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章节中常见成语及释义

合集下载

论语中四字成语及解释

论语中四字成语及解释

论语中四字成语及解释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词语】:学而时习之【注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释义】: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词语】:温故知新【注音】:wēn gù zhī xīn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词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注音】: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释义】: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词语】:敏而好学【注音】:mǐn érhào xué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词语】:不耻下问【注音】: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词语】:默而识之【注音】:mò ér shí zhī 【释义】:默:不语,不说话。

识:记。

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词语】:学而不厌【注音】:xué ér bù yàn 【释义】: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词语】:诲人不倦【注音】:huì rén bù juàn 【释义】: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词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注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词语】:择其善者而从之【注音】: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释义】:择:选择;从:追随,引申为学习。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家喻户晓: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守死善道 : 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围内的事情。
九:《子罕》篇 (17个)
斯文扫地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一偶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死而无悔 :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戒惧。遇事谨慎戒惧。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观过知仁 :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朝闻夕死 :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见贤思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生而知之: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善而从 :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中道而废: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文质彬彬 :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儒家四字成语

儒家四字成语

儒家四字成语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儒家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儒家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儒家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以下是一些出自儒家经典或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四字成语:
1、温故知新:出自《论语》,意在温习旧的知识,能够领悟新的道理。

2、述而不作:出自《论语》,意思是传承和阐述前人的学说,而不是创作自己的学说。

3、恭而有礼:出自《论语》,表示态度谦恭而有礼貌。

4、见利思义:出自《论语》,表示见到有利的事情,要思考是否符合道义。

5、思患预防:出自《论语》,表示要有预见性,思考可能发生的祸患并提前预防。

6、敏事慎行:出自《论语》,表示做事要敏捷,同时也要谨慎行事。

7、贫而无谄:出自《论语》,表示虽然贫穷但不谄媚。

8、贫而无骄:出自《论语》,表示虽然贫穷但并不自骄自傲。

9、乐而不淫:出自《论语》,表示快乐但不放纵。

10、乐善好施:出自《论语》,表示喜欢做好事并乐于付出。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A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温故知新、疏食饮水、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舍昼夜、逝者如夫、匹夫不可夺志解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一个有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做事,我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我都温习了吗”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及出处:
1、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

论语成语典故

论语成语典故

论语成语典故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成语和典故,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1.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学而篇》,意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总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自《子罕篇》,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或基础,再能干的人也无法做成事情。

3. 又可忍,孰不可忍:出自《为政篇》,意为能够容忍的事情已经很多了,再多一点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4. 朝闻道,夕可死矣:出自《里仁篇》,意为能够一天学到新的道理就可以死去了,形容学习的决心和功利。

5.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子路篇》,意味着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淡泊如水,不求回报。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行论篇》,意为给别人学知识的人不如对知识感兴趣的人,对知识感兴趣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7.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为政篇》,意为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一定要果断有力。

8.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学而篇》,意为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
言行,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以上是部分《论语》中的成语和典故,这些成语和典故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常用,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论语》十二章成语

《论语》十二章成语

《论语》十二章成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其中第十二章是关于成语的章节,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智慧,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给予我们启示和指导。

以下是对《论语》第十二章中的一些成语的解读和思考。

1.君子君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语,它是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描述。

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为人正直、待人宽厚仁义的人。

在现代社会,君子不仅仅是指男性,而是指所有具备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

成为一个君子,需要我们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在品质,注重道德修养,并以身作则,影响他人,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2.以礼相待以礼相待是指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言行要符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追求物质利益,很容易忽略了与他人的交往,态度恶劣,缺乏礼貌。

以礼相待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礼相待,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孔子对于人生追求的一种总结,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指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然后才能够管理好家庭,为人子女、兄弟姐妹、丈夫妻子或者父母子女做出贡献,再进一步才能够治理好国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从自身做起,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还要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4.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是指君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君子之道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修炼,要求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追求真善美,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君子之道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指引着人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秉持君子之道,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5.诚信诚信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美德,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言必信。

《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

《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

《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环游世界,经历了新郑之病。

他们不得不在那里住了几个月。

弟子樊迟问孔子如何做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非但没有孜孜不倦地教导别人的习惯,反而承认自己不如老农。

樊迟不得不向当地农民咨询,最终种植了瓜类和蔬菜,如葫芦和扁豆。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它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方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今天,我们仍在推广他的教育理论。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论语中的所有成语总结超有用

论语中的所有成语总结超有用

1不亦乐乎《学而》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学而》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学而》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学而》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学而》原文:同上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学而》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学而》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学而》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9慎终追远《学而》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及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儒家成语典故

儒家成语典故

儒家成语典故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与儒家思想相关的成语典故:
1.博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雍也》: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察言观色:仔细看别人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成仁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以上是一些儒家思想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都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核心观念,如仁、义、礼、智等。

论语十二章中成语

论语十二章中成语

论语十二章中成语摘要:一、引言二、论语简介三、论语十二章与成语的关系四、具体成语及其出处与含义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3.举一反三4.巧言令色5.任重道远6.死而后已7.择善而从8.贤贤易色9.过犹不及10.言而有信11.见义勇为12.以直报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在这部千古传世的名著中,包含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对《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解读。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全书共分为二十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三、论语十二章与成语的关系在《论语》的十二章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

这些成语有的是直接来源于《论语》,有的则是通过对《论语》中的语句进行演绎和引申而来。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而且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

四、具体成语及其出处与含义1.学而时习之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指温习、实习。

学习之后要时常温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为政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发现新的理解和见解。

3.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从一件事情中推广到其他类似的事情,从而达到对一类事物的理解和掌握。

4.巧言令色出自《论语·学而篇》:“巧言令色,鲜矣仁!”形容花言巧语,伪善讨好的人,往往难以成为真正的君子。

5.任重道远出自《论语·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强调肩负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6.死而后已出自《论语·先进篇》:“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表示死后名声依然流传,影响深远。

儒家经典章节中常见成语及释义

儒家经典章节中常见成语及释义

儒家经典章节中常见成语及释义〔高考冲刺资料〕【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

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

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

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存心养性】:保存赤子之心,修养仁慈之性。

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大同境域】: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

也指共产主义社会。

【甘贫乐道】: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

甘于受贫,乐于守道。

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攻乎异端】:攻:钻研;异端:旧指不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

旧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

也指对异端的斥责。

【毁不危身】:儒家丧制。

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同“毁不灭性〞。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绝:断绝;恶:坏;声:话。

君子即使同别人断绝交往,也不说其坏话。

这是儒家宣扬的处世准那么。

【克己复礼】:克:抑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

指儒家学说。

【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

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离经畔道】: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标准。

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标准。

【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

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仁义礼智】: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

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标准。

是儒家的伦理思想。

【儒家经书】: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

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根本内容之一。

【诗书礼乐】:六代儒家六经的名称,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诗云子曰】:?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孟子中的成语及解释
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2.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4.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5.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6. 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

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问题。

7. 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

指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所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8.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9.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五经四字成语

五经四字成语

五经四字成语
1. 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书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五经扫地:五经,借指文人。

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

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3. 五经注我:注,解释;我,自己的观点。

牵强地用五经的经文来注解自己的观点,形容人学识浅薄,牵强附会。

4.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五经六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这些成语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经典“五经”有关,体现了“五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儒家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儒家成语大全四字成语中国儒家学派是一种伟大的思想传统,贯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理念和价值观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成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儒家成语,这些四字成语代表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句深入人心的成语,强调了君子之间的交往应当以淡薄的情感为基础。

儒家强调君子应以仁爱之心待人,不计较得失,不图回报,以水般静谧无波的状态对待他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含义是在亲密的关系中保持淡薄的态度,使得友谊更加纯粹和真实。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这句成语是儒家思想中对待个人互动的重要原则之一。

儒家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彼此应相互尊重,以礼待人。

只有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秉持礼仪之道,才能促进和谐与和平的社会关系。

这句成语教导人们要以礼待人,以礼还礼,维持恰当的人际互动。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意味着全世界都是公共利益的归属地。

儒家强调个人应当追求大同世界的理念,推崇公共利益高于私人利益,倡导所有人都应公平共享资源,平等对待。

这句成语体现了儒家对于社会和谐的渴望,呼吁人们以大局为重,实现公平与公正。

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句成语,强调满足于所拥有的,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儒家主张追求内在的美德和精神的满足而非物质的追求,鼓励人们心存感激,满足于已有的事物和境况。

这句成语告诫人们要珍惜现有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贪婪无厌,从而获得更加持久和纯粹的满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总纲,强调了个体修身、家庭和睦、国家安定与天下太平之间的紧密关系。

儒家倡导个人应首先修养自己,养成崇德向善的品质。

在个人修养的基础上,要注重家庭和谐,尊敬父母、孝敬长辈,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同时,儒家还认为治理国家也应以仁德为本,以民为本,维护社会和谐。

只有当个体、家庭、国家都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

儒道的成语

儒道的成语

儒道的成语1. 五经四书(wǔ jīng sì shū):指儒家经典《五经》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四书》。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个人修身、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天下太平。

3. 忠孝两全(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儒家的基本伦理要求,既要忠于国家、君主,又要孝敬父母。

4.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儒家的价值观念,指为了维护大义,甚至不惜与亲人敌对或割席断交。

5. 仁者无敌(rén zhě wú dí):儒家思想中强调仁心善行有着无穷力量,能战胜任何困难和敌人。

6.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修身立德的最高目标,要求从事人通过广泛学习和各种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7. 文质彬彬(wén zhì bīn bīn):儒家所强调的修身要求,指人要文雅有礼、举止得体。

8. 十室九空(shí shì jiǔ kōng):儒家的理想家庭观念,指家庭应当尽心尽力养育儿女,并为了国家和社会贡献才能,以充实家庭和社会。

9. 言行一致(yán xíng yī zhì):儒家所强调的内在修养,要求言行举止要一致,通过言行体现个人的道德品质。

10. 君子之交淡如水(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儒家推崇的人际关系准则,强调君子之间的交往应当淡薄无求,像水一样平和宽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经典章节中常见成语及释义(高考冲刺资料)【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

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

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

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存心养性】: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

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大同境域】: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

也指共产主义社会。

【甘贫乐道】: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

甘于受贫,乐于守道。

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攻乎异端】:攻:钻研;异端:旧指不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

旧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

也指对异端的斥责。

【毁不危身】:儒家丧制。

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同“毁不灭性”。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绝:断绝;恶:坏;声:话。

君子即使同别人断绝交往,也不说其坏话。

这是儒家宣扬的处世准则。

【克己复礼】: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

指儒家学说。

【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

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离经畔道】: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

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

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仁义礼智】: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

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

是儒家的伦理思想。

【儒家经书】: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

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诗书礼乐】:六代儒家六经的名称,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诗云子曰】:《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

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

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授受不亲】:授:给予;受:接受。

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

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指儒家经典。

【天下大同】: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

现也用以借指共产主义理想。

【微言大指】:微言:精微的言辞;大指:深刻的意旨。

精微的言辞,深刻的道理。

多就儒家经书而言。

【微言精义】:微言:精微的言辞;精义:深刻的道理。

精微的言辞,深刻的道理。

多就儒家经书而言。

【温良恭俭】: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良俭让】:温:温和;良:善良;俭:节制;让:忍让。

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五经库】: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比喻熟读五经的人。

【下愚不移】:移:改变。

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

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

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小道大成】:儒家即礼乐政教以外的学说、技艺。

虽是小技艺,却能取得大成就。

【小受大走】: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

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

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阳儒阴释】:阳:表面上;儒:儒家;阴:暗地里;释:释迦牟尼,泛指佛教。

表面上阐【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因之而高兴,另一方面却因之而害怕。

【阳儒阴释】:阳:表面上;儒:儒家;阴:暗地里;释:释迦牟尼,泛指佛教。

表面上阐述儒家学说,暗地里在宣传佛家观点。

形容表里不一。

【一代儒宗】:儒宗:儒家学者的宗师。

指一个时代的城学大师。

【一致百虑】: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

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

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依仁游艺】:旧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以“仁”为依据,用六艺之教陶冶身心。

泛指从事道德修养和技艺的锻炼。

【以文乱法】:文:指儒家的经典。

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饮食男女】:饮食:食欲;男女:性欲。

儒家的观点,泛指人的本性。

【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

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

②指纯正的乐声。

【正心诚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郑卫之曲】: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郑卫之声】: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子曰诗云】: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

泛指儒家言论。

【邹鲁遗风】:孔子是鲁人,孟子是邹人,故以“邹鲁遗风”指孔孟遗留下来的儒家风气。

【恶紫夺朱】:原指厌恶以邪代正。

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

用涅染也染不黑。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掠美市恩】:掠美:夺取别人的美名或功绩以为己有。

市:买。

掠夺别人的美意,博取人家的感激。

指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

仰:仰望。

止:句末语气词。

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

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选贤任能】: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举直错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

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举:选拔。

直:正直,指正直之人。

错:通“措”,废弃,放弃。

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

【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告朔shuò饩xì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

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力不同科】:同科:同一等级。

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

即使有事情要出门也要把家里安排好一会才出去【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

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1、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3、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6、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7、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8、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9、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10、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11、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12、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14、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15、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53、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54、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55、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

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56、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57、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58、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59、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60、一以贯之:贯:贯穿。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61、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6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6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6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65、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66、善贾而沽:贾:通“价”。

善贾:好价钱;沽:出卖。

等好价钱卖出。

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

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67、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

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68、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69、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70、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见危授命”。

71、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72、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

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73、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74、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75、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76、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

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77、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78、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79、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8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

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

8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82、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83、能近取譬:譬:打比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