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6 免疫调节(含解析)
专题二十六免疫调节【高频考点解读】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热点题型】题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例1、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请回答:(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指体液中存在的具有杀菌效应的物质,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
【答案】(1)淋巴细胞(或B细胞)(2)抗原(3)浆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提分秘籍】1.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
【方法规律】1.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特别提醒:B 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但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抗原与抗体功能与特异性抗原结合(1)抗体具有专一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某一特定抗原相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2)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常见的如病菌、病毒、疫苗、移植器官、癌细胞等。
(3)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不能作为抗原。
(4)抗体属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免疫功能的二重性功能防卫清除监控功能正常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功能过强出现过敏反应。
2024年高考生物突破训练之命题点12:免疫调节
命题点12免疫调节【重温真题】判断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2018·江苏,9)()(2)某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抗体(2020·海南,7)()(3)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2021·江苏,2)()(4)感染某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2020·山东,15)() (5)接种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是以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2022·天津,8)() (6)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2020·浙江7月选考,17)()(7)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经典高考题)()(8)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经典高考题)()(9)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经典高考题)()(10)接触同种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经典高考题)()(11)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经典高考题)()【模拟训练】1.(2023·新课标,3)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2023·广东,14)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 细胞和病毒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3.(2023·漳州高三质检)根据某病毒致病机制及人体免疫反应的特征研制疫苗,广泛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击病毒扩散。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题型一、免疫系统组成与非特异性免疫 一、考查形式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1. 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A .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 .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C .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D .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 D解析 吞噬细胞作用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或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三、答题技巧1.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3.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4.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 获得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5.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6.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四、变式训练1.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答案 D解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题型二、特异性免疫一、考查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答案 C解析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项突破题型06 实验设计类(稳态与调节)(解析版)
题型06 实验设计类(稳态与调节)动物生命调节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下进行的,在高考非选择题中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这两大模块是非常重要的地位,考生首先要掌握模型建构的能力,根据具体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考察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
对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严谨性进行评价,是综合反映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策略。
生物实验评价和改进类试题,不仅考查考生进行实验的独立操作能力,也考查考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
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涉及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相关操作技能理解、及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试题一般包括以下层次。
1.理解实验与探究的目的、原理,实验与探究的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将所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运用。
2.对实验或探究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自2000年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使用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一次出现该类型的题目,之后的理科综合试卷和生物单科试卷不断出现,逐渐成为高考生物实验能力测试的一种重要题型。
近几年,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题目提供部分实验步骤,让考生补充完善余下的实验步骤;题目给出实验的部分结果,让考生补充其他可能得结果;题目不直接呈现实验的结论,要求考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及推理判断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
这类题目涉及知识点多、涉及情景面宽,涉及立意点多,知识点琐碎,是各地高考试题的难点之一。
这类题目一般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由于受高考阅卷的限制,题目编制在选材方面往往收到一定的限制,题量和设问角度也受到较大影响。
命题的材料和情境设置一般源于实验和探究实践、源于一些科研项目,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与考生的经验有一定差距,导致这类题目对考生要求高,试题难度大。
这类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为与中学实验保持一致性,个别实验题目的素材往往与教材和课程标准具有高度相关性。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1.(2021·6月浙江月选考)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
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成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战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答案】A【解析】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但检测不到病毒抗体,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2.(2021·湖南高考真题)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答案】D【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B、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C、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正确;D、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会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错误。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15免疫调节练习含答案
专题15免疫调节五年高考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新情境】(2021山东,18,3分)(不定项)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ABC2.(2023江苏,11,2分)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答案D3.(2023新课标,3,6分)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B4.(2022辽宁,7,2分)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答案A5.(2022北京,10,2分)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起感染。
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免疫自稳D.免疫防御、免疫监视答案A考点2特异性免疫6.(2023海南,12,3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 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专题26 免疫调节(解析版)
专题26 免疫调节1.(2022·湖北·高考真题)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约3万个核苷酸。
该病毒可通过表面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
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该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时碱基出错频率为10-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只有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基因突变B.ACE2蛋白的出现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ACE2蛋白的抗体D.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答案】D【解析】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A错误;B、人细胞表面的本身存在ACE2蛋白,而不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B错误;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新冠病毒的抗体,C错误;D、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繁殖,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2·湖南·高考真题)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
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病原体感染引起免疫应答,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A正确;B、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免疫活性物质的释放,避免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B正确;C、由图可知,机体通过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同时一直机体的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反应被抑制,由于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D、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起抑制作用,D错误。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9-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2)
2)存在问题 ①免疫排斥: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 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不会 攻击自身细胞,若将其他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 HLA的不同而发起攻击。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体与受体的 HLA是否❼ 一致或接近 。 ②供体器官短缺。 3)解决方法 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②利用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号召人们自愿捐献器官。
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病毒、细菌、机体细胞都有分子标签,其本质一般为蛋白质。 ( ) 2.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3.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 4.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多糖等。 ( ) 5.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 ) 6.在抗原的刺激下辅助性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 ) 7.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3.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 1)实验鼠(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 2)实验过程
小鼠分组 初次注射 间隔一段时间 再次注射
A组
B组
等量的破伤风毒素
从已经获得破伤风免疫力的小 等量的从未获得破伤风免疫力
鼠体内分离的血清
的小鼠体内分离的血清
3)观察两组小鼠的患病情况。
答案 1.✕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 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不产生免疫细胞。 2.✕ 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 熟。 3.✕ 免疫监视功能主要针对突变的细胞。 4.✕ 人体内的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 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可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1 免疫调节(解析版)
专题11 免疫调节一、单选题1.(2023·北京海淀·一模)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都能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C.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D.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B【详解】A、免疫细胞由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其发挥免疫功能,A正确;12B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 细胞,而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和T 细胞,B 错误;C 、B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C 正确;D 、巨噬细胞即可以参与第二道防线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又可以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D 正确。
故选B 。
2.(2016·贵州黔东南·统考一模)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C .B 细胞和T 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D .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时细胞周期不变【答案】B【详解】A 、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外来细菌,并吞噬,不需要抗体参与,A 错误;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产生成熟T 细胞数量减少,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免疫有缺陷,B 正确;C 、B 细胞和T 细胞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含基因是相同的,C 错误;D 、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 错误。
故选B 。
3.(2023·辽宁·校联考二模)病毒感染能激活体内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滤泡性T 细胞,该细胞群高度表达OX40分子,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作用机制如下图。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与过敏性鼻炎的不同B .若辅助性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过多,可能诱发免疫损伤C .病毒感染后,OX40分子高度表达,只会引起体液免疫功能增强D .滤泡性T 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B 细胞,引起B 细胞增殖分化【答案】C【详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机体免疫过强攻击机体正常组织,故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与过敏性鼻炎的不同,A正确;B、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增强了免疫反应,若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过多,可能诱发免疫损伤,B正确;C、病毒感染后,OX40分子的高度表达,可能会引起体液免疫功能增强,也可能会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C错误;D、滤泡性T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B细胞,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D正确。
专题15_免疫调节-备战高考生物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5 免疫调节【母题来源】2021年高考河北卷【母题题文】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
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
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__。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
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特异性靶细胞过敏防卫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种VarV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试题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
2、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道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题型一、免疫系统组成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答案 D解析吞噬细胞作用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或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三、答题技巧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5.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6.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四、变式训练1.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答案 D解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题型二、特异性免疫一、考查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答案 C解析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
能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和②过程。
c、d所含的DNA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答案 B解析T细胞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由于抗原具有特异性,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形成的浆细胞会产生一种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的种类由刺激的抗原决定。
三、答题技巧1.体液免疫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免疫过程③结果: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3.归纳下表中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摄取和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在胸腺中成熟胞;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4.与免疫细胞有关的4点提示(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
(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5.抗原与抗体的比较(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原: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清除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4)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5)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6.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已6.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联系①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就必须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7.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3)由图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
8.与免疫过程有关的4点提示(1)只考虑到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忽视了T细胞也可参与部分体液免疫,是解答相关试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
(2)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
(3)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9.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1).根据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2).根据抗原的种类: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内,则为细胞免疫。
四、变式训练1.某同学的手被割伤后去医院诊治,在医院接触了流感病毒。
如图为该同学体内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免疫过程。
实际上,流感病毒还会引发________免疫。
如果要证明该同学体内产生了抗体,则可用________进行检测。
(2)图中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B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则能被图中________细胞特异性识别(填图中代号)。
(4)手被割伤后,一般容易导致破伤风杆菌在伤口深处繁殖,由此推断它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
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当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进入机体的毒素丧失毒性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_______免疫发挥作用,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细胞、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等。
答案(1)体液细胞抗原(2)浆细胞糖蛋白(3)c(4)无氧呼吸体液吞噬解析(1)从图示可以看出,B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因此该图显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此过程中会产生抗体。
由于流感病毒可以侵入人体细胞,故流感病毒还可以引发细胞免疫。
要证明抗体的存在,可用抗原进行检测。
(2)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能产生抗体,故b细胞是浆细胞,c细胞是记忆细胞,d是抗体。
B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3)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它可以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
(4)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细菌,其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因此可在伤口深处繁殖;破伤风毒素属于胞外抗原,此时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2.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液B细胞或记忆(2)a、c、d (3)数量多、速度快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a、b、c、d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
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
题型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答案 A解析人体被病菌侵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对侵入细胞中的病菌无法起作用,故B错误;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细胞,故C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故D错误。
2.关于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实例中最科学的是( )A.给患者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B.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D.服用抗过敏药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答案 C解析抗毒素属于抗体,注射后不会刺激机体再产生抗体,故A错误;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B错误;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故C正确;服用抗过敏药物能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