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有益菌群,具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其鉴定与功能研究对于食品质量的提升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是研究乳酸菌功能的基础。
在食品中分离鉴定乳酸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来源食品中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分离鉴定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等。
其中,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析菌落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可以初步鉴定出乳酸菌的种类。
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可通过引物对乳酸菌特异基因进行扩增和检测,进一步确定其种类。
基因测序技术则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不同乳酸菌的种类和亲缘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乳酸菌功能奠定基础。
其次,乳酸菌的功能研究主要包括保健、抗菌和抗氧化等方面。
乳酸菌具有胃肠道保健功能,可以维护肠道的健康平衡,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此外,乳酸菌还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肠道中的有害菌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同时,乳酸菌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人体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乳酸菌的功能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来实现。
乳酸菌代谢产物包括乳酸、抗菌物质、挥发性化合物和细胞外多糖等。
其中,乳酸是乳酸菌最主要的代谢产物之一,可以维持肠道的酸碱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抗菌物质则可以直接杀灭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挥发性化合物则赋予乳酸菌独特的风味和香气,为食品增色不少。
细胞外多糖则具有一定的黏附能力,有助于乳酸菌在肠道中生存和繁殖。
针对乳酸菌的功能研究还包括乳酸菌的应用。
乳酸菌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通过发酵食品,不仅可以制造出更多种类的美味食品,还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质期。
此外,乳酸菌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乳酸菌在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免疫调节、降低胆固醇、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潜在疗效。
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的简便筛选与鉴定
取1mL稀释样品,分别浇注于MRS培养基、Elliker培养基和M17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于样品中乳酸菌的分离[11.2.2分离菌株的分离和保存将1.2.1得到的菌落在相应的平板培养基上划线纯化得到纯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接触酶实验。
纯化菌株在MRS斜面上4℃短期保存,置于30%(W/W)无菌甘油中在一70℃超低温冰箱中长期保存‘11.2.3利用茵落拉丝法初步筛选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将分离纯化菌株在MRs筛选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在25℃厌氧培养48h,观察并记录菌落特征。
用无菌牙签接触菌落,轻轻地向外拉,然后在2s内垂直离开以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连续的拉丝,重复操作5—6个菌落,每个菌落平行做2次,测量菌落拉丝的最大长度(伽n),结果以“平均值士标准方差”表示。
1.2.4乳酸茵胞外多糖的提取将1.2.3得到的菌株接种于筛选MRS液体培养基中,30℃发酵24h,取10mL培养物,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加质量分数为80%的三氯乙酸至终浓度为4%,4℃静置过夜,12ooog离心20min,轻倾上清液于透析袋中,对流水透析24h,再对双蒸水透析36h,4次换水,定容,待用。
1.2.5硫酸-苯酚法测定乳酸茵胞外多糖(EPS)的含量将1.2.4得到的胞外多糖样品用Dubois推荐的硫酸一苯酚法[15]测定,用葡萄糖做标准曲线(如图1),从曲线上求得EPS的含量。
以空白培养基为对照,扣除背景干扰。
’1.2。
6·显微镜观察产胞外多糖乳酸茵细茵形态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用MoticPMB5—2232—5摄影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1.2.7产胞外多糖乳酸茵的鉴定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鲁奎、蠢棺益图1硫酸一苯酚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的标准曲线的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将纯菌株在MRS琼脂培养基上37℃微厌氧培养48h,用无菌棉拭子收集细菌,在API50CH试剂条凹槽中加API50CHL培养基并接种,用石蜡油封好,37℃培养24~28h,记录菌株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结果,将其输入梅里埃公司的鉴定软件APILABPlus进行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方法;2. 学习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3.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乳酸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可以利用革兰染色方法进行初步鉴定。
乳酸菌的形态特征有很大差异,有的呈短杆状、短圆柱状,有的呈梭形或球形。
乳酸菌的培养基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一般常用的是MRS培养基。
常规乳酸菌分离方法有两种:血漂白法和渐进稀释法。
血漂白法是用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等对血液进行漂白处理后加入培养基进行分离,由于血液中含有多种抑菌物质,故需漂白处理后方能使用。
渐进稀释法则是将混菌液逐步稀释后按一定比例接种于选定的培养基上,经过多次传代,可得到单一的菌落。
三、实验步骤:1. 取适量样品加入1ml生理盐水中,充分摇匀。
2. 再从上述稀释液中取出1ml加入9ml生理盐水中,得到10-2悬液。
3. 再抽取1ml悬液加入9ml生理盐水中,得到10-3悬液。
4. 分别取适量的10-2和10-3悬液接种于MRS培养基上,并分别转移多次,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必要时可延长到72小时。
5. 分离菌落后进行鉴定。
四、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分离培养,从10-2和10-3悬液中分别分离出了多个菌落,经过重复转移,逐步稀释,最终获得了单一的菌落,可见分离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和行之有效的可行性。
鉴定乳酸菌的一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化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包括形态、大小、形状和染色等方面;生化特性鉴定则主要包括代谢途径、酸产生量和果糖发酵能力等;分子生物学鉴定则是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菌株中的核酸,进行分子水平鉴定。
五、实验心得:本次实验通过乳酸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的过程,使我对乳酸菌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和鉴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要时刻注意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将更加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第一篇: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乳酸菌是指一群通过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
乳酸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性或厌氧性细菌。
目前,对乳酸菌的应用研究,着重于食品(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和泡菜)和医药工业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 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 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
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
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us):长杆形,直径1-3mm左右,能产生大量的乳酸。
酸碱度方面,为耐酸或嗜酸性,因低pH能防止一些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方面,为嗜温至少许嗜热,最适生长温度在37-45℃之间,对低温非常敏感。
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卵圆形,直径0.7-0.9微米,呈对或链状排列,无运动性。
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本研究对市售主要品牌酸奶中(河南花花乳业生产的酸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制备酸奶条件(温度、时间等),以达到最佳的天然酸奶质量效果。
一、实验内容(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无菌操作倒平板、十倍稀释、划线分离,恒温培养2.菌落观察与镜检 3.筛选生产用菌株(2)优化酸奶制作条件1.制备发酵液2.不同条件下,接种发酵菌剂并发酵生产 3.观察发酵情况4.品尝发酵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5.记录结果二、实验器材1)菌种:新鲜乳酸饮料(标记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2)试剂: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蔗糖10g;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四、实验方法4.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4.1.1分离(1)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酸菜中乳酸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32革 兰 氏染 色 .
蛋 白胨水培 养基 :蛋 白胨 1g 0 ,氯化钠 5 ,蒸 g
馏水 10 ml H .~74 2 ℃ 湿 热灭 菌2 mi. 0 0 ,p 72 ..1 1 0 n
革 兰 氏染 色后 ,镜检 结果表 明 :所选取 的 六 个
菌株 中C 号 为 阴性 ,其余 均 为革 兰氏 阳性 (图2). 6 A1 2 3 、A 、B 、B4 、C5 菌株都 呈 紫 色 ,即革 兰氏 染
等酸 菜企业 采 用现代 化 工 厂进 行 大规 模 生 产 , 占据 工 业化 生产 奠定基 础 .
了国际酸 菜 市场9 %v上 的份 额 . 5 Y , 近年 来 ,在我 国部
基 金 项 目:玉 林 师 范 学院 高层 次人 才 科 研启 动 基 金
( 2 0 0 2. G 09 4 )
利 于工 厂化 、规 模 化及 标 准化 生 产 , 而且 容 易产 生 进 、 实现 产业 化 具有 重要 的 意 义. 研 究从 酸 菜 中 本
对人 体 有 害的 亚硝 酸 盐【 相 比之 下 ,韩 国 、 日本 筛选鉴 定 乳酸 茵 ,为开发 酸 菜的优 良发 酵剂 与现代 1 ・ .
喜 爱. 菜汁 中富含 活性 乳 酸 茵 ,赋 予 酸 菜 多种 营 物 ,乳 酸菌的发 酵性能 直接影 响酸 菜的品质,采用纯 酸 , . 养保 健 功 效 . 国的酸 菜制作 大 多沿 袭传 统 的 自然 种乳 酸 菌发酵 可 降低 发 酵蔬 菜中的亚硝 酸盐含 量p 我
发 酵 工 艺 ,规 模 小 ,产量低 ,发 酵质 量 不稳 定 ,不 因此 ,深入 研 究酸 菜 中的乳 酸 茵 ,对 酸 菜质量 的 改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以乳酸为代谢产物进行无氧发酵,并且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不仅能够促进食品品质的改善和保鲜,还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商业化的乳酸菌制剂,其有效成分及效果并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和筛选出优质活性的乳酸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与筛选方法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
通过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特定领域如食品工业、农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株也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收集和处理样品:收集富含乳酸菌的样品,并经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 选择与制备分离培养基: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并进行制备。
- 设定分离培养条件:通过调控温度、pH值等参数,确定适宜的乳酸菌分离培养条件。
- 鉴定活性乳酸菌指标:确定评价乳酸菌活性和质量的指标,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
- 设计与实施筛选试验:根据所选指标设计筛选试验,并在实验中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实施。
- 可行性评估与结果分析:对筛选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及相关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流程,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潜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1 样品收集与处理在乳酸菌的分离研究中,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发酵食品、生态环境等。
收集样品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微生物对于乳酸菌生长和筛选的干扰。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冷藏、过滤、稀释等。
2.2 分离培养基选择与制备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分离和生长,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培养基。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乳酸菌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益生作用。
因此,分离和鉴定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是食品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首先需要从发酵食品样品中分离乳酸菌。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选择将样品通过稀释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以便只有乳酸菌能够生长。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乳酸菌具有较强的酸性产生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会形成明显的酸性环境。
可通过测量培养基的pH值来初步判断是否有乳酸菌生长。
在分离乳酸菌的培养基上,我们可能会观察到许多不同形态的菌落。
这些菌落在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后续的鉴定。
对于乳酸菌的鉴定,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
一种常用的鉴定方法是形态学观察。
乳酸菌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边缘的特点、质地的柔软程度等。
此外,乳酸菌的细胞形态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如形状、大小、胞内结构等。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属。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例如,乳酸菌通常能够在不产生气体的条件下发酵葡萄糖。
此外,乳酸菌对于一些特定的碳源、氮源等具有较强的利用能力。
通过对乳酸菌进行代谢特性的测试,可以进一步确认其种属。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为乳酸菌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乳酸菌的DNA进行提取和PCR扩增,可以得到乳酸菌的16S rRNA序列。
将这些序列与已知种属的乳酸菌进行比对,可以准确鉴定乳酸菌的种属。
在发酵食品中,常常存在多种乳酸菌同时存在的情况。
因此,对于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到的乳酸菌,进行种属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确定了乳酸菌的种属,才能更好地利用其在食品工业中的潜力。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是一项科学而有趣的工作。
通过对乳酸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乳酸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定西浆水微生物污染调查和乳酸菌的初步鉴定
84 I FOOD INDUSTRY I理论THEORY定西浆水微生物污染调查和乳酸菌的初步鉴定文 陈亚军 孙梓轩 王文莉定西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后,观察并记录培养基上不同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滑度、边缘形状等形态特征,挑取不同形态的单菌落进行进一步纯化培养和染色镜检。
1.3.3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 将菌株纯化培养后,进行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项目有:硝酸盐还原实验、明胶水解实验、酪蛋白分解实验、硫化氢产生实验、MR-VP 实验、触酶实验、糖发酵实验(葡萄糖、核糖、果糖、木糖),记录各生理生化结果。
2. 结果与分析2.1定西浆水中大肠菌群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本次共抽取定西地区浆水样本40份,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0株,包括9株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22.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50%;大肠菌群、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检测结果见表2。
本次检测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其为条件致病菌,主要通过产生毒素、溶血素等物质从而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目前认为该菌含量高于105CFU/g (mL )是引起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本次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值均小于103CFU/mL ,低于引起食物中毒的限量要求,但是也有相关报道,蜡样芽孢杆菌在103CFU/g (mL )的含菌量下依然有引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忽视由该菌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其产生的肠毒素具有对热稳定(耐高温)的特性,即使高温处理依然不能以定西浆水为研究材料,用GB4789系列微生物检验标准检测浆水中的微生物,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浆水中的乳酸菌群,利用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其种属。
结果在定西浆水中共检测出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种致病微生物,并从定西浆水中初步鉴定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 ,说明定西浆水的应用潜力巨大,但致病菌的检出说明浆水有受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风险。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一、引言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
乳酸菌可以通过发酵作用,将葡萄糖、果糖等碳源转化为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酶、抗生素等。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对于深入研究乳酸菌菌种的特性、功能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乳酸菌分离方法1. 采样乳酸菌的分离首先需要进行采样工作。
可以从发酵食品、乳制品、蔬菜、水果、土壤、肠道等多种来源进行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新鲜性和卫生性,避免外部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 培养基的选择乳酸菌可以利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乳清培养基等。
根据具体的分离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3. 分离将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系列稀释,取适量的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培养温度一般在30-37摄氏度之间,培养时间约48-72小时。
4. 纯化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选择典型的菌落进行分离单菌培养,通过多次传代稀释可以纯化获得纯种的乳酸菌。
5. 形态观察利用显微镜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胞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三、乳酸菌鉴定方法1.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包括乳酸发酵能力、氧耐受性、温度、pH值的适应能力等,可以初步判断乳酸菌的种属。
2. 生化试剂法利用生化试剂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如气体发生试验、氧化还原酶试验、酶活性试验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PCR扩增乳酸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后与数据库比对,确定乳酸菌的种属分类。
四、乳酸菌试验方法1. 发酵活性测定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活性,如发酵速率、产酸速率、产酶能力等。
2. 抗菌活性测定测定乳酸菌对一些有害菌的抑菌作用,判断其在抗菌方面的潜力。
冷藏鲜肉中腐败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畜、禽的肠道,以及许多食品、物料中。 冷却猪肉在冷
分别取 10-4、10-5、10-6个稀释度的菌悬液 1.0 mL,倾注营
藏 过 程 中 的 腐 败 变 质 主 要 是 由 于 嗜 冷 性 微 生 物 的 大 养琼脂平板,37 ℃恒温培养 48 h。
量增殖代谢造成的,低温猪肉中主要腐败菌为假单胞
1.2.2 乳酸菌菌落总数计数[5]
基 金 项 目 : 河 南 省 杰 出 人 才 创 新 基 金 项 目 (0521000600) ;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博 士 科 研 基 金 项 目 (000393)
作者简介:董彩文(1970—), 男(汉),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营养安全。
* 通讯作者
!!!!!!!!!!!!!!!!!!!!!!!!!!!!!!!!!!!!!!!!!!!!!!!!
Abstract: Sixty strains of doubtful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meat in low temperature in 3 days by dilution plate. After two times of lines separation, and then Gram staining,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catalase test, gelatin liquefaction experiments, nitrate reduction experiments and H2S tests, at last thirty -six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se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belong to five major categories, named Lactobacillus sake, 13 strains; Lactobacillus mali, 8 strains; 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 7 strains; Lactobacillus oris, 4 strains; unknown Lactobacillus, 4 strains. Key words: lactic acid bacteria;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不同来源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不同来源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于晨龙;张七斤;陈光明;杨晓宇;吕天星;苏日娜【摘要】试验从传统乳制品、仔猪粪便及鸡肠道分离到6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LS、LT、LJ1、LJ2、LZ1、LZ2.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6株分离菌进行鉴定及研究.结果显示LS、LT、LJ1、LZ2菌株为短乳杆菌;LJ2菌株为粪肠球菌;LZ1菌株为嗜酸乳杆菌.这6株菌株对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041)002【总页数】5页(P208-212)【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16S rDNA【作者】于晨龙;张七斤;陈光明;杨晓宇;吕天星;苏日娜【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目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一般都通过抗生素来治疗,但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大部分细菌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给疾病治疗及人类健康带来隐患。
寻找有益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以菌治菌的方法正日益被人们接受。
实践证明益生素是一种可直接饲喂动物并能促进动物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态制剂,可部分替换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有望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及动物耐药问题,而在肠道众多菌种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益菌当属乳酸菌(罗慧等,2008)。
乳酸菌定义分类、分离筛选及应用
(1)乳酸菌素; (2)γ-氨基丁酸(GABA)
聚乳酸塑料 (PLA)
食品
饲料
医药
材料
思考题(知识点回顾)
1、请说明酸奶常用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分类地位。 2、请设计实验,从环境中得到一株双歧杆菌的纯培养物。 3、未来乳酸菌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4、预习醋酸菌相关知识。
希腊史诗“独眼巨人” 以器皿盛满乳清、 架上堆满干酪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记载酸奶的制法、 成吉思汗令士兵 携带酸奶,保证健康
1919年,克拉索创建酸奶生产工厂 给商品命名为“达能”
1930年,代田博士分离到乳乳酸菌是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
菌的总称。凡是能发酵葡萄糖或乳糖产生乳酸的 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 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
/
是否产气
分子学 是否凝乳 方法 吲哚实验
6% NaCl 生长实验 8% NaCl 生长实验
10 ℃ 生长实验
45 ℃ 生长实验 不同碳源发酵实验 初步鉴定结果
——
5、应用领域
(1)酸奶、奶酪; (2)乳酸饮料; (3)酿造调味品中的应用; (4)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5)防腐、保鲜; (1)饲料添加剂; (6)肉制品加工; (2)青贮饲料; (7)腌渍物等
3、分类地位
“两界学说”: 植物界、动物界
.tw/home.php
门 纲 目
厚壁菌门
芽孢杆菌纲
乳杆菌目 乳杆菌科、 肠球菌科、 链球菌科 ……
“六界学说”:
科
植物界、 动物界、 属 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真菌界、 非胞生物界(病毒) 种
4、分离鉴定
采样
选择适合目的菌生长的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7℃培养48h,厌氧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刘海音张超(长春师范学院生物系,长春,130032)摘要:本文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乳酸菌,经过连续6次以上的传代,以达到分离提纯,镜检时观察到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
为了鉴定分离出的菌种,做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如吲哚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阴性,糖发酵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阳性。
此外还进一步做了小型发酵实验,检测出了乳酸的存在⑴。
以上实验结果符合乳酸菌的特征,从而证实该分离出的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乳酸菌为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以获取能量,并生成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
利用发酵技术保藏食品,最典型的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
这在发酵乳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利用天然的或经筛选的乳酸菌发酵,已经生产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酵乳。
因而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和分离乳酸菌,利用镜检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
通过吲哚试验和糖发酵试验以及小型发酵实验证明该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 选用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乳品一厂生产的辉山纯酸奶1.1.2 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脱脂奶粉100g, 水500 ml, 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 ml,80 摄氏度灭菌20 min.B(溶液):酵母膏10 g, 水500 ml, 琼脂20 g, PH : 6.8 121摄氏度灭菌20 min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 ,B 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乳酸菌培养基牛肉膏 5 g , 酵母膏5 g , 蛋白胨10 g ,葡萄糖10 g , 乳糖5 g , 氯化钠 5 g ,水1000 ml , PH : 6.8121摄氏度湿热灭菌20 min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10 g , 氯化钠5 g , 水1000 ml , PH : 7.2 ~ 7.4121 摄氏度湿热灭菌20 min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1000 ml ,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 ml ,PH : 7.6 , 另配20%糖溶液(葡萄糖,蔗糖)各10 ml.制法:1).将上述含指示剂的蛋白胨水培养基(PH : 7.6 )分装于试管中,在每管内放一倒置的小玻璃管(Durhem tube),使充满培养液。
牦牛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牦牛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牦牛乳酸菌是一类生长在牦牛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发酵乳制品并产生乳酸。
对于牦牛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是为了探索其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发酵特性、功能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牦牛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探讨。
一、牦牛乳酸菌的分离牦牛乳酸菌的分离是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分离可以获取到原始的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和研究提供基础。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表面划线法、稀释法和厌氧法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表面划线法:将牦牛乳制品样品均匀涂布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使用无菌的匀涂棒划线,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待菌落出现后,用无菌环针进行遴选,然后重新培养以确保单菌落数量。
2. 稀释法:将牦牛乳样品适当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挑选和筛选。
3. 厌氧法:对于一些需要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的乳酸菌,可以采用厌氧培养法进行分离。
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酸碱指示剂的厌氧培养基中,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乳酸菌生长。
二、牦牛乳酸菌的鉴定鉴定牦牛乳酸菌的目的是确定其分类地位和种属。
鉴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1. 形态学观察:观察牦牛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菌体形态、气泡形成和芽孢形成等。
2. 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通过检测牦牛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产酸能力、气体产生、温度和pH值耐受性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活性测定、糖利用能力测试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牦牛乳酸菌的分类地位和种属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PCR扩增和限制酶切以及序列分析等。
三、牦牛乳酸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牦牛乳酸菌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以下是几个研究方向的简要介绍:1. 发酵特性:研究人员对牦牛乳酸菌的发酵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产乳酸速率、产物种类和酸度调节等方面。
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学院:漓江学院年级专业:09生物技术组员:吴汉川200913007005杨隆荷200913007006李翠200913007007王志远200913007008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放线菌的菌种特性和分离方法2初步掌握军中筛选方法设计3掌握平菌种的选育二、实验原理乳酸菌是指以糖为原料,属于真细菌纲真细菌目中的乳酸细菌科。
乳酸细菌科根据细胞呈球状或呈杆状,又分成乳酸杆菌族和链球菌族。
在BCG 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上,乳酸菌菌落大约1-3 mm,圆形隆起,表面光的溶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CaCO3解圈。
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涂片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
乳酸杆菌呈杆状,成单杆、双杆或长丝状;乳酸杆菌,呈球状,成对或短链或长链状。
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后呈蓝紫色。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含乳酸菌的酸奶、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乙醇、蕃红溶液、灭菌CaCO3粉末、NaCl;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 pH6.8, 121℃湿热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1000ml烧瓶一个, 无菌培养皿9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一株鸡源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养基 , 配方 : 蛋 白 胨 1 牛 肉 膏 1 、 母 膏 5g 胰 0 0g 酵 、
柠 檬 酸铵 2 、 萄 糖 2 、 2O 2g 乙 酸钠 5g 吐 葡 g Og KHP t 、 、 温一 0 1 L 硫 酸镁 0 8 、 8 m 、 . g 硫酸锰 0 5 ,H6 、2 = 5 . g p . 1 1【 2 5 c
收 稿 日期 : 0 6 0 — 7 20 - 8 2 作 者 简 介 : 玮 (9 2 ) 男 ,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兽 医 朱 18 一 , 在 研
情 况好 于3 ℃时 。 7
23 发 酵 液 p . H值测 定 纯 化后 的菌株 发 酵液离 心后
取 上 清 液 经 三 种试 纸 检测 , 别 为 广 泛 试 纸 ( ~ 4 , 分 1 1) p H在 5的颜 色 程度左 右 ; 密试 纸 127 47 ,H 在 精 ( .~ .)p 43的颜 色程 度之 上 , 密试 纸 2 54 70 p . 精 ( .~ .) H在 54的 . 颜 色 程 度之 下 。 由此 可 以判 断 发 酵液 p H值 在 45左 .
菌株 在 1 = 生长 呈 阴性 ,7c 和 4 = 长呈 阳性 。 5【 c下 3 【 = 5c生 【 菌 株生 长 的温度 范 围在 3 ~ 5 【. 株在 4 = 生长 7 4 = 菌 c 5【 c的
市 医学化验 所 . 号 :4 9 2 有 效期 内使用 。 批 8 09 。
温度 培养 、 酵液 p 发 H值 测 定及 一 系列生化 试验 。结 果
表明: 所分 离的 8株 乳 酸茵 为 同一 茵属 , 步鉴 定为德 初 氏乳杆 菌属。 实验 室代 号 为 S 5 一。 关键词 : 酸 茵; 离 ; 乳 分 纯化 ; 定 鉴 本 文笔 者从 饲 养 鸡 的消 化 道 中分 离 出 3 2株 乳 酸 菌 . 过一 系列 生理 生化 试验 , 所 分离 的乳 酸 菌进 行 通 对 了初步鉴 定 。
自然发酵辣椒中一株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自然发 酵辣 椒 主 要 是 利 用 其 天 然 辣 椒 表 面 附 着 1 . 培养基 .2 1 的 乳 酸菌 进 行 发 酵 的 ,加 入 食 盐 主 要 是 利 用 高 渗 作 M S R 培养基 [ 用于乳酸菌的分离) 3 1( 。 蛋 白胨 1 ,牛 肉膏 1 ,酵 母 膏 5g 0g 0g ,葡萄 糖 用 , 以抑 制 大 部 分 杂 菌 的生 长 ,经 过 发 酵 而 制 成 。 辣 椒 经 过乳 酸 发 酵 之 后 ,其 昧 酸辣 、可 口 ,并 且 还 2 ,吐 温一 01mL 0g 8 ,磷 酸氢 二 钾 2g ,乙 酸钠 5g , 有 开 胃的功 能l 】 1 。 柠 檬酸 三铵 2g ,硫 酸镁 05 ,硫 酸锰 02 。 . g 8 . g 5 目前 ,大部 分 地 区还 是 采 用 传 统 的 自然 发 酵 辣 MR S固体 培养 基 在 液体 培养 基 的基 础上 加 1 % . 8 S培 养基 J ,在培 养 基 中加 入 1 % 0 椒 ,但 其 还 是 存 在 一些 生 产 上 的不 易 控 制 ,容 易 造 的琼脂 ,改 良 MR a O ,加入 4 %的食 盐 ,p H值 54 .。 成 环 境 污染 ,发 酵 周 期 长 等 问题 。其 中还 可 能 存 在 的 C C 些 杂 菌 ,在 发 酵 的 过程 中产 生 亚 硝 酸 盐 等 对 人 体 耐 盐 培 养 基 、耐 亚 硝 酸 盐 培 养 基 、葡 萄 糖 产 气 有 害 的物 质 等 。研 究 表 明 ,从 特 定 食 品 中分 离 出来 培 养 基 、石 蕊 牛 乳 培 养 基 、碳 源利 用 培 养 基 、V P — 的 乳 酸 菌是 该 食 品进行 乳 酸发 酵 的最 佳 出发 菌 , 比 培 养基 、产 氨培 养基 。 其他 来 源 的乳酸 菌 具有 更 强 的竞 争力 团 。笔 者 对 自然 11 仪 器与设 备 .. 3 G 一 20 s型 生 化 培 养 箱 ,韶 关 市 广 智 科 技 z 5一 发 酵 辣 椒 中 的植 物 乳 杆 菌进 行 了分 离 纯 化 及 鉴 定 ,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实验报告——酸奶中的微生物
实验报告酸奶微生物的检测与计数实验目的:对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初步分离和计数实验原理:酸奶主要以乳酸菌为发酵剂,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主要包括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链球菌属等。
典型的乳酸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或厌氧,营养要求严格。
酸奶中主要使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部分酸奶中还添加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酸奶中乳酸菌含量应满足乳酸菌数≥106CFU/g(ml),其中CFU(菌落形成单位)指单位体积中的细菌群落总数,CFU/g指的是每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CFU/ml指的是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
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利用MRS培养基,分离得到超市可购酸奶样品中的乳酸菌,以肉眼可见菌落数代表样品活菌数,分析酸奶中乳酸菌含量CFU/g;通过菌落形态的观察,对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初步分离和计数。
实验材料和用具:1、培养基乳酸细菌培养基(MRS)蛋白胨10.0g,牛肉膏10.0g,酵母膏5.0g,柠檬酸氢二铵2.0g,葡萄糖20.0g,吐温801.0mL,乙酸钠5.0g,磷酸氢二钾2.0g,七水硫酸镁0.58g,四水硫酸锰0.25g,琼脂15.0--20.0g,蒸馏水1000mL,pH6.2~6.6,121℃,灭菌15min2、样品光明风味发酵乳: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菌数≥ 1×106CFU/g达能碧悠风味发酵乳:添加乳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双歧杆菌数≥4×107CFU/g养乐多:添加干酪乳杆菌,活菌数≥ 1×108CFU/g3、材料无菌1.5mlEP 管、无菌棉棒、mark 笔4、仪器超净工作台、37℃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微量移液器实验方法与步骤:1) 在超净台中,以无菌操作称取0.1g 酸奶样品,至无菌1.5mLEP 管中,以无菌PBS 定容至1ml,以微量移液器轻轻反复吹打,使之充分混匀,制成1:10样品匀液;2) 以微量移液器吸取100uL1:10 样品匀液,转至装有900ul 无菌PBS 的1.5mLEP 管中,以微量移液器轻轻反复吹打,使之充分混匀,制成1:100 样品匀液;3) 根据步骤2)操作顺序,10 倍系列稀释,获得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溶液;4) 根据待测酸奶样品的活菌总数,选择2 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各以0.1mL 加入到MRS 平板中进行涂布;5) 在MRS 平板上注明组别、样品、稀释度、姓名、日期,每组6 名同学共同完成3 种不同酸奶,各2 个连续稀释度的涂布;6) 于37℃恒温低氧倒置培养48h;7) 观察MRS 培养基表面菌落形态;8) 菌落计数,计算样品中的CFU/g。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菌落筛选:根据菌落的颜色、大小、光泽度和透明程度,挑取含溶钙圈的单菌落。
2. 分离纯化:在MRS或Elliker固体培养基上反复划线分离,直到分离到纯的单一菌落。
3. 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菌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
4. 过氧化氢酶实验:将革兰氏染色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的菌株初步认定为乳酸菌。
5. 保藏:用终浓度为25%甘油冻存管进行菌株的保藏,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
乳酸菌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耐酸性优良菌株筛选试验:将分离纯化的乳酸菌和实验室耐酸性较好的WHH544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2%,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连续活化2代后,以6000r/min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菌体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离心2次后,通过麦氏比浊法调整菌悬液浓度为×108CFU/mL。
2. 其他试验:根据具体研究需求进行相关试验,例如通过不同条件培养,观察菌株生长情况;或通过发酵实验,测定乳酸菌的产酸能力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微生物学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乳酸菌的分离
乳酸菌的分离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和代谢产物。
此次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BCG牛乳培养基[3]。
乳酸菌分离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出现乳酸菌的单个菌落,为此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将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繁殖成单菌落;从而得到待分离菌种的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做”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刘海音张超
(长春师范学院生物系,长春,130032)
摘要:本文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乳酸菌,经过连续6次以上的传代,以达到分离提纯,镜检时观察到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
为了鉴定分离出的菌种,做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如吲哚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阴性,糖发酵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阳性。
此外还进一步做了小型发酵实验,检测出了乳酸的存在⑴。
以上实验结果符合乳酸菌的特征,从而证实该分离出的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
乳酸菌为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以获取能量,并生成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
利用发酵技术保藏食品,最典型的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
这在发酵乳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利用天然的或经筛选的乳酸菌发酵,已经生产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酵乳。
因而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和分离乳酸菌,利用镜检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
通过吲哚试验和糖发酵试验以及小型发酵实验证明该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选用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乳品一厂生产的辉山纯酸奶
1.1.2 培养基
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脱脂奶粉100g, 水500 ml, 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 ml,
80 摄氏度灭菌20 min.
B(溶液):酵母膏10 g, 水500 ml, 琼脂20 g, PH : 6.8 121摄氏度灭菌20 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 ,B 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乳酸菌培养基
牛肉膏5 g , 酵母膏5 g , 蛋白胨10 g ,葡萄糖10 g , 乳糖5 g , 氯化钠5 g , 水1000 ml , PH : 6.8
121摄氏度湿热灭菌20 min
蛋白胨水培养基
蛋白胨10 g , 氯化钠5 g , 水1000 ml , PH : 7.2 ~ 7.4
121 摄氏度湿热灭菌20 min
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1000 ml ,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 ml ,PH : 7.6 , 另配20%糖溶液(葡萄糖,蔗糖)各10 ml.
制法:
1).将上述含指示剂的蛋白胨水培养基(PH : 7.6 )分装于试管中,在每管内放一倒置的小玻璃管(Durhem tube),使充满培养液。
2).将已分装好的蛋白胨水培养基和20%的各种糖溶液分别灭菌,蛋白胨水培养基121摄氏度灭菌20 min ,糖溶液112摄氏度灭菌30 min .
3) . 灭菌后,每管以无菌操作分别加入20%的糖溶液0.5 ml , 则成1%的浓度。
1.1.3 有关溶液
1.6 %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溴甲酚紫1.6 g 溶于100 ml 乙醇中,贮存于棕色瓶中保存备用。
吲哚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8 g , 95 % 乙醇760 ml , 浓盐酸160 ml.
10 % 硫酸
2 % 高锰酸钾
含氨的硝酸盐溶液:称取硝酸银2 g , 蒸馏水100 ml ,待硝酸银溶解后,取出10 ml 备用,向其余的90 ml 硝酸银中滴加氨水,即可形成很厚的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至沉淀刚刚溶解成为澄清溶液为止,再将备用的硝酸银慢慢滴入,则溶液出现薄雾,但轻轻摇动后,薄雾状的沉淀又消失,继续滴入硝酸银,直到摇动后仍呈现轻微而稳定的薄雾状沉淀为止。
1.2 方法
1.2.1 乳酸菌的分离提纯
直接用接种环蘸取纯酸奶平板划线分离,置40摄氏度培养48小时。
挑选出乳酸菌进行连续6次以上的传代,以达到提纯。
1.2.2 乳酸菌的鉴定
吲哚试验
1).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标记乳酸菌的试管中,标记有空白对照的不接种,置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3).观察记录: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醚1~2 ml ,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玫瑰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糖发酵试验
1).试管标记: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2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
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试管中,置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3).观察记录: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由颜色,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黄色,反映结果为阳性。
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
1.2.3 乳酸的检测
选用已经分离的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取发酵液的上清液约10 ml于试管中,加入10%硫酸1 ml ,再加2%高锰酸钾1 ml ,此时乳酸转化为乙醛,把事先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侵泡的滤纸条搭在试管口中,微火加热试管至沸,观察滤纸变化。
2.结果和分析
2.1 乳酸菌的分离提纯
在平板上出现了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初步定为乳酸菌⑴,取出少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如图一)
(图一)
2.2乳酸菌的鉴定
该菌种的菌落为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形状。
在吲哚试验中,加入菌种的试管无任何变化,证明为阴性反应(如图二)。
(图二)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
也说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
的吲哚试验证明为阳性。
在糖发酵试验中,在加入葡萄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菌种后,培养液变为黄色,反应结果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如图三);
(图三)加入蔗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菌种后的反应结果也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如图四)。
(图四)
证明该菌种能分解葡萄糖和蔗糖而产酸。
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说明该菌种分解糖后不产气。
也证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如果是大肠杆菌除了产酸反应结果为阳性外,而且杜氏小管内会有气泡,因为大肠杆菌具有分解葡萄糖和蔗糖产酸并产气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鉴定该菌种,还做了小型发酵实验,通过滤纸条变黑,说明有乳酸存在(如图五)
(图五)
因为在发酵液的上清液中加入10%硫酸1 ml 和2%高锰酸钾1 ml 后,此时上清液中的乳酸转化为乙醛,加热后使乙醛挥发,因此使滤纸条变黑⑴。
以上种种特征均符合乳酸菌的特征。
杆状的即为乳酸菌中的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即为乳酸菌中的乳链球菌。
3.讨论
通过对菌落特征,菌体细胞形态以及该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和运用该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证实了该菌种为乳酸菌。
杆状的即为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即为乳链球菌。
实验证明:用BCG牛乳琼脂培养基易于得到乳酸菌。
为了高效分离筛选乳酸菌,应该注意挑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黄色菌落。
另外,在吲哚试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加入吲哚试剂后切勿摇动试管,这样乙醚层就不至于被破坏。
在糖发酵试验中,应该在灭菌时适当延长煮沸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倒置杜氏小管内有残留气泡。
注意了上述几点有利于实验的成功性。
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菌种的鉴定也逐渐应用了分子生物学手段,但由于本实验室条件有限,不能做这个方面的实验。
如有条件,可以做测定DNA的G+C含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等等,这样就能更精确地鉴定该菌种。
参考文献
(1).黄秀梨,夏立秋等.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1996,6:39~60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 微生物学实验(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119~120
(3).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89~294;
39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