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说课稿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模板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2428f8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1.png)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化学实验课,课题为《探索物质的奥秘——酸碱中和反应》。
本次说课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设计、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次实验课的内容是酸碱中和反应。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酸和碱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反应的特点。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指示剂来观察反应的酸碱变化,并通过pH试纸测定反应溶液的酸碱度。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每组负责不同的实验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材料准备:紫色石蕊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操作步骤:1. 向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分别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原因。
实验二:pH值测定材料准备:pH试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操作步骤:1. 使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
2. 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再次测定pH值。
3. 分析混合后的溶液pH值变化,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五、评价与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我将通过小测验和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高效和有趣。
总结:通过本次说课,我希望能够向各位展示一种既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又强调实践操作的化学教学模式。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课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50d27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8.png)
D 烧碱
六、 板书设计
酸+碱 定义
盐和水
中和反应 实质
应用
H++OH_=H2O
改良酸性土壤 处理工厂废水 用于医药保健
七 课后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广告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及多 媒体来突破重难点;在教学内容上,我充分渗透化学与生 活相结合的思想,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教学过 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质疑、 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原动力,真正体现以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宗旨。通过三个方面的设计,学生能轻松 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实验 过程中出现纪律问题,有个别同学没有认真思考、分析, 而是在玩,课堂纪律还有待于提高。
D、巩固练习 运用新知
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2、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欲中和盐酸使溶液呈
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熟石灰 B 生石灰
C 石灰石 D 纯碱
3、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 石灰石 B 熟石灰
C 干冰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和反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质疑,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 (2) 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 运用于生活。 (3)增强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过一些中和
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自主探究法、 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以微观 模拟辅助教学。
学法: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说课稿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31411652ea551810a68742.png)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五、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七、教学过程[引入提问] 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蚊虫叮咬后涂抹浓肥皂水为什么能减轻痛痒?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 1.会2.不会[教师] 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
[活动与探究] (教师展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问:如果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那么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总结] 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l====NaCl+H2O[教师拓展] 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学生讨论] 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教师总结] 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
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2f8c3e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0f.png)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反馈: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他们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过程,包括对知识点的理解、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促进彼此的学习进步。
2.实验观察: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3.探讨交流:组织学生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意义,如何用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反应过程中颜色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原因。
4.概念图示:通过概念图展示酸碱中和反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5.激励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积极评价,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引导学生发现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合作学习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共同完成任务,学生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协作,同时也能够从同伴那里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首先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引入酸碱中和反应打下基础。
2.接着通过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
3.在实验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反应的微观机制,如H+和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二)媒体资源
2024中和反应说课稿范文
![2024中和反应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33df0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b.png)
2024中和反应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中和反应》,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基础知识并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条件和化学方程式,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②能力目标: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中和反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条件和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难点是:理解中和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的区别,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化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示范法,引导发现法,课堂讨论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和实验步骤,以便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同时,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图示材料,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展示一段生动的化学实验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好奇和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中和反应吗?它在哪些情况下发生?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出初步结论,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展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
在实验台上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实验条件有哪些因素影响?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理解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环节三、课堂讨论,归纳总结。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467b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d.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在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酸和碱的性质、常见酸碱的鉴别方法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本节课主要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和探究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这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熟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对溶液的pH值的影响。
2. 能力与技能•能够观察、描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过程;•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对溶液pH值的影响;•化学方程式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酸和碱的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酸和碱的性质。
2.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其中一人称取一只干净的烧杯,倒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2.另一人取另一只干净的烧杯,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容器,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4.使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
3. 实验记录与分析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观察和分析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的变化。
学生需记录以下内容:•实验前后溶液的颜色、pH值的变化情况等。
4. 指导性讲解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指导性讲解,介绍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化学方程式。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结果,描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教师给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8797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3.png)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中和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现象,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使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
2.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实际例子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强调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3.酸碱指示剂的应用: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演示如何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
教学难点为: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运用中和反应解释化学现象。
针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深入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克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2.启发式教学法:依据认知心理学原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小组合作学习法: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实验器材:酸、碱、盐等化学试剂,烧杯、试管等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实验探究。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优秀学习方法和经验。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巩固知识点。
2.完成一定数量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书写练习,提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
3.搜集生活中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例子,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练习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c104a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2.png)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从知识体系来看,本节课内容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即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了盐的概念,为之后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育目的来看,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以及如何鉴别酸和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也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等这些问题,学生还没有了解。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起点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了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实验探究,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反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对其实质的理解三、教法和学法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我校“五环”教学模式和化学学科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2、自主阅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酸和碱各自都具有那些相似的化学性质?3、为什么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播放“普罗米修斯”情境短片1你想和科学家一起来解决“强酸血液”带来的危机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218be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e.png)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以及教材处理的创新之处: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
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本节课中“活动与探究”作了大胆改进,我增加了“硫酸”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我觉得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四)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五)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六)教具: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应用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应用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cc76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7.png)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应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原理;–了解酸和碱的溶液在中和反应中的变化;–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与探索精神;–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原理;2.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2.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试剂、投影仪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化学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老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酸味和碱味的物质,你们能说出一些例子吗?”引导学生回答,例如:柠檬汁、醋、肥皂水等。
2. 学习(30分钟)2.1 中和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酸和碱混合之后会产生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示学生思考:中和反应是如何发生的?•结合示意图,讲解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2 实验操作与观察•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取一些酸和碱的溶液分别放在两个试管中,并记录下溶液的颜色和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情况。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3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特点。
3. 拓展(15分钟)3.1 中和反应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讨论并列举中和反应的应用场景,例如:抗酸药物、清洁剂等。
3.2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讨论其中的中和反应过程和原理。
4.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概括,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7023de3910661ed9ad51f318.png)
王哲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 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 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 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 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 及其应用。 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 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2)通过学习中和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掌握寻根究底的思考方 法 (3)通过学习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热爱 生活、关注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分析
1.学生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 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 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 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 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 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 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现象 及反应的实质 (2)、合作交流法: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采用 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动 手实验及小组合作实验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 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农作物和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中和 反应在实际中的作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4b691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5.png)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二册第五章《初识酸和碱》的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中和反应的概念、知道中和反应会放热,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从教材的体系看,本节内容学生已有第一学期第三章《溶液的酸碱性》的学习,承接了溶液的酸碱性学习中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定量的测定了溶液的酸碱性),也是以后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育目的看,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实习内容符合初三学生认知特点和渴望了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心理需要,且贴近生活,材料易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也是藉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宝贵机会,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树立严瑾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学生巳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2)了解中和反应和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2)过程和方法:(1)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
(2)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中和反应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环境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的构建,体会共性和个性的辨证关系。
(2)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1)本节的重点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它反映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
且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ppt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05ff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5.png)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来探究中和反应的实质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类比法:通过与酸碱反应的对比来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
归纳法:通过归纳和总结来掌握中和反应的规律
05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设计
明确教学目标
准备教学用具
收集相关资料
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理解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原理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探究、实验等
强调实践操作和互动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原理、反应特点及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设计
酸碱颜色卡制作
中和反应实验方案设计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搜集与分享
中和反应相关的科学小实验或趣味活动建议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及其理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现象及原理难以理解
对于酸和碱的性质及反应理解不深
对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存在困难
对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了解
04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选择与整合的原因
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ac991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7.png)
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说课稿篇1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中和反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设计愿景八个方面简要谈谈我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__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因此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同时依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60e766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e.png)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一、说课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能力目标: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中和反应的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酸碱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和实验现象导入新课,如:“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吃过酸性食物后,我们会感到嘴里酸酸的,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展示实验现象,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
3.2 引入新知识3.2.1 酸和碱的性质概述通过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如酸的酸味、腐蚀性、导电性,碱的苦味、腐蚀性、导电性等。
3.2.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讲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即酸和碱发生反应形成盐和水的过程。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中和反应的过程。
3.2.3 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引导学生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3 深入讲解中和反应的性质和应用3.3.1 中和反应的性质详细讲解中和反应的性质,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放热性、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引导学生思考中和反应的原理。
3.3.2 酸碱溶液的浓度的计算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包括酸碱滴定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步骤。
3.4 归纳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归纳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酸碱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3.5 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拓展延伸,如通过实验设计验证中和反应的原理,或者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c65f85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0.png)
02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HCl或NaOH被消耗)
5 教学过程
学生设计方案
1.用pH计测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2.将反应后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白色固体 3.用温度传感器测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 4、利用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5 教学过程
方案一
NaOH溶液 (无色)
滴加酚酞 溶液
溶液 (红色)
加盐酸
另一方面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 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 于根据现象来判断反应 的发生,而本节课的氢 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后并没有明显的现象, 以此作为本节课探究活 动的切入点。
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通过对“盐酸和氢 氧化钠是否能发生反 应”的实验探究,让 学生认识酸和碱之间 发生的中和反应,并 学会用指示剂判断化 学反应的发生。
HCl=H++ClH2SO4=2H+ + SO42-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在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NaOH=Na++OHCa(OH)2=Ca2+ + 2OH-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在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那么,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呢?
5 教学过程
环节二:初次实情验境、问题生成 用实两支验试探管究分一别取少量的教稀盐学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倒入小烧杯中,搅拌,并观 察现象。 实验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探究过程的 理解; 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 反应的实质
4 教法学法
启发 诱导
实验 探究
情境 教学
教法 学法
演示加多 媒体辅助
实验 探究
合作 学习
自主 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416d52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1.png)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胃酸过多时服用碱性药物中和,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现实意义。
2.利用有趣的实验现象,如酚酞指示剂在不同pH下的颜色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和探究乐趣。
1.知识引入:首先,我会从学生已有的酸碱知识出发,复习酸碱的基本性质,为中和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2.概念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我会展示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2)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3)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特点。
3.教师反馈: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应用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分析。
(2)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与实践(一等奖说课稿)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与实践(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e905f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3.png)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与实践(一等奖说课稿)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与实践1. 介绍本说课稿旨在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与实践,展示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学会认识和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和实践技巧,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掌握常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发展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3.1 酸碱中和反应基本原理-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平衡和配平方程式;- 示范常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3.2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胃酸的中和、肥皂的碱性调节等;- 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如制备盐、清洁剂的制造等。
4.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包括:-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酸碱中和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整理酸碱中和反应的内容。
5.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程,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综合评价:- 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度和讨论贡献;-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 理解水平:通过小测验和课堂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程度;- 创新思维: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思维导图制作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6.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实践非常感兴趣。
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展示了良好的研究态度和科学实验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探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说课稿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探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说课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c479b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b.png)
(3)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中和反应的概念、条件和特点。
(3)实验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教学难点:
(1)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
(2)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尤其是指示剂的使用和溶液的滴定。
2.设计一个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酸碱中和现象,记录下来,并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和简洁的风格。主要内容将包括课程标题、知识点列表、实验步骤、关键概念和总结。布局上,标题位于黑板顶部,知识点列表和实验步骤分列左右两侧,关键概念和总结位于中间。风格上,使用清晰的字体,重要信息用不同颜色标注,以突出重点。
4.最后,讨论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酸碱度、治疗胃酸过多等,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并提出解决方案。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确保板书清晰、简洁的方法包括:
-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临时涂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4ebf39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5.png)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
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以巩固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点。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研究不同浓度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
3.写一篇短文,探讨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复习和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和应用来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反馈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和逻辑性。板书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知识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黑板顶部,清晰地标注课程标题;知识点区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依次展开,每个知识点都使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进行区分;总结区位于黑板底部,用于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板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实际应用等。风格上,板书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关键信息突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冗余,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板书内容,保持其整洁和条理性。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化学概念和原理。在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自主学习习惯,但可能仍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励以保持学习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五、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七、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 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蚊虫叮咬后涂抹浓肥皂水为什么能减轻痛痒?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 1.会2.不会
[教师] 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
[活动与探究] (教师展示)
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问:如果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那么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总结] 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教师拓展] 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学生讨论] 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教师总结] 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
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H2O。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过渡] 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看它的用途。
[教师] 1.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
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3.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在科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将溶液的PH控制住一定范围内。
如果溶液的酸碱性太强或太弱,都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教师]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教师提问] 试写出硫酸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
[熟石灰Ca(OH)2] [学生] Ca(OH)2+H2SO4====CaSO4+2H2O
[教师引导] 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HCl)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 Al(OH)3+3HCl====AlCl3+3H2O
[讨论] 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其实质:H+和OH-结合生成H2O。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