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完整)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

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

下面就是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课文《风筝》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风筝》四年级语文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歌导入: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情景?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学生自由作答。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小孩子放风筝的文章《风筝》。

它的作者是鲁迅。

补充板书:风筝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那些想法?预设:生:谁放风筝呢?这个风筝是什么样的呀?放风筝放的开心吗?下面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轮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把容易读错的字或读不准的字在书上标出来。

并写在预习本上。

2.交流预习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丫杈ch蜈蚣嫌恶xin劳模shn什么m模样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能不能说说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首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

教师分小组随机抽让学生说,(注意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预设:鲁迅的弟弟小时候特别喜欢放风筝,鲁迅却不允许弟弟放风筝,现在他很后悔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向自己的弟弟道歉寻求原谅,但是弟弟已然全然忘却,因而鲁迅的心情依然沉重着。

教师及时提示以便说的更完整:鲁迅为什么后悔?弟弟有没有原谅他呀?他现在的心情如何呢?学生再次阅读思考。

指导以后要注意让学生重新说一遍。

检查效果,看学生是不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

作业:1.预习作业: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预习本上。

2.课下查阅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读读有关鲁迅的故事。

风筝设计教案5篇

风筝设计教案5篇

风筝设计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风筝设计教案5篇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教材和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知识传授和指导,通过编写详细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提高教学的应变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筝设计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风筝的教案15篇

风筝的教案15篇

风筝的教案15篇风筝的教案15篇风筝的教案1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理解风筝的特征,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开展幼儿的倾听及理解才能。

3、在教师的帮助下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实物风筝假设干,多媒体课件《放风筝》活动过程:一、导入。

教师:如今是什么季节?都有那些好玩的活动?〔幼儿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今天教师带来了一件在春天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的东西,但是想请它出来必需要先猜一个谜语,猜对了,它才会出和小朋友一起玩,如今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好了,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呢?〔教师出示风筝〕二、教学过程。

1、教师:小朋友刚刚都太棒了,一下就猜出来是风筝。

小朋友你们除了教师手里的风筝以外,还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呢?〔请幼儿考虑并举手答复,把自己见过的风筝尽量仔细地描绘一下〕2、教师:教师这里也有许多的好看的风筝,小朋友想不想看?〔欣赏多媒体图片〕3、教师:刚刚你们看到的.风筝漂不漂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请小朋友告诉教师是什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说一说,最后教师揭晓答案演示一下〕4、教师:有个小朋友在春天和好伙伴一起和风筝玩,玩过以后他写了一篇小散文,并且还制成了一个小动画,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听赏一下?〔播放图片〕听过之后,小朋友有什么感想?这位小朋友和他的伙伴们都分别玩了哪几种风筝?它们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图片,按问题听赏〕5、画一画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风筝,画好后贴到展示栏中,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欣赏。

三、活动小结。

1、引导着小朋友们背诵《放风筝》这篇散文,感受语言的美丽,理解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2、欣赏自己和别人画的风筝,比比谁的最好,为什么?活动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请小朋友们带上自己最喜欢的风筝,一起到户外放风筝,教师讲好怎样放,指导幼儿学放风筝,开展幼儿跑跳的才能。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情景再现、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听一首风筝相关的歌曲。

(2)教师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品味,激发学生对于风筝的兴趣和想象力。

(3)导入问题:大家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见过风筝吗?你们知道风筝有什么形状?2.听课文并回答问题(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2)师生共同解答问题:风筝的发明人是谁?风筝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风筝有哪些种类?3.课文深度阅读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再现风筝的起源并理解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词汇的意义。

(2)学生反复读课文,检查理解。

4.词汇扩展与拓展(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筝的种类和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词汇。

(2)学生讨论和整理相关的词汇,如"Lantern kite"、"Sailing kites"等。

初中风筝课文教案

初中风筝课文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风筝》课文教学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伙伴的怀念和对自由、童真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

2.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风筝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2. 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风筝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风筝在文化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风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讨论的方式,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风筝象征意义,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师分析风筝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阐述作者对童年伙伴的怀念和对自由、童真的向往。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读完课文《风筝》后的感受,谈谈对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培养人文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 强调风筝在文化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情感体验等环节,使学生全面理解了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掌握了生字词,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伙伴的怀念和对自由、童真的向往。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可能存在对课文内容讲解不够深入的问题,今后需要加强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幼儿园风筝教案8篇

幼儿园风筝教案8篇

幼儿园风筝教案8篇幼儿园风筝教案篇1活动目标一、欣赏各类风筝的造型与色彩特点,感受风筝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二、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在老师和同伴帮助下动手制作风筝。

三、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四、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五、感受风筝的美感。

重点难点一、欣赏时能从造型、色彩、质地几方面进行二、制作时主动与同伴合作活动准备一、风筝制作风筝的材料,纸线圈、竹签、胶带、油画棒、水彩等。

二、可以请家长在双休日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并且给幼儿看看风筝视频讲讲有关风筝的事。

三、风筝的课件和音乐。

活动过程一、教师与谈话,交流放飞风筝的感受(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双休日家长领幼儿放风筝)1、双休日家长领我们放飞了风筝,能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吗?2、相互说一说,你放的是什么风筝?你在家中电脑视频还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二、欣赏风筝,老师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质地等方面进行交流(小组内进行)老师巡视参与在有困难的小组。

1、这些风筝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样子的风筝?2、风筝上有些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3、它们为什么要作出对称的?为什么要有尾巴?4、这些风筝上有什么色彩?为什么要用鲜艳的颜色?5、这些风筝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来制作?6、你知道人们什么时候放风筝?为什么要放飞风筝?7、你喜欢风筝吗?你想扎只风筝吗?风筝可以怎样制作?三、观看课件,了解风筝的扎制过程。

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兴趣,你看到人们是怎样扎制风筝的?你想制作一只什么样的风筝?四、操作环节,鼓励幼儿两或三人一组合作来扎制风筝根据幼儿的操作水平,提供各种材料,有已经剪好外形的彩色纸,有已经做好的支架,也有没有做的,像竹签、水彩、线圈等等这些材料,也就是说,在提供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有半成品的、原材料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的选择材料,教师随机帮助和指导幼儿。

五、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户外放飞。

六、延伸活动1、未做完的材料,可以放在活动区,幼儿可以继续制作。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名称: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制作和飞行风筝的技巧,培养其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将能够了解风筝的工作原理、结构构造和飞行技巧,并通过社交互动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工作原理,掌握风筝的结构构造和飞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1. 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篾、线、胶带等。

2. 风筝模板和样本。

3. 幻灯片和投影仪。

四、教学步骤Step 1:引入主题(10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或幻灯片来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让学生展示他们对风筝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关于风筝的问题。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和飞行技巧,并通过示意图和动画等形式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风筝的历史故事或趣事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Step 3:风筝制作(4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风筝的材料和工具,分发风筝模板,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风筝的制作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对风筝进行装饰,但要确保风筝的基本结构不受影响。

Step 4:风筝飞行(30分钟)学生完成风筝制作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到室外进行风筝飞行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天气条件,并注意飞行安全。

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分享和比较彼此的风筝飞行效果,并进行飞行技巧的交流。

Step 5:总结与展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风筝制作和飞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风筝或风筝照片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教师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风筝的设计和飞行效果。

五、教学扩展1. 风筝设计比赛:学生可以在团队中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风筝,并进行比赛评选。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优秀5篇)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优秀5篇)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优秀5篇)篇一:鲁迅《风筝》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

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

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风筝》教案优秀6篇

《风筝》教案优秀6篇

《风筝》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风筝》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风筝》大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资助幼儿了解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欣赏风筝图案及色彩的民间特色美。

2、引导幼儿选用差别材料,运用简单明快的色彩、对称的方法制作风筝。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活动前带孩子们放风筝。

环境创设:安插斑斓的风筝。

风筝制作录像,各色颜料,纸张、剪刀、双面胶、竹棍、线等制作材料。

活动流程谈话引入——欣赏风筝——讲解难点——制作风筝——放风筝。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导语:小伴侣放过风筝吗?放风筝好玩吗?谁来说一说,你放过什么风筝?今天杨老师给小伴侣也带来了风筝,一起来看!二、欣赏录像,拓宽经验。

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一起来看!咱们山东潍坊的风筝可有名了,外国人都来买咱们的风筝呢!小结:做风筝需要四个步骤呢,扎、糊、染、拴。

三、出示范例,讲解难点。

引导语:做大风筝太难了,咱们一起来看看小风筝是怎样做出来的?教师出示小风筝,带幼儿观察他们的结构、材料等。

讨论:1、各种各样的形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2、风筝上面斑斓的图案和色彩是怎样装饰的?3、风筝的骨架怎样绑缚结识?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本身的想法,并及时必定。

四、制作风筝。

1、幼儿绑缚骨架,引导幼儿在绑缚过程中彼此合作完成骨架的制作。

2、幼儿制作风筝,教师及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

延伸: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本身制作的风筝装饰主题环境。

《风筝》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体验作画的快乐。

2.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PPT美丽的风筝、风筝半成品、记号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教学设计教案7篇

风筝教学设计教案7篇

风筝教学设计教案7篇风筝教学设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自己创作、自己动手的喜悦。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及图形。

活动准备1、教室里布置“风筝”,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为让幼儿观察比较之用,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三只:一只采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和马夹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图案排列比较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一只颜色深浅搭配清晰,图案分布均匀。

4、人手一只马夹袋,剪刀、胶水。

5、每组准备各种彩纸(皱纹纸、自帖纸、手工纸,泡沫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

活动过程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1、教师朗诵散文《放风筝》,激起对放风筝向往。

2、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自由地与同伴交流,教师在旁随机指导。

师:“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哪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幼:我喜欢蝴蝶风筝,因为蝴蝶太美了。

幼:我喜欢金鱼风筝,我听见过年年有鱼。

师:你是因为它有吉祥的意思,而且它也很美吧!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出示一个图案对称的风筝。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2、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对称美能给人以平衡稳重的感觉,只有充分感知风筝的对称美,幼儿的创作才有了根基)三、和幼儿讨论怎样装饰风筝面。

看着这些漂亮的风筝,你有什么想法呢?用什么做呢?出示制作好的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更好看些。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案。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优秀9篇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优秀9篇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优秀9篇《风筝》大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装饰画及卡通化的手法,自主的装饰风筝面。

2、欣赏各种美丽的风筝,通过观察看示意图,了解制作风筝的简单方法。

3、体验放飞风筝,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油画棒或水彩笔,皱纹纸,剪刀,浆糊,长方形白纸,细线;2、师生收集各种风筝展示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一、有故事《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导入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49只风筝在天上飘,49只纸船在水里漂,啊,多么美好!你们教室里飘的是什么风筝呢?二、通过观察,师生共同探索了解风筝的结构及风筝面的装饰方法。

1、请带风筝来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风筝,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图案?风筝的色彩是怎样的?你喜欢什么样子的风筝。

2、教师:你们还见过哪些风筝?他们是什么样子的?4、探索:风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5、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简易风筝的示意图,请幼儿说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明确绘画要求,教师交待要求。

1、在长方形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涂上漂亮的颜色;2、用皱纹纸剪一条或两条常常的彩色带粘贴在风筝上做飘带。

3、系绳是要细心,不要将风筝拉断。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及时将幼儿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幼儿,探讨最好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实际问题。

四、幼儿去户外放风筝,体验成功放飞的快乐。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

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相关推荐鲁迅《风筝》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迅《风筝》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什物、惊惶、瑟缩、丫杈”等词语;品味课文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情感变化,解读课文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学难点:探究解读课文意蕴,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文章主题。

主要教法:讲读、质疑、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音乐《三月三》,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正音请同学们自己推选一位“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大屏幕上展示的字词。

三、走进课文今天,我们的诊所来了一个病人,他竟是大文学家鲁迅先生……1、说病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1、2段,说说这位先生有什么异常之处。

(“风筝”——惊异、悲哀)2、探病因:再次速读课文,概括萦绕在“我”心头的到底是一件什么事?(结合时间、人物、事件复述课文内容)3、分析病情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同桌两人抢答,看看你们俩谁是更优秀的医生?病情一:“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为什么?病情二:小兄弟做风筝被发现时,他是怎样的反应?病情三:“我”的观念,从什么时候起发生了变化?病情四:为什么“我”认为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4、治疗经历对于早年的过错,“我”弥补的方法有哪些?结果怎样?方法一:“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和他一同放”————“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失败方法二:“去讨他的宽恕”————“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失败5、对症下药:“心病还须心药医”,请同学们写几句话,煲一剂心灵鸡汤,来安慰一下作者。

《风筝》教案优秀

《风筝》教案优秀

《风筝》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风筝》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化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文《风筝》2.多媒体课件3.学生作业本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风筝的文章——《风筝》。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分析课文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2.学生概括各段内容,教师点评。

(四)品味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点评。

(三)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四)口语表达1.教师设计口语表达活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关注家乡变化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教师点评。

(三)写作训练1.教师设计写作训练活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风筝》教案

初中语文《风筝》教案

初中语文《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感受亲情的温馨。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

2. 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准备:1. 课文《风筝》的文本。

2. 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相关背景资料,如鲁迅先生的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风筝》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放风筝的意义和价值,回忆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风筝》,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分析,如“风筝在天空中翱翔,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弟弟在我的后面,一路小跑,嘴里喊着‘哥哥,等等我!’”等。

3.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如文章表达了哪些亲情情感、作者对风筝的看法等。

三、写作指导(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如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等。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放风筝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布置作业,如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语,同时也应该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亲情的温馨。

风筝教案初中

风筝教案初中

风筝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培养学生的户外活动兴趣。

教学重点:1. 风筝的历史和传统文化2.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风筝的放飞和操控教学难点:1. 风筝制作的细节处理2. 风筝放飞时的风向和力度控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签、线等)2. 准备放飞场地3. 教师提前学习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风筝有什么了解?风筝在我国有什么寓意?二、风筝制作(15分钟)1. 教师展示风筝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完成风筝制作。

3.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三、风筝放飞(15分钟)1. 教师讲解风筝放飞技巧,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风筝放飞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评选最佳放飞团队,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筝制作和放飞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互相交流。

3. 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小结,强调风筝制作和放飞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风筝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专业风筝表演团队进行表演,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风筝技艺。

3. 开展风筝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风筝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风筝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确保学生掌握风筝制作和放飞的基本技能。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放飞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风筝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风筝初中课文原版教案

风筝初中课文原版教案

风筝初中课文原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以及风筝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2. 风筝的制作过程及文化意义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2. 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风筝,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外形特点和飞翔姿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僻字词和成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举例说明其用法。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课文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

(2)介绍风筝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5.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风筝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2)学生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感受风筝飞翔的快乐。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2)强调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7. 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加强记忆。

(2)以“我的风筝梦”为主题,写一篇练笔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文化意义。

初中语文教案风筝

初中语文教案风筝

初中语文教案风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掌握风筝的制作技巧,能够独立制作一只简单的风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1. 风筝的基本知识。

2. 风筝的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1. 风筝的放飞技巧。

2. 风筝的制作细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筝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竹签,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外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对风筝的了解和印象。

二、讲解风筝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讲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风筝的种类。

2. 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演示风筝的制作过程(10分钟)1. 教师展示风筝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风筝。

四、学生独立制作风筝(15分钟)1. 学生分组,独立制作风筝。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放飞风筝(10分钟)1. 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讲解风筝的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放飞风筝,体验风筝飞行的乐趣。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制作和放飞风筝的感受。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制作风筝,并尝试放飞。

2. 学生可以参加风筝比赛,提高制作和放飞风筝的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风筝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技巧,并在实践中体验了风筝飞行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安全,引导学生正确制作和放飞风筝。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鲁迅的《风筝》教案4篇

初中语文鲁迅的《风筝》教案4篇

初中语文鲁迅的《风筝》教案4篇《风筝》教案设计篇一风筝教学目标: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

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

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检查预习。

订正字词三、了解鲁迅及作品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

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野草》,散文诗集。

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教案设计(优秀6篇)

风筝教案设计(优秀6篇)

风筝教案设计(优秀6篇)风筝教学设计篇一曾丽霞作者单位:湖北监利县新兴中学创意说明: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

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1、概括故事。

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大致会这样说: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1、朗读体会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

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美术《风筝》教案8篇

美术《风筝》教案8篇

美术《风筝》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美术《风筝》教案8篇一份有序的教案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井然有序,一份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美术《风筝》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风筝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结构、内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语言和方法。

3.了解本文丰富的意蕴及主旨。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丰富的意蕴及主旨:1. 了解鲁迅,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 探究文章丰富的意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2.收集了解鲁迅生平及创作情况。

二、导入新课提到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象飞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一根绳线牵系着你,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

今天学习第四课《风筝》,一同走进鲁迅和弟弟小时候有关风筝的感人故事。

三、简介有关鲁迅生平事迹及创作的情况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小说集有《狂人日记》,《啊Q正传》。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坟》等鲁迅的性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善于自我解剖《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野草》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四、检查预习情况1.给加点字正音。

蜈蚣( ) 伶仃( ) 憔悴( ) 点缀( ) 诀( )别嫌( )恶瑟( )缩苦心孤诣( ) 虐( )杀堕( )下去宽恕()恍()然大悟2.解释下列词语。

丫叉——伶仃——憔悴——点缀—诀别——嫌恶——缠绕——笑柄——惊惶——瑟缩——虐杀——瘦得不堪——恍然大悟——苦心孤诣——五、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的事。

2、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回答﹚悲哀3、根据内容,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一(1---2段)看风筝由北京的冬天景象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二(3--10段)忆风筝叙述故乡“风筝事件”的经过。

三(11-12段)议风筝由故乡的春天再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4.讨论后展示以上问题六再读课文品味感情■你最喜欢文中那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出喜欢理由。

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

七、小组合作讨论释疑探究一:作者对风筝的态度是什么?联系课文和背景知识说说原因。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家道中落,看透了世态炎凉。

发誓要有出息,振兴家族。

少年时的鲁迅认为人应该自立、自强,而不能做无聊的事探究二:弟弟是个怎样的小孩?作者用了哪些语言和方法描写他?讨论后明确:“多病”、“瘦得不堪”,形象地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多病的小兄弟的外貌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以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显现小兄弟凝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或“惊呼”、或“跳跃”的动作描写,更是形象逼真地写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即便自己不能放,也如痴如醉的动作。

本段文字综合运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形象。

八、用心体会想象……“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请想象“弟弟”这时候的心理活动,并将它描述出来。

(不超过120字)九、小组合作讨论释疑探究三:二十多年后,作者的思想发生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感情上不仅极其自责、悔恨,心情沉重,而且是极其沉痛和悲哀。

我不幸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即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探究四:作者想到哪些解脱办法?结果如何,他解脱了吗?十、画图理解十一、小组讨论挖掘主题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1.体现了在误会冲突中的兄弟间的感人亲情。

2.反映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勇于反省及自我批评的精神。

3.呼吁家长们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玩耍的自由。

4.批判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和封建伦理道德。

5.告诉了我们有些错误也许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十二、达标反馈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让我们一起来再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深情朗读。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一、再读课文品读语言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答疑(一)读1—2段(第一组问题)1.文章开头写到北京的冬季,有何用意?引出下文。

引出关于风筝的一段往事。

2、第一段中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怎样理解“惊异”和“悲哀”?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3、第二段中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

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读3—4段(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

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

3、找出描写我粗暴拆毁弟弟风筝的动作的词语,想想这些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写“我”用了“折断”“掷”“踏”这些动词。

描绘了我对弟弟的不理解之后,所产生的粗暴行为,这种行为描写得越具体越真切越鲜明,就越表现了当时我的傲然和不在意,也就越增加了后面醒悟后的沉重感,越能体现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错误和不足的崇高精神。

(三)读5—10段(第三组问题)1.第5段中提到的对“我”的惩罚是指什么?“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的“不幸”怎样理解?暗示“我”已经为少年时的举动受到心灵的谴责;“不幸”出了“我”读到儿童教育的书籍之后无限的懊恼。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3、第6段中说“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怎么理解“不至于断绝”?作者自认为还有补过的办法,还有希望消除良心的不安。

4、第8段中“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生”应如何理解?加上引号有何作用?“生”指生存、生活、谋生。

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脸上出现了皱纹。

加上引号有强调作用。

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

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四)读11—12段(第四组问题)1、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2、第11段中说“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怎么理解这句话?“我”要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作者永远也没有机会赎罪,无法从自责中解脱。

“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表达愧疚、懊悔之情。

3、第12段中说“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怎么理解“无可把握”的悲哀”?无法控制。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4、、第12段中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虐杀者有了醒悟的痛苦,而被虐杀者却已经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弥补过错。

)5、文章首尾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是哪些?写对北京现实的感受,有什么用意?讨论后明确:开头写“北京的冬季”,“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结尾写“我的心沉重着”,“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四面正给我非常地寒威和冷气”。

这样写的用意是:以景衬情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那时北京还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时代社会一概未能有所变化,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礼教依然束缚和毒害着人们,作者深深知道自己的悲哀来自何方,这就是:个人的悲哀缘于时代的悲哀。

所以,他才有了这样巨大的悲哀,才有了深深的厌恶现实之情,他才对故乡的久经逝去了的春天,对故乡春天里的风筝无比地向往和憧憬。

其实,这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

以景衬情,这也正是首尾写景写感受的用意所在。

所以说,本文的意蕴和主旨是非常丰富的。

二、总结归纳文章丰富的意蕴和主旨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3.怎样看待游戏(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本文通过对“我”撕毁弟弟风筝和“我”欲要补过而不能的经过叙述,批判了一些人深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童心的粗暴行为,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对春天的热烈向往和憧憬。

三、谈谈你的看法课文第5段里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课文、自己乃至现实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