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优质课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2.掌握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二、教学重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酸与碱的定义;–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酸与碱的认知和兴趣,如“你们都吃过柠檬吗?柠檬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复习酸和碱的定义。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1.酸与碱的定义–酸的定义: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化合物;–碱的定义:能够接受H+离子的化合物。
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特点:反应产生盐和水,pH值接近中性,有放热现象。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的通式:H+ + 阴离子→ 盐 + H2O;–碱的通式:OH- + 阳离子→ 盐 + H2O。
2.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
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作用:用于酸碱溶液的测定和判断;–原理: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不同酸碱溶液中发生变化,通过观察颜色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酚酞:酸性溶液为无色,碱性溶液为粉红色;–甲基橙: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黄色;–酸性紫: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蓝色。
3.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酸碱指示剂滴于待测溶液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颜色变化为酸性则为酸性溶液,颜色变化为碱性则为碱性溶液,颜色无变化则为中性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2.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2.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知识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强调重点内容。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3.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疗、环保等。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2.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能够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计算题。
二、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草图、实验记录表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册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入新课:在实验室中准备一些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分别用滴定管向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观察反应后液体的酸碱性质的变化;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质变化。
步骤二:讲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1.通过课件,教师讲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概念;2.引导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特别是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一起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
步骤三: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按1:1的体积比例混合,观察反应后液体的变化;–实验二: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观察反应后液体的变化。
2.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能够产生中性物质的特点。
步骤四: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通过课件,教师讲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并和学生一起练习写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摩尔比和体积比的关系。
步骤五:应用模拟计算题1.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例题一:如果有10mL0.1mol/L的NaOH溶液,需要将其完全与25mL0.2mol/L的HCl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需要多少mL的HCl溶液?–例题二:如果有20mL0.05mol/L的HCl溶液,需要将其完全与15mL0.1mol/L的K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需要多少mL的KOH溶液?2.学生独立完成实例计算题,并在实验报告册中进行记录和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
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3.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反应,比如酸和碱的反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看看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习新课(1)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盐和水。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我们把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它们会发生反应,氯化钠和水。
(2)分析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
物是盐和水。
反应是放热的。
(3)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来看看如何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HCl+NaOH→NaCl+H₂O这里需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方向,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物。
同时,我们要保证化学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这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实践环节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下面我们来动手实践一下。
(1)实验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步骤,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下来。
(2)实验二: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同样地,请同学们将硫酸和氢氧化钡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下来。
(1)中和反应在农业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来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氢氧化钙)来中和,使其变得适宜植物生长。
(2)中和反应在医疗中的应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例如,胃舒平、胃必治等药物就是利用中和反应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3)中和反应在环保中的应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实质。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常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4.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征及实质。
2.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实质。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胃药、土壤酸碱度调节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应用。
2.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征及实质,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如紫色石蕊溶液的变化等。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结论。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农业、环保等方面。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概念、特征及实质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操作技能。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石蕊溶液、酸碱溶液等。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3.提问:“我们已经学过酸和碱的性质,那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为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准确判断酸碱中和点的出现;
3.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3)鼓励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提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烹饪过程中,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加入醋或碱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反思与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增进家校沟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自主练习】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 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跟踪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
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D)A.pH=14B.pH=7C.pH=1D.pH=0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紫色。
学习指导二:使用pH试纸【自主练习】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精确到个位。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小组讨论】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最好用图表)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还是使用干燥的pH试纸?【教师点拨】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使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其性质;(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3)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酸碱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应用;(3)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2)如何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讲授法: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酸碱指示剂、试剂(如NaOH、HCl等);2. 课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际应用案例等;3. 教学素材:相关阅读材料、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酸和碱的定义及其性质;(2)提问:酸和碱能否相互反应?反应后什么?2.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1)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行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3.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1)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2)实验演示:教师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3)学生操作:学生自行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
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1)举例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酸碱中和现象,如柠檬汁中和碱性胃药、肥皂水清洗油渍等,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为什么柠檬汁能中和碱性胃药?肥皂水为什么能清洗油渍?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化学反应?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化学方程式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预习作业:
(1)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在酸碱中பைடு நூலகம்反应中的应用。
(2)预习课本中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注意事项,为课堂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家长应协助监督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6.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会举例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和农作物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运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候课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出示【投影01】)二、引导实验教师演示实验10-8,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先学。
1.自学指导。
(15分钟)【投影0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60-64的相关知识点,完成以下任务。
(1)实验10-8中,加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什么叫盐,什么叫中和反应,熟记P60三个中和反应方程式。
(3)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4)怎样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分钟后,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检测题。
四、检查复习效果检测题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b.热水瓶内胆的水垢,可用稀盐酸来洗涤。
c.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可加入适量的熟石灰。
2.怎样用pH试纸测定盐酸溶液的酸碱度?五、后教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指明优生更正)2.讨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评第一题:拓展: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像这样的化合物叫盐。
如:碳酸钠,硝酸银等都是盐,和酸、碱一样,盐也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拓展:酸和碱作用生成物都是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评第二题:能否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不能,那样会污染试剂。
)能否先用蒸馏水打湿pH试纸,再向试纸上滴加试液?(不能,试纸湿润,则溶液就被稀释了,所测得的pH就可能不准确了。
测酸性溶液,pH偏大,测碱性溶液时,pH偏小,测中性溶液时,无影响。
)六、当堂训练(15分钟)出示【投影03】,导学案P67-68必做题1-8 选做题9-10七、精讲、点拨,更正、小结.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 试纸。
五、教学过程
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三点,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优质课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名校资料《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上庄镇中学魏彦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名校资料《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上庄镇中学魏彦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
璃棒、火柴
名校资料《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上庄镇中学魏彦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