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角度看青春怀旧电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角度看青春怀旧电影

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我国电影市场刮起了一阵青春怀旧的风潮,制作方纷纷把资金投入到青春怀旧的电影题材上,市场对于此类电影的反应,无论口碑与否,总会有性价比不错的票房表现,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近年来的青春怀旧电影,进而对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从经济学角度看当前的青春怀旧电影

1、消费者剩余理论下观众对于青春怀旧电影的观影体验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衡量了消费者自己感觉到的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在当前社会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生活节奏下,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所付出的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相较于获得的身心的享受和对繁重工作的暂时性逃离来说,是非常划算的,确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在。

此外,除了电影本身作为一种商品,观众在消费时得到了比较高的性价比,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还能在消费行为结束之后,对观众的意识和思想产生后续的影响,从而使观众获得更为深远和长久的思考和启迪。

正如近些年市场上大火的青春怀旧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左耳》等,在上映之后都激发了人们对于青春,校园,爱情的追忆和畅想。

观众大多数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青春,但是同样也是这些大多数观众都没有电影中那么炽烈的爱与痛的体验。很多人与青春的关系,类似于萍水相逢的过客,只是与自己携手走了一程,并没有留下什么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有很多人在经历青春时就是蜻蜓点水一般,并没有激起什么波澜。

但是电影把青春故事个例化,将那些极具个性色彩和戏剧色彩的人物搬上荧幕,给观众们曾经的青春岁月立起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标杆,在观众们回望这个标杆时,就会感叹原来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碌碌无常,还是有那些轰轰烈烈的人儿和故事的,或者是采集到自己身上与电影中相似的情节点,回忆起已经淡忘的经历,从而强化了对电影的认同以及对青春的共鸣。从网上的热议和影评就可以看出,人们会在看完这些青春怀旧电影之后的某段时间内,会沉浸在对青春的怀想和感慨之中。在不同程度上对观众的精神层面带来的影响,便是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剩余价值的体现。

2、提防电影市场在怀旧风潮影响下的合成谬误

合成谬误是指一些经济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单个经济单位的目标,但是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整体的福利。事实上,青春怀旧类型的电影在中国存在已久,《阳关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都是早年这类电影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但是都是形成了小范围的影响,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但是这几年,随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大热,我国电影市场上各种青春题材的影片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究其原因,一方面,观众追捧,有观众就有市场,首先解决了电影作为一种商品所直面的经济利益问题。另一方面,80后导演崭露头角,他们刚刚经历过青春的甜蜜和阵痛,这段记忆还很鲜活,他们既有把这段回忆展现出来的创作欲望,又有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总结陈词式的发言权,所以市场上有许多青春怀旧电影的创作者。有需求,有供给,自然带来了青春电影市场的繁荣。

但是,市场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等不可避免的缺陷。怀旧题材电影扎堆出现,其中不乏粗制滥造和价值观畸形的作品。《何以笙箫默》的扑街,《小时代》错误的拜金主义思想,都是例子。虽然这些电影的票房颇丰,但是从对于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方面来说,这些都是负面教材。此外,虽然近年来的怀旧电影中不乏口碑票房双丰收之作,但是

其引发的社会上的怀旧风潮就如同集体性凭吊,过度沉溺于过去容易麻痹人们的思想,要么逃避现实,要么从精神世界中脱离出来后,面对现实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产生更消极负面的影响。

总之,要提防现今的怀旧风潮可能会造成的市场失灵,以及片面追求单个影片的成功而忽视广泛的社会效应,从而造成的合成谬误。正像《天堂电影院》中艾费多赶多多离开小镇去罗马时所说的那样“不要回来,不要想到我们,不要回头,不要写信,不要因为思乡而放弃,忘了我们,要是你放弃回来了,就别来见我”,只有摒弃怀旧的心理,不要对现实让步,要向前看,往前走,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

二、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建议

1、净化青春电影

从青春怀旧电影市场上来看,有人这样戏说国产青春片:泡妞、干架、堕胎是标配。《匆匆那年》导演张一白就曾说:“中国的青春片总是带着一种很强烈的成年人的视角。

能不能直接从当下的学生生活中,找那种单纯的东西来表现,比如就讲班长竞选?”用三十多岁的演员来演绎青少年的故事,以三十多岁的眼光来审视青少年时期的心态,以三十多岁的人的趣味来迎合观众的

心理,这本身就是一种错位,所以大多数国产青春片拍成了“青春安全性教育”电影。由此反观台湾拍的青春电影,早些年的《蓝色大门》、《海角七号》,这几年上映的《女朋友,男朋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还有近期的《我的少女时代》,这些电影没有暴力与性,没有重口味,就是简简单单地将青春故事,少年心思娓娓道来,骨子里就透着与青春年少这一主题遥相呼应的清澈与纯净。或许,大陆的怀旧电影真的应该向台湾地区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同类型影片学习,压一压身上的浮躁气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真诚质朴。

2、整合电影产业

从整个电影产业来看,我国电影业应该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得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类型的影片活跃在电影市场上,同时,电影市场的多元化也会让观众获得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促动社会的良性循环。此外,我国电影也应该像好莱坞学习,借助广泛的国内市场规模形成规模经济,获得成本优势,同时提高电影产品的比较品质,拓展国外市场,将技术和人才聚集起来形成知识社区,打通整个产业链,实现由电影产生的一系列附加价值。

3、提升观众底线

作为普通的观众,在选择影片时也应当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较高的标准,保证自身观影的性价比,同时也让自己的消费选择反馈给电影生产者,矫正不良的市场行为,监督和督促电影产业向良性发展,使电影产业为整个社会带来更为健康正面的积极效应。

作者:赵阿柳来源:青春岁月2016年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