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 1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手术器械及器械车、功能康复器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C型臂X线机、X光机、移动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五)有与开展的诊疗业务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患者活动区域内有无障碍设施。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
三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至少3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应具备中医(或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培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1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正骨科、筋伤科、创伤科、骨关节科、脊柱科、小儿骨科、骨病科中的三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置药剂科(中药房设置应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检验科、血库、医学影像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
至少设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设备)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核心制度要求。
(六)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求,医学影像科医师不少于3名。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平方米。
(三)设有整复室。
五、设备(一)中医诊疗设备。
至少配备小夹板设备、小针刀设备、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针疗设备(如针灸针、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熏洗设备(如中药熏蒸机、中药熏洗仪)、超声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中医光疗设备(如红外光疗仪、激光治疗仪)、中医电疗设备(如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手术器械及器械车、功能康复器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C型臂X线机、X光机、移动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血球计数仪、尿分析仪、血凝仪、全自动酶标仪、恒温箱、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多功能抢救床、心脏除颤仪、呼吸球囊、呼吸机、抢救车、急救箱、牵引手术床、高频电刀、必备手术刀包、各类针具、敷料柜、器械柜、麻醉机、麻醉监护仪、紫外线灯、给氧装置、电动吸引器、下收下送密闭车、高压灭菌设备、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通风降温烘干设备、冰箱。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21年版

《医疗机构根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的《医疗机构根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的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的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的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精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打算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根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根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局部医院根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给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给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2022年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治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条为指导和强化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标准化建设和治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治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治理者强化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治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治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治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根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医治的临床学科,是承当骨伤科疾病诊疗效劳的园地。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强化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强化对骨伤科的标准化建设和治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诊治质量和诊治平安。
二、根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园地、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证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依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治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医治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医治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地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利,爱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诊治区和支持区,诊治区包含病室、抢救室、医治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医治室、康复医治室;支持区包含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地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依据诊治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中医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一级中医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 至79张。
二、科室设置: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有0.7 名卫生技术人员;(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三)至少有3 名中医师, 1 名中药士,4 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四)至少有1 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五)每床建筑面积少于30 平方米。
(六)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球囊吸引器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X 光机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蒸馏水装置(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 张被子1.2条被套1.2条枕头2条床头2个床关柜1 个床垫1.1条床单2条枕套4个病员服2 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二级中医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80 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中医内科、外科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有0.88 名卫生技术人员;(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三)至少有4 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1 名中药师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各临床科室至少有 1 名中医师;(四)每床至少配备0.3 名护士。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 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给氧装置呼吸机麻醉机电针仪手术器械手术床酸度计分析天平钾钠分析仪培养箱电冰箱干燥箱分光光度计X光机纤维胃镜结肠镜妇科检查台蒸馏水器高压灭菌设备中药煎药设备电动吸引器显微镜心脏除颤器离心机各类针具B 超无影灯骨科牵引床尿分析仪紫外线杀菌灯洗衣机(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被子1.2条被套1.2条枕头2条床头2个床头柜1个床垫1.1条床单2条枕套4个病员服2 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第二部分妇幼保健院基本标准一级妇幼保健院二级妇幼保健院三级妇幼保健院第三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基本标准床位总数在19张以下的乡(镇)、街道卫生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第四部分门诊部基本标准综合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专科门诊部普通专科门诊部口腔门诊部整形外科门诊部医疗美容门诊部第五部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基本标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民族医诊所口腔诊所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医疗美容诊所精神卫生诊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第六部分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第七部分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基本标准口腔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院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急救站急救中心第九部分临床检验中心基本标准市(地级)临床检验中心省临床检验中心部临床检验中心第十部分护理院、站基本标准护理站护理院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

第一部份中医药服务功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环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一、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一、骨伤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等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和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熟练掌握常用的中医骨伤诊疗技术。
四、骨伤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专科可独立开展骨伤专科常见临床技术,具有急性创伤等急症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
七、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八、开展骨伤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积极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临床科学研究工作。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参照《中医医院骨伤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和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 ,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 ,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 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五、积极开展骨伤专科会诊,体现对骨伤专科有效的技术支撑。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

附件1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正骨科、筋伤科、创伤科、骨关节科、脊柱科、小儿骨科、骨病科中的三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置药剂科(中药房设置应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检验科、血库、医学影像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
至少设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设备)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核心制度要求。
(六)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求,医学影像科医师不少于3名。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平方米。
(三)设有整复室。
五、设备(一)中医诊疗设备。
至少配备小夹板设备、小针刀设备、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针疗设备(如针灸针、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熏洗设备(如中药熏蒸机、中药熏洗仪)、超声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中医光疗设备(如红外光疗仪、激光治疗仪)、中医电疗设备(如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
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1.02.24
•【文号】国中医药通〔2021〕1号
•【施行日期】2021.02.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
国中医药通〔2021〕1号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局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工作。
经2021年2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我局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特此通告。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104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2月24日附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104件)
一、综合(4件)。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 1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手术器械及器械车、功能康复器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C型臂X线机、X光机、移动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五)有与开展的诊疗业务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患者活动区域内有无障碍设施。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
三级中医骨伤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至少300张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应具备中医(或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培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令狐采学(试行)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第二部分妇幼保健院基本标准一级妇幼保健院二级妇幼保健院三级妇幼保健院第三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基本标准床位总数在19张以下的乡(镇)、街道卫生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第四部分门诊部基本标准综合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专科门诊部普通专科门诊部口腔门诊部整形外科门诊部医疗美容门诊部第五部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基本标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民族医诊所口腔诊所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医疗美容诊所精神卫生诊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第六部分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第七部分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基本标准口腔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院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急救站急救中心第九部分临床检验中心基本标准市(地级)临床检验中心省临床检验中心部临床检验中心第十部分护理院、站基本标准护理站护理院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标题】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时效性】有效【颁布单位】卫生部【颁布日期】940902【实施日期】940902【文号】卫医发(1994)30号全文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第二部分妇幼保健院基本标准一级妇幼保健院二级妇幼保健院三级妇幼保健院第三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基本标准床位总数在19张以下的乡(镇)、街道卫生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第四部分门诊部基本标准综合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专科门诊部普通专科门诊部口腔门诊部整形外科门诊部医疗美容门诊部第五部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基本标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民族医诊所口腔诊所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医疗美容诊所精神卫生诊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第六部分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第七部分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基本标准口腔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院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急救站急救中心第九部分临床检验中心基本标准市(地级)临床检验中心省临床检验中心部临床检验中心第十部分护理院、站基本标准护理站护理院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发(1994)第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委卫生局(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现将我部制定《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生部一九九四年九月二日附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是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按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第二部分妇幼保健院基本标准一级妇幼保健院二级妇幼保健院三级妇幼保健院第三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基本标准床位总数在19张以下的乡(镇)、街道卫生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第四部分门诊部基本标准综合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口腔门诊部整形外科门诊部医疗美容门诊部第五部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基本标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口腔诊所美容整形外科诊所医疗美容诊所精神卫生诊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卫生站第六部分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第七部分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基本标准口腔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院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急救站急救中心第九部分临床检验中心基本标准市(地级)临床检验中心省临床检验中心部临床检验中心第十部分护理院、站基本标准护理站护理院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实用标准(试行)》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
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
(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自动洗胃机
心电图机 心脏除颤器
心电监护仪 多功能抢救床
万能手术床 无影灯
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
高频电刀 移动式X光机
X光机 B超
多普勒成像仪 动态心电图机
脑电图机 脑血流图机
血液透析器 肺功能仪
支气管镜 食道镜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中医医院
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
一、 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是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
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二级中医骨伤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正骨科、筋伤科、创伤科、骨关节科、脊柱科、小儿骨科、骨病科中的三个科室以及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置药剂科(中药房设置应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检验科、血库、医学影像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
至少设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设备)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
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全院50%以上的临床科室应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核心制度要求。
(六)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求,医学影像科医师不少于3名。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平方米。
(三)设有整复室。
五、设备
(一)中医诊疗设备。
至少配备小夹板设备、小针刀设备、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针疗设备(如针灸针、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熏洗设备(如中药熏蒸机、中药熏洗仪)、超声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中医光疗设备(如红外光疗仪、激光治疗仪)、中医电疗设备(如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
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手术器械及器械车、功能康复器械、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C型臂X线机、X光机、移动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血球计数仪、尿分析仪、血凝仪、全自动酶标仪、恒温箱、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多功能抢救床、心脏除颤仪、呼吸球囊、呼吸机、抢救车、急救箱、牵引手术床、高频电刀、必备手术刀包、各类针具、敷料柜、器械柜、麻醉机、麻醉监护仪、紫外线灯、给氧装置、电动吸引器、下收下送密闭车、高压灭菌设备、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通风降温烘干设备、冰箱。
消毒供应、医学检验或病理检查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并由其提供服务的,在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可不配备消毒、检验或病理检查设备。
(三)信息化设备。
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医院信息的统计和上报。
(四)病房每床单元装备同二级中医医院。
(五)有与开展的诊疗业务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患者活动区域有无障碍设施。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
或认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
三级中医骨伤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至少300以上,其中骨伤科床位占60%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正骨科、筋伤科、创伤科、骨关节科、脊柱科、小儿骨(伤)科、骨病科中的五个科室以及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康复科。
(二)医技科室。
至少设置药剂科(中药房设置应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检验科、输血科、医学影像科、电生理检查科(室)、手术室、病理科、消毒供应室、营养科。
(三)职能科室。
至少设置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设备)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
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三)病区实际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四)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本专业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应具备中医(或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培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五)各科室医师结构合理,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核心制度要求。
(六)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电生理检查科(室)等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求,其中临床药师不少于2名(至少有1名具备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药师),医学影像科医师不少于5名。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平方米。
(三)设有整复室。
五、设备
(一)中医诊疗设备。
至少配备小夹板设备、小针刀设备、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针疗设备(如针灸针、电针治疗仪)、中药熏蒸熏洗设备(如中药熏蒸机、中药熏洗仪)、超声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中医光疗设备(如红外光疗仪、激光治疗仪)、中医电疗设备(如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中医磁疗设备(如磁振热治疗仪、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灸疗设备(如温灸器、艾灸仪)、罐疗设备(如火罐)、推拿设备(如推拿治疗仪、手法治疗床)、针灸(推拿)治疗床、中药饮片柜、中药煎药设备。
(二)其它设备。
至少配备诊桌、诊椅、治疗车、西药药品柜、石膏剪、石膏锯、功能康复器械、牵引手术床、手术器械及器械车、手术显微镜、关节镜、骨密度检测仪、肌电图机、计算机X 线断层摄影机(CT)、核磁共振(MRI)、X光机、移动X光机、C型臂 X线机、血液回收机、B超机、心电图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多通道心电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解质分析仪、培养箱、净化台、干燥箱、全自动生化仪、血球计数仪、尿分析仪、血凝仪、全自动酶标仪、恒温箱、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多功能抢救床、心脏除颤仪、呼吸球囊、呼吸机、抢救车、急救箱、万能手术床、高频电刀、必备手术刀包、各类针具、敷料柜、器械柜、麻醉机、麻醉监护仪、紫外线灯、给氧装置、电动吸引器、下收下送密闭车、高压灭菌设备、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通风降温烘干设备、冰箱。
消毒供应、医学检验或病理检查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并由其提供服务的,在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可不配备消毒供应和部分检验、病理检查设备。
(三)信息化设备。
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医院信息的统计和上报。
(四)病房每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三级中医医院。
(五)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诊疗设备。
(六)患者活动区域有无障碍设施。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