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行为的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观察姓名摘要减数分裂是配子生成过程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由此形成染色体数为单倍体的配子。
蝗虫精巢是比较理想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具有易采集、操作简单的优点。
实验中选取蝗虫精巢小管,通过压片法,制作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玻片标本。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同时我们掌握了制片和染色技术。
1.引言减数分裂是配子生成过程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则连续分裂两次,在两次分裂中分别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由此形成染色体数为单倍体的配子。
雌、雄配子的结合可在后代细胞中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亲代与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是生物体性状变异的重要来源。
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异常则可能导致遗传畸变。
蝗虫在生活中常见,容易采集,而且取蝗虫精巢操作简单。
蝗虫的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处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此次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来加深对减数分裂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盖玻片,载玻片(2)药品:改良苯酚品红(3)材料:雄蝗虫的精巢2.2实验过程2.2.1取材夏末秋初在野外田间捕捉的雄性蝗虫,,浸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取出蝗虫,剪去翅膀和后肢,用手术刀沿腹部中线轻轻挑开腹部,取出腹腔中的两个精巢——由许多精小管组成的黄色组织块或将捉到的雄性蝗虫用剪刀剪去头胸部,然后在腹腔两侧各剪一刀,掀开背板,取出消化道背面的两个精巢。
1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1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摘要减数分裂是生物性原细胞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
本实验以生殖期雄性蝗虫精巢细胞为材料,先使用Carnoy固定液固定,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压片法制片。
标本玻片置于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认识、分辨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并对不同分裂相拍照或绘图记录。
引言减数分裂(Meiosis)是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指生物性成熟以后,性腺中的精(卵)原细胞经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其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生物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单倍体配子细胞经过进一步变形、生化变化,形成成熟的精子或卵细胞。
二者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本次实验采用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作为标本采集对象,其雄性染色体数为2n=23,XO ♂。
蝗虫染色体大,数目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经典材料①。
1. 实验材料1.1. 器材:显微镜1台,镊子1把,解剖针2支,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条 1.2.试剂:Carnoy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1.3. 生物材料:繁殖季节雄性蝗虫精巢的精巢小管固定材料2. 实验步骤2.1. 取材与标本固定繁殖季节雄性蝗虫精巢的精巢小管的固定。
选择雄性蝗虫,剪去双翅,再由腹部背面剪开,可见贴在一起的一对橘黄色精巢。
将其投入0.7%生理盐水中剔去脂肪,可见曲细精管①。
将其投入Carnoy固定液中,室温下固定24h后,转入70%乙醇,存放于4℃冰箱。
2.2. 制片与观察2.2.1. 染色。
取2-3个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2滴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时间一般为6-10min。
减数分裂图解课件
利用植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研究,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植物 细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基因的定位与分离
基因定位
通过对减数分裂相关基因进行定位和克隆,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了解减数 分裂的分子机制。
基因分离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方法分离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基因,研究其表达和调 控减数分裂过程的作用。
04
减数分裂与遗传学
基因重组与多样化
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的一个重 要产物,它通过重新组合遗传 物质,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来 源。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 分体时期和后期阶段,为后代 提供了多种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可以增加物种的适应 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 境变化。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关系
染色体异常是指染色体数目或结 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疾病。
减数分裂发生时期
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个体发育的特定阶段,即从原始生殖 细胞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进行多次分裂,最终形成配子中的染 色体数目只有亲本细胞的一半。
减数分裂生物学意义
减数分裂是生物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之一。
通过减数分裂,生物可以在保持染色体数目稳定的同时,增加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从而实现物种的进化与适应。
结构
联会复合体是由多个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区域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每个配 对区域包含两个同源染色单体的一端。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染色体分离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并分别 进入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分离
着丝粒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被拉向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只有 一组染色体,这一过程称为染色体分离。
减数分裂
偶线期(zygonema)
各同源染色体 开始彼此靠拢 进行准确的配 对,又称联会
粗线期(pachynema)
联会已完成,染 色体对开始变短加 粗,称为双价体。 遗传重组发生在这 一时期。
双线期(diplonema)
双价体的两条同源 染色体表现相斥而 分离。同源染色体 之间有交叉现象, 二价体成X、V、8 或O等形状。染色 体螺旋化程度加深。
后期Ⅰ(Anaphase)
构成二价体的同源 染色体相互分离, 各自向两极移动, 每条染色体有一个 着丝粒带着的两个 染色单体,每一极 得到n条染色体。
末期Ⅰ(Telophase)
每个染色体具有两 条染色单体。染色 体解旋,又呈染色 质丝状。核膜形成, 胞质分裂成为两个 子细胞。
Meiosis in Germ Cells (forms Gametes)
Meiosis
Meiosis consists of two divisions following a single DNA replication.
(一)减数分裂过程分为下列各时期:
1、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Ⅰ: (1)细线期(2)偶线期(3)粗线期 (4)双线期(5)终变期 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 间期)
后期Ⅱ:
两条染色单 体分离,移向 两极,每极含 n条染色体。
末期Ⅱ:
染色体逐渐解 螺旋,变为丝状 体,核膜重建, 核仁重新形成。 胞质分裂,各成 为两个子细胞。
Meiosis II (similar to mitosis)
Meiosis II, continued
中期Ⅰ(侧面观)
后期Ⅰ
实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成分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活体的形态;
使组织内各种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率,便于观察和鉴定; 使不同组织成分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便于染色; 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
醋酸洋红
将洋红粉末1g倒入100mL45%醋酸溶液中,边煮边搅拌, 煮沸(沸腾时间不超过30s),然后悬入一生锈的小铁钉 于染液中,过1min取出,或加入1%~2%铁明矾水溶液 5-10滴,至此液变为暗红色而不发生沉淀为止。静置 12h后,过滤于一棕色试剂瓶中,储存备用。
卡宝品红
配制方法: 先配成三种原液,再配成染色液 原液A: 3 g碱性品红溶于100 ml 70%酒精中. 原液B: 取原液A 10 ml加入到90 ml 5%石炭酸水溶液中. 原液C:. 取原液B 55 ml,加入6 ml 冰醋酸和6 ml福尔马林(38%的甲醛). (原液A和原液C可长期保存,原液B限两周内使用). 染色液:取C液10—20 m1,加45%冰醋酸80~90 ml,再加山梨醇1.8 g,配成 10%~20%浓度的石炭酸品红液,放置两周后使用,效果显著(若立即用,则 着色能力差). 适用范围:适用于植物组织压片法和涂片法,染色体着色深,保存性好,使 用2—3年不变质.山梨醇为助渗剂,兼有稳定染色液的作用,假如没有山梨
6.镜检
• 压好的片先在低倍镜下镜检,找到分裂细胞后,再转换成 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动态变化。 • 如果染色体分散良好,图像清晰,可以进行显微照相保存。
一个解离良好的材料,只要用镊子尖轻轻敲打盖玻片,分生组织细胞就可以铺 展成薄薄的一层,再用毛边纸把多余的染色液吸干,经显微镜检查后,选择理 想的分裂细胞,再在这个细胞附近轻轻敲打,使重叠的染色体渐渐分散,就能 得到理想的分裂相。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动态变化过程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动态变化过程本讲课程包括3个考点和1个实验,命题点主要集中在减数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图像的辨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和差异;遗传物质含量的变化;染色体,甚至联系其上的基因综合考查。
这部分内容最常见的命题角度是通过细胞分裂图考查染色体、DNA等的数量变化。
各种题型均有出现,难度较大。
知识梳理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睾丸(曲精细管)*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互换。
二、卵细胞形成过程场所:卵巢精子、卵细胞形成的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卵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也比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不同点: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小细胞叫极体,不久之后,这些极体都会退化消失,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四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无需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能形成。
三、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种类及受精作用为什么同一双亲的后代会呈现多样性呢?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所以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关于配子的种类1.一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1)若该生物为雌性,则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所以卵细胞只有1种。
(2)若该生物为雄性,则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子,两两相同,故产生的精子有2种。
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
(1)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2)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有m对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m种配子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一课时染色体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目标导航 1. 结合图文分析,能够解释生物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结构特征对染色体识别的意义。
2.结合教材图文分析,建立减数分裂的动态影像,重点注意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
一、染色体1.概念当细胞处于分裂期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和反复折叠,形成线状或棒状的小体。
2.功能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3.与染色质的关系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4.染色体的结构图示5.染色体的类型(依据着丝粒的位置划分)6.识别标志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
7.特点和存在形式(1)特点: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对恒定的。
(2)存在形式: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1.对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续表判断正误:(1)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 )(2)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 )(3)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 )(4)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 )(5)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 )(6)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7)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8)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9)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10)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 )答案(1)√(2)×(3)√(4)√(5)×(6)×(7)×(8)×(9)√(10)√一、染色体1.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体在分裂间期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利于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以螺旋状的染色体状态存在,有利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遗传学实验实验一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用洁净的刀片或镊子压在花药上向一端轻轻抹 去,将花粉母细胞压挤出来,或者用大头针钝端直 接捣碎花药,把花粉母细胞(呈半透明胶状)在小范 围内涂成薄层。
10
4.染色 在涂好的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或半滴染液
(视滴管大小而定,由于花粉母细胞在压片过 程中特别容易随染液溢出,所以滴加染液宜 少不宜多),静置染色8-10分钟,染色结束剔 除花药残体。
3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 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为有性生殖过程中 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减数分裂细胞染色体制片取材以高等动、植物雄性 生殖分裂较为方便。在适当的时机采集动物精巢或植 物花蕾(花序),经适当技术处理,压片就可在显微镜 下观察到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4
和方法。 2.通过观察进一步熟悉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及各个时 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和形态特征。
2
二 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繁殖的动植物性母细胞成
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进行两次连续的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Ⅰ)和减数第 二次分裂(减数Ⅱ);每次分裂都可分为紧密衔接 的前、中、后、末四个时期,以前期Ⅰ变化最为复 杂,又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 终变期。通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四分体细胞(或雌、 雄配子),其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7
取材时间主要看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 而定。气温过低会影响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 这时取材细胞常常处于前期、末期等时期,而 终变期、后期、中期图像少;温度过高(30℃ 以上)时植株新陈代谢旺盛,减数分裂周期缩短, 核质粘连严重,也不易获得理想的制片和观察 效果。为了获得理想的减数分裂图像,取材时 间一般是上午8:00~10:00。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观察余振洋(高山山、潘红芳)、09级生技1班、200900140156、2011/9/18摘要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粗线期等五个时期以及后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形状。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加深了对遗传学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东亚飞蝗;染色体;减数分裂1.引言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对种族绵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生物的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2n)。
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与三个退化的极体(1n)。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然后经过受精作用,雌雄配子又重新结合,形成了二倍体的合子。
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含的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体现了遗传学上的三大定律,在丰富基因的多样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常见的中华蚱蜢等,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2.1实验器材和药品:2.1.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实验二 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三、材料
大葱葱花(2n=16):花外膜没打开,成黄绿色,处于减 数分裂阶段。
四、方法步骤
取花药于载玻片上; 用解剖针把花药剥开,将其中的花粉母细胞挤出; 挤出花粉母细胞后,再滴卡宝品红染色5-10min; 加上盖玻片,再放上滤纸,用拇指适当加压,并把周围 染液吸干; 显微镜下观察。
五、结果观察
绘制减数分裂前Ⅰ、中Ⅰ、中Ⅱ、后Ⅱ、末Ⅱ图任意两幅 图。
五、观察结果——大葱减数分裂
五、观察果——大葱减数分裂
五、观察结果——大葱减数分裂
实验二 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减数分裂的全过程,观察染色体形态特征,掌握花粉 减数分裂制片技术。
二、原理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 特点一: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4个 核,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称作 减数分裂。 特点二: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 与分离。 细线期: 染色质浓缩为几条细而长的细线; 偶线期: 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 粗线期: 染色体继续缩短变粗,双价体形成; 双线期: 非姐妹染色单体开始分开; 浓缩期: 双价体开始向赤道面移动,纺锤体开始形成。
湖南省六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金太阳24-298C)生物试题
衡阳市2024届高三统一考试试题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免疫球蛋白G(IgG)是细胞外液中重要的抗体,IgG的两条H链和两条L链通过四对二硫键相连接。
H链和L链氨基端氨基酸的序列变化较大,此区域称为可变区,羧基端氨基酸的序列相对稳定,此区域称为恒定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浆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协作完成IgG的加工和分泌B.可用H标记合成IgG的氨基酸来追踪IgG在机体内的分布C.酒精和高温会破坏IgG的二硫键和肽键,从而导致其变性失活D.不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多种lgG,不同IgG可变区氨基酸的序列不同2.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体积之比。
酵母菌能以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在O2充足的条件下的呼吸商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葡萄糖相比,等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多B.与葡萄糖相比,等质量的脂肪含氢量高导致其对应的呼吸商低C.O2浓度低且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呼吸商会大于1.00D.在密闭容器内以脂肪为底物时,容器内的气压会升高3.某些雌性昆虫依赖释放的性外激素吸引雄性昆虫前来交配,而性外激素有物种特异性,仅对同种昆虫起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性外激素的实例体现了化学信息对昆虫种群繁衍的调节作用B.使用人工性外激素的目的是增大害虫的死亡率以进行生物防治C.性外激素的物种特异性有利于维持昆虫种群遗传的稳定性D.昆虫依赖性外激素吸引异性交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重金属离子能迅速地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使酶失活。
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山东大学遗传学实验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摘要为了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次实验通过苯酚品红染蝗虫精巢中的细胞,观察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不同状态,观察染色体行为。
简介减数分裂(meiosis)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减数分裂的特点:1、连续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了四个核,染色体数目减半。
2、前期特别长,而且染色体的变化复杂,经过一个逐步螺旋、折叠和浓缩的过程及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和分离的过程。
前期Ⅰ(prophase)变化最为复杂,呈现出减数分裂的许多特征,包括(1) 细线期(leptotene stage),染色质凝集,出现螺旋丝。
该期染色体排列多变。
(2) 偶线期(zygotene stage) ,又称配对期(pairing stage)。
细线期终了阶段,染色体渐渐缩短变粗。
来自父本、母本各自相对应的染色体,其形态、结构相似,成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us chromosomes)。
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即联会,是该期的主要特征。
当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后,在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复合结构,即联会复合体(synatonemal complex,SC)。
(3) 粗线期(pachytene stage) ,又称重组期(recombination stage)。
染色体明显变粗变短,结合紧密,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DNA的片段交换,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的组合。
(4) 双线期(diplotene stage) ,同源染色体分开,可见到四分体,每个染色体上含有一对姊妹染色单体,因而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两对姊妹染色单体共4个染色单体,故称四分体(tetrad)。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行为的观察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行为的观察摘要:通过蝗虫的精巢实验比较、观察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重点是学会辨认减数分裂的几个重要时期,并知道其根据是什么。
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1.引言(1)精子的发生在精巢的曲细精管中进行,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精子的形成3个阶段:首先是精原细胞产生两类精原细胞,一类继续保持有丝分裂能力,一类进入分化途径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井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圆形精子细胞;圆形精子细胞进行形态学变化以及核蛋白转型、修饰,形成成熟的精子。
(2)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则连续分裂两次,在两次分裂中分别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4)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2.实验材料:2.1试验材料:固定的蝗虫精巢、卡宝品红染液、载破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解剖镜、镊子、生理盐水。
2.2试验方法:2.2.1材料的获取及处理。
(1)取材:用剪刀剪去双翅,再从雄性蝗虫腹部背面剖开,靠近胸节处有桔黄色团状结构,为精巢。
取出精巢,这双精巢紧紧地贴在一起,外被含大量脂肪的薄膜,使整个精巢呈现黄色。
将精巢投入0.7%的生理盐水中,剔去脂肪,就可以看到精巢中细小的纤维状的曲细精管。
(2)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管上横切两到三次。
(3)以卡宝品红染液染色10-15分钟,同时以小镊子轻轻挤压精细小管外壁,以使性母细胞或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细胞流出精细小管管壁,以利于观察,压片后进行观察,可以见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实验二植物减数分裂及玉米花母细胞涂片、观察
2. 小麦幼穗
在小麦抽穗前10-15 天,当旗叶与下一叶片的 叶枕相距1—4cm、幼穗 长约4cm时,各不同部位 小穗第1-2朵小花的花药 表现为黄绿色时,一般正 是处于减数分裂时期。采 集的小穗按上述玉米雄穗 的固定方法进行固定处理。
3. 蚕豆花蕾
在早春(3-4月)蚕 豆现蕾后,于上午8-10 时,摘取长约lmm左右 的花蕾,固定、保存。
中期I I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每条染色体由两个 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14)
后期I I 每个染色体从着丝点处分裂为二,分别移 向两极。(15)
末期I I 移到两级的染色体解螺旋,再次出现核仁、核膜,形成单 倍的子核,此时减数分裂I形成的两个单倍核形成4个单倍 核,最后形成4个子细胞,叫四分体。(16)
减数分裂在遗传上具有两个重要的 生物学意义:
1、性母细胞(2n)经过 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减 半的配子(n),经过受 精作用雌雄配子结合形成 合子,染色体数恢复 (2n),这样在物种延续 的过程中确保了染色体数 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 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 体的自由组合,这些都是 遗传学分离、自由组合和 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 础,同源染色体的交换和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所产生的遗传重组,又是 生物变异和进化的重要遗 传基础。
植物花粉形成过程
在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 花药内的一些细胞分化成 小孢子母细胞(2n),每 个小孢子母细胞进行2次 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一次 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 裂)。每一个小孢子母细 胞产生4个子细胞,每个 子细胞就是1个小孢子。 小孢子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体细胞的一半(图2-1)。
动植物减数分离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实验报告2011年9月19日摘要: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
本实验以蝗虫精巢细胞为材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后,放置高倍镜下观察,根据染色体在各时期的不同特点,即可分辨出细胞减数分裂的阶段。
引言:减数分裂,又叫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它包括连续两的细胞分裂阶段:每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
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钵变化特点各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于第一次前期时间较长,染色体变化比较复杂,故其前期又可分为五个时期。
在减数整个过程中,同源当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
最终分裂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四个子细胞,从而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
雌雄配子通过受精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为新的个体,这样又恢复了染色体数目。
由于不同雌雄配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大量的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的观察加深对这一分裂的认识,更加了解减数分裂及其意义。
实验目的:1、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
2、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实验原理:由于在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都有所不同,通过用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进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观察到在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结构与变化。
减数分裂其特点如下:1、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则连续分裂两次,在两次分裂中分别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
2、其前期特别长,且染色体的变化复杂,有同源染色体彼此配对、交叉互换的过程。
3、在高等动物减数分裂时,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会分别形成一个卵细胞和四个精细胞。
通过这些特点和各时期染色体应有的状态可辨别镜下蝗虫精母细胞所处的时期,从而了解并巩固减数分裂的规律。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12级生科李笃财 201200140048 2014/9/18摘要:动植物的减数分裂相对于有丝分裂更加复杂,里面的很多过程和步骤都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复制一次分裂两次,最后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然后通过受精是才会恢复到体细胞一样的染色体数目,在复制和分裂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特殊的时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本次实验我们会通过观察蝗虫的曲细精管中的细胞来找出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其中在前期1有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还有中期1,后期1,末期1。
之后有前期2,中期2,后期2,末期2。
在不断观察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会对减数分裂有更深刻的认识。
引言:有丝分裂在动植物的一生都在进行中,但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特殊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两次分裂中分别将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分给子细胞,使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受精时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了物种染色体的稳定!实验材料:显微镜一台眼科镊一只解刨针载玻片,盖玻片,虑纸片,染液固定的蝗虫精巢实验步骤:取材:一般每年7到11月,在蝗虫的繁殖季节,捕捉蝗虫,选出其中的雄虫,剪去双翅,再又腹部的背面剖开,其中橘黄色的团块就是一对精巢。
固定:将剔去的脂肪的精巢投入卡诺固定液中,室温下固定2到6个小时,至精巢发白,转入70%乙醇,存入4摄氏度冰箱中备用。
制片和镜检:取2到3个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到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时间一般为6到10分钟,压片,镜检。
实验结果与分析:这幅图右下角应该是细线期,染色质凝缩成可见的细线蝗虫细线团中有一深色粒,是X染色体形成的,一直保留到偶线期。
中部是偶线期,同源染色体沿着纵长方向紧密配对,形成联会复合体,比细线期的粗,但是每个成员很难分开看清。
线期的粗,但是每个成员很难分开看清。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姓名系年级学号日期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摘要:减数分裂,也叫成熟分裂。
是一种发生在高等生物成熟个体有性繁殖组织中的一种分裂方式。
本实验意在通过观察蝗虫精巢中处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的行为,来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学会辨认减数分裂的几个重要时期,并知道其判断依据,同时掌握制片和染色技术。
本次实验经过取材、卡诺固定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制片和镜检五个步骤,在显微镜下找了到处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使我们对处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细胞的行为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引言早在19世纪末期,人们就对动植物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883年,比利时细胞学家Edouard van Beneden最早发现马蛔虫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是配子染色体数目的2倍。
1887年。
Weismann预言了减数分裂的存在。
后来Flemming, von Winiwarter, Hertwig等学者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经过长达25年的努力,才逐渐弄清了在这种特殊的分裂方式中存在的诸多细胞学问题。
1902—1903年.Sutton观察了笨蝗的减数分裂过程,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他还推论一个染色体上必然有多个基因。
目前,减数分裂的过程已经被研究的比较透彻,但尚存未解决的问题。
如:排列的纺锤丝与漂浮的染色体通过动粒相连接,它们能决定染色体如何被分配至子细胞。
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对于细胞来说至关重要,但细胞生物学家对染色体的分离过程仅有一些模糊认识。
是由细胞指挥的吗?或是染色体自行决定的?通过一些一流的实验,北卡罗莱那州杜克大学的Leocadia Paliulis和R. Bruce Nicklas表明了在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下,染色体仍然知道如何去做。
Nicklas说,下一步,我们需要了解染色体如何将它的指示在动粒的化学性质与结构上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行为的观察
摘要:通过蝗虫的精巢实验比较、观察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重点是学会辨认减数分裂的几个重要时期,并知道其根据是什么。
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1.引言
(1)精子的发生在精巢的曲细精管中进行,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精子的形成3个
阶段:首先是精原细胞产生两类精原细胞,一类继续保持有丝分裂能力,一类进入分化途径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井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圆形精子细胞;圆形精子细胞进行形态学变化以及核蛋白转型、修饰,形成成熟的精子。
(2)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则连续分裂两次,在两次分裂中分别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4)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
2.实验材料:
2.1试验材料:固定的蝗虫精巢、卡宝品红染液、载破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解剖
镜、镊子、生理盐水。
2.2试验方法:
2.2.1材料的获取及处理。
(1)取材:用剪刀剪去双翅,再从雄性蝗虫腹部背面剖开,靠近胸节处有桔黄色团状结构,为精巢。
取出精巢,这双精巢紧紧地贴在一起,外被含大量脂肪
的薄膜,使整个精巢呈现黄色。
将精巢投入0.7%的生理盐水中,剔去脂肪,就可以看到精
巢中细小的纤维状的曲细精管。
(2)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
管上横切两到三次。
(3)以卡宝品红染液染色10-15分钟,同时以小镊子轻轻挤压精细小
管外壁,以使性母细胞或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细胞流出精细小管管壁,以利于观察,压片后
进行观察,可以见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3.实验结果
3.1蝗虫曲细精管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实验结果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减数分裂1末期
减数分裂1中期间期
后期
减数分裂2末期
4、讨论
1.在观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时,会发现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的数目最多;处于双线期的细胞最难辨认;在中期,粗线期,末期等的细胞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且比较容易分辨。
2.在实验过程中,取材的时间对实验效果影响很大,除玉米以外,常用来进行减数分裂过程观察的植物有蚕豆、小麦等,其取材时间分别为:
蚕豆:从现蕾开始,可以选取2-3mm大小的花蕾或一段小花序进行固定。
小麦:从开始挑旗,到旗叶与下一片的叶耳间距约为1-2cm时进行固定较为适宜。
一般花药长约2mm左右,表现黄绿色时,为减数分裂观察的最适时期。
3.制作临时装片的时候要充分的把细胞分散开,可以用吸水纸盖住玻片,再用笔头或是解
剖针的针头轻轻敲打以便于分散。
参考文献
[1] 杨大翔遗传学实验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11 年1月
[2]辛培尧,孙正海,罗思宝,何承忠.大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河南农业科学。
[3]Sakamot o K,Akiyama Y, Fukui K,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genomesizes and morphology of sex chromosome in hemp( Cannabis sativa L. ) [ J] .Cytologia, 1998, 63:459- 464.
[4]李懋学,张赞平.作物染色体及其研究技术[M ]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5]王台,丁兆军,2002. 减数分裂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47 : 241~248
[6]李雅轩, 1999. 植物减数分裂研究进展.植物学通报,16 : 526~529
[7]段增强孙金花.植物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纸片新方法.实验室科学.2005年6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