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 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教学过程——〈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腌制过程中生成了碱
发生了中和反应
吃起来有涩味
蘸少量的食醋
醋酸
涩味消失
教学过程——〈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 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
理
念
教学模式—“六环节互动式”教学模式
预习检测, 问题生成
合作学习, 交流展示
精讲点拨, 梳理归纳
达标测评, 反馈矫正
探究
自主学习, 预习新知
激疑
教 学 模 式
形成 反思总结,
拓展延伸
教学模式——教学原则
教 学原 则
实验为 基础、 理论为 线索
教师为 主导、 学生为 主体
关注 生活 化学
促进 学生 发展
发生化学反应了?
吃起来有涩味
蘸少量的食醋
醋酸
涩味消失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
知识回顾
教学过程——〈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
【提出假设】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
•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 观 察:无现象 • 问题生成: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应了、没
教学过程——〈六〉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
1、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 1、改变土壤酸碱性;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 结合我对本课的理解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2.设计方案,自主探究 3.交流讨论,点拨提升 4.发散思维,拓展实验 5.新知学习,提出本质
下面我将引领大家进入我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3min)
课前小实验“变脸猫”,用玻璃棒蘸取三种不同的无色溶液滴在小猫脸 上,猫脸:由白色---红色----白色的反复颜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知道猫脸为什么会变脸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探究:酸与碱的 中和反应。
4.发散思维,拓展实验(15min)
提出问题:如何检验反应过程中酸是否加过量?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三: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有4种方案可以检验盐酸是否过量: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2. 取一根洁净的铁钉于试管中,倒入少量反应后溶液; 3. 取少量铁锈于试管中,倒入反应后的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4. 取少量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倒入反应后溶液。
(整个实验过程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观察,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加入试剂的先后次序:“碱---酚酞---酸”。
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
3.交流讨论,点拨提升 (1)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能否把指示剂换成石蕊溶液?
学生讨论回答: 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可 以用酸碱指示剂证明其发生了反应并能观察到反应进行的程度; 不能因为紫色石蕊溶液变色不明显 (2) 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学生讨论回答:溶液刚好褪色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组内讨论、组间互相讨论,解决实验讨论中的问题, 完成“变脸猫大揭秘”。 意图: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进行进一步总结归纳,从而突破难点。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应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设计愿景八个方面简要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
同时,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
本节课的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同时依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增强研究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的研究,已经了解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研究也有了一些经验。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因此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三、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设计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引入、探究、总结。
引入部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探究部分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和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判断方法;总结部分通过板书和讨论,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来显示微观过程。
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说学法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实验,例如往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次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方式。
(2)实验验证: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得知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12)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竞赛活动:设置实验操作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竞赛,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简单实验操作。然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的过程;
2.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可能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配平感到困惑;
3.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不够全面,难以理解其颜色变化的原理。
2.教学难点:
(1)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即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2)掌握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配平;
(3)运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理解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导(一)学来自特点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操作。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永兴镇初中郭斌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级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10-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中和滴定实验,认识酸和碱共有的化学性质,并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写出相关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会从老师演示实验的现象中,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酸碱的确发生了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证明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后酸和碱的性质消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2)【难点】:从离子角度初步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初步具备对酸和碱这两类不同物质的认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H+;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那么酸和碱在一起,能否发生反应呢?这些学生不得而知。
2、教学策略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获得中和反应的知识,由此来完成教学目标。
(1)【教法】:介绍演示实验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溶液颜色变化的观察,来分析酸和碱的确发生了反应,教师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写出其它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从几个化学方程式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盐的概念,并归纳出中和反应的通式,从图10-14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2)【学法】:回顾不同的酸和不同的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作为学习本节课的预备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遇到一起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归纳出中和反应的特点;联系实际,总结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酸和碱中和反应》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以及教材处理的创新之处: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
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本节课中“活动与探究”作了大胆改进,我增加了“硫酸”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我觉得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四)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五)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六)教具: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精选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课题在学生以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慨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会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3)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3)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四、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
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说学法由于九年级学生好动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实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说课对于有广大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向考官表达传递自己的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的一种方式。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第一课时。
安排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之后,盐的知识之前,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这一原理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又为下一课题的学习埋下伏笔,它就像一根纽带将酸、碱、盐知识串在一起,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
以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互相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教学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二、说学情1、认知状况学生了解了酸碱的化学性质。
知道了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知道了酸和碱的水溶液能够导电的实质是由于酸和碱在溶液中能解离出带电荷的离子。
2、能力状况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心理状况学生对探究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中和反应的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引导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自主活动合作探究比较归纳教学准备:1、配套多媒体课件2、实验仪器、药品:胶头滴管试管、试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氢氧化铜、镁条等。
四、说教学流程1、流程图2、教学过程反应原理酸+ 碱=盐+ 水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本质广泛应用H+ + OH- = H2O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广告出发,引出所要探究的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这七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后提出的,是酸、碱性质教学的延伸,教材没有把中和反应作为酸和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单独成为一个课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和反应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和反应概念的同时又引入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说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酸碱的性质及用途,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的酸和不同的碱都具有相似性质。
通过前面对金属、酸、碱等化学知识的学习,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类”的概念,知道一类物质的性质是相似的。
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学策略:人教版教材中对中和反应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一开始就直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酸与碱是否能发生反应?”,然后通过一个实验说明酸和碱能反应。
我认为,这样安排教学,学生没有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卷中第35小题学生得分普遍偏低这一现状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我在本课题教学中将教学资源重新组合,安排了几个连续的探究活动,整堂课以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
这样组织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力争达成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提高设计实验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提高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课例研究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课程来源: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另外,本节课还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铺垫。
3、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理解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的实质,了解盐的概念。
目标二:能够运用中和反应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归纳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理论联系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重点就是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是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
本节课学生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以及如何鉴别酸或碱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我将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三、教法学法1、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发现学”理论和“做中学”理论。
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互动、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2、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
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引导学生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之马矢奏春阜康市第四中学张弘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并没有把它简单的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品,,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了铺垫。
酸和碱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罕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更》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表示。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
2、说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新课程尺度》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从组成角度认识盐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发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证据意识及实际操纵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共享方案,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学生总结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性,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2.从微观角度认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三、学情分析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认识:凡是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教师需加以引导。
1、学生已有知识知道了罕见酸、碱的性质;初步具备基本实验操纵及简单设计实验的能力。
2、学生知识发展空间进一步培养设计实验方案和评价方案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说课稿】《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学校:永昌九年制学校时间:2018年3月30日说课人:刘彦一.说教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本教材是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pH两个部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和掌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二.说学情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以及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三.说学法和教法学法:明确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迁移教法:探究式学习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以畅言通教学软件为教学平台,在教学中,按照探究式学习进行展开教学。
首先,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本课的内容,然后创设情境实验,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入稀盐酸,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激起学生思考酸和碱之间发什么了什么反应,进而进入本节课的重点。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1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教材九班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中的第1课时《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约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特地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教材依据同学的认知特点,从同学的试验探究开始,让同学自己动手去试验,从试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酸碱中和的结果——酸和碱各自特性都消逝;感悟酸碱之间的对立统一;明确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感悟化学改变中有能量改变。
接着,教材通过中和反应的产物引出盐的学习,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改变和热量改变;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探究,培育同学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
2、通过争论沟通,培育同学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2、在探究中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探究的胜利与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二、教法选择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见知识应“让同学自己找出来”。
我认为“让同学自己找出来”的最正确途径就是让同学参加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同学。
否那么同学就不可能有主动参加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发觉问题、进展技能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的培育。
如何让同学参加到教学中来呢?依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同学实际状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试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应,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觉问题,分析问题,适时营造同学学习的氛围,激发同学学习的动力,为他们的学习添加“助推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2.教学难点:
(1)pH试纸的使用,包括如何正确取用、如何避免误差等;
(2)正确解读pH值,使学生能够根据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了解不同pH值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初中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化学原理,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撑和引导。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和动手操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则相对缺乏兴趣。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部分学生可能对pH值的理解存在困难,无法正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参与讨论和实验。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小组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便于学生做笔记和复习。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准备好板书内容,避免课堂上随意添加,同时在书写过程中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板书快速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原理。然而,他们可能对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多,这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障碍。此外,学生在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可能会遇到操作不规范、读数不准确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阜康市第四中学张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并没有把它简单的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了铺垫。
酸和碱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表现。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
2、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从组成角度认识盐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证据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共享方案,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学生总结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性,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2.从微观角度认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三、学情分析
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认识:凡是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教师需加以引导。
1、学生已有知识
知道了常见酸、碱的性质;初步具备基本实验操作及简单设计实验的能力。
2、学生知识发展空间
进一步培养设计实验方案和评价方案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学科模式
(一)设计理念
1、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2、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中和反应;
3、让学生主动探究中和反应;
4、让学生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5、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二)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反思→得出结论→归纳与总结→知识应用
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
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
根据你的生活常识,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碱性的物质,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酸和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反应呢?
【教师操作】取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振荡试管,请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呢?
【设疑】我们如何判断二者反应呢?
活动2【活动】设计实验,动手验证
活动与探究:
1、利用桌面上提供的实验仪器及以下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酚酞试液进行
探究活动
2、提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验时注意安全,取用药品要适量。
不要把酸和碱弄到
手上和身上。
(2)最后一种试剂时速度不要太快。
(3)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巡视】观看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
【点评】组织小组内交流评价实验方案。
活动3【讲授】类比归纳,总结提升。
【设疑】二者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组织学生观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板书】将两个反应方程式书写完整
【组织学生分析】
NaOH+HCl==NaCl+H
O,它们二者反应有几种情况?每种情况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2
反应后,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溶液呈碱性;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
【板书】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活动4【活动】应用生活,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读书】中和反应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61页,认识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工厂废水,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废水。
③医药上: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④生活上:如被蚊虫叮咬、被黄蜂蜇住的及时处理;
活动5【作业】完成课后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习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思维导图、知识树、纲要信号等形式)整理本节课的内容七、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2.形式:酸+碱=盐+水
3.盐的定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4.能量变化:放出热量。
5.本质:H+ + OH- =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八、教学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快乐度过每个40分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幸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