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与他的《风》

合集下载

《梨》汪曾祺阅读答案

《梨》汪曾祺阅读答案

《梨》汪曾祺阅读答案原标题: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每日一练(21)翰林写作说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

而练习是考查孩子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途径,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经之路。

即日起,翰林写作特推出【阅读理解每日一练】栏目,家长们快督促孩子每天练一练吧,日积月累,必有进步哦!一年级跟大人一起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冬天的早晨,彼得醒来,望着窗外。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雪,一眼望去,到处都被雪盖住了。

彼得兴奋地跑到雪地里玩各种游戏。

他做了一个微笑的雪人,又做了一个天使。

他爬上一座又高又大的雪山,再一路滑到山脚下。

他抓起一把雪,一把,再一把。

他把雪压成圆圆硬硬的雪球,放进口袋里,想留着明天玩。

然后,他回到温暖的家里。

晚上睡觉前,他摸了一下他的口袋。

口袋里空空的,雪球不见了,他好伤心。

后来他睡着了,梦见太阳把所有的雪都融化了。

不过,他一醒来,梦就不见了。

外面到处都是雪。

新的雪还在不停地下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冬天一雪一雪山2.连一连,组成反义词。

内低方去高——外——来——圆—。

3.你知道彼得口袋里的雪球哪儿去了吗?和大人一起说一说。

一年级答案:1.个场座2.低内去方3.彼得口袋里的雪球融化了,变成水了。

二年级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狐狸孵蛋有一只狐狸在草堆里捡到了一个大鸭蛋。

狐狸正想吃,可是又一想,我不如把这个鸭蛋孵出一只小鸭来,那一定更美味。

于是狐狸便开始孵蛋了。

狐狸把鸭蛋小心地放在一块柔软的草地上,用自己的肚皮盖在上面。

这个主意不错,可是这个姿势实在是太累了,才坚持了几天,狐狸便四肢发软,再也爬不起来了。

狐狸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找来一条长长的树皮,把鸭蛋紧紧地绑在自己的肚皮上,这样他不仅可以孵蛋,还能够找东西呢!过了几天,鸭蛋裂缝了。

又过了几天,一只小鸭子地从蛋壳里钻了出来,对着狐狸喊:“妈妈!”狐狸被这个意外惊呆了,他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是男的,应该是爸爸。

冼星海-“南国箫手”以一曲“黄河”惊醒国人

冼星海-“南国箫手”以一曲“黄河”惊醒国人

冼星海“南国箫手”以一曲“黄河”惊醒国人2010年10月14日来源: 南方都市报冼星海和妻女在延安。

1932年3月,中国留法音乐学会在巴黎成立,左一为冼星海。

微蹙的眉头,深邃的眼神,这正是人们心目中的“为大众谱出呼声”的人民音乐家形象。

冼星海的故事也激励了许多人。

在广州看见世界让世界看见广州广州名片风云人物系列之文艺篇总第225期候选名片224期冼星海提名辞冼星海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一部《黄河大合唱》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索引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广东番禺人,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音乐家,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先后创作了影片《壮志凌云》中的《救亡进行曲》、《青年进行曲》中的主题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的主题曲、《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歌剧《军民进行曲》等。

唯心万缕忧思都付琴1941年6月22日抵抗德军入侵的“卫国战争”骤然开始,原设莫斯科的各大政府机构也随即纷纷撤离,而身怀公务客居于此的冼星海等一行本想在林彪的率领下转向蒙古,以图经新疆入境返回延安。

冼星海几经周折于1942年底只身流落到阿拉木图。

有一天,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并身心疲惫的冼星海在一场音乐会结束之后抱着小提琴惘然滞留于剧院门内不知所适,这一境遇被当地一位新闻工作者巴赫德让看到,出于同情,巴氏收留了他,并将其安置在自己本已十分逼仄的家中。

在阿拉木图期间,通过巴氏,冼星海又认识了一位来自列宁格勒的音乐家伊凡诺夫·萨克里斯基,并不时受到他们一家的接济。

也正是通过伊凡诺夫的举荐,冼星海茫无前景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丝转机——1944年初冼星海接受了库斯坦纳伊市正在筹建中的音乐馆音乐指导一职,从此,冼星海获得了一个较为平静的安身立命之所,并随即投入到当地的音乐活动,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新的创作。

在库斯坦纳伊冼星海写了许多作品,其中有:《红麦子》(钢琴与小提琴)、《哈萨克舞曲3首》(钢琴)、《阿曼盖尔达》(交响诗)、《中国狂想曲》(管弦乐)。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关于艺术的本质1.艺术学之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2.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刘勰:《文心雕龙》中原道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原。

”4.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5.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及至人生的意义等。

6.宋代严羽的“妙悟”说。

7.袁宏道,明朝人,“性灵悦”。

8.亚里士多德: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艺术概念,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应当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

9.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10.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1.圣佩韦:实证论批评家,重视对作家的研究。

12.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强调对文艺作品的结构和模式深入探索。

13.阐释学美学,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的研究。

14.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15.西汉时期的刘安《淮南子》中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16.东晋顾恺之倡导“以形写神”。

17.南齐谢赫论绘画六法时,其中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18.清代金人瑞在赞《水浒》:“《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19.阿巴贡、严监生:悭吝、贪婪。

20.奥勃洛莫夫:懒惰因循。

21.鲁迅先生讲: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史。

”22.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美学家莱辛:“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这个论点建立了,必然的结论就是: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追求的东西,如果和美不相融,就该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融,也至少必须服从美。

”23.俄国19世纪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现实的美只有内容,而艺术则把它熔化在优美的形式里,因此绘画优于现实。

冼星海介绍

冼星海介绍
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 好!好!” 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 声!”
我的评价
• 下面是我对他的评价: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 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 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 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 大众的喜爱。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而艰辛。在短 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从一个普通贫 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 家的转变。他的刚毅坚韧,自强不息、志存高 远、求真务实成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作品特点
1、 反映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 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 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 2、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 3、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
人物名言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 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 救民族危机服务。” •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 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 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 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 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 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 1935年 毕业回国,积极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 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 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及话剧 《复活》、等作曲。后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 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 1938年 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时, 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下 了这部名垂青史的音乐名作。 • 1940年 赴苏联。次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无 法回国。因生活艰苦,疾病缠身。 • 1945年10月30日 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 在莫斯科病逝,年仅40岁。

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

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

并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这时期冼星海音乐 星海无法回到延安,被迫羁留在外。长期劳 这些作品大多以民间音乐为基础,进行一定
方面的天赋开始崭露头角,由于擅长吹奏黑 累和供给匮乏使他的肺病加剧。但在此期间 的艺术加工而成。与那个时代通常反映劳动
管而拥有了“南国萧手”的美誉。1926 年,冼 仍抱病完成了 《民族解放交响乐》、《满江 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不同,冼星海创作的劳
档案·溯源·da ng'a ns uyua n
冼星海
入巴黎音乐学院,进入肖拉·康托鲁姆作曲 入到人民中间去,从思想上与人民相结合,
班学习,他也成为该班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 使音乐真正成为人民的艺术。冼星海的重要
生。这期间冼星海发表了早期作品《d 小调 作品几乎都创作于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这
小提琴奏鸣曲》、《风》、《游子吟》 等。1935 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抗日战争,
年,冼星海回国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 抗日爱国也成为其创作的主旋律。而从题材
运动中,开始创作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担 来说,他所创作的歌曲可以大致分为几类。
任进步影片《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 (1)充满战斗力的歌曲,如《救国军歌》、《战
进行曲》等的音乐指导,1937 年为话剧《复 歌》、《到敌人后方去》、《青年进行曲》、《路是
量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乐运动。从回国至 1938 年,冼星海创作了 《到敌人后方去》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歌曲。
的音乐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他 《救国军歌》、《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 (2)抒情类的歌曲,主要有《黄河之恋》、《在
于 1939 年所作的大型声乐作品 《黄河大合 《在太行山上》等许多歌曲。这年冬天,武汉 太行山上》、《做棉衣》、《夜半歌声》 等作品。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
黄河协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酸枣刺》《只怕不抵抗》《夜半歌声》《二月里来》《上山虎》《热血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游击军》《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风》和《朔拿大》这两首是他在巴黎时创作的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是1940年在苏联创作的似乎就是这么多了另外他还为当时一些电影配乐。

有《复活》、《雷雨》、《大日出》。

冼星海

冼星海
此外,他发表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 许多音乐论文,论述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等问题。 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并于 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 1939年5月11日,在延 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 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萧友梅特地安 排他抄谱、做图书管理员,以弥补生活费。
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翌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 提琴和钢琴,攻读理论作曲,并在院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同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 工,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实现了到巴黎学习音乐的愿望。在巴黎的最初几年,冼星海主要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 维持生活。经马思聪介绍,他曾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这位小提琴家得知冼星海靠做小 工维持生活,便不收他的学费。接着,冼星海又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加隆教授了解到 他生活贫困时,也不收他的学费。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却成功地创作了《风》。这首乐曲得到了他 的老师们的赞誉。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1928年进入国立音乐院学 习 音 乐 。 1 9 2 9 年 去 巴 黎 勤 工 俭 学 , 师 从 著 名 提 琴 家 帕 尼 ·奥 别 多 菲 尔 和 著 名 作 曲 家 保 罗 ·杜 卡 斯 。 1 9 3 5 年 回 国 后 ,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

北师小学语文四下第七单元《冼星海和他的风》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四下第七单元《冼星海和他的风》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这篇课文写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不怕艰难险阻,只身由国内到国外苦苦求学,创作出《风》而考入巴黎音乐学院的感人故事,反映出他顽强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冼星海不幸的身世和他从小喜欢音乐的特点。

第1自然段以简洁的文笔叙述了冼星海的出生和名字的来历。

“一条破渔船”真实地展示了当时家境的贫寒。

“星海”含有“星空茫茫、大海辽阔”之义,不仅写出了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更透露出母亲在茫茫人世间面对困境,有了新的寄托和希望。

第2自然段进一步叙述了冼星海贫寒的家境。

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只能靠给别人帮佣维持生计,苦难的岁月使童年的冼星海得到了磨炼。

正是这种磨炼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积极参加学校管弦乐队,学习小提琴,成为学校的“南国箫手”。

这些都为冼星海艰难求学奠定了心理准备,积累了实践经验。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冼星海在学习音乐中遇到的艰难曲折。

第3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这一部分的中心句。

第4、5、6自然段就是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句,按时间推进和地点变化的顺序具体叙述了冼星海由北京到上海,由国内到国外,一边打工,一边艰苦求学的历程。

第4自然段重点写了中国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冼星海无法正。

冼星海

冼星海

曲作者:冼星海
(1905—1945)
词作者:光未然
一、黄河船夫曲(齐唱、 合唱) 二、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配 乐诗朗诵) 四、黄水谣(齐唱) 五、河边对口曲(男声独 唱) 六、黄河怨(女生独唱) 七、保卫黄河(合唱、轮 唱) 八、怒吼吧,黄河(合唱)
《黄河大合唱》
•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 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 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 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 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 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 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 人般的英雄形象。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 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 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伙伴 啊, 睁开 眼!舵手 啊, 把住 腕!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当心 啊, 别偷 懒!拼命 啊, 莫胆 寒!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第二层次
• 第四乐章:《黄水谣》 •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 第六乐章:《黄河怨》
代表作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 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 《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 《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之后创作了不朽名 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4部合唱作品以及管 弦乐组曲等不同类型的作品。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历史故事】冼星海苦学成才的故事

【历史故事】冼星海苦学成才的故事

【历史故事】冼星海苦学成才的故事一九三一年的一天,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正在举行入学考试。

坐在考台上的教授们被一份中国肯尼派试卷深深吸引:他们在和声、赋格和作品分析方面的成绩都非常优秀。

此外,作文成绩也是所有考生中最理想的。

在发表了一些评论之后,主考教授立即宣布,这位中国考生被巴黎音乐学院的作曲课正式录取。

他说,由于他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决定给他一个荣誉奖。

根据学校的惯例,获胜者有权根据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来选择奖品?这位考生名叫冼星海,他一直神情紧张地站在主考席前,当听到他被录取的消息后,才如梦初醒。

又听说让他自由选择奖品,一时竟不知所措起来,踌躇了半晌,才羞涩而惭愧地说:“我需要饭票。

”是的,在这个时刻,对于冼星海来说,餐券是他最需要的一九o五年六月十三日深夜,星海诞生在广东省番禺县珠江边的一条小船上。

脸色苍白的母亲取出一件破衣,用颤抖的手将他裹起来。

他的父亲因终年在海上捕鱼,积劳成疾,早在半年之前就去世了。

小星海靠母亲给人家做苦工拉扯着长大。

为求生计,他们母子曾漂泊到新加坡。

一9一8年秋,星海被推到广州岭南大学的华侨学生专班。

在学习期间,他在学校当佣人。

他负责在课中和课后敲钟和擦黑板,以维持阅读和日常生活。

在此期间,星海在业余时间自学音乐。

无论寒冷还是炎热,他都会弹钢琴,练习小提琴和其他乐器,并阅读大量的音乐理论书籍。

因为他努力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寻求建议,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初步展示了他的音乐天赋。

他被老师和学生们誉为“南方长笛手”。

星海并不满足于己有的成绩。

他迫切要求提高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后又到北京和上海半工半读学习音乐。

可是在旧中国(编辑注:在伟大的新中国情况更加严重),一个穷苦孩子要学音乐,真比登天还难,他的幻想被现实击玻了。

但他并不甘沉沦,他立志要做一个音乐家,用音乐艺术为祖国服务。

一九二九年,当他二十五岁的时侯,为了求得深造,他不顾一切艰难险阻,毅然离开祖国,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去学音乐。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音乐家故事)冼星海和《风》》冼星海介绍教学设计7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音乐家故事)冼星海和《风》》冼星海介绍教学设计7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音乐家故事)冼星海和《风》》冼星海介绍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音乐家故事:冼星海和《风》》是一个关于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事。

通过讲述冼星海与《风》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冼星海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音乐才华和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家冼星海,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音乐家、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冼星海这位音乐家以及他的作品《风》,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冼星海的音乐才华,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家冼星海生平事迹,感受他的音乐才华和对祖国的热爱。

2.学会歌曲《风》,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风》的旋律和歌词。

2.理解冼星海的音乐才华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冼星海与《风》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风》,感受音乐的美感。

3.欣赏讨论:学生欣赏其他冼星海的作品,讨论他的音乐特点和成就。

4.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歌曲《风》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冼星海生平事迹的资料和图片。

2.准备歌曲《风》的乐谱和录音。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冼星海与《风》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冼星海的音乐才华和对祖国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展示歌曲《风》的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跟唱歌曲《风》,注意音准和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4.巩固(5分钟)分组进行歌曲《风》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冼星海的作品,讨论他的音乐特点和成就。

【周京辉】冼星海的四段情

【周京辉】冼星海的四段情

【周京辉】冼星海的四段情2014-08-11公共知青沙龙作者:周京辉周京辉个⼈简介作者,周京辉,资深媒体⼈,安徽电视台社教海外中⼼《旧闻新说》资深编导,对纪录⽚、电影、话剧,颇有研究,2010年本⼟贺岁话剧《中途别下车》编剧,曾在报刊上发表⼤量诗歌、散⽂等⽂学作品,现安徽⼴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1950年的⼀天,在莫斯科,中国驻苏联⼤使馆来了⼀位20多岁的犹太⼥⼦。

这位⼥⼦名叫莱伊,她随⾝带着⼀个箱⼦,⾥⾯装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有⼿表,有杯⼦,有⽇记本,其中最多的是⼀叠叠⼿写的曲谱。

⼤使馆⼯作⼈员翻看⽇记本和曲谱,顿时被上⾯的署名惊呆了,那是⼀个在中国⼏乎家喻户晓的名字——冼星海。

冼星海于1945年10⽉在莫斯科去世,⽽关于他最后⼏年在苏联的⽣活情况,⼈们知之甚少。

冼星海的第⼆位夫⼈莱伊的露⾯,让⼈们不仅有机会看到冼星海留下的珍贵遗物,⽽且对他的⽣平、特别是他的情感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乐家之⼀,个性敏感多情,⼀⽣情路坎坷。

在短暂的41年的⽣命中,冼星海曾先后与四位⼥⼦产⽣过感情交集,这些⼥⼦有东⽅淑⼥,也有西⽅佳丽,有的成为了他的妻⼦,有的只是他的红颜知⼰。

⼏位⼥⼦以各⾃⽣命的温度,激发了冼星海的艺术灵感,让他得以尽情发挥⾃⼰的才华,创作出⼤量脍炙⼈⼝的⾳乐作品,为中国的⾳乐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早在冼星海留学法国期间,曾有⼀位红颜知⼰伴随在他⾝边。

这位红颜知⼰是个⾦发碧眼的法国姑娘,也是巴黎⾳乐学院⼀名钢琴专业的学⽣。

冼星海能够考⼊巴黎⾳乐学院,与这位姑娘的⿍⼒相助不⽆关系。

遗憾的是,在冼星海的回忆录⾥并没有提到这个姑娘的名字。

冼星海刚到法国时,由于是⾃费留学,所以⼀边在⼀所私⽴⾳乐学校上学,⼀边在餐馆打⼯挣学费。

⼀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同样也在法国留学的⼴东⽼乡马思聪。

马思聪热情地为冼星海介绍了⾃⼰的⽼师——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奥别多菲尔为冼星海的才华与毅⼒所感动,不仅收下了这个学⽣,⽽且免除了他的全部学费。

冼星海和他的《风》

冼星海和他的《风》
这部分写了什么?全文写了什么?
但是,洗星海学习音乐的路充满了艰难曲折。 二十一岁时,他离开故乡,只身来到北京,一边在 艺术学校学习小提琴,一边靠担任图书管理员维持生活。 后来,当时的军政府下令解散艺术学校,他又痛失学习 机会。不久,洗星海转到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又因为参 加学生运动被迫退学。 接连的打击,没有动摇冼星海学习音乐的信念,他 决定到法国去留学。但他没钱买船票,只好在船上的餐 厅里打工来抵船票,他每天端着盘子,穿梭于喧闹的旅 客中间。有一次,跳着笑着的顾客撞翻了盘子,领班跑 过来,扇了冼星海一个耳光。为了到巴黎学习音乐,冼 星海忍受着各种屈辱。 巴黎的音乐生活丰富多彩,想进巴黎的音乐大学学 习却很困难。冼星海做过饭馆的跑堂、理发馆的杂役 、 有钱人的仆人,经常在饥寒交迫中度日。他住在一座七 层楼房的阁楼上,房子矮的伸不直腰。为了练习小提琴, 他不得不打开窗子,把身子探出窗外。 找出中心句
但是,洗星海学习音乐的路充满了艰难曲折。 二十一岁时,他离开故乡,只身来到北京,一边在 艺术学校学习小提琴,一边靠担任图书管理员维持生活。 后来,当时的军政府下令解散艺术学校,他又痛失学习 机会。不久,洗星海转到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又因为参 加学生运动被迫退学。 接连的打击,没有动摇冼星海学习音乐的信念,他 决定到法国去留学。但他没钱买船票,只好在船上的餐 厅里打工来抵船票,他每天端着盘子,穿梭(来来往往) 于喧闹的旅客中间。有一次,跳着笑着的顾客撞翻了盘 子,领班跑过来,扇(shān)了冼星海一个耳光。为 了到巴黎学习音乐,冼星海忍受着各种屈辱。 巴黎的音乐生活丰富多彩,想进巴黎的音乐大学学 习却很困难。冼星海做过饭馆的跑堂、理发馆的杂役 (打杂的人) 、有钱人的仆人,经常在饥寒交迫(饥饿和寒 冷一起困扰着)中度日。他住在一座七层楼房的阁楼上, 房子矮的伸不直腰。为了练习小提琴,他不得不打开窗 子,把身子探出窗外。

冼星海简介及作品

冼星海简介及作品

冼星海简介及作品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爱音乐,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参加业余乐队。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这些作品中他娴熟的运用了节奏技巧,表现出坚决果断,慷慨激昂的情绪,歌曲随影片响彻大河上下。

之后,又写出影片《夜半歌声》(1937)中的“热血”、“夜半歌声”、“黄河之恋”,这几首抒情插曲,显示了他独具一格的作曲风格。

抗战爆发后,写出抗战戏剧《保卫卢沟桥》的主题曲,并且随演出剧团,赴各地进行巡回演出,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创作了近四百多首歌曲,每到一处都响彻着他创作的救亡歌曲。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在途中应贺孟斧之邀为影片《风雪太行山》谱曲。

到达延安后,他一边教学,一边创作。

写出《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歌剧《军民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以深刻的主题,独特的艺术特征,成为他的一部杰作,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39年又为纪录片《延安八路军》创作乐曲,以后赴苏联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留学巴黎》(2课时)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留学巴黎》(2课时)

题目《留学巴黎》课型主读上课日期 2012年9月 20日作者姓名杜静作者单位滕东中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留学巴黎》(2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写出遇到的生字词(注音释义)。

2.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艺术成就及写作背景。

3.朗读全文,积累侧面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句子。

4.摘抄文中励志句。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不惧困难、坚毅拼搏的精神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操。

4.理解、体会本文直白叙述的妙处。

评价任务:1.预习展示,字词掌握,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并进行检测。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3.精读课文,阅读重点语段和语句品味语言,进而理解主旨。

媒体准备:多媒体《黄河大合唱》录音带(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

(介绍作者,出示课题)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请同学们简介作者——冼星海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冼星海(1905年——1945年)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冼星海与他的《风》
一冼星海的资料
1.出生于1905年,广东珠江。

应出生时没在一条破渔船上,面朝着茫茫的星空和辽阔的大海,余氏,母亲便为其取名“星海”。

2.成长经历:
(1)13岁起,他就一面读书,一面打工。

喜欢音乐,积极参加学校的管弦乐队,学习小提琴。

因为他擅长吹
奏单簧管,被称作学校的“南国箫手”。

(2)21岁,离开故乡只身来带北京。

一边在艺术学校学习小提琴,一边靠担任图书管理员维持生活。

(3)求学:
从北京艺术学校转到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打击没有动摇冼星海学习音乐的信念,他决定去法国。

洗星海在巴黎感受音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想进巴黎的音乐大学学习
却很困难。

洗星海用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了五年。

3.《风》的来历。

4.作品:
《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在太行山上》
5.你知道的关于冼星海的作品:
登上地球之巅
1960年5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1960年5月25日,我国优秀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第一次
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在世界登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19年英国人开始组织攀登珠峰。

1953年英国攀登者首次从南坡登上了珠峰峰顶。

中国人向北坡发起了挑战。

1960年5月24日,我国四名登山运动员离开了8500米营地,向顶
峰做最后的冲刺。

1960年5月25日,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2003年,为了纪念人类登上珠峰峰顶50周年,世界各地的登山爱
好者组织了大规模的攀登珠峰活动。

2003年5月21日,中国登山队又一次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