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填埋场处理
填埋场是处置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设施,它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处置场有界限规定,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设施、废物填埋设施和渗滤液收
集处理设施。
1场址选择
1.1填埋场厂址选择的要求:
1、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填埋场作为永
久性的处置设施,封场后除绿化以外不能做它用。
2、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
产资源远景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米以上。
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应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6、填埋场场址应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若确难以选到百年一遇洪水标高线以上
场址,则必须在填埋场周围已有或建筑可抵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工程。
7、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应大于150米。
8、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容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
9、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1.2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
(2)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3)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4)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米以下。
如果小于3米,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要求,实施人工措施后的地下水水位必须在压实粘土层底部1米以下;
(5)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面积广、厚度大、渗透率低;
(6)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活动性断层。
非活动性断层应进行工程安全性分析论证,并提出确保工程安全性的处理措施。
1.3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的区域
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2填埋物入场要求
2.1下列废物可以直接入场填埋:
a.根据GB5086和GB/T 15555.1-11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成分浓度超过GB 5085.3中的标准值并低于表5-1中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表5-1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
序号项目稳定化控制限值(mg/l)
1有机汞0.001 2汞及其化合物(以总汞计)0.25 3铅(以总铅计)5 4镉(以总镉计)0.50 5总铬12 6六价铬2.50 7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75 8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75 9铍及其化合物(以总铍计)0.20 10钡及其化合物(以总钡计)150 11镍及其化合物(以总镍计)15 12砷及其化合物(以总砷计)2.5 13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100 14氰化物(以CN计)5 b.根据GB5086和GB/T 15555.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在7.0~12.0之间的废物。
2.2下列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a.根据GB5086和GB/T 15555.1-11测得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5-1中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
b.根据GB5086和GB/T 15555.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7.0和大于
12.0的废物;
c.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d.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
e.液体废物。
2.3下列废物禁止填埋:
a.医疗废物;
b.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
3填埋场设计与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
填埋场应设预处理站,预处理站包括废物临时堆放、分捡破碎、减容减量
处理、稳定化养护等设施。
填埋场应对不相容性废物设置不同的填埋区,每区
之间应设有隔离设施。
但对于面积过小,难以分区的填埋场,对不相容性废物
可分类用容器盛放后填埋,容器材料应与所有可能接触的物质相容,且不被腐蚀。
且填埋场所选用的材料应与所接触的废物相容,并考虑其抗腐蚀特性。
填埋场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且其厚度不
应小于2m。
填埋场应根据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分别采用天然材料衬层、复合
衬层或双人工衬层作为其防渗层。
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
7cm/s,且厚度大于5m,可以选用天然材料衬层。
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
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厚度不应小于1m。
如果天然基础层
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6cm/s,可以选用复合衬层。
复合衬层必须满足下
列条件:
a.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
厚度应满足表6-1所列指标,坡面天然材料衬层厚度应比表6-1所列指标大10%;
表6-1复合衬层下衬层厚度设计要求
基础层条件下衬层厚度
渗透系数≤1.0×10-7cm/s,厚度≥3m厚度≥0.5m
渗透系数≤1.0×10-6cm/s,厚度≥6m厚度≥0.5m
渗透系数≤1.0×10-6cm/s,厚度≥3m厚度≥1.0m b.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可
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渗透系数不大于10-12cm/s,厚度不小于1.5mm。
HDPE材料必须是优质品,禁止使用再生产品。
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0×10-6cm/s,则必须选用双人工衬层。
双人工衬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厚度不
小于0.5m;
b.上人工合成衬层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2.0mm;
c.下人工合成衬层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1.0mm;
填埋场必须设置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雨水集排水系统和集排气系统。
各个
系统在设计时采用的暴雨强度重现期不得低于50年。
管网坡度不应小于2%;
填埋场底部应以不小于2%的坡度坡向集排水管道。
采用天然材料衬层或复合衬层的填埋场应设渗滤液主集排水系统,它包括
底部排水层、集排水管道和集水井;主集排水系统的集水井用于渗滤液的收集
和排出。
采用双人工合成材料衬层的填埋场除设置渗滤液主集排水系统外,还
应设置辅助集排水系统,它包括底部排水层、坡面排水层、集排水管道和集水井;辅助集排水系统的集水井主要用作上人工合成衬层的渗漏监测。
排水层的透水能力不应小于0.1cm/s。
填埋场应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以
收集、排出汇水区内可能流向填埋区的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
废物接触的雨水。
雨水集排水系统排出的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
填埋场设置
集排气系统以排出填埋废物中可能产生的气体。
填埋场必须设有渗滤液处理系统,以便处理集排水系统排出的渗滤液。
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
度不应小于10m。
4填埋场运行管理要求
在填埋场投入运行之前,要制订一个运行计划。
此计划不但要满足常规运行,而且要提出应急措施,以便保证填场的有效利用和环境安全。
填埋场的运行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a.入场的危险废物必须符合本标准对废物的入场要求;
b.散状废物入场后要进行分层碾压,每层厚度视填埋容量和场地情况而定。
c.填埋场运行中应进行每日覆盖,并视情况进行中间覆盖;
d.应保证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填埋场进出口道路通畅;
e.填埋工作面应尽可能小,使其得到及时覆盖;
f.废物堆填表面要维护最小坡度,一般为1:3(垂直:水平);
g.通向填埋场的道路应设栏杆和大门加以控制;
h.必须设有醒目的标志牌,指示正确的交通路线。
标志牌应满足GB 15562.2的要求;
.每个工作日都应有填埋场运行情况的记录,应记录设备工艺控制参数,入场废物来源、种类、数量,废物填埋位置及环境监测数据等;
j.运行机械的功能要适应废物压实的要求,为了防止发生机械故障等情况,必须有备用机械;
k.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运行不能暴露在露天进行,必须有遮雨设备,以
防止雨水与未进行最终覆盖的废物接触;
l.填埋场运行管理人员,应参加环保管理部门的岗位培训,合格后上岗。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分区原则:可以使每个填埋区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
到封闭。
使不相容的废物分区填埋。
分区的顺序应有利于废物运输和填埋。
填埋场管理单位应建立有关填埋场的全部档案,从废物特性、废物倾倒部位、场址选择、勘察、征地、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封场及封场管理、监测
直至验收等全过程所形成的一切文件资料,必须按国家档案管理条例进行整理
与保管,保证完整无缺。
5填埋场污染控制要求
严禁将集排水系统收集的渗滤液直接排放,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并达到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及第二
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要求后方可排放。
危险废物填埋场废物渗滤液第二类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为:Ph值,悬浮物(S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磷酸盐(以
P计)。
填埋场渗滤液不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标及其限
值按照GB/T14848执行。
地下水监测因子应根据填埋废物特性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必须具有代表性,能表示废物特性的参数。
常规测定项目为:浊度,Ph值,可
溶性固体,氯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大肠杆菌总数。
填埋场排出的气体应按照GB16297中无组织排放的规定执行。
监测因子应
根据填埋废物特性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必须具有代表性,能表
示废物特性的参数。
6封场要求
填埋场的最终覆盖层应为多层结构,应包括下列部分:
底层(兼作导气层)厚度不应小于20cm,倾斜度不小于2%,由透气性好的颗粒物质组成
防渗层天然材料防渗层厚度不应小于50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若采用复合防渗层,人工合成材料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天然材料层厚度不应
小于30cm。
其它设计要求同衬层相同
排水层及排水管网排水层和排水系统的要求同底部渗滤液集排水系统相同,设计时采用的暴雨强度不应小于50年
保护层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cm,由粗砥性坚硬鹅卵石组成
植被恢复层植被层厚度一般不应小于60cm,其土质应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场
地恢复;同时植被层的坡度不应超过33%。
在坡度超过10%的地方,须建造水平台阶;坡度小于20%时,标高每升高3m,建造一个台阶;坡度大于20%时,标
高每升高2m,建造一个台阶。
台阶应有足够的宽度和坡度,要能经受暴雨的冲
刷
封场后应继续进行下列维护管理工作,并延续到封场后30年
a.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b.维护和监测检漏系统;
c.继续进行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
d.继续监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当发现场址或处置系统的设计有不可改正的错误,或发生严重事故及发生
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使得填埋场不能继续运行时,填埋场应实行非正常封场。
非正常封场应预先作出相应补救计划,防止污染扩散。
实施非正常封场必须得
到环保部门的批准。
7屏障系统
残渣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底部和侧面都需要用工程屏障来密封。
密
封必须长期排除渗滤液渗入地下水。
下面介绍欧洲各国目前使用(据各国的法律规定)的矿物衬层、沥青衬层和合成衬层的特点。
然而,地层土是填埋场的主要天然屏障。
为保护环境不受危险废物填埋的污染,需要一个综合屏障系统,
下面描述每个屏障的各个方面:
7.1底层和侧面衬里系统
底层衬里系统是一种妥当的技术屏障,渗滤液在这个屏障之上被排出。
为
了证实这一衬层系统的不渗透性,通常在这个衬层之下有一个监测排水的系统。
工程屏障必须保证长期的不渗透性,允许其要与下列特征统一起来:
(1)高水平的长期有效性
(2)在最严重污染中的抗化学腐蚀性
(3)抗各种化学应力和应变,尤其是在施工、运行和封闭后管理期间
(4)不受沉降的影响,但是良好的柔性/弹性
(5)无毒材料,无来自衬层退化的污染物
(6)在准备和安置期间质量和安全恒定
(7)抗风化、热变化和来自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
(8)非易燃、尽可能强的抗火性
(9)抗锯齿类动物和抗树根影响
(10)易监测、修理和扩建
(11)每个工作日用尽可能短的施工时间有大的填埋量,暴露面要小
(12)边坡的稳定性,安置是坡度比的定性最高1︰ 1.5
(13)与填埋容量相对的最优化的施工
(14)优化费用
重要的是所有的技术屏障都可以用陡度带定性。
大于5%坡度特征的技术屏障能更好的排出渗滤液并能抵抗差异沉降。
同时陡度排除了渗滤液积累。
底部不直接承受水利坡度,因而限制了对泄漏点的破坏。
其次的技术屏障是矿物衬层。
在3~4层中,矿物衬层为0.8m,在最佳条件下安置和监测,平均渗透系数10的负九次幂m/s。
矿物衬层的框图结构;;
矿物屏障产生自:1)特别模制和加固的天然粘土,2)膨润土强化土。
其他几个定性的衬层步骤和系统已经商业化,可能的衬层里系统有以下几种方式构建。
a)复合衬层系统
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6cm/s,可以选用复合衬层。
复合衬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表7-1复合衬层下衬层厚度设计要求
复合衬层下衬层厚度设计要求
基础层条件下衬层厚度
渗透系数≤1.0×10-7cm/s,厚度≥3m厚度≥0.5m
渗透系数≤1.0×10-6cm/s,厚度≥6m厚度≥0.5m
渗透系数≤1.0×10-6cm/s,厚度≥3m厚度≥1.0m a.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
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 1.0×10-7cm/s,厚度应满足表7-1所列指标,坡面天然材料衬层厚度应比表6-1所列指标大10%;
b.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渗透系数不大于
10-12cm/s,厚度不小于1.5mm。
HDPE材料必须是优质品,禁止使用再生产品。
b)沥青强化混凝土
c)双层衬层系统
双衬层填埋场中,有两层衬层和两层沥滤收集、去除系统(LCRS)。
初级沥
滤液收集、去除系统位于上衬层上面,而次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位于两衬层
之间。
上衬层是软膜衬层(FML),下衬层是复合衬层系统,通常的复合衬层由3
英尺厚、渗透系数K不大于1×10-7 cm/s的压实粘土底衬层和上面的软膜衬层组成。
填埋场部最小坡度为2%,要求在初级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中有沥滤液
收集池,沥滤液收集池中污水要及时排出。
要求在次级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
有一适当大小的渗漏监测池,每天监测渗漏液收集中的液位或进水流速,特别
是要用该池子来监测顶部衬层的渗漏速率。
渗漏监测池设计指标有两个标准;
①渗漏监测灵敏度为1加仑/英亩/天;②渗漏监测时间为24小时。
双衬层填埋场要求:①LCRSs必须在封场后能安全运行30~50年;②要有主LCRSs和次LCRSs,主LCRSs只需覆盖单元底部(侧壁覆盖是随意的),而次LCRSs要覆盖底部和侧壁。
7.2侧面衬层
侧面衬层与底部衬层的功能相同。
衬层必须与坡度相适应。
侧面衬层要求供应商提供特殊的建筑材料,规划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与下列几点相关:
(1)边坡充分稳定性和稳定的结构
(2)底层土充分压实
(3)于底层衬层相同的不透水性
(4)在填埋场完工前使用保护膜和矿物衬层
(5)保护膜的充分固定和适当贮存
7.3废物隔室的设计与施工
在危险废物填埋中,最后储藏危险废物的废物隔室有各种不同的设计和施工理念。
根据可用场址的特征,选择更为合适的填埋方法时,需适当考虑下列因素:
a)地形
b)土壤的分层和渗透性
c)地下水面的高度和梯度
d)天气
e)适用材料的可获量
f)污染物逃逸的可控范围
因此,填埋理念的选择取决于对特定场址物理和环境条件的周密考虑,并
且要在适当考虑填埋场的整体性和填埋场污染物释放的可控范围来选择优生理念。
用简化的框图形式来说明三种填埋理念。
地上:将固化的材料完全置于地面之上
浅埋:将所有固化危险废物置于风化层基面之下;填埋场覆盖层的最表层
应大致在原地表水平
传统填埋:将固化的危险废物置于地面之上或之下
7.4开发填埋场的方法
开发危险废物填埋场一般由三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可以适用于上述的任何
一种填埋理念。
三种开发的方法是:
(1)隔室开发法:这种方法用不连续的隔室(分隔间)来处置危险废物。
每个隔室作为一个单元,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里开挖、填埋并封闭。
与全面(综合)填埋场的贮存期相比,这是一种相对较短的时间架构。
在规划中隔室是长与宽
的比为1︰ 1的正方形
(2)沟槽开发法:在这种方法中,隔室要扩建,长与宽的比例远大于1︰ 1。
与分散的隔室不同,当废物被置于沟槽中时,沟槽是随着开挖、安置和覆盖活
动的一齐推进而被连续开发的。
沟槽的运行期比隔室长一些--从几个月到几年。
沟槽的长度受整个填埋场大小的限制。
(3)平面开发法:在这种方法中,填埋是在整个填埋场可用的区域中进行的。
与沟槽法相似,填埋是与开挖、安置和覆盖的稳步推进连续的操作。
在填埋场
的整个贮存期内,这个区域是以这种开发的。
区域、沟槽和隔室开发法对填埋场可用的空间提供了最有效的利用方法,
其他的东西都相同。
然而,一般来说,不连续隔室法更适合于废物填埋量较小
的填埋,而沟槽或区域法更适合于废物量较大的填埋。
8覆盖
填埋场覆盖层由一个植被层、一个中间排水层和一个复合衬层系统组成。
覆盖是为了保护填埋体不受雨水渗透以及在生物反应填埋场中阻止填埋气体的无控制释放。
由于被处置废物材料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沉降,覆盖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只在主要沉降停止后才进行确切的覆盖。
腐烂的过程取决于被处置的材料。
(2)衬层系统必须具有柔性,抗预测残留物沉降而无灾难性毁损。
不同沉降的关键性部位(在两个不同的、不兼容的废物区域之间)必须进行检测和维护。
(3)到中间的覆盖层,雨水渗透可以在运行期间被降低到一定程度。
(4)衬层的防渗性越好将来渗滤液的量就越小,而废物渗漏的程度越低。
(5)表层的设计必须提供最大倾斜率以便排除排水坑或强切变裂缝的形成。
必须加强在剪切带的衬层。
(6)在填埋场覆盖层上被重新植入有足够强度的表层土层。
将来必须限制对有覆盖层的填埋区域的利用,保障覆盖屏障系统不被损坏。
植被覆盖层的最小厚度为2英尺,且其渗透系数最大为10-7cm/s。
中间排水颗粒层厚度最小为1英尺,减少复合衬层上的毛细管上升作用和水头。
美国环保局将最小渗透系数由10-3cm/s改为10-2cm/s。
覆盖层的作用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雨水渗透。
覆盖层的软膜层和压实土层必须在霜冻层以下,软膜厚度最小为0.5mm,但通常使用1.0mm的软膜。
考虑到废物总的沉降后,复合防渗层的最终坡度不得大于2%。
9渗滤液
对渗滤液的控制是对一个有序的填埋场的施工和运行的主要要求。
几乎所有的受到严重污染的场址和主要的水污染都源于渗滤液毫无控制的渗透到底层土,从而进入地下水或水源,甚至表层水体都因渗滤的进入而受到严重污染。
9.1渗滤液的量
降雨对渗滤液的量起主要作用,因此最好避免在雨量多的地区修建填埋场。
假设底层土里没有渗漏或渗漏没有通过覆盖层,且底层衬层是不透水的,
废物对水没有滞留作用,填埋场表层每平方米渗滤液的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L=(P+WI)-EV-RO-WS
式中,P--降雨量,1000~2000mm/a EV--蒸发量
RO--雨水(表层)的径流
WS--废物中水的贮存量
WI--进水量(侧面)
L--渗滤液量
防止侧面衬层的水进入填埋体是很重要的。
渗漏液的量随着水含量的增高
而增大。
只有在填埋体内的湿度能够无阻碍地到达表层时最适合蒸发。
当然蒸发量
可能因填埋场表层部分或周期性喷洒渗滤液而增加。
然而,这种方法不能通用,因为这种方法产生填埋体内的其他渗滤液和大量臭气,导致表层淤填,填埋场
渗漏增多并受到虫类等的侵扰。
以下经验数据显示了年降雨量为1000mm的每一个露天填埋场(在运行阶段)渗滤液的量:
渗滤液的量L 0.15~0.2L/(s·h㎡)(1h㎡=10 000㎡)
约相当于4 000~6 000立方米/(h㎡·a)
或13~18立方米/(h㎡·d)
对中国南部的某些地区来说,年降雨量的水平在2 000mm或更高,预计渗
滤液的量可能会加倍至0.30~0.35L/(S·h㎡).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渗滤液产生量很大是难以管理的,必须将运行期间减少雨水渗透和渗沥水的管理当作日常工作任务。
为了便于更好地预测渗滤液的量,必须收集下列领域的数据:
当地及地域降雨量数据(填埋场必须装备相应的测量工具)
面积蒸发率
不同废物的水流量等
9.2渗滤液的管理
为了减少渗滤液的量,应该取以下预防措施:
(1)将填埋场分成几部分,只有在对进入废物量的管理绝对需要时才在表层作业
(2)当前不需要用的表层必须与清洁水的排放装置相连
(3)已完成的表层必须用一个临时衬层覆盖后再覆盖。
表层流量必须通过自然坡度排入洁水排放装置。
表层要进行种植。
(4)必须收集和分别排放所有外部的排放
9.3渗滤液的成分
雨水通过填埋体后,部分可溶性成分被浸出(如盐)。
渗滤液的性质大多取决于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溶解的物质。
水供给、气体的产生(危险废物填埋场不应该发生这种情况)和渗滤液污染相互依赖并在填埋场的整个使用寿命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比如,矿渣产生汗颜渗滤液;或因使用当前的焚烧技术造成焚烧不完全,有机物质成分的量也很大。
单一填埋场矿渣的渗滤液污染的预测举例
单组分填埋(如矿渣)/mg/L COD1000
氨氮500
氯化物5000
硫酸盐1000
在生物反应填埋场(城市固体废物中),在甲烷产生阶段(长于1年的阶段),铵基和氮化合物,不易降解的物质与极低浓度甚至浓度不显著的重金属一起滞
留在渗滤液中。
根据季节和全部运行时间,污染的变化很大。
生物反应填埋场渗透沥液成分举例
反应填埋场/mg/L COD3000
氨氮1500
氯化物2000
硫酸盐100
渗滤液的污染及其变异是非常复杂的,也是废物类型的一个直接作用。
每
个危险废物填埋场的渗沥水都有其特点。
没有废物处置的实际只是是不可能对
其进行预测的。
渗滤液的处理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任务,如果渗滤液成分太复杂,则工作就
不叫困难。
使渗滤液的量最小化也可以减少所需的处理量和残留物对环境的污染,为改进新设计的设施的预测,建议国家对所有危险废物原填埋场渗沥水的
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统计评估。
9.4渗滤液的收集
渗滤液是通过底层进入一个排放网来收集的。
为避免管道内的有机物腐烂,必须要防止空气进入排放系统。
从而可以限
制堵塞和结壳的风险。
因此排污管必须与雨水容器连接。
漠风层上的排放有下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