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学新思维

合集下载

针灸的临床思维

针灸的临床思维

针灸的临床思维经常会有很多同学问:“老师,××病扎什么穴位啊?”很多针灸学子把穴位、经脉等同于针灸系统是非常错误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啊?学了好几年针灸,针灸思路还是一盘散沙,归根结底还是大家没有针灸思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针灸体系,只会按图索骥,执病锁方,大大降低了针灸的疗效。

而只会用毫针,一个病扎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符合针灸学的思维。

那么针灸的理论体系是怎样的呢?该如何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呢?下面就让我们从经典入手,寻根问源,还针灸本来面目。

一、经脉的空与皮肉筋骨的实《内经》针灸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病位思想,没有病位思想,针灸治疗无异于盲人摸象,瞎猫逮着死耗子,你不知道为什么有效?为什么临床疗效不高?病在皮,针刺穴位是最佳方案吗?病在经筋针刺穴位是最佳方案吗?这种所有的病用毫针针刺穴位的思维方式,不是《内经》本有的针灸思维。

《内经》中皮部病有皮部病的针法、针具,络脉病有络脉病的针法、针具,经筋病有经筋病的针法、针具。

不能什么病都针穴位,什么病都用毫针啊!《灵枢·经脉》“十二经脉伏行于分肉之间”指出经脉是肌肉缝隙,是无形的空间。

《灵枢·九针十二原》讲穴位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穴位是比较大的缝隙,而我们现在还在探求经脉的实体物质,肯定是没有结果的。

《道德经》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咱们的经脉、穴位就是“无之以为用”,皮肉筋骨就是“有之以为利”!如果把人体比作是一间房子,经脉、穴位就是房子的空间,皮肉筋骨是房子的实体框架,经脉、穴位是无形可见的,在功能上是气化的场所。

经脉病、功能性疾病针刺穴位是最佳的选择。

二、不同的病位选择不同的针具毫针是针灸的针具之一,毫针并不是针灸的全部。

针灸学一大优势就是拥有各种针具,针灸体系庞大,《内经》以九针统称之,九是最大的阳数,以九针来代表针具的多样性,而每种针具特色各异,擅长的病种、病位不同,现代针灸学家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针具又不断的创新,使针灸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针灸学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针灸疗效不断提高,如山西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先生据古九针的构造重新改制成的新九针,朱汉章教授研制的针刀,王自平教授研制的骨减压针,陈超然教授研制的拨针,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种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使以前的难治病为易治,变不可治为可治,比如,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立竿见影的疗效,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常常针到病除,骨减压针治疗顽固性疼痛,椎间盘针治疗椎间盘病变等等,大大提高了针灸的疗效,扩大了针灸的治病范围。

浅谈象思维在针刺手法形成中的作用

浅谈象思维在针刺手法形成中的作用

浅谈象思维在针刺手法形成中的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提要为探讨针刺手法的形成源流和作用机理,通过辩证分析象思维在针刺手法创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发现这种思维方式贯穿针刺手法形成的全过程。

象思维对针刺手法乃至中医理论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学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象思维针刺手法象思维是人类最早产生和最富于原创性的思维形式,是中医理论创立和发展创新的重要依据[1],也是阐释中医机理的重要思维工具,其对针刺手法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试运用象思维工具,着重讨论针刺手法的创立、补泻原理和选取原则等基本问题,并就其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提出自己的观点。

1 象思维与中医理论象思维是在观察事物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客观世界具体的形象及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依靠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进行思维,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法[2]。

中医理论起源于象思维,又在其指导下发展壮大,成为一套独立于任何医学形式的完整医学体系[3]。

在象思维的指导下,古人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了人体与自然之间存在的诸多相似之处,由此出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融入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也由此发展而来。

对经络学说而言,在经络腧穴数目方面,《素问·阴阳别论》“十二月应十二脉”,《素问·气穴论》“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由此才有十二经脉、365腧穴。

腧穴命名方面,如以日月星辰命名的上星、璇玑、太乙等,以自然地理命名的支沟、丘墟、合谷等,皆是运用了取类比象的基本思想。

甚者有很多学者提出,经络的发现与象思维密切相关,中国中医科学院黄龙祥教授提出“经络学说是古人对针灸诊疗作用的一种直观解释,是从‘象思维’入手。

经络学说之所以长期停滞,正是由于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3]针刺手法的形成同样深受象思维的影响,本文将从积极和消极作用两方面进行辩证分析。

2 象思维对针刺手法的积极作用2.1 刺法创立和命名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刺法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最典型的当属飞经走气四法。

【资料】针灸医学新思维(抑郁症)汇编

【资料】针灸医学新思维(抑郁症)汇编

“有诸内必形于外”,压痛点的出
现,往往是内脏疾病的一种反应。从抑 郁症患者出现的压痛点分布主要集中在 第3胸椎棘突下的身柱穴到第7胸椎棘突 下的至阳穴区域中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 抑郁症主要与肺、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从脊椎及其脊神经根同躯体及内脏 的联系来看,第3胸椎棘突下及其脊神经 根主要联系肺脏;第4、5胸椎棘突下及 其神经根主要联系心和心包;第7胸椎棘 突下及其神经根主要联系膈肌,所有联 系均集中在上焦范畴。当肺、心(包) 和肝的功能障碍或紊乱,就构成抑郁症 心神失常、肺气不宣的病因病机。
三、肺气、心神本一体
肺与心同居于上焦,心为“君主之 官”,肺为“相辅之官”,一个主气, 一个主血,一阴一阳,共同维持着人体 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在情志方面,心主 喜,肺主悲(忧),一正一反,共同表 达着一个人最基本的两种感情。
《灵枢·本神》篇所记:心主血脉, “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 休……喜乐无极则伤魄。”《素问·调经 论篇》也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
足则悲。”肺所主的“悲”,恰恰是心
气、心神不足而造成的;而心若喜乐无
极,则伤肺所藏的“魄”。悲忧发于心
而肺应之,不正说明心神失常与肺气的 失常本是一体的吗?
四、肺与脑神也相关
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腑”, 主思维和“灵机记性”,脑神是心功能 的一个分支,属于“神明之心”的范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魄是心神 的反映,一个人是否有魄力,首先需要 心神健旺。换言之,心神是魄力的物质 基础,魄力是心神的活动结果。心神与 肺气的紧密关系已如上述,那么脑神与 肺的相关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肺藏“魄”与抑郁症自我评价过低相合
根据中医学对五脏所藏的认识,肺 藏“魄”,提示如果一个人的肺功能健 旺(肺气足),那么,他办什么事就有 主见,有条理,有魄力。再看抑郁症患 者,自我表现评价过低也恰恰是其致命 的主症,总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如别人, 以至于对工作失去热情,对生活失去信 心,对未来失去希望。从而自暴自弃, 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干货收藏——针灸的临床思维

干货收藏——针灸的临床思维

干货收藏——针灸的临床思维针灸的临床思维作者:邓振钰王栋(指导老师)编辑:卢钊毅经常会有很多同学问:“老师,××病扎什么穴位啊?”很多针灸学子把穴位、经脉等同于针灸系统是非常错误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啊?学了好几年针灸,针灸思路还是一盘散沙,归根结底还是大家没有针灸思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针灸体系,只会按图索骥,执病锁方,大大降低了针灸的疗效。

而只会用毫针,一个病扎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符合针灸学的思维。

那么针灸的理论体系是怎样的呢?该如何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呢?下面就让我们从经典入手,寻根问源,还针灸本来面目。

一、经脉的空与皮肉筋骨的实《内经》针灸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病位思想,没有病位思想,针灸治疗无异于盲人摸象,瞎猫逮着死耗子,你不知道为什么有效?为什么临床疗效不高?病在皮,针刺穴位是最佳方案吗?病在经筋针刺穴位是最佳方案吗?这种所有的病用毫针针刺穴位的思维方式,不是《内经》本有的针灸思维。

《内经》中皮部病有皮部病的针法、针具,络脉病有络脉病的针法、针具,经筋病有经筋病的针法、针具。

不能什么病都针穴位,什么病都用毫针啊!《灵枢·经脉》“十二经脉伏行于分肉之间”指出经脉是肌肉缝隙,是无形的空间。

《灵枢·九针十二原》讲穴位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穴位是比较大的缝隙,而我们现在还在探求经脉的实体物质,肯定是没有结果的。

《道德经》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咱们的经脉、穴位就是“无之以为用”,皮肉筋骨就是“有之以为利”!如果把人体比作是一间房子,经脉、穴位就是房子的空间,皮肉筋骨是房子的实体框架,经脉、穴位是无形可见的,在功能上是气化的场所。

经脉病、功能性疾病针刺穴位是最佳的选择。

二、不同的病位选择不同的针具毫针是针灸的针具之一,毫针并不是针灸的全部。

针灸学一大优势就是拥有各种针具,针灸体系庞大,《内经》以九针统称之,九是最大的阳数,以九针来代表针具的多样性,而每种针具特色各异,擅长的病种、病位不同,现代针灸学家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针具又不断的创新,使针灸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针灸学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针灸疗效不断提高,如山西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先生据古九针的构造重新改制成的新九针,朱汉章教授研制的针刀,王自平教授研制的骨减压针,陈超然教授研制的拨针,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种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使以前的难治病为易治,变不可治为可治,比如,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立竿见影的疗效,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常常针到病除,骨减压针治疗顽固性疼痛,椎间盘针治疗椎间盘病变等等,大大提高了针灸的疗效,扩大了针灸的治病范围。

针灸治疗的思维过程

针灸治疗的思维过程

针灸治疗的思维过程掌握疾病信息治疗疾病,首先要了解疾病的现状、程度和发病原因,才能明确疾病的性质,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中医和针灸掌握疾病信息的过程,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来实现的。

四诊1) 望诊:①望神;②望色;③望形态;④望排泄物;⑤望舌;⑥望络脉;2) 闻诊:①听声音;②嗅气味;3) 问诊:①问寒热;②问汗;③问痛;4) 切诊:①切脉;②按诊。

经穴压诊: 背部压诊,俞募压诊,四肢压诊;定义:经穴压诊,是以手按压相应腧穴或部位进行诊断的方法。

人体的经穴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相互关联,内脏病变可以通过经脉反应于体表的某些穴位或部位,出现病理性反应。

经穴常见的异常反应:主要有压痛、阳性反应物(结节或条索状物),还可见局部组织板硬或松弛,凹陷或隆起,或出现丘疹、皮肤色泽和温度的改变等。

经穴压诊的检查方法:先以拇指指腹沿经络循行路线滑动,寻找阳性反应;次以拇、食指撮捏肌肤,探求浅层异常反应;再以按压揉动探索深层反应。

按压、揉动、撮捏时用力应均匀,并注意左右两侧的对比。

一般先检查腰背部,然后检查胸腹及四肢部的俞、募、郄、合等穴。

明确疾病诊断对疾病作出明确的诊断才能施以正确的治疗。

中医学认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分析辨别疾病的证候,也即"辨证",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叫作"辨证施治",针灸治疗即建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

针灸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

其中八纲辨证是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则重点辨别病变所在脏腑、经脉的病因、病性、病位。

八纲辨证1) 表里辨证;2) 寒热辨证;3) 虚实辨证;4) 阴阳辨证。

脏腑辨证1) 心与小肠病辨证;2) 肺与大肠病辨证;3) 脾与胃病辨证;4) 肝与胆病辨证;5) 肾与膀胱辨证。

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络属关系分析判断疾病的辨证方法。

当人体受到病邪的侵袭,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便发生异常变化,并通过其所属的脏腑及其在体表的循行路线反应出来,因此各条经脉的病候主要就是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的症候,以及经脉所络属的脏腑所发生的功能性变化及其体征,这些症候和体征就是经络辨证的依据。

针灸的原理

针灸的原理

针灸的原理作者:张相薇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1年第10期张相薇成都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有很多人生病之后不是采用输液打针的方式治病,是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最终也成功治愈了疾病,针灸治疗似乎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那么针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针灸的原理1.疏通经络。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具有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脏腑、调节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经络不通,气血循环受阻,引起脏腑或四肢肿痛。

针灸的镇痛作用是疏通经络功能最具体的体现,临床上常见的肩部和颈部疼痛、中风、偏瘫和风湿性关节疼痛都属于针灸治疗的基本范畴。

2.调和阴阳。

如果人体处于正常的健康状态,中医说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相对平衡的。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调和阴阳是治疗的首要课题。

在调和阴阳平衡的方法中,针灸是以经络穴位的针刺手法为中介的。

在临床实验中,已经证实针灸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当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针灸对阴阳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它通常对过度兴奋、兴奋和痉挛状态下的器官有抑制作用,但对虚弱、抑制和放松状态下的器官有刺激作用。

针灸在调节阴阳方面是良性的、双向的,这也是针灸能治疗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

如果把脏腑病理失调与中医阴阳学说结合起来,就可以用阴阳来解释。

3.扶正祛邪。

增强机体抵抗力,排除致病因素。

针灸具有强身祛邪的作用,具体方法是补虚减实。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是通过针灸、艾灸来补虚的;二是通过针刺手法,针灸治疗多用于内泻;三是穴位组合。

通过临床经验证实,许多穴位有不同的补泻作用,如气海、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位能起到补益作用,通常用于身体扶正,而十宣、中极、水沟的功用为泻,用于体内祛邪。

在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可以充分证明针刺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致病因素。

针灸疼痛原因一是针灸进入皮肤的时候感到的明显疼痛,主要是由于行医者手法不熟练,导致进针不够快,或者是由于针具本身不够锋利尖锐、质量不达标等,使得针尖在进到皮肤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明显疼痛。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经络腧穴学绪论

经络腧穴学绪论
经络腧穴学绪论
汇报人: 2024-11-17
目录 CONTENTS
• 针灸学起源与发展 • 针灸起源 • 理论形成 • 学术发展 • 复习思考题
01
针灸学起源与发展
CHAPTER
针灸学起源与发展
针灸学基础理论 01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 ,针灸学是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方法
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太素》与《类 成》
唐时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之外 ,又将《内经》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的内容汇合编成《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十三卷,即十二经脉各一卷,奇经八 脉合一卷,现仅存第一卷。
宋、金时期具体发展
01
02
03
宋朝的编纂
宋代王朝注重对医书的编纂和校正,早期组织人员编写的《太平圣惠方 》,其第九十九卷称《针经》,第一百卷称《明堂》,后人称之为《明 堂上经》和《明堂下经》,其中列有“十二人形”的经穴图。
金末元初发展
窦默与针经指南
窦默(字汉卿)著有《针经指南》一书,内载《标幽赋》《通玄指要赋》及流注八穴、十四手法等内容,并 对络脉提出新的观点。
钱雷与人镜经附录
明代钱雷《人镜经附录》对络脉也有新的认识,认为十二经脉生出十五络,络再生出百余系络,系络生出百 余缠络,缠络生出三万四千孙络。
喻嘉言与络脉论
《伤寒论》
八会穴与原穴
《难经》还首先提出“八会穴”的 名称,并具体记载了人体气、血、 筋、脉、骨、髓、脏、腑八者与八
穴的关系。
《内经》与《难经》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但《
难经》对《内经》进行了补充和阐
01
发,特别是对奇经八脉、经脉病候
、十五络脉等方面。
五输穴的完善

针灸解惑

针灸解惑

读书笔记
何以解惑?新手看了不知所以,老手看了毫无用处,多数是科班的那些东西,价值自己判断吧。
这本书讲了临床中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为针灸医师在临床中解答了常常面临的问题,学院派的医学生值得 看看,针灸应该如何学。
目录分析
1
内容提要
王启才教授简 2

3 改“五脏六腑”
为“六脏六腑”
4 心包的“三个
0 5
手太阴肺经 起于“云门”
“阴市(音:Shì)” 应为“阳市(音: Fú)”
足太阳经为十二经脉 之核心
“十五大络”应为 “十六大络”
脾经和胃经为何另有 大络
考古问今论经 1

论经络的平衡 2与失衡3 关于腧穴的分类
4 “经外奇穴”
意解
5 经外奇穴和新
穴不可喧宾夺 主
乳中应该从传统经 穴中淘汰出局
前后配穴三法 上下对应配穴法
左右对应配穴 1

上下左右交叉 2
对应配穴法
3
按经配穴法
4 影响针灸处方
的基本因素
5 把握针灸治疗
时间
“‖”——艾条灸的 符号
特定穴选穴配穴规律
古奥难懂的中医病名 应该规范化、通俗化、 大众化
痿证的针灸治疗思路 和方法
“合谷刺法”治疗 面神经麻痹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思路和方法
教学,探索中 医教改之路
4 答来自日本的
困惑
5 新编针灸歌诀
30首
作者介绍
王启才。1947年4月生,湖北省南漳县人,汉族。196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后,即留校从 事针灸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1987年调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工会主席,现为南京 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秘书长,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特聘教授, 香港中医药研究院顾问、客座教授,加拿大中医研究院学术顾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 疗学》主编。

针灸疗法与心理疗法如何互补?

针灸疗法与心理疗法如何互补?

针灸疗法与心理疗法如何互补?在现代医学的领域中,针灸疗法和心理疗法都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瑰宝,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而心理疗法则侧重于从心理层面入手,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应对压力和解决心理困扰。

那么,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疗法,究竟是如何相互补充,为患者带来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效果的呢?针灸疗法,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这些经络连接着各个脏腑和组织器官。

当身体出现失衡或疾病时,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

针灸师通过将纤细的针准确地插入特定的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比如,对于患有偏头痛的患者,针灸可以刺激头部和颈部的相关穴位,缓解血管痉挛,减轻疼痛症状。

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如关节炎患者,针灸能够降低疼痛感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针灸还在调节内分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针灸疗法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层面。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对于心理状态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释放出一系列神经递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这些物质能够带来愉悦感、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理疗法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

比如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心理状态。

精神分析疗法则深入挖掘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对于那些遭受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困扰的患者,心理疗法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学会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

例如,一个因工作压力而焦虑的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学会重新评估工作中的挑战,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从而降低焦虑水平。

那么,针灸疗法和心理疗法是如何互补的呢?首先,在治疗心理障碍方面,针灸疗法可以作为心理疗法的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更快地缓解症状。

针灸PPT课件

针灸PPT课件

外科疾病
颈椎病
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选取颈夹脊 、风池、天宗等穴位,通过刺激 颈部经络,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
感。
腰椎间盘突出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主要选取肾 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通过调 节腰部经络,减轻腰痛和坐骨神经 痛。
关节炎
针灸治疗关节炎主要选取膝眼、曲 池、阳陵泉等穴位,通过刺激关节 周围的穴位,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针灸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各国针灸专家 共同探讨针灸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了针灸的国际 传播和发展。
国际化标准
国际针灸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促进了针灸的规 范化和普及化,提高了针灸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 力。
05 针灸的安全与注 意事项
针具的选择与消毒
总结词
针具的选择与消毒是针灸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 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中风后遗症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 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
内分泌系统疾病
针灸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 定疗效。
针灸的国际影响
1
2 3
国际认可度
针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许 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开展针灸研究和临床实践。
针灸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针灸简介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 • 针灸的现代研究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发现 了针灸的治疗作用。
发展
针灸在历史上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从早期的石针、骨针到后来的金属针,不 断改进和完善。现代针灸还结合了现代医学技术,如穴位注射、电针等。

浅谈针灸研究进展及其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

浅谈针灸研究进展及其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

摘要:为推动中医针灸技术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古老的中医针灸已经越来越受到海外人士的喜爱,有了现代科技的加持,不仅揭开了针灸奥秘的冰山一角,更促进了针灸的传播。

相信针灸在宠物临床上同样会越来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宠物浅谈针灸研究进展及其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翟卫民1,刘天霞2(1.上海良伴无忧宠物医院上海200333;2.七宠(上海)动物药品有限公司上海200333)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4.028收稿日期:2023-06-02确切的考古研究发现,中医针灸起源于5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黄帝内经》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及成套的应用经验。

到2017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大堂树立起一座青铜针灸雕像,标志着针灸全球化时代的到来,65个国家承认了针灸的法律地位,129个国家的报告显示,80%的国家承认针灸的使用。

针灸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的简捷方便,已经成为最主流的传统医学。

针灸的广泛应用及大量研究,也促使针灸从经验主义完成了向循证医学的转变。

针灸的传统领域大部分是应用于疼痛的治疗,不仅治疗疼痛的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已经发展到其他领域,如肿瘤学、急诊科、耳科,甚至精神疾病领域。

美国国家图书馆下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发现,2011—2020年的十年间,有1398篇针灸临床研究文章发表,其范围涵盖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神经系统、疼痛、皮肤、内分泌、肿瘤等22个方面的问题和疾病治疗。

中医针灸开枝散叶向全世界发展的同时,无数专业人士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针灸是传统医学中重要且神奇的治疗方法,运用不同手法针刺特定的穴位,达到调整脏腑气血,维持并纠正人体组织内环境的平衡,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虽然运用现代科技的各种手段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揭开针灸的奥秘。

但用热像仪记录针刺前后十二经脉红外热图像,可以清晰记录到经络的可视图像。

论针灸临床的整体性思维

论针灸临床的整体性思维

论 针 灸 临 床 的整体 性 思维
张新普 , 童亚 男 , 薛 丹 , 李 敏 , 傅 杰英。
( 1 .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 广东 广州 5 1 0 5 1 0 ; 2 . 广 州 中医药 大学针灸 推拿 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4 0 5 ; 3 . 广 州市第 一人 民医院针灸 科 , 广 东 广州 5 1 0 1 8 0 )
既要认识到人 的立体多维功能结构的复杂性 , 也要认识到综合影 引阳 、 从 阳引阴 , 上病下治 、 下病上治 、 左病右治 、 右病右治等治则
响 因素作用于人的差异性 ; 既要掌握 中医思维的整体性 、 思辨性 、 和治法 是这一思想 的具体临床运用 。 灵活性 , 也要清楚针灸干预与体质状态反应 的灵敏性 、 多样性 、 复 3 机 体 整 体 功 能 状 态 与腧 穴 穴 性 合性 、 如此才能更好地拓展针 灸临床 的思路 , 彰显针 灸 的博 奥美
摘 要 :着重从道和术、 经络系统、 体质与穴性、 天时和生理、 个体化诊疗、 机体 自 愈力、 针灸者素质等方面论述了针灸临床
上 的整体性 思维, 以转变 中医针 灸者的视 角, 拓展 针灸临 个体化诊疗 D O I 标识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9 . 0 8 6
2 经 络 系 统 多 维 与 立体 结构 所重视并运用。 4 顺 天 应 时与 尊 重 生 理 规 律
人体经络系统是一个多维立体 、 复杂统一 的活体功能而构成
脏腑 功能状态 和经络气 血的运行 会随着 四时 阴阳的变化 而
因此针灸 临床应做 到顺 天应 时 与尊重 生理规 律 而顺 势而 的。经 络之经脉 、 经别、 络脉 、 经筋、 皮 部循 行 与分 布 , 经络 与脏 变化 , 因势利导 。春夏长夏秋冬 , 生长化收藏 , 生长壮 老已这是 生命 腑、 五华 、 五体 、 五官的络属 和功能 , 上下 、 左右、 前后、 内外纵 向 、 为、 合之 于人 则 是 因时 之 序 , 藏气 法 时 , 肝 心 脾 肺 肾 横 向交织成一个 立体 多维 的错综 复 杂 的网状结 构和 功能 系统 。 现 象 的一 般 规 律 , 如环无 端 , 手 足三 这形成 了气街 、 四海 、 标本 、 根结等针灸理论 , 也是 经络活体整体 及经脉气血循行 。经络气血 的运行 阴阳相贯 、 脏 腑气血 的寒 热虚实 , 都体 现在气血 的变 功 能体现 的基础 , 更是 针灸临床诊 治思维 的来 源。经 络系统 , 纵 阴三 阳阴阳迎随逆顺 ,

漫谈针灸发展的困境及未来展望

漫谈针灸发展的困境及未来展望

漫谈针灸发展的困境及未来展望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针灸临床的新方法、新技术,进一步拓宽针灸临床的新领地将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方法。

可以预料,未来针灸临床将会有更迅速的发展。

一.辨证与辨病进一步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一大特色,但以往并不被针灸临床所注重。

因此,对内脏病证的治疗就显得简单,从而影响疗效。

辨病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专长,特别在诊断方面,比中医明确、精细。

针灸临床在继承中医学辨证论治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检查方法以及解剖、生理、病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中、西医知识的不断交流,相互渗透,辨证与辨病也定能融会贯通,为针灸临床的新进展开拓思路。

二.理法方穴技的规范化中医临床各科治疗,均强调理法方药的完整性,针灸临床也不例外,而且比其他各科要求更严密,除理法方穴之外,还有“技”(即操作技能、技术)贯穿其中。

古典针灸医籍大多只有某病选某经或某穴的记载,且有些病证选穴繁杂,难以理解。

现代针灸医著中,虽然已经有了立法处方之论,并注重方义阐释,这无疑是一个进步。

但是,由于各地针灸工作者的经验不同,心得各异或因流派不同,手法各异。

这就提示我们在今后的针灸临床工作中,严密科学研究设计,确立经穴诊断的客观指标,制定针灸处方和补泻手法的规范,统一疗效标准及统一处理方式,使针灸临床的理、法、方、穴、技的科学研究,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并有利于各地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前,我国针灸界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探索,预计今后当能获得比较完善、不失规范、相对统一的理法方穴技标准化方案,从而更精确、更有效地指导针灸临床。

三.治疗方法的多样化针灸临床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扩大治疗范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包括减少发病率,提高治疗有效率特别是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上要不断创新,例如在利用电、磁、声、光等制作治疗用具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潜心研究。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多学科有机结合,研制出更多、更新、更具科学性的针灸仪器。

?道医学堂丨道教医学针灸疗法!

?道医学堂丨道教医学针灸疗法!

✎道医学堂丨道教医学针灸疗法!学习目的:初步了解道教医学的常见疗法;了解道教特殊的针灸疗法及其特征;了解道教药食疗法的特点及其养生、医疗意义;服食疗法的源流历史发展及现代运用;丹药及其在现在外科治疗学中的运用;以及其他常见道教医学疗法。

所谓道教医学疗法就是指道门中人从其独特的病因、病机认识出发,发展与创造出具有显著道教色彩的特征,一类预防或治疗疾病技术手段。

其常见疗法主要包括信仰疗法、内丹心里疗法、针灸疗法、服食疗法以及按跷推拿疗法、丹药在外科治疗方面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道教医学疗法体现了显著的道家、道教生命观、疾病预防治疗观。

从道教学的角度而言,其最有特色的疗法当属信仰疗法(符咒、祝由)以及内丹心理疗法,故本书将在第五章中作专题论述。

道教医学疗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本章拟就针灸、服食、外丹及其他四个方面作概述性的论述,目的在于以展示道教医学在治疗具体疾病方面的成就或其最新创获,从而能够让学者获得一个关于道教医学疗法的整体认识。

道教医学针灸疗法1道教医学特色针灸疗法的形成与发展上古时代,传统医学各家之中的“医经”派医家就擅长针灸疗法。

如战国后期扁鹊就以“针石”救治虢国太子的尸厥之症,成为后代传诵的佳话,故称为能“起死回生”。

传统医学针灸理论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藏腑,外络于肢节。

”针灸之术之要旨即在于调畅人体经脉之气机,促使人体阴阳复归于和调状态。

秦汉时代医家对针灸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了以针灸为主。

唐王冰补入《素问》关于五运六气七篇(《天元纪大论》、《无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中,通过五运(金、木、水、火、土)和六气(风、火、热、湿、燥、寒)六气之间的运动变化关系,阐述了自然界运气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关系,是道家关于人体生命的实践节律的系统总结。

道教医学针灸疗法关于时间节律与针灸关系的认识正是基于传统医学经典著述之上。

针灸医学新思维(经筋与阳陵泉)

针灸医学新思维(经筋与阳陵泉)

(5)遗尿或尿潴留:遗尿或尿 潴留都缘于膀胱括约肌对尿液的调 节失控。《素问·宣明五气篇》说: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而这里所谓膀胱的“不利”、“不 约”,其实就是膀胱括约肌对尿液 的控制能力。
膀胱括约肌也是属于经筋的范畴, 作为筋之会穴,阳陵泉对其紧张或 松弛程度均有一定的调治作用。而 作为宗筋之主的肝(经),在其 “所生病”中也有遗尿和尿闭,就 是对阳陵泉能够主治遗尿或尿潴留 最好的佐证。
(三)阳陵泉针灸临床新用
阳陵泉,穴出《灵枢经》,为 足少阳胆经(下)合穴,也是筋之 会穴。位于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 头前下方凹陷中。笔者在针灸临床 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 和下肢痿痹的局限,广泛用于治疗 内脏多种病症,大大提高了本穴的 临床适应范围和治疗效果。
1.阳陵泉治疗范围古今文献复习 关于阳陵泉的主治,古今文献均只 记载了肝胆病和下肢痿痹方面的系列证 候,完全没有涉及到其它内脏病症。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胆合 入于阳陵泉,胆病者,善太息,口苦, 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喉中 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 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 泉。”
一、十二经筋新解及“筋会阳陵”针灸临床新用
十二经筋,首见于《灵枢·经筋》篇,即十 二经脉之气聚结于体表筋肉、骨骼、关节的体 系。隋唐时期著名医家杨上善在其著作《黄帝 内经太素》中有“十二经筋内行胸腹廓中,不 入五脏六腑”的引申和阐发。此后历代针灸文 献(包括现代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针灸学》教 材)以及《辞源》《辞海》《汉语字典》等都 受其影响,认为经筋只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 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并把十二经筋 不入内脏作为其主要特点之一。由此而引出的 “筋会阳陵泉”也就只治疗体表肌肉、肌腱、 韧带的有关病症(胆道病变除外)。

二十一世纪针灸学发展的思考

二十一世纪针灸学发展的思考

二十一世纪针灸学发展的思考21世纪中医针灸国际发展十大趋势与战略思考吴滨江先生早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习,后游学日本、匈牙利、奥地利等国,1998年移民加拿大,之后长期战斗在中医药临床与教学第一线,并经常在世界各地讲学中医,对世界中医药的发展情况了然于胸,对国际中医药的发展不平衡和多元性有切肤体会。

本文高屋建瓴,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深入思考中医针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从十个方面阐述了针灸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政府制定“一带一路”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对国际国内针灸从业者的研究方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让业界对中医药的光明前景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吴滨江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大成国医堂国际连锁公司总裁今年(公元2015年)是自1972年中美恢复邦交,针灸中医开始大规模走出国门的第43个年头。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以针灸为先导的中医药现已遍及世界各地,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中医药针灸文化输出。

上世纪下叶和本世纪过去的15年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陆续对针灸/中医立法;未来若干年,更多的国家将确立针灸/中医在本国的合法地位。

中医针灸国际化已成为本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如何把握本世纪未来85年历史发展的脉搏,如何整合国际中医针灸的力量,共同迎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中医针灸同仁们应当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战略课题。

1 立法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的几个历史阶段,争取到所在国的立法是本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前15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移民国家率先对中医针灸立法;预测在本世纪中下叶的未来几十年,世界各国将会陆续对中医针灸立法。

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例,加拿大为联邦制国家,根据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与各省各自拥有一定权限。

中医针灸立法由各省自行决定,立法权在省议会。

中药的立法权则隶属联邦政府。

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针灸界从1974年开始求法,至2006年12月省议会立法通过,历经了30多年的时间[1];而立法的过渡建制期至注册执法期仍需10余年的努力,2013年4月1日起,安大略省针灸师和中医师必须在安大略省中医师和针灸师管理局注册后才可行医;2014年4月1日起,安大略省针灸师和中医师管理局开始执法,无照从事针灸中医者将被罚款甚则被刑事起诉,而授予Dr of TCM(高级中医师)头衔仍约需3年左右的时间;可见从求法、立法到注册和执法是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针灸各家学说

针灸各家学说
《席弘赋》:“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
手法派:强调手法操作;
02
03
重灸派:偏重灸法治病;可分为化脓灸派、隔物灸派、药条灸派以及热证忌灸派、热证可灸派、临床灸派。
王焘《外台秘要》:针能杀人,灸法是王道;
《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明堂灸经》、《曹氏灸经》;
窦材《扁鹊心书》: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加强必毙伤;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壮数多、上百壮,双补脾肾。
清代吴砚丞《神灸经纶》为灸法专著。
化脓灸派
1
《甲乙经》最早记载发灸疮之说;
2
隋代陈延之《小品方》: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3
李守先《针灸易学》:“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4
减痛之法:《扁鹊心书》内服睡圣散;明代龚信《古今医鉴》用药制过的纸擦之,使皮肉麻木;
5
02
03
隔物灸派
元代朱丹溪《丹溪手镜》、《丹溪心法》对隔物灸应用较多;
王叔和提出五脏病取五输与俞募配伍;
孙思邈提出阿是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王执中尤重阿是取穴:哮喘按肺俞、癫痫按风池、梦遗按肾俞、咳嗽按膻中、痢疾按大肠俞、带下按带脉等;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善用五输穴、井穴、原穴和单穴;
李东垣《脾胃论》: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脾胃俱虚可用大、小巨虚治疗。
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
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金代窦汉卿《标幽赋》:“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候(气)之不至,必死无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主五志、藏五神是中医学情志学说的 核心内容,也是认识抑郁症病因病机、对抑郁 症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在五情为病中,肺是 主“悲”、主“忧”的,而抑郁症患者的主症 恰恰就是情绪低落、悲伤、喜哭。悲、忧是以 心境凄楚为主要表现,是一种消极情绪,均为 受到不良刺激后的情绪反应。

悲、忧致病,多影响到心肺系统。 过度的忧愁、悲哀,容易导致肺的宣发 肃降功能失常;心的气机不畅,清窍闭 塞不宣;持续日久的不合心意或处于逆 境中的不良心情,势必情志沉郁,悲忧 焦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医学在看 待抑郁症的病因病机问题上只注重心、 脑、肝、脾、肾,却忽视了肺机能失调 对抑郁症的重要影响这一理论缺陷呢? 笔者认为当责之于古代医家们仅从心神、 脑神和肝郁等方面来认识郁证的病因病 机,而缺乏对肺及心、脑、肝密切联系 的思考。
五、肺气不宣也是郁
对于气郁,古今医家临证几乎都是千篇一 律地仅从肝气郁结考虑,而不从肺气不宣的角 度来思考。其实,肺之气,宜宣降,如若肺气 不宣、气不豁达,则可导致胸闷、胸痛、呼吸 不利;肝之气,宜疏泄,如若肝气郁结、气不 疏泄,也往往导致胸胁及乳房胀满而痛、善太 息。可见,肺气失于宣降及肝气失于疏泄在气 机升降的生理、病理方面是一脉相承的。“见 郁皆责之于肝”论可以休矣!
“有诸内必形于外”,压痛点的出
现,往往是内脏疾病的一种反应。从抑 郁症患者出现的压痛点分布主要集中在 第3胸椎棘突下的身柱穴到第7胸椎棘突 下的至阳穴区域中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 抑郁症主要及肺、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从脊椎及其脊神经根同躯体及内脏 的联系来看,第3胸椎棘突下及其脊神经 根主要联系肺脏;第4、5胸椎棘突下及 其神经根主要联系心和心包;第7胸椎棘 突下及其神经根主要联系膈肌,所有联 系均集中在上焦范畴。当肺、心(包) 和肝的功能障碍或紊乱,就构成抑郁症 心神失常、肺气不宣的病因病机。
二、肺藏“魄”及 抑郁症自我评价过 低相合
根据中医学对五 脏所藏的认识,肺
三、肺气、心神本一体
肺及心同居于上焦,心为“君主之 官”,肺为“相辅之官”,一个主气, 一个主血,一阴一阳,共同维持着人体 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在情志方面,心主 喜,肺主悲(忧),一正一反,共同表 达着一个人最基本的两种感情。
然而,纵观古今中医学对抑郁症病 因病机的认识,都只是局限在心、脑以 及肝、脾、肾等脏器和组织上,几乎没 有涉及到肺(仅在魏之琇《续名医类案》 和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偶见按肺 论治之个案)。而病因病机的缺陷,必 然会引起辨证论治的偏差和片面性。
例如: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卫 生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制定的躁狂抑郁 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就只有按脾论治(3 证)、按肝论治(2证)、按心、肾论治 各1证(《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 第2期);该会1991年制定的抑郁症中 医辨证分型标准也只有按肝论治(3证)、 按脾论治(2证)、按心、肾论治各1证 (沈渔邨.精神病学. 第4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1)。以上都没有涉及到 肺的一个证型,这显然及中医基础理论 和临床实际不符。
的是所有情志异常病症,但对发 病率极高、且以情志异常为主症 的抑郁症而言,验证“肺为主病 脏”的立论依据,确实是有说服 力的。
笔者认为:根据中医学对肺生理功 能的认识,肺的病理变化不仅仅只是及 抑郁症有关的问题,而且还是十分重要 和主要的因素。其理由和依据有五:
一、肺主“悲(忧)”及抑郁症的主症相符
《灵枢·本神》篇所记:心主血脉, “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 休……喜乐无极则伤魄。”《素问·调经 论篇》也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
足则悲。”肺所主的“悲”,恰恰是心
气、心神不足而造成的;而心若喜乐无
极,则伤肺所藏的“魄”。悲忧发于心
而肺应之,不正说明心神失常及肺气的 失常本是一体的吗?
四、肺及脑神也相关
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腑”, 主思维和“灵机记性”,脑神是心功能 的一个分支,属于“神明之心”的范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魄是心神 的反映,一个人是否有魄力,首先需要 心神健旺。换言之,心神是魄力的物质 基础,魄力是心神的活动结果。心神及 肺气的紧密关系已如上述,那么脑神及 肺的相关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在针灸临床中观察到:抑郁症患者中, 约有80%以上的病例在督脉经脊柱段出现压痛 点,多数患者可能出现2~6个甚至更多的压痛 点,压痛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第3胸椎棘突下 的身柱穴到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区域中。 这些压痛点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理想腧穴, 在针灸治疗抑郁症时,选用这些压痛点腧穴进 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应,其主症和伴 随症状往往会随着治疗而减轻或消失(张建斌, 王玲玲.抑郁症患者督脉经脊柱段压痛点分布的 临床初步观察.江苏中医药,2007(3))。
常的关系,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90)对不同脏腑疾病患者进 行临床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无论是患者总体,还是各脏病 患者,躯体化因子都显著高于 常模,说明五脏疾病都可以引 起情志病变,其中以肺病患者 的因子分最高,其次才是心、 肝、脾、肾(贾蕾蕾,等.中医 五脏病及情志关系的调研.医学
这一客观检测结果,虽然针对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性忧虑、情绪低落及一系 列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精 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郁闷低落、焦 虑不安、激动难已、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自 我评价过低等。多发于先天禀赋阴气过盛、心 胸狭窄、气量偏小的人,由精神刺激、情志不 舒,导致气机郁滞而引发。具有患病率、复发 率、自杀率三高的特点。中医学没有抑郁症的 病名,其症状散见于“癫证”、“郁证”、 “癔证”、“脏躁”、“百合病”之中。
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本病的发生 及情志因素和体质有关。由于情志失调, 心情压抑,不得宣泄,大脑的气机紊乱, 失于控制,继而影响到心、肺、脾、肝、 肾诸脏的功能,导致心脾气血不足、肝 郁肺气不宣和肝肾阴液亏虚,使气血精 微不能上荣于脑,脑失调控进一步加重, 从而出现情绪失常、悲伤、心境低落等 一系列情志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