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筝公开课教案1【课文解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然后作者回忆了自身同学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上课和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
课文赞扬了刘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
课文借景抒情,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示人物精神境界,写人的方法值得借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能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在语言描述中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朗读语段,导入1、出示语段: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身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身的心也飞上云端。
2、谁愿意读一读?(提示轻声字:喇叭、风筝)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3、谈谈你们的感受。
(可能会说春天的美好)4、小结:春天生机勃发,春天蕴含着希望,春天代表着美好生命。
春天来了,作者想起了谁?他是怎样一个人?快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评价1、边阅读边在课文中作上考虑的记号。
2、检查生词:喇叭、天穹、屁帘儿、擎着、抻动。
谁会做“擎”、“抻动”两个动作。
3、评价人物: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加以说明。
(残疾、热爱工作、关心同学、教学有方、热爱生活……)4、提问:为什么要把放风筝这件事写得这样具体呢?5、过渡:刘老师课上的表示,也许别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但课后的表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也是让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所以作者发出感叹。
《风筝》教学设计(优秀6篇)
《风筝》教学设计(优秀6篇)《风筝》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
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1、概括故事。
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大致会这样说: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1、朗读体会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
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了解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性的关爱,对自由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风筝》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探讨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3. 讨论课文所反映的人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关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风筝》。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风筝》。
(2)完成预习任务,如查找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象征手法的运用。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分析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所反映的人性问题。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同理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风筝》,总结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所反映的人性问题的看法。
4. 预习下节课内容。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了解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 4篇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篇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
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
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
(出示图片)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和()星期天()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2)多音字。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
“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
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
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
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三、朗读课文初步观察图画。
1、读课文。
2、问题: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哥哥放风筝?3、看图读课文,说说图上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写了什么?(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3、理解“阳光明媚”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中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的语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风筝?重点写了什么?3、汇报交流。
4、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写法。
(由点到面)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是怎样的情景,想像空中还会有什么风筝?(小组交流)6、对照图片说说。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过程。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朗读、默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风筝》的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通过风筝这一象征手法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风筝》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2)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剖析:(1)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风筝这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2)探讨风筝在故事中所代表的意义。
5. 联系实际:(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故事中道理的理解。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学生朗读、默读的能力及文学素养表现。
2.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及拓展阅读。
五、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风筝》,使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基本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了风筝这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到了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文学素养,还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珍惜友谊,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扩展:1. 对比分析:(1)引导学生比较《风筝》与其他相关文章或影视作品的差异,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情节,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风筝》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风筝》的基本情节,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人物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风筝》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5.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小结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小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拓展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介绍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风筝的种类与特点:分析不同种类的风筝及其特点,如软翅风筝、硬翅风筝、平板风筝等。
3. 风筝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风筝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材、设计、绘画、放飞等环节。
七、课堂活动设计1. 制作风筝比赛:分组进行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风筝制作得最好。
《风筝》教案最新5篇
《风筝》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风筝》教案最新5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师可以更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风筝》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风筝教案(精选3篇)
风筝教案(精选3篇)活动目标:篇一1、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
2、能进行颜色。
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联系。
3、乐于用动作表现空间位置。
《风筝》教学设计篇二一、猜题中揣意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而又常常被学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题目的精心,也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在习作上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取题,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与文章的主题融合,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应充分关注这一点,适时利用教材的优势顺势引导。
二、浏览中明构1.自由读文。
把课文读通、读顺。
再看看内容与我们的猜测相同吗?2.明确内容。
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人)写人的文章却以物为题,以前也学过这样的课文,有什么特点?(物与人之间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浏览课文。
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事来表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⑴概括事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⑵归纳分段: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同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
(对应段落分段)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既关注了刘老师的工作,又关注了他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启发?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与内容,明确选材时既关注工作,又关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对比学生习作情况时的选材单薄,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有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赏景中循路1、赏景。
看看文章是怎样引出刘老师的。
(读1~3自然段)(明确不属开门见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来)2.循路。
(出示三个拟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特点?⑵这三个拟人句能不能调换?(明确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带出风筝,然后由风筝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3、仿说。
你的一个好朋友在秋天的季节离开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写?一个典型的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式的开头,在赏景中及时抓住练笔的机会,明确思路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说,为最后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
《风筝》教学设计15篇
《风筝》教学设计15篇《风筝》教案篇一一、导入: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实录。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潘融和符耀熙的诗句。
)潘融:春天在那蔚蓝的天空上,你看那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地跳着春的舞蹈。
符耀熙:春天在那各式各样的风筝上,她给了风筝无尽的生命,让她们在天空中尽情飞翔。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两到三遍,认生字,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课件出示生词)师:这些词语都会认了吗?先自由地读一读。
(指名读生词。
)师:生词都认好了,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指名分节读全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正音。
)师:现在明白花儿放风筝是怎么回事吗?生:风筝指的就是彩翅膀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
生:蝴蝶和蜻蜓围着花儿飞来飞去,就像花儿放的风筝。
师:我们认识了生词,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了。
也弄明白了花儿放风筝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已经学好了这首诗呢?生:不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实录》。
师:那么怎么才算是读好了这首诗呢?(板书:读)生:要有感情的读。
生:要读出问题。
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不光要读流利,还要读的有感情,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
这样读我们就叫“品读”。
(板书:品)你们看这个“品”字,三个口字,不正是让大家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读吗?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品读一番吧!三、品读诗歌。
第一节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节。
生读“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
”师:当你读这一句的时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生:我觉得很高兴,很快乐。
师:那你就试着把这种感受读进去。
(生再读。
)天空蔚蓝而辽阔,风儿轻轻地吹过脸庞,多么让人舒服呀!大家一起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诗句里去吧。
(生齐读)生接下去读“我们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来到绿盈盈的草坪。
《风筝》教学设计优秀6篇
《风筝》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风筝》教学设计优秀6篇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每一次授课之前,教师都需要编写好教案。
《风筝》教学设计(15篇)
《风筝》教学设计(15篇)《风筝》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
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所以__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__,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__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
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__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__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__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风筝》这篇课文,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风筝》的阅读与理解。
2.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领。
3.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风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风筝》,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制作方法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材、设计、组装等步骤。
4. 技术实践: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风筝文化介绍:教师讲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风筝文化,下一节课分享。
9.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0. 学生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风筝制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风筝制作质量和文化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七、作业布置1. 完成风筝制作: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自行制作一个风筝。
《风筝》教案推荐6篇
《风筝》教案推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风筝》教案推荐6篇有挑战性的教案是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路径,教案在编写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风筝》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风筝》教学设计15篇
《风筝》教学设计15篇《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1.诵读古诗《村居》(1)师:(出示古诗)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大熟悉的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师:孩子们,你们能说说这首诗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句话:谁干什么)(3)师:诗里没有写风呀,怎么说是写风筝的呢?2.学习资料袋里的内容,了解有关风筝的知识师:说得真好!我们语文书中也有一个地方介绍了风筝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1页,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吧!师:山东潍坊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可见风筝得到大家的喜爱。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
3.板题,读题。
师:(板题)我们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还要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学习情况。
(1)师:刚刚老师巡视时,发现有些生字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带音生字词)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及时纠正读音)师:读得真准!老师都要向你学习!/你这个词还可以读得更好些,仔细认读一下,再读读。
《风筝》的优秀优质教案(通用8篇
《风筝》的优秀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风筝》一课。
该章节详细描述了风筝的制作、放飞以及与风筝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感悟来品味文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风筝的深厚感情。
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工艺,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风筝的制作、放飞及文化背景。
3. 课堂讲解:a.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
b.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答。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风筝制作,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风筝》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语:风筝、制作、放飞、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风筝的制作过程。
b. 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现了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c.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风筝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a. 风筝制作过程:选材、设计、剪裁、绑扎、绘画、放飞。
b. 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间竞技、象征意义等。
c.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筝的制作、放飞及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风筝》教学教案设计参考
《风筝》教学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风筝》。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学会放飞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风筝》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3. 风筝的制作方法与放飞技巧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风筝》。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风筝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知识。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风筝,学会放飞技巧。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1)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风筝》。
(2)收集有关风筝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风筝制作材料。
2. 课堂导入:(1)简要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展示风筝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课文学习:(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风筝》。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4. 知识拓展:(1)让学生运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分享收集到的风筝相关资料。
5.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风筝制作,学生动手实践。
(2)指导学生放飞风筝,掌握放飞技巧。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风筝》教学设计篇一一、初解“和”字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形成到现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任何一个看似平常的字背后或许都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特殊的含义呢!2、比如,这个简简单单的“和”字,板书。
3、小朋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这个“和”字呢?如:你和我等,说得是人。
小花和小草,这是物。
跳高和跑步,这是运动项目……两个同类的词都能用“和”联系起来。
4、生自由地说一说。
二、读文找“和”1、今天咱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与“和”字就大有联系呢!2、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小伙伴。
想一想你能从课文里找到几对“和”。
3、生自由读课文。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出示课文生字词语,请生个别读,读得好的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读不好的请小朋友提提意见。
5、这些词语宝宝可调皮了,一不注意它们都跑回句子妈妈怀里去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带生字词的句子,请生读一读。
6、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接下来就考考小朋友们的眼睛亮不亮了,小脑筋动得快不快了,快速读课文你从课文里能找到几对“和”呢?7、生汇报。
预设:纸船和风筝、松鼠和小熊、山顶和山脚、松果和草莓、快乐和幸福、漂和漂、折和扎、放着和挂着、拿和抓……据生答板书。
三、细品“和”乐1、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2、预设: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课文里有句话和你们说得很像,出示句子: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3、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这普普通通的纸船和风筝居然能让两个隔得那么远的小动物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这两样东西有着神奇的魔法?4、让我们仔细研究下课文的2-5自然段,相信大家肯定能找到答案。
5、出示2-5自然段。
请生自由读读课文,思考:纸船和风筝给松鼠和小熊分别带去了什么?a、纸船(2-3)1、纸船给小熊带去的是快乐(松果)。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筝》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筝》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风筝的制作方法。
2. 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起源和发展2. 风筝的制作方法3. 风筝的飞行原理4. 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5. 风筝的故事分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风筝图片、视频、制作材料等。
2. 环境: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图片,引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风筝是怎么来的吗?风筝有哪些种类?”2. 讲解:播放风筝发展历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方法。
讲解风筝的飞行原理,引导幼儿思考风筝如何在空中飞翔。
3. 实践: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使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4. 展示: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讲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 总结:通过分享风筝故事,让幼儿了解风筝在民间传说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总结本次课程,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6. 反思: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课程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制作风筝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与同伴合作。
7.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风筝放飞比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幼儿积极参与风筝制作和实践,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筝的飞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动作较慢,影响了整体进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更多关于风筝的文化内涵讲解,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风筝》。
(2)理解诗歌《风筝》的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风筝》。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由、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鲁迅《风筝》2. 教学重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提问:你们对风筝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风筝》。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情感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风筝》。
2. 写一篇关于《风筝》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写读后感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
3. 开展以“风筝”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风筝教学设计精选9篇
风筝教学设计精选9篇《风筝》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1、学习第2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新、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时期,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阅读能力处在比较低的层面,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1. 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
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
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1.出示风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板书:风筝)2.交流风筝的资料。
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齐读课题。
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开心的事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
(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5.过渡:真好!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这篇《风筝》,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精心希望憧憬依然拼命奔跑村里抖动踪影寻找磨坊继续田埂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歇不下来①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村、丧”。
②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
③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
(出示:两个字的两种读音)④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5.指名说。
(课文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6.小结: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生字。
三、指导书写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醒大家注意?生说。
4.师重点指导“丧、磨”。
“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生描红,写一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后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朋友,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0课《风筝》。
2.生齐读课题:风筝。
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
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为了好朋友。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5.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细读探究体悟感情(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到了什么?(做风筝时的快乐)2.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动手“画一画”。
(1)指名朗读有关的句子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a.你很会读课文。
那么,孩子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是你,心中会怎么想?(学生自由畅谈。
)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憧憬”。
b.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美好的向往,齐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c.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依然”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仍然”、“依旧”、“仍旧”)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d.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都不像,而我们却依然快活呢?)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是啊,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憧憬,我们的希望依然存在。
我们依然可以和伙伴们去放风筝,依然可以把我们的风筝放得高高的,所以我们还是快活的。
谁能把这种快乐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2)展示朗读。
(二)合作探究,感悟放风筝的乐趣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孩子们放风筝时心情的变化。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1)第三段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出示词语“翩翩飞舞”),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什么?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们眼中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飞舞,越飞越高。
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②完成填空: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也飞起来了!(心、快乐、希望、幸福……)③是啊,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就让我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齐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再读。
(2)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如何?哪些词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a.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b.多么开心啊!就让我们开心地站着,快快乐乐地齐读第3自然段吧!(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风筝被吹断了线,飞得没了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难过、失望、伤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从“大惊失色”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b.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着急?(千呼万唤)这里的“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
)此时,他们呼唤什么呢?(幸福鸟,你在哪里?快回来吧!)c.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心情。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
谁想读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心情。
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垂头丧气”说明什么?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3.他们真的丧气了吗?(没有。
水磨房燃起了我们的希望。
)望着远处的水磨房他们脸上的表情──(充满希望)正如他们做风筝时一样──(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4.想象写话(1)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课文没有告诉我们。
你能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吗?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2)展示学生作品精彩片段【这是一次语言训练。
这种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力。
】三、小结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
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四、作业超市(任选其一)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10 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教学反思:《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与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这次磨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所以,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基础,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体现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