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每日一题神经_体液_免疫调节网络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带答案)
必修三知识点1.人体的体液是指(1/3)和 (2/3). 内环境是。
标出内环境三种成分及转化关系。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P4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
内环境的作用是。
P54.细胞直接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红细胞—,肝细胞,肌细胞等多数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最高是,最低是。
CO2正好相反。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无机盐离子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P57.血浆PH值为,其稳定与等缓冲物质有关。
人的细胞处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8.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反应。
食物中的Na2CO3会与血浆中的反应。
9.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和。
P710.叫做稳态。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P911.内环境稳态与(四个)系统的功能联系。
12.列举出四种组织水肿的原因。
13.试说出三种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
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包括五部分?P1615.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来实现,若其受损,即使有反应,也不能叫做反射。
16.神经元包括和,后者包括和。
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
17.如何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18.缩手反射、膝跳反射都属于反射。
经过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叫做反射。
19.兴奋是以(也叫)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P17传导的方向是的,与膜的电流方向一致。
P1820.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这称为,主要原因是。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电位表现为,这称为,主要原因是。
21.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突触包括三部分结。
22.突触后膜一般是,其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引发突触后膜变化,从而引起后一神经元产生。
P182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的。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每日一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答案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a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C.切段d刺激b,可引起效应器收缩,此过程为反射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通过神经调节相关知识。
由于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结构,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图中a为效应器,c为神经中枢、d为传入神经,B错误;切段d刺激b,可引起效应器收缩,由于缺少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的参与,不能称为反射,C错误;Ⅱ处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受刺激部位膜外的电位由正变负D.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位由正变负2.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种类很多,既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B.神经递质是内环境的成分C.神经递质的释放不消耗ATPD.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神经递质不一定被分解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C.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3.【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相关知识。
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呼吸酶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B.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组织液、淋巴多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D.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2.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A.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 B.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C.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健康人由平静状态转为剧烈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pH保持稳定不变 B.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pH的稳定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大量出汗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右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6.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的形成。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C.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7.大鼠的皮肤、粘膜和内脏都分布着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图示不同皮肤温度条件下,大鼠温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抑制机体产热 B.38℃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等C.43℃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D.28℃或43℃时,机体在下丘脑产生冷觉或温觉8.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06免疫调节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1.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答案】D【名师点睛】“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由HIV(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引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B.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C.感染HIV的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诊断D.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始终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答案】B3.下列有关人或动物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T细胞只存在于胸腺和骨髓C.浆细胞合成的抗体在体外就失活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与生俱来的【答案】A【解析】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A项正确;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可以在血液中运输,B项错误;浆细胞合成的抗体可以在体外表现活性,C项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特异性免疫,是接触抗原后才产生的,D项错误。
4.近年来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肆虐全球。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胸腺嘧啶的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B.病毒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均由宿主细胞提供C.用35S或32P标记的乳酸菌不能对T2噬菌体的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标记D.消灭侵入人体细胞的病毒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免疫的相关知识。
T是DNA分子特有的碱基,因此含胸腺嘧啶的病毒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A正确;病毒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由病毒自身提供,B错误;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的病毒,不能寄生在乳酸菌中,C正确;消灭侵入人体细胞的病毒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三每日背诵材料
考前一撇背诵07 4月27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是主导)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①促性腺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
②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
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3. 免疫系统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破损、突变的细胞以及器官移植中所提供的器官),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5.抗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具有特异性)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形成与分泌和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和组织液中。
6.记忆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
7.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8.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9.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例如细菌外毒素主要是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主要是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病毒感染时,先通过体液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彻底消灭。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神经_体液_免疫调节网络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38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关于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淋巴细胞C.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寒冷环境中,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参考答案】B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C.内分泌腺只能参与体液调节不能参与神经调节D.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2.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3.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査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人可能肝细胞发生了病变B.此人尿素氮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肾功能正常C.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D.该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有—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1.【答案】A【解析】神经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体液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主要是激素,所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A正确;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错误;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素促进重吸收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
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A正确;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等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人类疾病的产生不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如白化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D正确。
免疫调节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10月23日免疫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免疫接种有①注射抗体和②注射抗原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的治疗属于方法②B.方法①在接种对象体内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C.方法②是通过使人体患病然后获得免疫力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预防一些传染病【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方法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方法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治愈者的血清中含有特定的抗体,故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治疗可以治疗一些传染病,此方法属于方法①,A错误;注射抗体不会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注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使不患病个体获得免疫力,B错误;注射抗原(灭活的病原体),使得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所以方法②不会使人患病,C错误;根据上述方法②的优点,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相比于方法①注射的抗体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方法②的免疫预防效果更好,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D正确。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泌溶菌酶与高尔基体有关B.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暴露的抗原C.淋巴细胞包括B细跑、T细胞和吞噬细胞D.吞噬细跑在第二、三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2.为检验某制剂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用含不同剂量该制剂的饲料饲喂健康小鼠,一段时间后给小鼠注射绵羊红细胞,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针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能导致其溶解)的含量得到下图结果。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Na+B.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D.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2.关于细胞外液酸碱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到7.45之间波动B.人体做剧烈运动时,静脉血浆中的pH暂时降低C.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D.pH过高时,呼吸加快加强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B.某流感患者的体温持续维持在38 ℃,说明其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冬天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时,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要较其他过程更早、更强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量的过程只受大脑的控制4.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5.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过程中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B.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淡的食盐水,以维持细胞外液中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D.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大量出汗,因而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明显下降C.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7.如图表示甲和乙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合的是A.若如图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则甲表示胰高血糖素,乙表示胰岛素B.若如图表示进食过咸的食物后,则甲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乙表示抗利尿激素C.若如图表示人进入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则甲表示皮肤血流量,乙表示耗氧量D.若如图表示垂体被破坏后,则甲表示甲状腺激素,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8.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9.神经元表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突触的前膜面积一般比后膜发达B.神经元内的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C.完成反射的反射弧至少要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构成D.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10.下列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A.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后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11.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 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D.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1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二、非选择题13.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1)在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量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 ,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3)乙酰胆碱与位于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 .(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 .14.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回答:(1)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A结构中的下丘脑.当③激素增多时,④和⑤都将增多,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 体温调节中枢是____________.(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作用范围较广泛的是________________.15.人体的甲状腺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是某同学研究药物对氨水杨酸对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员给大鼠饲喂含一定量的对氨水杨酸饲料,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关检测,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组大鼠的处置是 .(2)从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导致实验组甲状腺变重的主要原因是 .(3)寒冷条件下,对照组大鼠和实验组大鼠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分别是和 .(4)该同学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大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临床也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2.【答案】D【解析】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A正确;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大量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pH略有降低,但在缓冲物质的作用下,很快会恢复稳定,B正确;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C正确;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此时的pH应该是过低,而非过高,D错误.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知识.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A正确;体温恒定,体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冬天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活动要较其他过程更早、更强,C错误;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量的过程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活动的结果,D错误.4.【答案】A【解析】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名师点睛】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答案】B【解析】本题以长跑比赛为素材,考查人体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运动过程中,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错误;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的丢失,因此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淡的食盐水,以维持细胞外液中渗透压的相对稳定,B正确;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C 错误;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大量出汗,因而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D错误.环境一段时间后,则皮肤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C错误;垂体被破坏后,则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D错误.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据图可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约为-70mV,就是指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A正确;刺激突触a时,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6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小,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内流,B正确;由B的分析可知,在刺激突触a时,突触a 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小,说明出现了阳离子内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a为兴奋性突触;而刺激b时,据图可知,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8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大,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外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b是抑制性突触,C正确;据图可知,突触a、b的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存在延迟,D错误.11.【答案】D【解析】由于d、e为拮抗作用,其余直接相邻激素之间都是协同作用,故a为生长激素,b 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A正确;生长激素侧重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侧重促进发育,B正确;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C正确;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影响较大,D错误.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胰岛素作用是使血糖浓度降低,随着曲线a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A错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着曲线b血糖消耗速率的上升,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度加快,B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是1 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3.8 mg/kgmin,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此时血糖肯定是降低的,为了防止血糖浓度过低所以只有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错误.13.【答案】(1)负电信号→化学信号(2)减少减慢(3)突触后膜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抗Aβ的抗体与Aβ特异性结合,减少Aβ的沉积14.【答案】(1)传入神经(纤维)传出神经(纤维)(2)垂体和内分泌腺分级调节(3)神经和体液调节下丘脑(或A)(4)反射弧体液调节【解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传入神经,⑦表示传出神经.(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有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下丘脑能够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能够分泌促激素,相关腺体能够分泌相关激素;下丘脑通过垂体对内分泌腺的调节,体现了分级调节过程,即下丘脑分泌的③激素增多,会促进垂体分泌④促激素增多,从而促进内分泌腺分泌活动增强.(3)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中枢是下丘脑.(4)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反射弧进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体液运输进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15.【答案】(1)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2)实验组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少,经反馈调节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增生(3)增加基本不变(4)通过体液运输经反馈调节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增生.(3)对照组大鼠由于没有加入对氨水杨酸,大鼠在赛冷的刺激下,会通过神经调节使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实验组由于加入的对氨水杨酸可以抑制大鼠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因此赛冷时其含量基本不变. (4)该同学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大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临床也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11。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每日一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含答案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b的某处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膜便处于外正内负状态B.若图中的c受损伤,则刺激图中的b仍能实现反射活动C.当Ⅰ处有神经冲动传来时,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D.Ⅱ处的神经递质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参考答案】D1.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B.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D.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2.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若刺激A点,图B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通过检测电表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兴奋由b点传递到c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1.【答案】B【解析】当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就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综上分析,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且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A、C正确,B错误;突触是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的部位,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正确。
精品-新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每周一测1含解析必修3
每周一测一、选择题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A.神经递质B.CO2C.Na+D.O22.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①为A神经元的树突B.⑤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性受体C.③是突触后膜D.②中内容物释放至④中主要借助于③的主动运输3.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
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1溶液来代替B.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4.聋哑人要理解同伴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要依靠的中枢是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听觉中枢⑤语言中枢A.③⑤B.①③C.①③⑤D.①④5.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B处,可在A、C处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①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6.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膜的外表面均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其中甲图中bc=cd,乙图中ab=bc,甲图中bd的距离同乙图中ac的距离相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甲图中的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乙图中的b点,a点先兴奋,c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甲图中的c点,d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同时刺激甲图中的b点和乙图中的a点,灵敏电流计均发生两次偏转,两次偏转之间间隔时间乙大于甲7.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神经递质需要血液的运输才能到达作用部位B.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C.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过组织液中的扩散过程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8.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运动提供能量B.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C.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可能仅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实现D.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10.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是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1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两侧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电位变化。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每天过关练习 1-3附答案
1、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和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对吗?(V)2、血浆中含有激素、尿素、抗体、缓冲物质等物质。
(V)3、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V)4.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X)5、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X)6、葡萄糖在血浆中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X)7、病人体温维持在40 ℃的高温时产热大于散热,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V)8.冬季产热多,散热少,夏季则相反(V)9.在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失调时,均可通过口服相应激素得到一定的缓解(V)10.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只有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方可保持体温稳定(V)1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V)12、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X)13、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X)14、正常人体内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HCO-3与H2CO3等缓冲物质。
(V)二、填空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进入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_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2、2004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劣质奶粉”事件,为什么食用了“劣质奶粉”的婴儿会变成“大头娃娃”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神经_体液_免疫调节网络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亿』典钢蛊线下列关于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 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淋巴细胞C. 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一一体液调节D. 寒冷环境中,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参考答案】B【试题馨析】女鲨考瓷韵是神经-体兼-免疫调节前相关嶷读・免疫系统荷使免疫功能蜀种经词节后休淒调节吉劭詡关’三渚扶同肄特抚体內冰境穩净” A王览;壽官移哇=\岂畏那制剂主要咋黒于丁蘇巳细建,使甚罐轨瓷皿,以此果使竞疫系统嚮时更于壬兰峯靈藉应答状态*乩弓遙低査疫;^提高移愷的成功愛,B 潼僕;水垒平驚由.下丘诂的渗透匝惑女莠电竟幻渗遼匡的愛比寸亠蛉分泌滋嘆,厳索再总劉相鱼的渥节作兀斯以水盘平覽谟节韵方丈为神经一生咬苗苇?C正餐;寓冷环建诒,釉经系統兴奋屋兔鬲,卸扶強激盍轉肃上喪素分決垢多,人体新陈代蛊汨屯珍加耗更愛,熔爭之姨'臥线特依济宜定,D正碑’推荐1.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B. 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C. 内分泌腺只能参与体液调节不能参与神经调节D. 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2. 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 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D.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3. 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査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此人可能肝细胞发生了病变B. 此人尿素氮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肾功能正常C. 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D. 该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1. 【答案】A【解析】神经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体液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主要是激素,所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A正确;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错误;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素促进重吸收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2019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目标导航 1.通过识图和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2.结合教材图解,建立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模型,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阅读P31)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其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31-331.体温恒定的调节(1)人体热量的(2)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3)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4)体温调节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①渴感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二者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判断正误:(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
( )(2)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
( )(3)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 )(4)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 )(5)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 )(6)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 )(7)激素不提供能量,也不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
( )答案(1)√(2)×(3)√(4)√(5)√(6)×(7)√一、体温调节1.人的体温相对稳定的原因2.人的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条件下直接参与产热的激素有哪些?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案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教师版)
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练)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与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所以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B错误;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C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正确。
2.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B.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C.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D.递质小泡、血浆蛋白、激素属于内环境成分【答案】A【解析】内环境稳态包括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血浆、组织液、淋巴属于组成成分,因此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A正确;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错误;造血干细胞和B细胞都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3.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答案】D【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可在一定氛围内波动,故AB正确;年龄和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故C正确;血液中每种成分含量的变化不是误差,而是正常的波动,故D错误。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神经_体液_免疫调节网络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关于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淋巴细胞C.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寒冷环境中,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参考答案】B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C.内分泌腺只能参与体液调节不能参与神经调节D.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2.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3.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査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尿素氮14.6 mg/dL 6.0~23.0血糖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217 mg/dL 50~200总胆固醇179 mg/dL 150~220 A.此人可能肝细胞发生了病变B.此人尿素氮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肾功能正常C.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D.该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有—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1.【答案】A【解析】神经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体液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主要是激素,所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A正确;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错误;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素促进重吸收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答案解析
每周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说法正确的有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C.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D.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2.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后,人体内调节自身的产热和散热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3.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后,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③机体耗氧量降低④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30 ℃到0 ℃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条件反射B.高烧不退的病人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失调,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C.食物中缺碘会引起人体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减少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水平升高5.下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激素X的含量增加C.图中表明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6.一般来说,当人们感到口渴时,其体内的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8.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刚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D.受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发生不自主战栗9.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可以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列关于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淋巴细胞
C.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寒冷环境中,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参考答案】B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
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
C.内分泌腺只能参与体液调节不能参与神经调节
D.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
2.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B.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
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3.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査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人可能肝细胞发生了病变
B.此人尿素氮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肾功能正常
C.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
D.该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有—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1.【答案】A
【解析】神经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体液调节涉及的信息分子主要是激素,所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A正确;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错误;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素促进重吸收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
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A 正确;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等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人类疾病的产生不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如白化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