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体会
五苓散临床应用心得
![五苓散临床应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039a92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c.png)
五苓散临床应用心得
五苓散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清热利湿、利小便的功效。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我在实践中多次应用五苓散来治疗不同类型的病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关于五苓散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五苓散适用于湿热内蕴型的水肿。
这类患者常伴有浮肿、尿少、口渴等症状,是因为体内湿热阻滞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五苓散可以清热利湿,促进水液代谢,缓解浮肿症状。
在临床上,我常结合针灸疗法一同应用,效果显著。
其次,五苓散对泌尿系统感染有一定疗效。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排除体内湿热之邪,减轻炎症症状。
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我通常建议患者饮用五苓散煎剂,同时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此外,五苓散也适用于消化系统水肿和腹泻。
在中医理论中,水肿和腹泻多与湿邪有关。
五苓散不仅可以清热利湿,还能调和脾胃,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将五苓散与香砂六君子汤相结合使用,以增强调理脾胃的效果。
总的来说,五苓散作为一味经典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应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五苓散虽然药性温和,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病症。
在应用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斟酌,避免不
必要的副作用。
希望我的经验分享能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共同提升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fc363c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0.png)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1. 哎呀呀,你知道吗,小柴胡汤在治疗感冒发烧方面可太管用啦!就像上次我朋友感冒一直不好,浑身难受,我就给他推荐了小柴胡汤,喝了没几天就好多啦!这效果,真不是吹的呀!
2. 嘿,小柴胡汤对于缓解情绪烦躁也有一手呢!我记得有次我自己心情特别烦躁,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喝了小柴胡汤,哇,真的感觉平静了不少呢!这不就是给情绪灭火的“消防员”嘛!
3. 哇塞,小柴胡汤在调理肠胃方面也是厉害得很呐!我同事之前肠胃总是不舒服,容易胀气,试了很多办法都不行,结果喝了小柴胡汤居然慢慢好了,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4. 你们想想看,小柴胡汤对付月经不调也能行呢!我表妹之前月经总是不规律,后来听了我的建议用了小柴胡汤,现在可正常啦,这不是很神奇吗?
5. 哎呀,小柴胡汤对缓解偏头痛也有效果哦!我有次偏头痛犯了,疼得我呀,简直受不了,赶紧喝了小柴胡汤,慢慢地真的没那么疼了,这可真是我的“救星”呀!
6. 嘿,小柴胡汤在改善失眠方面也能发挥大作用呢!我邻居之前老是失眠,后来喝了这个汤,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这不是很厉害吗?
7. 哇哦,小柴胡汤对缓解慢性咽炎也不错哟!我认识的一个人有慢性咽炎,总是咳咳咳的,喝了小柴胡汤一段时间后,咳嗽都少了很多呢,这效果真让人惊喜呀!
8. 你们知道吗,小柴胡汤对缓解疲劳也有一手呢!我有时候工作累了,就喝上一碗,感觉又能活力满满啦,就像给身体打了一针“兴奋剂”!
9. 哎呀呀,小柴胡汤在调节内分泌方面也很厉害呀!我朋友内分泌失调,脸上长了好多痘痘,喝了这个汤之后,痘痘都慢慢消下去了,这也太神奇了吧!
10. 真的,小柴胡汤在很多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呀!就像一个万能的“百宝箱”,总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惊喜,大家一定要试试呀!我觉得小柴胡汤真的是中医的一大瑰宝呀!。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二)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二)](https://img.taocdn.com/s3/m/b98f58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a.png)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二)这种没有口德的人肚子痛,小柴胡汤。
哎,如果有口德的人呢?他肚子痛,那你就理中丸、四君子,四君子只能管肠胃的问题,小柴胡汤管肠胃以外肝胆的问题。
所以一个人过来,曾老师,我肚子痛。
我说,你是不是经常骂人?是啊,你怎么知道?因为你老掉嘴巴跟皱眉,你肯定是脾气相当差。
脾气好了,病魔跑,脾气差,身体差。
所以怎么办呢?开小柴胡。
哎,曾老师,我怎么看小柴胡颗粒没有治肚子痛,肠胃的消化,好像治感冒的。
我说,外行人看它是治感冒的方子,内行人看它是解表跟解郁的。
解表则风雨无阻,解郁呢,则心情开朗。
心情愉悦开朗了,我告诉你们,就那黄泥水,你舀来吃下去都不拉肚子。
所以有些人,他经常骗老师。
他说,曾老师,我一吃不干净食物,我就拉肚子。
我一吃那包粄就拉肚子,就一到外面吃一顿饭,肚子都痛,外面都是脏东西,不好吃的。
我说,你少骗我了!你肯定是边吃饭边看电视,要么边吃饭边骂人,边背后说别人闲话。
哎呀,你怎么知道?小柴胡汤。
一吃下去,怎么到外面吃包粄,肚子也不痛了,吃地沟油还不痛呢。
老师跟你讲了,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我们做人体试验,绝对比那实验室做的漂亮。
搞个地沟油来,搞个上乘的花生油,这边你叫一个人边骂边吃上乘花生油,一吃下去肚子又痛了。
这边老师就吃地沟油,一勺吃下去开开心心的,没事。
所以,实验证明,不开心,吃再好的食物,那都是毒素;开心呢,你吃这些普通的食物都是大补!张仲景多厉害,或腹中痛,腹中痛本来应该是治肠胃的。
但是呢,你老是用“腹可安”治肠胃的,治不好,那你就要治肝胆。
所以老师以前有个学生,他出门在外都带“腹可安”,为什么呢?他只要过一个地方,吃到不属于他们当地的饭菜,她必肚子痛,那就赶紧吃药。
我说,你肯定吃饭紧张焦虑,因为她是瘦人,瘦人多火,而且容易郁闷,怎么办?我说,你以后带小柴胡汤,不要带腹可安,她转为带小柴胡,吃几次就没事了,最后小柴胡都不用带。
所以这种腹中痛不是吃东西脏,而是你心情不好。
你看有些人心情不好,心情一不好,你赶紧喝粥,什么东西都别去吃。
五苓散的方证表达
![五苓散的方证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7651e2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6.png)
五苓散的方证表达五苓散证的特点,一是口渴而不喜饮,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二是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在慢性病证中则为小便次数偏少,并多见浮肿倾向;三是或然证,如汗出、呕吐、口干燥、悸动等,不一而足。
五苓散能治畏光,畏光就是古人所说的“眩”,许多眼病患者大多表现为畏光、头晕、步履不稳等。
五苓散能治头痛,特别是伴有浮肿的头痛。
白术证:面色黄白、黄暗、无油光;眼袋大(注意,局部蓄水)。
口渴但饮水不多,否则腹胀不适。
胃中振水音。
舌淡胖有齿痕,舌面水润而滑(水舌)。
体内水多:易浮肿,面目虚浮貌;下肢水肿;腹水;胸水;盆腔积液;心包积液;脑积水;睾丸鞘膜积液;大便不成形;脂肪肝;小便不利(次数多、量不多,尿色清白)。
附:1、胖五苓散人:(1)虚胖的五苓散人:肌肉松软+水舌+浮肿。
(2)实胖的五苓散人:肌肉充实+水舌+腹泻(无痛性水泻,虽久泻但体重不减少、体力不衰退)。
2、瘦五苓散人:身体困重疲乏、面目虚浮、水舌、头痛、头晕、心悸(水证)。
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五苓散加减法:(1)低热、食欲不振、胸闷、淋巴结肿大恶心:合小柴胡汤(2)腹胀、嗳气、咽中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3)腹中疼痛、月经不调:合当归芍药散(4)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腹大松软如棉:合黄芪桂枝五物汤(5)精神萎靡、脉沉(附子证)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合真武汤(6)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风(7)暑天多汗、烦渴:加生石膏、寒水石;小便涩痛:加滑石、甘草(桂苓甘露饮)(8)头痛、颈项肩背不适:加葛根(9)血压高:加葛根(10)嗜酒:加葛根(11)腰腿疼痛:加怀牛膝(12)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加茵陈(13)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经方浅悟│小柴胡汤、五苓散合方
![经方浅悟│小柴胡汤、五苓散合方](https://img.taocdn.com/s3/m/d5ccd38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a.png)
让人称奇的降糖效果L先生今年52岁,体型偏胖,是烟台市某政府机关公务员,奶奶、母亲均患糖尿病,自己查出血糖偏高已10年,近3-4年服二甲双胍,空腹血糖波动在8-10mmol/L。
口干不明显,烦躁,小腿肚子凉,气力不足感。
眠可,纳甚佳。
夜尿3次,大便调。
舌暗,舌下脉络迂曲,苔薄黄。
脉弦细缓。
嘱患者节制饮食,增加运动,调节情志。
处方: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熟地25g,山药20g,山萸肉10g,丹皮8g ,茯苓6g,泽泻6g,肉桂3g,制附子3g,粉葛根15g,柴葛根15g,苍术10g,玄参10 g,黄连10g。
6副。
后以上方,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交叉服用,经治6周,体力精力有增,夜尿近无。
唯独血糖一直波动在9mmol/L上下。
细思病由,虽有家族病史,然而,患者近年来长期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导致体内津液输布障碍。
小柴胡汤既能疏肝清肝,又能调畅三焦津液代谢,五苓散则为恢复气化、调节水液输布之效方,遂将二者合方化裁治之。
处方: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0g,苍术20g,桂枝6g,柴胡12g,黄芩8g,天花粉25g,党参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
6副。
服前药12副,期间血糖稳定在7(6.4-7.2)mmol/L上下。
之后,血糖稳定在此范围2个多月。
患者停药,后因饮食不节,情志过激,空腹血糖偶有升至8mmol/L,服上方即能下降。
后,因诊所装修停诊,遂中断治疗。
口渴喜饮的妇女曾经治疗一位35岁的女性病人,她的主要问题是口渴喜饮。
记得,起初曾给她使用生脉地黄汤之类益气养阴生津的方药,效不显。
后来,询知其口渴喜温饮,晨起口苦、恶心,尿黄,心烦等,细辨其舌质淡红,尖略红,苔薄白不燥。
遂处与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服药6副,口渴喜饮即明显改善。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9a4a773f524ccbff0218497.png)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标签:小柴胡汤;经方;治疗应用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的经典名方,笔者在临床中常以小柴胡汤辨治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1 典型病例1.1 外感案例1:患者,男,35岁,2010年5月6日初诊。
主诉感冒1周余,服感冒药无效。
刻诊:往来寒热,脉弦数,舌质略红,苔薄白。
中医辨证属于外感(少阳病),根据“往来寒热”,给予小柴胡汤治疗。
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6 g,大枣10 g,生姜10 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0年5月10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1剂后即感病情减轻,3剂后病霍然而愈。
嘱其不必服药,注意饮食起居即可。
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96条高度概括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本案患者出现了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的典型症状,故患者服用原方治疗而愈。
1.2 胸痹案例2:患者,女,57岁,2011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胸闷憋气1年余,喜唾,曾经活血行气通络中药治疗,罔效。
刻诊:面容呈焦虑状,喜叹息,脉沉弦,舌质黯红,苔薄黄。
辨证为肝气郁滞证。
给予小柴胡汤党参易丹参方:柴胡15 g,丹参12 g,黄芩10 g,法半夏6 g,炙甘草6 g,大枣10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1年8月23日二诊:服药后胸闷憋气基本消失,唾唾沫也减轻,效不更方,续服上方巩固治疗。
后其家人来诊,叙服药后胸闷消失,心情改善,因中药味苦不愿再服药,遂停药。
按:本案望其焦虑明显,闻其喜叹息,切其脉弦,均是肝气郁滞的表现。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胀闷;肝主疏泄,气机郁结,不得条达,则情志抑郁,喜叹息;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面容呈焦虑状;肝郁克脾,脾运失健,津液代谢紊乱,则喜唾;久病入络,故舌质黯。
好方柴苓汤黄煌教授医话
![好方柴苓汤黄煌教授医话](https://img.taocdn.com/s3/m/ac68ed7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4.png)
好方柴苓汤黄煌教授医话前天门诊上有两位复诊的患者,均用柴苓汤取效。
一位是W女士,47岁,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年,已经服用格列卫治疗,依然经常全身感染,她的主诉中有一种奇特的不适,即皮肤与骨头之间有灼热感,但表皮又觉得冷,不过体温正常,疲劳感明显,带下量多,水样,口渴喜饮,口淡欲食重口味食物,每月腹泻2-3次,其人面部轻度浮肿,面部蓝斑,舌质暗舌体胖。
白细胞2.3,血红蛋白100左右。
服用柴苓汤3月余,不仅白细胞正常,而且"以前走路都困难,现在可打半小时羽毛球",面部色斑也明显变淡。
另一位是X女士,55岁,干燥综合征确诊2年。
主诉口干,越喝水越难受,头晕心悸,气短乏力,汗出,食欲不振,食后欲吐,大便不成形,吃水果后易腹泻,其人眼泡稍肿,舌红苔中剥,脉弦。
服柴苓汤三月,口腔干燥明显改善,口水增多,疲劳感减轻,体重增加,面色转红润,数月未来的月经居然又来少许。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宋代以来医家多用于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伴有腹泻、小便不利的病症,本人则常用来治疗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患者见浮肿或腹泻的时候。
这些疾病大多反复缠绵,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同时,其人大多头面部虚浮或肢体水肿,皮肤缺乏光泽,胸水、腹水,有轻度抑郁或焦虑,易疲劳,食欲不振,口渴而不欲饮,或饮水即吐,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大便稀溏,舌暗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
临床看来,许多慢性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并不是单纯的正虚,更有邪实的一面。
所谓邪,有风湿,有寒热,有气滞血瘀,有痰凝食积等,如果仅仅是健脾补肾滋阴养血,往往不能对病。
柴苓汤处理的就是一种虚实夹杂、风寒湿热兼有的复杂病情,透热散风、健脾利水、扶正祛邪集于一身,如此好方,真是不可多得!许多人认为经方有限,不能适用当今复杂多变的临床,岂不知经方相合,便可演变出无数新方。
柴苓汤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柴苓汤的用量,各家不一,本人常用剂量为:柴胡2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生晒参5克、生甘草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桂枝15克、泽泻2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https://img.taocdn.com/s3/m/2317f0c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7b.png)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药物组成】柴胡12g 黄芩9g 人参6g 半夏9g 甘草6g 生姜片9g 大枣5枚茯苓9g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桂枝6g。
【组方依据】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则寒,内与阴争则热,故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
少阳经起于目下耳后,入耳中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口苦咽目眩而胸胁苦满;木不疏土,胆热犯胃,失其和降,则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若邪虽已入于少阳,但太阳表邪未解,形成太少合病,太阳表邪内传太阳膀胱之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同病。
因有表邪未解,故见头痛,发热,脉浮;膀胱气化失常,水津不能蒸布于上,而出现烦渴欲饮;水气又不能通利于下,而见小便不利,形成蓄水证,则饮水即呕,吐后又欲饮,此为水逆证亦因膀胱气化失常,以致水停于胃,胃气上逆之故。
水饮内停,最易困阻脾土,使脾失运化水湿泛溢肌肤,则水肿身重;若水湿注于大肠,则为泄泻,若致肠胃升降失常,可见上吐下泻等。
此外因水湿不化,成痰成饮者,是由于饮停脐下,而觉脐下动悸;水饮不化,反而上逆,故吐涎沫;饮阻清阳,则头眩;若水饮上十于肺,则短气而咳。
故以二方相合,疏邪透表,和解宣利,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太少双解,则诸症自除。
【方药分析】方中柴胡透解少阳之邪,疏畅气机之郁滞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使枢机运转而邪气透达;黄芩苦寒,可清少阳之郁热,与柴胡合用,清中有散,以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调理脾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益气健脾,甘草还可以调和诸药;白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合参、枣、草增强健脾益气补中之力;泽泻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茯苓、猪苓淡渗利水;桂枝既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与柴胡一走太阳,一人少阳,使内外之邪得以透解。
诸药合用,可奏祛邪扶中,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效。
【用方指征】临床应用本合方的指征有四:一是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症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人即吐,小便不利;二是水湿内停症见水肿泄泻,身重,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呕吐;三是痰饮,症见气短而咳,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晕;四是舌苔白,脉弦浮。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2601c77a0116c175e0e48b1.png)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
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
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
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
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
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
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
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
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
【小柴胡汤】运用之感悟
![【小柴胡汤】运用之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be5a255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e.png)
【小柴胡汤】运用之感悟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苓加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常用的剂量是:柴胡10〜3 0克、黄苓10〜2 0克、党参5〜10克、半夏6〜15 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枣6-1 5枚。
【方证提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着。
【适用病症】(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3)以咳嗽、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6)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7)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桥本病、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8)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
【加减与合方】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a89df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d.png)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导读:本文论述了小柴胡汤的配伍特点,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并收集了多个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
小柴胡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经方。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
本方是和解少阳的主方,历代医者认为此方的临床运用最为广泛,凡病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即可投治。
笔者临床30余年常用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黄疸、头痛、胃肠道疾患等多种疾病,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本文目录 [hide]•o 1.1 视频讲座:养生堂专家陈明讲解小柴胡汤的功效o 1.2 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2 小柴胡汤的配伍特点•3 小柴胡汤医案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现代运用善治感冒,适应广泛柯韵伯曰: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之邪。
)本方既为少阳病之主方,理当出于少阳病篇,而《伤寒论》中却出在太阳中篇,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为太阳与少阳统治之方。
古人云:若无虚,风寒小能独伤人。
外邪之人,必因卫气不足,肌表失于固密,所以体虚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汤却为虚人及老人感受风寒最为的对之方。
或曰:人体之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
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关于虚人感冒多属太阳,而竟用少阳之方,刘教授复解释曰:“体虚之人,卫外不同,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
小四五汤治疗肾炎心得
![小四五汤治疗肾炎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247512adf524ccbff121847d.png)
小四五汤治疗肾病心得武耀光山西省盂县中医院小四五汤是陈宝田教授创立的经验合方,该方由小柴胡汤、五苓散及四物汤组合而成,取三方的字头简称为小四五汤,可以说此方是经方和时方结合的典范。
全方由柴胡15g,黄苓12g,人参15g,法夏12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5枚,猪苓15g,泽泻12g,白术15g,云苓20g,桂枝9g,当归12g,熟地15g,川芎15g组成。
功能:解表退热、调气行水、益气养血、活血祛淤。
本方以外有余邪,内停水湿,淤血互阻,毒邪壅滞为辨证要点。
以往对肾病的治疗习惯用越婢汤、真武汤、五苓散之类的方子治疗,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可以说是见效少,无效多。
追其原因,上述方子在治疗早期肾病较好,因偏寒俱多,一转为慢性则为风热、郁毒或瘀血停水较多,且偏热偏瘀,再用上述方子就有些不吻合了。
后来看到陈宝田教授的《时方的临床应用》一书中的小四五汤,非常合适肾病类的病机,且易掌握,陈老又有不少治疗显著的案例,如获至宝,结合赵绍琴先生部分用药思路,运用临床效果非常好。
我常以此方为主加减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病,效果确实非一般,值得推广介绍。
兹举一例:黄某,女,42岁。
肾病综合病10余年,刻诊:人胖中等个,自述头晕,恶心、胸闷胁胀,烦躁易恕,尿少,乏力,血压BP180/110mg,面浮肿,下肢肿胀,饮食不佳,大便尚可,月经稀少,脉弦滑有力,舌尖边红苔薄白。
处方:柴胡12g 黄芩50g 党参15g 姜半夏30g 当归12g 茜草12g 丹皮12g 川芎10g 赤芍15g 生地30g 茯苓30g 猪苓15g 泽泻30g 荆芥防风各6g 苍术12g 生军10g 益母草90g 生姜5片大枣3枚甘草6g。
七付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头已不晕,尿量增多,浮肿消退,亦不恶心,血压BP140/90mg。
效不更方,又服十四剂,血压正常,面腿已不肿,心情好转。
小四五汤功能强大,既能和血利水,又能通调三焦,调整气机,略为加减又能祛毒扶正,对于治疗复杂性的肾类病确实好使,全方在运用时要保持轻灵活泼,不宜每味都是重量,因为此时肾已受损,不宜再加重负担,此一点很重要。
黄煌:五苓散运用经验讲解
![黄煌:五苓散运用经验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251abc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c.png)
黄煌:五苓散运用经验讲解1减肥这是我的病案。
病人五十多岁,主诉是减肥后身体不舒服,受凉即腹泻,腰背不适,睡觉时必须侧卧,眠差。
检查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糖接近临界值,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心肌缺血,舌头暗淡胖大,伴有脂肪肝。
家族史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病人的要求是调理体质。
临床上有很多病人找我们调体,因为他们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行的。
当时我看病人受凉容易腹泻,血脂高,故用了五苓散;因为后背不适,同时出现心肌缺血,所以合用了葛根、川芎。
葛根、川芎合用,能够改善心-脑供血。
葛根,可以用于治疗项背强,张仲景说过,项背强几几,指的就是项背部肌肉的僵硬,但是不能理解为是大椎部疼痛,项背,指的是头项腰背这部分不舒服。
强,就是沉重感,无力感,拘急感,僵硬感。
在表述上,有的病人会说,身体重;有的会说我拖不动身体;有的会讲,身体疲劳。
凡是那些粗壮的人出现这种症状,我必用葛根。
川芎是止痛药,张仲景用它来治疗胸痛。
在《金匮要略》中,白术散下有八个字:“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下出现毒痛,就是让人置于死地的疼痛,指的就是心绞痛、真心痛,张仲景这个时候就要把川芎加倍。
加倍的川芎治疗胸痛很有效,所以我就晓得速效救心丸为什么有用了。
速效救心丸里面2味药,一味是冰片,还有一味就是川芎。
川芎也能治疗头痛,散偏汤,川芎一两治疗偏头痛;川芎也能治疗肚子痛,当归、川芎、白芍,张仲景经常用来治疗妇人肚子痛的三姐妹药。
现在看来,川芎就是止痛药,它有解除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心脑供血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我经常使用葛根、川芎再配上五苓散,芍药可以用赤芍,也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他后来在2009年2月份四诊的时候告诉我,吃了这个药,全身都很舒服,胸闷、心慌、心痛的感觉没有了,而且腰也不痛了。
大家注意,其实很多的腰痛是葛根汤证。
更令人可喜的是,他的体重下降了10斤。
五苓散确实有减肥作用,现在很多女孩子、胖妞减肥就可以用这个来减。
小柴胡汤的运用体会和看法
![小柴胡汤的运用体会和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bb51270066f5335a81216e.png)
浅述柴胡汤方的加减和运用一、摘要:小柴胡汤为仲景名方,出自《伤寒论》第96条, 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來寒热,胸胁苦滿,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其主要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
临床上小柴胡汤主要用于少阳证,主和解少阳,调整机枢,解半表半里之邪。
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杂病的治疗,如黄疸病,疟疾,内科杂病,以及妇科杂病如妇人热入血室等。
小柴胡汤作为底方,可以被灵活地加减运用,或是与其它方剂组成复方,以适应不同的病症,临床疗效也是非常显著。
二、小柴胡汤的运用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辩证属少阳,可以由太阳失治、误治,亦可由阳明病转入。
主要包括两组病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反应;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包括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
然不论其病因为何,只要有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但见一证便是”,皆可投以小柴胡汤,尤其在外感热病中,小柴胡汤可外达透邪,起转枢的作用,疗效显著。
不仅如此,小柴胡汤治疗杂病,更是具有灵活性。
在《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被用以治疗黄疸,“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必小柴胡汤。
”在呕吐哕下利病篇中,“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产后病篇,“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
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
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
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在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
”妇人杂病篇,“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瘧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以上各篇,均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
宋力伟应用小柴胡汤合方经验举隅
![宋力伟应用小柴胡汤合方经验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55a01de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5.png)
2021年1月第28卷第2期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病机是脏气受损,聚湿成痰,同时受到外邪侵袭,导致肺失宣肃、痰气互结,进而引发该病;寒哮证是最常见的类型,中医治疗从脏腑的整体功能着手,纠正机体阴阳、脏腑失调、补正祛邪,遵循“化痰宣肺、温阳散寒”的原则[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宣肺止咳,细辛祛风散寒,炮附片助阳散寒,桔梗祛痰、止咳、宜肺,射干消痰利咽,炙款冬花化痰止咳、润肺下气,五味子生津、敛肺,桂枝解表散寒,干姜温肺化饮、温中散寒,制天南星止咳平喘、化痰宣肺、温阳散寒。
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PEF、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参照组高,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辅助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疗效,弥补了单纯西医治疗的不足。
参 考 文 献[1]房海波,裘春晖,周少均.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富马酸福莫特罗干粉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J]. 新中医,2017,49(11):38.[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3):171. [3]谭莉晖.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辅助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4):10.[4]田争,刘芝蓉,文爱珍. 热哮宁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7):47.(收稿:2020-09-01)(发稿编辑:张戈薇)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x-±s)组 别例数 PEF(L/min) FEV1%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6 2.2±0.6 3.5±1.1 57.6±6.6 73.9±9.6 1.7±0.3 2.6±0.3参照组 46 2.2±0.6 2.9±0.8 57.7±6.6 64.3±6.8 1.7±0.3 2.3±0.2 t,P0,>0.05 2.99,<0.010.07,>0.05 5.53,<0.010,>0.05 5.64,<0.01宋力伟应用小柴胡汤合方经验举隅袁红卫 宋力伟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的主方,能够调和阴阳,畅通气血,规范五行,疏利升降,恢复机体阴阳、五行、升降的动态平衡,促使脏腑功能协调统一,进而能够促进五脏元真通畅。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a92d26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c.png)
小柴胡汤临床体会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药仅七味,组织严谨,是著名的和解剂,常用来治疗少阳正证、变证、热入血室等病证,笔者扩大其方应用范围,获益非浅。
今据临床所得,举以数例,以窥一斑。
例1、虚为感冒张某,女,45岁,教师,1997年12月8日诊。
患者形瘦体弱,素易感冒。
近因疲劳受凉,致恶寒发热,全身酸楚,胸胁满闷,神疲科乏力,纳谷不香。
延医诊治,用祛风解表之剂,其病非但不减,反致动则汗出,泛泛欲吐。
应诊时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口苦咽干,舌质胖润,边见齿印,脉数,沉取无力。
据证细审,断为虚人外感,系正气虚弱,卫外不固,邪气乘虚侵入少阳所致。
治当扶正祛邪,和解少阳。
处方:党参15克,柴胡12克,黄芩10克,法半夏6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4枚。
连服2剂,寒热尽除,诸证大减,后合四君子汤调治数日而愈。
体会:虚人外感,方书皆针对其气、血、阴、阳之不足,在解表药中分别辅以益气,养血、滋阴、助阳之品,而治从少阳者鲜。
本患者素来体弱,肺脾两虚,卫外不固,外邪侵袭,直达腠理,与正相搏,与仲量论述少阳病之病因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伤寒论》第99条)理出一辙。
故借用小柴胡透其邪,转其枢,重用参、草、枣以扶正气,合柴、芩、夏、姜从少阳逐邪外出。
例2、痄腮刘某,男,7岁,学生,1998年4月7日诊。
一周前咳嗽发热,两则腮部红肿胀,边界弥漫不清,吞咽咀嚼不便,口苦咽干,纳呆食少,体温38.2℃,舌苔薄黄,脉弦滑而数。
证属风热外束,少阳邪热郁闭。
治宜清透少阳郁热,解毒消肿。
药用:柴胡9克,黄芩9克,法半夏5克,板兰根9克,连翘9克,夏枯草6克,党参5克,甘草3克,生姜2片。
服药3剂后,体温已降至正常,两侧腮颊肿胀减轻,口渴,尿黄,舌苔黄,脉滑数。
前方减半夏、党参,加花粉、桔梗各10克,继进三剂而愈。
体会:痄腮,又名温毒发邪颐,属于温病范畴,其发病部在耳前下方,中医认为,少阳胆经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故腮颊部为少阳经所属也。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9d0ec3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1.png)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非常明显。
小柴胡汤为调和肝脾、调达全身枢机的代表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
今以验案三则为引,浅述笔者应用心得,以期为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应用体会;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
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且《伤寒论》明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载此方共十九条,除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之主证外,还可见于热入血室、虚人感冒、妊娠恶阻、黄疸、便秘、眩晕、项强等,虽将小柴胡汤向少阳病以外推广应用,但其核心还是“伤寒中风”。
现代常将小柴胡汤用于治疗由邪据少阳,胆胃不和所引起的感冒、发热、疟疾、慢性肝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炎、偏头痛、腮腺炎等[1]。
赵洪均等[2]总结近二十年来小柴胡汤研究成果,认为其药理作用有:解热、保肝、抗过敏、抗炎、抑菌、促肾上腺素及类阿司匹林外源激素、免疫、调节胃肠、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前列腺素、抗放射损害、抗肿瘤、抗癫痫和抗动脉硬化。
研究认为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抗炎作用类似强的松龙,对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可靠。
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其在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均具有良好疗效,尤其在应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疗效显著,现特举例如下。
1病案举例病案1张某,男,57岁。
2020年04月06日初诊。
主诉:四肢皮肤瘙痒、紅斑一月余。
现病史: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肤瘙痒、红斑,以肘窝、腘窝为中心扩散,对称性分布,抓挠可伴局部红肿、丘疹,无局部分泌物及皮屑。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b9fa030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c.png)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中医方剂)全世建小柴胡汤及加减方在国内被广泛用来治疗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及血液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精神、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种疾病。
该方也是在日本汉方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处方,几乎成为包治百病的良方。
一、枢机之剂,和法之总方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根据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
柯韵伯称之“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和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资生篇》专门论述道:“和解者,和汗下之法而缓用之者也,……故方中往往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散敛并用,非杂乱无法也,正法之妙也”。
戴北山也有大体相同的见解,他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逆谓之和”。
这里所说的和法实际上是把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特别是把相反相成的两种方法巧妙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达到治疗错综复杂证候的一种方法。
而小柴胡汤的配伍正反映了这一特点。
二、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小柴胡汤共由七味药物组成,即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从组成药物的性味来看,其配伍有三个特点:①柴胡、黄芩性味均属苦寒,但柴胡味辛,气味俱薄,具有轻清升散的特点,而黄芩气味较重,降泄作用较强,两药相配,性寒而升降并用。
②生姜、半夏性味均属辛温,但生姜以辛散作用为主,而半夏具有降逆特点,两药相配性温也是升降并用。
③人参、大枣、甘草性属甘。
从组成药物的药效配伍来看,其配伍特点也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柴胡、黄芩合用,透邪解郁,清泻胆热,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以祛邪为主。
②生姜配半夏为止呕圣药,使胃气得以和降,以调畅气机为主。
③人参、大枣、甘草配伍,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防患于未然,以扶正为目的。
综合小柴胡场的性味功效,可以看出该方集寒热、升降、补泻于一方,既各奏其功效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目的。
五苓散合小柴胡汤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五苓散合小柴胡汤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4aa73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9.png)
五苓散合小柴胡汤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作者:杨燕霞柳小平王欣张洁马雪萍马斌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0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在“痰饮致哮”理论指导下使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85例就诊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2)及治疗组(n=43),对照组依据病情按哮喘指南分级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PEF)、ACT评分、平均每日使用SABA次数及中医证候临床疗效。
结果:在肺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ACT评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平均每日吸入SABA次数两组间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临床疗疗效比较(P<0.01)。
结论:五苓散合小柴胡汤能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减少哮喘患者每日吸入SABA用量,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疾病控制率,其作用可能调节患者AQPS,尤其是调节表达在支气管粘膜AQPS,需要进一步进行动物模型试验加以证明。
关键词:哮喘;痰饮;五苓散;小柴胡汤;水蛋白通道中图分类号:R249;R289文献标志码:A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2018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发布的全球哮喘负担报告指出,全球现有3亿不同年龄、种族的哮喘患者,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该病对政府、卫生保健系统、家庭及患者造成的负担与日俱增,严重阻碍了政府的卫生发展战略。
全球哮喘负担报告中的中国部分指出,我国大陆地区每年患病率净增长2%。
GINA认为我国是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2016哮喘防治指南中明确了分级诊疗药物及对于重度持续哮喘的支气管热成形手术(BT)治疗,哮喘控制率及住院率仍无明显下降,探寻良好的控制措施和治疗药物成为目前主要研究的问题,中医中药在哮喘治疗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在临床中应用“从中焦肝脾论治哮喘理论”,应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哮喘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体会
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
李跃海
1:阿XXX
女68岁,心悸,眠差2月余,现:心悸,眠差,睡眠不深,晚上易做恶梦,经常被恶梦惊醒,心烦,手足热,口干,口苦,咽干,舌淡红偏胖大,苔白厚滑,脉弦
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剂
患者服用两剂后心悸症状加重,昨天晚上约一小时一次小便,且有尿不尽感,细问病人,患者口干,但不欲饮,以前有尿频及尿不尽症状,服用上方后症状加重,此不是消渴,小便不利之五苓散方证吗,于是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三剂
患者服用一剂后小便不利症状明显减轻,心悸减轻,三剂服完后心悸消失,睡眠改善,未出现恶梦症状,小便基本正常,口干减轻,口苦减轻,咽干减轻
继服上方,目前正在观察治疗中。
按:伤寒论98条:.....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小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之也,食谷者哕。
不能食,为小柴胡汤证默默不欲饮食也,而胁下满痛,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也,颈项强,为小柴胡汤证之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闷,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之颈项强也,为什么用小柴胡汤反而出现下重及哕呢?原因是忽视了两个症状:1.小便难,即小便不利,为水蓄膀胱,2. 本渴饮水而呕者。
伤寒论72条:......渴欲饮水,水入
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此两症状当为五苓散主证,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茵陈当为本条文之对症之方,故读伤寒当“于有方无证处求证,有证无方处选药”。
正如: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恩师冯老认为是大青龙汤证,并用大青龙汤治疗盗汗屡用屡验。
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黄仕沛老师据此以防己地黄汤治疗皮肤病,均可谓有证无方处选药也。
我们在临床上治疗了多例患者,小柴胡汤证具,而服用了小柴胡汤未取效,后发现患者有小便不利症状,合用五苓散,迅速达到了治疗目的。
举病例如下加以说明:
例一:李X 女53岁,有5年胃腹胀满病史,此次以咳嗽十余天入院,现:咳嗽,剧烈时不能卧床,患者因咳嗽而无法入睡,少量黄白色粘痰,难以咳出,口苦,口干,胃胀,腹胀,稍食则胀甚,腰痛,大便稀,一日数次,舌淡红,苔白,脉弦,当时处以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三剂,无效,细问患者小便时,患者诉:小便次数多,老想小便,小便时大便也跟着出来,小便老有不尽感,甚为痛苦,我突然有悟,此不是小便不利之五苓散方证特点吗,且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此胃腹胀满不正是五苓散之水痞吗?于是处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三剂患者服用三剂后不光咳嗽明显减轻,已能安静入睡,而且腰痛减轻,跟是患者多年的,多处求医的胃腹胀满也明显减轻,饮食增加,二便也有改善,患者服用本方约十余剂咳嗽消失,胃腹胀满消失,小便不利减轻,大便已
近正常。
2:女,40岁,发病10天,头昏,后颈部疼,腰酸困疼痛,乏力,怕冷,口苦,口干,咽部轻度痛,咽部异物感,心烦,呃逆,胃不胀,无自汗,我用了柴胡桂枝汤加石膏,桔梗,及柴胡桂枝汤加半夏厚朴汤均未见效,当时向冯老师请教,老师要我细问患者小便情况,患者解完小便后。
总有解不干净感,冯老师建议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患者服用二剂后,上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继服三剂,诸证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