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

合集下载

18-19 第1单元 3 杜甫诗五首

18-19 第1单元 3 杜甫诗五首


本 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返 首 页

习 ︱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诗眼
夯 实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


础 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 时 分

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 作
设问方式:


1.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基 础
2.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课 时

解答古诗词“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 精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文 本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3 杜甫诗五首

[作者名片]

︱ 夯
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远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父
层 作
探 究
亲杜闲做过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等官。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


精 研
人,人称“诗圣”。唐肃宗时,官授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

基 础
是这“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诗的关键。它唤起了诗人一连串具体的回
课 时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哀江头(1)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哀江头(1)

《哀江头》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赏析这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4、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哀思一、作者及背景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号称“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诗歌更多地反应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及对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他的诗歌,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时,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曾经的万国之都、黄金之城如今被异族占领,不复昔日荣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难免十分痛苦。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想起昔日贵族出游胜景,不由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二、朗读诗歌,规范读音。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哀痛的情感。

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字音、停顿、重读。

自由朗读,找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板书:哀诗眼)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句含义。

(2)把诗歌分为三个层次。

四、思考、交流1、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对这首诗歌分层次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大家都体会到这首诗歌表达的是悲哀的情感,那么你认为诗人是为了什么而哀呢?明确:自己流离失所百姓饱受战乱君王不幸蒙难杨妃身死异乡国家动荡不安2、找一找,诗中的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的哀情?明确:少陵野老吞声哭,人生有情泪沾臆等细柳新蒲为谁绿,苑中万物生颜色等3、诗人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哀情呢?(运用了何种手法)明确:直抒胸臆间接抒情4、大唐盛世是如何沦落到如此哀境的?诗句中有何体现?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君王的不思进取,贵妃的骄奢淫逸,统治阶级的佚乐无度。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前贵族们春游曲江的繁华景象。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演示课件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见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泉爆眼竹无 声声中惜一细岁流除,树春阴风照送水暖爱入晴屠柔苏。 统乱编花教 渐材欲三迷年人级眼下,册浅第草一才单能元没马蹄。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统组编合 教作材:三四年人级为下一册个第小一组单,元想象自己是试水鸭群里的一只小鸭,想象早春时自己试水时的神态、对话与情绪是怎样的,开展对话。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 图,一幅是飞雁图。这首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题鸭戏图的诗。
Hale Waihona Puke 曾几(1084年—1166年),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曾几(1084年— 1166年),字吉甫, 自号茶山居士。南宋 诗人。曾几学识渊博, 勤于政事。其诗风格 清淡,词意明白,语 言轻快,形象也较为 生动,内容多写个人 日常生活,亦有抒写 爱国抗金之作。著有 《茶山集》。

1-3杜甫诗五首

1-3杜甫诗五首

的深厚情怀。
《登岳阳楼》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
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通篇是“登岳阳楼”诗,
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 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 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 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又呈吴郎》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 (767) ,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老妇人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 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诗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 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 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 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 乱不禁涕泪满巾。
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
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
词句。请指出《月夜》中的“诗眼”。
提示
所谓“诗眼”是能统领全诗的、“能使全句皆奇”的字
眼,《月夜》一诗,字字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
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
(2)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品评 什么时候才能够共同倚窗望月,让月光洒照我俩身上,
泪痕消失。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 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双照 ” 而 泪痕始干,则“独看” 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如果 说,“ 独看 ”的泪痕里渗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那么, “ 双 照”的清辉中则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

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哀江头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哀江头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哀江头教学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杨贵妃等史实;2.让学生掌握今昔对比、用典和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以及如何欣赏诗句语言。

3.体会诗人感时伤乱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对比、反衬、用典等手法的运用;抓出诗眼。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欣赏诗句语言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一.新课导入,检查背诵。

我们学过杜甫的不少作品,多数是忧国忧民的,其原因是他遭遇了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乱”。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和这段历史有关的诗歌——《哀江头》。

二.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三.整体感知1.点学生朗读诗歌,师正音。

2.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意。

学生可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大意,可提问,师解释说明。

3.三次朗读诗歌,思考:该诗可以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依据是抓住时间词:春日——忆昔——今何在)1)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

2)第二部分为接下来八句,写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繁华盛景。

3)第三部分为后八句,写诗人在沧桑巨变之前的哀思,总结了全篇,且照应了开头。

四.探究文本1.本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有没有诗眼?依据是什么?明确:诗眼是“哀”,从“吞声哭”、“泪沾臆”等诗句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是哀伤悲痛的,通过诵读诗歌,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乱/忧心国家的情怀。

2.诗人是如何来到曲江边的?在诗歌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表示动态和感受的词语,看看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吞声哭”:此哭不是放声哭,而是不敢发出声音地哭。

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处在被叛军占领的地方的艰难处境。

“潜行”:不是正大光明地走在街上,而是偷偷地走在偏僻之地。

3.诗人在曲江江头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明确:“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

杜甫诗五首课件

杜甫诗五首课件

杜甫诗五首课件杜甫诗五首课件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而著称于世。

他的诗作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观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五首杜甫的诗歌来一窥他的才华和思想。

第一首诗是《登高》。

这首诗是杜甫在登高的时候所作,他用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

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杜甫展示了自己对于人生矛盾和苦难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逆境中坚持不懈的勇气的赞美。

第二首诗是《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是杜甫在夜晚思念已故弟弟时所作,他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伤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首诗是《登岳阳楼》。

这首诗是杜甫在登临岳阳楼时所作,他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第四首诗是《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是杜甫在夜晚思念已故弟弟时所作,他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伤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五首诗是《登岳阳楼》。

这首诗是杜甫在登临岳阳楼时所作,他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通过这五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歌才华和思想深度。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18-19 第1单元 3 杜甫诗五首

18-19 第1单元 3 杜甫诗五首
返 首 页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3.诗中的“忆”字领起了后文哪几句?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3 杜甫诗五首
[预习——夯实基础]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鄜 州( . (3)虚幌 ( . (5)明眸 皓齿( . (7)戎 马( .
【答案】 (8)chè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 ) ) )
(1)fū (2)huá n
(2)云鬟 ( . (4)嚼啮 ( . (6)柏 森森( . (8)天寒地坼 ( .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探 究 ︱ 精 研 文 本
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 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 《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返 首 页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文脉梳理] 前四句: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 五至十二句: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日 今昔对比 《哀江头》曲江的繁华景象 后八句: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探 究 ︱ 精 研 文 本
【答案】
诗人在曲江看到“锁千门”,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
地构成对比。“细柳新蒲” ,又是一个春天到来了,只见细柳袅袅,茵茵蒲芽, 生机盎然。 “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肝肠寸断的悲 痛:江山易主,旧的主人仓皇出逃,如画江山沦入敌手。

级下册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

级下册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

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可能包括以下三首诗:
1.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 《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古诗的学习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和了解中华文化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阅读古诗原文、解析和背景资料等方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粤教版语文高二第一单元第3课杜甫诗五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第一单元第3课杜甫诗五首
答案
(2)颔联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 答案 不能。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出的 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的意境。 “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 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
答案
(3)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 答案 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
《登岳阳楼》 自“安史之乱”后,诗人流离失所,长期漂泊于西南一带。自大历三年 (768)正月,诗人从夔州出峡,漂泊江湘一带,至此邂逅心仪已久的岳 阳楼。登楼眺望,触景生情,忧从中来。于是,这首有着宏阔气象的借 景抒情“登楼”诗于该年冬诞生了。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读懂领 悟本诗的思想感情。
自主梳理
诗海拾贝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意解读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 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本诗由两个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 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 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 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中两 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中两个动词是“含”、“泊”,一动 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 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

杜甫的古诗一二三年级

杜甫的古诗一二三年级

杜甫的古诗一二三年级一二三年级杜甫的古诗如下: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8、《即事》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9、《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0、《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杜甫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杜甫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杜甫
一年级的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几首古诗词。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下面是几首适合一年级同学背诵的杜甫诗作:
1.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2.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登高远望,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

3.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绝句,通过对黄鹂、白鹭、雪和船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4.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以寻花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花丛中的蝴蝶和黄莺,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5.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在月夜中回忆远在他乡的弟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同学们,这些诗作都是杜甫的经典之作,希望你们能够认真背诵,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味。

语文:1.3《杜甫诗五首》

语文:1.3《杜甫诗五首》

巩固所学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 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 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自‛,独自,自顾自地。‚空‛,徒劳。碧草 映阶,独自呈现出一派春色,黄鹂隔叶啼鸣,徒然 婉转动听。用了这两个字,青草自绿和黄鹂好音的 亮丽景象就反衬出庙宇的荒凉。表达了诗人的怀古 寂寞之心。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写得怎样?
• 作者主要通过以虚写实表现手法, 通过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 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 己这个远行之人,来表现“思家” 的。诗人从家人思念自己落笔,让 对方思念自己的形象呼之欲出,仿 佛他们就在自己眼前,由此可见自 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深。
迁移拓展
1.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一 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 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湿”,沾湿。“寒”,生出寒意。 夜深露重,雾气沾湿了妻子高高的发髻。清冷 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她柔润如玉的双臂一定生寒 了。 “湿”和 “寒”可触可感,表现了妻子望月之 久,忆夫之深。更深层的,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 妻之深的痛苦现实。
•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庄严:人格 瑰丽:艺术 永久:影响
杜 甫 草 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高考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 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是一道手法鉴赏题。答题时的步骤: A先要点明手法, B再结合诗的内容分析怎样用这种手法, C再点明这样写的效果。 答题示例: A诗人采用想象的手法(或以虚写实), B不说自己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却说妻子在鄜州 望月怀念自己,比直写自己思念之情多了曲折含蓄, C更能表现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痛,牵挂之深。构 思奇特,让人回味无穷。

杜甫诗五首课件

杜甫诗五首课件

2、问题探究
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闺中的妻子。 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 属于曲笔的一种。
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 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 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 了一层。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 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这首诗中一、二两句写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寒 灯伴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 得悱恻凄然。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撇开自己,由侧面 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全诗虚实结合,情景相生,传达出普天之下的天伦之情。
采用对写法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 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 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 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 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 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 借题发挥。
• ①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 么作用?
•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 和寂寞荒凉;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 不休”
——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苦吟
—炼字— 贾岛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 • 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1.写作背景:
•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 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 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 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 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 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

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

第一单元3杜甫诗五首3杜甫诗五首一个生在显赫的名门贵族,一个走到中国现实主义诗歌顶峰的人,谁曾想过他的一生却是流离失所,四处漂泊,贫困多病,客伴终生的。

他忧国忧民而不忧己,他悲悯百姓而无人悲己。

一个影响着中国上千年文化的人,最终却贫死客船。

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时还悲悯着“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他在被安史叛军俘获时还悲悯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他在自家“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时还悲悯着“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美字体赏美文草堂·诗魂千年的时光,可以湮灭几多繁华和功名,却无法抹去岁月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诗魂。

杜甫草堂,这座一阵风便可吹翻的茅草屋,穿越了千年时空,依然矗立在雨雪风霜中。

早已不是诗人本人,也不是诗人的后人。

也许,只是诗人遗留在草堂的那一缕忧国忧民的诗魂……忠心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

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

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绝不摆相父架子。

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善任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对那些忠于蜀汉政权,又有真正才学的人,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

诸葛亮的自白(节选)可是,我的算盘打错了。

自我入仕之后,屡屡处于危难之中。

先是赤壁一战,幸亏我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江东孙权,结成孙吴联军,又得上天助我,吹得好东风,这才一把火把曹操烧回北方,得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

后来,庞统助刘备入川,贪功而操之过急,被张任射死在落凤坡,刘备在川中进退两难,我不得不把荆州交给我并不放心的关羽而亲自入川相助。

刚刚夺得川中地区不久,志大才疏的关羽又失去了荆州并身死人手,使吴蜀联盟被破坏,更使我在“隆中对”中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再也无法实行。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1.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一《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2.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二《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三《寒食》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4.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四《登白马潭》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5.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五《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六《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7.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七《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九《规雁》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十《送灵州李判官》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11.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十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十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象当时的繁 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 妙地构成对比。“细柳新蒲”,又是一个春天到来了, 只见细柳袅袅,茵茵蒲芽,生机盎然。描绘的是春意盎 然但社会萧条的景象。
6.《哀江头》是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今昔情景的,请 结合有关诗句完成下面表格。
诗句
7.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济:_____________________ 8.堂前扑枣任.西邻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只缘.恐惧转.须亲 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即防.远客虽多.事. 防: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 己。
9.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 而境界全出。”参考此例,说说《蜀相》中“映阶碧草 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 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怜.小儿女
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解.忆长安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时倚虚.幌. 虚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苑中万物生.颜.色. 生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顾.频繁天下计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哀江头》 这首七言乐府诗是至德二载(757 年)春天,杜甫陷于叛军 占领的长安时所作。当时杜甫还可以在城中行走,于是来 到昔日繁华的曲江边,抚今追昔,触景伤怀。借唐玄宗和 杨贵妃生离死别、命运的剧变,感叹李唐王朝的盛衰巨变, 充满了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
3.《蜀相》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 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 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 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 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 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 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焕发光辉 6.拜访 7.开创大业,济国安时 8.放任 9. 因为 更加 10.提防 多心 11.认为,相信 12.分裂 13.这里指书信 14.指战争 15.倚靠
六、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 2.翻身向天仰射云,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江草江花岂终极? 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 6.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 7.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____。 8.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
寒玉臂。②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 己对妻子的思念。
3.本诗的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运用了 什么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反衬的手法。②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
11.便插疏篱却任.真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吴楚东南坼. 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亲朋无一字. 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戎.马.关山北 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凭.轩涕泗流 凭: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妻子 2.怜惜 3.晓得 4.薄而透明的纱帷 5.
7.诗借曲江的今昔之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借曲江的今昔之别抒发了一种国破家亡的
深哀巨恸和心忧社稷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蒙难 君王的伤悼之情。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3 杜甫诗五首
学国学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 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
答案:①“自”“空”两个字跟境界关系最密切。② 春日的庭草兀自萋萋,空啭的黄鹂兀自好鸣。春草茂盛, 鸟鸣好听,给人的却不是乐景,而是伤情。诗人的感叹 由此溢出,诗歌的基调由此凝结,由此“自”“空”两 字最能体现诗的意境。
10.本诗借写“蜀相”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解析:不要把“坠”写为“堕”,不要把“长”写为“常”, 不要把“日夜浮”写为“日月浮”等。 答案:1.香雾云鬟湿 2.一笑正坠双飞翼 3.人生有情泪 沾臆 4.隔叶黄鹂空好音 5.长使英雄泪满襟 6.乾坤日 夜浮 7.老病有孤舟 8.凭轩涕泗流
1.你认为颔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效 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忆”“怜”两个字用得好。②“忆”不仅
鄜.州( )
虚幌.( )
南苑.( )
明眸.皓齿( )
好.音( )
涕.泗.(
)
云鬟.( )
霓.旌( )
嚼.啮.(
)
柏.森森( )
坼.( )
答案:fū huán huǎnɡ ní yuàn jiáo niè móu bǎi hǎo chè tìsì
五、词语释义
1.闺.中.只独看
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哀猿 因猿的叫声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 痛苦相联系。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 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 莫将孤月对猿愁。”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孟浩然《登万岁楼》:“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四、识记字音
对比
作 用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用班婕妤的典故与 唐明皇宠爱杨贵妃 形成对比

翻身向天仰射云, 用唐明皇、杨贵妃
一笑正坠双飞翼。 昔日芙蓉苑仰射比 清渭东流剑阁深, 翼鸟与今日马嵬坡

去住彼此无消息 前生死两分离对比
答案:①突出了放纵奢侈的生活正是导致今天可悲结 局的直接原因 ②指出了他们逸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 果关系
夯基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 北襄阳市),后迁居巩义市(今河南巩义市)。 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 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忧君,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 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二、背景介绍
1.《月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年)。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 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 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 便未受囚禁。在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 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选自《论语·泰伯》
【古文今译】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 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 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 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 富贵,也是耻辱。”
三、阅读《蜀相》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8.本诗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中的“出师”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英雄”这一 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②“英雄”指
三、文学常识 古诗常见意象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 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 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 转徙江湖。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 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同样含有 飘零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