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中国现代金融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源中国现代金融史

追源中国现代金融史,必然会浮现一个词——上海。

167年前,一纸南京条约把他推向了时代变换的风口浪尖,成为那个时候中国最快拥有最多醉纸迷金的城市。百余年后,时局再次变换,寄居在这座城市的食客纷纷逃离,留下一座空城,一片没落。时间再数50年,他以几倍于前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标志,屹立不倒直到今天。

他的每一步命运都和时代风云纠缠不清,不到200年的时间,两次成为远东金融中心,从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换装成高耸的浦东新区,他的传奇影响了至少三代人的命运,一个男孩在这一片神奇世界之中静悄悄酝酿着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纠缠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历史、激情、梦想、现实的碰撞之中,实现一个美好未来。

花香海外一场梦

说起祖父和他那个时代那个城市,包凡总会无限向往。因为小时候父母一直在海外工作,跟随祖父母长大,常常听祖父说以前的故事,说起十里洋场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梦,说起上海滩当年的股坛风云,有关那个制造梦想毁灭梦想的年代的一切,未来模糊的影子在包凡眼前隐约闪烁着。

其实说起出生的年份,那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很多不定的因素在空气里游荡。儿时的包凡目睹了家庭的变故,虽然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情,但是目睹与耳闻之间的反差让包凡心里那个梦想逐渐变得清晰起来。90年代初,国内曾兴起一股出国热,那个时候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不错或者学业优秀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走出去,这其中也有包凡。

很多时候,人们会习惯地以为天才第一声啼哭就注定了以后成为音乐家的命运,可是现实往往没有太多的戏剧,他们是在生活的一步步寻找中找到了最终的方向,成就一番事业。

其实刚跨入挪威管理学院校门的时候,包凡并没有立志要做投行,只是觉得自己将来的职业必定是与金融有关的。毕业后的面试,在管理咨询行业和投资银行摇摆之间,他意识到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谈起那一次选择,包凡反复强调了一个词——action。他说自己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爱冒险的人,很喜欢action的那种感觉,喜欢自己做的事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结果、看到影响,而且是他可以左右的影响。如果只是给人提无数的意见,却不能掌控意见的采纳、实施,未免有些隔靴搔痒的味道,而投行让他觉得有冒险精神,taking risk,那样的环境会使人工作的心情变得兴奋。

在国外的冒险经历让他足足地刺激了一把,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决定回到祖国,开辟另一个猎场。

人地两疏的尴尬

今天的华兴资本办得无比风光,四年时间拿奖拿到手都软了,可是包凡为创办华兴的前期准备投入的巨大心血,却很少被提及。骨子里不安分的欲望让不到三十岁的包凡回到他最熟悉的土地上,开始为自己的梦想编织。

提起1996年第一次从国外回香港工作的经历,包凡还在自嘲自己“香蕉人”的蹩脚中文。

那个时候包凡做的国内第一个项目,就是跟国营企业打交道的。第一次开会,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一直用夹生饭式的普通话费力地解释着财务上的问题,直到厂长再也忍耐不住,拍案而起,大喝:“这是什么人啊,给他找一个翻译来,我听不懂他说什么东西!”

这样的事情对初回祖国的包凡来说不算稀奇,海归派的精英们也许有着种种耀眼的头衔、满腹才华,希望能在祖国的土地上尽情挥洒,但他们回国后遭遇到本土化(localization)挑战的过程,遭遇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撞击,其中滋味,是难以言喻的。

直到包凡离开摩根前,做最后一个项目(中国联通海外上市)时,给党组用中文写工作小结,还是无法让人理解他的汉字书法。这也成为了包凡后来履职亚信的原始动力,怎样重新了解离开了10年的中国,这个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千年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包凡眼前,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厚积直至喷薄而发

虽然有摩根7年的底子在,并且跟很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接触过,但包凡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象牙塔里面的学生,处在投行的环境里,对于企业,并没有真正了解。在离开投行的那一刹那,那一个时间点,虽然有骨子里不安分的因素在翻腾,但他明白自己不具备回国创业的条件,于是他走进了一家与以往接触的客户截然不同的企业——亚信科技,一家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无论是管理效应还是经营效应都很高,包凡突然间看到了一股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在亚信的四年,让他收获了很多,从基础的财务工作,一直做到跟资本运营相关的事务,在第一线近距离地看到企业家怎样运作一个企业,自己本身从投资银行家的身份转换到准企业家,同时也让他瞄准了自己将来所要拉拢的一群顾客——中国的民营企业。

一次创业,包凡酝酿了近一年的时间,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依旧是回到最初选择的那条路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做投行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最喜欢的事业。在这一点上,包凡充分展示了理学硕士的逻辑智慧,多年时间把自己的擅长和喜好自然糅合在一起,从此有了一个坚定的方向。这个男人怀抱的梦想,终于开始勾勒轮廓了。从男孩成长到男人,多么久的一步,一旦迈出,就不可收拾了。

跟很多传统大型投行不一样,从一开始华兴资本就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创业者在资本市场的代言人,事实上四年来,华兴也的确是在和创业型企业一起在成长。人说风投家爱投具有革命性的东西,因为这些新兴事物具有爆破性的力量,足以摧毁那个老旧的市场完成新生。在亚信的四年,包凡和很多创业者打过交道,也看到这些创业者身上金光闪闪的地方。优秀的创业者有一种能力,在浩瀚的市场中发现一片蓝海。真正的创业者不会去拥堵已经是红海的领域创业,因为那是一条死路。对于同为创业者的包凡来说,这一拨现今市场上最优秀的人,正是他在投行中找到的一片蓝海。他们所经营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中国成长速度最快、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市场主体。他们在20年的时间内,将自己在中国GDP中所占百分比翻了13倍,为社会创造了几近3/4的就业机会,但是这股隐隐欲发的力量却没有被国内外投行所重视。包凡和他的华兴看到了这个机会,而包凡和华兴的存在也给了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机会。也许今天大家都很小,但是民营企业成长的速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华兴想要做的事,就是成为他们的好帮手,好军师。彼此都没有衣钵可继承,从零开始走到这一步,像伙伴一样搀扶着前进、成长。

华兴资本北京公司的会议室,有近乎两面墙,都挂满了华兴成功的案例,这些梦想变成现实的点点滴滴,很让人期待,等到四面墙都挂满的时候,是不是这片市场就会变成红红的海洋。

缔造一流的梦想

如今的包凡已经是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了,有时还会蹦出一两句北京方言,以致常常让人忘了他上海人的身份。说起这个,他还有些感慨,为什么自己身边会有一大群在北京的上海人,却找不到太多在上海的北京人呢?因为对于中国,北京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地位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取代的。说这句话的时候,包凡表情有些复杂,一个是他出生的城市,一个是让他成长的城市,都变成了生命旅程中无法分割的部分。

08年华兴资本在上海的分公司成立,虽然这里面多数是出于市场、人才的考虑,是为了长江三角洲及上海本地众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和人才,相比在包凡心中,能填补上心中曾经空缺的那一块,尽管只是一个角落,但上海滩风云的神奇世界在包凡手中变得越来越真实。

当然,现在还是在尝试,但这尝试的触角将会越伸越远,伸向中国各地,伸向中国以外的世界。其实在包凡心中那个关于十里洋场的梦,不止是一段旧上海的历史,他代表了一个国家在苦难中仍然绽放的光彩,是一个国家在暂时的无可奈何之中仍能表现出的深厚底力。这个交织在历史、现在、未来之中的梦,在这一个特殊的时刻,被包凡牢牢抓住,渐渐演绎。

怎么也逃不开的金融危机的话题,是中国的机会,也是包凡的机会。

曾经呼风唤雨的美国也走过一段相同的路。十九世纪,美国输入欧洲资本用以发展本国经济,并造就了J.P. Morgan这个世界级的金融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