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四次调整
中考历史复习第八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1953-1956年,建 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使农民从此走上集体化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义改造,把土地等
道路,进一步解放了农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村生产力 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
时间及内容
影响
使“左”倾错误泛
人民公 社
化运动
1958年开始,盲 滥开来,严重挫伤
目扩大公有化规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常考角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的历程 【考点链接】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运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这一“伟大的创举”是什么。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这一创举的特点。 【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 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农 户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❶农业部部长韩长斌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 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C ) A.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命题点二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八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命题点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
时间及内容
1950-1952年,废除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 民的土地所有制
影响
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 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 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八 中国古今变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
专题八中国古今变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一、商鞅变法----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3)性质:封建制改革;(4)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最能体现改革性质,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农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最能打击旧贵族的利益);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为郡县制打下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5)影响: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从商鞅变法看,要成大事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刀阔斧的精神。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时间:4世纪;(2)性质:封建制改革;(3)目的:巩固鲜卑族贵族的统治。
(4)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5)主要措施----核心内容是“汉化”: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典故:胡人汉服、胡服骑射;(6)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三.戊戌变法(1)背景(引发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2)时间:1898年6—9月;(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4)标志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强学会;(5)强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又改名为《中外纪闻》;(6)支持变法的皇帝:光绪帝;(7)性质: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8)内容(措施):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等;(9)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10)结果:变法触动了掌握实权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历时103天失败,故称“百日维新”。
八下历史 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时间:1950-1952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性质:私有制
私有制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农业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 的需要;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需求
内容: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所有制性质:私有制
私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原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
观的经济规律
内容: 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办公办食堂
土地所有制性质:公有制
公有制
影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1978年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所有制性质:公有制
公有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农民收入提高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1、1950—52,土改:地主土地私有→农私;作用:利于完成民革,积极性,但是,小农不利工业化。
2、1953—56,三改:农业合作化运动;农私→公有;作用:生产力增长,积极性,但是,有利于工业化。
3、1958—78,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作用:挫伤民革,积极性。
4、1978—农改=家联、乡企、非农产业,废除公社;作用:利于调动积极性。
新中国城市生产关系的调整:
1、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建社义性质的国企;作用:人民政府掌握经济命脉,利于巩权,恢经。
2、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作用:利于国计民生。
3、建国初,工矿企业民主改革;作用:确定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4、三改中,对资义工商业的社改;作用:私→公,标志社义制度的建立。
5、11届3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大大生产力。
高考材答提问归类:
一、变化类:变化前后的内容都要表达
二、趋势类:看提示语,数据增减趋势,恶化衰退、兴起超过进一步更
三、特征类:古、政、经、思、民族、外交;世界史:十国际关,民族解放,社义史
四、经济类:农业原因:政局、政策、前代、工具、水利。
工业原因:1、2工
业革命。
商业原因:农工为基础,时空扩大。
五、变化原因类:内外;主次:根直
六、评价类:积消;正面,反面,正反面
七、目的类:直接,间接=根目
八、启示类:经验、认识、启发、结论、建议:来自于史实
近两年已考大题的专题(成绵1、2、3,上年川、全高考)不考。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从近年高考试题看,农村经济史内容一再地被视为共和国史考查的主要内容。
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关系密切。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或调整,这些变革或调整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产生了不同影响,现归纳如下:一、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例1.(2005年江苏卷)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A.生产资料公有制B.人民公社体制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内容的理解,这次土改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选项不符合史实。
二、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例2.(2003年天津卷)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解析:农业合作化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通过改造后,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八年级历史四个农村体制
八年级历史四个农村体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方式: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开始:1984年10月,十二届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结果:1987年比1978年翻了一番。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强调: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四次调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四次调整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启示
1.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2.改革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
二、我国的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⑴.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⑵.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⑶.我国的城市改革主要针对国有企业进行。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
⑴.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海南为经济特区。
⑵.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⑶.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淄博专版)中考历史复习 第八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❸(2019·原创题)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
上海开幕。回顾历史,近代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
上海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下列关于上海两次开放表
述正确的是(
)
编辑课件
①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②两次开放都丧失关税主动权
③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④两次开放都增强了综合国力
编辑课件
❶农业部部长韩长斌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 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C ) A.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❷(2019·原创题)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中国人民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 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 是指( B ) A.辛亥革命;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围城市,武装 中国特色社会
夺取政权”的 主义”的发展
中国革命的正 道路)
确道路)
编辑课件
历史 意义
第一次
推翻了清朝统 治,结束了我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建立了中 华民国,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
第二次
第三次
前者开辟了中国历 史新纪元,使中国 成为真正独立自主 使我国进入社会 的国家,人民成为 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家的主人;后者 新时期 使我国开始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编辑课件
命题点二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2020中考复习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化
影响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 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三大改造 时期
农业合作 化1953年 开始
变农民私 有为国家 公有
十年探 人民公社
索时期
化1958年 开始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公有制 公有制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 业发展……
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出 现经济困难……
1.土地改革(1950年开始) 2.农业合作化(1953年开始
3.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
土地 改革
农业社 会主义 改造
人民公 社化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1950 1952 1953 1956
废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 为农民土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制
将小农所 有转化为 集体所有
1.土地改革1950年开始:废除了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 建立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
3.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 特点是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
总结归纳: 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的 政策有:
1958
一大 二公
1978
土地公有制 前提下,所 有权和经营 权分开
调动人民积 极性,恢复 经济
调动积极 性,走向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公有化程度 越来越高
调动人民积 极性,发展 生产力
总结提炼:建国后党在农村实行的四项政策
时期
建国初期
调整措施
土地所有 制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一次: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土地改革)第二次:农业生产合社(三大改造)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五次: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1、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主要是因为()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选A。
3、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该“一号文件”着眼于()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解析】选A。
4、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5、有人根据右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C。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1.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私有制2.1953-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土地私有为公有3.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4.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农民拥有使用权。
2.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名称变化晚清政府(1840—191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这期间由于政治中心和掌握实际权力的政治派别不同,又分为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结束於1912年3月12日),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3.中国近现代史分期近代(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5.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919年5月——1921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924年——1927年:国民大革命1927年7月——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6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现代(1949-至今)1.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开始三大改造)2.1956-1965,十年建设时期(1956,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4.中共领导军队名称变化1924-1927, 国民革命军1927~1937,中国工农红军1937~1945,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仍习惯叫八路)新编第四军1945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5.中国近代国旗变化(大清龙旗) (五色旗) (青天白日旗)6.国共重要会议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3.中共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总路线(1958)的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执行过程: 片面强调“多”、“快” 3、主要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4、恶果: 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国 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5、教训: 不能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片面强调高指标和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 的政策?
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 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 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还根据全国解 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 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从 1950年冬天开始,有组织的分期分批进行。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 “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 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 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 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 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 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 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 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 年增长了26.9%。
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 高粱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
,
.
.
踏 翻 地 球 顶 破 天
赶 英 超 美 平 常 事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 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 得月亮弯了腰.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淄博专版)中考历史复习第八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的 重要意义。 【答案】促进上海及长江流域的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开 放,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分析史料所述“决定” 的历史影响。 【答案】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原则具体化。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题组 改革开放 史料一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 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 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 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1978年,这个举 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创举。
中国革命的正 道路)
确道路)
历史 意义
第一次
推翻了清朝统 治,结束了我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建立了中 华民国,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
第二次
第三次
前者开辟了中国历 史新纪元,使中国 成为真正独立自主 使我国进入社会 的国家,人民成为 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家的主人;后者 新时期 使我国开始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❸(2019·原创题)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 上海开幕。回顾历史,近代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 上海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下列关于上海两次开放表 述正确的是( )
①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②两次开放都丧失关税主动权
③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④两次开放都增强了综合国力
模和程度
部编版:八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一、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 (1950—1952)(1)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仍然是土地私有制)(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 (1953—1957年)(1)原因:土改以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集体土地公有制)(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78年)(1)原因: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等。
(4)核心:“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平均主义,刮“共产风”),实行土地公有制。
(5)评价: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严重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初中历史知识点: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初中历史知识点: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也是初中历史重要的知识点。
新中国对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①第一次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
②第二次是1953-1956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③第三次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制规模,结果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④第四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它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地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重难点解析1.分清两次分田的不同。
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性质,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可买卖、处置等。
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持土地公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只获得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得买卖、处置。
2.分清两次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土地改革中,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分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变与不变。
责任制改变的是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一经营、共同生产的方式,实行“分田到户”,农民获得了经营管理权;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吃大锅饭、按需分配的方式,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了收益权。
作为农村改革实行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土地的公有性质不变,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建国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项目
土改
合作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
时间
1950-1952
1953-1956
1958
1980开始
背景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满足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愿望
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难以满足工业化需要
错误认为提高合作化规模程度可以促进生产力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高度集中····),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项目
整风运动
“三反”运动
1957年整风运动
时间
抗战时期(1942)
建国初
1957
背景
左右倾错误未能清除;党的队伍扩大
国家干部中了“糖衣炮弹”—腐败
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内容
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反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
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党八股
影响
空前团结,奠定胜利思想基础
教育了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1.人民公社实行的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僵化体制,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顺应了广大群众的要求。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的召开、改革开放决策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党风建设:整风运动、建国初“三反”运动和1957年的整风运动
内容
废封建剥削为农民土地所有
将小农所有转化为集体所有
提高公有化规模和程度
在坚持公有的前提下,改变经验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四次调整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
名称时间内容实质影响
土地改革
1950-1952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规
定废除地主阶级封
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变封建土地所有
制为农民土地所
有制(两者都是私
有性质)
①、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
上经济上翻了身;③、解放了生产
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
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对农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1953-1956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
组织起来,引导他们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
社,走集体化和共同
富裕的社会主义道
路
变农民土地所有
制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
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人民公社化
运动1958 向全民所有制、共
产主义过渡
左倾错误(“共产
风”)
使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
困难
家庭联产承
包经营责任制1978年开始
把集体土地长期承
包给农民耕种,农民
自主经营
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分离(注意土地
依然属公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1.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2.改革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
二、我国的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⑴.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⑵.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⑶.我国的城市改革主要针对国有企业进行。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
⑴.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海南为经济特区。
⑵.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⑶.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