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_王夫杰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在乳品加工过程中,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和健康益处。
因此,对乳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评价其发酵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乳酸菌是一类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
在乳品中,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有益菌群,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益生作用。
为了分离出乳酸菌,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M17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中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并能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
从乳品中分离乳酸菌的步骤一般包括:制备样品的稀释液、在选择的培养基上涂布样品、进行培养和筛选。
分离出的单菌落需要进行单菌株的纯化,通过反复传代培养可获得纯系的乳酸菌菌株。
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
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准确鉴定细菌的种属。
二、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评价乳酸菌作为发酵剂广泛应用于乳品工业中,因此对其发酵性能的评价非常重要。
乳酸菌的发酵性能包括发酵速度、产酸能力、抗菌活性等指标。
发酵速度是评价乳酸菌发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乳酸菌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因此通过测定乳糖消耗速度可以评价乳酸菌的发酵速度。
一般来说,发酵速度较快的乳酸菌对应的产品品质也较好。
产酸能力是评价乳酸菌发酵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发酵产物中的乳酸含量可以评价乳酸菌的产酸能力。
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可以更好地发挥酸奶等乳品的保质期延长和营养价值的提升。
除了乳酸的产酸能力,乳酸菌还具有抗菌活性。
乳酸菌能够分泌有抑制其他有害菌生长的物质,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价乳酸菌的抗菌活性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综上所述,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性能评价是乳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分离鉴定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菌株,并确保乳品的品质和安全。
乳酸菌的提取和鉴定
酸奶中乳酸菌的筛选试验一、实验目的: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原理:市场销售的酸奶主要含乳酸菌,乳酸菌的主要作用是把牛奶中乳糖发酵成乳酸,此外酸奶中还含有其他球菌,利用它产酸等性质可以分离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蛋白胨、酵母膏提供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葡萄糖为可发酵糖类;磷酸氢二钾为酸碱缓冲剂;柠檬酸铵、硫酸镁、硫酸锰、亚硫酸铁、吐温-80和乙酸钠为培养各种乳酸菌提供生长因子,其成分还能抑制某些杂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
.筛选方法:.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 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 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 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更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分离三、实验药品及仪器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乳糖、吐温-80、柠檬酸二铵、CaCO3 、K2HPO4 NaAc·3H2O、MgSO4·7H2O、MnSO4·H2O、琼脂、结晶紫染色液、碘液、95%乙醇、石蜡、蒸馏水。
仪器:超净工作台、电子显微镜、接种环、恒温培养箱、接种环、培养皿、涂布环、高压锅、试管、微波炉、电子天平、离心机四培养基类型①改良MRS 培养基(乳酸菌分离培养基):牛肉膏1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 1.0ml(它是一种很好的乳化剂和分散剂也就是说它的作用就是是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更加的均匀就是对营养成分的再一次优化),K 2HPO4 2g,NaAc·3H2O 5g,柠檬酸二铵2g,MgSO4·7H2O 0.58g,MnSO4·H2O 0.25g,补蒸馏水至1000ml(固体培养基中加琼脂 1.5%-2%),调pH 至6.4±0.2,121℃高压灭菌15min②改良MC 培养基(乳酸菌选择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5g,酵母膏5g,葡萄糖20g,乳糖20g,CaCO3 10g,琼脂20g,中性红0.05g(指示剂),最终pH6.5±0.2,补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15min。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和功能研究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和功能研究摘要:乳酸菌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细菌,本文通过阐述乳酸菌不同来源的分离鉴定方式,探讨了乳酸菌的部分主要生理功能。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功能Abstract: Lactic acid bacteria are a kind of many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bacteria,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probes into the way of its part ma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Keywords: lactic acid bacteria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function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然而,乳酸菌的许多特性是由其基因编码决定的【1】,利用这一特性,人们可以用乳酸菌作为载体,在食品及医药领域中构建表达系统。
乳酸菌具有控制肠道感染,改善乳糖代谢,增加某些食物的营养价值,诱导体内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等作用。
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形态为杆状或球状,生殖方式为裂殖,消耗葡萄糖50%以上,产生乳酸分解蛋白质,但不产生腐败产物,不形成内生孢子,无运动性或极少运动,目前己发现的乳酸菌在细菌分类学上有18个属【2】。
通过对乳酸菌分离鉴定,可测定其生理功能。
一、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乳酸菌的来源广泛,腌菜、发酵肉制品、腐乳、酱醅、牛乳等食物中乳酸菌的含量极其丰富。
(一)腌菜盐水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乳酸菌广泛存在于泡菜和腌菜等食品中,此类乳酸菌较耐盐,因此,以腌菜为样品,分离优良乳酸菌株,将其应用到含盐量较大的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风味,提高食品的质量。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以乳酸为代谢产物进行无氧发酵,并且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不仅能够促进食品品质的改善和保鲜,还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商业化的乳酸菌制剂,其有效成分及效果并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和筛选出优质活性的乳酸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与筛选方法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
通过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特定领域如食品工业、农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株也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收集和处理样品:收集富含乳酸菌的样品,并经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 选择与制备分离培养基: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并进行制备。
- 设定分离培养条件:通过调控温度、pH值等参数,确定适宜的乳酸菌分离培养条件。
- 鉴定活性乳酸菌指标:确定评价乳酸菌活性和质量的指标,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
- 设计与实施筛选试验:根据所选指标设计筛选试验,并在实验中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实施。
- 可行性评估与结果分析:对筛选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及相关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流程,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潜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1 样品收集与处理在乳酸菌的分离研究中,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发酵食品、生态环境等。
收集样品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微生物对于乳酸菌生长和筛选的干扰。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冷藏、过滤、稀释等。
2.2 分离培养基选择与制备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分离和生长,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培养基。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活力的测定
所以酸奶菌落总数为: 样品的测定与出厂的间隔时间为3d: N=(N1+N2) X A/2=(295+297)X 107/2=296 X 107cfu/mL 样品的测定与出厂的间隔时间为6d: N=(N1+N2) X A/2=(273+271)X 107/2=272 X 107 cfu/mL 样品的测定与出厂的间隔时间为9d: N=(N1+N2)X A/2= ( 212+213 ) X 107/2= 213 X 107cfu/mL 实验分析:酸奶中所含的乳酸菌数,随着 出厂天数的延长会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测定乳酸菌的 OD值和产生酸能力来评定酸乳中乳酸菌的活力,
2.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设备
A B 设备:高压灭菌锅 CO2培养箱 电子天平 冰箱 鼓风干燥箱 超净工作台 光学显微镜
材料:蒙牛冠益乳
实验方法
酸奶中乳酸菌的 培养分离 生化试验鉴定 酸奶中乳酸菌
乳酸菌
菌落数的测定
生长曲线的绘制
产酸能力的测定
目录
1 2 3 4 5
概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结论 致谢
1. 概述
背景
酸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传统的受欢迎的 发酵型的乳制品,它的营养价值含量相当 的丰富,并且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意义
蒙牛冠益乳中的乳酸菌主要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对乳酸菌活力的测定,判定酸奶的最佳饮用时间,为酸奶的消 费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对微生物做出研究。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乳酸菌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益生作用。
因此,分离和鉴定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是食品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首先需要从发酵食品样品中分离乳酸菌。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选择将样品通过稀释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以便只有乳酸菌能够生长。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乳酸菌具有较强的酸性产生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会形成明显的酸性环境。
可通过测量培养基的pH值来初步判断是否有乳酸菌生长。
在分离乳酸菌的培养基上,我们可能会观察到许多不同形态的菌落。
这些菌落在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后续的鉴定。
对于乳酸菌的鉴定,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
一种常用的鉴定方法是形态学观察。
乳酸菌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边缘的特点、质地的柔软程度等。
此外,乳酸菌的细胞形态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如形状、大小、胞内结构等。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属。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例如,乳酸菌通常能够在不产生气体的条件下发酵葡萄糖。
此外,乳酸菌对于一些特定的碳源、氮源等具有较强的利用能力。
通过对乳酸菌进行代谢特性的测试,可以进一步确认其种属。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为乳酸菌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乳酸菌的DNA进行提取和PCR扩增,可以得到乳酸菌的16S rRNA序列。
将这些序列与已知种属的乳酸菌进行比对,可以准确鉴定乳酸菌的种属。
在发酵食品中,常常存在多种乳酸菌同时存在的情况。
因此,对于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到的乳酸菌,进行种属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确定了乳酸菌的种属,才能更好地利用其在食品工业中的潜力。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是一项科学而有趣的工作。
通过对乳酸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乳酸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一、引言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
乳酸菌可以通过发酵作用,将葡萄糖、果糖等碳源转化为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酶、抗生素等。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对于深入研究乳酸菌菌种的特性、功能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乳酸菌分离方法1. 采样乳酸菌的分离首先需要进行采样工作。
可以从发酵食品、乳制品、蔬菜、水果、土壤、肠道等多种来源进行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新鲜性和卫生性,避免外部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 培养基的选择乳酸菌可以利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乳清培养基等。
根据具体的分离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3. 分离将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系列稀释,取适量的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培养温度一般在30-37摄氏度之间,培养时间约48-72小时。
4. 纯化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选择典型的菌落进行分离单菌培养,通过多次传代稀释可以纯化获得纯种的乳酸菌。
5. 形态观察利用显微镜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胞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三、乳酸菌鉴定方法1.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包括乳酸发酵能力、氧耐受性、温度、pH值的适应能力等,可以初步判断乳酸菌的种属。
2. 生化试剂法利用生化试剂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如气体发生试验、氧化还原酶试验、酶活性试验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PCR扩增乳酸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后与数据库比对,确定乳酸菌的种属分类。
四、乳酸菌试验方法1. 发酵活性测定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活性,如发酵速率、产酸速率、产酶能力等。
2. 抗菌活性测定测定乳酸菌对一些有害菌的抑菌作用,判断其在抗菌方面的潜力。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应用研究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乳酸菌作为一类有益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然而,食品中乳酸菌的准确鉴定与合理应用仍然是当前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
本文探讨了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乳酸菌是一类常见的菌群,可以发酵产生乳酸,给食品赋予了特殊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为了准确鉴定食品中的乳酸菌,科学家们普遍采用了分离纯化的方法。
首先,从食品样品中分离出潜在的乳酸菌,然后通过多重培养基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筛选。
接下来,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进一步确定乳酸菌的种属分类。
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DNA测序来确定乳酸菌的亲缘关系。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分离鉴定食品中的乳酸菌种类。
乳酸菌的应用广泛,尤其在食品工业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首先,乳酸菌可以用于酸奶、酸乳等乳制品的生产。
其产生的乳酸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保存期限,还能提高食品的口感,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其次,乳酸菌还可以应用于面包、豆腐等发酵类食品的生产。
乳酸菌发酵能够使得食品在产生特殊风味的同时,还能使食品中的抗营养因子降低,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此外,乳酸菌还可以应用于腌制食品的生产,通过发酵降低盐分含量,并使食品更具咸鲜味。
乳酸菌的种类繁多,其应用潜力远未被完全挖掘。
尽管食品中乳酸菌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乳酸菌菌株的选择和培养条件仍然是当前研究中的难题。
一方面,不同种类的乳酸菌育种有其特殊性,如何从大量的微生物中筛选出理想的乳酸菌成为了困扰科学家的问题。
另一方面,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也是研究的难点之一。
乳酸菌对酸碱度、温度、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都有一定要求,因此科学家们需要不断努力来寻找适宜的培养条件。
综上所述,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应用研究是当前食品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_王夫杰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王夫杰1,鲁绯1*,渠岩2,张建1,黄持都1(1.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北京 100050;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
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
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
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腐乳;乳酸菌;分离;鉴定中图分类号:T S26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9973(2010)07-0098-04 Separation an 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u fu WANG Fu jie1,LU Fei1*,QU Yan2,ZH ANG Jian1,H UANG Chi du1(1.Beijing Foo d Brew ing Institute,Beijing100050,China; 2.Fo odScience and Nutr itional Engineering Co lleg e of China A griculturalU niv 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gr ey Sufu、w hite Sufu and red Sufu w er e separated and identify. Seven str ains w ere isolated from gr ey Sufu,five strains w ere iso lated fr om w hite Sufu,no o ne w as i solated fr om red Sufu.The identification show ed that four str ains w ere Lactobacillus rhamnose and one w as Lactobacillus sake in white Sufu.In grey Sufu,three str ains w ere Lacto bacillus rham nose, tw o strains were Lactobacillus sake,the tw o other w ere Lactobacillus plantar um and Lactobacillus ca sei respectiv ely.At last,the salt and alco ho l tolerance of different strains w er e tested.Key words:Sufu;lactic acid bacteria;separ ation;identificatio n乳酸菌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4000年前古人已有酸奶饮用的历史。
酸菜食品发酵中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与筛选
酸菜食品发酵中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与筛选
酸菜是一种具有酸酐味的中国传统食品,是中国北方地区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
酸菜是利用乳酸菌对蔬菜发酵而成,乳酸菌在酸菜发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酸菜的质量和安全性,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与筛选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防腐乳是一种富含乳酸菌的发酵食品,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为了将防腐乳杆菌应用于酸菜发酵中,首先需要从防腐乳中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杆菌株。
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选取防腐乳样本:从市场上购买不同品牌的防腐乳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2. 分离乳酸杆菌:将防腐乳样本分别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后,通过平板计数法将其均匀涂布在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 选取优良菌落: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外观特征,选取优良菌落进行次级分离。
4. 酸菜发酵实验:将优良菌落分别接种到酸菜的发酵基质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pH、活菌数和风味等指标对酸菜的质量进行评估。
5. 物种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优良菌株进行物种鉴定,确定其属于防腐乳杆菌。
在防腐乳杆菌的检测方面,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的PCR法。
平板计数法通过将防腐乳样本加入选择性培养基,利用细菌的生长特性对菌落进行计数,以确定菌群的数量。
而PCR法则利用特定引物与菌株DNA相互作用,通过扩增特定的DNA序列,从而检测目标细菌的存在与数量。
酸菜食品发酵中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与筛选是确保酸菜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适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可以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杆菌株,并利用其进行酸菜的发酵,以提高酸菜的质量和风味。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和保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乳酸菌具有产生乳酸的能力,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对于食品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直接涂布法、稀释涂布法和差减分离法等。
其中,直接涂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直接涂布法是将食品样品均匀涂布于含有特定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利用乳酸菌对特定培养基的选择性生长来分离乳酸菌。
稀释涂布法则是将食品样品稀释到一定程度后,涂布于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
差减分离法是相对于稀释涂布法的一种改进方法,通过两个不同培养基的对比,进一步筛选出乳酸菌。
乳酸菌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观察是最基本的鉴定手段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和细胞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出乳酸菌的种类。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是将分离出的菌株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相关实验,如气体产生、温度耐受性、胞外酶产生等,通过对比不同特性的表现,进一步鉴定乳酸菌的种类。
而分子生物学鉴定则能够更准确地确定乳酸菌的种属和亚属,如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序列,利用DNA测序技术进行序列比对,从而鉴定乳酸菌的种类。
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在实际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可以确定食品中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判断食品是否存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
其次,乳酸菌的鉴定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产酸过程,从而提高食品品质。
此外,乳酸菌的鉴定也有利于乳品行业中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为创新和提高乳制品的营养和口感贡献力量。
然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食品中的乳酸菌种类繁多,分离出纯种菌株的难度较大。
其次,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需要较为精确的实验手段和技术设备来进行鉴定。
此外,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考虑,有时候必须结合其他鉴定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功能的体外评价
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功能的体外评价目的从母乳标本和健康新生儿粪便标本中筛选出具有耐酸、耐胆盐能力的乳酸杆菌,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其进行降胆固醇,抑制病原菌,抗毒素和免疫调节能力的评价,以期获得具有良好益生功能的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候选株进行进一步地研究和开发。
方法一、乳酸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将母乳标本和新生儿粪便标本系列稀释后均匀接种于MRS培养基中,培养48h后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挑选可能的乳酸杆菌;再通过16s rDNA的初步鉴定以及耐酸、耐胆盐实验的筛选;最后对所得菌株进行API 50 CHL生化鉴定。
二、(1)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评价:采用Wako试剂盒检测实验菌株培养上清中的胆固醇含量;观察细菌活性、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对降胆固醇能力的影响;利用无水乙醇洗脱沉淀中的胆固醇探索菌株的降胆固醇机制。
(2)体外拮抗病原微生物能力评价:采用琼脂扩散法初步比对了实验菌株发酵上清对E.coli 0157:H7、Shigalla sonnei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抑菌能力;采用蛋白酶K干预和调节pH值的方法对发酵上清进行处理,研究影响抑菌效果的因素。
(3)体外抗毒素能力评价:vibrioulnificus(Vv)和E.coli 0157:H7的无细菌培养上清(Cell free culture supernatant,CFCS)与待测乳酸杆菌共同孵育3h 后分别与Caco-2细胞和Vero细胞作用,12h后用LDH释放法检测含毒素上清引起的细胞毒性变化。
三、植物乳杆菌DOMLa的抗炎能力评价:选择合适剂量的Vv 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同时加入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DOMLa 干预,作用3h后,采用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并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1(3和TNF-α的释放量。
结果一、筛选得到10株具有耐酸、耐胆盐能力的乳酸杆菌,经鉴定它们为:植物乳杆菌Y7-4,植物乳杆菌Y13、德氏乳杆菌Y20,嗜酸乳杆菌H104-2,发酵乳杆菌H109、发酵乳杆菌H115-5以及植物乳杆菌H121-2、植物乳杆菌H137-1、植物乳杆菌H155-2和植物乳杆菌H172-2。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DOI : 1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6 5 2 1 . 2 0 1 3 . 1 8 . 0 0 2
霞瑟磷究麓器麓
Fo o d Re s e a r c h An d De v e l o or e f e r e n c e t o< c o m mo n b a c t e r i a i d e n t i i f e d ma n u a l s y s t e m> t o d e t e r mi n e i t s b i o l o g i c a l c a t e g o r i e s ,a t o t a l o f i f v e s p e c i e s . Th e n t h r o u g h t h e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t e s t o n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l a c t i c ci a d b ct a e r i a,a n d r e s u l t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 Ke y wor d s: f e r me n t a t i o n f o o d; l ct a i c ci a d b a c t e r i a; i s o l a t i o n;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发 酵食 品 是 指 在 食 品加 工 过 程 中有 微 生 物 或 酶 参 与而 形 成 的一 类 特殊 食 品…。一 般在 发 酵 中以 乳 酸 菌 为代 表 的有 益 微 生 物 群 体 稳 定 且 占绝 对 优 势 。但 由于 含 有 活 菌 的 益 生 菌 的 产 品 易 受 环 境 温
酸乳中混合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Vol.37,No.52009(total 222)0引言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作用发酵剂的乳酸菌,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两者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性细菌。
目前,对乳酸菌的应用研究,着重于食品(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和泡菜)和医药工业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1]。
特别是酸奶以新鲜牛乳经有效杀菌,以两种乳酸菌发酵剂制成的乳制品,由于营养价值较高,并能改善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的稳定,调节胃肠功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群的生长发育,已成为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营养保健食品。
在酸奶的生产上取代传统的传代发酵剂的是直接使用型超浓缩乳酸菌发酵剂(DVS )应运而生。
浓缩乳酸菌发酵剂含活菌数高,发酵活力强。
本试验全部采用直投式发酵剂。
1实验1.1材料与设备金bin 葡萄糖,胰蛋白胨,牛肉膏10g ,酵母提取物5g ,柠檬酸二铵2g ,磷酸氢二钾2g ,MgSO 4·7H 2O ,吐温-80为1mL ,蒸馏水,琼脂粉,蔗糖5g ,NaCl 为4g ,明胶2.5g ,乙酸钠1.5g ,抗坏血酸0.5g ,乳糖。
麦芽糖,七叶苷,乳清500mL ,酵母膏2.5g 。
鱼肉蛋白胨5g ,酵母提取物5g ,柠檬酸二铵2g ,乙酸钠5g ,磷酸氢二钾2g ,CaCO 3为3g ,1.6%溴甲酚紫,麦芽糖/七叶苷10g 。
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CO 2培养箱,显微镜。
(1)MRS 琼脂培养基。
将MgSO 4·7H 2O ,MnSO 4·4H 2O ,葡萄糖以及吐温-80以外的各成分溶解,冷至酸乳中混合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姜中航(黑龙江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86)摘要:利用MRS 琼脂培养基和Elliker 琼脂培养基分别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分离。
然后,分别挑取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对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阳性菌,且细菌形状为杆状和球状的菌种进行生物化学鉴定。
传统发酵酸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南岳茶油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南岳茶油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李建周1,2,3,肖尧婷1,莫婷婷2,罗佳茜2,李汝芹2,李悦桐2,陈晓华1,2,3※(1.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湖南衡阳421008;2.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3.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山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8)摘要:豆腐乳是我国传统特色美食,也是乳酸菌的天然菌库。
文章以寻求适宜人体的益生性乳酸菌为目标,采用溶钙圈法从南岳茶油豆腐乳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编号为RSP1~6。
结果表明:6株菌均为球状乳酸菌,RSP5和RSP6可在pH 4.0、11.0%NaCl 、0.35%胆盐条件下存活,RSP5的耐酸、耐盐能力最强;RSP6的耐胆盐、产酸能力最强,且生长活性最强、生长周期最短。
将RSP5和RSP6菌株进行16S rDNA 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RSP5、RSP6与戊糖片球菌亲缘最近,鉴定为戊糖片球菌。
关键词:茶油腐乳;乳酸菌;分离与鉴定中图分类号:TS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20)03-0134-07南岳茶油腐乳是一类利用毛霉、酵母和细菌共同作用改变豆腐中蛋白质风味的发酵豆制品,其发酵过程通常为天然发酵,腐乳中繁殖的乳酸菌从环境中偶然混入起作用。
因此豆腐乳是分离和筛选优良乳酸菌的的丰富资源。
从某种特定食品中分离筛选出的乳酸菌,可以制作成该食品进行乳酸发酵的发酵剂,而且是其发酵的最佳菌种选择,因为它们比从其它原材料中筛选出的乳酸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1]。
目前动物性乳酸菌比植物性乳酸菌应用更广泛,但实际上植物性乳酸菌在人体肠道中的存活率更高、生长能力更强,在耐盐和胆盐性质上优于动物性乳酸菌。
对于中国人的体质,植物性乳酸菌不会造成机体的异体蛋白质排斥反应。
从豆腐乳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就能体现植物性乳酸菌的优势。
豆腐乳中乳酸菌的种类丰富,曹翠峰[2]在腐乳的微生物种类研究中表明豆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不仅有生产用微生物毛霉,还检测出乳酸菌、肠道菌、真菌如酵母等微生物菌群。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
实验十微生物菌种分离及初步鉴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三、实验原理乳酸菌是指以糖为原料,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胞。
乳酸菌属于真细菌纲真细菌目中的乳酸细菌科。
乳酸细菌科根据细胞呈球状或呈杆状,又分成乳酸杆菌族和链球菌族。
有九个属:其中五个属呈球状,如乳酸球菌、迷走球菌、链球菌、明串珠菌和片球菌;四个属呈杆状,如肉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孢子乳酸菌。
在BCG 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上,乳酸菌菌落大约1-3 mm,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CaCO3的溶解圈。
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涂片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
乳酸杆菌呈杆状,成单杆、双杆或长丝状;乳酸杆菌,呈球状,成对或短链或长链状。
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后呈蓝紫色。
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 pH6.8, 121℃湿热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四、实验器材含乳酸菌的酸奶、BCG牛乳培养基、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乙醇、蕃红溶液、灭菌CaCO3粉末、NaCl;1000ml烧瓶一个, 无菌培养皿9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 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夫杰;鲁绯;渠岩;张建;黄持都
【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
【年(卷),期】2010(035)007
【摘要】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总页数】4页(P98-101)
【作者】王夫杰;鲁绯;渠岩;张建;黄持都
【作者单位】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北京,100050;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北京,100050;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4.25
【相关文献】
1.健康奶牛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J], 丁佳;马晨;赵洁;席晓敏;王慧艳;张和平
2.异常原料乳中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J], 阿迪莱·卡哈曼;布帕提买木·麦麦提;伍麦尔·麦海提;李莲瑞;陈荟旭;张秋林
3.异常原料乳中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J], 阿迪莱·卡哈曼;布帕提买木·麦麦提;伍麦尔·麦海提;李莲瑞;陈荟旭;张秋林
4.异常原料乳中一株芽胞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J], 孙世浩;潘姣姣;高佳敏;李莲瑞
5.商业化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J], 张志超;罗剑鸣;殷光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豆腐乳中广谱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豆腐乳中广谱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邓加聪【摘要】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was to screen broad-spectrum bacteriostatically active lactobacterial strains from fermented tofu adopting calcium dissolving ring method, and picked up those strains with big ratio of the ring diameter against their colony diameter and passed through their acid production experiments. Then judged whether they belonged to lactobacterial gena through morpholog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Their bacteriostatic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adopting plate transparent circles of their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 20 bacterium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tofu, ten among them L1, L2, L6, L8, L9, L11, L12, L16, L17, L19 belonged to Cram positive lactobacteria after identified their morphologic, physiologic,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s indicated that 10 lactobacterial strains belonged to Lactobacterium Heim. The bacteriostatic experiment of the supernatant indicated that strain L12 had fairly high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against tested indicator strains. The screened strain L12 had broad spectrum bacteriostatic activity.%研究旨在从豆腐乳中筛选1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采用钙溶圈方法,挑取钙溶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株,并通过产酸试验、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判断是否为乳酸菌属;发酵上清液采用平板透明圈方法研究抑菌活性.从豆腐乳中筛选得到的20株乳酸菌,其中L1、L2、L6、L8、L9、L11、L12、L16、L17、L19这10株乳酸菌为革兰阳性菌,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后归为乳杆菌属;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L12对试验指示菌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所筛选得到的乳酸菌L12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乳酸菌;抑菌;钙溶圈【作者】邓加聪【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福建福清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11+7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um,LAB)是一类利用可发酵性糖并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统称[1]。
臭豆腐乳酸菌多样性及耐酸乳酸菌的筛选分离
I O O
1_ . 3耐酸 能力检测 3
取0 m 菌液 接种到 1mLP Y H 30 . L 2 0 T G p .的液体培 养
基 ,7 3 ℃培养6 , h 于波长6 0m处测定其0 0n D值。 P YG 设 T 液
下2 便会变质的主要原 a d ea L ) AB 是一类能在可利用 的碳水化合物中发酵产 生大量乳
8 份传 统臭豆 腐样 品分别从 南京 、 江、 镇 苏州 、 南通 、
云南 、 绍兴等地 的菜场和超市采集; 细菌微量生化反应 管:
腐特有的香味 , 高了大 豆蛋 白的消化率 , 能产 生许多 提 并 降血压肽等 , 具有一定的降血压等生理活性【 3 ] 。
臭豆腐的制作多 以师傅带徒弟、 家庭作坊生产继承下 来, 未形成成熟工艺 , 更不用 说对 微生物学特性研 究。 目 前, 国臭豆腐 的制作主 要采用“ 口发酵 ” 我 敞 的方式 , 即利 用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发酵, 然而这种方式使得臭 豆 腐质量很难控制, 况且这种制作臭豆腐的方式发酵周期长, 易受到杂菌的污 染 , 微生 物 的大量 繁殖 是臭 豆腐在 常温
物, 如果加 以分离利用,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对 臭豆腐乳酸菌多样性进行分析 , 并筛选优 良性状乳酸菌, 用 于臭豆腐 的工业化 生产 , 既可提 高食 品安全性 , 又可缩 短
发酵周期 。 1实验材料 与方法
1 . 料 1材
腐乳, 都是很受人们欢迎的小吃。在我国的不 同地区 , 臭豆 腐的制作 方法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差异[ 2 ] 。现代研 究结果表 明, 臭豆腐发酵过 程中蛋 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 , 形成 臭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王夫杰1,鲁绯1*,渠岩2,张建1,黄持都1(1.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北京 100050;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
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
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
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腐乳;乳酸菌;分离;鉴定中图分类号:T S26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9973(2010)07-0098-04 Separation an 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u fu WANG Fu jie1,LU Fei1*,QU Yan2,ZH ANG Jian1,H UANG Chi du1(1.Beijing Foo d Brew ing Institute,Beijing100050,China; 2.Fo odScience and Nutr itional Engineering Co lleg e of China A griculturalU niv 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gr ey Sufu、w hite Sufu and red Sufu w er e separated and identify. Seven str ains w ere isolated from gr ey Sufu,five strains w ere iso lated fr om w hite Sufu,no o ne w as i solated fr om red Sufu.The identification show ed that four str ains w ere Lactobacillus rhamnose and one w as Lactobacillus sake in white Sufu.In grey Sufu,three str ains w ere Lacto bacillus rham nose, tw o strains were Lactobacillus sake,the tw o other w ere Lactobacillus plantar um and Lactobacillus ca sei respectiv ely.At last,the salt and alco ho l tolerance of different strains w er e tested.Key words:Sufu;lactic acid bacteria;separ ation;identificatio n乳酸菌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4000年前古人已有酸奶饮用的历史。
随着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食品级乳酸菌的优良特性已引起食品微生物界的关注,乳酸菌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软饮料等食品。
乳酸菌在酿造工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腐乳是中国独创的调味品,在世界发酵食品中独树一帜,它既可单独食用,也可用来烹调风味独特的菜肴,被称为 中国奶酪 。
商品腐乳中含有高水平的适度耐盐菌,其主导耐盐微生物是耐盐乳酸菌,它在腐乳的腌制和后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数量的乳酸菌在后酵过程中对腐乳风味物质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1-5]。
乳酸菌是潜在地加快腐乳成熟和改进风味的协同菌株。
研究表明,从特定食品中分离出的乳酸菌是该食品进行乳酸发酵的最佳出发菌株,因为它们比其它来源的乳酸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6-8]。
本文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旨在揭示腐乳中乳酸菌的群系分布特征,对腐乳发酵中风味乳酸菌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对乳酸菌应用于腐乳生产、改善腐乳风味的研究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收稿日期:2010-03-27 *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081D01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93022)作者简介:王夫杰(1980-),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鲁绯,女,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
98腐乳(青方、红方和白方):市售。
1.2 培养基MRS液体培养基(用于乳酸菌富集培养):蛋白胨10g,牛肉膏8g,酵母膏4g,葡萄糖20g,乙酸钠5g,柠檬酸氢二氨2g,吐温801m L,K2H PO42g,M n SO4 4H2O0.04g,M gSO4 7H2O0.2g,水1000mL。
pH自然,121 灭菌15m in。
改良M RS培养基(用于乳酸菌分离纯化):向MRS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3%碳酸钙。
灭菌后放入60 恒温水浴中备用,用前加入0.1%的纳他霉素,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生长。
MRS琼脂培养基(用于乳酸菌保存计数):向MRS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
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仪器与设备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BL 50 上海东亚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数显圆周振荡器MS3 德国IKA;超净工作台CJ 1B 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电热恒温水浴锅DK 98 IIA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DH5000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高速台式离心机H1650 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Bausch&Lom b显微镜 日本。
1.4 实验方法1.4.1 乳酸菌的富集为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分离前先进行乳酸菌增殖培养。
按接种量10%将腐乳汤汁接入M RS液体培养基中,37 培养48h,连续增殖2~3次。
1.4.2 乳酸菌的分离制备样品梯度稀释液 使用改良MRS培养基,通过倾注平皿分离法进行分离 37 倒置培养 挑取有溶钙圈的单菌落,通过平板划线分离法反复分离纯化 经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反应,挑出革兰氏阳性、接触酶阴性菌株 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培养 在MRS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进行形态与生理生化检测鉴定 甘油管冷冻保存。
1.4.3 乳酸纸层析把分离出的菌株进行乳酸纸层析分析。
菌株37 恒温培养24h,将菌液在8000r/min速度下离心5m in,以5 L的点样量进行乳酸纸层析实验;展开剂是水 苯甲醇 正丁醇为1 5 5,另加1%的甲酸;显色剂为0.04%溴甲酚蓝酒精溶液,pH为7.6;2%的分析纯乳酸和空白培养液作对照。
1.4.4 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将菌株分别接在M RS琼脂和液体培养基上, 37 恒温培养,观察菌落特征。
从琼脂培养基上挑取37 恒温培养24h的单一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1.4.5 菌株的生化特征将37 恒温培养24h的液体培养液离心(25 ,8000r/min,10m in),收集新鲜菌体,接入生化鉴定管中,37 恒温培养,18~24h后观察并记录现象。
参照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对鉴定结果进行判定。
1.4.6 菌株耐盐性和耐酒精性实验分别将M RS液体培养基调不同盐浓度和酒精度,把培养21h的菌株接种于其中,37 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
2 结果与分析2.1 乳酸菌分离将腐乳汤汁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富集培养后,取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通过倾注平皿法进行分离,挑取有溶钙圈的单菌落,通过平板划线分离,反复纯化。
通过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反应,从青方中分离出7株菌,编号为Q1、Q2、Q3、Q4、Q5、Q6、Q7,从白方中分离出菌株5株,编号为B1、B2、B3、B4、B5。
2.2 乳酸菌鉴定2.2.1 菌株培养特征实验将菌株在液体培养基和琼脂平板上分别培养48h,对菌株的液体培养特征和固体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
以Q1为代表,其琼脂平板培养特征见图1和图2。
图1 菌株Q1的培养特征(琼脂平板表面)Fig.1T he cultural per for mances of Q1(sur faceo f Petr i dish)99图2 菌株Q1的培养特征(琼脂平板底面)Fig.2T he cultural per formances o f Q 1(bo ttom o f Petr i dish)菌株培养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特征一致:上层澄清,中下层均匀浑浊,底部有白色沉淀。
各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培养特征基本一致:中生斜片,表生,底生圆形不透明的小菌落,菌落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有隆起,乳白色。
2.2.2 菌体形态特征通过革兰氏染色,对培养24h 的菌落进行菌体形态观察。
镜检结果表明,各菌株均为短杆菌,成对排列。
以B1和Q1为代表,其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见图3和图4。
图3 菌株B1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Fig.3T he cyto log ic mo rpho lo gy of B1in light microscope图4 菌株Q1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Fig.4T he cyto lo gic mo rpholog y of Q 1in lig ht micro sco pe2.2.3 乳酸纸层析结果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在M RS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h,进行乳酸纸层析,样品显色与乳酸标样显色一致,均为黄色斑点。
样品Rf 值与乳酸标样Rf 值见表1。
表1的结果表明,各菌株均产乳酸。
表1 各菌株发酵液纸层析的R f 值T able 1T he Rf value o f fermented bro th by PaperChr omato gr aphy样品编号Rf 值样品编号Rf 值标准乳酸0.446Q7发酵液0.441Q1发酵液0.44B1发酵液0.448Q2发酵液0.443B2发酵液0.443Q3发酵液0.447B3发酵液0.449Q4发酵液0.444B4发酵液0.446Q5发酵液0.441B5发酵液0.447Q6发酵液0.4452.2.4 生化特征鉴定结果各菌株在37 培养24h 后,取菌液离心(25 ,8000r/min,10min),收集新鲜菌体,接入生化鉴定管中,37 恒温培养,18~24h 后观察并记录现象,结果见表2。
表2 菌株生化鉴定结果T able 2Resucts o f biochemist ry identificat ion生化指标B1B2B3B4B5Q1Q2Q3Q 4Q 5Q6Q 7苦杏仁苷++++++++++++阿拉伯糖++++++-+++++纤维二糖++++++++++++七叶苷++++++++++++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酸盐++++++++++++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甘露糖++++++++++++松三糖++-+++++++--蜜二糖++++++-+++++棉籽糖------------鼠李糖++-+++-+++--D-核糖++++++++++++水杨苷++++++++++++山梨醇++-+++-+++--蔗醇++++++++++++海藻糖++++++++++++木糖-----+------精氨酸脱羧酶------------根据各菌株生化反应特征,参照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对各菌株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