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一等奖教案《风筝》

合集下载

部编四上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风筝》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的汉字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 学生将能够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并思考其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教学内容- 课文《风筝》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 词语研究: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词语。

-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讨论其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5分钟)1. 引入《风筝》这篇课文,与学生共同推测故事内容。

阅读理解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阅读《风筝》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词语研究(10分钟)1. 教师介绍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并给出相关解释和例句。

2. 学生跟读词语和例句,并进行词语研究的小练。

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风筝》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收获。

2. 学生回顾课文和讨论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反思。

教学评估- 学生阅读理解练:提供几道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 学生个人发言:鼓励学生就人物形象进行发言,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形象分析,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 学生可以以《风筝》为主题,写一个短小的故事或心得体会。

风筝课文教案一等奖参考

风筝课文教案一等奖参考

风筝课文教案一等奖参考《风筝课文教案一等奖参考》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风筝课文教案一等奖参考【教材分析】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

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

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能力目标: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一、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放风筝”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

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二、作者简介三、背景简介四、出示目标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1)生听读后解答(2)师总结六、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生读句子后做答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1)生答(2)师总结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2)师总结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七、研读课文(二),自我反省感受亲情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1)生交流(2)师总结八、合作探究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1) 生交流(2)师总结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你能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看出什么样的社会意味?(1)生分小组讨论(2)师总结九、品味语句,渗透感情生自由找出自己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风筝》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风筝》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风筝》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风筝》的主题思想,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探讨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思想,感受亲情的力量。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把握课文主题思想,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合作讨论(1)课文中的风筝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2)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有哪些?(3)课文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和感悟?4.小组汇报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解读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

2.部分学生讨论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度。

3.课堂小结部分,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今后需更多关注学生的反馈。

4.作业布置过于简单,未能充分体现课文价值,今后需精心设计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能分享一下你们的放风筝经历吗?生1:我放过,感觉风筝在天上飞的感觉很自由。

生2:我也放过,每次风筝线断掉,我就会追着风筝跑,特别有趣。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风筝》也和放风筝有关,看看课文中的风筝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风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

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二)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

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引言风筝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活动,它蕴含着文化、技术和艺术的元素,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发。

作为一项独特的户外活动,风筝飞行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耐心和专注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风筝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们更好地了解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技巧,并生成一等奖的风筝作品。

二、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亲自制作一架飞行良好的风筝。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风筝设计和飞行的过程中相互协作。

4.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风筝飞行的原理并做出调整。

三、教学步骤1. 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5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风筝在不同文化中的传统和意义。

- 引导学生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风筝的了解和感受。

- 给学生们展示一些著名的风筝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2. 介绍风筝的基本结构和材料(15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风筝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框架、支索和帆布。

- 解释不同材料的特点,如轻巧性、坚固性和适飞性。

- 讨论学生们对材料选择的理解和想法。

3. 分组制作风筝(30分钟)-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 给每个小组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如竹子、纸、胶水等。

- 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将材料组装成一架风筝。

- 鼓励学生们相互协作和交流,在制作过程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4. 风筝飞行测试(30分钟)- 将学生们带到开阔的场地,确保没有明显的风向变化和障碍物。

- 学生们依次飞行自己制作的风筝,观察并记录飞行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

- 鼓励学生们就风筝的稳定性、高度和速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

5. 风筝飞行比赛和评选(30分钟)- 组织一个风筝飞行比赛,评选出最高飞行高度、最稳定飞行和最美观风筝。

- 鼓励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成果。

小学语文《风筝》 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风筝》 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

(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

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

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风筝》教案最新5篇

《风筝》教案最新5篇

《风筝》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风筝》教案最新5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师可以更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风筝》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风筝教案 风筝主题活动教案优秀5篇

风筝教案 风筝主题活动教案优秀5篇

风筝教案风筝主题活动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作者整理了5篇风筝主题活动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篇一来源:天地一沙鸥研讨课一言说每个人的“风筝故事”曾宣伟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教研室把《风筝》看成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文本,是鲁迅还是老舍也还是朱自清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文本”,一个特定的文学作品。

作品通过语言建立了一个“意义和情感场”,不同的人在这个“意义和情感场”里会引发出各自相通、相异的体验。

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架构起一座沟通学生原初经验和文本经验的桥梁。

一、教学准备1.课前请几位学生各自回忆一件有“悔意”的童年往事,尽可能写出当时的事情经过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这件事过去多少年了?现在回想起来,你的“悔意”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悔意”?请尽可能写出现在回想时的心理状态。

2.教师和这几位学生谈话,指导学生对所准备文章作出修改。

3.教师自己准备一则“童年的故事”的演讲片断。

二、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讲一件童年的往事,并突出现在回想起往事的情感。

然后学生在小组内即兴交流自己小时候的类似故事。

2.请课前准备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作品。

3.教师和学生交流,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一:童年的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当时故事发生的原因:当时情景描述(简要):当时你的心理状态(想法):经过年后,你忆起这件事时,你较想说的话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对你以后的生活启示是什么?4.以自由速度默读课文,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然后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二:《风筝》的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当时故事发生的原因:当时情景描述(简要):当时“我”心理状态(想法)(课文如果没有请补充):经过年后,“我”忆起这件事时,情感是怎样的?哪些语句明显体现了这种情感?“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想到两种补救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5.朗读自己较有感触的片断。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通过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第1篇: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联系前不久在厦门的风筝节,让学生谈谈放风筝的乐趣。

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如茵,尽情地感受春的气息,这是何等惬意之事。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人在放风筝时都有着同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风筝》,看看他具有什么心情。

(二)、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和小兄弟之间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风筝》就像一曲亲情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2、正字、正音伶仃:(líng dīng ;孤独,没有依靠)憔悴:(qiáo cuì;瘦弱,不好看)嫌恶:(wè;厌恶)惊惶:(huáng ;惊慌)瑟缩:(sè ;身体因寒冷、受惊吓等而蜷缩或兼有抖动)苦心孤诣:(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下列各题。

阅读习惯:手握笔即兴批注。

(1)、这篇散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 (2)、3-4自然段写了什么? (3)、5-11自然段写了什么? (4)、12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1)看到北京天空风筝浮动,“我”想到了故乡的风筝时节。

(2)回忆起自己幼年时的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

(3)中年时我明白了我的过错,想要补过,但小兄弟已经完全忘却了这件事;(4)我无法补过,心里只有着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边讲述边点击幻灯)(三)、具体揣摩。

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要想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去体验这文章中的情感和美感,还应该多阅读,在阅读中细细地品味。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

1、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综合实践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

综合实践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

综合实践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综合实践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风筝制作的一般程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帮助,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文化和制作。

在亲身实践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导入由风筝话题引入,回顾上节课围绕风筝确立的四个活动主题,提出本节课要分组进行汇报展示。

二、分组汇报展示(一)风筝诗歌小组1、小组长介绍本组成员和汇报内容。

2、配乐朗诵有关风筝的古诗。

(《春闺》、《淮维县》、《风鸢图诗》)3、古诗《村居》书法作品展示诵读。

4、学唱有关风筝歌曲《三月三》。

5、小组长对本组活动进行总结评价。

6、老师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并过度到第二小组汇报。

(着重评价小组同学互帮互助的学习方法。

)(二)风筝历史小组1、小组长介绍本组成员和汇报内容。

2、播放采访录音,了解风筝的起源、作用。

3、讲三个有关风筝的历史故事。

(《风筝传信》、《风筝载人》、《四面楚歌》)4、老师赞扬第二小组同学为三个故事所配的插图配得形象、生动、传神。

5、学生配合插图介绍风筝的发展过程。

6、小组长对本组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

7、老师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并过度到第三小组汇报。

(着重评价本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团结,学会了互助。

)(三)风筝种类小组1、小组长介绍本组成员和汇报内容。

2、从大的方面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介绍风筝的种类。

3、配合风筝图片介绍各种类别的风筝。

《风筝》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风筝》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风筝》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1、《风筝》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聋校二年级《风筝》教案一:聋校二年级语文12课《风筝》蜈蚣风筝老鹰风筝蝙蝠风筝扎风筝糊风筝放风筝于光用竹子做什么?于光用竹子扎风筝。

蜈蚣风筝是谁扎的?蜈蚣风筝是肖强扎的。

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

2:过程方法:通过本科的学习理解词义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

3:情感态度:通过朗读课文并组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能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四: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组句组词的能力2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

六:教学方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七:教学准备: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

八:教学过程1:引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课前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句,“我喜欢、、、、、、”谁可以用“我喜欢”组一个句子。

2引导学生与本课产生联系今天我们要学习《风筝》一课,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词组来造句。

3开题同学们真棒!春天来了,小伙伴们都去干什么了?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吧?(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并板书今天要掌握的生字词。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答:放风筝。

师:那你们知道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播放课件)拿出准备好的风筝,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扎”“糊”的意思。

3师:同学们都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了,那我们来看看于光在做什么?(重点在于区别“什么”“做什么”)为了帮助学生区别,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小女孩在做什么?” “小女孩在拍皮球。

”“小男孩在做什么。

”“小男孩在扎风筝。

”“这是什么?” “这是皮球。

”“这是什么?” “这是风筝。

(反复练习几遍,直到教师提问学生能答出来。

在换几个问题提出直到学生理解,在进行下个环节)师:播放课件,“蜈蚣风筝是谁扎的?”(重点练习学生的组词、读句的能力)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词,还学习了一个句式,我们再来复习一遍。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7篇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7篇

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7篇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折”“扎”等8个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3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准备:PPT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瞧,这是什么?(纸船)这又是什么?(风筝)①指导“筝”的读音:这个筝字是后鼻音,单个字出示的时候我们读一声,请跟我读:zheng。

当它组成词语读轻声,读得短而轻,跟我读:风筝。

我们来开一组小火车。

/读得真好。

)②这个筝字是什么偏旁?(竹字头),最早的风筝骨架就是由竹片做成,所以它是竹字头。

1、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纸船和风筝吗?他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和风筝》(板书,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轻轻地将书本翻到第103页(PPT出示要求)。

比较下我之前学过的课文,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默读。

谁来读读阅读要求?(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谁和谁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边圈画边思考。

2、初读反馈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本课中的生字词。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词语:松鼠折纸漂流抓住幸福愿意取下飘荡但是草莓扎风筝①请你们自由读一读②声音渐渐地轻了下来。

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读。

③你幸福的幸的后鼻音读得真到位。

在这里,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抓、折、鼠都是翘舌音,谁来读一读?3生,你来读读,你来读读(翘舌音读得真到位/读得真清楚)请跟我读。

鼠是象形字,古时先画成鼠样,上面是它的头,下面是它的两只脚,加上一条尾巴,慢慢地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鼠字。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风筝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读”为主,重视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演”中悟。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和提高。

现以鲁迅的《风筝》(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1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精神,同时对新课标教材教学的一般流程进行初探。

【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选材角度新颖,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

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理解部分句子的深刻含义是教学难点。

文章的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的多向性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教学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

⑵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⑶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前诵读】1、“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哭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孔尚任)2、“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回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象蝴蝶斗春归。

”(郑板桥·《怀淮县》)3、本篇课文。

【课堂教学流程】1、导语设计: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诗人谱写了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象刚才同学们背的这两首诗,孔尚任在诗中描写儿童风筝飞不上天,急得怒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出欲出。

小学语文《风筝》 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小学语文《风筝》 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

难点:理解为什么把风筝叫做“幸福鸟”。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师:大家还记得三月三我们昌国皇城沙滩有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是──生:三月三踏沙滩2、来到沙滩上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谁能向大家说一说?(板书课题:风筝)出示风筝图片3、师:是啊,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得飞翔,我们玩得多快乐啊!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0课《风筝》。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著名作家贾先生的.童年,感受他们的快乐!4、出示《风筝》,齐读课题。

5、师:课文中的小朋友还把风筝称作什么呢?(板书:幸福鸟)为什么把风筝叫做幸福鸟?(师在幸福鸟旁边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预习感知1、师: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风筝是幸福鸟?2、反馈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师:是啊,他们在做风筝、放风筝、甚至是找风筝时都是非常幸福、快乐的。

3、师:大家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⑴自读,互读。

⑵不理解的词语。

⑶检查字词掌握情况:①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②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风筝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风筝》优秀教案设计

《风筝》优秀教案设计

《风筝》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风筝》。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3)学会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能够亲手制作一个风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学会风筝的制作技巧。

(3)通过户外放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风筝》的背诵与理解。

(2)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户外放风筝的实践操作。

2. 教学难点:(1)诗歌《风筝》中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2)风筝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户外放风筝时天气、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应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风筝》的内容,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了解户外放风筝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1)提前预习诗歌《风筝》,熟悉其内容。

(2)准备好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

(3)遵守户外放风筝的安全规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诗歌《风筝》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大家对风筝有什么了解?风筝在我国的历史有哪些?2. 新课学习:(1)分析诗歌《风筝》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动手实践。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制作风筝。

(2)在户外放风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风筝》。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到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3. 学生能够亲手制作一个风筝,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名校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名校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题目: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名校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教育教学的主要矛盾,引导学生体验风筝的飞翔之美。

2.通过本次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描写画面的能力,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风筝的特点及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难点:能够准确理解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并进行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风筝》课文、图片等辅助材料。

2.准备风筝制作所需材料:纸、竹条、线等。

3.提前了解教学内容,熟悉教学步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一段风筝起飞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好奇和兴趣。

2.通过简短的导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风筝,风筝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风筝》,学生跟读。

2.解读课文中生词、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探讨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步:风筝制作1.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风筝。

2.学生动手制作风筝,体验风筝飞翔的乐趣。

第四步:感悟风筝的象征意义1.师生共同探讨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2.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筝在故事中的意义。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次《风筝》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风筝的象征意义,增强了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风筝,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思考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六、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份心得体会。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民间风筝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3.跟家人一起制作一个风筝,并体验风筝飞翔的快乐。

以上是本次《风筝》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满满的快乐和知识!。

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风筝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放过风筝吗?”2.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

3.课文解析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如:“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喜欢风筝?”4.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组词、造句。

学生分享自己的造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放风筝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那么喜欢风筝?6.观察与想象教师出示各种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风筝的特点。

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风筝,并分享设计思路。

7.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并进行分享。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部分环节仍需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读,让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和重音,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美感。

《风筝》的优秀优质教案(通用8篇

《风筝》的优秀优质教案(通用8篇

《风筝》的优秀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风筝》一课。

该章节详细描述了风筝的制作、放飞以及与风筝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感悟来品味文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风筝的深厚感情。

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工艺,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风筝的制作、放飞及文化背景。

3. 课堂讲解:a.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

b.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答。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风筝制作,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风筝》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语:风筝、制作、放飞、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风筝的制作过程。

b. 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现了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c.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风筝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a. 风筝制作过程:选材、设计、剪裁、绑扎、绘画、放飞。

b. 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间竞技、象征意义等。

c.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筝的制作、放飞及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小学三年级风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小学三年级风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小学三年级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1. 风筝制作材料:纸、竹棒、彩线、胶水等。

2.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足够数量的风筝材料。

3. 课堂活动准备:风筝制作和飞行实践。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种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风筝的了解和经验。

步骤二:制作风筝(4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演示制作风筝的过程,并解释材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制作风筝。

3. 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风筝飞行实践(30分钟)1. 学生们集合在指定的场地,进行风筝飞行实践。

2. 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天空,学习如何操作和控制风筝。

3. 引导学生在飞行实践中观察和分析风筝的运动特点。

步骤四:反思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和飞行过程,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个人努力的成果。

2.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在制作和飞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纸张和材料制作多种风筝,并比较它们的飞行效果。

2.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和制作不同形状的风筝,比较它们的飞行稳定性和操控难度。

3. 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组织风筝比赛活动,并评选出最佳风筝设计奖和飞行表现奖。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风筝制作和飞行实践中的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制作和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考察学生在反思总结环节中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对风筝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要确保风筝制作材料的安全性和适度性。

2. 学生在风筝飞行实践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则,避免人身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教案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王老师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思路。

2. 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悟矛盾中的亲情。

3. 了解作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4. 理解作品的批判性,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体会矛盾与冲突中的亲情。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摧残,理解“悲哀”的多重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个人,是我们语文学习之旅上注定不会错过的;有一种感情,是我们今生今世一定要去珍惜的;有一种精神,是我们为人处事应当要去学习的;而有一种思考,则是民族觉醒时必定要去进行的。

凡此种种,《风筝》会给我们答案。

(板书课题。

)二、了解鲁迅
师:这个人是鲁迅,读过他的作品吗?那老师考考大家。

他的原名是什么?(顺势讲讲周氏三兄弟)他青年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意识到中国人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之深,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批判性。

他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弃医从文,希望改变国民精神。

)他一生写作计600万字,包括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字里不仅有美好的感情,还能给人深沉的思想力量。

推荐代表作。

齐读毛泽东的评价。

三、整体把握
1. 检查预习,在句子中学习字词。

2. 学生带着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朗读课文。

3. 思考: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感情?(悲哀)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老师提供的句式,明确文章思路:
小时候,弟弟,“我”却;
中年后,“我”,弟弟却。

四、在描写中感知人物
1. 过渡:为何一只风筝会引发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呢?态度不同,一个喜欢,一个嫌恶。

2. 问:这种喜欢和嫌恶在文中表现出来了吗?找到这些句子,说说哥哥和弟弟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析:弟弟的动作、神态——爱风筝如痴如醉,天真;弱小,可怜
“我”的动作、神态——独断专横,粗暴自私
演:想象一下,哥哥冲进去会怎么说?弟弟“绝望”时又会在心里怎么说?
3. 设疑:这个哥哥是不是太无情了,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弟弟?
4. 补充背景:鲁迅16岁时,父亲病故,作为长子,他成为了母亲和弟弟的依靠。

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弟弟有出息。

在旧社会,什么才叫有出息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放风筝被当做是玩物丧志。

同学们,你能从哥哥的愤怒中感受到什么吗?(是爱,是希望。

)责之重是因为爱之深,道是无情却有情啊!
5. 问答互动:“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做对了吗?为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做错了?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虐杀儿童天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心情怎样?(沉重,不安,想要补过)
6. 找到我认识到错误后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情。

(悔之切)
7. 我设想了很多补过的方法和结果,想得越多,说明我内心的忏悔越深。

你能从“我”的深深忏悔中感受到什么吗?悔之切是因为爱之深。

8. 小结:无论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还是认识错误后的忏悔,都源于哥哥对弟弟的爱。

误解和冲突中也亲情。

五、在追问中发现精神
思考: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种什么精神品质?(自省精神)
六、在探究中思考深意
弟弟全然忘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没有宽松,反而更加沉重悲哀了呢?
引导:作者是为谁而悲哀?
①为自己,无法通过弟弟的宽恕来求得心安;②为弟弟,时过境迁,他忘得一干二净,被虐杀而毫不自知,不觉悟;(“我”希望弟弟记得还是忘记?弟弟忘记说明了什么?)③为麻木的国人,被愚昧观念支配,使虐杀者能够肆意虐杀,令人不寒而栗。

(像弟弟这样的人多吗?被虐杀而不自知会导致什么后果?)
七、在收获中感悟生活
同学们,学习不仅是领略,更是一种收获,也许,在生活中,你也曾与家人发生过矛盾,你也有过犯错想要讨宽恕的经历。

试从人物、亲情、自省或对游戏(玩具)的看法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八、下课寄语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风筝,亲情是线,连接着爱,自由是风,托举着梦,愿同学们在理想的天空,越飞越高!
【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虐杀
做——————毁
弟亲情“我”
麻木忘——————悔自省
封建思想虐杀了儿童的天性。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