过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了许多有关经济学的元素和社会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电影中经济学元素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以不同的电影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一、市场竞争与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许多电影中常见的经济学元素之一。
电影中的竞争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面,比如商业竞争、劳动力市场竞争等。
以电影《华尔街》为例,该片通过展现华尔街金融界的竞争与利益冲突,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规则和利益驱动。
主角戈登·格克(Gordon Gekko)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企业家形象,他通过竞争和市场操作来获取巨额财富。
这部电影从一个微观的层面,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和金融交易中的利益冲突,让观众对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资源配置与公平正义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在经济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电影中经济学元素的另一个方面。
电影中的资源分配可以涉及到财富、权力、机会等方面的问题。
电影《社交网络》以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主角,讲述了他创办Facebook的故事。
这部电影着重探讨了权力与资源的分配问题。
马克通过自己的天才和努力,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和道德困境。
这个故事在思考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正义的同时,也提出了关于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深刻问题,使人们对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三、消费与生活方式电影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也是经济学元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不仅仅是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也代表着特定的消费类型和生活方式。
例如,电影《大都会》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生活,其中包括了当时的社交场景、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部电影通过展示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以及上流社会的奢华消费,揭示了社会等级和消费文化的重要性。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中的场景和服装等细节,了解当时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反思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
从经济的角度评价电影活着
从经济的角度评价电影活着《活着》是由余华所写的一部经典小说,也被改编成了电影。
该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来反映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社会变革。
从经济的角度来评价电影《活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电影《活着》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在电影中,农民主人公福贵的家庭在苦难和灾难面前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
从福贵庄园的破败程度以及农田的贫瘠来看,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在那个时期的经济困境。
这表明了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农村贫困问题的严重性。
电影中揭示了中国农村的封建剥削问题。
福贵家世代种植树地来赚取收入,但却被地主剥夺了收益。
即便是解放后,地主家族依然获得了福贵种植树地的使用权,福贵只能靠打工维持生计。
这种封建剥削使得福贵家的财富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也使得福贵在其一生中饱受苦难。
电影通过讲述福贵家庭的经济变迁,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电影中描绘了从封建社会的农奴经济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市场经济的转变。
通过福贵一家困苦生活的描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农民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自由交易,从而改变了他们的经济状况。
另外,电影还涉及到了贫富差距的问题。
电影中描绘了福贵一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贫困与富裕。
尽管在改革开放后福贵家曾一度有过一些富裕的日子,但最终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悲剧而陷入了更深的贫穷。
电影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引发观众对于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并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提出了质疑。
电影《活着》还通过福贵家的经历展现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困境。
福贵一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靠农村的土地和劳动力维持生计的。
随着农村劳动力失去土地使用权和市场价值的下降,他们的生计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恶化。
这暗示了农民工群体所面临的无土地、无权益、无社保等问题,是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问题的一种隐晦的揭示。
总之,电影《活着》通过展现农村经济、封建剥削、社会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向观众传达了对于经济问题的深刻思考。
经济学与电影产业
经济学与电影产业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学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学科,而电影产业则是娱乐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并分析电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一部分:经济学在电影产业中的应用经济学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
首先,供求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市场的运作机制。
供应方面,电影制片方根据市场需求制作电影,并为观众提供各种类型和题材的作品。
需求方面,观众的消费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宣传推广和票价等。
通过理解供求关系,电影制片方可以更好地调整电影产量,以确保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
其次,成本收益分析是电影制片方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
制作电影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帮助制片方评估投资风险并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制片方确定合适的票价和销售策略,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利润。
最后,市场结构理论对电影产业的组织方式有着重要的解释作用。
电影市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大型制片公司垄断了市场份额。
这种市场结构会对电影的制作、发行和营销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学家通过对市场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垄断市场是如何形成并对市场参与者产生影响的。
第二部分:电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电影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贡献。
首先,电影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电影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各个环节,如编剧、导演、演员、摄制组等,这些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许多人们的生计来源。
其次,电影产业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
许多电影的取景地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参观。
这为相关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并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外,电影产业还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产业链的发展。
配套的影视设备、服装、餐饮等行业都因电影产业的发展而蓬勃兴起。
这些产业的繁荣,进一步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相关产业的增值。
第三部分:电影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尽管电影产业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电影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电影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影产业也跟着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电影不仅是我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在经济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电影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 电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首先,电影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电影制片公司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产业,通过从事电影制作、院线放映、营销宣传等环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文化产品,电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区的知名度,特别是一些拥有独特文化背景的地区。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电影产业往往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在商圈、餐饮、旅游等领域上带来巨大的增长。
其次,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制作一部电影,需要有大量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团队参与进来,如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摄影师、特效制作人、后期剪辑师、配乐人员等等。
这让许多人有了工作机会,为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支持。
在电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同时衍生出了针对电影制作的各类产业,如各种设备的租赁和销售、特效制作公司、音乐制作公司等等。
这些产业不仅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更为其他相关行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2. 电影产业对经济效益的带动除了在生产和就业方面提供支持外,电影产业还可以在经济效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在许多地区,电影制作和拍摄往往是最具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它往往能够带来大量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首先,电影的票房收入可以带动影院和相关产业的收益、购票人数、高质量的服务以及其他收入来源的增加。
其次,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崛起,地区的文化活动和节日也相应的增多,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消费。
还有,电影票房也成为了一种可以预测地区经济情况的指标,当地政府可以根据票房表现判断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政策。
3. 电影产业对文化发展的促进电影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单是体现在经济收益上,还充分体现在文化发展方面。
电影与经济学电影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学理论对电影的应用
电影与经济学电影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学理论对电影的应用电影与经济学电影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学理论对电影的应用近年来,电影产业不仅在娱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在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经济学理论也在电影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应用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影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学理论对电影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和影响。
一、电影产业对经济的影响1. 就业机会的增加电影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电影制作、拍摄、剪辑到宣传、发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参与。
同时,电影院的建设和运营也创造了许多从事影院工作的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提供了人们的经济来源,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 经济效益的创造电影产业以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多元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首先,电影票房的收入成为了电影企业的一大利润来源,同时也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税收。
其次,电影产业相关的周边产品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例如,衍生品、影视游戏、影视音乐等的推出和销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电影旅游也因电影的发展蓬勃发展,不少观众会选择前往电影取景地进行旅游,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3. 文化和形象的传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传播,也为国家和城市的形象传播提供了机会。
许多国家和城市通过拍摄电影吸引游客,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传递了影片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经济学理论对电影的应用1. 需求与市场规模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理论和市场规模理论对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需求曲线理论帮助电影制片厂了解受众对电影的需求程度,从而确定电影的类型和题材。
市场规模理论则帮助评估市场的潜力和规模,进而制定营销策略和决策。
电影产业发展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电影产业发展的经济学视角分析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电影产业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和艺术形式,对于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消费需求具有重要影响。
而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电影产业不仅是一种文化产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学关系展开分析。
一、电影产业的经济价值电影产业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创造就业机会电影产业的发展与相关的影视产业、演艺产业、广告产业、娱乐产业等都有紧密联系。
因此,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员和导演等人员,还需要特技人员、摄影师、化妆师等大量的专业人才。
而电影的发行与推广过程中,又需要营销人员与后勤人员等来支持,这些人力资源的需求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提高地区经济水平电影产业的支持与发展对于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中国,除了众所周知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从一定角度上看,西安、成都、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地文化特色电影的创作和推广方面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也直接间接地创造了不少的收入和税收。
3.促进文化交流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形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同时,电影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进而推广各国之间的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电影产业的主要问题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产业的发展有着负面影响。
1.影片制作成本过高电影制作与推广的成本不断上涨,导致了电影制作的门槛不断提高。
作为一种文化创作的模式,这对于一些有望成为优秀导演和演员的人员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也会影响电影产业的发展。
2.片源不足作为一种强调原创性的新兴产业,电影产业也面临着片源不足的困境。
片源的不足使得电影产业难以实现自己的创作目标,也难以保证自己的商业运作。
美丽人生电影中经济学原理(一)
美丽人生电影中经济学原理(一)美丽人生电影中的经济学原理电影《美丽人生》讲述了一个父亲在集中营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而编织出的童话故事。
除了人性的感悟,影片中还涉及了一些经济学原理。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在电影中,主人公Guido找到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
在当时的意大利,工作机会非常稀缺,而餐厅服务员岗位是非常紧缺的工作。
Guido通过耐心的等待和努力表现,最终得到了这份工作。
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战争对价格的影响影片中,Guido在集中营中拍卖自己的艺术才华来获得生存必需品。
这个场景反映了战争对价格的影响。
在战争期间,商品稀缺,而需求却很大,因此价格也会猛烈上涨。
货币超发的通货膨胀影片中,Guido和其他囚犯都使用香烟来当作货币,进行交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草的需求量增加,而供应量并没有增加,导致烟草价格飞涨,货币超发的通货膨胀也随之出现。
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在影片中,Guido编织童话故事希望能够让儿子度过难关。
因为资源极度稀缺,Guido必须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的儿子。
这个场景反映的是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分配必须考虑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结论电影《美丽人生》中反映了一些经济学的原理,例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战争对价格的影响,货币超发的通货膨胀和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
这些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通过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事件的本质,为我们的生活做出更好的决策。
维护品牌声誉的重要性在电影中,Guido运用他的机智和想象力,欺骗儿子,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讲述了精彩的故事,给儿子带来了快乐。
我们可以将这个场景与品牌声誉联系起来。
品牌声誉在市场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遭遇问题,品牌声誉可能会因此受损。
同样,一旦品牌声誉受损,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无形资产的价值影片中,Guido的艺术才华和想象力让他在集中营中获得了很多好处。
这个场景也反映了无形资产的价值。
经济学电影观后感
经济学电影观后感篇一经济学电影观后感嘿,家人们!最近我看了一部超牛的经济学电影,叫《华尔街之狼》,这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呐!这部片子一开场,那叫一个奢华,满屏的钞票、豪车、美女,看得我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也太浮夸了吧?可我觉得,这恰恰就是华尔街疯狂的一面。
主角乔丹那家伙,凭着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在金融界呼风唤雨,赚得盆满钵满。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钱赚得也太容易了吧?可再仔细琢磨琢磨,可能吗?这里面的门道深着呢!那些看似轻松的交易背后,隐藏着多少人的血与泪啊。
说不定今天你还在云端,明天就跌得粉身碎骨。
电影里有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
乔丹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择手段地忽悠那些无辜的投资者。
我就在想,这到底是聪明还是贪婪呢?也许在那个疯狂的世界里,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
难道成功就一定要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去吗?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电影也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经济学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理论,现在发现,原来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就像电影里的那些金融操作,看似离我们很远,可实际上和我们的钱包息息相关。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感叹金融世界的神奇和残酷,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财富观念。
我不禁问自己:我会为了钱不择手段吗?我能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保持清醒吗?这电影,真的是让我脑袋都快炸了!篇二经济学电影观后感哇塞,看完一部关于经济学的电影,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得扑通扑通的!这部电影叫《大空头》,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真有点懵圈,一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金融操作,搞得我晕头转向。
我就想说,这啥呀?能不能简单点!但看着看着,我好像有点开窍了。
电影里那些家伙,居然能提前预测到金融危机,这也太神了吧!他们在大家都盲目乐观的时候,看到了隐藏的危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不过,我也在想,他们这样做,到底是拯救了世界,还是只是为了自己赚钱呢?也许两者都有吧。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在揭露真相,可同时也从中大赚了一笔。
从经济学角度看微电影带给独立电影的启示
从经济学角度看微电影带给独立电影的启示任忆冬(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摘要:我国独立电影的困境由来已久。
本文通过使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新兴微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试图从中探讨独立电影可借鉴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微电影微博一、独立电影之困由贺岁电影进入中国可以看出,电影,正是由于其娱乐价值,才被人们所喜爱、所消费,从而成就其商业上的成功。
根据这一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殊规律,在电影市场上,观众是追随产品、推荐、流行去“需求”、去消费的,这就是所谓的体验经济。
无论商业电影还是独立电影都必须让观众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收获,进而才可能有市场。
遵循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独立电影之困也可以说是独立电影的供给之困。
有人曾用三个“没有”形容中国独立电影人的现状—“没有技术支撑,没有拍摄经费,没有播出平台。
”对比中国独立电影的捉肘见襟,2011年,可说是微电影的元年。
腾讯仅在上半年就投资华谊兄弟人民币4.5亿元,并瞄准了未来三年高达两百亿元的微电影市场。
既然如此,独立电影人能否从微电影广阔的市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借微电影的破竹之势脱离窘境呢?二、微电影之势我国每年生产电影高达数百部,但近80%的电影却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无缘院线上映。
在种种产业弊端面前,以网络为平台承载的电影弥补了这个缺憾。
其中,短小精悍的“微电影”,更以破竹之势,成为2011年最热门的产业词汇。
为何在国产电影泥足深陷的今天,微电影一经出现,竟能如此生机勃勃?本节将利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从经济学角度探寻微电影市场发展背后的众多助力。
从目前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传媒集团、制片商纷纷开始逐鹿微电影的动作来看,中国微电影市场没有形成完全垄断,所以,微电影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是存在的。
微电影需求量的激增可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互联网对于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加速渗透。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其中使用智能手机收看影音者达1.3亿人,预计两年后使用者人数将达到2.8亿人。
【观后感】看电影学经商观后感
看电影学经商观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启发思考的瞬间。
而电影,作为一种集视觉艺术、情感表达与思想碰撞于一体的媒介,常常能在不经意间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不同的人生哲学与商业智慧。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以经商为主题的电影,它不仅让我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更在经商理念上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我是如何从这部光影交织的作品中,学习到那些宝贵的经商之道的。
一、市场洞察:敏锐捕捉,快速响应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位初出茅庐却满怀激情的创业者。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他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发现了市场上的一片蓝海。
记得有一幕,主角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注意到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于是迅速调整产品策略,推出了一系列健康食品。
这一举动不仅让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更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商人,保持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感知,及时捕捉商机,并快速作出响应,是成功的关键。
二、团队合作:携手并进,共创辉煌电影中的另一个亮点,是主角如何组建并带领一支高效、团结的团队。
在创业路上,他们遇到了无数挑战,从资金链断裂到产品质疑,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但正是这份不离不弃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相互扶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团队,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都是不可或缺的。
每个成员都应发挥自己的长处,相互补位,共同为团队的目标努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敢于突破影片还深刻展示了创新对于经商的重要性。
主角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营销策略、产品升级,甚至是跨界合作,每一次创新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尤其是当他们面临传统渠道饱和时,果断转向线上销售,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成功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被淘汰。
只有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事物,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研究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需求方面是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具备更多的娱乐消费能力,对电影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庞大,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这也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电影产业的需求旺盛,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推动力。
供给方面也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在电影产业发展中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投资者和企业参与电影产业,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电影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减少票房分成比例、鼓励优秀电影制作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中国电影产业的供给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电影产业,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技术的发展也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影制作的成本不断降低,制作技术和制作质量也不断提升。
这使得中国电影制作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电影产品的质量和观赏性,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有了更多的竞争力。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盗版问题依然严重,侵权盗版行为严重削弱了电影产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于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电影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一些大型演艺公司垄断了影院资源,导致一些优质电影无法得到充分的放映,限制了电影创作的多样性。
中国电影产业还面临着文化输出能力不足、创作人才匮乏等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是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中国电影市场庞大的观众群体和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政策支持,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电影产业还面临盗版问题、垄断现象、文化输出能力不足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扩大市场开放,培养更多的创作人才,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影视文化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影视文化产业的经济学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的传播,更是一种经济活动的推动力量。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影视文化产业在经济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不断增长,影视文化产业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从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到电视剧的广告费,从音乐专辑的销售额到网络视频的付费观看,影视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全球影视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
这不仅给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其次,影视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
影视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它涵盖了电影、电视剧、音乐、文学、游戏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例如,一部电影的制作不仅仅需要导演、演员等人员,还需要摄影师、音效师、剪辑师等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服装、化妆、道具等供应商的支持。
这些产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同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同时,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再次,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大城市,也在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引进电影拍摄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和场地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影视制作团队前来取景拍摄。
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还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
同时,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餐饮、旅游、住宿等,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盗版问题严重影响了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盗版行为不仅侵犯了版权,也损害了影视文化产业的利益。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影视作品的质量和内容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研究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电影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经济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发展的驱动力和挑战,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政府的政策和支持也对电影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
如鼓励国内电影院线建设,提供制片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为电影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还加强对电影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电影产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庞大,市场竞争激烈。
各类电影产品琳琅满目,观众有更多的选择,而电影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吸引观众。
电影产业的盈利模式有待完善。
中国电影产业主要通过票房收入来获取利润,但高质量电影的票房成绩不断下滑,一些商业片成为票房主力,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提高制作水平和品质,进一步提升观众体验。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经济学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要注重电影产业的产业链布局和优化。
电影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涵盖了创作、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
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和优化能够提高电影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要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
电影产业是一个创意型产业,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加强创新研发,培养电影人才,提升电影产业的创意水平和技术实力。
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
电影产业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游戏、音乐、动漫等产业。
加强与这些产业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互利共赢。
从经济学视角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能够加深对其发展规律和挑战的理解,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希望中国电影产业能够在政府的支持和各界的努力下,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电影作品。
经济法作业:试以经济法眼光观电影《小偷家族》
试以经济法眼光观电影《小偷家族》杨腾飞,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2019180810摘要:有笑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哈姆雷特)”,其实,基于不同的理念,观以不同的视角,一个人的眼中就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者试以经济法眼光观看电影《小偷家族》,目之所及、笔之所记,敞开自我沉浸在电影中,就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且观且思、且思且评,以期略有所得。
关键词:经济法,电影,小偷家族,评论经济法的眼光中可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宏观调控,从大处着眼宏观全局,进行整体性、全覆盖地调节和控制,以税、费为典型手段;一个是市场规制,从小处着眼微观一隅,进行局部性有针对地规范和制约,以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为主要手段。
以这样两个视角去观看《小偷家族》这样一部脱于现实而又与现实深入、有力碰撞的电影,预计不难有所思有所得。
1.片头过场,画面亮起,二弟祥太和父亲阿治先后进入镜头,父子二人试吃完橘子,相互碰拳,然后开启一波配合,顺利盗取袋装、罐装等食品,片名显现——《小偷家族》。
评论:小偷,就是盗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非暴力的手段非法转移他人对财产的占有,这是盗窃的刑法学概念。
从经济法眼光来看,盗窃未尝不是一种不正当竞争,道德要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法律要求应当通过生产、经营、劳动来获取所得、积累财富,这才是主体之间正当的竞争方式,而盗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2.镜头一转,父子是买可乐饼,5个450圆,阿治没来由地说了一句:所谓的压碎机,就像大锤,一动用起来,这些玻璃全能干碎。
祥太问多少钱。
阿治回答2000圆吧。
祥太说真贵。
但实际上,简单换算可以知道压碎机也差不多就是20个可乐饼的价格,导演可能是借此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过高。
评论:后面提及一个五岁小女孩一顿饭能吃3个可乐饼,一家6口人每天至少54个可乐饼,经计算为450÷5×54=4860圆,一个月按30日计算,合145800圆。
当幸福来敲门看后感(从经济角度来看)
当幸福来敲门看后感(从经济⾓度来看)留学⽣班,哪塔莎“当幸福来敲门”。
这部电影是从“美国独⽴宣⾔”的⼀段叫“…追求幸福…”开始的,这⼀段也是全电影的主旨。
这篇⽂章⾥我想简单介绍这部电影的内容与讨论⼏个经济学的问题。
它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世界上每个⼈应该以这个故事⾥的⼈物为榜样。
我先来介绍⼀下这个故事的内容。
电影的背景是发⽣在1981年的美国圣弗兰西斯科,正是全美经济处于不景⽓的当头。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经济情况的⼀部分,⾥边的⼀句对⽩就可以概括当时美国⾯临的局⾯。
“前⼏天我会见了⼀个记者,他要我对当前的经济状况做⼀个‘全⾯的审计’”“你们不会喜欢的,我也不喜欢。
”当时美国⾯临的是将近800亿美元的已经失控的债务。
在当时的美国,失业率⼤约在每⽉10.7%,该数字⾜以令⼈恐惧。
这个故事的主要⼈物是⼀个叫克⾥斯?加德纳的男⼈。
他在28岁时第⼀次见到他的⽗亲。
所以当他做⽗亲的时候,他很想做⼀个好⽗亲。
他花了所有的积蓄买了⼀种开拓型的医疗设备。
当时他以为会挣很多钱,后来发现这种设备很难卖。
他带着设备到处找机会,但却到处碰壁,他的家⼈因此受到了牵连。
没有了钱,他的妻⼦撇开年幼的⼉⼦离开了。
租住的房⼦也被收了回去。
为了让⼉⼦过上好⽣活,让⽀离破碎的家⼈团聚。
在被逼⽆奈的情况了,他不得不重新为⾃⼰找⼯作。
那时他碰到了⼀个好机遇,在⼀个著名的公司实习,要做半年⽆偿的作⼯,他要争取的是20个习⽣中那⼀个正式员⼯的名额。
他逼上梁⼭,他不得不⼀边学习,⼀边照顾他的⼉⼦,同时还要销掉⼿中的医疗设备。
他和⼉⼦靠救济站的帮助⽣活,甚⾄在⽕车站的公共厕所睡觉。
但是⽆论任何困难都⽆法阻⽌克⾥斯重新站起来的信⼼。
最后他得到那份⼯作,后来也就有了他⾃⼰的公司。
这部电影除了⽣活以外的问题还有不少经济⽅⾯的问题。
这个故事给我们介绍当时美国经济的情况,刚开始发展的美国还没有得到“经济强国”的地位,最严峻的局⾯是失业率不断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济学角度看微电影带给独立电影的启示任忆冬(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摘要:我国独立电影的困境由来已久。
本文通过使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新兴微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试图从中探讨独立电影可借鉴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微电影微博一、独立电影之困由贺岁电影进入中国可以看出,电影,正是由于其娱乐价值,才被人们所喜爱、所消费,从而成就其商业上的成功。
根据这一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殊规律,在电影市场上,观众是追随产品、推荐、流行去“需求”、去消费的,这就是所谓的体验经济。
无论商业电影还是独立电影都必须让观众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收获,进而才可能有市场。
遵循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独立电影之困也可以说是独立电影的供给之困。
有人曾用三个“没有”形容中国独立电影人的现状—“没有技术支撑,没有拍摄经费,没有播出平台。
”对比中国独立电影的捉肘见襟,2011年,可说是微电影的元年。
腾讯仅在上半年就投资华谊兄弟人民币4.5亿元,并瞄准了未来三年高达两百亿元的微电影市场。
既然如此,独立电影人能否从微电影广阔的市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借微电影的破竹之势脱离窘境呢?二、微电影之势我国每年生产电影高达数百部,但近80%的电影却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无缘院线上映。
在种种产业弊端面前,以网络为平台承载的电影弥补了这个缺憾。
其中,短小精悍的“微电影”,更以破竹之势,成为2011年最热门的产业词汇。
为何在国产电影泥足深陷的今天,微电影一经出现,竟能如此生机勃勃?本节将利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从经济学角度探寻微电影市场发展背后的众多助力。
从目前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传媒集团、制片商纷纷开始逐鹿微电影的动作来看,中国微电影市场没有形成完全垄断,所以,微电影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是存在的。
微电影需求量的激增可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互联网对于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加速渗透。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其中使用智能手机收看影音者达1.3亿人,预计两年后使用者人数将达到2.8亿人。
更值得关注的,微博用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仅2011年上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208.9%。
微电影,与电影的最大区别,它是以网络为平台,靠博客、微博等私人媒体进行传播。
在网民规模迅猛扩大的今天,接触到微电影这一新兴媒介的人群也必将日益壮大。
其次,是相关政府政策的影响。
电影不仅是一个商品,还是一个社会传播媒介。
时至今日,中国仍旧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基于这样的现状,相当部分的电影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进入传统的电影院。
并且,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出台,电视节目的选择进一步受到限制。
而与之相比,网络平台相对宽松的管制,也是微电影需求增加的一个主因。
最后,中国主力消费群体的人口结构和生活形态均发生改变。
更多受到高等教育的公民开始拥有经济能力,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利用堵车滞留、搭公车、坐地铁等零散时间瞄手机时,一种可主动选择、灵活调配、私人群体共享的娱乐方式,自然是众望所归。
无论从宏观的政策法规,还是从微观的生活形态角度分析,微电影现今的需求量都在增长过程中,并且从需求者群体的特征分析中可以了解,其中很大一部分需求量可以成为独立电影的潜在市场。
接着,从市场的另一面—供给的角度分析微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幕后助力。
首先,商家的“偏爱”催生供给量。
为何众商家如此青睐微电影?在前述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数据显示,网民的主力大军尤以15岁至29岁年龄层人口数量最为突出。
这部分年龄层人群由于学业、工作等压力,停留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大大缩减,甚至没有。
而他们却也正是最具有购买力消费者群中的中坚力量。
广告,为了广而告之,必须走进这部分消费者的可接触媒介—互联网。
如前所述,这部分人群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影视鉴赏水平。
饱含商业内涵的微电影相对于内容浅薄的传统电视广告而言,它有足够的时间完整讲述品牌故事,传达企业产品(服务)的核心价值,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于观众内心。
作为网民的主力大军,品质卓越的微电影在视频网站进行一级传播,同时经由私人微博完成二级传播。
“转发不收广告费”更是让广告商觉得投资微电影“力半功倍”。
继《一触即发》后,尝到甜头的凯迪拉克再发布微电影Ⅱ《66号公路》,一时间累计点击量超过2亿次,其代言的凯迪拉克SRX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
有了吃到螃蟹的成功案例,就不再难于理解为何商家对于微电影如此厚爱了。
其次,版权泡沫将视频网站挤向微电影。
腾讯视频2011年10月购得《宫2》的网络独家版权,每集超过185万元。
可是,2006年最火的电视剧《武林外传》卖给新浪每集仅1200多元。
5年间,在线视频版权费用涨了1500倍。
面对国内版权价格疯长的现况,一直受制于版权而难以盈利的各大视频网站纷纷看向微电影。
微电影导演梁巍分析,视频网站热衷于微电影,一是版权购买成本上升,必须通过自制剧提升原创能力,形成差异化优势,保持网站流量;二是自制内容也可以通过贴片广告、内置广告的形式,获取独家广告合作资源,保证网站的营收。
最后,搭上政府顺风车。
在2011年10月份“限广令”这一福星的高照下,微电影犹如搭上了“动车组”。
取消插播广告自然会带来收视率的提升,更优质稀缺的广告时段遇上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必然物以稀为贵。
据业内人士分析,“2012年的广告价格平均有近10%的涨幅”。
在2011年央视刊例价格表中,黄金时段30秒的广告价格已接近30万元,这足以拍一部十分钟的品牌微电影。
因此面对有限的天价广告时段,众多企业商家只能另谋他途。
综上所述,从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微电影市场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当潜在的消费者和产品企业、广告商不约而同的关注它时,正如两个巴掌恰逢彼此,自然呈现“掌声雷动”的局面。
那是否就意味着独立电影人尽可以沿着微电影的脚印一路走上康庄(下转第140页)文化文化空间2012年5月刊改革与开放(上接第179页)大道了呢?三、垫脚石也可能是绊脚石微电影在短短一年多内乘风而起,令人惊叹不已,业内尚没有微电影的标准定义,但是用电影讲述品牌故事、并实现品牌的商业诉求已经成为共识。
在电影的主旨上,微电影强调的是品牌故事。
如今,那些被标榜为“钱力无限”的微电影,多是先天就带有电影和广告的双重基因,其运作更多的是广告商和视频网站等各方的“商业合谋”。
传统电影先有剧本,然后寻求企业赞助。
而微电影则是先有企业,作为资金链的源头。
再由企业去找剧本,然后根据制作成本的各项指标付费。
由此,微电影也就逃脱不了其品牌塑造的商业使命,专业制作和社会化传播亦成为其固有特质。
如此这般牵制,电影还独立吗?许多观众在观看《一触即发》后,仍然无法排除一个直观的印象:这不就是个广告吗?如果仅从准入门槛低、承载平台管制宽松、曾有年轻导演或发烧友凭其高点击率的微电影而跃升为新锐导演,就乐观的视微电影为可以引领独立电影人另辟蹊径的“火炬”。
那么在因微电影其固有的商业使命而被迫丧失独立性后,身陷囹圄的独立电影人可能会发现其曾经追随的“火炬”早已成为误导歧途的“鬼火”。
四、独立电影如何从微电影借力由于微电影的制作成本可以降至极低,制作周期也非常短暂,并且产品形态多样,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再加上微电影的播放平台政策管制更为宽松,使得微电影不再像传统影视剧那么高不可攀。
更为关键的,承载转载微电影的网络平台可以全方面大范围的接触收众,这对年轻导演、演员及所有电影爱好者来说是个好机会,可以给初步尝试者提供一个实习过程,模拟一个微缩舞台。
因此微电影有助于挖掘新人。
长此以往,可以被视为未来中国电影人才的预备场。
虽说近年来,国内每年生产的独立电影数目可观,但由于国内院线常年被商业影片垄断,加之中国仍未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独立电影题材的敏感性和真实影像的冲击力,使得院线难觅独立电影的踪迹,造成独立电影市场的巨大供给瓶颈。
观众根本接触不到独立电影,欣赏更是无从谈起。
面对中国迟迟未能建设艺术院线的窘况,独立电影人可以参照“微视频频道”的理念,打造一个“独立电影频道”的网络平台。
鉴于当今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其思维理念和生活形态都因为自身较高的文化和购买力水平而发生的一系列改变。
“独立电影频道”,在巩固网站内容优势,提高电影产品排他性的基础上,结合“信用卡结算”的硬性手段,可以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进行收费。
当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均衡时,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乘积便可实现独立电影市场的市场价值。
而,独立电影频道网络平台的信用卡结算要求,即可在独立电影的有效细分市场里提供供给品,又可有效控制收众人群的年龄,兼顾了市场价值的实现和艺术欣赏的可控范围传播,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1]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4;[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07;(二)为教研人员创造进修、深造、深入实践的条件、机会。
县级党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出了学校门进了党校门,实践知识比较缺乏,专业狭窄。
党校要建立教师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制度,舍得花成本,有计划地对教研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
通过进修、深造,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力量。
同时要积极安排党校科研人员到乡镇、经济部门、行政部门、国有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了解基层、熟悉基层,增长知识、全面提高素质。
(三)突出重点抓科研服务地方工作,树立党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科研立校”目标。
党校的科研工作绝大部分是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县级党校应该在坚持“四个服务”的前提下,着眼于充分发挥自身贴近农村基层的优势,把提升科研的突破点放到应用对策研究上,强化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县委党校科研的生命力。
一方面要积极跟上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与相关部门交流探讨,挖掘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思考性文章,找准结合点,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做好特色文章。
另一方面要主动沉下去,重心下移到基层、到农村、到企业去,注重调查研究,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研究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为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决策提供知识支持。
(四)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调动党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做到“以研养研”。
科研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转化,实现其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以科研成果一旦形成,就要努力做好向教学、领导决策转化工作。
一方面要把成果转化到教学过程中去。
党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科研是基础,党校干部教育质量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很大程度上要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功能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要鼓励教师以自己的科研研究领域为干部培训的授课专题、教学案例和互动平台,抓住兴奋点、找准结合点,建立有效的渠道把科研成果编进教材、写进讲义、带进课堂,真正形成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承、互补同进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