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异同点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异同点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异同点
1、背景 2、教育价值 3、目标 4、特征 5、内容 6、其他
•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
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 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 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背景
• 数学课程:通过十年新课程的实践,发现数学
综合与实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 心和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数学本质 的认识,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开阔教师 的视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育价值 •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
分发展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 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 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其他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明确 的总目标,三到 六年级有具体的目标,还有具体的内容领 域;而校本课程则是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内 容领域的规定。
相同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 体系的一部分 2、都可以用活动课的形式开展 3、在课堂上,学生占主体地位,老师是引导 者和引路人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数学)的 异同点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异 同点
不同点: 1、定义 2、性质或特征 3、基本理念 4、其他
定义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
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 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 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 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 展而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 程。
• 数学课程中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有
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 面理解;有助于教师的发展;有助于课程 的建设。

崔允漷: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崔允漷: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崔允漷
教授、博导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部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副主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cuiyunhuo@
© 2008 by Cuiyunhuo
当前的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校而开发的,因此 它与校本课程不是一样的吗? 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定领域成了四门同 时开设的科目,必须在课程表上落实这四 门课 与学科整合,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校 本课程 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化学 生物 技术 艺术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 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
11
15 2+6
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
必修课程
学分数 (144) 百分比 116 80.5%
选修课程Ⅰ
22 15.3%
选修课程Ⅱ
6 4.2%
进一步满足学生个人 生活的差异性,同时 满足学校发展的差异 性。
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丛书 《校本课程开发:小学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高中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故事》 《校本课程开发:上海案例》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开始出版
中国教育报专栏从2008/5/30起每周
五一篇,共九篇。
1. 2. 3. 4. 5. 6. 7. 8. 9.
《课程纲要》的要素

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
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
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4-6点;全面而具体;陈述格式 课程内容:知识与活动;选择与组织等 课程实施: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资源利用 课程评价: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再探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再探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再探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几个春秋,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但它在实施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

再次讨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探究怎样处理二者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等问题仍具有重大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分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逻辑前提设置课程,每门学科课程都是该门学科知识发展的缩影,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学科课程则相对封闭固定。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科课程主要由专家统一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一定时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对固定的。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取向的,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

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单一学习活动。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促进认知发展,离开了间接经验或理论知识的习得,学科课程就不复存在。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学科课程的内容则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活动选题、计划拟订,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开展,无不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中小学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中小学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中小学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作者:齐建民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年第03期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自2001年秋季,国家实施新课程以后出现的新的课程形态。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这两门课程是学生必修的课程。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两门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先前的经验可资借鉴。

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专家称之为三无课程,即一无教材、二无指定教师、三无固定时间,实施起来困难很多。

做为新课程,既是一个亮点,其实也是实施难点。

问题和症结——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意识淡薄,对这两门新课程不重视。

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国家课时计划规定的、学校必需要开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个别学校少有校本教材开发,或指定几个教师象征性的搞几次活动,以应付检查。

2.少部分学校领导因循守旧,还是按老经验管理学校。

课改进行几年了,不少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知之不多,又不善于学习,不知或分不清校本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二者的联系和区别,甚至将地方课、校本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混为一谈。

3.不重视校本培训。

有的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教师分不清地方课、校本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怎么回事,把地方课说成是校本课,把校本课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教师身上,部分领导特别是主管教学领导也是如此。

4.不知如何开发实施,即不知如何操作。

领导不懂如何管理,教师不懂如何开发与实施,不少学校虽尝试着开了课,但很不规范。

问题的关键是对课程概念认识不清,从而导致不知如何开发校本课,不会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还没有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

5.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课程开发能力不高,看不到资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局限于上面下发的“教材”(资源包),或在教室里按“教材”教综合实践课程,不愿动脑与不知结合本社区本校环境,学生实际需求开发课程或组织指导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课程性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联系: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一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地方课程是各地自主开发省级认定的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课程。

二是从设计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办学理念。

三是从设计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各地方特色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

第二部分综合实践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异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异同

一、引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践体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特点、实施方式以及与传统课程的异同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1. 定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

2. 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实践体验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感悟,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跨学科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强调过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而非仅仅关注结果。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1.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2. 校园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科技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3. 社会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福利院等,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

4. 家庭实践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开展实践活动,如家务劳动、亲子游戏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综合课与学科课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课与学科课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课与学科课校本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方案中3——9年级一门必修课,它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独特的课程功能。

由于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功能和实践能力,因而各门课程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

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数学——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更注重通过观察、试验、考察、探究、做中学等实践学习方式来学习;品生品设同样十分突出观察、考察、探究、社会调查等学习方式;注重整合,强调实践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

对此有人提出了以下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学科都强调实践,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通过学科实践活动来实施综合课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

1、综合课程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背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价值。

2、课程实施是建立在学生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上。

特征:超越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3、综合课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他不存在知识的逻辑和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

内容呈现方式是一主题形式展开活动内容。

实施上强调亲身经历。

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关注学生发展,但逻辑前提是体系化,是间接经验,它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论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实践——是该课程的本质属性。

课程实施——课堂活动情景和社会活动情景。

学科课程中的实践性学习的直接目的是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系统的学科知识来展开的(例)(三)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课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生活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密切联系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生活的联系。

我对综合实践课的理解

我对综合实践课的理解

我对综合实践课的理解郧西县上津镇初级中学张绪军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提出来的一项重要的必修课程1.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来组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2.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参加社会活动或加强社会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技术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3在操作上有特殊性,具有典型的三级管理的特征: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

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它的内容指向就变成了研究型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5.综合实践活动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些在平时学习成绩差而默默无闻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却展现出了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只给了名称,是必修的,学校不能不开设。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些区别: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国家课程,原则上讲只属于国家课程的一部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特点:自主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2.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对学生整个实践活动的指导而非只对学生掌握知识认识活动。

3.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指导,而非统一的指导。

三、核心问题:探讨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条件与操作要领1.学习本专题的主要目标:使老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区别与联系;领会二者的整合对于深化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意义;掌握二者相互结合、渗透或延伸等的方法。

2.本专题的特色:以案例分析为主体,配合专题讲座、问题讨论等多种课程形态构成一个理论性和情境性、学习思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原则的课程体系,它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案例学会处理类似情景下的教学与活动,实现近迁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师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相呼应中能够举一反三,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原理,实现远迁移。

四、要组织好、管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政策意义1.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是四个指向: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
最近,学校组织研读《校本课程开发:小学案例》等教育专著,而自己也购买了诸多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专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较为疑问的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

于是,我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来解决自己的疑问。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概念是从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而言的三个层次,其中校本课程是学校基于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独自开发设计的课程,目标是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因此,从理论上讲,他们分属不同的课程分类系列,是独立关系。

但是,独立不是对立,界立不是实际样态,从课程实践模式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恰恰存在着交叉、包孕关系。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开发学科性校本课程,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技术和形式,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由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两大板块构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构成了课程学习领域的两大类系。

换言之,依据课程形态可以将课程领域学习结构分为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名称、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
自己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可见操作主要在学校,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否合理设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

是否合理设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

是否合理设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在学校的课程开发、重构方面,很多人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我们先来区别几个概念。

国家课程vs地方课程vs校本课程vs综合实践课程义务制教育按照课程的开发权力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开发权力在国家的称为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开发权力在地方的称为地方课程,体现地方特色;开发权力在学校的为校本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它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的必须课程,但是开发的主体却主要在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有部分的交叉,但是校本课程的外延会更大一些,校本课程既可以是经验课程、综合课程,也可以是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的拓展延伸。

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实施,但却不能相互替代。

什么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学校的课程开发方面,很多人认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另外开发几门新的课程,编几本新的教材而已,或者引进几个课程项目,这虽然也没错,但是,学校课程最首要的任务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二次开发,这是由义务教育课程结构比例所决定的,问题的重点在于通过二次开发,保证能够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倡导个性发展,这并不矛盾。

其次,在当前的教育政策体制下,校本课程的课时数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因此提升国家课程的质量,优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不可因噎废食,极端思维,这不科学。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填补落差的过程在实践中,国家课程从规划设计到实际的实施,事实上存在着很大的落差。

理想的课程和学生体验到的课程之间的落差,是由于社会的分工造成的,教材之上有什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学科专家中的精英制定的,学科教材是由学科专家和优秀的教师们共同开发的,而教学则是由普通的教师所实施的,身份的差异、分工的差别使得普通的教师不可能像专家一样去思考问题,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文本由于教师的理解和实施的差异,最后到学生经验层面就千差万别了。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区别综合实践课程简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研究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研究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研究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研究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研究,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

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研究方式。

三)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长的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举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举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举动领域延长,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常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

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肯定的举措,并学会若何辨别信息,灵动运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书本常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题目。

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研究。

关于“尽信书”的感悟,就是在拓展了的研究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四)综合实践举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试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试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其次,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根据纲要精神,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活动项目来之于学生。也就是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感兴趣的问题、研究感兴趣的事物,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即使在同一活动项目、同一学习内容里,学生仍可选择不同的侧面。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着广泛的选择空间。学校开发或选择的校本课程一般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反应学校办学特色,事实上它反映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因此,在校本课程里,尽管是选修课程,学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因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一般来说反映的是校长或教师意志,它并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个体的需要。因此在校本课程里,学生只能像学习语文数学一样接受(当然有一定的选择范围,如果学校不是开发单一的项目)学校开发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是第一位的,校本课程学生仍是第二位。
综上述,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又有紧密的联系。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例如,学校开发花卉文化校本课程。就校本课程来说,它可以向学生介绍花卉种类、栽培、花卉历史、名人吟咏、经济应用等等,乃至人类对其的改良。综合实践活动借助校本课程亦可开展花卉文化活动。但如果仅局限于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那仍旧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应是在校本课程基础上的深度探究,它是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去探究其中的有关问题。譬如,在花卉栽培中,教师介绍有关知识,这是校本课程的任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如施肥量、浇水量,施肥浇水的时间,剪枝、扦插的技巧等,采用对比、观察、记录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后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有关结论。这一系列活动过程,学生动手实践,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得一定的结果。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再比如,学校开发安全知识校本课程。学校向学生介绍有关安全知识,这是校本课程。学生借助校本课程去寻找校内外不安全因素,探究解决办法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依托校本课程所开发的项目开展活动,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运用“三字一问”,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深度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校本课程就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作者:丰登坞我…文章来源:成长博客点击数:909 更新时间:2011-4-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让学生学习多少课本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能尝试解决问题。

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一个深层的、而且也是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所以在本单元利用较大的篇幅安排了第一个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用书首先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给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示例,这些问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领域,接下来是学生讨论问题从哪里来的场景,这些问题有的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察,有的来源于教科书,有的来源于关于自我的思考。

示例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以及提出问题的方向和方式,接着给出了两个记录表,不仅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还要关注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要表述这些问题是经历了怎样的思考得来的。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体现相互交流过程,在相互交流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认可他人正确观点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学习获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建议教师组织全班分成几组,5~8人为宜,各组采用头脑风暴法提问题,其过程是这样的:各组每次由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以不重复他人问题为原则,循环往复,直到再无新的问题出现。

2.将问题按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人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是对问题进行整理的第一步。

学生用书设计这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它突破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另一方面为后面单元的活动选题打下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试论“新三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当阳市教研室张光富2001年,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

这次课程改革与前几次的课程改革具有显著的特点。

其中,将课程划为三级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就是这次改革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国家: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审议省级上报的课程推广方案;评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质量。

地方: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选用教科书。

三级课程包涵的课程,以中小学(1-9年级)为例,列表如下:国家课程:1-6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9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各地自主开发,省厅审批。

规定性与自主开发性相结合)校本课程:(各校自主开发,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从上述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年级学校开设课程门类中显然增添了三个新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这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出来的新生事物,新型课程。

宜昌教研中心的领导、专家直接将这三门新课程确定为“三新”课程。

可以说,没有“三新”课程的研究与参与,这次课程改革是不完整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也是无法全面实现的。

但是,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三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还显得相对薄弱,许多认识还比较模糊,实际操作还有不少困惑。

人们往往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等课程的属性上难于将三者准确区分和定位。

更重要的是这三者在内容的筛选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往往很容易雷同和交叉,还有在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方式上也有诸多的相似性。

也难怪有些学校做一种工作,贴不同的标签,以应对各项不同的检查。

这在学校工作中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了。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这种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新阶段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吗?为了帮助学校、老师们进一步认清这三门新课程,加强这三门新课程的建设和研究,市教研中心安排了这次活动,是非常及时的。

浅谈新课程中课程设置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分析

浅谈新课程中课程设置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分析

浅谈新课程中课程设置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分析课程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综合,是一个国家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改革意义重大,因为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中心问题。

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要通过课程来贯彻,学校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课程来进行。

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只有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才能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等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亮点(一)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课程建设的生活化,指出要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门类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象,加强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以其独具的特点成为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关于地方与学校课程课程设置中开设的地方与学校课程,在各地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校本课程及专题讲座课程。

校本课程即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着内在的关联。

校本课程的开设实际上是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开设校本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补充和消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过于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

因此,淡化课程的学科性,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实践条件,创设创新情境,就成了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探析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种课程形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校本课程则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开发的一种课程形式,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补充,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次,校本课程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一些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可能会忽视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标准,导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此外,一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能会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我们应该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应该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应该尊重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标准,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何在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何在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何在
高正绪
【期刊名称】《《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对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运用校本开发的理念和技术、都能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认识比较清楚,但对这两门
课程区别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它们的区别进行探讨。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高正绪
【作者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湖北宜昌4435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
【相关文献】
1.依托地域文化,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浅谈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
发实施的策略 [J], 宓春丽
2.依托地域文化,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浅谈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
发实施的策略 [J], 宓春丽;
3.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r——以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学童真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J], 黄志忠
4.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何在 [J], 高正绪
5.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何在 [J], 陈兰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教育学博士吴刚平校本课程的开设要善于吸收活动课、选修课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的经验,同时注意体现学校为本的基本思想。

学校原有的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等,只要是学校自主决定的,是学生需要的,并且符合国家课程政策,可以直接归入校本课程;如果在内容指向上属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则直接归入综合实践活动,超出综合实践活动规定课时的部分课程安排,也可以归入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在课时上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一起统筹安排和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指向,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国家课程,它的课程名称、内容指向以及课时要求等由国家确定,具有强制性,地方和学校不能改变。

但是,这一类国家课程同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类型的国家课程相比,又具有特殊性。

由于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国家对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技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方面的具体内容、目标等并不作出统一规定,而是把决定权交给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进行自主开发或选用。

在这一点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并无实质性区别,在技术上是十分一致的。

只是在统计和管理口径上,我们必须把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首先归为国家课程,学校在开发时可以和校本课程通盘考虑,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调,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至于“语文校本课程”、“数学校本课程”等说法和做法,则是对“校本课程”概念的误用。

因为校本课程首先是一个管理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课程形态,与它对应的概念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像语文、数学等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属于国家课程的范畴,即语文、数学的课程标准、教材编审与准入等由国家规定,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规定,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但不能改变语文、数学等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地位和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数学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运用“数与代 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 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 题,体现为数学知识 的综合或数学方法的 综合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 务与社会实践、劳动 与技术教育、信息技 术教育
其他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
的实施,评价与管理都进行了介绍
数学课程则没有进行具体的介绍
综合与实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 心和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数学本质 的认识,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开阔教师 的视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育价值 •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
分发展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 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 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1、背景 2、教育价值 3、目标 4、特征 5、内容 6、其他
•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
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 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 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背景
• 数学课程:通过十年新课程的实践,发现数学
•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对本校学生
性质或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代表着国家的 意志,具有一定的严肃性、 权威性和强制性,而综合实 践活动本身强调实践性、综 合性、生成性、自主性、开 放性。
校本课程
校本课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 1、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差 导学生主动发展 异性、独特性需要,以学生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本 2、校本课程的主体是 教师及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 空间 学校,倡导合作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 3、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 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 践能力 互补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异 同点
不同点: 1、定义 2、性质或特征 3、基本理念 4、其他
定义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
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 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 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 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 展而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 程。
其他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明确 的总目标,三到 六年级有具体的目标,还有具体的内容领 域;而校本课程则是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内 容领域的规定。
相同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 体系的一部分 2、都可以用活动课的形式开展 3、在课堂上,学生占主体地位,老师是引导 者和引路人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数学)的 异同点
• 数学课程中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有
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 面理解;有助于教师的发展;有助于课程 的建设。
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 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的具体目标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3至6年级的具体 目标
特征 数学课程
突出“综合”“做” 和体现“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性、开放性 自主性、生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