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输入阻抗放大器设计报告讲解
高阻抗 输入 跟随器 电路

高阻抗输入跟随器电路
高阻抗输入跟随器电路是一种电路设计,用于将高阻抗信号输入到低阻抗负载中。
这种电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放大器、传感器信号处理、医疗设备和测试仪器等领域。
高阻抗输入跟随器电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输入级和输出级。
输入级通常包括一个晶体管作为放大器,而输出级则包括一个电压跟随器,用于将输入信号转换为低阻抗信号并将其传递到负载。
高阻抗输入跟随器电路具有以下优点:
1. 高输入阻抗:输入级的晶体管具有高输入阻抗,可以有效地接收和放大低电平信号。
2. 低输出阻抗:输出级的电压跟随器可以将输入信号转换为低阻抗信号,以便有效地传递到负载。
3. 稳定性高:由于输出级的电压跟随器具有高输入阻抗,可以有效地消除输出电压变化的影响。
4. 低噪声:高阻抗输入跟随器电路具有低噪声特性,能够有效地处理低电平信号。
总之,高阻抗输入跟随器电路是一种有效的电路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和应用中,以提高信号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1 -。
(毕业设计)音响放大器

V0 P0 RL 2 10(V )
为留有一定的余量,确定总电压增益为 1400,即 63dB。 通常话筒输出信号较小,所以抑制话筒放大器的噪声是它的主要问题,可以 通过加强屏蔽和匹配等措施来实现,同时要尽可能降低放大器本身产生的噪声。 话筒放大器的增益可根据图中 R F 的值来决定,本级可取 20 倍(26dB)。 由于话筒的输出信号一般只有 5mV 左右,而输出阻抗达到 20kΩ(亦有低输 出阻抗的话筒如 20Ω,200Ω 等),所以话音放大器的作用是不失真地放大声音信 号(最高频率达到 10kHz)。其输入阻抗应远大于话筒的输出阻抗[4]。
3.3 音调控制放大器
音调控制器主要是控制、调节音响放大器的幅频特性,理想的控制曲线如图 3-3 中折线所示。图 3-3 中,f 0 表示中音频率,要求增益 Avo=0dB; f L1 表示低音 频转折频率, 一般为几十赫兹; f L1 (等于 10 f L1 )表示低音频区的中音频转折频率;
f H 1 表示高音频区的中音频转折频率; f H 2 (等于 10 f L1 )表示高音频转折频率,一
般为几十千赫兹[5]。
AV /dB 20 17 20dB/100 (1kHz)
fHx
f/Hz
fL1
图 3-3
fL2
音调控制曲线
fH1
fH2
音调控制放大器的作用是实现对低音和高音的提升和衰减, 以弥补扬声器等 因素造成的频率响应不足。技术指标通常为:低音 ( 100Hz)± 12dB ,高音 (10kHz)± 12dB。 目前的高级音响设备大多已采用“多频段频率均衡”电路来达到更 好地校正频响效果. 音调控制放大器一般取它的中频增益为 1,但要能满足音调 的调节范围。由此得出功率放大部分的电压增益应大于 70 倍,即 37dB 以上[6]。 6
两个运算放大器串联组成的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两个运算放大器串联组成的高输入阻抗放大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运算放大器串联组成的高输入阻抗放大器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两个运算放大器串联组成的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输入阻抗放大器是一种电路设计,旨在实现输入信号变化很小时的高放大倍数。
放大器电路设计报告

放大器电路设计报告1. 介绍放大器是电子设备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在实际应用中起到增强信号的作用。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一个放大器电路的设计过程和相关参数选择。
2. 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放大器电路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10倍,并在频率范围内保持较低的失真。
3. 电路设计放大器电路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输入级、放大级和输出级。
输入级用于将输入信号转换成适合放大的形式,放大级将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输出级则用于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
3.1 输入级设计输入级需要能够将输入信号转换成适合放大的形式,并具有较好的输入阻抗。
一种常见的输入级设计是使用一个共射放大器,它能够提供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较低的输入阻抗。
根据设计目标,我们选择一个放大倍数为5的共射放大器。
3.2 放大级设计放大级的主要任务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在本次设计中,放大级需要实现10倍的放大倍数,并保持较低的失真。
根据要求,我们选择使用一个共射放大器作为放大级。
3.3 输出级设计输出级的主要任务是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并且需要具有较低的输出阻抗,以便能够驱动后续的负载。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一个共射跟随器作为输出级,它能够提供较低的输出阻抗和较大的输出电流能力。
4. 参数选择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些相关的参数来满足设计要求。
4.1 输入级参数选择为了保证输入级具有较好的放大倍数和较低的输入阻抗,我们选择晶体管型号为2N3904,其电流放大倍数为100,输入阻抗大约为\`100kΩ\`。
4.2 放大级参数选择为了满足放大10倍的要求,我们选择晶体管型号为2N3904,其电流放大倍数为100。
通过电流分配可以计算出电阻值。
4.3 输出级参数选择为了满足较低的输出阻抗和较大的输出电流能力,我们选择晶体管型号为2N3904,其输出阻抗大约为\`10Ω\`。
5. 结果验证完成电路设计后,我们进行了模拟仿真,并测量了实验电路的参数。
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

CA3130 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Intersil[DA TA]CA3140 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CD4573 四可编程运算放大器MC14573ICL7650 斩波稳零放大器LF347(NS[DA TA]) 带宽四运算放大器KA347LF351 BI-FET单运算放大器NS[DA TA]LF353 BI-FET双运算放大器NS[DA TA]LF356 BI-FET单运算放大器NS[DA TA]LF357 BI-FET单运算放大器NS[DA TA]LF398 采样保持放大器NS[DATA]LF411 BI-FET单运算放大器NS[DA TA]LF412 BI-FET双运放大器NS[DA TA]LM124 低功耗四运算放大器(军用档) NS[DA TA]/TI[DATA] LM1458 双运算放大器NS[DATA]LM148 四运算放大器NS[DA TA]LM224J 低功耗四运算放大器(工业档) NS[DA TA]/TI[DATA] LM2902 四运算放大器NS[DATA]/TI[DATA]LM2904 双运放大器NS[DATA]/TI[DATA]LM301 运算放大器NS[DATA]LM308 运算放大器NS[DATA]LM308H 运算放大器(金属封装)NS[DA TA]LM318 高速运算放大器NS[DATA]LM324(NS[DA TA]) 四运算放大器HA17324,/LM324N(TI)LM348 四运算放大器NS[DA TA]LM358 NS[DA TA] 通用型双运算放大器HA17358/LM358P(TI) LM380 音频功率放大器NS[DATA]LM386-1 NS[DATA] 音频放大器NJM386D,UTC386LM386-3 音频放大器NS[DA TA]LM386-4 音频放大器NS[DA TA]LM3886 音频大功率放大器NS[DA TA]LM3900 四运算放大器LM725 高精度运算放大器NS[DA TA]LM733 带宽运算放大器LM741 NS[DA TA] 通用型运算放大器HA17741MC34119 小功率音频放大器NE5532 高速低噪声双运算放大器TI[DA TA]NE5534 高速低噪声单运算放大器TI[DA TA]NE592 视频放大器OP07-CP 精密运算放大器TI[DA TA]OP07-DP 精密运算放大器TI[DA TA]TBA820M 小功率音频放大器ST[DA TA]TL061 BI-FET单运算放大器TI[DATA]TL062 BI-FET双运算放大器TI[DATA] TL064 BI-FET四运算放大器TI[DATA] TL072 BI-FET双运算放大器TI[DATA] TL074 BI-FET四运算放大器TI[DATA] TL081 BI-FET单运算放大器TI[DATA] TL082 BI-FET双运算放大器TI[DATA] TL084 BI-FET四运算放大器TI[DATA]。
1-高阻抗(复合管)输入级功率放大器

高输入阻抗音频功率放大器葛中海如图1所示,这是笔者为中山技师学院电子专业三年级同学,在讲授《实用音响电路》一书时,为大家设计的第一个中功率音频功放电路。
在此过程中,要明确如何设置直流工作点、如何消除交越失真、如何根据散热器的大小确定末级的静态电流等。
通过实验制作、电路调试、交直流参数测试、计算,分析、理解和体验高输入阻抗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调试方法以及故障排查。
高阻抗信号源不适合于输入阻抗较小的放大器。
因此,若要和高阻抗信号源匹配,就需要提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比如,将信号输入级直接改成复合管。
复合管的接法有多种形成,最佳方案是采用如图1所示的接法,输入级可以把动态输入阻抗提高到10kΩ以上。
图1高输入阻抗音频功率放大器(把R9改为4.7k,R10改为220)实物如图2所示。
图2 实物图一、工作原理1.直流通路由图1所示电路可以看出,从电源到地有5条直流通路,各支路参考静态电流也不相同,见表1。
支路名称支路电流所经过的主要元件 电流等级 偏置支路R 5→RP 1→R 3 微安级 输入级Q 点→R 6→VT 0→R 4 1~3毫安 激励级R 8→R 9→RP 2→VD 1→VD 2→VT 1→R 10 几毫安左右 电流放大级R 13→VT 4→R 6→VT 0→R 4 几毫安左右 电流输出级 R 13→VT 4→R 14→VT 5 十几~几十毫安1R 是输入电阻,和1C 组成低通滤波电路,滤除信号源或电路板引入的杂散高频干扰。
2R 为2C 提供放电通路,在系统断电后放掉2C 残存的电荷。
5R 和3C 、4C 组成去耦电路,消除输出级电流波动引起的电压纹波对输入级的影响。
3C (瓷片电容)滤除高频,4C (电解电容)滤除低频。
可调电阻RP 1和固定电阻3R 分压,给晶体管VT 0提供合适的静态偏置。
调节RP 1使输出端Q 点的静态电压约为2/CC U ,因此,正常工作时A 点比Q 点高2个PN 结压降,B 点比输出端Q 点低1个PN 结压降。
高频功率放大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1 .概述及基本原理 (1)2.方案及各部分设计原理分析 (2)2.1整体介绍 (2)2.2原理分析 (2)2.3具体分析 (3)3.1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计算分析 (4)3.2谐振回路的计算分析 (4)3.3放大管栅极和板极的电流电压关系 (5)3.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能量关系 (8)3.5发射管的工作状态 (9)4.仿真结果及分析总结 (10)5.心得体会 (13)6.参考文献 (14)1 .概述及基本原理高频功率放大器是对载波信号或高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电路。
利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功率放大器成为谐振功率放大器。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高频放大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在某些场合高频放大技术的高低成为制约本领域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比如射频手机和高频信号收发机等,都需要用到高频功率放大器,并且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攻关项目。
特别是移动电话机中高频功率放大器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产品的技术指标。
所以本次课程设计我选择高频功谐振率放大器。
如图1-1所示为高频功放基本原理图,图中,高频扼流圈提供直流通路,C1为隔直流电容,谐振回路分别为输入和输出滤波匹配网络。
其中天线等效阻抗,作为输出负载。
与非谐振功放比较,它们都要求安全高效地输出足够大的不失真功率,但有一些区别。
图1-1高频功放基本原理图谐振式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是:①为了提高效率,放大器常工作于丙类状态,晶体管发射结为反向偏置,由E b(V BB)来保证,流过晶体管的电流为余弦脉冲波形;②负载为谐振回路,除了确保从电流脉冲波中取出基波分量,获得正弦电压波形外,还能实现放大器的阻抗匹配。
2.方案及各部分设计原理分析2.1整体介绍基本部分组成,即电子管、谐振回路和电源。
电子管在放大器中起着把直流能量转换为交流能量的作用;谐振回路是电子管的负载;电源供给电子管各电极电压,它们共同保证电子管的正常工作。
放大器有两个主要电路:板极电路和栅极电路。
板极电路包括并联振荡回路和直流板极电压Ea 的馈电电路。
高阻抗输入音频功率放大器教案

高阻抗输入音频功率放大器一体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设置直流工作点、如何消除交越失真、如何根据散热器的大小确定末级的静态电流;2.分析、理解高阻抗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路调试、直流工作点参数测试与计算;4.在理解高阻抗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排查简单故障。
二、教学实施1.抄画电路如图1所示,这是笔者为中山技师学院电子专业三年级同学,在讲授《实用音响电路》一书时,为大家.设计的第一个中功率音频功放电路。
图1 高(输入)阻抗的音频功率放大器(1)要求大家抄画投影上的电路(学生行为)说明:图中方框中的为说明文字,帮助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了简便起见,可以不抄。
(2)展示PCB 元件布局图(老师行为)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焊接成功率,老师专门设计一份模拟的PCB 元件布局图(图2)在此展示,供大家参考。
在制作实施阶段,打印给大家(2人一份)。
说明:为了减轻同学们的焊接任务,PCB 元件布局图中省略了1R 、2R 、1C 和7C 。
这些元件的省略并不会影响电路正常工作,有关它们的作用在原理分析中介绍。
时间:2014-4-23 地点:项目实验室 班级:112电子512图2 PCB 元件布局图2.工作原理由图1所示电路可以看出,从电源到地有5条直流通路,各支路参考静态电流也不相同,见表1。
交流放大信号是叠加于直流之上的动态变化。
VT 0和VT 1组成复合管,输入信号经1R 、2C 加到VT 0的基极,与发射极的采样信号“相减”后被放大。
由于VT 0发射极的信号是输出信号经反馈电阻6R 在采样电阻7R 分压(比输出电压小得多),因此,VT 0放大的是输入信号与采样信号的“差值”,该值非常小,经VT 0放大后也比较小,于是就需要VT 1再次放大。
最后,由复合管组成的互补电路进行电流放大驱动负载。
3.电路制作 (1)安全教育进入实验室要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用电安全教育,让大家都有安全意识,小心操作。
PA07高输入阻抗功率运算放大器(中文说明书)

FET 输入运算放大器高输入阻抗功率运算放大器中文说明书(PA07)一、描述PA07是一个高电压、大输出电流的运算放大器,用于驱动电阻、电感和电容负载。
为了获得最佳的线性度,特别是在低电平时,使用热敏电阻补偿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倍增器电路对A/B 类放大器操作的输出级加有偏置。
热关闭电路防止过热,并将异常工况下散热器的要求降到最低。
用户可以通过观察到所有工作条件下的安全工作区(SOA),来选择可编程的限流电阻。
两个放大器内部补偿所有增益设置。
对于连续负载下运行时,建议安装适当额定值的散热器。
这种混合电路采用厚膜电阻(金属陶瓷)、陶瓷电容器和半导体芯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可靠性、最小尺寸和最高性能。
超声波焊接铝线在所有工作温度下提供可靠的互连。
采用8引脚TO —3密封封装和电隔离。
使用可压缩垫圈和/或安装扭矩不当将使产品保特性●低偏至电流—FET 输入 ●保护输出级—热关闭 ●优良的线性度—A/B 级输出 ●宽电源范围—±12V —±50V ●大输出电流—峰值电流±5A应用●电机、阀门和执行机构控制 ●磁偏转电路—电流高达4A ●功率转换器频响高达100KHz ●温度控制可达180W ●可编程电源高达90V ●音频放大器高达有效值60WPA07和PA07A 8引脚TO-3封装类型修无效。
请参阅应用1的“一般操作注意事项”。
二、应用连接图1:典型连接注解:输入偏置电压可选择调整。
R T =10k Ωmax图2:外部连接引脚和描述表三、规格参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规格的电源电压均为额定电压。
1、绝对最大额定参数内部底物含有铍(BeO)。
不要打开封装。
如果不慎摔坏,切勿压碎、警告机械,或置于超过850℃的温度下,以免产生有毒物质烟雾。
1#.每增加10℃的温度,内部基流和偏置电流就增加一倍。
2#.+V S和-V S分别表示正供电电源线和负供电电源线。
总V S是从+V S到-V S测量的。
放大器设计报告

运算放大器构成同向、反向、跟随器及其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电路——设计报告姓名:雷敏学号:030941120班级:0309411班指导老师:谭老师电子系统系统设计——放大器设计报告任务:设计四运算放大器构成反向、同向放大器、跟随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电路。
要求:1、测试三种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同频带等参数并记录。
2、设计各个滤波器及其参数。
3、用EWB 仿真这三种电路并记录好主要参数。
摘要:本系统采用一片LM234来设计,它是一片集成的四运放。
LM324的单位增益带宽为1MHZ ,LM324可以在、+5~+12V 单电源供电状态下工作,也可以在+5~±12V 双电源供电状态下工作。
本方案采用±12V 供电。
为了减少运放对滤波电路的负载效益,同时便于调整,现滤波选用LF412。
LF412是一种具有JFET 作为输入级的低失调、高输入阻抗运放。
LF412每片含有两个运放,其中,us /V 15S ,mA 5.1V ,pA 60I R IO IB ≈≈≈单位增益带宽积约为5.5MHz 。
一、放大模块的选择方案一:选择运放LM324,LM324是四运放集成电路,正负电源供电,无需外部偏置元件,但对高频信号的放大效果不好。
方案二:选用运放μA741,是高增益单运算放大器,也是正负电源供电,适应电压范围广,对高频信号的放大效果较好。
综合两个方案,选择方案一。
其总系统设计图:反向放大、同相放大与跟随的波形:二、同向放大 增益为:1fV R R1A +=。
输入电阻:1K 输出电阻:10K 放大倍数:10 通频带图为:3DB 处频率为104.895KHZ 。
三、跟随后:跟随器增益为1. 通频带图为:3DB 处频率为105.605KHZ 。
四、反向放大:增益为:1f V R R A -=。
输入电阻:1K 输出电阻:10K 放大倍数:10 通频带图为:3DB 处频率为100.113KHZ 。
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的设计仿真与实现要点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101班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的设计仿真与实现初始条件:可选元件:运算放大器,三极管,电阻、电位器、电容、二极管若干,直流电源Vcc= +12V,V= -12V,或自选元器件。
EE可用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直流稳压源,毫伏表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设计任务根据要求,完成对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的设计、装配与调试,鼓励自制稳压电源。
(2)设计要求①电压增益>=100,输入信号频率<100HZ,共模抑制比≥60dB;② 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③ 利用Proteus或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电路元件参数、掌握电路工作原理并仿真实现系统功能;④ 安装调试并按规范要求格式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⑤ 选做:利用仿真软件的PCB设计功能进行PCB设计。
时间安排:1、前半周,完成仿真设计调试;并制作实物。
2、后半周,硬件调试,撰写、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3)1.电路方案选择 (4)2.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设计 (5)2.1差分放大电路 (5)2.1.1零点漂移 (5)2.1.2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 (5)2.1.3.共模抑制比 (6)2.1.4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 (6)2.2镜像恒流源 (7)2.2.1镜像电流源电路特点 (8)2.2.2镜像电流源电路分析 (8)2.3同向比例放大电路 (8)2.4电压串联负反馈 (9)2.5电路原理设计图 (10)3.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10)3.1理论分析 (10)3.2原理图 (11)3.3直流稳压电源仿真结果 (11)4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仿真 (12)5实物安装和调试 (17)5.1布局焊接 (17)5.2调试方法 (17)5.3测试结果分析 (17)5.4实物展示 (18)6. PCB制作 (19)7.个人总结 (23)参考文献 (24)摘要本课程设计是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高输入阻抗放大器的设计,需要运用书中所学的模电知识。
音频放大器设计报告分析

音频放大器设计报告分析
1.引言
2.设计原理
该音频放大器采用了运放放大器的设计原理。
运放放大器是一种高增益、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放大器,通过调整运放放大器的电阻、电容等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3.电路设计
音频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包括输入级、放大级和输出级。
输入级通过电容隔离来消除直流偏置,并采取差分放大的方式增加输入信号的电平。
放大级采用了运放放大器,通过调整电阻来控制放大倍数。
输出级通过耦合电容使得音频信号可以输出到扬声器或耳机。
4.性能测试
通过实际测试,测量了音频放大器的增益、频率响应、失真等性能指标。
增益是指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电平比值,频率响应是指放大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程度,而失真是指电路在信号放大过程中引入的非线性变形。
5.结果分析
经过测试,该音频放大器的增益在20倍左右,频率响应在20Hz-
20kHz范围内平坦,失真较低。
这些性能指标表明该音频放大器能够很好地放大音频信号,并保持音频质量。
6.优化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升音频放大器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案:
-使用更高品质的电子元件,例如选用更高精度的电阻、电容等,以
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减小失真。
-添加负反馈电路,通过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对比来降低失真,并提升音频质量。
-调整放大级电阻的数值和布局,以优化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7.结论
通过对该音频放大器设计的分析和性能测试,可以得出结论:该音频
放大器在设计原理上合理,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音频放大的需求。
通过采
取优化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音频放大器的性能。
高输入阻抗仪器放大器电路

一、实验目的1.掌握原理图绘制的一般方法步骤。
2.掌握常用原理图元器件库的使用。
3.掌握元器件及常用对象的放置和属性编辑。
4.掌握PCB电路板图设计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内容图1高输入阻抗仪器放大器电路原理图三、实验步骤1.新建项目文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文件,命名为“高输入阻抗仪器放大器电路.PrjPCB”,保存到“高输入阻抗仪器放大器电路”文件夹中。
2.新建原理图文件创建一个新的原理图文件,命名为“高输入阻抗仪器放大器电路.SchDoc”,保存到“高输入阻抗仪器放大器电路”文件夹中。
3.设置图样参数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双击图纸边框,或者通过菜单栏中的“Design/Document Options…”命令,打开“Document Options”对话框。
如图2所示。
图纸大小设置为A4,捕获栅格为5。
图2“Document Options”对话框5.查找元器件在“Library”面板中,单击“Search...”按钮,输入元器件名称,在“Scope”区域选择搜索范围,开始搜索元件。
6.放置编辑元件属性图3 “Component Properties”对话框7. 放置电源和接地符号图4 放置元件和电源的电路原理图8.连线按键盘“Page Up”键,使原理图中的元件清晰地显示在编辑平面上。
单击连线工具栏按钮开始连线。
9.放置网络标号1)单击“Wiring”工具栏内的放置网络标号按钮,光标变为十字状,如图5所示。
2)按下键盘上的Tab按钮,在弹出如图6所示的“Net Label”对话框中进行修改为“-12v”,单击“OK”按钮,再将光标移到放置网络标号的第4脚的导线上,放置位置如图1所示。
单击鼠标左键定位。
图5 放置网络标号图6 放置输出点属性对话框10.保存单击工具栏中的存盘图标或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
绘制完成后如图7所示。
图7 绘制完成的“高输入阻抗仪器放大器电路”原理图10.设置PCB板1、在主菜单中选择“Design”→“Board Options…”命令“Board Options”对话框。
高输入阻抗放大器设计报告概要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电信0902 指导教师: 刘运苟 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题 目: 高输入阻抗放大器设计 初始条件:具备模拟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具备模拟电路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具备模拟电路的基本调试手段;自选相关电子器件;可以使用实验室仪器调试。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函数关系为:100o i v v2、输入信号频率不大于100HZ3、在室温下,若信号源内阻在100K Ω至1M Ω变化时,信号源开路电压为50mv ~100mv 时,放大器误差不大于1%4、要求共模抑制比≥60dB5、设计电源;6、焊接:采用实验板完成,不得使用面包板。
4、安装调试并完成符合学校要求的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十八周一周,其中3天硬件设计,2天硬件调试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摘要 (I)1 原理与器件的选择 (1)1.1 LM7815、LM7915的简介 (1)1.2 OP07CP集成芯片的介绍 (2)2 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3)2.1 框图 (3)2.2 直流电源的电路图及原理 (3)2.3 高输入阻抗差动放大器的电路图及原理 (5)3 Protues仿真与结果分析 (7)3.1仿真波形图 (7)3.2结果分析 (7)4 电路焊接 (8)5 心得体会 (9)6 致谢 (10)参考文献 (11)要实现高输入阻抗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能够抑制零点漂移,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能够放大偏差信号。
抑制零点漂移的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利用直流负反馈,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采用温度特性较好的高性能器件。
(3)采用温度补偿法,利用热敏器件的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抵消电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影响。
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利用特性相同的对管,使它们的温度漂移互相抵消。
本实验是以集成芯片OP07C设计的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
反相放大高输入阻抗单运放电路

反相放大高输入阻抗单运放电路
反相放大器是一种基本的运放电路,它具有高输入阻抗和可以放大信号的特点。
在反相放大器中,输入信号通过电阻连接到运放的负输入端,而正输入端接地。
输出信号则是通过负反馈回路连接到负输入端,这种结构使得输入阻抗较高。
反相放大器的电路图如下所示,输入信号通过电阻R1连接到运放的负输入端,而正输入端接地。
输出信号则通过电阻R2连接到负输入端,同时通过负反馈回路连接到负输入端。
这种电路结构使得输入阻抗较高,因为输入信号通过电阻R1进入负输入端,而负反馈回路也能够降低输入阻抗。
在这种反相放大器电路中,输入阻抗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电阻数值来实现高输入阻抗。
通常情况下,电阻R1的数值较大,电阻R2的数值较小,这样可以实现较高的输入阻抗。
另外,负反馈回路也可以帮助提高输入阻抗。
总的来说,反相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的特点,可以通过合适的电阻数值和负反馈回路来实现。
这种电路结构在实际电子电路中
应用广泛,可以用于信号放大、滤波等不同的应用场合。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级阻抗为什么要高

1、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级阻抗为什么要高? 提高阻抗有哪些办法?输入阻抗高,表示该电路吸收的电源(或前一级电路的输出)功率小,电源或前级就能带动更多的负荷。
对于测量电路,如电子电压表、示波器等,就要求很高的输入阻抗,以便接入仪表后,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尽可能地小。
提高方法:(1)场效应管,输入阻抗自然高了。
(2)用自举接法提高输入阻抗。
(3)采用共集放大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输入级一般接成共集方式。
2、谐振电路的通频带BW 受什么因素影响,写出公式。
(1)串联谐振电路通频带BW 与谐振频率w 0和品质因数Q 的关系为 表明,Q 大则通频带窄,Q 小则通频带宽。
(2)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既称并联谐振,又称电流谐振BW=L R Q ==-012ωωω。
这一重要的公式表明:对一定的0ω来说,品质因素越高,通频带就窄。
把求的的1ω和2ω:210ωωω=。
3、如何判断一个双极型BJT 的极性和好坏,并作出解释(1)判断极性:将万用表拨在R×1KΩ挡,用万用表测量时,将黑表笔固定接在某一电极上,另一表笔(红表笔)分别接其它两只管脚,若阻值均为无穷大,对调用红表笔固定接在这一电极(原黑表笔接的那只管脚)上,另一表笔(黑表笔)分别接其它两只管脚,若阻值均为无穷大,则固定不动的那只表笔接的那只管脚为栅极。
其余两极再用万用表测量,若测得阻值为无穷大,调换表笔后测量阻值较小。
在测量阻值较小的一次中,则判断红表笔接的为漏极(D );黑表笔接的为源极(S )。
(2)判断好坏:将万用表拨在R×10KΩ挡,用黑表笔接IGBT 的漏极(D ),红表笔接IGBT 的源极(S ),此时万用表的指针指在无穷处。
用手指同时触及一下栅极(G )和漏极(D ),这时IGBT 被触发导通,万用表的指针摆向阻值较小的方向,并能站住指示在某一位置。
然后再用手指同时触及一下源极(S )和栅极(G ),这时IGBT 被阻断,万用表的指针回到无穷处。
-高阻抗(复合管)输入级功率放大器

高输入阻抗音频功率放大器葛中海如图1所示,这是笔者为中山技师学院电子专业三年级同学,在讲授《实用音响电路》一书时,为大家设计的第一个中功率音频功放电路。
在此过程中,要明确如何设置直流工作点、如何消除交越失真、如何根据散热器的大小确定末级的静态电流等。
通过实验制作、电路调试、交直流参数测试、计算,分析、理解和体验高输入阻抗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调试方法以及故障排查。
高阻抗信号源不适合于输入阻抗较小的放大器。
因此,若要与高阻抗信号源匹配,就需要提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比如,将信号输入级直接改成复合管。
复合管的接法有多种形成,最佳方案是采用如图1所示的接法,输入级可以把动态输入阻抗提高到10kΩ以上。
图1高输入阻抗音频功率放大器(把R9改为4.7k,R10改为220)实物如图2所示。
图2 实物图一、工作原理1.直流通路由图1所示电路可以看出,从电源到地有5条直流通路,各支路参考静态电流也不相同,见表1。
支路名称支路电流所经过的主要元件 电流等级 偏置支路R 5→RP 1→R 3 微安级 输入级Q 点→R 6→VT 0→R 4 1~3毫安 激励级R 8→R 9→RP 2→VD 1→VD 2→VT 1→R 10 几毫安左右 电流放大级R 13→VT 4→R 6→VT 0→R 4 几毫安左右 电流输出级 R 13→VT 4→R 14→VT 5 十几~几十毫安2.工作原理1R 是输入电阻,与1C 组成低通滤波电路,滤除信号源或电路板引入的杂散高频干扰。
2R 为2C 提供放电通路,在系统断电后放掉2C 残存的电荷。
5R 与3C 、4C 组成去耦电路,消除输出级电流波动引起的电压纹波对输入级的影响。
3C (瓷片电容)滤除高频,4C (电解电容)滤除低频。
可调电阻RP 1与固定电阻3R 分压,给晶体管VT 0提供合适的静态偏置。
调节RP 1使输出端Q 点的静态电压约为2/CC U ,因此,正常工作时A 点比Q 点高2个PN 结压降,B 点比输出端Q 点低1个PN 结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电信0902 指导教师: 刘运苟 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题 目: 高输入阻抗放大器设计 初始条件:具备模拟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具备模拟电路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具备模拟电路的基本调试手段;自选相关电子器件;可以使用实验室仪器调试。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函数关系为:100o i v v2、输入信号频率不大于100HZ3、在室温下,若信号源内阻在100K Ω至1M Ω变化时,信号源开路电压为50mv ~100mv 时,放大器误差不大于1%4、要求共模抑制比≥60dB5、设计电源;6、焊接:采用实验板完成,不得使用面包板。
4、安装调试并完成符合学校要求的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十八周一周,其中3天硬件设计,2天硬件调试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摘要 (I)1 原理与器件的选择 (1)1.1 LM7815、LM7915的简介 (1)1.2 OP07CP集成芯片的介绍 (2)2 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3)2.1 框图 (3)2.2 直流电源的电路图及原理 (3)2.3 高输入阻抗差动放大器的电路图及原理 (5)3 Protues仿真与结果分析 (7)3.1仿真波形图 (7)3.2结果分析 (7)4 电路焊接 (8)5 心得体会 (9)6 致谢 (10)参考文献 (11)要实现高输入阻抗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能够抑制零点漂移,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能够放大偏差信号。
抑制零点漂移的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利用直流负反馈,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采用温度特性较好的高性能器件。
(3)采用温度补偿法,利用热敏器件的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抵消电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影响。
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利用特性相同的对管,使它们的温度漂移互相抵消。
本实验是以集成芯片OP07C设计的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
为了提高输入阻抗,电路采用同相输入端加信号电压的方法,同时为了保证两个信号源都加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采用两个同相放大电路组成第一级放大。
电路结构对称,除了具有高输入阻抗外,还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性能,第二级为差动放大电路。
该电路可用于信号源有公共地端和不接地两种情况。
直流电压源采用的是LM7815、LM7915,型号的集成稳压芯片组成的具有同时输出的+15V、-15V电压的稳压电路。
并用PROTUES仿真软件对实验电路进行仿真。
关键字:OP07C;LM7815;LM7915;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1 原理与器件的选择1.1 LM7815、LM7915的简介图1.1 LM7815的引脚图图1.2 LM7915的引脚图LM7815输出为+15V,最大电流为2.2A。
LM7915输出为-15V,最大电流为2.2A。
三端集成稳压器LM7815、LM7915引脚及参数如图所示。
1.2 OP07CP集成芯片的介绍1.3 OP07CP的实物图OP07CP共有八个引脚,引脚图如图1.4所示1.4 OP07CP的引脚图OP07集成运算放大器属于低温度漂移型集成运放,OP07失调电压小且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OP07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5所示,表1.5 OP07集成运放特性VCC+=15V,VCC-=-15V,TA=25℃参数OP07CP型集成运放失调电压IO V (uV) 失调电流I0I (nA) 共模输入电压范围ICR V (V) 开环差模增益VD A (dB ) 共模抑制比CMR K (dB )单位增益带宽G BW (Z MH )150 6 ±15 100 100 0.52 工作原理及原理图2.1 框图2.2 直流电源的电路图及原理集成稳压器构成的±15输出电压的稳压电源电路如图2.1所示,图2.1 输出正负电压的直流电源电路图输入电压信号高输入阻抗一级放大共模抑制二级差动放大直流电压输入 信号输出直流电源的原理框图及波形图如图2.2所示,图2.2 直流电压源框图及波形正负直流稳压电源原理1、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来自电网的220V交流电压u1变换成为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2。
2、整流和滤波电路。
在稳压电源中用四个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u2变换成脉动直流电压u3。
滤波电路一般是由电容组成,其作用是把脉动直流电压u3中的大部分纹波加以滤除,以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U1。
U1与交流电压u2的有效值U2的关系为1UU=2.12在整流电路中,每只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2U RM=。
2U3. 稳压电路。
由于输入电压u1发生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U1会随着变化。
为了维持稳定的输出,采用稳压器LM7815、LM7915和一些外部元件构成稳压电路。
元器件选择1)集成稳压器选择LM7815、LM7915其输出电压+15V和-15V,最大输出电流AI o2.2max=,滤波电容C=1000uF,C1=0.33uF,C2=0.1uF,C3=220uF。
2)选择变压器。
计算可知,变压器的功率选择12W。
3)选用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二极管选择IN4001,滤波电容选择1000uF的电解电容。
2.3 高输入阻抗差动放大器的电路图及原理1、高输入阻抗三运放放大电路原理,该电路常用于监测信号的前置放大和各种数据放大,因而有时也称数据放大电路。
采用OP07CP集成芯片,采用同相输入端提高输入阻抗,为了保证两个信号源都加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采用两个同相放大电路组成第一级放大。
第一级电路结构对称,除了具有高输入阻抗外,还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性能,第二级为差动放大电路。
电路图如图2.3.1所示,图2.3.1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图第一级放大主要用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第二级采用差动电路用以提高共模抑制比。
电路优点是差模信号按差模增益放大,远高于共模成分。
决定增益的电阻R1,R2,R5,R4理论上对共模抑制没有影响。
运放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1)高输入阻抗。
被提取的信号时不稳定的高内阻源的微弱信号,为了减少信号源内阻的影响,必须提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若信号源的内阻为100K,则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大于1MΩ。
2)高共模抑制比。
信号工频干扰以及所测量的参数以外信号的干扰一般为共模干扰,前置级必须采用CMRK较高的差动放大形式,减小共模信号的干扰。
3)低漂移、低噪声。
组要作用是对信号源影响小,获得信号能力强,以及能够使输出稳定。
运放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计算。
设输入电压:21I I I V V V -=则)0201)](321/(1[V V R R R R VI -++=所以第一级放大倍数]1/)32(1[/)0201(1R R R VI V V AV ++=-= 第二级输出电压放大倍数为01)4/6(02)25/7)(4/61(V R R V R R R R R VO -++=当54,67R R R R ==时)0201(4/6V V R R VO --=所以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为4/62R R AV -=当32,67,54R R R R R R ===时,第一级和两级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2211R R AV +=)2/221(4/621R R R R AV AV AV +-=∙=输入信号为共模信号时0)21/(,21=-===VI VI VO AVC VIC VI VI∞==AVC AVD K CMR /本实验取R5=R6=10K,R4=R7=200K,R2=R3=20K ,R1=10K 。
两级放大的总增益为两个差模增益的乘积)1/221)(/(54R R R R A VD +-==100所以此电路具有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高的特点。
3 Protues仿真与结果分析3.1仿真波形图在protues仿真软件中运行如2.3.1所示的电路图,得到的波形图如图3.1所示图3.1 电路图输入输出波形仿真时输入信号幅值为50mV,频率为50Hz的正弦信号,输出波形的幅值为5V的正弦信号,放大倍数为100倍。
3.2结果分析由仿真波形知,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输入幅值为50mV的正弦信号时,由于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很高,拾取信号能力强,所以输如信号电压经放大后,输出幅值为5V的正弦波形,达到实验要求。
在输入共模信号时,输出波形几乎是一条直线,则共模放大倍数A。
VC所以本放大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和高共模抑制特点。
4 电路焊接焊接工具电烙铁,焊锡,烙铁架,导线,松香,钳子,电路板焊接步骤第一,先对电路图中各个的器件要完全了解它们的极性和每个引脚的作用;第二,对照电路图在电路板上放上元器件,大概了解各器件布局和位置;第三,根据器件位置,设计焊接路线走向,适当用铅笔做记号;第四,对照电路图焊接实物;第五,检查电路及连线。
5 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设计,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制作电路的过程中更是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如电路板的布线、元器件的识别和整机的调试等各方面的经验。
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实习了两个星期的,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培养了动手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
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
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
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专业知识问题。
同时,在老师的身上我们学也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们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为期三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已经结束,在这三星期的学习、设计、焊接过程中我感触颇深。
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通过对电路的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的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接、焊接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