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用药的启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及LOX-1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及LOX-1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常表现为胸痛或不适,通常会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得到控制。
但是,目前药物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凝、扩张血管等。
其成分丹参酮ⅡA还能抑制LOX-1的表达,从而发挥保护血管作用。
因此,我们拟通过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及LOX-1表达的研究,探索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及LOX-1表达的影响,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收集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一组口服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另一组口服安慰剂,均持续4周。
(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压、心率、血脂和临床症状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3)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和RT-PCR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和组织样本进行LOX-1的检测。
2.研究方法(1)选取40例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0例。
(2)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患者口服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10mg,q12h),安慰剂组患者口服安慰剂,均持续4周。
(3)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压、心率、血脂和临床症状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4)采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和RT-PCR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和组织样本进行LOX-1的检测。
四、预期结果预计通过本研究能够从以下方面了解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LOX-1表达的影响:(1)治疗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
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研究
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心内科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3例。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体征、心功能、心电图改善情况及治疗后24周内的心脏时间发生率等。
结果实验组在心绞痛控制、心功能及心电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24周内实验组心脏时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丹参酮II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临床状态,如果不能及早诊断及恰当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因此,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本研究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此治疗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和心肌缺血的影响以减轻心肌缺血等疗效以及对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分组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均符合WHO制定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45~75岁,病程3个月~25年。
对照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6~75岁,病程5个月~22年。
两组资料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卧床、吸氧、低盐低脂或糖尿病饮食、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醇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胸痛时含服硝酸甘油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每12h一次皮下注射。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苏晓琳;纪世琪;李蕾;樊巍;郑菲;刘振;李立艳【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2(17)2【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T-ⅡA-S)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18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ST-ⅡA-S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mmunoglobin A,IgA)、IgG(Immunoglobin G,IgG)、IgM(Immunoglobin M,IgM)]及心肌损伤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水平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22%(55/59)明显优于对照组79.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米力龙对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米力龙对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王俊伟;罗莉丽【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米力龙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解痉平喘、持续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 ~80mg/d、米力农氯化钠注射液20 mg/d,连续给药7d.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T)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P<0.05).2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6MWT均显著上升(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6MWT及血气分析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米力龙用于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15【总页数】4页(P5-7,22)【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米力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血液流变学【作者】王俊伟;罗莉丽【作者单位】河北省万全县医院内科,河北万全,076250;河北省万全县医院中医科,河北万全,076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肺动脉高压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1]。
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2]。
丹参酮_A注射剂与心血管药物混合输注可行性研究_王楠
0引 言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是从丹参中分离出的 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 经磺化而得出的一种水 溶性物质。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 磺酸钠具有心肌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 年 4 月 第 26 卷 第 4 期 J Med Postgra,Vol. 26,No. 4,April,2013
可能有所下降,以上情况值得临床工作人员注意。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磺酸钠; 不溶性微粒; 检测方法; 配伍禁忌; 输液器过滤器
[中图分类号] R9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8199( 2013) 04-0388-04
Tanshinone ⅡA injections mixed with cardiovascular drugs: A feasibility study
供试品溶液与检测用水中所含微粒数由 GWF- 8 JA激光微 粒 分 析 仪 直 接 读 取。 观 察 供 试 品 溶液的颜色和澄明度并记录。
2结 果
所有检测的溶液均为澄清未见混浊,随溶液浓 度减小颜色为从红色至淡红色变化。 2. 1 线性关系 ①不同浓度丹参酮 ⅡA 加入纯化 水中测定的微粒变化情况见表 2。建立线性回归 方程:
测定结果平均值,计算每毫升所含的微粒数。 线性关系考察( 0. 9% 氯化钠溶液) ,在生物净
化柜中将供试品丹参酮ⅡA 注射剂混匀,分别吸取 出 0. 25、0. 5、1、2、4 ml 至 250 ml 容量瓶中,用混合 后的 0. 9% 氯 化 钠 溶 液 稀 释 至 刻 度,轻 轻 翻 转 20 次,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取样杯,再将供试品 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 2 ~ 3 min 后,置于取样器 上,静置 3 min,开启搅拌( 避免气泡产生) ,共测定 6 次,每次取样 5 ml,第 1 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 果平均值,计算每毫升所含的微粒数。
硫酸依替米星的理化配伍禁忌文献分析
硫酸依替米星的理化配伍禁忌文献分析徐学君;吕晓燕;徐德琴;张中琪;彭国宇【摘要】目的分析硫酸依替米星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为其临床配伍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02年1月至2017年5月有关研究硫酸依替米星配伍禁忌的相关文献,归类并分析.结果检索有效文献75篇,共计29种药物与硫酸依替米星存在配伍禁忌,包括抗感染药物(18种)、消化系统药物(6种)、心血管系统药物(2种)、呼吸系统药物(1种)、激素类药物(1种)、免疫调节药物(1种).结论硫酸依替米星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临床使用时应高度重视.【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8(027)013【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依替米星;抗感染药物;配伍禁忌;文献分析【作者】徐学君;吕晓燕;徐德琴;张中琪;彭国宇【作者单位】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 230041;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 230041;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 230041;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 230041;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78.1硫酸依替米星为半合成氨基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沙雷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敏感菌株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联合头孢美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肠道感染,联合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均具有较好疗效[1-4]。
硫酸依替米星高温下稳定性良好[5],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6],与酚磺乙胺、止血芳酸、肾上腺色腙、维生素K1和氨基己酸未发现配伍禁忌[7]。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84例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84例丁钢;金正军【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参麦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40~80 mg,参麦注射液50~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1周后继续使用巩固至出院.结果治疗组84例患者中显效48例(57.14%)、有效29例(34.52%)、无效7例(8.33%),总有效率91.67%,平均住院天数(10.4±2.8)d;对照组84例患者中显效26例(30.95%)、有效44例(52.38%)、无效14例(16.67%),总有效率83.33%,平均住院天数(13.2±3.6)d.2组比较,P<0.05;治疗组各证型疗效比较,气虚血瘀证总有效率96.15%最高,与其他各证型比较,P<0.05;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参麦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显著,对气虚血瘀型患者疗效明显.【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0)006【总页数】3页(P590-592)【关键词】丹参酮ⅡA;参麦注射液;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作者】丁钢;金正军【作者单位】阜宁施庄卫生院内科,江苏阜宁204431;阜宁施庄卫生院内科,江苏阜宁2044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41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1-2],中医属“肺胀”“喘证”“痰饮”“心悸”等范畴。
笔者对84例住院慢性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氧疗、利尿、强心等基础上,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丹参酮Ⅱ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研究
丹参酮Ⅱ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8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29例。
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同时以丹参酮II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2d、治疗5d和治疗1周、治疗2周的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丹参酮II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与大脑等有不同程度损伤,据有关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易发生急性C0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约3%-40%的发病率[1]。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欠佳,多数患者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折磨,家属将面临严重的生活负担,应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案为患者治疗,最大程度减轻病情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等组织的损伤[2]。
本文对58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8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29例。
对照组年龄平均(58.28±9.10)岁,范围26-65岁;典型症状:26例肺水肿,24例意识障碍,28例昏迷,10例去大脑皮层状态,18例伴有高热,11例伴有四肢肌张力增强,9例阵发性或者强制性痉挛,11例心律失常,8例呼吸抑制;男性19例,女性10例;体重平均(78.42±6.05)kg,范围52-85kg。
从1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谈药品安全
从1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谈药品安全摘要:目的:通过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了解其规律特点及原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病例分析。
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病人皮疹、头晕、胸闷、发热等。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致过敏性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规范用药,以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不良反应;药品安全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从丹参中分离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经磺化而得的一种水溶性物质。
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肌梗死及室性早搏。
该药临床报道的不良反应不多,但随着病人逐年数量的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临床也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病例,现报道1例:1病例介绍患者女,72岁,2013年2月7日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耳后疼痛,无口角流延,无耳鸣、听力下降,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肢体活动不灵,无头痛头晕等症状,来我院就诊,行颅脑CT示:脑缺血性改变。
为求系统诊治,以“面神经炎“收入病房,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甲状腺切除术后7年,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头孢类药物过敏史等。
查体:T 36.2°,P 72次/分,R 18次/分,BP 140/90mmHg,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欠佳。
辅助检查:颅脑CT示缺血性改变。
口角歪斜,耳后疼痛,进食时食物残留左颊部。
血常规WBC 10.60×109/L,尿常规WBC总数28个/ul,多饮水,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钙蛋白,大便常规正常范围。
2月7日给予丹参酮Ⅱ磺酸钠5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马来酸桂哌齐特160mg加入0.9%生理盐水,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100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肌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
关于联合用药中输液之间的配伍和序贯接滴问题
关于联合用药中输液之间的配伍和序贯接滴问题为了配合和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我部临床药师将临床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配伍问题汇总列出见表1,并将临床常用药品联合静脉滴注中,如何正确的序贯接滴,根据药品说明书要求,和我院的规定列出见表2。
配伍禁忌的概念:配伍禁忌分为理化性配伍禁忌和药理性配伍禁忌。
理化性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发生在体外的相互作用,发生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出现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药理性配伍禁忌:是指有些药品配伍后发生药效学药动学方面的变化,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毒性增加等。
表1 我院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药物配伍问题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非类似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输液载体,又因其含有多种有机和无机离子,不能以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为溶媒加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头孢地嗪钠,或头孢西丁钠等药物静脉滴注。
最好单独输液。
表2 我院常用静脉输液序贯接滴要求说明:1. 表中的“静滴药品名”是主药的药品名程,不含溶媒。
2. 表中我院规定的“间隔溶媒”,意思是:如合并用药,在换药时需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左右)冲洗输液管,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浑浊、沉淀或使药液产生异常颜色而发生意外。
建议:1. 尽量避免有配伍禁忌的药品联合应用。
如确需联合静脉滴注时,应考虑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在换药时需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左右)冲洗输液管,或更换新的输液器,以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可能产生浑浊、沉淀或使药液产生异常颜色而发生意外。
2. 联合用药时注意杀菌剂和抑菌剂的给药时间间隔。
通常先杀后抑,如:临床经常联合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啉和乳糖酸阿奇霉素,建议应先用足量五水头孢唑林杀菌,然后用阿奇霉素继续抑制细菌的生长。
药学部临床药学室2013年12月10号。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方法采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治疗组),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血供,改善微循环,降低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D二聚体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溶栓治疗是该病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绝大多数患者到达医院时已错过了溶栓时间窗。
本试验应用中药制剂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发病时间已错过了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01月至2012年0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6 h到1周,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
排除合并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瓣膜病及心房颤动、动脉炎及周围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近期手术或创伤者,同时排除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2~82岁,平均61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5岁,平均64岁。
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并均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00709,H 31022558,121037)80 mg加人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qd,连用14 d为一个疗程。
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4.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5.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本品耐受情况良好,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6.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局部不良反应有静脉炎,发生率为1.86%;7.注射用头孢他啶:本品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少数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8.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引起静脉炎;9.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局部反应:肌内注射时,本品耐受性良好,偶有一过性的疼痛;与其它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一样,用静脉插管输注时,有些患者会有输注部位静脉炎;10.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最常见的局部反应:静脉注射后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后可有局部硬结压痛;11.注射用美罗培南: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12.注射用氨曲南:静脉给药偶见静脉炎,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不适或肿胀,发生率分别约为1.9%和2.4%;13.注射用磷霉素钠:注射部位静脉炎;1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5.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静脉炎罕见;16.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和无菌性脓肿;17.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可出现静脉炎;故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剂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18.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注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痉挛;本品应输入血流良好,直径较大的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19.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20.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21.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22.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23.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加入10ml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24.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25.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26.注射用细辛脑:可引起用药部位损害:如注射部位皮疹、注射部位麻木、静脉炎等;27.注射用泮托拉唑:极个别病例出现血栓性静脉炎;28.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可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或烧灼感;罕见外周局部缺血,血栓静脉炎/静脉炎;29.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本品在静脉推注使用时,可能出现疼痛、静脉炎等血管刺激症状,建议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30.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引起浅表静脉炎;31.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可引起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32.尼莫地平注射液:高浓度外周血管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33.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通过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时可出现浅表静脉炎、注射部位反应,例如疼痛、红斑、水肿、坏死、渗出、浸润、炎症、硬化、静脉炎、血栓静脉炎、感染、色素沉淀以及蜂窝组织炎等;34.前列地尔注射液:主要的相关性不良事件包括注射部位的静脉炎症状;35.注射用盐酸吡硫醇:偶可引起静脉炎;36.卡莫司汀注射液:静脉注射部位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37.注射用异环磷酰胺:静脉炎少见;38.注射用顺铂:患者接受动脉或静脉注射的肢体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红斑及皮肤溃疡、局部静脉炎等少见;39.注射用奈达铂:可引起静脉炎;40.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长期静脉用药,可出现注射部位周围静脉壁变硬,此时应改成肌肉注射;反复肌肉注射会引起局部硬结,应经常改变注射部位;41.依托泊苷注射液:静脉炎发生率较低;42.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在部分患者中,注射或输注部位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皮下注射部位较少发生疼痛或炎症;皮下注射部位可选择不同的脂肪组织:腹部、股部、侧腹部;在大多数情况下,药物的耐受性良好;43.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药物浓度过高可引起静脉炎;44.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本品静脉注射前应确保输液管通畅,严格避免药液外渗;一旦发生渗漏,可能产生血管痛、静脉炎、注射部位硬结坏死,建议迅速回吸药液,局部利多卡因封闭,必要时硫酸镁湿敷合用激素治疗;45.注射用盐酸阿柔比星:个别患者出现静脉炎;46.替加氟注射液:局部注射部位有静脉炎;47.紫杉醇注射液:在持续监测过程中偶见静脉炎;部分病例中,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可能在一个长时间输注过程中,或者输注后1周或10天后发生;48.注射用硫酸长春地辛:有局部组织刺激反应:可引起静脉炎,应避免漏出血管外和溅入眼内;49.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有时可发生静脉炎;50.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有局部组织刺激作用,药液不能外漏,否则可引起局部坏死,反复静脉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51.甘露醇注射液: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52.丙泊酚注射液:血栓形成及静脉炎少见;53.咪达唑仑注射液:成人单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时静脉炎少见;54.地佐辛注射液:血栓性静脉炎少见;55.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本品与所有高渗性输液一样,如采用周围静脉输注有可能发生静脉炎;建议已输注本品的静脉不再用于其它输液或添加剂注射使用,并建议每日更换输液针刺入的位置;56.葡萄糖注射液50%: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时易发生静脉炎;如用大静脉滴注,静脉炎发生率下降;57.果糖注射液:局部不良反应包括血栓性静脉炎;58.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I:滴注速度过快,有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59.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60.氯化钾注射液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61.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炎罕见;62.醒脑静注射液:用药部位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麻木、皮疹、静脉炎等;63.丹参注射液:偶见静脉炎;64.丹香冠心注射液:偶见局部静脉炎;65.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个别情况下会出现静脉炎;66.注射用灯盏花素:可引起静脉炎;67.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长期静注时,应改变注射部位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68.舒血宁注射液:可引起静脉炎;69.血塞通注射液:可引起静脉炎、臂浅血栓性静脉炎;70.参麦注射液:可引起静脉炎;71.黄芪注射液:偶见迟发性静脉炎;72.生脉注射液:偶见静脉炎;73.康莱特注射液:偶见轻度静脉炎;74.荧光素钠注射液:有注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报道;荧光素溶液外渗可发生浅层静脉炎;75.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各种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坏死、注射部位血栓性静脉炎、注射部位静脉炎、注射部位炎症、注射部位外渗少见;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罕见;。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作者:支颢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心绞痛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2.0.02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冠状动脉阻塞或者官腔狭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氧、暂时性缺血等综合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及胸骨后部阵发性压榨性疼痛[1]。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较急,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中常选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以增加患者心肌缺血区的冠脉血流量和血流灌注量、抗血栓、抑制凝血等[2]。
为了更好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本研究运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6±4.5)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8±0.8)岁;心绞痛类型:混合型心绞痛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稳定型心绞痛19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5.8±5.4)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9±2.1)年;心绞痛类型:混合型心绞痛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稳定型心绞痛20例。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 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 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她唑巴坦钠 : 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与水肿等 ;4、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 ; 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 , 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 ;5、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本品耐受情况良好 , 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6、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 局部不良反应有静脉炎 , 发生率为 1、86%;7、注射用头孢她啶 :本品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 , 少数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 ;8、注射用头孢噻肟钠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引起静脉炎 ;9、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 局部反应 : 肌内注射时 , 本品耐受性良好 , 偶有一过性的疼痛 ;与其它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一样 ,用静脉插管输注时 , 有些患者会有输注部位静脉炎 ;10、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 最常见的局部反应 : 静脉注射后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肌注后可有局部硬结压痛 ;11 、注射用美罗培南 :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 ;使用时应密切观察 , 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 , 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12、注射用氨曲南 :静脉给药偶见静脉炎 , 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不适或肿胀 , 发生率分别约为 1 、9%与 2 、4%;13、注射用磷霉素钠 :注射部位静脉炎 ;1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 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5、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静脉炎罕见 ;16、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 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 ; 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与无菌性脓肿 ;17、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可出现静脉炎 ;故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 每次剂量(0 、4~0、8g)应至少用 200ml5% 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 , 滴注时间宜在 1 小时以上 ;18、注射用夫西地酸钠 : 静脉注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与静脉痉挛本品应输入血流良好 , 直径较大的静脉 , 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 , 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19、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 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20、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 : 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 ;21、注射用氟罗沙星 :可引起静脉炎 ,程度大多轻微;22、替硝唑注射液 : 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 ;23 、注射用阿昔洛韦 :常见的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 ;取本品 0、5g 加入 10ml 注射用水中 , 使浓度为 50g/L , 充分摇匀成溶液后 , 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 100ml , 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 7g/L , 否则易引起静脉炎 ;静脉滴注时宜缓慢 , 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 , 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24、注射用更昔洛韦 : 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 ;25、注射用两性霉素 B: 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PPT课件
特殊人群禁用
3、一妊娠妇女,子宫附件炎,医师用药,左旋氧氟沙星注射 液。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 禁用。
特殊人群禁用
4、某2岁儿童,上感,医师为其开具头孢呋辛酯片。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不宜用于5岁以下的小儿,因药片 一旦咬碎,生物利用度会有所下降。
药物使用未按皮试要求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颅脑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术
乳腺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胃十二指肠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胸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妇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 物的。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一)常规普通药品不合理用药点评。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点评。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一)常规普通药品。
不规范处方
糖,如果选用了生理盐水,溶液的外观虽然没有改变,但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Meta分析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Meta分析赵劲波;李元红;江洪【摘要】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1994-2011)、万方医学数据库(1999-201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1年)中关于丹参酮ⅡA 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命中7篇符合条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6.12(P <0.00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4.48(2.77,7.24),其中3项研究对心电图进行评价,治疗2周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试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 =3.80(P =0.0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2.83(1.65,4.84).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和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dium Tanshinone DA Sulfonate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UA). Methods We conducted Meta-analysis by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 (RCT) for patients with Sodium Tanshinone DA Sulfonate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 UA) from CNKI database (1994—2012) , Wan Fang medicine database (1999—2012), VIP full-text data base (1989—2012) and Medline. Results There were 7 trials. After two weeks treatment Meta-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rurative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regular group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The total effect was Z =6. 12 (P <0.00001), andthe total effect of therap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OR =4.48, 95% CI (2.77, 7.24), P <0.00001 ]. Three items showed that the curative efficiency and significant efficiency in the improvement of electrocardiogram were dramatical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 was Z = 3.80 [OR = 2. 83, 95% CI ( 1.65, 4. 84) ]. Conclusion This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of Sodium Tanshinone DA Sulfonate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UA) can obviously improve symptoms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angina pectoris attacks.【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2(025)008【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丹参酮;肝素,低分子量;心绞痛,不稳定型;Meta分析【作者】赵劲波;李元红;江洪【作者单位】430060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445000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心内科;430060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2共命中7篇符合条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