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 (6分)(2018·成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日益增多。

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各管各的。

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人的自主意识也变强。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

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

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思潮让进步剧作家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

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

他们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

《长生殿》“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成”。

孔尚任说《桃花扇》写“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汤显祖曾指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要有超越常人和前人的新意。

他通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对明代社会现实作总体性控诉。

《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

《牡丹亭》写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曲折微妙地凸显封建时代青年对理想的追求。

情节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入乎情理之中。

把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和戏剧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神”指人物形象具有神采、神韵。

正由于明清优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求,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才各具个性、各有特点。

即使是次要人物,其性格也是多面的、微妙的。

像《牡丹亭》里的陈最良,固然是个迂腐塾师,却又有圆滑一面。

至于“色”,是要求剧作要多彩多姿,具有很强的戏剧观赏性。

运用伎艺性表演以加强戏剧观赏性,是我国戏曲的审美特色。

戏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着浓重的伎艺色彩。

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是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的成分,充分展现传统审美趣味。

明清经典戏曲作品,均能做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

这四字箴言引导下的明清戏曲创作,将戏曲文学推向高峰。

(选自黄天骥《明清戏曲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代市场的发展使人口结构和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发生了变化,此外,文化的变化,使戏曲创作发生了变化。

B . 由明入清,社会经济和政治大变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作家和王夫之等知识分子转而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

C . 明清的一些优秀戏曲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其作者追求全面,苦心孤诣,而且他们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D . 明清经典的戏曲作品都能达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这是那些作品的创作者自觉追求的理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前部分在论证明清戏曲高峰产生的外在条件时,从经济、文化、政治多个领域进行了分析。

B . 文章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

C . 文章后部分在论证明清经典戏曲的作者掌握的创作规律时,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

D . 文章几次举了《牡丹亭》为例,是要证明重视“意、趣、神”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思想是进步思想,它被称为“异端”,可能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它对自己不利。

B . 剧作家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戏曲作家自操檀板,粉墨登场:都有益于戏曲发展。

C . 无论是《牡丹亭》的主角杜丽娘还是配角陈最良,都是具有神韵的人物形象,其性格都是多面的,微妙的。

D . 戏曲创作规律中的“色”就是指运用伎艺性表演,它是我国戏曲的传统,明清经典作品发扬光大了它。

2. (18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八千岁
汪曾祺
①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

他如果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

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

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

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

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②八千岁开米店。

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

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做保”。

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

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

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③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

没几年就把祖产挥霍去一半,干脆做起了骡马生意。

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

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

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

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达件事哄动全城。

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

④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

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

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

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

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

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

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
⑤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⑥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

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入了青帮,从此就无所不至。

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

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

⑦他还很风雅。

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

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

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么?他有一匹鸟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鸟骓也带来。

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

八舅大爷问:“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⑧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

八千岁劝他:“算了,看开一点。

”宋侉子只好苦笑。

⑨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

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⑩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

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

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

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

“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

”宋侉子说:“他拿不出。

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

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八千岁之所以叫“八千岁”,是因为他的穿着方式和外在形象经年不变、简朴破旧,尽显顽固老态。

B . 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叙述了八千岁的人生变化过程,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

C . 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

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几乎无人可托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

D . 八千岁被抓后托宋侉子拿主意,宋侉子也为营救八千岁挺身而出,是因为两人在长期的生意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E . 八舅太爷强占他人字画古董却又送一张自己画的画交换,体现出“盗亦有道”,虽行为不堪也要讲究江湖道义。

(2)
请结合文章①—④段的内容概括作品中八千岁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3)
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4)
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3. (6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_______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

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_______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

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

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_____。

贵族王室对猎鹰_____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

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

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俯拾即是有板有眼历久弥坚顶礼膜拜
B . 目不暇接有板有眼历久弥坚情有独钟
C . 目不暇接惟妙惟肖历久不衰顶礼膜拜
D . 俯拾即是惟妙惟肖历久不衰情有独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 .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 . 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 . 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B .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 .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D .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6高三上·黄陵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

华性孝,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

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

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取材于《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字体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B .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C .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D .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华性孝,士论多之”中“多”的意思是赞美。

B . “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中“薄”的意思是攻击。

C .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中“朔”是农历初一之意。

D . “穷荒无书,日绎旧闻”中“绎”是寻究、推演之意。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有才学,受皇帝器重。

家学渊源深厚的王守仁在弘治十二年考取了进士。

B . 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正直的王守仁上疏论救,反遭贬谪。

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C . 张忠、许泰等故意纵容京兵侵犯王守仁,宽厚仁慈的他不为所动,对京兵更优厚,感化了京兵。

D . 王守仁虽是文士出身,射箭却三发三中,赢得京兵一片欢呼,连轻视他的张忠、许泰也佩服。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②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三、默写 (共1题;共20分)
5. (20分) (2018高三上·昆明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李白《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很难度过虚写蜀道,从侧面烘托蜀道的雄奇险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典故的词句是“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

(5)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6)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7)《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8)李商隐《锦瑟》诗意含蓄,但诗人最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引发了读者情感的共鸣。

(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忆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时的威猛的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在《登高》中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病的惆怅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8高二下·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①
乙丑京口奉祠②西归,将至仙人矶③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

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

②奉祠:即拜奉宫观衔,无实职。

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B . “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千百年来兴盛衰亡无人关心,词人只有设想那沙洲中的双白鹭来表达心中的愤懑。

C .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这两句中的“多风雨”让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运用双关手法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也隐含着词人的仕途困境。

D . “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抖尽尘埃,也暗指抖落掉官场上的种种污浊,振作起来,不避风雨,趁着秋凉踏上回家之路。

E . 这首词上片说历史的兴废,下片谈人生的进退。

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行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终于被罢官回家轻松喜悦的心情。

(2)从这首词看,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究竟是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15分)
7. (4分) (2015高二上·浙江期中) 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

要求从“嘴巴”“耳朵”“友情”中任选一个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示例: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仿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 (6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辉煌只如,转瞬即逝。

然而,在这其中,却有一种文学体裁在三百多年中一直,照亮着女性文学创作的天空,拥有广大的读者和作者群,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就是弹词。

弹词,又称为南词。

其形式散韵相间,有说有唱,边弹边唱,唱词基本为七字句。

在封建社会,广大的女性,日处深闺之中,无以自遣,她们的理想、抱负只能托于幻梦。

而弹词通俗易懂、,易为一般群众所接受;故事情节曲折,富于幻想;又往往以女性为主人公,叙最为她们所关注的婚姻情爱之事;()。

弹词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的文本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体。

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它们常常是,几十万字至一百万字不等。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了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着文学的特征。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将之真实面貌凸现,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从中也可见中国文学中雅与俗的转化与结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融与变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过眼云烟长盛不衰浅尝辄止鸿篇巨制
B . 过眼云烟经久不衰浅尝辄止连篇累牍
C . 昙花一现长盛不衰深入浅出鸿篇巨制
D . 昙花一现经久不衰深入浅出连篇累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且弹词七言韵文的形式,便于记诵,富有音乐性,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

B . 且弹词七言韵文的形式,富有音乐性,便于记诵,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

C . 且弹词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七言韵文的形式,富有音乐性,便于记诵。

D . 且弹词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七言韵文的形式,便于记诵,富有音乐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文学的特征,又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结合起来,才能凸现弹词的真实面貌。

B .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文学的特征。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结合起来,才能凸现弹词的真实面貌。

C .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文学的特征,又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真实面貌凸现,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D .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着文学的特征。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真实面貌凸现,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9. (5分) (2017高三上·长沙月考)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我国杭州举办,这次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

下图是这次峰会的标识,请根据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内涵,不少于70个字。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2019·曲靖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我们现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不迷信自己,也不迷信外国。

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197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
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199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③“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4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