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公转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公转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轨道的运动称为公转,公转周期为365.24天。

在公转过程中,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这意味着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在不同时间是不同的。

这一现象被称作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球在近日点时距离太阳最近,而在远日点时距离太阳最远。

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在公转过程中,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

这导致了地球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引起了季节变化。

例如,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北半球在接近太阳时会出现夏季,而在远离太阳时会出现冬季。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轴旋转的运动,自转周期为大约24小时。

由于自转的存在,地球上会出现日夜交替的现象。

在自转过程中,地球上的某一点由于向东自转的缘故,会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自转的速度不同,使得地球的表面出现了东西向的快速流动。

这也是地球自转造成的风的主要原因。

此外,地球的自转还导致了自转偏向,在地球自转轴和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对于天文现象和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地球的轴向与太阳之间的夹角会改变,这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此外,地球的季节变化也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密切相关。

地球的公转使太阳照射的角度发生变化,而地球的自转则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这两种现象共同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总结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现象,对于地球上的天文现象和气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而自转则导致了日夜交替的现象。

这两种运动共同构成了地球运动的基础,也是地球自然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也为我们预测天气和天文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归纳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我们对地球的运行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也是地球一天的时间单位。

以下是关于地球自转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也就是顺时针方向。

从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2. 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也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3.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这就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的出现。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运动,也是地球一年的时间单位。

以下是关于地球公转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公转椭圆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状。

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为了弥补每年的0.25天,我们会在闰年中增加一个额外的一天,也就是2月29日。

3. 公转面倾斜:地球的公转面与自转面有一个倾斜角度,称为黄道倾角。

黄道是地球公转面与太阳运行轨迹在天球上的投影线。

4. 日照时间变化:地球公转使得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季节和日照时间的变化。

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行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包括自转方向、自转周期、自转轴倾斜、公转椭圆轨道、公转周期、公转面倾斜以及日照时间变化等。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理解季节变化、日照时间、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运行的规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今天的归纳和总结对你对地球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探索地球的奥秘吧!。

地球旋转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球旋转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球旋转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点如下:
1.自转轴倾角: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夹角称为倾角,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产生了地球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它是地球相对于恒星的自转周期。

与之相对的是太阳日,地球自转完成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这个差异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的。

3.地理经线:地球自转时产生了地理经线。

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经线距离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4.地理经度:地球上东西方向的距离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理经度是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重要指标。

5.地球的变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向外凸起,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长,地球的形态是椭球形。

6.环流系统:地球自转引起了大气和海洋的环流系统形成。

地球自转产生了科里奥利力,这种力使得气体和液体在地球表面上流动时会产生偏转,这样就形成了大气和海洋的环流系统。

7.地球磁场: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地球磁场产生了地球内部的磁场,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体对太阳辐射的伤害。

8.地球自转的历史:地球自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并不是恒定的。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不断改变,这种变化受到地球内部物质的迁移、地球的形变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是地球上许多重要自然现象的基础,它与地球的形态、气候、大气环流、地磁场等诸多方面有关。

了解地球自转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小结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4.周期(1)太阳日:24时。

(2)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5.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约为15°每时。

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上图中“→”所示)。

3.周期名称时间长度参照物意义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其他恒星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4.轨道: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速度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1)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

(2)大小:目前是23°26′,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字母是B。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为晨线。

2.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3.周期:1个太阳日。

4.地球不停地自转5.昼夜交替的意义(1)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影响人类作息,太阳日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二、时差1.地方时(1)成因经度的差异(2)15°,地方时相差1小时1°,地方时相差4分钟2.时区和区时名称时区区时属性范围时间产生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关系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3.国际日界线(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进行的运动,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包括:自转的方向、速度、时间制和造成的现象。

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这是因为地球从西向东自转所造成的地面上的天体运行轨迹为东西方向上的弯曲。

2.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的时间。

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约1667公里。

3.自转的时间制:地球自转的时间制通常采用24小时制,即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

每个小时再按60分,每分钟再按60秒计算时间。

4.造成的现象:地球自转造成了许多重要的现象,如天文学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即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同时自转也会造成地球产生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影响地球的重力分布和气候。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的知识点包括:公转的轨道、速度、时间制和产生的季节变化。

1.公转的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近似椭圆形。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最近时距离太阳约1.47亿公里,最远时约1.52亿公里。

2.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指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每单位时间所走过的距离。

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化,平均速度约每秒29.8公里。

3.公转的时间制:地球公转的时间制采用365天制,每隔四年会多加一天,即闰年。

所以平均每年365.25天。

4.产生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地轴与黄道的倾斜角度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

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形,所以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能量较高,温度较高,此时为夏季;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能量较低,温度较低,此时为冬季。

而南北半球由于在不同时间离太阳最近,所以季节是相反的。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的自然日和时间制度,造成了昼夜交替和离心力、科里奥利力等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

1. 定义。

-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

-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它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59′所用的时间,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

4. 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极点的角速度为0。

-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的线速度为0。

计算公式为v = ωr(v是线速度,ω是角速度,r是该点到地轴的距离)。

5.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 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 地方时。

- 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 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法,在西边用减法;经度差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方法为:伸开手掌,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即为物体偏转方向。

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是对于地球运行规律的一种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以及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身的轴心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我们通常将24小时划分为一天,其中又分为白天和黑夜。

在地球自转运动中,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会相继进入白天和黑夜。

当地球的东半球正面对太阳时,这一区域就进入了白天,而西半球则进入了黑夜;当地球的西半球正面对太阳时,这一区域就进入了白天,而东半球则进入了黑夜。

这种交替的情况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方都能够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造成了地球的地理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球形,而是呈现出稍微扁平化的椭球形状,这是由于地球自转所造成的离心力和地球材料的流动所致。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路径是一个椭圆形轨道,被称为黄道。

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被称为近日点,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被称为远日点。

地球绕太阳运行时,不仅仅是沿着轨道转动,同时也旋转着自身的轴心。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同时也会造成我们所经历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的北半球倾向于太阳时,这个时候北半球就迎来了夏季,而南半球则会经历冬季;当地球的南半球倾向于太阳时,这个时候南半球就迎来了夏季,而北半球则会经历冬季。

地球公转还对天文现象产生了影响,例如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导致了我们能够观测到不同的星座和星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总结: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行的两个基本运动。

地球的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也造成了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交替和星座位置的变化。

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地球以及宇宙的运行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考点小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考点小结

一、考试说明1.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2.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知识要点归纳(一)地方时1.地方时的划分①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

②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7.5°,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③中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成东一至东十一区、西一至西十一区。

④东经172.5°~180°,西经172.5°~180°,各7.5°分别被称为东12区、西12区,合起来成为一个区。

即东西12区。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做区时。

3.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而北京的经度大约在东经116度。

4.计算步骤:①已知一地求另一地;②求时差(经差);③东加西减。

5.地方时的计算:每15度为一小时,每一度为4分钟。

(二)日界线的判断地球上两天的分界由180°和该图中24点(即0点)的经线构成。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日期到新的日期的线为该图24点经线,另一条为180°。

(三)地球自转的方向1.自西向东转,即沿着纬线方向自转的前方为东方,自转的后方为西方。

2.北极点地区因为只有一个方向——南方,所以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四)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1.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运动的轨迹称为黄道,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在其中一个焦点上。

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的时候,为每年的七月初,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公转的速度较慢,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的时候,为每年的一月初,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公转的速度较快。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 ,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 时间 速度A 点 近日点 1月初 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 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规律(北半球)Chapter 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自转与公转总结知识点

自转与公转总结知识点

自转与公转总结知识点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中心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日,即24小时。

自转使得地球东西两侧的地表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同时也产生了地球的地球磁场。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顺时针方向。

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上不断变换的日照和气候,同时也影响了地球的地球磁场。

地球的地球磁场是由地核的液态铁和镍所产生的。

地核的自转产生了地球的地磁场,并影响了地球的生物和气候。

地球的地磁场还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太阳宇宙射线的伤害。

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运动。

地球绕着太阳一周的周期为一年。

公转带来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年分变化。

公转使得地球的地表上一年四季变化,同时也引起了地球上日照与温度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影响很大。

自转和公转相互作用,产生了地球上的星象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影响了地球上的水文循环和大气环流。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同时也影响了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

自转和公转也是地球上很多物理现象的基础。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与太阳系统中的基本运动形式,也是地球上很多日常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基础。

自转和公转不仅是地球上物理现象的基础,也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很多运动现象的基础。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与太阳系中的基本运动形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维持生命的基础。

同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很多天文现象的基础。

自转和公转带来了地球上很多物理现象的基础,也产生了很多天文现象。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也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现象和气候现象的基础。

老师总结的地理知识点

老师总结的地理知识点

老师总结的地理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立体。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形,地球赤道周长要比两极周长略大。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km,赤道处要比两极处略大。

二、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这个时间也被称作一日。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同时也产生了地球的地理经度。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圈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天,这个时间也被称作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同时也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三、地球上的自然现象1. 地球的大气圈地球大气圈是地球由地表向外延伸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组成。

大气圈有助于地球维持适宜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2. 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系统,包括了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冰雪、海洋等。

地球的水圈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地球的地壳运动地球的地壳运动指的是地球上地壳板块的运动现象,包括了板块的构造运动和板块的挤压变形等。

地球的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地质活动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之一。

四、地球的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活动的重要基础。

不同地理环境的土地资源质量和适宜用途有所差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利用是地理学的重要课题。

2. 水资源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了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非常突出。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上的重要非可再生资源,包括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但由于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当,矿产资源严重受到破坏。

4.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包括了化石能源、水力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

但由于能源资源利用过度和环境污染问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以上是地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知识点

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知识点

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运动着。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围绕地轴旋转一周的运动,而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这两种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地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恒定的,每小时约1670公里。

自转使得地球的表面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当地球的一个半球面对太阳时,这一半球就处于白天,而另一半球则处于黑夜。

随着地球的自转,白天和黑夜在不同地区交替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还引起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在地球的北半球,地轴与地平面的交点称为北极,而南半球的交点则称为南极。

这两个交点是地球自转的轴心,也是地理坐标的重要参考点。

地球上的所有地点都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位置,经度是从东到西测量的,而纬度是从南到北测量的。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运动。

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意味着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我们会感受到更强烈的太阳光和热量,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我们会感受到较弱的太阳光和热量,这就是冬季。

这种季节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地球的公转还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太阳光照在地球表面的角度也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

接近赤道的地区气温较高,气候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气温较低,气候寒冷。

这种气候差异影响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自转使地球发生昼夜交替,形成了地理坐标系统;公转导致了季节变化和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这些运动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时区划分•地球形状:略呈椭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时区划分:我国跨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东十区六个时区,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为标准时间。

地图投影、比例尺、坐标系•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常见的有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等。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有数字式、图形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法。

•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经纬度坐标系。

自然地理•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湿度等。

•气候现象: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

•水体类型: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海洋等。

•水文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循环等。

•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含沙量、水温等。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地貌形成:地壳运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作用等。

•地貌特征:地形起伏、地貌组合、地貌分区等。

•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

•生物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人口负担等。

•城市形成: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

•城市布局:集中布局、分散布局、团块状布局等。

•城市问题:城市化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等。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农业生产: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技术等。

•农业分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特色作物等。

高二地球公转和自转知识点

高二地球公转和自转知识点

高二地球公转和自转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也是引起地球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点,以及与其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现象。

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

为了与公历年份相符,通常将四年平均为一年,即闰年有366天。

2. 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平均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公转速度并不均匀,呈现出“快慢交替”的周期性变化。

3. 平距和近距: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距离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

远日点约在7月初,近日点约在1月初。

地球公转的作用和影响:1. 引起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导致一年的长度:地球公转周期决定了一年的长度,也直接影响了地球上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的节奏。

3. 形成岁差现象:地球的公转轨道不是完全规则的圆形,而是椭圆。

这使得地球公转轨道在一个周期内会有细微变化,形成了岁差现象。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轴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而我们通常说的24小时是指平太阳日,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关系,造成了这一差异。

2. 自转轴:地球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地壳、岩石内部一直延伸到地球中心的一条虚拟直线。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使得地球存在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作用和影响:1. 形成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暴露在太阳的光照下,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导致地球的赤道和极地存在温差: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赤道地区由于阳光直射,温度较高;而极地由于日照时间短,温度较低。

高考地理2025年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详解

高考地理2025年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详解

高考地理2025年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详解在高考地理中,地球自转和公转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我们解释许多自然现象、掌握气候和季节变化等都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两个重要的地理概念。

地球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不停地转动。

它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则是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地球自转带来了许多显著的地理现象。

首先就是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则处于黑暗之中。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交替,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这一现象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经历白天和黑夜,对生物的作息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方时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总是比西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时间也就更早。

我们将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小时。

这样,当我们跨越时区旅行时,就需要调整手表上的时间。

另外,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地转偏向力对于大气环流、洋流的运动方向以及河流的冲刷和沉积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的运动,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大约是每年的 1 月初,此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近,但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冬季;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大约是每年的 7 月初,此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远,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处于夏季。

地理公转自转知识点

地理公转自转知识点

地理公转自转知识点地理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的两个基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这个运动叫做公转。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也就是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在一年里是不断改变的。

地球公转的轨道有一个周期性变化,叫做岁差。

地球的公转运动决定了各个季节的交替和一年的长度。

地球从南半球到北半球距离太阳较远时,是北半球的夏天,南半球的冬天;地球从北半球到南半球距离太阳较远时,是南半球的夏天,北半球的冬天。

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这个运动叫做自转。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钟4秒,也就是一天。

地球的自转轴稍微倾斜,使得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度不同。

当北半球向太阳的一侧时,是北半球的白天,南半球的黑夜;当南半球向太阳的一侧时,是南半球的白天,北半球的黑夜。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同,赤道上的自转速度最快,极地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

地理的公转自转对地球的环境和生物圈起着重要作用。

1.天气和气候:公转自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和气候变化。

公转使得地球四季交替,而自转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这影响了温度和气流的分布,从而影响了天气的变化。

2.地理环境:公转自转决定了地球的地理环境。

地球自转时,太阳的光线会照射到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和生态系统。

北极和南极地区因为持续长时间的黑夜,导致极地冰盖的形成。

赤道地区因为接受到最多的太阳辐射,气温较高,形成了热带雨林和沙漠等特殊环境。

3.生物圈:公转自转也对地球上生物圈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

地球上的生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太阳的光和热能,而公转自转决定了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强度。

太阳的光和热能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能源,它直接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能量供给。

总结:地理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的两个基本运动。

公转决定了四季和一年的长度,自转决定了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

这些运动对地球的天气和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生物圈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对于地球的日常生活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定义、原理、影响及相关现象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365.24天,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其中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29.8公里,这也是地球上一年四季交替的原因之一。

地球的公转给我们带来了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赤道与轨道倾角的存在,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南半球离太阳更近,南半球夏季来临;而北半球离太阳较远,北半球则是冬季。

相反,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则是夏季。

这种季节变化的原因就是地球公转的结果。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我们通常称之为一日。

地球自转的轴线倾斜约23.5度,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交替出现白天和黑夜。

当地球自转时,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处于阴影之中,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例如当中国北京时间是上午10点时,美国纽约时间可能是晚上10点。

地球的自转还引起了地球上的地理现象,例如地球的赤道上物体的自转速度最快,而两极附近的自转速度最慢。

这种自转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地球上的气候带和风向的形成。

三、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相关现象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不仅仅影响着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还引起了一系列重要的现象。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日食和月食。

日食是指地球在公转时,由于月球的阴影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导致地球上某些地区出现太阳被遮蔽的现象。

这时,我们能够看到太阳被月球遮挡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了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等不同类型的日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知识点总结
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3)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V=2πcosΦR(周长)/24小时(时间)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

判断晨线和昏线。

(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

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

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四舍五入)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
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和零时经线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730E——1350E)
(3)产生偏向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

(图略)*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
(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

(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
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 达最大。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推导略: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δ-θ|,δ表示所求点纬度,θ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

|δ-θ|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分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传统四季:四立划分(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