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走进颐和园》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颐和园小学美术图画教案

颐和园小学美术图画教案

颐和园小学美术图画教案教案标题:创意绘画——颐和园小学美术图画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提高绘画的质量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介绍: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画布等。

2. 绘画基础技巧的讲解: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

3. 绘画主题的选择:以颐和园为主题进行创作。

4. 绘画表现形式的探索:素描、水彩、油画等不同绘画技法的尝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颐和园有了解吗?你们觉得颐和园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绘画材料和工具的用途和特点。

2. 讲解绘画基础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表现等。

3. 介绍颐和园的特点和景点,引导学生对颐和园进行观察和理解。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示范绘画基础技巧,如画线条、涂抹色彩等。

2. 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实践,尝试绘制颐和园的景点或特色。

3.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同学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彼此的努力和进步。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绘画的经验和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学评估:1. 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包括表现力、技巧和创意等方面。

2. 学生对颐和园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美术家或艺术教师进行绘画技巧的讲解和指导。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绘画才华。

教学资源:1. 颐和园的图片和资料。

2. 绘画材料和工具。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走进颐和园▏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走进颐和园▏人美版(北京)

教案名称: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走进颐和园》▏人美版(北京)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颐和园的美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学习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表现方法。

3. 创作以颐和园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表现方法。

2. 难点:如何将颐和园的美景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颐和园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引导学生关注颐和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表现方法。

2.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颐和园的美景。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颐和园景点进行创作。

2. 学生动手实践,用画笔、水彩颜料等工具表现所选景点。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1.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

2. 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表现方法。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颐和园的资料,加深对颐和园的了解。

2. 完成一幅以颐和园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表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1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1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课时划分:针对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品读美文,欣赏美景,激发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感受景色美和语言美,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培养爱美情趣并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孩子们随着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汇报。

板书追问:这是课文的第——自然段。

3、课文的首尾段都在赞美颐和园,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那中间呢?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赏颐和园的,谁来回忆一下。

生汇报,师板书。

4、作者的这种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尝试。

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去细细游赏颐和园,体会它的美丽所在。

二、学习长廊。

1 首先,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请孩子们静心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长廊有什么特点?(拿起你的笔把重点的词句勾画出来)谁发现了长廊的特点?(一)长1、你很会读书,这么快就发现了长廊的特点之一——长。

11.走进颐和园-人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1.走进颐和园-人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走进颐和园-人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内涵;2.通过观察绘制颐和园的景观和建筑,要求具有一定的构图、比例、笔触和色彩的表现能力;3.通过作品的绘制,培养学生热爱和欣赏自然风光、传统山水画、园林文化及保存历史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介绍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颐和园的文化内涵;2.难点:要求学生掌握具有一定的构图、比例、笔触和色彩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引入话题,让学生感知“园林”的含义,带领学生一起来谈一谈自己去过的园林。

2.针对学生的话题介绍中国的传统园林和颐和园,并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学习重点1.通过PPT讲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园林构成和设计要素的基本知识,增加学生对于园林的认识并提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2.介绍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重要性。

3.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在仿写中学习构图、比例、笔触和色彩表现能力,多角度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

2.让学生多角度参观和调查颐和园,从多个角度了解颐和园的设计和景观,并结合课程设定,绘制自己理解的颐和园。

4.巩固和拓展1.请学生结合颐和园的模型,深化对颐和园景观和建筑的了解和认识。

2.运用颐和园的影像资料,开展学生的画作欣赏,并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理解,认识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1.导入问题教学法:通过老师的导入和问答,引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课程热情。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颐和园的美景,让学生聆听和品味风景之美。

3.讲解教学法:通过PPT和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构成和设计要素。

4.仿写练习:通过学生的习作,锻炼学生对于构图、比例、笔触和色彩的表现技能。

5.影像资料欣赏:通过学生欣赏画作视频资料,让学生加深对于颐和园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过程大纲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时间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导入问题教学法、图片展示、讲解教学法20-30分钟通过观察绘制颐和园的景观和建筑要求具有一定的表现能力仿写练习40-50分钟培养学生热爱和欣赏自然风光等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影像资料欣赏、总结教学成果及课堂练习和小结20-30分钟六、板书设计中国传统园林:•发展历程•构成和设计要素颐和园:•文化内涵•历史和重要性七、教学资料PPT、图片展示、颐和园影像资料八、教学后记通过用生动的图片和影像资料结合线上线下的学习,让学生更容易地认识园林的美和文化,以及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12篇)《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12篇)《颐和园》教学反思篇1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知识面,并且向学生推荐了《天河部落》这个教学平台。

在课后还留下了扩展余地,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提醒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筑艺术,再进行交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从这节课中我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适时适度,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积累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我充分体会到了教师要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今后我要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更好地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与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总之,信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精神。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数量爆炸式地增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重视培养学生有效地获取、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赋予不尽的动力和源泉。

《颐和园》教学反思篇2今天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颐和园》这一课。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带领游客一起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中和一些景点。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走进颐和园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走进颐和园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走进颐和园▏人美版(北京)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园林布局,并运用绘画技巧创作一幅颐和园风景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和色彩运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

2. 颐和园的建筑与园林特点:分析颐和园的主要建筑,如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等,以及园林的布局和设计。

3. 绘画技巧与色彩运用: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如透视、光影处理,以及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颐和园风景画。

2.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和光影处理,以及色彩的搭配,创作出生动、和谐的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颐和园的图片、视频资料,绘画示范作品。

2. 学具:画纸、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建筑和园林特点,以及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色彩运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颐和园风景画的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板书设计1. 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

2. 颐和园的建筑与园林特点:图文并茂,突出主要建筑和园林布局。

3. 绘画技巧与色彩运用:示例作品和简短的文字说明。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作一幅颐和园风景画。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幅大型的颐和园风景画。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和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作品的创作水平。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的质量,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019-2020年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走进颐和园》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走进颐和园》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走进颐和园》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课时:2课时时间:6月18、21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通过依据相关问题,选择学习资料,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能力和利用网页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

通过对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欣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颐和园景点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及相关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借景”;“长廊”的绘画内容;各著名景点的艺术特色。

使学生能够介绍一至两个建筑的艺术特色,认识具有宏伟气势的皇家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了解其文化历史内涵,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欣赏世界著名园林艺术杰作,学习运用美术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能力。

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学生通过上网、观察图片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对腐败的晚期的满清王朝深恶痛绝,但是深深的同情古代劳动人民复出的劳动,赞叹他们的智慧,希望以后去颐和园参观。

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美术五下《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目标:1.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电脑、博物馆等)对古代的青铜艺术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本课所要作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的青铜工艺。

这一课的知识点属于科学领域,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科学探索一类的东西,所以,我把本课内容做成课件,象电视鉴宝节目一样,对每样鉴赏品进行层层知识挖掘,希冀以此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走进颐和园》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走进颐和园》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走进颐和园
课时:2课时
时间:6月18、21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通过依据相关问题,选择学习资料,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能力和利用网页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

通过对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欣赏使
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
趣味;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颐和园景点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及相关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初
步了解什么是“借景”;“长廊”的绘画内容;各著名景点的艺术特色。

使学生能够介绍一至两个建筑的艺术特色,认识具有宏伟气势的皇家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了解其文化历史内涵,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欣赏世界著名园林艺术杰作,
学习运用美术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
感受美和欣赏美能力。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上网、观察图片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对腐败的晚期的满清王朝深恶痛绝,但是深深的同情古代劳动人民复出的劳动,赞叹他们的智慧,希望以后去颐和园参观。

11.走进颐和园-人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1.走进颐和园-人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1.走进颐和园-人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颐和园中的建筑、园林等元素,了解古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

2.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互相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颐和园中主要建筑和园林元素的观察和理解;2.学生对古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的掌握;3.学生的美术作品创意、构图等方面的提升。

教学准备1.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图片、视频等媒体;2.一些美术作品的图片,以供学生参考和欣赏;3.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和工具,方便他们进行活动和制作;教学过程导入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颐和园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了解颐和园的由来、历史情况、主要建筑和景点等。

学习1.首先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走进颐和园,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2.随后,教师通过一些图片、视频和模型等教具,向学生介绍颐和园中的主要建筑和园林元素,并详细讲解其中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

3.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各自的观察和体验,总结出古代中国园林的特点和韵味。

创作在理解了古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之后,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力。

具体步骤如下: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颐和园元素,例如建筑、园林、雕塑等,并进行简单的素描或拍照;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剪纸等形式;3.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经验。

总结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以及听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挂在教室内,以作品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 走进颐和园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 走进颐和园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走进颐和园人美版(北京)一、教学背景1. 教材选用与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一单元《建筑的美术》第三节内容《颐和园》,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构造形式、美术特征、以及具体的建筑场景。

2.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的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建筑的概念和艺术特征,对于如何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建筑美,他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更近一步地了解颐和园,从而激发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更深层次的热情与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2.理解群山环抱,水与山融为一体的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3.熟悉颐和园砖雕、木雕等文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2. 技能目标1.了解建筑环境中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基本表现特点。

2.学会运用石膏、泥塑手法进行建筑物的造型、细节处理。

3.能够通过简单的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建筑物表面的材质与纹理。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建筑和艺术的兴趣。

2.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现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地理和建筑结构环境介绍。

2.颐和园文化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3.颐和园文化的品学兼优。

2. 教学方法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

2.引导学生通过石膏、泥塑等和建筑造型相关手法,模拟颐和园中建筑的模型制作。

3.引导学生通过对建筑表面纹理和材质的观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表现手法来表现建筑的感觉和形态特征。

四、教学程序1. 教学前准备1.预备教材和教具:教材、PPT、石膏、泥塑、颜料、画笔、砖片道具、水彩纸、山水图中画用的笔、颜料制。

2.对教材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准备。

2. 教学过程1.愿景切入-教师扮演西方学生,学生扮演中国导游。

2.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

3.颐和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第1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摘要】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即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特别是作为农远学校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并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农远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主题与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颐和园》这一课是笔者在课改年级上的一节公开课。

笔者打算就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一些有益地探索。

因此,我将《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主题定位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依据学生过去积累的学习经验,以《颐和园》为例,在学习过程中使之具体化,最终达到教学既定目标。

课前,我充分利用学校远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摘要】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即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特别是作为“农远”学校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并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逸夫小学教师:邹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

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1、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以读促悟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

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3、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读写结合。

一、教学过程: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颐和园”,欣赏颐和园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二、简介颐和园三、理清课文顺序: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A、课文一段讲什么?是什么句?点明颐和园是人————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美”。

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交流感受。

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和美。

(齐读)C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

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

人美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1

人美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1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颐和园的美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教材:《人美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走进颐和园》。

2. 教学内容: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学习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表现方法;创作以颐和园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美术元素表现颐和园美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以及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颐和园图片和视频资料、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颐和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帮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内涵。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颐和园美景,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创作以颐和园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走进颐和园》2. 板书内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颐和园的建筑特点颐和园的艺术价值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表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继续创作以颐和园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画面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颐和园》课堂教案反思

《颐和园》课堂教案反思

《颐和园》课堂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景观特色及其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评价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沿革:明朝的皇家园林、清朝的重建、近代的变迁。

2. 颐和园的建筑特点:昆明湖、万寿山、长廊、佛香阁等主要建筑的特点和布局。

3. 颐和园的景观特色:自然风光、人工景观、园林艺术。

4. 颐和园的文化内涵:诗词、绘画、传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颐和园的代表性景点,如昆明湖、万寿山、长廊、佛香阁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园林艺术。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颐和园的景观特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颐和园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园林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颐和园的代表性景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园林艺术。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颐和园的景观特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图片展示法:展示颐和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颐和园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分析能力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绘制颐和园的导游图,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展示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价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美版(杨力)美术三年级下册《11.走进颐和园》教学设计 3

人美版(杨力)美术三年级下册《11.走进颐和园》教学设计 3

人美版(杨力)美术三年级下册《11.走进颐和园》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走进颐和园》是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以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为题材,通过欣赏颐和园的美景,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材中提供了颐和园的图片,以及一些关于颐和园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是,他们对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颐和园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等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颐和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通过绘画表现颐和园的美。

2.难点:如何把握颐和园的景观特点,运用恰当的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

2.讲解法: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颐和园的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颐和园的图片和相关介绍资料。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颐和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谈谈对颐和园的了解和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颐和园的图片和相关介绍资料,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等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对颐和园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颐和园的美。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把握颐和园的景观特点,运用恰当的绘画技巧。

11.走进颐和园(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11.走进颐和园(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11. 走进颐和园(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观察、分析颐和园的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颐和园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颐和园的主要景观和建筑特点3. 颐和园的美术价值和艺术特色4. 创作颐和园作品的技巧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创作颐和园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颐和园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颐和园的景观,分析其建筑特点,感受其美术价值和艺术特色。

3. 技能讲解:讲解创作颐和园作品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创作。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颐和园作品的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走进颐和园2. 内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创作颐和园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颐和园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具有个人特色,能够体现出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观察、分析颐和园的景观,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3. 在创作颐和园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颐和园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2.掌握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3.能够用合适的语言描述颐和园的美景,并用图片和文字完成相关作品;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色;•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和园林艺术。

2.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颐和园的一个景点或建筑,然后进行小组展示;•观察和描述:带领学生到颐和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描述;•创作与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用图片和文字创作一篇关于颐和园的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并简单介绍颐和园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颐和园的一个景点或建筑,了解其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并整理出展示的素材。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所研究的景点或建筑。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讨论。

教师可以适时补充相关知识。

4.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颐和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学生需要记录下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5. 观察与描述回到教室后,学生将他们在颐和园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整理,并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引导。

6. 创作与表达根据他们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图片和文字创作一篇关于颐和园的作品。

可以是图片集、游记、描述性文章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走进颐和园》教案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走进颐和园》教案

走进颐和园教学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建筑等。

2、通过欣赏活动,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能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园林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了解地方文化,进而更加热爱北京,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北京皇家园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园林。

教学准备图片,明信片等。

教学程序一、导入展示图片:颐和园。

生:欣赏。

问:这是哪里?生:回答(设计意图:对颐和园的整体景观有一个初步印象)二、新授1.初步了解颐和园(1)展示颐和园的平面图。

(2)问:颐和园属于什么园林?(3)你对哪个景点印象最深刻?生:了解到颐和园属于皇家园林。

讨论,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对颐和园景点的初步了解情况。

)2.了解园林借景的艺术手法(1)引导学生看录像。

(2)探究借景的艺术表现手法。

(3)带领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并思考有关问题。

生:思考问题:1.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是是什么山?它是在园林内还是在园林外/2.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3.你还从哪里见过借景的艺术表现手法?借的又是什么景色呢?4. 了解颐和园的长廊(1)放录像。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长廊的知识。

生:欣赏。

小组讨论思考:1.呢了解有关长廊的什么知识?给同学们讲一讲里面的故事?2.朗诵长廊中的古诗(设计意图:与语文学科整合,提高文学素养。

)3、了解颐和园的主体建筑(1)放录像。

(2)组织学生分组思考问题。

生:分组思考问题:1.颐和园的主体建筑是什么?2.为什么建在半山腰呢?3.佛香阁下面的排云殿这组建筑有什么特点?整组建筑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分组汇报,代表发言(2)帮助学生补充并参与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有关颐和园主体建筑的特点。

)4. 颐和园的园中之园(1)放录像。

(2)问:这里是哪里?(3)启发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说说这里的风格。

(4)这里的感受与主体建筑有什么不同?生:欣赏录像。

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11.走进颐和园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下册_0

11.走进颐和园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下册_0

11.走进颐和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颐和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体会颐和园集中了中外园林艺术的精华,在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学习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园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颐和园摄影展、知识问答、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欣赏颐和园的兴趣,依据审美性、直观和形象性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对园林建筑的感受及评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自然、精致的古典美,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说到颐和园几乎没有学生不知道,但对颐和园的美恐怕体会不深,所以本课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影片、图片、和教师的亲身体会,使学生能够充分观察、体验和感悟颐和园的美。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颐和园的艺术特点和我国传统造园手法。

2、教学难点学习用艺术的眼光欣赏颐和园的园林艺术及评述方法。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导入新课1、请学生自由的谈一谈对颐和园的认识。

2、观看课件,利用学生提供的颐和园照片欣赏《走进颐和园摄影艺术展》。

3、总结颐和园处处有美景。

【讲授】欣赏影片1、播放影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

2、知识问答活动颐和园里的万寿山很久以前叫什么山?湖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山叫瓮山、湖叫西湖或瓮山泊。

【讲授】学习园林艺术造园方法欣赏颐和园之外的山景让学生体会借景的艺术之美。

1、欣赏远山图片,教师讲述自己家乡玉泉山和西山的美景。

2、欣赏颐和园关于借景的影片,让学生体会借景的空间之美、层次之美、色彩之美。

3、知识问答活动颐和园借了园外那两座山?你在画风景画是有远近层次的表现吗?学生回答:玉泉山、西山。

【活动】欣赏佛香阁、宝云阁、石舫并讨论播放影片欣赏佛香阁、宝云阁、石舫三个颐和园独具特色的建筑。

学生讨论问题:1、佛香阁在整个颐和园起到了什么作用?2、你对宝云阁的浮雕做工有什么感受?3、石舫融合了哪两种装饰风格?学生小组自由讨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上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颐和园
课时:2课时
时间:6月18、21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通过依据相关问题,选择学习资料,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能力和利用网页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

通过对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欣赏使
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
趣味;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颐和园景点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及相关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初
步了解什么是“借景”;“长廊”的绘画内容;各著名景点的艺术特色。

使学生能够介绍一至两个建筑的艺术特色,认识具有宏伟气势的皇家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了解其文化历史内涵,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欣赏世界著名园林艺术杰作,
学习运用美术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
感受美和欣赏美能力。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上网、观察图片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对腐败的晚期的满清王朝深恶痛绝,但是深深的同情古代劳动人民复出的劳动,赞叹他们的智慧,希望以后去颐和园参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