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社会规范幼儿社会
社会规范与幼儿社会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规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规范是一系列行为准则,旨在引导人们在社会中行为举止符合道德和伦理要求。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品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幼儿遵守社会规范是塑造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幼儿社会中的社会规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幼儿社会中的社会规范幼儿社会中的社会规范是指一系列幼儿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这些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礼仪规范:幼儿应学会尊重他人,包括互相问候、尊称长辈、尊重不同意见等。
2.行为规范:幼儿应学会遵守交通规则、不撒谎、不打架等,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3.卫生规范:幼儿应学会洗手、咳嗽时使用纸巾等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4.美德规范:幼儿应学会诚实、友善、宽容等美德,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
教育幼儿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教育幼儿遵守社会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规范的遵守能够促进幼儿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培养和谐的社会氛围。
其次,社会规范的遵守有利于幼儿个人品德的形成,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此外,社会规范的遵守也有助于幼儿适应社会环境,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幼儿遵守社会规范的方法为了教育幼儿遵守社会规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榜样引领:幼儿模仿他人的行为,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引导幼儿学习和模仿积极的社会行为。
2.游戏教育: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社会规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
3.互动交流:鼓励幼儿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与他人分享和探讨,让他们理解社会规范的重要性和意义。
4.正确引导:在幼儿犯错误时,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并解释为什么违背了社会规范,让他们理解并改正错误行为。
结论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品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教育幼儿遵守社会规范是塑造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关键一环。
通过榜样引领、游戏教育、互动交流和正确引导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遵守社会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行为规范与要求
幼儿园行为规范与要求一、尊重他人在幼儿园中,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幼儿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隐私和个人空间。
他们应该学会礼貌地与他人交流,并互相关心、帮助。
不打人、骂人、抢夺他人物品等行为都是不能接受的。
二、遵守纪律幼儿园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纪律,以维持教育秩序。
幼儿应该遵守老师的指导,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参加集体活动,不擅自离开活动区域。
他们应该尊重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三、守时守时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一环。
幼儿应该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早退。
他们应该学会按时吃饭、休息、上厕所,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四、公平竞争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重要场所。
在玩耍和学习中,幼儿应该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欺负弱小,不欺骗同学。
他们应该学会互相分享和帮助,一同成长。
五、认真听讲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场所,孩子们应该学会认真听讲。
在课堂上,他们应该保持安静,专心听老师讲解,并遵守课堂规则。
他们应该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增强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爱护环境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他们应该学会爱护环境。
幼儿应该保持教室、餐厅、操场等公共区域的整洁。
他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扔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
七、安全意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园中,他们应该学会安全用电、安全出行、安全游戏等基本常识。
他们应该遵守安全规则,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做危险的行为。
八、良好饮食习惯幼儿的健康与成长密切相关,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他们的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应该学会用餐礼仪,吃饭时不说话、不乱吃、不挑食。
他们应该养成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不过量食用零食、饮料。
九、保护好自己幼儿园是孩子们自主性和独立性发展的重要舞台。
幼儿应该学会保护好自己,不随便与陌生人交谈和接触。
他们应该学会识别危险并及时报告老师,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
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在现代社会,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推荐精选PPT
求转向内部需要的内化过程。 这是一堂音乐游戏课,主题是让小朋友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出对小动物的呵护动作,表达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模仿行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其水平要高于服从行为。 与环境有关的规范行为
园,因此,幼3儿需、要了社解并会遵守规家庭范规范的和幼接儿园受规范过。 程最终要落实到幼儿的外在
出于对榜样的仰慕做出模仿行为, 对行为本身的意义认识并不深刻, 所以在一定范围时期是相对稳定的。
作业:要求幼儿执行某些社会规范、或禁止幼儿 做某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时,有时会使幼儿 处于被动的地位,感到受约束,并伴有不愉快的 情绪体验。你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 使幼儿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并伴有积极的 情绪、情感的体验?
四、营造良好环境,树立良好榜样
❖ 鲜明生动的形象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 服力,易于为幼儿理解和模仿,与语言提示或教导比 较起来,榜样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作用更快更大。
❖ 首先教育者本人应是榜样;其次,树立同龄人的榜样。
案例《老师传递的不只是小动物》
❖ 这是一堂音乐游戏课,主题是让小朋友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出对小 动物的呵护动作,表达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讲解爱 护小动物是多么重要和必要,然后要求小朋友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 待老师给大家分小动物玩具。老师快速地从玩具箱中拿出各种各样的小 动物玩具递给小朋友们:有的小动物被揪着尾巴递过来的,有的小动物 是被抓着耳朵递过来的,有的小动物则是被抓着脖子递过来的……终于 动听的乐曲响起来,老师提醒孩子们要唱的有感情,要表现出对小动物 的呵护、喜爱的样子。孩子们试图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他们手中抓 握小动物玩具的方式却是那么不协调:抓着动物玩具的耳朵或者尾巴甩 来甩去,抓着动物的脖子左右晃动,或者揪着动物的翅膀……
幼儿园社会性行为规范制度
幼儿园社会性行为规范制度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要进行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规范。
社会性行为规范制度是对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的规定,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幼儿园社会性行为规范制度。
一、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幼儿园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赞美和关心激发幼儿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社会规范,例如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等。
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
教师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刷牙和保持环境整洁等卫生习惯。
同时,通过培养儿童的卫生习惯,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疾病的传播。
三、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集体生活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教导幼儿养成互助合作的良好习惯,提倡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团队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促进友好交往在幼儿园中,教师应重视幼儿间的友好交往,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园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合作和倾听。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情感,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避免发生冲突和孤立现象。
五、培养正当竞争观念竞争是社会的一部分,幼儿园阶段也不应忽视竞争的存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比赛等活动,培养幼儿正当竞争的观念。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引导,让幼儿了解竞争的规则、尊重对手,并懂得接受胜利和失败。
六、规范行为表达方式幼儿园是幼儿学会表达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指导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模仿正确的行为表达,并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使用暴力和冲突的方式表达自己。
七、制定规范行为奖惩制度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规范行为奖惩制度,让幼儿明确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幼儿园孩子的社会适应与行为规范
幼儿园孩子的社会适应与行为规范一、幼儿园孩子的社会适应幼儿园,是孩子们渐渐走出家庭,第一次接触社会的重要关口。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很多新的朋友,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引导孩子们顺利适应社会。
1. 建立自信心孩子们要适应社会,首先要建立自信心。
幼儿园老师应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充分的勇气、自信和独立性,去面对自己的一切。
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不但会积极地与他人互动,更会尝试着去参加各种活动,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而建立自信。
2. 提高适应能力孩子们刚进入幼儿园时,很可能会感到不适应、不安全、不舒适,因此幼儿园老师要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们适应这个新环境。
可以利用早晨集会时间,开展“打招呼”、“自我介绍”等互动活动,从而让孩子们逐渐认识到彼此存在,慢慢地理解老师的规定和安排。
在与自己相似的孩子互动中,孩子们还会从他人那里学习并接受新的一切,提高了自己的适应能力。
3. 建立亲密关系作为一个社交性动物,孩子们需要建立亲密的关系来交往。
在幼儿园中,老师要帮助孩子们建立朋友关系,以及和老师、保姆、其他员工建立关系。
孩子们可以通过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礼物和玩具,这样可以加强他们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独立性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们需要从家庭环境到幼儿园环境的转变中,逐渐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事情,例如穿衣、吃饭、洗手、上厕所等。
在幼儿园中,老师需要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要让他们找出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
在幼儿园中,188体育平台app孩子们学习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比如画画、泥塑等,增加他们的自信。
二、幼儿园孩子的行为规范在幼儿园中,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很重要。
行为规范是幼儿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
1. 幼儿园老师的规范引领幼儿园老师要从言谈举止的方面起好的带头作用,比如老师用礼貌用语与孩子们交流、给孩子们传授道德知识等。
幼儿应该具备的社会行为规范
幼儿应该具备的社会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更加强调幼儿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
那么,幼儿应该具备哪些社会行为规范呢?一、礼仪规范在幼儿教育中,礼仪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应该学会礼貌用语,懂得尊重长辈和老师,避免使用粗话、脏话等低级言语。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应该学会面对他人要微笑,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会使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水龙头等设施;懂得分享、尊重他人等。
二、安全规范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应该学会遵守交通规则,能够认识和辨认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含义,知道过马路时左右看;学会避免使用刀、火等危险工具,不随意乱扔物品;学会正确地使用电器、电线等物品,不随意接触电器、电线或水源等危险物品。
三、公德规范在成长过程中,幼儿应该学会遵守公德规范,包括不随地乱扔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在公共场所逗留等。
同时,幼儿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说脏话,不欺负弱小,不玩弄他人,不随意施暴。
四、感恩规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应该学会感恩。
感恩是人类美德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学会感恩父母、长辈、老师、朋友等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学会感恩天地自然、感恩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损害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动物和植物。
五、诚实守信规范对于幼儿来说,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幼儿学不会守信、说谎等,那么这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引导幼儿学会说实话、诚信待人、遵守承诺等。
六、团队协作规范在幼儿教育中,团队协作规范同样非常重要。
团队协作可以提升幼儿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在教育幼儿的时候,需要引导幼儿学会团队协作。
总之,幼儿应该具备的社会行为规范非常多,这些规范也是幼儿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应该针对幼儿不同的年龄段和个性特点进行综合布置。
幼儿园教育中的礼仪规范与社会行为
幼儿园教育中的礼仪规范与社会行为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塑造他们行为、品德和礼仪的关键时期。
提前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和礼仪规范,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中的礼仪规范与社会行为,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社会行为的定义与重要性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互动时所展现的行为表现,它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初次接触社会的阶段,因此,培养幼儿园学生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社会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合作互助,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幼儿园教育中的礼仪规范1. 礼貌用语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幼儿园可以设置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实践礼貌用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礼节。
2. 遵守交往规则幼儿园应该建立一套相对固定的交往规则,如排队、轮流玩具等,让幼儿明白遵守规则对于维护秩序和保证公平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向幼儿灌输这些交往规则,培养他们的遵守规则的意识。
3. 进行社会化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化活动,如参观社区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社会,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并激发他们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兴趣。
三、有效的教育策略1.示范与引导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亲自示范并引导幼儿学习和模仿合适的行为。
通过情境教学,让幼儿在适当的情境中体验并学习社会行为和礼仪的正确展示。
2.正向激励在教育幼儿园学生的礼仪规范中,应该注重正向激励。
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幼儿的良好行为和恰当的礼仪,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3.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教师与家长的合作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将家庭中的良好行为和礼仪意识引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的行为准则。
四、结语幼儿园教育中的礼仪规范与社会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中的五大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
学前教育中的五大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已逐渐成为国家重视的领域之一,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培养健康、积极、有礼貌的孩子,学前教育中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也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五大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
一、礼仪规范在学前教育中,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
教导孩子学会尊敬长辈、关心他人、说话用语得体、礼节周全、待人友善等基本礼仪,不仅能让孩子处事更加得体,也能够让孩子赢得人们的关注和信任。
同时,在学前教育中教育孩子如何礼貌地与他人交往,如有事情来访问别人时,要主动打招呼,客套一点,表现出一些礼貌和积极的态度。
即使是面对陌生人或是长辈,也要表现出自己的礼仪能力。
二、安全规范安全教育是学前教育中最基本的规范之一。
在孩子幼嫩的年龄里培养孩子对于危险的敏感性,教育孩子学会在交通、玩具、热水等方面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同时,在每日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于孩子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孩子们不发生危险。
另外在学前教育中,亦要着重向孩子灌输一些有关自我保护、紧急避险的知识,使孩子们能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予以有效的应对。
三、卫生规范在学前教育中,孩子的卫生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幼儿园里的卫生环境虽然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保障,但是在家里的孩子也同样要让孩子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注意卫生问题。
这包括了正确地洗手,保持自己身心的卫生,不将他人抱过来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中等。
除此之外,对于孩子们的饮食与生活环境也要与卫生保障机构配合,要保持清洁、卫生的状态,防止孩子受到污染。
四、团队合作规范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团队合作也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孩子们合理在社会中合作的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发言,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在游戏中要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个人的弱点。
幼儿行为规范要求
幼儿行为规范要求篇一: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社会方面目标:1、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愿意关爱弱小者,有爱心和同情心。
2、初步学会大胆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意见、和创造力。
3、关心社区生活,主动与人交往,愿意了解社会生活。
艺术方面目标:1、让幼儿感受歌曲的不同节拍、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情趣。
2、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意。
3、初步学习欣赏并感受美术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特色活动教育方面:1、通过每周、周的下午进行分享阅读活动;每周、周的下午进行数学启蒙活动;每周、周的下午进行奥尔夫音乐活动。
2、通过分享阅读,培养幼儿的独立阅读能力。
3、通过数学启蒙活动,培养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空间方位等。
4、通过奥尔夫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进一步的认识,锻炼幼儿对音乐的节拍和节奏。
四、安全卫生工作知道避开危险和应付意外事故的最基本的方法。
能识别常见的防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标志加强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在工作中要严格的按园里的要求认真实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
给幼儿提供一介清洁舒适的活动环境,坚决杜绝传染病的流行,保证班级幼儿的出勤律,提高工作质量。
与此同时,坚持每天两次的户外活动后为幼儿更换衣服,并做到随换随洗,加强对幼儿的照顾。
五、家长工作本班家长工作都较忙,不少父母把教育、培养孩子的重担托付给了家中的老人,由于祖孙隔代、独生子女,老人们对孩子更是溺爱,包办甚多,所以有时候家长工作做起来会有点难度。
但在配合幼儿园、班级工作需要方面,家长们还是比较积极的。
学期初我们将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我园本学期的情况及活动安排,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为以后工作的正常开展作好铺垫。
注重做好与家长的日常交流工作,耐心解释和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做到热情、主动、耐心、细致。
设置家园联系专栏,以丰富内容吸引家长观看,使家长学习新的幼教理论与知识,并了解我们平时的教育情况,同时互相沟通与交流教育经验,以便使进一步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第二节 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第二节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一、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规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调节各种___________的行为准则。
(一)积极、健全的___________1、“自我”是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起点,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任我关系的认识,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自我意识是从___________逐渐发展到_______________的,在行为上相应的表现为逐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接纳。
(二)尊敬_________,待人___________1、与___________的关系式幼儿最早体验到的社会关系。
2、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家庭的延伸,也是幼儿对社会的初步接触。
(三)热爱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友爱互助1、___________是幼儿另一个主要的生活场所。
2、幼儿喜爱自己的___________,这是幼儿喜欢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幼儿将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延伸到___________的重要开端。
3、___________是培养、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
(四)热爱___________,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1、人类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家庭。
二、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与___________的规范行为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5、___________6、___________(二)与___________相关的规范行为(三)与___________相关的规范行为(四)与___________相关的规范行为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第一节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品德什么是社会规范?幼儿为什么要掌握一定的社会规范?它对幼儿的品德形成有什么作用?本节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社会规范及其意义、作用(一)什么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衡量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
比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或者家庭规范、学校规范等等,都是各种类型的社会规范。
对于幼儿来说,社会生活的主要区域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因此,幼儿需要了解并遵守家庭规范和幼儿园规范。
比如在家中如何对待父母、老人、兄弟姐妹,如何对待客人,如何对待家务劳动;在幼儿园中如何与老师、小朋友交往,如何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等。
家长和教师都可以将这些社会规范作为要求幼儿言行的标准或准则,也就是用以衡量幼儿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作出评判的依据,从而进一步影响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
所以,社会规范是成人要求幼儿言行的依据,也是幼儿规范自己言行的准绳,所谓“没有规矩,何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二)社会规范的意义、作用如前所述,社会规范可以作为评价个体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
每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规范,社会成员将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
所以社会规范可以统一其成员的行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保证社会的稳定有序。
社会规范的社会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幼儿来说,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也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非观是幼儿形成道德认识、道德判断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幼儿了解和接受了社会规范,就知道了哪些行为是正当的、合法的、美的、善的,哪些行为是不正当的、非法的、丑的、恶的,从而自己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并且对别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
比如,一位4岁女孩很想到一块碧绿柔软的草坪上玩耍,但当她明白了妈妈向她解释草坪上的木牌“爱护草坪,请勿践踏”的含义后,她便懂事地不再提这种要求,以后,当她看到其他小朋友进入草坪时,还会上前阻止。
第三节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第三节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学习目标:1、掌握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2、掌握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学习重点: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学习难点:自我意识学习方法:问答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举例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知识回顾:1、什么是社会规范?2、什么是社会规范的接受?3、幼儿掌握社会规范的意义和作用都有哪些?二、学习过程阅读课本“一、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完成下列问题:1、就社会规范的接受学习而言,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否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是的话,要依据什么来制定?2、()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3、幼儿应该接受的社会规范有哪些?(教育者应该帮助幼儿接受哪些社会规范?)4、什么是自我意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是什么?阅读课本“二、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规范行为?2、个体养成规范行为的关键是()。
3、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从()做起,在()中进行;以()为主,以()为辅。
4、绘出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内容结构图。
三、巩固练习(一)名词解释:1、自我意识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12、规范行为:(二)填空题1、要求幼儿接受的社会规范,应依据()以及教育的()和()的要求来制定。
2、()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3、()是个体认识社会、接纳社会的起点。
4、自我意识主要是指()、()。
5、()曾经说过:“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学生应该首先尊重自身,没有这种尊重,没有对自身美的热爱,人的文明就不可思议。
”6、儿童自我意识是从()逐渐发展到()的,在行为上相应的表现为逐渐从()、()、()转变为()、()、()。
7、与()的关系是幼儿最早体验到的社会关系。
8、()是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感的基本出发点。
9、()是培养、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
10、习惯是个体由不经常行为转化为稳定的()的关键环节,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否形成的客观指标。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教案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教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
同时,幼儿园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普遍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而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养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幼儿期,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迅速,加之环境的影响,很容易接受各种信息和规范,所以培养幼儿社会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1.生活和游戏中的模仿在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会模仿他们身边的人的行为举止,例如模仿老师和其他幼儿,通过这种方式来接受并学习社会规范。
2.对规范的理解与认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慢慢认识并理解各种规范,例如低头行走、守秩序等,随着对规范的逐渐理解和认同,幼儿会逐渐遵守这些规范。
3.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孩子会接受到来自长辈和老师的各种教育,例如礼貌、清洁卫生等,这些教育也能够帮助孩子接受和遵守社会规范。
三、德育教案1.目标通过本德育教案,旨在使幼儿更好地接受和遵守社会规范,提高幼儿的社交习惯和修养。
2.实施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多次强化社会规范,例如守秩序、礼貌等。
•增加德育教育元素,例如讲授礼仪、做礼貌的小游戏等。
•通过班会、集体活动等形式加强孩子们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和认识。
3.教学准备•社会规范宣传海报•礼仪、礼貌学习用具•社会规范小卡片等教具四、总结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提高幼儿的社交习惯和修养,以及加强幼儿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至6岁儿童社会行为规范指南
3至6岁儿童社会行为规范指南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他们发展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心的成年人的基石。
3至6岁是儿童性格塑造和社交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些指导,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教授和培养3至6岁儿童的社会行为规范。
第一章:友善与尊重友善与尊重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帮助别人,能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能力。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供参考:1. 听从父母和教师的教导,尊重他们的权威和决策。
2. 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等待轮到自己说话。
3. 不伤害他人,决不使用暴力或言语攻击。
4. 学会与同伴分享和玩耍,尊重彼此的权益。
第二章:礼貌与谦逊有礼貌和谦逊的举止能够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保持舒适和尊严。
通过以下行为规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尊心和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1. 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2. 尽量遵守规则和制度,不打扰他人的生活和活动。
3. 尊重别人的隐私,不窥探别人的东西或私人空间。
4. 遇到别人成功时,学会祝贺和鼓励,不嫉妒或损人利己。
第三章:责任与诚实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诚实品质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鼓励儿童诚实和有责任感的社会行为规范:1. 承担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学会向他人道歉。
2. 完成自己的日常任务,如整理房间、收拾玩具等。
3. 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物品,不随意损坏或拿走别人的东西。
4. 坦诚和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撒谎或隐瞒真相。
第四章:合作与团队精神儿童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和团队精神,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倾听他人和妥协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鼓励儿童合作与团队精神的社会行为规范:1. 学会等待自己的机会,不抢夺他人的权益。
2. 遇到困难时,尝试和他人一起解决问题,共同努力。
3. 参与小组活动时,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 与同伴分享和合作,不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
第五章:情绪管理与冲突解决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技能。
幼儿园幼儿日常行为规范
幼儿园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他们开始学习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的地方。
幼儿园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他们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将详细探讨幼儿园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第一节:尊重他人幼儿园是一个充满多样性的环境,孩子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
他们应该学会尊重老师和其他孩子的意愿和权益。
这意味着不打扰别人的学习或游戏,不说伤人的话,不抢夺别人的物品,而是要学会待人和蔼可亲、友善和体贴。
第二节:自我管理幼儿园是孩子们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孩子们应该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上厕所、整理书包等基本技能。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激励,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第三节:合作与分享在幼儿园,孩子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合作和分享是重要的社交技能,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组织一些合作游戏和活动,教师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这些技能。
第四节:遵守规则在幼儿园,孩子们需要明确的规则和纪律。
遵守规则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秩序感和责任感,并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规则的重要性,并制定适当的规则来指导他们的行为。
同时,及时表扬和奖励遵守规则的孩子,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第五节:整洁卫生在幼儿园,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他们应该学会保持个人卫生,如每天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垃圾分类和整理书包。
幼儿园应该提供清洁和卫生的环境,鼓励孩子们保持教室和游戏区的整洁。
第六节:安全意识幼儿园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但孩子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他们应该学会穿戴安全的鞋子和衣服,避免跑跳和摔倒。
教师和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玩具和游戏设备,并提醒他们要注意周围的安全风险。
第七节: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期是孩子形成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应该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包括提供均衡的营养餐和饮品。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5 社会契约取向 认识到行为规范是为维持社会秩序、并经大众同意而建立一种社
会契约;同时也认识到,契约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
后习俗
社会大众权益。
水平
6 普遍伦理取向 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
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
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惩罚
• 给予某些不想要的厌恶刺激 • 拿走或取消某种想要的东西
• 惩罚要以对孩子的热爱、关心和尊重为前提;
– 在给予批评等惩罚前,教师要全面了解情况,弄清 细节,分析主客观原因。
– 在实施惩罚时,应该以温和惩罚为主(如暂时隔离) – 可以使用自然惩罚法
暂时隔离
当幼儿犯错时,让他暂时离开某种具有 强化性质的环境,对他实施隔离。
幼儿应形成的规范的行为
• 与自我相关的规范行为 • 与人际关系相关的规范行为 • 与环境有关的规范行为 • 与任务相关的规范行为
第三节 幼儿接受 社会规范的过程
•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 过程。
–犯错时立刻进行 –地点枯燥无聊,且安全 –一岁一分钟原则 –禁止任何人与之交谈
自然惩罚
让孩子亲身体验到由于自己的错误行为 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从而避免今后类似 错误的发生。
营造良好的环境
• 形成良好的家风 • 注重社区环境、学校(幼儿园)环境
乃至班级环境
–良好的集体气氛:教师间友好、团结、 协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孩子 充满爱心,既是幼儿的教师又是幼儿的 朋友。
树立良好榜样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德育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39页
• 柯尔伯格认为,幼儿的道德认识是处于前习俗 水平,他们的道德判断是个人化的、自我中心 的和具体的。
24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有39页
三、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 根据幼儿道德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 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
•
服从阶段
模仿阶段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 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 判断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 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第四页,课件共有39页
•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 去开 餐 厅 的 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 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 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13
第十三页,课件共有39页
•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道德认知属于第二阶段, 他们在道德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他律道德或 道德实在论阶段”的所有特点。
14
第十四页,课件共有39页
(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8-11岁)
• 处于这个阶段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是根 据一个人行为的动机而不是根据行为的结果; 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集体的讨论和协商而调整 和改变的;不根据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 而是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判别 人。(9、10岁以后出现)
8
第八页,课件共有39页
他律: 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所作的判断。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 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这是一种 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 从的愿望。
自律:
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单纯是 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幼儿培养的礼仪与社会规范
幼儿培养的礼仪与社会规范社会礼仪与规范是人们相处和交流的基本准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对其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在家庭、学校和社交场合中的礼仪教育以及对社会规范的理解与实践方面,探讨幼儿培养的礼仪与社会规范。
一、家庭教育中的礼仪与社会规范1.1 家庭是幼儿最初接触社会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幼儿培养礼仪与社会规范的基础。
父母应以身作则,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规范,引导幼儿学习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学会分享和感恩。
1.2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仪表仪态。
例如,教会幼儿用餐时要文雅、守时和与人共享的礼仪,培养幼儿的美食文化素养;教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打招呼、道谢等基本礼仪,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1.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对幼儿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在家庭活动中,父母可以给予幼儿正确的行为示范和道德教育,让幼儿明白善良的行为会给人带来快乐、友谊和尊重。
二、学校教育中的礼仪与社会规范2.1 学校是幼儿接触更广阔社会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应加强礼仪和规范的培养。
在学校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了解和尊重校规校纪,学会自我约束和相互尊重。
同时,教师还应倡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的社会风范,培养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2 学校应设立适当的礼仪教育课程,教授幼儿文明礼仪、交往技巧、表达修养和运动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礼貌、友善、自信的社会成员。
2.3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关社会规范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实践。
例如,组织参观社区、公共交通工具等,引导幼儿学习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行为习惯。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幼儿了解公益事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社交场合中的礼仪与社会规范3.1 社交场合是幼儿展示和运用礼仪与社会规范的重要场所。
幼儿应学会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包括正确的问候礼仪、尊重他人隐私、礼让他人等。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第三节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是逐步接受社会规范的,从被动地服从逐步发展到主动地认同与接受。
2、掌握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论,并由此掌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应遵循的两大原则。
3、掌握幼儿接受社会规范过程的两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幼儿的规范行为的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应遵循的两大原则。
2、幼儿接受社会规范过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特点教学难点:科尔伯格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心理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社会规范?2.社会规范的意义、作用?3.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有哪些?4.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该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以塑造为主,以纠偏为辅。
新课内容:一、幼儿社会规范学习的有关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他律-----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做出的,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自律-----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根据所要探究的道德现象,设计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要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的评价中去查明他们的道德观念。
】【打碎玻璃杯:妈妈不在家,一个小孩为了帮妈妈做事,打碎了一盘玻璃杯;另一个为了偷柜上的糖果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
谁更错?】(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道德两难情境故事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新城中心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指南(大全5篇)
新城中心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指南(大全5篇)第一篇:新城中心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指南新城中心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指南说明:《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习惯的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行为习惯,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我园的实际,特制定本指南,供保教人员参考,旨在全园保教人员能以一贯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
一、坐的规范◆坐椅子:上身挺直,双腿、双脚并拢,双手分别放在腿上;在桌边就座,身体离桌一拳。
◆坐垫子:1.垫腿坐:双脚并拢,屈膝下蹲,双手撑于双腿两侧,待膝盖跪地后,双手放于膝盖上,脚背贴地,屁股坐于脚部。
2.盘腿坐:两脚交叉身体轻轻蹲下(同步),双手撑在身后,轻轻坐下,再把两脚交叉盘腿坐在地上,最后双手放膝盖。
(起来步骤相反)注意点:不驼背、不耸肩、不斜身;二、站的规范◆立正: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两肩要平,微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颔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稍息: 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双脚分开与肩膀同宽。
注意点:不抠(驼)背、耸肩、缩颈;不摇动;三、走的规范◆自然走:上体伸展,下巴稍突出、眼睛向前看,两肩稍向后拉,腿、膝盖伸直,前脚向正前方迈,双手自然摆动。
◆室内走:行走时不碰触身边物品;◆排队行走:跟紧前一个幼儿,不东张西望;◆走楼梯:上下楼梯靠右边,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也可手扶楼梯,上下楼梯时不可拉攥幼儿的衣摆;◆持物走:持物行走时做到不掉落物体,靠右行走;注意点:慎用拉衣摆排队走路的做法;做到不跑动、推搡;注意幼儿的走路时出现的“八字脚”等不良的行走姿势;逐渐养成靠右行走的习惯。
四、文明进餐的礼仪规范◆进餐前:小椅子双手搬,轻轻推入小桌子;有序小便不拥挤,先小便来再洗手;洗净小手握紧拳,轻轻走到桌子旁;轻拉椅子,稳稳坐,身体不摇也不晃,准备进餐真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学习目标:1、掌握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
2、掌握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学习重点: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
学习难点:自我意识
学习方法:问答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举例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知识回顾:
1、什么是社会规范?
2、什么是社会规范的接受?
3、幼儿掌握社会规范的意义和作用都有哪些?
二、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一、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完成下列问题:
1、就社会规范的接受学习而言,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否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是的话,
要依据什么来制定?
2、()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3、幼儿应该接受的社会规范有哪些?(教育者应该帮助幼儿接受哪些社会规范?)
4、什么是自我意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阅读课本“二、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规范行为?
2、个体养成规范行为的关键是()。
3、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从()做起,在()中进行;以()
为主,以()为辅。
4、绘出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内容结构图。
三、巩固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
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1
2、规范行为:
(二)填空题
1、要求幼儿接受的社会规范,应依据()以及教育的()和()
的要求来制定。
2、()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3、()是个体认识社会、接纳社会的起点。
4、自我意识主要是指()、()。
5、()曾经说过:“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学生应该首先尊重自身,没有这种尊重,没有对自身美的热爱,人的文明就不可思议。
”
6、儿童自我意识是从()逐渐发展到()的,在行为上相应的表现为逐
渐从()、()、()转变为()、()、()。
7、与()的关系是幼儿最早体验到的社会关系。
8、()是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感的基本出发点。
9、()是培养、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
10、习惯是个体由不经常行为转化为稳定的()的关键环节,是性格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是否形成的客观指标。
11、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从()做起,在()中进行;以()为主,以()为辅。
12、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首先要使他学会()。
13、与自我相关的规范行为主要有()、()、()、()、()、()。
(三)问答题:
教师应帮助幼儿接受哪些方面的社会规范?
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