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的形成(四)
《地域文化》课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地域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保 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人们的 需求。
02
中国地域文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华北地区
总结词
华北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文化遗产。
详细描述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这 些地区拥有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长城 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京剧、剪纸 、泥人等。
华东地区
总结词
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美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水乡文化 。
详细描述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省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 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如外滩、西湖、黄山等,同时还有独特的海滨文化和传 统手工艺,如海派剪纸、苏绣等。
《地域文化》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地域文化概述 • 中国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 •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目录
CONTENTS
01
地域文化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特点
华南地区
总结词
华南地区是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
详细描述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岛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如珠江夜游、桂林山水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广东舞狮、广西壮族的歌圩 等。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现象。
以下哪项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独特性B. 稳定性C. 多样性D. 传承性答案:C2. 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通常指的是:A. 国家B. 省份C. 城市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A. 气候条件B. 经济发展水平C. 宗教信仰D. 政治制度答案:ABCD2. 地域文化的表现可以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B. 饮食C. 服饰D. 建筑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2. 地域文化只存在于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答案:错误3.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地域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地域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还能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
答案:地域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教育系统传授相关知识,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以及通过艺术作品如电影、音乐、书籍等形式来展现和传承地域文化。
简答题 简述构成地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简答题简述构成地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地域文化的构成因素2.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3.旅游目的地选择与地域文化的关系4.如何关注和利用地域文化因素正文(篇1)一、地域文化的构成因素地域文化是由多个因素共同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民族、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
1.历史因素:历史是塑造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它为地域文化提供了深厚的底蕴。
每个地区的历史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这些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形成。
2.地理因素: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还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
比如,沿海地区的居民往往有着开放、包容的心态,而内陆地区的居民则可能更保守、拘谨。
3.民族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在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体现了一个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
4.宗教因素:宗教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宗教信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习俗,使地域文化更具特色。
5.语言因素: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地区的方言和口音都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同时,语言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际习惯。
6.艺术因素:艺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民间艺术、地方戏剧等,它们展示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7.习俗因素:习俗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饮食、礼仪、节庆等,它们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二、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域文化的特点。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
比如,山区地区的居民往往善于攀爬,平原地区的居民则可能更擅长骑马。
2.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国开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任务4
《地域文化》作业4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戴逵。
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以梅清为首的宣城画派,以萧云从为首的姑熟画派。
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画派。
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明代是徽派版画的极盛期,明末胡正言印制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最高成就。
十九世纪中叶,徽派版画随着近代印刷术的兴起而逐渐没落。
3、徽州三雕,指砖雕、石雕、木雕,其中尤以砖雕历史悠久,别具特色。
4、黄山自然景色秀丽绝伦,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后又加上冬雪并称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5、安徽的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之誉。
6、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以西,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7、天柱山位于安庆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之称。
8、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
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9、敬亭山的诗歌文化源于南齐诗人谢眺,他在宣州作官时写了不少有关敬亭山的诗歌。
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而来,先后七次登临,留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盛赞,于是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
10、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
11、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文中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
12、马鞍山太白楼位于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楼”。
地域文化:讲述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
地域文化:讲述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1.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建筑风格、服饰饮食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2.历史发展的积淀:各地历史沿革、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等历史事件的积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
3.传统节日的庆祝: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地根据地域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承地域文化。
4.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评剧、川剧等,以及各地的民间工艺、传统手艺等,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随着人员流动和信息传播,各地域文化得以互相交流、借鉴、融合,使得地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2.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域文化逐渐消失,同时也有新的地域文化不断诞生。
3.地域文化融合的案例:如各地美食、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跨地域的文化活动等,都是地域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体现。
三、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传承人培养等措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2.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培育文化产业,推动地域经济发展。
3.地域文化旅游: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4.地域文化教育:将地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结:地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增色添彩。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地域文化在保护和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地域文化
影响中国地域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体科院13090318 张津源摘要: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地域文化的概念,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中国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中国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
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
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环境限定和人口变迁有关,也与行政区划和民族分布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制约于外来文化影响。
影响中国地域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移民、政治权力与行政区划、民族分布。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地理差异大、物质基础差异大、生活习惯差异大、中国南北的文化差异很大、自然条件不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地区拥有不同的物质基础,进而导致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同。
我国地域辽阔,有着迥然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把中国天然地分成很多不同的区域,秦岭、淮河就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由于秦岭淮河这一天然啊屏障的阻挡,南北方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部分在秦岭淮河以北,部分在秦岭淮河以南。
陕南的文化更接近于四川,而不是陕北或者关中。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方的饮食也不同,南方多水田,适宜种水稻,北方气候干燥,适宜种小麦。
地域文化离开了自然地理环境则很难继续存在。
中国被分为很多不同的区域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是淮河秦岭陕西部分在北,部分在南是元朝统一后从军事角度的考虑,打破了文化差异。
所以陕西南部的文化与四川的文化相近,因为一直都是同一地理形成的文化。
自从朱元璋做皇帝后,想让老家受好处,搞了个京师,但是地理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还是无法改变。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为了讨好他的父亲,曾经将故乡丰邑整体迁往关中,但关中并没有形成与丰邑相同的地域文化。
原因就在于缺少了特定的自然环境的基础,相应的文化就失去了生根和发展的土壤。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4次平时作业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4次平时作业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的提法。
单选题(6分)6分A.伏羲B.黄帝C.鲁班D.董仲舒2.由()主持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向国人系统地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它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单选题(6分)6分A.徐继畲B.姚莹C.何秋涛D.林则徐3.讲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单选题(6分)6分A.《论语》B.《荀子》C.《易》D.《礼记》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单选题(6分)0分A.地理环境B.人文环境C.自然环境D.生活环境5.“十三经”正式形成的时代是()。
单选题(6分)6分A.唐代B.明代C.元代D.宋代6.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多选题(8分)8分A.预言B.对联C.字谜D.姓名7.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新兴,出现了一批民间私学大师,他们是()。
多选题(8分)0分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8.“中医学”四大经典是指()。
多选题(8分)0分A.《神农本草经》B.《金匮要略》C.《伤寒论》D.《皇帝内经》9.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具有()特点。
多选题(8分)8分A.大B.深C.庄D.高10.夏、商、周三代,当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多选题(8分)8分A.礼、乐B.书、数C.六艺D.射、御11.中国古代绘画中彩色画远远多于水墨画。
判断题(6分)6分A.错误B.正确12.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判断题(6分)6分A.错误B.正确13.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文化的范畴。
判断题(6分)6分A.错误B.正确14.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最古老的文字。
判断题(6分)6分A.正确B.错误15.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这意味中国没有逻辑分析传统。
判断题(6分)6分A.错误B.正确。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A. 同质性B. 多样性C. 单一性D. 封闭性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所有选项3. 地域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语言B. 饮食C. 服饰D. 所有选项4.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强民族认同C. 促进文化交流D. 所有选项5. 地域文化保护的意义在于?A. 保存历史文化遗产B. 维护文化多样性C. 促进文化创新D. 所有选项6. 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比较分析D. 所有选项7. 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A. 对立B. 融合C. 互补D. 无关8. 地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传统艺术B. 传统手工艺C. 传统节庆D. 所有选项9. 地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B.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所有选项10. 地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旅游产品开发B. 旅游市场推广C. 旅游服务提升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______和______范围内,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2. 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______性,这种特性使得地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3. 在地域文化研究中,______是了解和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到文化现象的内部,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4.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______是推动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5.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全球化的冲击、______的侵蚀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智慧树答案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知到答案见面课章节测试2022年
中国历史地理概况见面课:中国地域文化的形成、表现与发展1.下列地域文化,与其他三个类项不在一个层级的是()答案:沪文化2.以下哪一项不是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答案:国家政策引导3.分布在山西黄土高原的特殊建筑样式是()答案:窑洞4.以下地方信仰,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是()答案:蚕花娘娘5.以下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与华北平原不相匹配的是()答案:饮食以红薯、玉米为主6.西汉时期,处于统治阶层的地域集团是()答案:丰沛集团7.以下人为因素不会导致地域文化发生变化的是()答案: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8.以下哪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移民进入后,在原有地域文化内部形成“文化岛”的现象()答案:晚清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的传播9.地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不包括以下哪一项()答案:地域文化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10.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地域文化的未来发展()答案:对于某些不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地域文化内容的消亡,要坦然面对见面课: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与一带一路政策1.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称法的是()答案:李希霍芬2.以丝绸为主要贸易品主要在中国古代什么时期()答案:汉唐时期3.狭义“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答案:绿洲丝绸之路4.丝绸之路存在的地理环境基础是()答案:有农耕定居聚落作为沟通媒介5.以下技术文明,哪一个不是在公元前3000年传入中国的()答案:马匹6.公元前3世纪丝绸之路出现的历史背景,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答案:中亚商团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崛起7.影响丝绸之路兴衰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答案:沿途民族的商业动力8.中原王朝致力打通丝绸之路的动机是()答案:保障中原王朝的军事安全9.丝绸之路北线虽然容易通行,但是在历史上经常断绝,其主要原因是()答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10.北朝隋唐时期,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族群是()答案:粟特人见面课:中国历史地理与当代大学生1.什么是历史地理学?()答案:历史记载的地理面貌变迁2.下面哪一项内容无法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答案: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成分构成3.下面哪一项不是学习历史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答案:帮助我们更熟悉古代文献4.中国近代第一部历史地理学学术刊物是()答案:《禹贡》半月刊5.率先对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答案:竺可桢6.以下哪一个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答案:分析历史文献中对黄河水量的记载见面课:中国的形成及其疆域的变迁1.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出现了“宅兹中国”,这里“中国”的含义是()答案:位于天下中央的地区2.华夏族群心目中,位于天下中心的地区是()答案:洛阳盆地3.什么时候长江流域被纳入“中国”地域范围()答案:东周4.哪位帝王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疆域范围()答案:汉武帝5.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周边民族政权是()答案:高句丽6.今天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何时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答案:宋朝7.汉代以后,哪一个王朝突破了汉武帝时期的中国疆域()答案:清朝8.谭其骧先生所主张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是以什么时期的中国疆域为准的()答案: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的中国疆域9.19、20世纪之交,通过与地方土司签订合约,逐渐侵占中国云南省西部领土的西方国家是()答案:英国10.外蒙古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是在什么时期()答案: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友好条约之时第一章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答案:历史文献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答案:南京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选项:A、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B、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C、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答案:A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
名词解释
1、 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先秦时期少数民族在河套地区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活动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山戎、猃狁、鬼方、林胡、楼烦等。
先秦时期活动在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诸奴隶制王朝的接触主要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的,而与南方地区的楚国婚姻关系的存在则说明当时河套地区的诸少数民族的社会影响力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的多,这也显现出河套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即少数民族占据河套文化发展的主动地位。
9、 河套文化:产生于河套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其地域范围以今天的河套地区为中心,向西可以抵达银川一带,向东与山西省接壤,南跨黄河包括今鄂尔多斯,北依阴山山脉。河套文化包括河套地区所产生的一切社会人文现象。河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特色;共同构建起胡汉交融的文化体系;文化发展具有多层次性,具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特点。
3、 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或称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它以广义的文化领域为研究对象,探讨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线和走向以及人类的行为系统,包括民俗传统、经济体系、宗教信仰体系、文学艺术、社会组织等[1]。
([1] 黄涤明,《黔贵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6;)地域文化主要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文化探讨,其中,“地域”(region)的概念常是古代沿袭或俗成的历史区域,它在产生之初是明确的,但由于漫长的历史泯灭了它们的地理学意义,变得疆域模糊,只剩下大致的所在区域了。
2.1.2 地域文化特点在该界定(2.1.1 中界定的地域文化的内涵)下的地域文化大体表现有五个特点:第一是传承性和乡土性。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形成源于人类长久的发展和积累,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同时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民间,主流实质上是乡土性。
有学者指出“中国地域文化迄今为止还是乡土文化”,“乡土文化的民间性质,它所处的滞后位置,使它呈现出许多文化残状,所以特别具有历史文化品格”。
2.1.3 地域文化结构学术界对地域文化的组成要素有各不相同的看法,其中较为一致的部分认为,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有由不同的层面构成,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1)物质文化: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文化产物。
是人类生存于世界上的基础条件,也包括人们通过自然改造而形成的各种物质产品和人工合成品。
通过物质文化可以判定其生产力的情况,进而证明该地区的发展水平,比如一个城市的城市文化或者建筑文化等。
(2)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是当地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组织之间关系的文化方式、习惯、习俗、制度和法规。
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规范,比如当地特有的经济条例,为了招商或引进人才特有的一些制度规范,当地的婚姻风俗习惯,家庭生活中的行为,政治制度等等。
地域文化作业(4)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填空题1、据地质学家研究,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台湾是以 大陆 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
“东山陆桥” 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
P1-22、春秋至秦汉时期,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闽越”,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文身,他们不少人迁徙到时台湾岛,成为台湾 高山族 族的祖先。
P7 3、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的第一次是隋炀帝时期武贲郎 陈棱 从台湾掳回数千人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
此人被后世奉祀为台湾的“开山祖”,郑成功在台湾为他修“ 开山宫”以为纪念。
P94、13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厦门)。
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P125、 明代中叶 ,政府的文件中正式使用台湾这一名称。
P56、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明末之际抗清名将,也是台湾省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他对收复和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台胞尊称为“ 开台圣王”。
P157、 朱熹于绍熙间任漳州知州,他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使“漳民独蒙大儒之泽”,造就一些文人学者,文化发昌盛,文化教育普及。
P378、 八宝印 是漳州文化的缩影,与水仙花、片仔癀合称“漳州三宝”。
P389、泉州别称“刺桐城”“ 鲤城 ”“温陵”,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P39二、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的名称有( ABCDEFG )P6A蓬莱B贷舆C员峤D瀛洲E 岛夷F 夷州G琉求2、从现存文献看,福建汉族人民较大规模迁居台澎是从 ( C )朝开始的。
P10A 唐B五代C宋D元3、清朝统一台湾的时间是(D)P16A1680年 B1681年C1682年 D1683年4、泉州可称是“宗教博物馆”,以下哪个是泉州所信奉的宗教(ABCDEFG)P41A 佛教B 道教C 伊斯兰教D 景教E 明教F 天主教G 印度教三、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 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1-4全部满分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1-4全部满分地域文化(本)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得分:601. 百越中的被称为()的於越发展较好,文明程度较高。
A. “内越”、“大越”【正确答案】B. “扬越”、“闽越”C. “南越”、“东越”D. “骆越”、“瓯越”2. 商周时期蚕神崇拜中有“蚕示三牢”的说法,其中“示三牢”是指用()三牲来祭祀。
A. 牛、猪、犬B. 牛、猪、羊【正确答案】C. 猪、犬、羊D. 牛、马、羊3. 明代()创立心学,鼓励人们摆脱理学的束缚和教条的蒙昧性,主张知行合一。
A. 马一浮B. 陆游C. 王阳明【正确答案】D. 王充4. 古人喜欢用来作画的“宓家绢”产于()。
A. 杭州B. 嘉兴【正确答案】C. 绍兴D. 湖州5. “双鸟朝阳”图腾表明了双鸟育阳创世、百年和合昌盛的主题,刻有这幅图画的艺术品出土于()。
A. 河姆渡文化遗址【正确答案】B. 跨湖桥文化遗址C. 良渚文化遗址D. 上山文化遗址6. 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大禹陵在今天的()。
A. 绍兴【正确答案】B. 萧山C. 上虞D. 余姚7. 传说大禹巡视江南死在会稽,会稽就是今天的()。
A. 上虞B. 余姚C. 绍兴【正确答案】D. 诸暨8. 大约在()万年前,古老的浙江大地上就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
A. 5B. 10【正确答案】C. 15D. 209. 在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有大量各类玉器,其中以()最为重要。
A. 玉镯、玉玦、玉璧B. 玉钺、玉玦、玉璜C. 玉琮、玉玦、玉璧D. 玉琮、玉钺、玉璧【正确答案】10. 在明代,沿太湖一带,乡民兼营纺织,产棉、绸、绢、丝,这些丝织品统称为()。
A. 湖绉【正确答案】B. 湖绸C. 湖绢D. 湖丝11. 东汉()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A. 叶适B. 王充【正确答案】C. 王守仁D. 陆游12. 因擅长经商而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指的是()。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四答案甘肃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四答案甘肃1、宿迁文化有哪些特征?答:(1)闻名于世的“下草湾文化”使宿迁享有世界生物中心之一、人类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誉。
“下草湾新人”在发展史上地位重要,标志江苏地区古人类社会活动历史悠久。
(2)名人文化及其文化发扬。
如西楚霸王项羽、一代烈女虞姬、民族英雄杨泗洪、新四军师长彭雪枫、少年英雄韩余娟等,弘扬其历史业绩和精神品格,在社会经济活动、城市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并发展为重要的地域人文精神。
(3)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
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使淮海戏、泗洲戏、花船戏、柳琴戏、天岗锣鼓等传统文化艺术绽放出异彩。
(4)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素构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
以洋河、双沟等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在社会文明及城乡经济建设中贡献卓著。
2、南通文化有哪些特征?答:(1)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原始氏族部落古青墩人即其分支,为南通最早先民并传播北方文化。
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灭邢(海安西部,如皋西北部当年属邢国地);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吴军安置郧国遗民于海安县立发乡一带;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北迁都于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并大举移民;汉初东瓯王举国徙江淮间。
几次移民致吴越文化北上海陵(今属泰州)。
晋至梁陈间战乱再致北方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大举南迁至长江下游,海陵移民激增数十倍,北南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然南方文化占统治地位。
(2)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型和次海洋文化特征。
南通地处江、淮间与江海交汇处,隔江南望上海、苏州,北邻盐城、淮安,介于江淮文化和吴文化两大区域交汇部。
滨江临海却长期交通闭塞,2008年之前有海无港,有江无桥,致文化心态呈内陆化趋向。
(3)近代文明文化发达。
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近代文明试验地”之称。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
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
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对地域文化的感受一、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
中央集权之前,各个地域分封割据;中央集权制度以后,朝代更迭,管理区域变化。
西周分封71个诸侯国、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不同的地域就形成了不同的方言、民间信仰、居民建筑等等的不同。
这些鲜明的特点就构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带。
二、我对地域文化的感受中国的地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东部农业文化区、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地区、西部游牧文化地区。
我的主要生活轨迹,集中在东部农业文化区:陕西、河南、北京,分别属于黄土高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燕赵文化区。
不同的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黄土高原的人热情淳朴,中原文化渊源留长厚重保守,燕赵文化粗犷豪放。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风,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要尊重地域文化,没有哪种地域文化绝对的好,绝对的不好,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财富,是支撑当地生生不息发展的源泉,只有立足于当地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当地。
第二个感受就是,地域文化之上,还有共同的文化特点,就是中华文化,是各个地域文化能够形成合力的基础。
第三个感受就是,地域文化的交融、融合,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交通的便利、信息传播的便利。
人教版地理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笔记
人教版地理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笔记一、地理与生活咱们来唠唠人教版地理下册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部分的知识笔记哈。
这部分内容可老有意思了,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大门。
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1. 南方地区南方那可是雨水充沛,气候比较湿润,地形多丘陵和山地,还有大片的平原。
河流也多,像长江、珠江啥的,水资源相当丰富。
这样的自然环境就特别适合种植水稻,所以南方人大多以大米为主食。
而且南方的植被那叫一个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有好多的竹子和热带亚热带的树木。
2. 北方地区北方呢,相对来说比较干燥,尤其是华北地区,降水没有南方那么多。
地形以平原为主,像华北平原就很大很大。
这里的土壤比较肥沃,适合种小麦等旱地作物,所以北方人爱吃面食。
北方的冬天还特别冷,这就导致北方的房屋建筑得比较厚实,保暖性好。
3.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干旱得很,沙漠和戈壁比较多。
水源是很珍贵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是靠高山冰雪融水来维持生活和灌溉。
这里的人大多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养羊、马等牲畜。
他们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之类的,方便拆卸和迁移。
4. 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海拔高,那是世界屋脊啊。
空气稀薄,气候寒冷。
但是这里有很多雪山,雪水融化后滋养了一些高原草甸。
这里的人们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牦牛可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动物。
而且因为宗教信仰等因素,这里的文化也很独特。
三、人文特色1. 服饰南方人因为天气热,衣服就比较轻薄、宽松,颜色也比较鲜艳。
北方人冬天的衣服那可厚了,大棉袄、二棉裤啥的。
西北地区的人们服饰多和他们的游牧生活有关,比如蒙古族的长袍,方便骑马。
青藏地区的人穿藏袍,适应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2. 风俗南方有很多独特的节日和习俗,像傣族的泼水节,可热闹了。
北方的春节就很有传统特色,贴春联、放鞭炮啥的。
西北地区的那达慕大会,有赛马、摔跤等活动。
青藏地区的藏传佛教的一些宗教仪式也很有特色。
四、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葛建雄——地域文化的形成
葛建雄——地域文化的形成第一讲:内容简介: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
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
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
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
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
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
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
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
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
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
全文:(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
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多样性B. 稳定性B. 传承性D. 单一性2. 中国四大古文化之一的“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辽河流域3.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所有以上因素4. 地域文化中的“民俗”包括哪些方面?A. 传统节日B. 民间艺术C. 民间信仰D. 所有以上因素5.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促进旅游发展B. 增强民族认同感C. 丰富文化多样性D. 所有以上因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范围内,由当地居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7.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_________的支持和_________的参与。
8. 地域文化中的_________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9. 地域文化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在地域文化中,_________是体现一个地区特色的重要标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域文化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
12. 简述地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3. 简述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地域文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15. 论述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与机遇。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 D5. D二、填空题6. 地理环境、历史背景7. 政策、社会8. 传统9. 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10. 方言三、简答题11. 地域文化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背景,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
国开电大(北京) 地域文化(本) 形考任务1-5答案
形考任务1(预备知识:第一章;分值:20分;需辅导教师评分)问题: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对地域文化的感受。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
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形考任务2(预备知识:第二章;分值:20分;需辅导教师评分)问题:结合北京历史,简析北京文化风貌的特点与意蕴。
要求:500-1000字。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的陪都及金、元、明、清、民国(北洋政府)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
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938年,辽太宗将幽州定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号“析津府”。
是辽国陪都,人称燕京,是为北京建都之始,1153年,金朝设中都,2014年是北京建都1076周年。
金中都人口超过一百万。
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地域文化
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 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吸 收影响 椅子与床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产物 中国的民乐也基本是少数民族来的, 从西方传过来的。 石窟等艺术也都是以少数民族的为主
福建信妈祖(海上保护 神 – 林默 – 能看病,救护 落难海员,后来死在救助 海难时,被认为成为女神 了 – 从宋朝到清朝,妈祖 显灵救船的记录很多,于 是她开始被供奉) 民间信仰有地方性, 离开这个地方,就不再有 存在的意义了。
地域文化离开了自然环境则很难存在。 最好的例子是北方的旗人进京后就变了文 化。 外来民族(游牧文化)接受汉文化 (农业文化),还是因为汉人的土地更适 合于农业发展。
中国 园林
→整齐划一,均衡 对称,线条简洁, 直率开朗,和盘托 出→外向性、开放性
地域文化对交通工具与道路的影响.
地理间文化差异大是应该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 当时交通最方便的南北大运河,最快速度从 杭州到北京还需要很长时间。 没有机械运输的年代,物质的交流是很难的, 因为运粮的人自己也要吃 古代东南经济好,但是向西北运输的时候就 很难,因为逆流而上 交流运输不便导致了地方的分割 – 区域文化 形成
千古第一村——流坑
民族服饰
八大菜系 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 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 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 系 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 食则不同。如 西藏的酥油茶 à 主要是取材 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当地的老百姓 吃得起经常吃的。 高级的川菜是不辣的 饮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的形成(四)民间有一句俗语,一方燕子衔一方泥,换个意思表达,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确,江南的小桥流水和塞北的大漠风沙是不同的,不同的地域,也就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可是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相隔很近的地方,风俗竟然也会不同。
比如杭州处在吴语方言的包围圈中,可杭州的方言为什么带有北方方言的味道?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的背后蕴藏了什么?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格局,导致了在各个诸侯国内,诸侯们的政治权力起着决定作用,比如周王朝的传统服饰是宽袍大袖,传统的战争方式是驾驶战车厮杀,但是在周王朝下属的一个诸侯国、赵国境内,却发生了一次改变传统服饰、改变战争方式的变革,它是怎样发生的?它对赵国这一带的地域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例子,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燕赵地区原有的地域文化,而作为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例子,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拓跋宏,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这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发展变化,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政治权力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再次,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作用,但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分布和迁移也是影响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习惯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各个民族的迁移和分布,会给当地的地域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全文:(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建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5000年的文明记忆。
民间有句俗话“一方燕子衔一方泥。
”换个意思表达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确,江南的小桥流水和塞北的大漠风沙是不同的。
不同的地域也就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可是,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相隔很近的地方,风俗竟然也会不同。
比如杭州处在吴语方言的包围圈中,可杭州的方言为什么带有北方方言的味道?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它的背后蕴藏了什么?上海复旦大学葛建雄教授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形成地域文化的主要原因,我们已经讲了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自然环境,另外就是移民。
但是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地域的话,起作用的还不止这两个因素。
那么政治因素,它也起了非常大的,有的时候甚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国家,它的政治因素,主要的是通过它的行政机构、行政区域来起作用的。
对一个地方上面讲,对它作用更大的可能不是直接的中央,而是这个地方的政府。
所以我们讲的地方的行政区划,它对这一个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今天我们首先要讲一讲第三个因素,也就是政治权利和行政区划的影响。
那么说到政治权力呢,我们知道在一个中央集权的体制下面,从理论上讲,皇帝和政府是什么都可以管的,没有什么你老百姓自己来决定的事。
那么地方上的政治,它也是通过中央到各级政府一级一级这么贯彻下来的。
在中央集权制以前,比如春秋战国的时候,那么全国来讲是分封格局。
(分封格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主要政治格局。
它是沿袭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当西周灭掉商朝后,对亲属、功臣等进行分封。
西周初年,共分封71个诸侯国。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让诸侯国守卫王室周围,以安天下。
是在生产力不发达、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中央更好地控制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
但在各个诸侯国内,诸侯们的政治权力起着决定作用。
)但是从一个小的地方来讲,它也是政治权力起着很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面,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当然他这个个人意志有的也是根据客观条件定下来,有的可能真是他的主观意愿。
不管怎么样,他的个人意志往往跟法律跟政治的需要一样,产生巨大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格局,导致了在各个诸侯国内诸侯们的政治权力起着决定作用。
比如周王朝的传统服饰是宽袍大袖,传统的战争方式是驾驶战车厮杀。
但是在周王朝下属的诸侯国赵国境内,却发生了一次改变传统服饰改变战争方式的变革。
它是怎样发生的,它对赵国这一带的地域文化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那么对一个地方来讲呢,这样一种因素,在某种特定的阶段里面,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
那么我们还是用具体例子来说明吧。
一个比较早的例子,我们北京这一带,大家都说是燕赵文化。
赵国在历史上面就曾经在今天的河北山西包括内蒙的一部分都曾经是赵国领土。
赵国曾经有过重大的事件,就是赵武灵王,他进行一次改革,叫做胡服骑射。
就是把服装跟胡人学习,来推广骑马射箭。
那么这个风尚经过他的改革,可以说在当时个诸侯国中间第一个讲究这种尚武精神,推广胡服骑射那就是赵国。
这个风俗一直影响下来。
那么他靠什么推行?当然他是国王,就靠他的政治的权力推行。
那么这个背景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他推广胡服骑射以前,中原人这个马,主要不是骑的,是用来拉车的。
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影视片春秋时候打仗怎么打?就是马拉着车,人站在车上,用长矛或者刀这么打。
下面的步兵是保护这个车的。
主要的武器主要的攻击或者防御的手段,是马拉着车,是马车。
当然这种打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弊病也很明显。
你看一个车要马拉着走,如果路不好,就不能拉。
没有路,它也过不去。
所以要沿着路走,或者平坦的地方,才能够起作用。
那么这个马拉着车,如果这个马自己摔倒了,或者死了。
车当然也就不动了。
那个时候这个车,就没有什么机动性、优越性,反过来成为一个靶子。
这个车还得人家保护。
但是匈奴人他们就不是车,他们是骑兵,骑马。
所以在双方发生战争的时候,胡人的优越性他灵活、机动、攻击能力强,很快就显示出来了。
但是中原人一直没有想到要学胡人的长处。
赵武灵王他在跟匈奴胡人的战斗中间,他就发现了对方的长处,他甚至自己深入到今天内蒙古这一带去看,去学习去了解。
定下来以后,他就下令要学骑射,不能再用车。
学匈奴骑马骑着马。
骑着马以后射箭,学射箭,推广骑射。
与此相应,他就改革服装。
这个服装为什么改革呢?因为在这以前,中原人华夏的民族这个服装叫上衣下裳。
上面是衣服,下面呢,实际上就是裙子。
男人也是穿裙子的,不是什么长裤。
袖子也比较大。
你想在打仗的时候,他本来站在车上或者步兵,那么穿这个裙子,也没什么关系。
那么现在骑马了。
穿裙子怎么骑法?所以服装要改革。
不但要学匈奴人骑射的服装,而且服装本身要紧身,要能够符合战争的需要。
所以他就提出来要进行服饰的改革。
这个阻力非常大。
(由于赵武灵王提出的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原人的传统服饰,因此在施行之初阻力很大。
以他的叔父公子成为代表的旧官僚拒绝胡服骑射。
他们不仅公开反对,甚至称病躲避上朝。
群臣们也都不愿意穿戴胡服,怨言四起。
在这种巨大的阻力面前,赵武灵王没有动摇,他还坚决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
)但是他是下决心推广,非得照他的办,作为个人他很悲惨,最后在权力斗争中间,是被儿子包围,饿死在宫殿里面的,但是他这个改革成功了。
赵国第一个实行胡服骑射,所以军力大大的增强,而且从赵国开始,周围那些诸侯国家,以后都学了这一个。
所以从那个时候以后,中原地区,车就漫漫淘汰了,基本上军队,就是以骑兵为主了。
衣服也就发生了变化。
那么他这个地区,赵国统治的地方,从他的地域,这个范围的文化,就发生了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在服饰上面,在武器,在战争的方式方面,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是靠什么?完全是靠政治力量推动。
要不是推动不起来。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例子,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燕赵地区原有的地域文化,而作为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例子,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拓跋宏,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这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发展变化,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政治权力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呢?)那么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如果说这是华夏民族,主动去学习少数民族长处的,下个例子是倒过来的,是少数民族,它主动学习汉人的长处的,那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那么北魏,发展到孝文帝的时候,已经相当强大,基本上把北方,已经都统一起来了。
但是孝文帝,通过对全面的情况的学习,了解,他深知华夏文化,要比他们拓跋鲜卑要高得多,他也知道如果想巩固北方,想进一步统一南方的话,不学习汉族的先进的文化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坚持推行汉化。
他这个非常彻底,他为了改变本民族的习惯,他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迁都。
把这个首都从今天的大同,当时叫平城,迁到了洛阳。
这有什么不同呢?因为平城这个地方,是当时很多少数民族内迁,特别是拓跋鲜卑,他们都聚集在那里,但是洛阳这一带,主要的还是汉族,原来华夏诸族,而且它周围的环境,都很适合华夏民族发展,把(鲜卑族)过来以后,就迫使他们处在这个汉族,华夏诸族的汪洋大海中间,促使它的改变。
所以坚持迁都,那么这个也是反对的。
他的兄弟,包括他的儿子,都坚决反对,四他当时没有办法,他不能说迁都,迁都都通不过,他怎么办。
他就说要南伐,要去打南方,所以军队一路过来,大臣知道打南方,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未必做好准备,那么大家劝他:“你别打。
”那么“好,我要不打可以的,我现在到了洛阳,就迁都洛阳。
”所以他只能采取这种。
造成既成事实,大家反正,你只要不南伐,就同意吧。
所以大家都同意了他迁都。
那么迁都到那里以后呢,反对的人多得不得了,一个理由就是这里太热,夏天他们难过,过不了。
那么他只能折中,就是对一些贵族年纪大的老干部,都可以允许,夏天回到北方去,到秋天再来,避暑。
他儿子甚至有时逃回去,采取这种办法(抗拒迁都)。
他也是依靠政治权力,最后终于把这些人压下去了,那么这样把首都迁成了。
迁成以后,他进一步大刀阔斧(改革)。
首先改姓。
他自己姓拓跋这个一看就不像个汉人,他改名,改姓元,所以你看唐朝诗人元稹,还有唐朝的元结,这些人就是拓拔氏的后代,后来就姓元了,拓拔这个姓就没有了。
还有呢,换服装。
全部的服装全部要改成汉化服装。
把民族服装都改掉了。
最厉害的一手,不许再讲鲜卑话,在朝廷上。
有的人反对,我们年纪大了,学不会。
好,年纪大的学不会,暂时不学。
年纪轻的先学。
就全部要讲汉话。
他采取这个措施,而且是从上到下,首先是自己的皇族、贵族、高官先改,然后改民间。
用这种办法。
那么经过他这么一改,你看,原来北方鲜卑族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以后经过他的改革,基本上特色就都改掉了,都改成汉化,当然中间经过几次反复,但是到北朝结束隋唐的时候,的确这一代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再有鲜卑的影响,没有什么其他的,这个文化就改掉了。
当然他中间斗争也是很激烈的。
要是他没有用政治权力推行的话,这恐怕是很难实施的。
另外一个就是农业。
我们知道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包括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地方,现在都是农业地区。
但历史上面很多原来都是牧业地区,或者半农半牧的。
有的地方是养殖捕捞的,是狩猎的。
但怎么会都变成了农耕地区呢?这个也是政治权力起的作用。
因为中国历来以农立国。
所以统治者凡是你这个地方归他统治,他就要推广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