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

合集下载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PPT教学课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PPT教学课件

2.处理工厂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水需要进行一系列处理,如硫酸厂的废水可 加入熟石灰中和;
3.用于医疗:人胃液中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 化,但盐酸若过量则反而造成胃病,在这种情况 下,可以服用某些含碱性的药物如胃舒平中含 Al(OH)3,可以中和过量的胃酸;
蚊虫及其它很多昆虫分泌的毒液蚊酸呈酸性, 可以涂某些含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减 轻痛痒。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 碱溶液中都含有OH-,酸溶液中都含有H+, • 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呢? •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酸和碱的反应?
探索新知
一、中和反应
实验10如-8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 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 变成无色为止。
硫酸钠
氯化钙、硫酸钠这些由金属离子和 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都属于盐。
• 思考:是中和反应吗?
• Fe2O3+6HCl=2FeCl3+3H2O • CO2+Ca(OH)2=CaCO3↓+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 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 土壤酸碱性,如在酸性土壤中可以加入熟石灰 中和土壤酸性;
仔细观察微粒的变化
原来,稀盐酸中的 H+与氢氧化钠溶液里 的OH-结合生成水分 子。
NaOH+HCl=NaCl+
NaOH+HCl=NaCl+H2O

酸盐
这种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 应,叫做中和反应。
CaH酸2O 2NaOH+氯H化2钙SO4= Na碱2SO4+酸2H2O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_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常见的酸有哪些?常见的减有哪些?导入:2013年3月1日,京藏高速宁夏中宁段,一辆半挂车与一辆载有36吨浓硫酸的罐装车追尾,导致浓硫酸大量泄漏,腐蚀路面,一时情况危急,有关部门紧急调运大量熟石灰用来抢险。

思考: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一)实验10-8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能否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1.学生读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明确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课本60页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2)当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3)在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呈酸性。

若要除去实验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4)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吗?请说明理由。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 NaCl+H2O。

2.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和视频中的操作对比,看有哪些地方还租要注意,通过实验来填写表格。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认真观察实验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HCl在溶液中离解出H+和Cl-,NaOH 在溶液中离解出Na+和OH-(用粒子符号表示),而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和OH-消失了,变成了水分子,而Na+和Cl-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2课时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2课时
乳汁 胆汁 胰液
6.6-7.1 0.9-1.5
6.6-7.6 7.1-7.3 7.5-8.0
尿液
粪便
4.7-8.4
4.6-8.4
pH与人体健康:
• 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 碱性的内环境,人体体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为 7.04,也
就是说,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是最平衡、最健康
【基础练习】
• 1、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 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 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化肥名称 溶液的PH 尿素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氨水 7 8 5 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c )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氨水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
的。但由于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
物,容易造成人体体质的酸性化,导致身体机能减弱,
新陈代谢变得缓慢,各种代谢废物不容易排出,内脏负
担加重,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感冒,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反之,当人体处 于正常的微碱性状态时,新陈代谢就较为活跃,体内废 物容易排出,身体免疫力也较强,不易得病。
6.改变酸碱度强弱的方法 ⑴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应 加水或碱性溶液 ⑵使碱性溶液的pH降低应 加水或酸性溶液
pH 7 VH2O 酸中加水 pH 7 V碱 酸中加碱 pH 7 VH2O 碱中加水 pH
7
V酸 碱中加酸
身边一些物质的PH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
PH
练习: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地加 入水,下列能正确表示溶液的pH值变 化的曲线是( D )
PH
PH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2)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理解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接着,教材立即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映象。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和测定法是本课题的一难点,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

后面通过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

2.利用好课本现有内容和资源,如中和反应用于医药部分:班上假如正好有学生刚被蚊虫咬过,此时可以在课堂上给他涂些稀氨水或牙膏等碱性物质,通过学生的亲生体验来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富裕县第一中学张念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农作物和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形成中和反应的概念(2)掌握中和反应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树立对科学的严谨态度(2)通过学习中和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掌握寻根究底的思考方法(3)通过学习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理念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教学重难点:1.证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现象及实验操作;2.中和反应的实质;3.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实质合作交流法: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及小组合作实验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2)设置疑问,导入课题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实验探究之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一)实验探究,收集证据1) 实验操作:①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酚酞试液。

②向①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 ③蒸发反应后的溶液。

2) 实验结论: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产物是盐和水。

(二)、微观呈现,认识本质大屏幕展示微观模型,指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溶液中的Na+和Cl-以游离状态呈现,但在蒸发时可析出晶体,得到NaCl(三)拓展延伸,反馈生活1、出示图片:工业废水的排放、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实验室废液的倾倒2、实例运用:通过中和反应使废水、酸性土壤、碱性物质等变为中性,防治蚊虫叮咬等。

现场说课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

现场说课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

第十单元课题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关注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向个人终身发展及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理应贯穿、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的始终。

我们化学学科关注的核心素养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本节课中重点关注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2、布卢姆提出目标制定需具有:准确性:目标中的术语必须是准确具体的,交流时不会产生歧义;行为化:确定学生发生什么变化,在此过程中如何提供帮助,行为的对应化;可测性:目标的达成以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标志,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可观察、能描述,使目标具有可测性。

3、布卢姆形成性评价中提倡:根据课时目标达成细目举行形成性测验编制形成性测试题,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使整个学习过程处于完全可控、可调的状态中,然后由师生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和补救。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内容本单元教材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单元涉及到的十个实验中大多是有明显现象的性质验证实验,而本课时的中和反应原理的探究实验不一定有明显的现象,探究的方法也不同,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是师生共同面临的难题。

本课时教材先进行一个实验操作,再用一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示意图进行解释,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由宏观现象思考微观本质的基本化学思路,课时最后还展示了一段关于中和反应应用的文本,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理解性质、结构、用途之间的关系。

故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关注本课题的实用价值。

(2)地位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为十二单元盐类的性质、用途及高中选修4中和滴定作铺垫。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2. 搜集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写一篇简短的报告,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实验探究,如在家中尝试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清晰、风格简洁。板书分为三个部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② 通过分析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 通过讨论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敬畏之心,养成严谨、细致的实验习惯。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和反应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案例,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实验活动:安排一次简单的中和滴定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中和反应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 我会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3.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依据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酸碱中和实验的试管、滴定管、指示剂等,以直观展示中和反应的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二课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它是在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酸碱反应规律的必要环节。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化学实验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归纳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

六、教学策略:做好书本中的演示实验,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及实验结论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课件等七、’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常见酸和碱及其化学式书写;(学生板演)2、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对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进行铺垫](二)新课一、情境引入:酸和碱分别和那么多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那么,他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如果能反应,你怎么证明?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
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
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实验引入:利用酚酞试液能否将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和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发现只能将溶液的酸碱性鉴别出来,
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浓度大,哪
个浓度小。

激发学生
学习新知
识的欲望。

新课
讲授

讲解:由刚才的实验可以知道,利用
酸碱指示剂不能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我们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度。请同
学们阅读教材,学习pH的相关知识,
并回答以下问题:
(1)pH的范围;
(2)测定pH的仪器;
(3)测定pH的方法。

老师介绍用pH计测pH,讲解用试纸测pH度数是整数,而用pH计测可以有小数。 追问:(1)能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 (2)若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然后再测溶液的酸碱度,结果如何? 学生聆听,然后阅读教材。阅读完教材之后,回答问题: (1)pH值的范围:0—14。溶液的pH﹤7 为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 = 7 为中性;pH ﹥7为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所得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所得值就是溶液的pH。 讨论老师追问的问题。(1) 不能,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2)蒸馏水润湿试纸,溶液就会被稀释,所测得的pH值可能不准确。酸性溶液会偏大,中性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溶液不变,碱性溶液会偏小。
布置试验:测定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液
体的pH。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判断溶液的
酸碱性。
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了解这
些物质的酸碱性。

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
记录数据。
通过测定

常见液体
的pH,体
会到化学
与生活的
联系。

阅读教材,了解pH对生产、生活以
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
提醒学生注意正常雨水的pH是5.6,
所以pH小于5.6的雨的是酸雨。

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
象,体会到
化学来源
于生活。

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
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
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
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
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
液中溶质的成分。

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
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
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
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
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
像。

将化学知
识与数学
知识结合,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课堂
小结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pH <7 为酸性 ;pH =7 为中性 ;pH >7 为碱性。
2.测定pH的方法
3.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碱溶液
4.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