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学科,其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兴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三个方面。
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历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主要建立在自由市场、劳动分工和价值理论等基础上。
1.自由市场理论:自由市场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其基本原则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自由市场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可以使社会资源最优分配,提高社会生产力。
自由市场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被视为经济学的经典理论。
2.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是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其本质是指企业组织生产过程时,将任务分担在不同的人员之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劳动分工的实施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力,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劳动分工理论对生产组织的管理、制造业的发展和对人性本质的把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3.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古典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
由于不同的劳动过程需要不同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种商品的价值应该等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总和。
古典经济学家研究了价值理论对于定价、货币、贸易等问题的应用,为未来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二、新兴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新兴经济学在20世纪中期开始兴起,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兴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凯恩斯、费雪等,其理论范式与古典经济学有些许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失灵理论:新兴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不一定能够保证资源的最优分配,并存在一定的失灵现象。
市场可能会因为存在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为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2.整体经济调节理论:新兴经济学倡导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应用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波动。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经济学的理论范式1.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开端,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市场自由竞争理论、个人决策理论等,并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学模型的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法。
比如,利用边际成本曲线分析企业行为决策,利用收益价格曲线分析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成等。
2.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发展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主要新的成果是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等。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供求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并以阿罗·考恩和保罗·萨缪尔森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数学证明法和实证法,其中前者主要是利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数学工具进行证明,后者主要是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制度经济学主要运用社会科学方法来探究各种经济组织形式和制度的效用和效率,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契约理论、制度分析和代际转移理论等,并以道格拉斯·诺斯和本杰明·克莱因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制度分析法,即通过深入研究各种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识别经济中的各种行为与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度变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4.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新制度经济学是对制度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强调与人类行为科学、智力历史、生态经济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信息不完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等,并以奥利弗·威廉姆森和丹尼尔·诺斯伯姆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制度比较分析法,即依据事实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制度下对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从而得到各种制度间的比较。
经济学教学的一个范式: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国化”
践 中应 该 遵 循 的一 个 重 要 原 则 。
它 经 目前 中 国正进 行着 计 划 经济 向市 场经 济 的 渐进 济条 件 得 出来 的理 论认 识 . 是 意识 形态 、 济 学 基 式 转 轨 . 时作 为一 个发 展 中 的大 国 . 国在 三元 经 本原 理 和研 究 方法 的综 合 体 .不 是一 种 完全 没 有 意 同 中 济 ( 业 经 济 、 业 经 济 和知 识 经 济 ) 背景 下 正 在 识形 态 内容 的 “ ” 学 凯 恩斯 当年 就 直 言不 讳地 农 工 的 纯 科 实现 工业 化 、 知识 化 和现 代化 , 在 世界 经 济制 度 变 宣称 他是 站 在 资 产 阶 级立 场 上 的 , 出版 《 论 》 这 他 通 的
迁 史 和经 济发 展史 上 都是 独 一无 二 、 前绝 后 的 . 空 中 目的是 要 消除 资本 主义 制 度 的毛 病 .使 这个 制 度恢
国不 成熟 的经 济发 展 实践 注定 不 可 能孕 育 出成 熟 的 复活 力 。因此 , 方经 济理论 中虽然 有 许多普遍 适用 西
理 论 西 方 主流 经济 学研 究 的正 是 市场 经 济 的一 般 的一 般 原理 和 方法 .但 也有 一 些 它赖 以产生 的 那个
第 1 3卷 ・ 4期 第
2 1 年 8 月 00
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0 n o z U E c t1 n Ia ns 1 o tu e
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范式是指经济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其中主流的经济学范式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
经济学和泛行为经济学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人们是理性而自私的,倾向于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最大化的效用,赋予市场在分配资源
和达成社会福利最大化方面的显著作用。
行为经济学则关注人类认知、情感和道德特性的影响,认为人类决策可能偏离合理性和自利性,可
能受情感和所处环境影响,从而对市场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制度经
济学强调制度和规则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和影响,认为制度能够对市场
和社会变革发挥关键作用。
泛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经济学
范式,强调多维度的人类行为因素,从社会文化,技术进步,网络等
角度进一步分析行为决策和社会变化。
经济学范式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框架和方法技术,提高
了对社会和经济现象的理解和预测。
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
修正,以更好地指导现实经济和政策制定。
法经济学范式研究及其理论阐释
法经济学范式研究及其理论阐释法经济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的影响。
它以法律制度为核心,通过经济学的视角对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法律对资源配置、市场行为、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法律建议。
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理论阐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是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式之一、新制度经济学强调经济行为是在制度环境下进行的,而制度环境是由法律规范和组织结构构成的。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制度环境、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等概念,通过研究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揭示了法律制度对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其次,公平正义与法经济学也是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
公平正义是法律制度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其蕴含的价值与法律制度的经济效率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公平正义与法经济学通过研究公平正义理论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公平正义的实现方式与其对经济效果的影响,为法律制度的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行为法经济学也是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之一、行为法经济学强调理性预期以外的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因素。
研究者通过行为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析法律制度中的行为规范与现实行为之间的差距,探讨行为规范对经济效果的影响,为法律制度的调整提供了参考。
最后,观察法经济学是法经济学的另一个研究范式。
观察法经济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观察和分析,获取真实的经验数据,通过搜集与分析现实数据,揭示法律制度对经济效果的影响与机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理论阐释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公平正义与法经济学、行为法经济学和观察法经济学。
这些研究范式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通过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揭示了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的影响,为法律制度的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_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案例研究和大样本的计量分析。规范分析是对事物的定性描述;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各有利弊。经济学应将两者结合, 不能只推
崇其中的任何一个, 也不能简单地说谁会是经济学的最终立场。
Abstr 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introduces the argument about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 and the standard analysis in the western
- 12 -
表现为: ①文化经济建设的需要。规范的、先进的文化 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反之, 消极的、腐朽的 文化会阻碍 经 济 建 设 。②制 度 建 设 的 需 要 。任 何 制 度 都 必 须 是 规 范 的。无论是国家制度还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 如果没 有做到规范, 很多人就会钻法律的空子, 做一些损人利 己的事情, 导致原有的制度安排无效率。规范的制度有 利于良好秩序的形成, 能够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人们积 极性的提高又有利于制度的建设。③构建和谐社会的 需要。价值观是非优劣选择的核心应追求和谐, 和谐社 会的构建首先需要规范人们的价值观, 只有多元化的 价值观都规范到一元价值观— ——追 求和谐上来 时 , 和 谐 社 会 就 指 日 可 待 了 。④“以 人 为 本 ”的 时 代 需 要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就 要 把 人 及 其 需 要 作 为 发 展 的 最 终 目 的 。 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的今天, 人们的 精神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有的人坚持为共产主 义事业奋斗终身, 而有的人却把嫖赌等恶行作为需求, 这就需要在满足人们的需要之前先规范分析, 鼓励积 极的精神需求, 抑制消极的需求, 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 蔓延。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著述范式
张五常(Steven Cheung)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关佃农 制(即农民与地主用固定比例分成)的研究,他对交 易成本对不同合同形式的选择作用提出开创性论识。 后来,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1974年的数学模 型精确地分析了激励与风险分担的交换对农民与地主 在土地租赁合同选择的影响。正是后来的数学抽象使 得激励理论与合同理论迅速发展到其他领域。比如, 詹森(Michael Jensen)和梅克林(William Meckling)于 1976年发表的论文——从公司经理的激励问题出发来 研究公司债权和股权的分配问题,成为现代公司治理 结构理论的开创篇,公司金融中对激励的研究从此起 飞。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例子
宏观经济学中有众多的学派: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 派、理性预期学派(或称为新古典主义学派)、货币主义 学派、供给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等。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基本分析框架相同、研究方法相同(采用经济模型和市 场均衡来分析市场)及对象相同(在市场制度安排下研究 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变化规律),它们都相 信市场制度,相信从经济运作的长期或总的趋势来说, 都会趋向最优的市场均衡,这些理论之间的差异,主要 是刻画经济环境时的差异所造成的,特别是对经济系统 的冲击或干扰是来自需求方面还是供给方面、关于经济 波动的信息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以及对干扰的时间 效应是滞后还是瞬间的等诸多假设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尽可能不要重复文献中的图形,不 要重述研究的细节,不要过于集中 某个人的研究,保持文献适当的溯及性, 严格注明文献来源。
数学在理论分析中的作用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借助数学模型至少有三个 优势:其一是前提假定用数学语言描述得一清 二楚。其二是逻辑推理严密精确,可以防止漏 洞和谬误。其三是可以应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或 数学定理推导新的结果,得到仅凭直觉无法或 不易得出的结论。运用数学模型讨论经济问题, 学术争议便可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或不同 意对方前提假设;或找出对方论证错误;或是 发现修改原模型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范式”理论——兼议经济学与经“范式”创济学方法论新的现实意义
践 者 留下 有 待 解 决 的 种 种 的 问题 ”∞ 。
、
库 恩 “ 式 ” 理 论 的 基 本 内 容 范
种情况库恩将之称作 “ 常” 反 。一 般 情 况 下 ,科 学 共 同体
通 过 调 整 现 有 范 式 ,以解 释 “ 常 ” 问 题 。 然 而 当 “ 反 反
托 马 斯 ・ 恩 ( h ma u n)是 美 国 当 代 著 名 的 科 库 T o sK h 学 哲 学 家 ,也 是 科 学 哲 学 中 的 历 史 主 义学 派 的 主要 代 表 人 物 。 16 年 出 版 的 《 92 科学 革 命 的结 构 》一 书 ,代 表 了 库 恩 的 主要 学 术 思 想 。 “ 范式 ” ( e p rdg ) 贯 穿 h T aa i m 是 库 恩 科 学 哲 学 观 的基 本 核 心 观 念 ,也 是 其 整 个 理 论 的基 石 。 库 恩 虽 然 提 出 了 “ 式 ” 的 概 念 ,但 并 没 有 给 出定 范 义 性 的 解 释 ,而 是 借 助 于 科 学 史 案 例 ,抽 象 地 提 出 了 其
率 之争 这 一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永 恒 主 题 也 引 起 了 人 们 对 主
库 恩 认 为 ,科 学 的 发 展 不 是 简 单 的 经 验 事 实 的 总结 ,
而 是 人 们 用 以考 察 客 观 事 物 的 世 界 观 发 生 了转 变 ,在 新 的世界观指导下形成 新的理论认识 。库恩把科学 发展分 为 “ 科 学 ” “ 规 科 学 ” “ 学 革 命 ” 三 个 基 本 阶 前 、 常 、 科 段 。从 前 科 学 到科 学 的 转 变 ,是 科 学 共 同体 获 得 了 共 同 的 范 式 。所 谓 科 学 共 同 体 ,是 指 一 批 采 用 共 同 范 式 的科
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章交易费用
讨论:
1.亚当斯密:人类有相互交易的倾向,您是 如何理解的?
2.您是如何理解交易的?
(二)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把交易作为比较严格的经济范畴建立起 来并做了明确界定和分类的是制度经济 学家康芒斯。他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 交易,他定义了交易的内涵,分析了交 易活动的具体类型和形式。
1.关于交易的内涵
前者主要指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确保合同得以履 行所付出的费用,尤其是纠正偏差和维护成本,还包括经济制度 运行成本
后者包括:不适应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建立及运转成本;保证 成本
欧佩克中的讨价还价
(2)从交易维度考察交易费用
威廉姆森从交易的维度间接的考察了交易费用的数量,他接 受了康芒斯的做法,以交易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并从三 个基本维度,即交易发生的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和种 类以及资产专用性来进一步分析交易行为。他尤其看重资产 专用性对交易费用以及规制结构的影响。但他没有直接地讨 论这三个基本维度与交易费用的关系,而是从三个基本维度 对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规制结构的选择以及成本的补 偿等方面,间接的论及交易维度与交易费用数量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章交易费用
学习目标
了解交易费用理论创立与发展过程 掌握交易费用的含义、决定因素和性质,
了解交易费用的计量
了解交易费用理论范式
正确认识交易费用理论的价值与不足
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Jone来我国投资经营企业,每个礼拜4天要和政府官员 喝酒,3天要和客户喝酒,于是决定撤资······
2.关于交易的类型
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 卖关系。买卖的交易过程必然存在谈判和交易后可能发 生争执的问题。买卖的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中国经济转轨研究的四种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2011.4
中国经济转轨研究的四种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不断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从官方到学界都积极探索,努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经济转轨的内容、路径与实现方式,从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多种转轨经济学范式。
从其基本内容与主要影响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轨的研究主要有四种经济学范式,即新制度经济学范式、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范式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转轨研究范式。
认真分析这些转轨经济学范式,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与转轨的实践经验,科学地推进转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正确而有效地指导我国未来经济转轨实践,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转轨成本-转轨收益”范式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我国经济改革与转轨的理论与实践影响较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财产权为逻辑起点,全面研究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证明了市场机制在法律制度领域的适用性,从而把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与对权利配置效率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用新制度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转轨问题。
特别是中国的许多年轻学者,将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定义为研究一个制度变迁和产权重新界定过程的理论,由此逐步形成了转轨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转轨范式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转轨的理论研究,另一个是对转轨中经济运行的实证或经验研究。
转轨理论研究主要是在一种转轨定义下探讨如何推进转轨的基本理论,提供一个可以用于转轨经济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
对转轨中经济运行的实证研究主要是根据俄罗斯、东欧和中国的转轨实践来总结转轨经济的基本经验和比较不同的转轨路径、转轨模式。
其中,有些经济学家对转轨进行更为理论化的探索。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范式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范式一、新古典综合学派1、新古典综合:新古典综合是把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进行综合,是对凯恩斯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2、混合经济: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地方,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的干预。
3、相机抉择: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4、萨缪尔森如何对滞胀问题进行解释?5、新古典综合的政策主张?第一,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第二,相机抉择6、新古典综合派的通胀和失业理论?加上萨缪尔森对滞胀问题进行解释。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非市场出清:当市场上供求不相等时,价格和工资不能迅速调整使供求一致,经济上因此处于持续而非均衡状态。
2、工资和价格粘性: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及时地随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3、不完全信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4、不完全竞争:资本主义的市场是存在垄断的非完全竞争市场,当供求失衡时,垄断企业通过调整产量和就业量而不是调整价格来恢复市场均衡。
5、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在哪里?1.非市场出清2.工资和价格粘性3.不完全信息4.不完全竞争6、简述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信贷配给理论。
指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定得低于市场出清水平,从而使得信贷资金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以至于银行不得不采取信贷配给的办法,使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只能得到有限的满足。
7、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信贷配给理论中利率粘性的原因?1)信贷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银行不能容易地识别好借款人和坏借款人,所以必然采取厌恶风险的行为,选择能保证银行预期收益最大和破产机会最小之间的最佳利率,而不管这种利率是否能使市场出清)2)信贷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利率提高会减少低风险借款人的比例,因此银行不会轻易提高利率,即利率具有粘性。
)8、可变价格加成理论9、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1.既考虑短期,又考虑长期。
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
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新古典经济学被广泛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它旨在通过理性行为假设和市场机制来解释经济现象。
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是一种方法论,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如边际主义、利益最大化、供求平衡和均衡分析等。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解释其核心概念和应用,并讨论其局限性和争议。
一、理性行为假设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理性行为假设,它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
这一假设建立在边际主义的基础上,即人们会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以使边际效用最大化。
理性行为假设假定人们具有完全信息和无限的计算能力,能够准确地评估各种选择,并且在个体层面上是自利的。
二、供求平衡和均衡分析新古典经济学通过供求平衡和均衡分析来解释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数量决定。
供求平衡是指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之间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使市场清算,并形成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供给曲线代表了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曲线则表示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通过供求曲线的交点,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达到平衡状态。
三、利益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利益最大化是在限制条件下进行的,比如预算约束、资源稀缺等。
个体在面临选择时会综合考虑不同选择带来的成本和效益,并选择带来最大净收益的方案。
利益最大化假设为解释个体和市场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效益递减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指出,当个体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一单位额外增益时,其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小。
这意味着对于继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个体所得到的附加效益将越来越小。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在解释消费者选择和生产决策时具有重要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理性行为假设忽视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人们的决策可能受到情感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受限于有限的信息和认知能力。
产业经济学中的贝恩范式
产业经济学中的贝恩范式摘要:1.贝恩范式的定义和概述2.贝恩范式的核心理论3.贝恩范式的应用领域4.贝恩范式的优势与局限性5.我国产业经济学中的贝恩范式实践正文:一、贝恩范式的定义和概述贝恩范式,又称贝恩产业组织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贝恩(Joseph K.Bain)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一种产业组织理论。
贝恩范式主要研究企业、市场和产业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以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为核心,分析产业内的竞争、垄断、价格、质量等问题。
二、贝恩范式的核心理论贝恩范式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经济:贝恩认为,企业的规模扩大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市场结构:贝恩范式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垄断四种类型,并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绩效。
3.市场进入和退出:贝恩范式探讨了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进入和退出问题,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绩效的影响。
4.研发与创新:贝恩范式强调研发与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如何在不同市场结构下进行研发与创新。
三、贝恩范式的应用领域贝恩范式在产业经济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组织政策:贝恩范式为政府制定产业组织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等。
2.企业战略:贝恩范式为企业提供了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制定竞争战略的思路,如如何实现规模经济、如何进行研发与创新等。
3.产业竞争力分析:贝恩范式可以帮助分析产业内的竞争状况,预测产业发展趋势,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指导。
四、贝恩范式的优势与局限性贝恩范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性:贝恩范式从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产业组织问题。
2.实用性:贝恩范式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企业战略的制定。
然而,贝恩范式也存在以下局限性:1.忽略了市场竞争的动态过程,贝恩范式的静态分析难以解释产业的动态发展。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关于现代经济学的概念,我们把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钱颖一)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和分析工具。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
1、视角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
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基于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包括信息。
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
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
这种利益最大化包括利他行为。
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比如价格、激励)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
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
[经济学家看问题有特殊的视角。
经济学家可接受的几个有限的、原始的假设——个人的偏好、技术和制度约束、资源禀赋,别的假设都被认为应该是从此推导出来的。
通常是假定个人是自利的,给定一定的技术和制度约束,每个人禀赋一定,大家互相作用,然后看结果怎么样,然后研究一种叫做“均衡”的状态。
有人问,现实中有很多是非均衡,为何经济学家要研究均衡?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定义的均衡和一般人认为的均衡不太一样。
比如短缺通常是不均衡的,但在一定约束下就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在经济学中可以叫均衡。
最后着眼点是效率,这又是经济学家跟其他的社会科学家的不同。
这很容易产生误解。
有些人说经济学家只讲效率,不讲公平。
[整理版]生产率及效率分析——经济增长概念
经济增长概念、理论及其演化一、经济增长基本概念与理论(一)概念通常意义:可被简单概括为总产出的持续增长,一直以来沿用GDP和人均GDP来表示。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宏观经济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经济增长的特点及原因基本特征:(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2.迅速增长的生产率。
(3.高速的经济结构的变革。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非农转移工业化过程城市集聚效应(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乃迅速扩大。
(6.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一个明确的可以度量的标准,表示一国潜在GDP的增加。
经济发展:一个比较杂的质的概念,表明一国人民的经济福利处于长期增加的状况,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
库兹涅茨(kuznets)乔根森(jergensen)麦迪逊(maddison)(二)经济增长理论古典-新古典-内生(三)增长与要素增长的源泉:1.资本:物资资本人力资本2.劳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增加3.技术进步生产率的提高,同样的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丹尼森的七类因素:生产要素供给量增长:劳动要素: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工人工时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资本要素:资本存量大小。
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知识的进展。
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道路)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二、增长理论的演进索洛“增长理论并非从我的1956和1957的论文开始,而且它肯定不在那结束。
它可能从《国富论》开始,而且或许亚当斯密还有先辈”(1987).经济增长理论200多年的历史就是经济学200多年的发展史。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讲
1. 视角
不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在做经济决策时出
发点基本上是对自己有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 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 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
用经济学的视角看,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
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事。
1. 视角
经济学分析的着眼点是均衡、效率,往往集中在
是指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结论。
凯恩斯对此作的恰当的表述: 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 策分析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
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
于帮助人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理性决策的科学。 社会、经济许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经
济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解决。
各种机制,比如价格机制、激励机制对经济人行 为的影响。
探讨人们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如何在给定的机
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 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 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
2. 参照系或基准点
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
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讲
教 材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twelfth edition.
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
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
法。
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视角 perspective
–参照系 reference 或基准点 benchmark
进口的等限制他国的进口,请分析此举的 利与弊。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摘要】本文通过对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从引言部分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介绍。
在分析了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演变,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的特点,并介绍了实证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情况。
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回顾,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范式,分析方法,演变,主流经济学,实证分析,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总结,展望,研究展望1. 引言1.1 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揭示经济规律、指导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经济学理论范式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现代经济学,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包括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等,每种理论范式都对经济现象有不同的解释和分析。
在实证分析方法方面,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数理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分析的框架;而计量经济学方法则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深入探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其演变过程,了解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从而为实证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实践和政策的影响,为未来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经济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本文旨在从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思中,讨论一下经济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它们是:关于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比较;关于实证分析;关案例研究。
1、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
由于范式概念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观的中心,他试图以此来概括和描述多个领域的现实科学,而不仅仅是对科学史和哲学感兴趣,因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范式概念作了多重的界定和说明。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库恩思想的这一特征,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述库恩的某一解释来阐述自己的问题。
因而不免出现某些偏差。
英国学者玛格丽特。
玛斯特曼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的考察,(1987)他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列举了库恩使用的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
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但是,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
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科学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
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的“图象”、“模型”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
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象”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
我们以下的分析主要是讨论和运用范式的后面两种含义。
经济学的范式一般总是以经济效率为中心,(张宇燕,1993)以分工、交易和合作为内容,以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为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然而,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却有不同的理论范式,这些具体的理论范式虽然没有超出和脱离经济学一般范式的范围,但以上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侧重方面、联结方式均不相同,因而使得不同经济学理论的理论体系也大相径庭。
在以经济效率为中心这一基本观点上,各种经济理论学说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强调得够与不够,是否能贯彻始终。
新古典理论对此十分明确,而且一贯到底。
它其所以专注于资源配置的研究,就在于寻求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式,它其所以推崇市埸制度,就是因为市埸是一种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它关于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化的概念,以及以此作为对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之基础,正是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翻开新古典经济学教科书,效率观念和效率思想会深入到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之中,融化在他们的思维之内,成为他们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
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中,效率中心也是看得出来的,传统经济学其所以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所依赖的正是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其所以特别强调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就是因为在它看来,只有这样做才能减少和避免失衡和浪费,从而获得和保持经济运行的效率;传统经济学把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论》提出“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1985),是其中对经济效率中心表述得最清楚的。
但是,在传统经济学中,效率中心的思想和观念并不十分坚定,也没有贯彻到底,当传统经济学致力于政策解释、道德说教和价值判断时,往往就离开了效率中心,甚至用公平、平等代替了效率。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都离不开对分工、交易和合作的考察,但这种考察在每一种理论中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亚当。
斯密对之进行了初步而全面的考察,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范式。
在《国富论》中,斯密不仅说明了分工的好处和交换的意义,而且说明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所谓“分工受市埸范围的限制”,就意味着人的生产活动以人的交换活动为条件,进而揭示了分工和交换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斯密提出了“简单天赋自由体制”或称自由竞争、自动调节的市埸模式,建立了一个进行经济分析的原始模型,但又不把它作为一个假定的抽象概念,无条件地、绝对地坚持它,而是提出了种种限制和例外,表现了对其他交易方式的肯定;斯密通过“简单体制”找到了个人自由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补性,揭示了合作及其秩序的意义,不仅说明了人们之间存在着和谐一致的合作,而且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克思继承和发扬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全面考察了分工和交换、生产和交往、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恩格斯把生产和交换看作经济曲线的纵坐标和横坐标;马克思特别注重于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分析,同时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体自由人的联合”(1972)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而以人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交互影响为基础,描绘了一幅历史发展的图画。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不仅坚持了康芒斯提出的交易和交易方式的概念,用它来代替生产关系和交往方式之类的抽象概念,以为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进而考察了除市埸交易以外的其他交易方式,而且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将其纳入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分析之中,对分工、交易和合作,即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作出了统一的解释。
新古典经济学偏离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范式。
这集中反映在对分工、交易和合作的考察中。
它分析了资源配置和生产费用,考察了规模经济和技术选择,还讨论了市埸结构,也就是考察了分工的状况和经济性。
所谓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合理的劳动分工;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分工及其基础之上的集中所到的节约和利益;所谓市埸结构,实际上就是分工结果在市埸上的表现;而技术选择,实际上就是进行分工的方式;至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即生产费用,就是不同资源配置方式和技术选择方案的代价,也就是作为生产方式基本形式的分工的成本。
但是,它没有也不能对分工及其程度的决定和发展作出解释。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研究了市埸交易,而且以此作为全部内容,同时对自由市埸体制作了绝对的、无条件的解释,新古典的均衡就是市埸供求均衡和市埸自动实现的均衡,新古典的最大化既是市埸交易的前提,又是市埸交易的结果。
尽管如此,新古典经济学对交易的研究又非常肤浅和非常片面,由于对交易的考察仅仅局限于市埸交易,而对市埸交易的考察又仅仅分析产品的交易和要素的交易,因而在新古典理论中,既没有交易方式的概念,也没有交易费用的分析。
新古典理论也考察了合作问题,但是基于对交易问题的局限性,其对合作的考察仅仅限于市埸中一拍即合的买卖关系和和谐的竞争关系,也就是说,在新古典理论看来,人们之间的合作是无阻碍、无摩擦,因而是无条件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特征不在于它分析了分工、交易和合作,而在于这种分析的片面性,即它只分析了分工、交易和合作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一种情况,也就是只分析了它们的物质技术联系和物质技术特征。
传统经济学对分工、交易和合作的考察也背离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传统,而与新古典理论颇为相似,二者既有一致之处,也有自己不同的地方。
如果说新古典理论把分工看作是市埸配置资源的结果,那么,传统经济学则把分工看作是计划配置的产物,二者的分析角度一样,说明的问题相同,但后者比前者更粗糙、更片面。
如果说新古典经济学在缺乏交易方式概念和理论的情况下,对市埸和市埸交易作了比较深入、比较成功的分析,那么,在传统经济学中,虽然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交往方式的概念,并宣称要以其为主要考察对象,但对市埸和市埸交易是排斥的,其分析是残缺的,与此相适应,在实践中,市埸和市埸交易是受控制的,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它对其他交往方式的考察如果有的话,也是空洞的。
至于对合作和合作秩序的分析,传统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非常相似,都是考察了一种无矛盾、无摩擦的理想状态。
因而其解释能力和现实意义都非常有限。
在经济学的不同范式中,几乎都使用了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等方法,但使用的情况和侧重则不相同。
供求分析是任何一种经济学都离不开的,但在传统经济学中,由于只有平衡概念,没有均衡概念,或者说没有区分平衡和均衡两个概念,因而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平衡分析是一种事后分析和结果分析,而不是一种过程分析和行为分析,因为,平衡是一个核算概念和统计概念,而均衡是一个行为函数和运行过程概念,供求平衡就是供求两个变量相等,即变量均衡,而供求均衡既包括变量相等(变量均衡),又包括行为确定(行为均衡)。
与此相反,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对此却有严格的界定和区分。
边际替代分析也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传统经济学中,由于缺乏行为过程的概念,因而也就缺乏边际的概念,因此,计划分配和计划调节中的替代关系只是两两的一般互替和转换,而不是边际替代和边际转换。
1871年的“边际革命”把边际概念引入经济学,并使其在微积分等数学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新古典经济学在数学化和形式化的道路上大前进了一步。
但是,传统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替代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替代只是不同产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和不同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替代,即不同物品之间的替代;然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替代却是不同交易方式之间的替代,即人们的行为方式或行动策略之间的替代。
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学的看家本领,是经济学范式区别于其他科学范式的重要方面,传统经济学运用了它,但运用得不够纯熟、不够彻底,有时往往只问收益,不惜工本,只讲需要,不看可能,对那些得不偿失的计划和政策进行经济上的注释和论证。
特别是传统经济学没有时间价值概念和风险价值概念,缺乏风险意识,不计时间价值,就使成本收益分析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新古典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了成本收益分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缺乏交易方式和交易费用的概念,由于交易的自动完成和无代价的进行,其成本收益分析也仅仅局限在资源配置和生产活动的狭小范围内,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广泛领域则缺乏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把成本收益分析运用到人与人相互关系的一切领域,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策略选择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统一、深入而又更加现实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